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个人报告 > 调研报告 > 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推荐十篇】正文

《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推荐十篇】》

时间:

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精选10篇)

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 篇1

XX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党的xx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写入党章,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更加重要地位,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航向。就来看,我县近年来围绕建设山区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县和全面脱贫奔小康目标,在新农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作了有益探索,取得明显成效,但与X县、先进地区以及乡村振兴的要求相比,差距甚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近日,县委农村工作领导组召集成员单位,分X组展开调研,各个调研组分别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等方式就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对全县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了梳理和汇总,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现状近年来,特别是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期以来,我县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县委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支农惠农政策扶持力度,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实现了健康稳定发展。201X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为X万亩,总产量X万公斤,完成任务的X%;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X亿元,完成任务的X%;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同比增长X%。

(一)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方面。

1.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我县把农村基础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公路201X年续建工程X个,共X公里,201X年实施项目X个,共X公里,截止201X年底XX县X个建制村比预期提前一年完成全部通硬化路,并全部通客车。201X年实施水利重点工程X项,解决了X万人饮水安全等问题。实施土地整治项目X个,新增耕地X亩。全县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建起了乡村及城镇化寄宿制学校X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教育公平一盘棋的深度融合,推进了城乡学校布局一体化。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共投入资金X余万元建起了X个集建身、休闲、娱乐、学习培训于一体的高标准、多功能的乡镇综合文化站。20__年对村级办公场所、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闲置办公用房进行了整合,X%行政村的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实有面积达到X平米以上。全县新、改建农村卫生室X个,聘用乡村医生X人,基本药物实施“零差价”制度,由乡村医生向乡镇卫生院做基本药物采购计划,卫生院统一采购、统一配送,零差价销售给村民。

2.就业服务行动扎实有效。是201X年组织“春风行动”等专场招聘会X场,达成就业意向人数X余人;二是公开招聘公益性岗位X人,见习岗位X人;三是通过人力资源公司和劳务派遣公司,招聘政府购买性岗位X人,辅警X人,各企业招聘大学生X人。同时,大力做好创业扶持工作,为X人办理创业担保贷款X万元,建成X个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X户,带动就业人数X人。将农村贫困劳动力纳入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和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输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X人,带动X人脱贫。3.资源要素向农村合理流动。从200X年开始,我县鼓励和支持各路人才和工商资本“上山下乡”,创造性利用空壳村旧村旧址“四荒”资源发展了生态庄园,生态庄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经历了从自发开发到规范发展,从粗放经营到精细管理,从比较低级到相对高级的嬗变过程。基本形成了休闲度假、科技示范、产业开拓、家庭种养、综合开发五大类型。截止201X年底,全县已发展各类生态庄园X处,其中X个魅力庄园、X个精品庄园、X个规模庄园,累计投资X亿元。

(二)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方面。

1.土地确权基本完成。自201X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全县确权发包方X个,去年共完成X个村X个发包方权属调查任务,调查农户X户、面积X亩,签订合同X份。截止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已基本完成。在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的基础上,XX县积极放活土地经营权。一方面是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201X年正式更名为“XX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各乡镇成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所”。201X年,投资X余万元建成了县、乡、村统一联网、三级联动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信息化平台。201X年,县农经办积极完善提升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服务功能,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向乡村延伸,完成乡镇交易所规范化建设全覆盖。

另一方面是完善交易制度,规范交易行为。截至目前,在农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累计流转X万亩,其中承包地面积约X万亩,有效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效益。

2.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201X年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工程,我县于201X年X月底完成调研工作,对全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赴外省考察学习先进经验,X月底确定将X村作为试点村开展改革相关工作。截至目前,已制定了《XX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并对X村集体资产进行核实。

3.全面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机制。探索“身股”作法,全县组建水利、林业、国土三类工队X支,吸纳贫困劳动力X人,累计下放各类工程投资额X万元。同时,通过“直接扶持”和“间接带动”(即带资入企)两种方式,去年累计投放扶贫小额贷款X亿元,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

(三)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方面。

1.现代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大力发展五大特色产业。核桃产业,201X年新栽植X万亩,提质增效X万亩,主产区种植总面积达X万亩,产量达X万公斤,产值X亿元。设施蔬菜产业,集中打造示范片区X亩,总面积达到X万亩,总产量X万公斤,产值X亿元。杂粮产业,打造千亩杂粮示范区X个、百亩杂粮示范片X个,新发展富硒功能为主的杂粮X万亩,总面积达X万亩,总产量X万公斤,产值X万元。中药材产业,鼓励大户集中连片种植,新发展以连翘、板蓝根为主的中药材X万亩,总面积达X万亩,产量X万公斤,产值X万元。畜牧产业,重点实施牛羊家庭养殖、猪鸡养殖、畜禽工厂化养殖、粮改饲、良种普及五大工程,新增养殖总量X头(只),畜牧饲养量达X万头(只),完成牧业收入X万元。全县农业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农村一二三产加速融合发展。近年来,我县农村经纪人、庄园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工商企业等在三产融合思路的指引下,结合实际调结构促转型升级,变单一产业为复合产业,变单一效益为多重效益,走出了充满活力的新天地。全县依托农业企业、生态庄园、煤炭等企业转型发展新上了一大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全县具有一定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X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X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X家),其中X%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县生态庄园发展到X家,其中规模的X大魅力庄园X%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麻田顺康、鲜淼酒庄等发展“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吃、住、玩、土、特、奇、鲜”休闲农庄服务链,开发农民电商专业合作社,发展“互联网+”模式,借助“电商”平台推广农产品,引导农民、农业从“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的“新农人”、“新业态”等等。

3.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壮大。为实现农业规模效益,XX县积极鼓励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实践证明,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截止201X年X月底,全县共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计X个,正常经营X个。其中按产业划分:种植业X个,蔬菜产业X个,林业X个,畜牧业X个,其他X个,年产值超过X亿元。自201X年开始发展以来,截止目前全县共认定家庭农场X个,共流转土地X亩,有效实现了家庭农业规模化发展。201X年至201X年,XX县职业中学、X学校、县农技推广中心和X镇农技站、X公司、X合作社、县动物疫病防治中心等培训机构先后组织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X人,其中:生产经营型X人,专业技能型1820人。

4.农村电商迅速发展。201X年X月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后,我县大力实施电商本土化战略,截止目前已建成X个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创办了电子商务创业园,建成村级服务店X个,占全县行政村的比例X%,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商服务站体系。培育X等电商扶贫示范网店X家,培育农村电商带头人X人,发展电商和微商X户,带动了劳动就业X余人,核桃、茶叶、杂粮、手工艺品等X余种特色产品实现网上销售,201X年农特产品网上销售额完成X万元,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X万元。

(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方面。

1.改善生态环境。201X年荒山造林绿化X万亩,河道堤防治理Xkm,X个村庄实施了整村绿化工程,境内公路宜绿化里程绿化率达X%,两侧宜林荒山绿化率达X%以上。全县农村环境更加优美,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2.改善生活条件。创建省级宜居示范村X个、市级宜居示范村X个,并在全面完成省市“四大工程”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全面铺开第X轮园林村建设、污水处理、集体经济破零、创建“一村一品一主体”新路径等“八普及一创建”工程,累计投资X亿元。全县建成垃圾填埋场X座,其中无害化垃圾填埋场X座,简易垃圾填埋场X座,覆盖了全部的村庄,建成了户分类,村收集、乡填埋、县监督的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同时,对全县所有乡村开展环境整治和“五洁净、六要六有”专项行动,围绕拆违、治乱、提质、达标四方面,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脏乱差”现象。

3.改善生产条件。全年实施林业重点工程X项,新造林X万亩;实施水利重点工程X项,解决了X万人饮水安全等问题;实施土地整治项目X个,新增耕地X亩;实施玉米丰产方机收秸杆还田X亩;全县农机总动力达X万千瓦,机械化综合水平达X%。

4.改善环保条件。我县农村生活污水防治工作起步于201X年,目前已完成X共X个村的生活污水防治工程,共涉及受益人口X人,资金投入X万元。我县累计改造卫生厕所X座,无害化卫生厕所X座,卫生厕所普及率为X%,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X%。

(五)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方面。

近年来,XX县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狠抓环境整治、注重民风建设,实现了精神文明和脱贫攻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态势。

1.实施文明培育工程。组织开展了学习“X精神”活动,组织全县X个乡镇X多个行政村两委主干深入X村;精心组织“红色·道德讲堂”活动,全县X个乡镇,X多个农村建成道德讲堂并举办近百场宣讲活动,累计有X万多农民群众通过这个平台,感悟了人性的温暖和向上的力量;组织各类志愿者深入开展了“幸福夕阳关爱行动”、困难留守儿童助学行动、健康扶贫“五个一”活动等志愿服务,机关单位广泛参与,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将移风易俗与“我们的节日”、“三下乡”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在全县各举办X余场“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拒绝邪教”科普宣传活动,通过规范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春节送春联、送吊挂,移风易俗节目展演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破除封建迷信、树立文明新风。201X年,XX县县城被授予“全国文明县城”称号。201X,X镇X村被授予“全国文明村”。201X年,XX县桐峪镇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近年来,先后有X个村镇被授予省、市级文明村镇称号。

2.将文化元素注入农村建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以文化为魂,将剪纸、武术、民歌小花戏等传统文化图文并茂地融入到村镇建设中,连续多年在基层村镇举办民歌小花戏比赛、象棋比赛、广场舞比赛、农民篮球赛、武术比赛等文体赛事,除了对基础设施、环境整治进行提档升级以外,着力突出公共服务和文化建设,X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总面积达X多平米,村级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有序推进,“村村通”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极大地丰富了千家万户的精神文化生活。

(六)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方面。

始终把“X大攻坚工程、X项专项行动”作为脱贫攻坚主导性举措来抓,大力发展核桃、杂粮、规模健康养殖、设施蔬菜、中药材、光伏、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力争让X万贫困人口依靠特色产业增收脱贫;扎实推进红土垴、东沟二期、东长义、易居苑小区X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可安置X户,X人;实施依托参与造林绿化快速脱贫、退耕还林政策定向脱贫、生态公益林管护帮扶脱贫“三个一批”工程,全县X名贫困人口依靠林业建设脱贫;构建了“以国家免、奖、助、贷、补为主,企业、社会团体、爱心人士资助为辅”的多位一体救助体系,培训贫困劳动力X人,输出贫困劳动力X人;织密补牢低保政策、医疗救助、特困供养等“民生保障网”,力争做到不漏一户一人,实现应保尽保。201X年又有X万人可脱贫,X个贫困村退出,脱贫攻坚实现了再战再胜。预计到201X年底,全县实现整体脱贫。

(七)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方面。

1.“三基建设”全面夯实。重点实施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程、村级活动场所改造工程、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等农村党建九大工程,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夯实“三农”工作的基础,坚持“三点发力”,推动全面过硬。一是提升组织力。培育X个基层党组织示范点,整顿X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并大力实施集体经济破零工程,通过资源开发、股份经营等模式,X个村实现集体经济破零。二是提升凝聚力。高度重视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充实X名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选派X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选出村党组织班子成员X人,村委班子成员X人,同步培养后备干部X人。三是提升保障力。乡村运转经费、党建经费足额拨付,乡镇干部岗位补贴、村两委主干基本报酬按标准兑现。与此同时,先后实施两轮危旧狭小活动场所改造工程,新建村级活动场所X个、修缮X个,社区场所全部达标,其中X平米以上达X个。

2.平安建设得到强化。近年来,我县不断完善农村防控体系,治安防控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建改建了X个社区(农村)警务室。每日三次安排社区民警和派出所巡逻队按时、按规定进行定点和不定点巡逻,进一步加强社区(农村)的巡逻防控力度;通过网格系统共排查矛盾隐患X余件,就地化解X余件,其余全部导入调解渠道进行了化解;县信访服务中心在受理信访案件后,对一般问题当场咨询化解,对情况复杂适宜调解的信访件分类导入调解渠道处理,近年来,X%的信访案件均通过调解渠道化解。全县各类案件和事故明显下降、不安定因素逐年减少、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的社会效果,有力地推动了平安乡村建设。

3.县委对农村工作领导进一步加强。近年来,特别是精准脱贫以来,我县把农村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县委工作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工作力度,每年召开一次农村工作会议,出台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逐年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制定规划,落实措施,明确责任,严格考核,推动农村工作快速发展。

4.三农干部素质不断提高。一是实施“三农”干部培训工程,增强他们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感和本领能力。二是实施“两个带头人”队伍建设工程(乡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乡村致富带头人队伍),扩大视野选准选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三是实施“三农”干部安心工程,关心他们的真实工作生活状态,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实现感情留人;完善“三农”干部激励机制,畅通“三农”干部的晋升渠道,实现事业留人;加大对乡村运转经费、“三农”干部报酬待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实现待遇留人。同时在精神激励上重视和丰富对三农干部的荣誉鼓励,使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干部脱颖而出,培养造就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县在乡村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未根本解决,城乡差距仍然较大,给乡村振兴带来很大困难。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作为贫困山区,我县农村基础建设成本很高,困难重重。由于历史欠帐,以及发展不均衡,农村道路、供排水、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条件依然与城镇比、与X地区比有较大差距,与乡村振兴要求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2.农业产业不大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从设施蔬菜产业看,XX县冬季较寒冷,地下环境比较复杂,菜农掌握技术不普及,应对灾害气候能力不强,生产水平不高,易受市场冲击。从杂粮产业看,近年受连年春季寒潮和市场下滑影响,出现“谷贵无米、谷贱伤农”现象,农民种植积极性下挫。

3.农民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工作推行难。由于我县多数农村经济实力有限、农民素质不高,很多群众对乡村振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是上级的要求,等靠要思想严重,对一些惠及自身的项目存在政府投入就干,不投入就无法运作,从而出现上头热、下头凉的现象,缺乏积极主动地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导致乡村振兴的部分工作推行难。

4.农村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生活垃圾和粪便等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使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全县除X个村外剩余村庄均未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村民将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沟渠、河道、池塘等水体中,废水中有机物质直接溶解在水体之中造成水体中氮、硫、磷的含量较高,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易产生硫化氢、硫醇等具有恶臭气味的物质,特别是在夏季极易形成黑臭水体,破坏水体的生态环境,危害人居生存环境。同时,部分村民环保意识薄弱,对生活污水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成本高、资本回报周期长,甚至无经济回报,民间资本很少介入,财政补助资金只能弥补部分成本,经常出现投入不足、配套资金不到位现象。

5.三产融合程度不深。一是农业产业规模不大,与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链条短,附加值不高。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发育迟缓,对产业融合的带动能力不强,有带动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太少,一些新型经营主体有名无实,还有一些新型主体成长慢、创新能力较差,不具备开发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产业的能力。二是三产融合利益联结机制有待创新。虽然出现了农民电商专业合作社、订单式农业、流转承包农业等,真正将农民利益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所占比例并不高。三是农民技能素质相对低,农村产业融合型人才缺乏,抑制了先进技术要素的融合渗透。农户对乡村旅游、农村电商认识等新业态认识不够,抑制了三产融合发展进程。

6.农村新型经营组织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一是管理不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即便有也不严格执行,尤其是财务制度。成员账户不健全、不规范。农村合作社严格按合作社章程正常开展经营活动的不到30%。有些合作社虽然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运行正常,但内部运行不规范,合作社的章程、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二是发展资金短缺,后劲不足。农民合作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自身的经济基础弱,积累少,经济实力差,合作社贷款融资难,严重制约了部分合作社的发展。

7.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离乡村振兴建设目标还有不少差距。通过这次调研发现,农村整体创建水平不太高、活动不深入、载体不丰富、机制不健全、方法较单一,群众文明素养、文明习惯有待提高。一些村民的不良生活习惯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鲜明的反差,教育引导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整体素质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特色和创新。

8.农业服务技术力量不足。农业技术人才短缺和技术服务力量不足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技术服务不到位已制约着我县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部门技术力量严重不足,近年来承担工作逐年加大,但人员减少和专业技术人员匮乏问题始终未能解决。

三、对于乡村振兴的几点建议

1.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一是实施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核桃、设施蔬菜、中药材、杂粮、畜牧五大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完善湖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九龙岗核桃产业文化基地、凤凰山核桃综合开发示范基地三大基地,建设X亩X镇设施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和X万亩龙泉中药材基地,努力创建全省功能农业示范县,探索以发展富硒农产品为主攻方向的特色功能农业发展新路径,结合杂粮基地、核桃园区建设,分别发展X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基地,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把特色产业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是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社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能享受到现代农业种养加贸等产业链条的各个层次的收益,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三是设计和安排更多更好的强农惠农政策,给予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补贴资金,特别是对贫困地区给予更多的支持,帮助农民发展现代农业。

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业农村短板。以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为抓手,持续推进“八普及一创建”工作,完善农村联网公路、农民饮水安全、农村电气化、农房及庭院绿化美化等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县域内农村文化、教育、卫生、托老、通讯等公共服务发展,同时按照“五洁净”、“六要六有”的标准开展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大改观活动,在农村形成“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配套、管理制度健全、社会秩序井然、精神面貌良好、人居环境改善”的良好局面,让农村不仅留住农村人,还要留住城里人来玩、来住、来发展产业。

3.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文化旅游,把红色绿色资源变成脱贫的资产。以我县获批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为载体,在整体规划、项目布局等方面予以倾斜,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支持和投入力度,立足打通制约旅游发展“最后一公里”,在旅游道路、旅游厕所、停车场、景区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快速提升我县旅游综合承载力,为全域旅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成集红色旅游、生态休闲、特色文化、康养度假、产业互融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发展区。

4.突出项目带动,推进农业产业三产融合发展。一是主抓项目建设。把农业招商引资引进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之策,围绕农业种植、养殖、加工和流通项目,精心编制、包装项目,充分挖掘我县农业资源、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等优势,突出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精深加工农业等领域,重点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市场份额多,对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项目。二是积极培育农业主体。进一步激发本地能人、种养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投入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通过帮助解决信贷、技术、信息、土地等方面难题,努力培育一批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的经纪人。三是以核桃、杂粮等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为抓手,加快现有农业企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培育壮大一麻袋、田农宝等电子商务企业,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带动农产品销售,推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和全县农民脱贫奔小康。

5.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巩固农村环境整治成果,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对X国道沿线采煤区及x线铁矿区破坏山体生态环境地区进行修复治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建立乡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

6.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加快建设农村小康社会。集中力量攻坚深度贫困,加快落实政策举措和帮扶机制,确保年底全县x个贫困村、x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掉贫困县“帽子”;突出产业脱贫“治本”功能,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增收的重中之重,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优先,因地制宜加快特色农业、光伏产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等产业项目发展,进一步压实“五有”全覆盖,确保产业真正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全面推进健康扶贫和兜底扶贫,严格落实“三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三救助(个人缴费救助、大病关怀救助、特困人口特殊帮扶)”医保政策,筑起因病致贫返贫的牢固防线,切实解决因病致贫返贫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困难,构建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资助体系,对低保、五保、残疾等特困群体应助尽助,为脱贫攻坚再战再胜提供坚强保障;全力以赴抓好易地搬迁,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要求,在加快推进集中安置小区建设的同时,发展后续产业、盘活土地资源、减免项目税费、保障搬迁户权益,统筹解决好“人、钱、地、房、树、村、稳”七方面问题。同时,同步启动奔小康工程,坚持将脱贫攻坚与决战小康同步谋划、系统推进,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7.营造良好的科技人才发展环境,为乡村振兴提供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一是用优惠政策、优厚待遇吸引和留住专业技术人员,改善基层农业科技人才的工作环境、待遇;二是建立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招考一批大学生到县、乡镇农技岗位任职;三是选派省市优秀技术骨干到县、乡挂职,为本地的农业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四是鼓励引导年轻人回乡就业和走出去的企业家回乡立业,在政策范围内给予补贴优惠、产业支持,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8.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要以户为抓手、以村委基础、以乡镇为龙头,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不断丰富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村镇的创建载体,着力发挥好各类创建典型的排头兵作用,努力掀起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新高潮。引深“道德模范”、“好人”评选表彰活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巡回宣讲和善行义举榜建设活动,进一步健全好人评选、礼遇道德模范、帮扶困难道德模范机制,在乡村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9.加强党委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力量,推动工作高效落实。成立乡村振兴战略议事协调机构和乡村振兴办,加强县委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事项、重大项目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更好地发挥各部门作用,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全面落实各项任务。同时解决乡村振兴编制问题,配备工作人员,专职负责该项工作,促进工作顺利开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 篇2

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

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工作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但经过这次的调查工作后,我与人沟通的能力有所进步。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良好的沟通能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

二、在社会中要有自信。

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在工作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没有第一次又何来

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

实践活动没开始的时候,自己就害怕了。自己觉得困难挺多的,自己的社会经验缺乏,等种种原因使自己觉得很渺小,自己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但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当你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几次的尝试后就可以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了。如师兄师姐所说的“在社会中你要学会厚脸皮,不怕别人的态度如何的恶劣,也要轻松应付,大胆与人对话,工作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不怕了。”有句话说得好:“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我相信只要有勇气,一切事情都会变得简单起来。

四、工作中不断地丰富知识。

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在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中,我深深地感悟到知识犹如浩瀚的大海,而且相互交织。我们想要完成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还需要许多其他的知识。因为一份社会实践调查的制作需要多方面知识的应用,因此我们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学习新的知识,才能完成一份有质量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在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如强化了我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我也发现我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因此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奋进。

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 篇3

一、乡村旅游开发的发展现状

近五年来,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乡村旅游的消费群体扩,已成为国内旅游的亮点。中国的乡村旅游开发主要以农业观光和休闲农业为主,并正向以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养、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体的综合型向发展。当前游客参与率和回游率较的乡村旅游项是以“休闲光观、农事体验”为主要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且乡村旅游开发已经是我国在脱贫攻坚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乡村旅游扶贫作为新时期旅游扶贫作重点之,充分体现了“造式”扶贫式。乡村千亩基地的打造更程度也是为了响应当前脱贫攻坚的号召,以农旅融合发展的式,带领群众持续脱贫致富,实现全康。

幅员积2.3373平公,全村10个社,总户数459户,总1296,均纯收1500元左右,村民收来源较单,主要以种植和外出务为主。前建档卡的贫困户数有41户112,以疾病、缺乏劳动、缺乏资为主要致贫原

因。贫困户已全部脱贫,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部分贫困旅游参与意愿强,希望通过旅游改变现状。在旅游开发扶贫的过程中主要是对这部分有意愿、有劳动能贫困的扶贫。村千亩基地前已初具规模,但在发展中的过程中还存在些问题。

二、基地打造存在的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基地的旅游基础设施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是旅游可进性较差。村基地距离县城区车程约1个时,公共交通具班次少,如遇梅花观赏旺季均上千法满游客需求。基地现有停车位规划有限,驾游的游客有时候法找到停车位导致汽车占公路停车,从进步导致出基地交通不畅通、摩托车横冲直撞乱停乱放等交通秩序混乱现象。是基础设施与游客需求不配套。基地内公共厕所、饭店等基础配套乎没有,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不利于及时解决。三是休闲设施尚未配套规划。旅游是项耗体的活动。游客在长时间的步观赏美景或参加活动后需要有个短暂的休息,在基地环线暂未规划适合歇脚的长椅、长凳或休息区。这对于年、孕妇和孩等弱势群体来说分不便。

资投度不够。乡村旅游开发离不开资的持,长期以来农村融发展严重滞后,导致农村融滞后城市融的均衡局出现,缺少投融资渠道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前基地主要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业主参与地流转、提供梅花苗,农户通过地股,可使的资量较少,后续的配套建设需要量资,但融资度和吸收社会资本较难,申请项持资度也不够,这严重影响了基地的打造。

(三)品牌效应不显著。前基地的标客源主要是县本地居民或者相邻县居民及部分学,均以散客居多。基地还不具备定的知名度,且并没有做过多的宣传。游客出游的的以消遣性旅游为主且购买旅游消费品的意愿并不强烈,梅花本经济效益也未凸显,除了季节性观赏外,没有打造系列梅花产品供游客购买。

三、千亩基地打造的有效措施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乡村旅游基地基础设施功能要尽快完善,“吃、住、游、购、娱”六要素要配套,并且提周边村的可进性,改善村现状交通条件,通过加宽提现有道路等级、修建景观道等,从交通上贯穿周边村,提村庄可进性,达到“进的来、散得开、出的去”的效果,加旅游景观交通的规划度,实现“路亦观景,观景亦路”。从充分发挥其地理位置优越性,依靠德遂速建设契机带来的游客促进村旅游业发展。

加融资投度。尽快制定整体规划,可性案,按照“多渠汇流”的原则,多渠道解决乡村旅游融资难问题。是积极向上争取资,根据政府投资向,明确重点,做好配套作,积极筹划符合上级投资向,能体现地特项规划。是积极引导当地群众投资,在“吃、住、游、购、娱”,动员当地群众参与投。三是积极招商引资,与实雄厚的业主合作,吸收社会资本参加项开发。

(三)打造品牌形象。树旅游品牌形象必须要认清并解决现存的问题。对内积极加强旅游配套建设,提升旅游档次,对外加宣传度。可制作宣传册从源头上保护环境,拒绝乱折枝、乱扔垃圾等不明为,为基地打造个更加舒适的态环境。通过、电视、播报纸等多媒体集中宣传扩知名度吸引更多新鲜的客源市场,打造品牌态旅游村,同时政府部门加强指导度和管理作,励当地居民参与发展态旅游,切实保障他们的利益,提并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 篇4

思想是一种认识,要解放思想,首先就要有思想。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解放思想是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成功的法宝!所谓解放思想就是要使自己的思想认识,随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变化而变化,敢于实践、勇于探索,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乡村振兴战略总体分为五个部分,其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乡村产业振兴的经济基础好,才能建设好乡村环境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并最终实现生活富裕的民生目标。结合实际情况谈一下主要做法:

(一)要在提高自身素质中解放思想。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扶贫、乡村振兴等相关政策,不断拓宽知识领域,实现个人素质持续发展与提升。同时利用“学习强国”、“新时代e支部”等网络学习开展常态化线上学习,牢记初心使命,为全面建设“一谷一城”贡献力量。

(二)要在推进发展中解放思想。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要用农民生活富裕程度来评价。推进发展与解放思想是相辅相成的。解放思想的目标是为推进发展,推进发展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解放思想。20__年我镇积极发展镇域经济,深入推进优质扶贫项目。

(三)要在探索创新中解放思想。探索创新是我们搞好工作的动力,也是我们解决发展中问题的一大法宝。我镇严格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积极解决困难群众危房解危工作等民生问题,现已取得初步成效。此外我镇还实施教育保障扶贫和医疗扶贫,全面落实困难群体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扶持政策。同时,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主题,其中提升村庄卫生,改变人居环境是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桦树镇坚决贯彻省、市乡村振兴会议精神,通过开展规范垃圾处理、新建木制栅栏、修建道路硬化、栽种绿植花卉、危房和厕所改造、评选美丽庭院等工作,统筹推进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

二、制约因素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找出乡村发展的差距所在,补齐短板,才能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才能逐个问题、逐个环节地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通过对制约农村农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了解,总的来说,在乡村振兴上还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发展环境不优。还普遍存在着标准不高、质量不一、使用效益不大的问题,尤其是与高标准的、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基础设施还有较大的差距,规模经营、机械化施工都在我镇都存在较大困难,农业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同时,机械化程度低。农机设备科技水平限制,土地耕地分散,机械化与规模化结合不紧密,农机田间操作、维护和管理技术落后等等因素,导致农业生产比较落后,机械化程度整体偏低,生产效率、产品加工能力与水平还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

2.教育与社会心理的影响,制约乡村发展。近几十年来,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是围绕“远离农村、远离农业”展开的,“不好好学习,就当农民”,是乡村家长、教师激励孩子学习动机的最有效口号。人们骨子里潜移默化的渗透着一种观念,没出息的的人才当农民,甚至只要和农业、农村有关的人与事都会“低人一等”,这样的说法虽然略显极端,但却是当前社会上的一种普遍观念。

3.产业融合度不高。对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关系的认识还不到位,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不充分,农业发展与休闲旅游产业融合度不高。此外,乡村旅游、休闲农业、采摘农业等的办法不多,普遍存在低水平模仿、模式单调等问题。产业类型重复不仅会影响项目质量,更会在本区域内形成强大的竞争阻力,分散消费能力,从而降低项目效益。

三、下一步打算

解放思想不是一句空口号,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我们必须要立足实际、迎接挑战、完善政策、补齐短板,努力为乡村产业振兴创造良好的条件,增强乡村吸引力,带动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乡村汇聚,让农民看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希望,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要勤于学习,不断提升思想观念。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利用休息时间、利用工作之余,切实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其次要会学习,要有方法,学习要有针对性,更要有时效性,切实做到学以致用;最后要坚持学,持之以恒,不浮躁,在学习中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断提升自身思想观念。

(二)要善于思考,不断强化思想意识。思考是一种能力,要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加工,去粕留精,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在工作中面对群众时,要善于思考,创新改变工作方式方法,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工作经验,妥善处理好矛盾和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

(三)要勇于实践,不断强化担当精神。牢固树立“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理念,要将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继续加大力度做好项目建设、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任务,做到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对域内特色产业的宣传。

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 篇5

党的xx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并列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七大战略”。作为国家战略,它是关系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的国家总布局,它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在xx镇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关系到全镇能否从根本上解决镇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关系到全镇能否打赢脱贫攻坚战,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为此,结合xx镇实际,在全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和具体做法。

一、基本情况

xx镇地处xx省西部、中上游,与风景区毗邻,全镇总面积xx平方公里,河流xx条,建成区面积7.28平方公里,下辖8个社区,共78个村(居),户籍人口12.5万人,常住人口18万人。现有基层党组织xx个、党员xx人。拥有中国皮都、中国鞋料加工生产基地、中国宠物用品出口基地等称号,围绕一张皮做好做活文章,以制革、皮件加工、宠物用品为中心的各项产业兴旺发达,共有企业多家,其中规上企业50家。里革、皮带、宠物用品(狗咬胶)出口产量分别达到全国市场份额60%以上,是平阳县经济副中心,北港地区经济、文化、交通重镇和物资集散地。同时,我镇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政工作全优乡镇、省卫生镇、省文明镇、省教育强镇、省体育强镇、省爱心城镇和省文化强镇,是省百强镇、省区域中心镇、省级抗台先进单位等。

二、剖析调研问题

为把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贯彻好、领会好,xx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人员深入基层、进村入户调查研究,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看资料、驻村蹲点、与农户面对面沟通等方式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活动,调研结果显著,我们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成为制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瓶颈因素。

(一)农村人才资源要素较少。xx镇以皮件、宠物用品为代表的的企业吸收了全镇大部分的农村劳动力,剩余劳动力一部分在村务农,另一部分在外务工或经商。有许多在外务工的人从此留在了城市,基本不回村里,更谈不上对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另外,近年来,随着全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市的发展理念、生活环境、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等要素不断吸引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农村的资源要素已不能满足现在年轻人的发展,导致人才资源要素向本地回输较少,输血功能较弱。

(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全镇上下正在大力开展“五水共治”、“四边三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活动,人居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普还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等现象,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和优化。

(三)各村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仍旧存在。一方面是村与村之间的发展差距明显,有的村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条件,发展接近小康水平;有的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集体经济不强。另一方面是不同领域的人群收入差距悬殊,伴随有一定的社会矛盾隐患。同时,干群关系有待进一步加强,只有这样才能使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实、落地,促进全镇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部分党员党性意识不强。部分村党员党性觉悟不高,党性意识不强,参与村级发展事务工作积极性不高,党的宗旨观念不强,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

三、针对性“做手术”

(一)针对农村人才资源要素较少。要大力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充分发挥“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涵育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第一,退居乡里的贤能之士,或社会各领域有贡献有影响的、能服务乡梓的人士,只要个人在人文、社会、科技等领域取得非凡业绩,且有一定影响,愿意为农村、社区建设尽力的精英名流,都将成为招募对象,成为培育的“乡贤”;第二,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良好风尚。要想增强全镇声望,个人的学识修养、社会文化影响力虽然重要,但有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人文氛围等才是吸引“乡贤”的硬条件;第三,不问身份、官职、教育背景、年资阅历。只要能服务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在正能量方面引导示范一方,就能成为“乡贤”。第四,在吸引人才方面,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都要遵守一个“贤”字,有以德为先,以德为上,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勇气和精神。这些人都尽可能地吸引到镇里来,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引领更好的时代风尚。

(二)针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要进一步按照“两个提高,两个延伸”(提高文明素质,提高镇村环境管理水平;环境建设向美丽乡村延伸,向庭院农户延伸)的要求,开展了大清理、大整治活动,城乡卫生环境明显改观。

(三)针对各村发展不平衡。第一,全镇上下一定要营造一种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良好氛围。一些地形比较崎岖,发展空间较小的村落,村两委班子要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发展一些能促进本村经济集体发展的项目,变“输血”功能为“造血”功能,努力提升本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村民人均收入水平。第二,对于有企业的村落,要在解决本村实际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基础上,有条件、有计划地吸收其他村的劳动力。第三,要让企业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多开展一些技能培训活动,让更多的人能够日有所依,掌握就业发展的技术。

(四)针对部分党员党性意识不强现象。要继续强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坚定全镇党员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进一步增强全镇党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进一步树立清风正气,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勇于担当作为,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要不断加强和提高两委班子成员的战斗力、凝聚力。

总之,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仅局限于就三农问题去解决三农问题,而是将三农问题上升为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度,是在以往政策措施和实践成果基础上的凝结与升华,使以往的政策措施相互协同。全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重而道远,我们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将认真遵照上级的指示和安排,大范围改革,大踏步迈进,朝着新型特色小镇的目标发展,全面实施好、贯彻好、领会好这个战略目标!

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 篇6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xx区坚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做到早谋划,早见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倾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今日的寻乌乡村,处处呈现“产业旺、村庄美、农民富、治理好”的美好景象。

二、工作成效

(一)全力推进产业兴旺

坚持“柑橘为主、多元发展”思路不动摇,按“八条件十不准”要求,科学、有序引导柑橘产业恢复发展,在全县范围内建设32个标准化生态果园,其中市级标准化生态果园15个,县级标准化生态果园17个,恢复种植面积3万亩,确保柑橘总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内。以大棚蔬菜产业为抓手,积极动员有劳力、有积极性的群众和新型经营主体,按照“七统一分”发展模式,以建设主推大棚蔬菜基地为重点,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目前,全县大棚蔬菜总面积达8500亩。建立了3个供深蔬菜基地。大力发展百香果、甜柿、猕猴桃、蓝莓、红薯、龙脑樟等特色产业,特色产业达13万亩。立足产业优势大力引进科技示范型、农产品加工型、三产融合型、观光体验型等现代农业项目。

(二)着力攻坚生态宜居

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按照“三清两改一管护”要求,大力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每年投入资金7000万元。建立健全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机制,实现了农村垃圾、河道垃圾日产日清。切实抓好农村厕所革命,确保每户农户至少建有一个室内水冲厕,实现农户改厕全覆盖。全面推行“河长制”,深入推进清河行动和各项专项治理,强化河道、水库、沟渠等水域保洁,采用综合措施,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20__年,xx区“河长制”工作获全省第二名。持续推进“五净一规范”,积极开展清洁家庭创评活动,结合“赣南新妇女”运动,将整洁干净的村庄环境延伸到户。在干净整洁的基础上着力抓好“七改三网”建设,围绕“十线一区”,重点推进68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庄建设。大力推进路域环境整治,打造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进一步强化农村建房管控,持续推进“两违”整治,严格控制农房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和建筑高度。

(三)大力培育乡风文明

建好管好用好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加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使用、管理和维护,确保每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有组织、有队伍、有场地、有设施、有活动;建设“文明之家”,破除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薄养厚葬等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尚。积极组织“三类”活动。以“学习强国”全国服务平台落户寻乌为契机,大力开展典型创评活动。深入开展“六星文明家庭”“身边好人”“星级文明信用户”“好媳妇”“好婆婆”等创评活动;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开展惠民政策系列宣传活动,提高广大群众对惠民政策的知度、满意度,激发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巨大热情;开展文化惠民活动。通过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文体志愿服务活动、“百村百节”“百姓舞台”等群众性文艺活动,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实施“五项”整治。大力实施不孝老爱亲风、乱埋乱葬风、赌博风、铺张浪费风、迷信风等专项整治活动,切实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工作。

(四)持续抓实乡村治理

坚持党建引领。注重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全面推进“党建+乡村治理”。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三治结合。坚持自治为核心、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支撑,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扎实推进平安法治建设,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全面推广应用廖建强工作室矛盾调解“八步法”和“联村共治、法润乡风”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开展无上访、无诉讼、无案件“三无”村创建活动。在各村(居)建立完善了具有寻乌特色的“一站二堂四会”。xx区坚持“三治”结合推进乡村有效治理的做法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充分肯定。

(五)努力实现群众生活富裕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加强制度建设、政策激励和宣传引导,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做大做强以柑橘为主的农业支柱产业同时,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新型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扶持力度,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更多分享产业发展增值收益,制定出台保障农民充分就业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在乡村兴办生产车间、就业基地,增加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岗位。积极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激励保障措施,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就业。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增加财产性收入。创新“三资”管理经营方式,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__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村平均达22.68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幅达35%。全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37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99元,增长12.5%。

三、经验做法

(一)以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富有区域特色的农村经济结构初步建立

(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见成效。在“柑橘黄龙病”出现后,地方政府在积极防疫的基础上,引导当地农业产业转型发展,当地群众积极探索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如:百香果、火龙果、猕猴桃、葡萄、葛粉、花卉苗木、蜂蜜等特色产业。目前,xx区现有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2 个、田园综合体1 个;发展柑橘面积24.36万亩、百香果4万多亩、红薯3.2万亩、猕猴桃2.5万亩、甜柿0.65万亩、大棚蔬菜0.52万亩(20__年计划发展3000亩,现已完成土地流转3000亩、平整1200亩、主体搭建完成480亩及部分基地杆线迁移工作)、哈蜜瓜200亩、龙脑樟1.6万亩;养殖业主要有全省最大的蛋鸡养殖场、三黄鸡养殖及水产养殖等;农产品加工业主要有龙脑樟精深加工业。(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步发展。在政府奖补政策引导下,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并通过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夯实要素入股、安排就业和技术培训,构牢贫困户与企业(合作社)之间的利益联结之网,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带动群众脱贫致富。20__年,我区经工商行政主管部门注册登记的各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达300多家,注册资金近10亿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产业转型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以整治农村环境为抓手,生态宜居村落初步呈现

我区围绕“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总体要求,结合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和贫困村建设整村推进,持续推进农村道路交通网、农村电网、农村通信网改造建设,以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乱搭乱建环境整治为重点内容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推进,有力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1)农村环境得到有效整治。截至20__年12月底,我区集中连片整体推进村庄外接公路建设、村内主次道路均已全部硬化,硬化率达100%;改水率达到95%,改厕率达到98.97%;加强村庄规划执行、村民建房质量和建筑风貌管控,空心房和危旧房屋均已拆除到位,并严格按照规划和推介房型新建房屋;水塘、沟渠均已整治到位;农村垃圾处理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要求。(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改善。我区行政村公路达到四级以上公路标准,25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水泥公路,打通农村入户“最后一公里”。(3)农村公共服务不足有所缓解。我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贫困村退出指标体系”为标准,不断加强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三)以乡风文明为目标,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乡村治理初见成效

我区大力传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客家优秀传统美德,破除陈规陋习,摒弃封建迷信,引导村民树立诚实守信、勤劳节俭、崇尚科学、讲究卫生、孝敬父母、邻里和谐等文明健康的乡风民风。近年来,农村和谐稳定,村民对基层组织干部的满意度逐年上升。(1)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引进社会力量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我区100%行政村实施了派出第一书记制度,30%的行政村有“大学生村官”,农村基层党组织力量得到加强,组织机构比较健全。(2)农村法治建设得到加强。由综治办、司法、公安、法学会等部门联合组建的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初步建立,农村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偷盗案件大幅度减少。(3)农村自治能力得到加强。除村委员干部选举产生外,我区还成立了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参与农村管理,由热心村里公益事业、德高望重、有组织协调能力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人员组成的村民理事会,积极参与本村乡风文明建设取得较好成效,农村村民用于请客送礼费用占生活支出比例从原来的10%以上下降到现在的5%左右,极大减轻农民负担。

(四)以脱贫致富为目标,以精准扶贫为抓手,小康生活初步实现

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引导下,我区在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工作中成绩显著,20__年实现全面脱贫,农村农民可支配收入超万元。(1)农村居民收入远超国定贫困线。在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医疗扶贫、社保扶贫、科技扶贫、住房保障扶贫等一系列精准扶贫工程后,我区农村居民总体水平大幅上升,农户家庭的存款和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不断提高。(2)农村家庭收入来源相对稳定。我区结合精准扶贫相关政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我区脐橙、百香果、猕猴桃、油茶树等高收益产业和休闲旅游观光等产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不断扩宽增收渠道,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一)产业转型带动有待提升。除柑橘产业外,其它一些新兴的农业产业,如猕猴桃、蔬菜、百香果等,目前还处于探索转型期,总体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加上农产品加工、销售体系配套跟不上,还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整体效益不够明显现,示范带动作用仍需进一步加强。

(二)农业生产要素制约日益凸显。农业投入成本高,比较效益低,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大;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加,继续依靠增加投入、扩大规模等传统粗放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基层农技队伍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知识结构不合理现象严重。

(三)新农村建设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部分村点规划设计定位与乡村特色结合不紧密,对乡村特色、历史文脉、生态资源挖掘不够。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重“政府主导”轻“农民主体”的现象。农村门前屋后清扫不到位、垃圾不入桶、垃圾乱倒等现象仍有存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易反弹。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意见建议

工作打算

(一)加快乡村振兴向纵深推进

1、培育引导人才投身乡村建设,确保人才需求。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工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提升工程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打造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支持鼓励职业农民创新创业,领办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创建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

2、强化投入保障,确保资金需求。加大财政资金支农力度,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巩固“财政惠农信贷通”“产业扶贫信贷通”工作成果,积极扩大信贷规模,抓好风险防控。拓宽资金筹措渠道,调整完善土地出让金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一要深化涉农资金整合,创新财政支农方式。二要保证各级财政资金足额配套。三要引进一切可利用的社会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

(二)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根据中央、省、市部署,按照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和时间节点,以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为重点,着力补齐我区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加快实现我区农村环境显著改善,所有村庄面貌干净整洁,村民环境意识普遍增强,村庄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

(三)持续深化农业农村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强化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落实;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惠农补贴政策落实,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遏制耕地撂荒现象。继续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产权抵押融资办法,促进农村“沉睡的资源”转化成“鲜活的资产”。

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涉及单位、部门多,工作面广,为形成工作合力,增强工作实效,尽快成立乡村振兴战略组织领导机构,抽调专门人员集中办公,强化人员配置,理顺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办公所需经费,充分发挥领导机构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能。

(二)建议省市尽快下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细化实施内容和要求,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高效落实。

(三)建议尽快明确乡村振兴战略政策支持体系。细化实化一批具体的优惠政策和项目,给予更多的人才、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 篇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xx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响应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进一步加强农村建设,发展农村产业,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宜居生活家园。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尽管在一系列强农、富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农村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但很多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是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对农村发展战略的再提升。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求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各项涉农经济制度,而且注重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有效推动乡村发展、农民致富。经过对相关政策学习梳理,并采取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结合南城区实际,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南城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状

南城区地处县城南部,所在辖区共8个行政村:北沙河、胡家庄、南杨家庄、孟家庄、杨家庄、申奉,2个农村社区:太纺二社区、天利达二社区。南城区把农村基础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差距逐步缩小。

(一)发展农业产业

目前,农业产业调整成效明显,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省果树所种植技术为支撑,依托玉露香梨、早黑宝葡萄等产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以海宏牧业为养殖龙头,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银行+农户”的肉羊生产模式。南城区现有耕地6105亩,农业人口8362人,年出栏育肥羊达到20000只,生猪出栏量9360余头,能繁殖母猪148余头,年产肉鸡65000余只。在坚持以农户为主体的基础上,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系。积极与山西农业大学、省果树所对接,在产业结构调整、新品种引进、产业技能培训上下功夫。申奉村在农综开发的基础上与农业大学合作,并签订合同共建140亩试验田,更好的促进科技成果面向实际应用和需求转化,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虽然目前南城区产业调整成效明显,但还存在很多问题:1、种植结构单一,农民基本还是以种植玉米等农作物生产生活;2、种植技术不发达,缺少专业农技人员的培训指导,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还需加强;3、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帮扶方式方法还需改进。

(二)改善生态环境,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要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走农业绿色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自“拆违治乱提质”城乡环境大整治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各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形成了源于自然,用之于田,绿色环保的良性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农民收入增加了,农村秸秆焚烧现象也没有了,农村大气环境得到了大大改善。畜禽养殖采取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的模式,以就地就近种养还田和农用有机肥为方向,加强畜禽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建设,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100%。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得到集中处理。各村积极响应上级指示,清理本村建筑垃圾以及生活垃圾,进行墙壁美化,大力改善村容村貌。虽初步建立了生态系统保护的长效机制,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很多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很差甚至缺乏,今后还需采取设立环境课堂、加强舆论宣传等方式逐步提高村民环保意识;优质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农业面临污染加重等问题凸显,农业生态环境成为短板,还需加强建设高标准、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

(三)传承发展乡土文化,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乡村发展离不开稳定的村级环境,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通过完善村规民约、社会诚信体系等,不断提升村民的自治水平,达到改进村风民风的实效,切实营造和谐的乡村发展环境。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经过长期的不断努力,各村文化机制体制不断健全,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逐渐丰富。

1、农民业余文化组织建设不断完善,文化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群众自发组织各种文娱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在提升身心素养和幸福指数的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2、各个基础设施建立健全,体育健身场所和图书馆等进一步完善,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免费对群众开放。3、目前,各村基本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且完善夕阳红养老院基础设施建设,为老年人养老提供保障。

但受到教育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制约乡村发展也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社会心理和教育有关。千百年来,“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致使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是围绕“远离农村、远离农业”展开的,“不好好学习,就当农民”,是乡村家长、教师激励孩子学习动机的最有效口号。人们骨子里潜移默化的渗透着一种观念,农民不是一个体面的职业,甚至只要和农业、农村有关的人与事都会“低人一等”,这样的说法虽然略显极端,但却是当前社会上的一种普遍观念。

(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在攻坚脱贫方面,南城区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系统内的低保贫困户7户9人,五保贫困户23户24人,全面强化包村干部责任到人,统筹推进,结对帮扶,政策兜底。为认真落实扶贫工作提供制度保障,确保贫困人口一户不落,一人不少,全部脱贫。但在在脱贫工作中,要注重新思维的培养和运用,针对不同的贫困类型采取相对的形式对贫困对象进行帮扶,并且要加强扶志的力度,从真正意义上做到的帮扶,真脱贫、不返贫。

二、对乡村振兴发展的思考

实现乡村振兴,首要的要明确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思路:进一步加强扶持政策落实,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加强集群发展和特色产业建设。依据战略思路,找准战略重点,结合推进情况,全面规划,合理确定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一)推进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地”是农民生产生活、农村发展的载体。长期以来,农民缺乏新动力、新途径。特别是农村耕地“碎片化”,无法大面积进行创新型生产发展。土地流转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xx大报告中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给农民吃了定心丸,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合理合法地将手中闲置土地流转出去,盘活土地利用价值。

(二)当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中小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蓬勃兴起,要继续鼓励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并重点扶持解决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在发展中面临的融资难、担保难、融资贵等难题。

(三)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优势和宝贵财富,农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实行长效保护机制,改变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态度,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治理、生态保护问题。有效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全面推进乡村绿色发展。

(四)传承发展乡土文化,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因地制宜,采取符合本乡村特点的有效方式,传承发展农村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完善农村基本阵地建设,建立更加长久的运行机制,挖掘本土人才,从思想上振兴农村。

(五)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摆脱贫困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更加精准脱贫,强化脱贫质量是我们的目的。采取更加有效、创新的方式方法,改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情况。将扶贫与扶智、扶志将结合,鼓励推动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力争做到全部脱贫不返贫。

(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额重大决策部署,我们要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地位,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1、完善农村工作领导机制,建立实施乡村战略领导责任制,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2、强化干部服务意识,提高干部队伍对新思想、新任务的认识,紧抓落实,提高办事效率;3、根据党的领导,开展工作,制定适合本村的工作条例、机制。

总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改革创新、攻坚破难,要着力构建“多规合一、全域覆盖”的城乡规划机制,要着力构建“重点突破、系统推进”的改革创新机制,我们要坚持不懈的努力,贯彻落实各项制度,汇聚社会各界的力量,坚决把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朝着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不断迈进!

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 篇8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状

地处县城南部,所在辖区共8个行政村,2个农村社区。把农村基础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差距逐步缩小。

(一)发展农业产业

目前,农业产业调整成效明显,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省果树所种植技术为支撑,依托、等产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以海宏牧业为养殖龙头,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银行+农户”的肉羊生产模式。现有耕地6105亩,农业人口8362人,年出栏育肥羊达到20000只,生猪出栏量9360余头,能繁殖母猪148余头,年产肉鸡65000余只。在坚持以农户为主体的基础上,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系。积极与农业大学、省果树所对接,在产业结构调整、新品种引进、产业技能培训上下功夫。X村在农综开发的基础上与农业大学合作,并签订合同共建140亩试验田,更好的促进科技成果面向实际应用和需求转化,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虽然目前产业调整成效明显,但还存在很多问题:

1、种植结构单一,农民基本还是以种植玉米等农作物生产生活;

2、种植技术不发达,缺少专业农技人员的培训指导,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还需加强;

3、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帮扶方式方法还需改进。

(二)改善生态环境,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要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走农业绿色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三)传承发展乡土文化,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乡村发展离不开稳定的村级环境,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通过完善村规民约、社会诚信体系等,不断提升村民的自治水平,达到改进村风民风的实效,切实营造和谐的乡村发展环境。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经过长期的不断努力,各村文化机制体制不断健全,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逐渐丰富。

1、农民业余文化组织建设不断完善,文化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群众自发组织各种文娱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在提升身心素养和幸福指数的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2、各个基础设施建立健全,体育健身场所和图书馆等进一步完善,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免费对群众开放。

3、目前,各村基本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且完善夕阳红养老院基础设施建设,为老年人养老提供保障。

但受到教育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制约乡村发展也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社会心理和教育有关。千百年来,“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致使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是围绕“远离农村、远离农业”展开的,“不好好学习,就当农民”,是乡村家长、教师激励孩子学习动机的最有效口号。人们骨子里潜移默化的渗透着一种观念,农民不是一个体面的职业,甚至只要和农业、农村有关的人与事都会“低人一等”,这样的说法虽然略显极端,但却是当前社会上的一种普遍观念。

(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在攻坚脱贫方面,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系统内的低保贫困户7户9人,五保贫困户23户24人,全面强化包村干部责任到人,统筹推进,结对帮扶,政策兜底。为认真落实扶贫工作提供制度保障,确保贫困人口一户不落,一人不少,全部脱贫。但在在脱贫工作中,要注重新思维的培养和运用,针对不同的贫困类型采取相对的形式对贫困对象进行帮扶,并且要加强扶志的力度,从真正意义上做到的帮扶,真脱贫、不返贫。

二、对乡村振兴发展的思考

实现乡村振兴,首要的要明确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思路:进一步加强扶持政策落实,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加强集群发展和特色产业建设。依据战略思路,找准战略重点,结合推进情况,全面规划,合理确定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一)推进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地”是农民生产生活、农村发展的载体。长期以来,农民缺乏新动力、新途径。特别是农村耕地“碎片化”,无法大面积进行创新型生产发展。土地流转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给农民吃了定心丸,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合理合法地将手中闲置土地流转出去,盘活土地利用价值。

(二)当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中小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蓬勃兴起,要继续鼓励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并重点扶持解决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在发展中面临的融资难、担保难、融资贵等难题。

(三)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农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实行长效保护机制,改变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态度,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治理、生态保护问题。有效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全面推进乡村绿色发展。

(四)传承发展乡土文化,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因地制宜,采取符合本乡村特点的有效方式,传承发展农村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完善农村基本阵地建设,建立更加长久的运行机制,挖掘本土人才,从思想上振兴农村。

(五)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摆脱贫困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更加精准脱贫,强化脱贫质量是我们的目的。采取更加有效、创新的方式方法,改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情况。将扶贫与扶智、扶志将结合,鼓励推动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力争做到全部脱贫不返贫。

(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额重大决策部署,我们要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地位,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

1、完善农村工作领导机制,建立实施乡村战略领导责任制,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2、强化干部服务意识,提高干部队伍对新思想、新任务的认识,紧抓落实,提高办事效率;

3、根据党的领导,开展工作,制定适合本村的工作条例、机制。

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 篇9

一、引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了解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现状,20__国家统计局农村司组织全国省(区、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开展了“乡村振兴之路”调研活动。全国共调研了1103个村,填报11979份有效调查问卷;对广大农民意愿、农村产业发展情况、生态宜居情况、乡风文明情况、乡村治理情况、民生保障情况等进行调查了解,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二、农民对乡村振兴的意愿

(一)“乡村振兴战略”知晓度高,深得百姓拥护

调研显示,知道“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民占全部受访农民的比重达到82、8%,乡村振兴战略得到广大农村居民的积极拥护。

(二)农民最期盼的是“生活富裕”和“产业兴旺”

农民对乡村振兴5个方面的总要求充满美好向往,受访农民最期盼的是“生活富裕”,占40、0%;其次是“产业兴旺”,占22、7%;对“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分别占17、6%、13、8%和5、4%。

(三)农民最急需的是资金、技术和人才

调研显示,资金、技术和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最关键因素,受访农民认为乡村振兴最急需的是资金,占64、6%,其次是人才,占52、3%,再次是技术,占50、8%3。资金紧张、技术水平落后、人才匮乏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大瓶颈。

(四)农民最希望培训的项目是农业生产管理技术

调研发现,目前农业新品种数量多、种类繁,农机更新快,农民急需先进的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培训,在问及最想接受的培训项目时,58、4%的受访农民选择了“农业生产管理技术”。

(五)农民家庭最大的负担是医疗、生产投入和教育费用

认为“医疗”是家庭最重负担的农民最多,占全部受访农民的26、5%,其次是“农业生产投入”和“教育费用”,分别占22、9%和20、0%。农村因留守人员中老人、儿童所占比重大,对医保、教育和生活生产扶持有较高的期待。

(六)农民认可乡村振兴取得初步成效

受访农民最认可“道路变宽”,占66、1%;其次是“医疗更方便”,占49、8%;认可“房子变大”、“上学更容易”和“工作机会变多”的分别占29、4%、28、8%、21、9%。

三、各地值得推广的做法

(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推进产业振兴

1、突出地域特色

20__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以来,各地结合本地实情和特色,积极制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x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和精准灭荒。x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森林生态旅游,提升乡村新产业新业态。x、x等地实施农业质量提升工程、农业绿色发展工程、农村脱贫攻坚工程、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及农村基层党建工程等“振兴工程”,全面破解振兴乡村难的问题。

2、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调研显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农产品是各地共同抓手,已形成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x发展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打造东宁县“中国黑木耳第一县”,大幅度提高了农业附加值,形成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x培育“产业特色小镇”,完善农产品品牌培育体系,实现了从单一农产品生产向多元化经营转型。x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绿色支柱产业,发展“互联网+农业”拓宽农户增收途径,推进“旅游+农业”优化乡村产业结构。x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创建“三品一标”基地,做好山区村民搬迁安置工作,促进贫困户贫困村脱贫摘帽。x发展戈壁设施农业,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建设、项目支撑、市场运作”的运行机制,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积极开展农牧产品加工、戈壁生态休闲观光等,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3、发挥典型示范区引领带动作用

x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列入整治工程建设计划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等项目进行扶持,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xx市全面建设县(区)级乡村振兴试验区,打造乡村振兴先导镇,培育乡村振兴示范村。x建设“美丽鹊山”文化创意园示范项目,解决村民劳动就业,带动乡镇基础设施建设。

(二)加强宣传,全面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1、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x98%的受访村已在公共场所张贴环保宣传标识标语,提高农民环保意识。x华容县成立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和环保基金,制定了完善的环保规章制度。农民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有助于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2、美化整治,提升乡村村容村貌

xx市以美在“全域”为要求,实施“示范提质扩面”“人居环境提升”“特色文化保护”“创业富民强村”全面提升行动,美丽乡村逐步迈向“面上美”“持久美”“内涵美”和“兴旺美”。x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质工程、农民安居工程、环境整治工程、宜居示范工程,打造美丽中国“x样板”。x开展绿化香化、实施街路亮化、建有文化广场、建立管护队伍行动,有效推动了农村环境整治由点向面拓展、由表及里延伸,实现了农村环境管护长效化。x西畴县实施大规模的石漠化综合治理,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施深度产业开发,逐步让生态劣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3、绿色低碳,推进污染综合治理

从调研情况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入民心。等地(市)打造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大力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构建“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线一风光”的乡村格局。x规范废物排放,开展“一控两减三基本”集中治理,解决农业面源污染,推广绿色循环经济模式。x开展“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农村环境治理工程,涌现出x县、攸县等一批农村环境治理先进典型。x大力推广以“减量化、精准化”为核心内容的生态施肥技术,不断加大有机肥料推广使用力度,避免化肥农药对农村生态环境与农产品质量的污染和影响。

(三)弘扬传统,完善治理,推进文化振兴

1、植根优秀传统文化

x黄新庄村先后兴建了农民文化礼堂、文化长廊、村民活动广场,传承了传统的狮子旱船和腰鼓表演,开展群众性的文体娱乐和联欢会,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浓厚文化氛围。x先后评选公布了两批55个传统节日保护基地、26个春节文化特色地区、65个省级民俗文化村、32个省级非遗主题小镇、70个传统戏剧之乡,这些保护基地和特色地区带动了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播,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路径。

2、树立乡村新风貌

x铜鼓县通过开设道德讲堂、民心讲堂以及制定村规民约等方式,推动农村移风易俗,树立了尊老爱幼、邻里互助、丧事简办、热心公益等文明新风。x仙人洞村开展“五好家庭”评选等活动,积极倡导遵守社会公德。农村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有很大改善,新时代的新农民正呈现出崭新的精神风貌。

3、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良好的治理环境,要坚持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引领、以自治为核心的差异化治理。x萧县费村坚持法治、自治相结合,积极落实民主管理,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开展工作,维护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村民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乡村治理。xx市利民村“三治”融合着力打造农村网格化管理模式,形成村干部、民情信息员、村民齐抓共管、广泛参与的社会管理工作新格局。

(四)促进增收,改善民生,实现“生活富裕”

1、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调研显示,各地多措并举,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xx市楠柳村通过拆园并园和土地流转,拓展了土地租金、房屋租赁、外出务工和自营收入等农民收入渠道。x在市场化模式下,村民以土地、房屋形式参与文旅公司的合作经营,公司优先招聘村民,并对村民进行职业培训,实现村民的自我造血、自我升值。

2、切实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调研显示,各地将民生工程视为政府与群众的沟通纽带,从农民最迫切的医疗和养老需求着手,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提升。x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都达到应参保人数的90%以上,努力实现应保尽保。xx市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成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69个、示范村卫生室168个。x调查的180个行政村全部配备有医疗诊所和卫生防疫人员,新农合投保率在80%以上。

四、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任重道远

1、乡村垃圾、污水处理能力仍严重不足

调研显示,乡镇和行政村层面的集中供水、供气设施和垃圾集中处理只能覆盖部分住户。农村改厕和污水处理的任务更重,部分农户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沟。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6、1%的村全部生活垃圾没有进行集中处理,82、6%的村全部生活污水没有进行集中处理。

2、农村改厕任务艰巨

调研显示,农村新一轮改厕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改厕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和农户,由政府投资配套污水处理体系设备,农户投资完成本户厕所改造。

3、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条件差仍是短板

在生产设施方面,各地反映最突出的就是水利灌溉问题,水利系统不健全,灌溉成本高,制约了农村产业发展。在生活设施方面,农村的水、电、气、路、教育、文化和网络依然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偏远的农村地区。

(二)脱贫攻坚出现新问题需高度关注

1、部分贫困户缺乏内生动力

调研显示,贫困户脱贫致富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少数贫困户吃惯了“救济粮”,花惯了“便宜钱”,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主观能动性,不想着主动脱贫致富奔小康,而是将脱贫希望寄托于各级政府、帮扶部门和结对干部给钱给物。

2、部分非贫困户群体对扶贫政策和工作存在意见

贫困户享受“建房、看病、小孩读书、生产”等基本不花钱的帮扶措施,而处于贫困边缘的其他农户则享受不到政策的帮扶,越来越多的非贫困户群体对扶贫政策和工作产生不满,为基层干部推进脱贫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加了难度,也不利于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群体自食其力脱贫致富。

3、传统孝道文化受到冲击

部分农户把老人分出去单独立户,且不赡养,找政府要求解决其“贫困户待遇”。这种状况呈现蔓延趋势,冲击中华民族传统敬老、爱老、孝老文化,开始成为基层政府抓“乡风文明”的难点。

(三)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支撑力不足

1、资金不足

乡村振兴千头万绪,基层反映的共性问题就是资金不足。如xx市百善镇有200多个自然村,有效治理污水需要铺设排水管网,资金投入巨大,百善镇财政无力承担。

2、人才匮乏

调研显示,农村产业的发展提升与需要匹配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已经形成剪刀差,年轻人不愿意来,来了也留不住人,基层农技队伍知识严重老化,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梯次结构不合理现象普遍,推广新技术的人才尤其缺乏。

3、贷款难办

调研中不少省份反映,金融机构存在融资手续繁杂,时间长、可抵押担保物少、贷款数额小、周期短等问题。为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xx市与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合作探索创新“政、银、担”金融支农服务机制,在全市推广“劝耕贷”模式,但x市种植户仍反映,“劝耕贷”存在不到位的情况。

(四)基层组织建设和带动力弱

1、农村基层组织力量薄弱

调研显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严重滞后的落后村,其村“两委”班子能力薄弱,“无人管事、无人干事、无钱办事”现象突出。农村“两委”班子目前普遍存在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

2、缺乏对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的激励机制。

目前村干部收入较低,普遍在1000~3000元/月,远低于外出打工收入。此外,村干部政治和荣誉方面的待遇少,缺乏激励机制,年轻人普遍不愿意留在村里做村干部,影响了村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制约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

(五)部分领域融合发展不够

1、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深

调研显示,目前“农业+”发展的广度深度不足,与工业、旅游业、文化产业以及物流业融合不紧密。同时,农业产业链过短,农业研发能力弱,加工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中低端环节,仓储、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多数地区没有形成科研、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2、传统农业生产与现代农业对接难

调研显示,大多数贫困村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从事分散的传统农业生产,传统农业未能与大市场进行有效对接,农产品的附加值不能得到充分提高。这些落后地区都存在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不足,品牌建设力度不够,产业布局较为分散,缺少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等问题。

3、城乡互联互通不顺畅

目前,部分发达省份通过建立新型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为城市与农村的双向互通打造绿色通道,推动着城乡产业经济圈发展。但当前城市优质资源下乡仍缺乏有效联结渠道和承接平台,支持鼓励资本下乡、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机制还不够健全,不利于实现乡村振兴与城镇化“共赢”、城乡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五、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以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1、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小城镇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是城乡基础设施和产业互联互通的承接平台。加快小城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为原则,推动小城镇发展与现代农业、特色产品、特色经济发展相结合;建设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产业、民俗文化传承等特色小镇;以小城镇为中心加强村庄规划,引导适当集中居住,制定农村遗弃房屋处置政策,带动农民就近城镇化。

2、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以县级行政区为基础,以建制镇为支点,搭建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服务平台,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业新业态。强化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基础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引领示范,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培育多元化农业产业经营主体。

(二)以基层党组织和领头人为抓手,推进乡村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

1、提高基层组织能力

建议开展基层党组织“星级化”创建工作,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深入推进党务村务政务公开;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综合服务平台;在村庄普遍建立网上服务站点,逐步形成完善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

2、强化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

实施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和后备干部培养工程,健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制度;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建立农村党员定期培训制度。建立健全乡村致富带头人的激励机制,考虑乡村致富带头人合理的政治待遇需求,发挥好以村党支部书记为代表的农村发展“领头羊”的作用,打造稳定一支政治过硬、年富力强、扎根基层、群众拥护的农村干部队伍。

3、发挥乡贤作用

产业项目的投资要按市场化运作,鼓励引导民间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每个乡每个村都有乡贤,通过乡贤们的人脉、资源,对接产业项目,吸引产业资金回归乡村。

4、培养和引进人才

将留在农村的年轻人培育成新型农民。财政设立专门的青年农民创业基金。加强对青年农民的技术培训,每年在农闲季节选拔青年农民到农业院校进行相关专业的专门培训。鼓励农业院校、农业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回乡务农。出台技术人员离岗或在岗返乡创业、工商业者返乡投身乡村振兴的鼓励扶持政策。

(三)以精准脱贫为抓手,全面提升乡村自我发展能力

1、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从调研情况看,扶贫的根本还是在于扶志和扶产业,没有产业支撑的贫困户即使脱贫也难以持续。坚持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并重,以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特色产业培育、安全住房建设为抓手,因人施策落实帮扶措施,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确保稳定增收不返贫。

2、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扶贫能力

调研显示,村集体经济强的村,贫困问题相对较少,村集体组织的强大能够弥补贫困户个人能力的不足。抓住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以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机遇,结合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旅游业,建立合作社、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3、强化脱贫攻坚责任监督

强化扶贫资金监管,提高使用效益。对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严肃查处。完善扶贫督查巡查、考核评估办法,严格控制各地开展增加一线扶贫干部负担的各类检查考评,切实给基层减轻工作负担。

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 篇10

为充分了解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情况以及村民们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关注度,521-25,市统计局组织量对全市乡村振兴情况进了调研。此次调研抽取了梁湖区梁镇沙湾村和沼镇湖瓢村。调研采取实地调查和交流座谈相结合的式。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56份。按照性别分类,男性33,性23;按年龄分类,50岁以下22,50岁及以上34;按照化程度分类,中以下40,中及以上16;按照调查对象的份分类,村民44、村部8、乡镇部3、其他1。从调研结果看,全市乡村变化明显,乡村振兴取得定成效,但也反映出农业产效益低、农民增收难、乡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相关问题,须引起各级政府度重视。

一、农村居民对乡村振兴的关注点

期盼活平进步提升。在被问到“产业兴旺、态宜居、乡风明、治理有效、活富裕五个有关乡村振兴的选项中最感兴趣的部分”时,5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23选择“活富裕”,占41.1%。

期盼居民收进步增加。5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24认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提居民收。虽然近年来我市农村居民收保持平稳增长,城乡居民收差距不断缩。然,要实现农民持续增收,难度依然较,需要多合来进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期盼资、才、技术向农业农村流动。在5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认为影响乡村振兴的因素是资、才、技术的,分别有42、35、37,分别占75.0%、62.5%、66.1%。在问到“您认为乡村振兴的因素有哪些”时,沙湾村六组龙群莲回答说“当然是资、才、技术了,没钱,怎么搞好农村,有钱,没才和技术也搞不好农村啊”。资、才、技术在乡村振兴中扮演重要,这是家的共识。

(四)期盼社会保障平进步提。在5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期盼的是提养保障平、提医疗保障平的分别有32、20,分别占57.1%、35.7%。认为家每年负担最重的是医疗的有20,占35.7%。希望提养保障平、提医疗报销例是村民的共同声。

二、乡村振兴的有利因素

()产业发展逐步壮

近年来,专业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产组织不断壮,为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__年,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105家,省重点龙头企业12家。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1573家,同增长10.77%。同时,全市本地资源优势,发展武昌鱼、蓝莓、沼胡柚、梁道等特产业,打造本地农产品品牌。20__年底,全市共有“村品”点308个,范点45个。全市新增农产品“三品标”有效品牌88个,总数达204个,同增加40个,增长24.39%。

态环境不断改善

近年来,鄂州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更层次、更平上推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调查中发现村民感觉变化最的是“道路变好了变宽了、房变了、村变净了”。在改善农村态环境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提乡村资源利率,20__年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约60万吨,综合使量达57.7万吨,综合利率达到96.2%,较上年同期提0.5个百分点。乡村垃圾按照“村收集、镇集中、区转运、市处理”的模式集中处理,活垃圾处理指数达到100%。全市有600多座污处理设施对乡村活污进集中处理,污集中处理指数达到90%以上。

(三)乡风建设基础扎实

全市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村卫室、图书室、体育健场所、村民活动中等基础公共服务从到有不断完善,为乡风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全市对乡风建设不断加物财投,在开展乡村振兴作过程中,注重以乡村化为载体,在尊重原有乡村化体系的基础上吸纳现代元素。在进农村旧房改造时坚持原真性保护、原住式开发、原特利。

(四)乡村治理有序推进

鄂州市积极探索农村社会管理途径,整合向农村的各种管理服务资源,建全域覆盖的农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每个村都有配备格员,负责收集社情民意、监督环境卫、调解盾纠纷等作。格化的服务管理体系不仅降低了乡村治理成本,且促进了乡村的和谐稳定。现阶段,随着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化试点作的深推进,村民治制度的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更加科学效。

三、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农业产较效益低。在与村民的交谈中了解到,户农民种植0.8亩地的麦,产量320,收330元,投成本335元(整地90元、种60元、化肥80元、收割85元、农药20元),未计,亏本5元。据调查,今年化肥、农药、饲料等农资价格较往年有较幅度上涨,全市化肥价格按简单平均,平均涨幅22.8%。同时,农业产成本不断增长。农业产较效益低,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

乡村特产业不强。通过访企业,我们了解到,产特农产品的企业规模、产链短,产业集群度低。以湖北省梁镇铁斛产基地为例,基地负责表铁斛种植、加技术要求,其中从鲜品烘焙成品这环节前依赖于浙江的同,其原因是这环节技术要求,如果在本地培训,由于是临时作业,难以留住,所以宁愿将鲜品运往浙江同那进烘焙处理。

(三)技术才撑不。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在家从事农业产的多是50岁以上,从事农业产的青壮年较少。务农员化程度般以初中及以下化程度为主。农业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推难,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

(四)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在调研过程中,部分村民觉得年纪了,不想做农活了,希望政府供养他们。些觉得医疗费太,政府最好全部报销费。部分村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遇到困难和问题习惯于等政策、靠扶持、要条件,过度依赖政府,缺乏艰苦奋、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建议

1.提乡村治理平,促进共治共享。是加强基层组织作风建设。基层部要解决好农村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需要不断增强乡村治理能,转变作作风。在对环境治理、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问题时,切实把中央的精神落到实处,为百姓实事好事。是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加对基层部法治教育培训,提他们民主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意识。三是加乡村振兴作的宣传度。在向村民宣传国家各项政策时,进合理引导,让群众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同时,摒弃“等靠要”思想,通过努奋,实现活富裕。

2.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激发内动。是重点发展农产品加、观光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做做强特产业。争聚集批特产业创新性龙头企业,带动特产业加快升级。三是以品牌意识拓展市场。做响“武昌鱼”、“梁湖”两品牌。“条鱼”、“个湖”带响“梁道”、“梁”等批产品品牌。

3.加资扶持度,发展农村经济。坚持增加民投,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的短板,缩城乡差距。在尊重然、顺应然、保护然的基础上,美化村容村貌。在产绿安全农产品的同时,注重发展农耕化、乡愁等精神产品,打造态宜居的好环境。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加对农业新业态的投,推动农业多功能拓展,发展绿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健康农业、快乐农业等,使农业成为们追求幸福的新产业新业态。

4.加强才队伍建设,振兴技术才。乡村振兴,关键在。是加强农业农村部队伍建设,度重视农业农村部的培养、配备、使。是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引进农业科技才,提科学种养平,增强农产品竞争,提升农业产较效益,增加农民收。三是励返乡中专毕业、退役兵、“三新”农民创新创业,使他们成为带动农村发展的军。同时,进步细化扶持返乡创业的相关政策,为返乡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