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四年级教案 > 常用的计量单位(一)正文

《常用的计量单位(一)》

时间:

常用的计量单位(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86页计量的产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以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八的第1一5题。��

教学目的:

��� 1.使学生知道计量的产生,加深对计量重要性的认识;

��� 2.通过操作、直观,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表象,比较系统地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及其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教具准备:投影仪,小绳,米尺,1平方米(一面画有100个方格)、I平方分米、1乎方

厘米的正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 “同学们,我想请大家先思考一个问题。假如你到一个森林公园去玩,偶然看到;棵很粗的树,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做,才能更准确地将这棵树的树干有多粗讲述给自己的朋友

听?”

��� 引导学生用“量”去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正确的给予肯定。

��� 二、教学计量的产生。

��� “刚才大家已经说了很多种办法。不管是用绳子围还是用手臂围,是不是都用到了测

量的方法?其实,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量物体的长度、量土地的面积、称物体的重量、计算劳动的时间等等。长度、面积、重量,时间等都是量。所有的量都可以用一定的单位来计量,井用数表示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量的计量’中的‘常用的计量单位’。下面我们先看一下计量是怎样产生的?”�

��� 讲述的同时,板书课题:1.常用的计量单位�

��� 计量的产生

��� “早在古代,人们为了比较两个或几个物体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就已经有了计量的需要。比如:拿两条绳子比比谁长谁短(教师演示)。由于有时不便于比较,比如黑板或桌子的长和宽就不能直接放到一起比较,人们就选定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的长度作为计量的标准,用它来量所要比较的两个物体的长短,这样就产生了计量的单位。例如,我国古代曾把中指顶端一节的长度定为一寸,把大拇指和中指张开的长度定为一尺(现在叫一扌乍����� )。”

��� 教师先演示,再让学生比划比划“一寸”、“一尺”的长短,并实际测量一下自己的课本有几寸或课桌有几扌乍���� 。

��� “这样利用一定的标准。就可以比较一些不便于直接比较的物体的长短。但是,由于使用这些自然的计量单位,量出的结果往往不一致,而引起混乱。因而逐渐产生了比较合理的计量制度,制定了统一的、精确的计量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不过,在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计量制度仍不相同。随着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增加,进一步要求建立全世界统一的计量制度。为了便于国际交流,我国已于1990年废除了与国际上通用的计量单位不一致的市制单位,如长度单位丈、尺、寸,重量单位斤、两、钱,面积单位亩等,采用了以国际上通用的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法定计量单位。”

��� 三、总结归纳长度单位��

��� 1.长度单位。

�“今天,我们来复习一下已经学过的一些常用的计量单位。”

��� “如果想知道物体或距离的长短,需要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

��� 学生答出“用长度单位”后板书标题:长度单位

��� “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 引导学生从大到小地说出“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以便于进一步复习相互间的进率关系。并板书上述长度单位。

��� 让学生拿出米尺,在米尺上指出1米的长度,并用伸直的双臂来感受1米的实际长度。

��� 再让学生先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然后用手势或手的一部分表

示出1分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

� “刚才大家感受到了1米是这么长(教师演示),1分米是这么长,……(再接着演示1厘米、1毫米的长度。),那么谁能联系实际说说1千米有多长呢?”

��� 让学生先想一想,

��� 然后再引导性地提问:“l千米等于多少米呢?”���

��� 学生答出“l千米等于l000米”后,指出:“既然1千米等于1000米,也就是l千米有1000个1米这么长。1米是这么长(教师演示),所以1千米是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我们不能直接用手势表示。大家可以想想,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每一圈是200米,1千米应该是几圈呢?”

��� 学生答“5圈”后再指出,大家课后去操场上跑跑,看自己跑1千米需要多长时间?

��� 2.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 “刚才大家说了,l千米=l000米(同时板书)。这就是说千米和米的进率是1000。那么米、分米、厘米、毫米这四个长度单位中,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

� 请学生打开课本第85页,填写“常用的长度单位表”。���

�同时让一学生在投影片上演写;���

�巡视学生填写完后,出示投影片:

常用的长度单位表

����� 名称� 千米(公里)�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 进率���������� 1000�� 10��� 10��� 10

��� “刚才大家填写了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表。现在我问问你们,哪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

��� 引导学生答出米和分米、分米和厘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是10。

��� “哪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0呢?”

��� (米和厘米、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是100。)着重强调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即1米=100厘米(板书此等式)。

��� “哪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呢?”

��� (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 3.练习。���

��� “请大家打开课本第85页,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

��� 同时让一名学生在投影片上填写。

��� 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指导。

��� 集体订正。在订正每一题的同时,让学生说说他们填的时候是怎么想的?注意重点讨

论“900厘米=(� )米”。

��� 四、总结归纳面积单位 。

��� 1.面积单位。

��� “刚才我们复习了长度单位,下面再来复习面积单位。”���

��� 板书标题:面积单位���

��� “我们学过,要知道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必须用面积单位来计量。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呢?

��� 引导学生答出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 教师将准备好的1平方米、1平方分米、l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边上分别标上1米、1分米、1厘米)贴在黑板上,在纸的下端分别写上“1(� )”。

��� 教师再指着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提问:“这块正方形纸的面积是多少?”学生回答后,

再问“括号内应该填什么面积单位?”

� 学生答:填平方米。���

�接着,教师再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指着l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引导学生填出相应的面积单位。��

��� 填写完单位名称后,让学生对三块正方形的大小进行观察,看看它们各有多大。再指

导学生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平方米、1平方分米、l平方厘米的大小。教师要注意察看学生比划的情况,对表示得不正确的要及时纠正。

� 2.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 “大家知道了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分别是这么大。(教师指着三块正方形纸)那么,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 学生答出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l00后,再问:“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为什么是� 100而不是10呢?下面我们先来看图

�教师出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画有100个方格的一面),让学生观察后,引导他们说� 出由于边长是1米的这块正方形纸可以划分成100个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每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所以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也就是说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

�“除了这些面积单位外,我们还学过哪些更大的面积单位呢个”

��� (公顷和平方千米。)

��� “这两个单位是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那么,谁能说说1公顷是多大?1平方千米是� 大?”

��� 引导学生说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如果把上面这些面积单位按照从大到小曲顺序,应该怎样排列呢?”

��� 指名一学生回答,教师把这些面积单位从大到小依次写在黑板上:

�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 “在这些单位中,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请同学们把结果填写在教科书第86页的面积单位表中。”�

��� 五、巩固练习

��� 1.口答。

��� 出示投影片。

��� l平方米=(� )平方厘米��� 1公顷=(� )平方米���

��� 1平方千米=(� )平方米��� l平方千米=(� )公顷�

��� 1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1000平方米=(� )公顷

�2.做一做。

��� 做教科书第86页前半页“做一做”第2题。先让学生填在书上,再集体订正,并说说计算过程。

��� 3.做练习十八的第5题。

��� 先让学生填在书上,再集体订正。

��� 4.做练习十八的第2题的第1栏:目测教室的长和宽。

�六、作业

��� 奔习十八的第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