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个人报告 > 调研报告 > 不作为调研报告汇总三篇正文

《不作为调研报告汇总三篇》

时间:

不作为调研报告(通用3篇)

不作为调研报告 篇1

当前,对一些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不敢担当等问题议论较多。最近,我就这一问题做了些调研。从调研情况看,不作为、慢作为、不敢担当问题在一些干部身上不同程度存在,其中既有一些由来已久的老问题,也有一些现阶段出现的新问题。老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干部思想认识不高、能力素质不强、问责力度不够、基层干部提拔晋升存在“天花板”现象等。现在之所以议论的多了,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对干部要求更高了,另一方面是随着反“四风”、反腐败力度不断加大,这一问题又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表现在行政审批、招商引资、争取项目资金等方面。

行政审批方面:大家普遍反映,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总体上作风有所转变,确实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但办事仍然难,某些方面甚至比过去更难了。在一家企业调研时,负责人抱怨现在审批时间仍然较长,虽然有政务大厅,但还得挨个部门跑,有时一件事要跑七八个部门,有的部门要盖十几个章。有个企业听说我们调研,专门准备材料,反映有关部门对运送风力发电机设备等事项审批速度慢,护送费收取不合理。有的企业反映,一些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较差,对需要提交什么材料不一次性告知,导致企业反复跑腿。有的企业反映,过去正常办理的事项,现在一些干部怕担责、不敢办,层层请示汇报,坐等上级指示。还有的企业虽然话没说透,但听话听音,从中还是可以感觉到对现在的行政审批有怨言。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我们分析在于:一是办事的制度、程序更严格更规范了,过去很多环节能绕就绕过去了、手续能省就省了,现在该走的程序必须走、该办的手续必须办,无疑增加了办理环节,延长了办理时间。二是有的干部觉得管得严、风险大,干得不好要被问责处理,于是要么循规蹈矩,不敢创新、不敢突破,要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推就推、能躲就躲。三是过去有的干部办事时得了“好处”就办得快,规定七八天应办完的事三四天就能办好,现在管得严了,办事就没动力,往往是按部就班、拖到最后。四是个别干部本来就“不干净”,心里有鬼,怕被举报,不敢担当。

招商引资方面:大家普遍反映,现在各级对招商工作都很重视、抓得很紧,但确实越来越难干了领导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调研报告领导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调研报告。这既有经济大环境不好,企业新增投资动力不足等客观因素,也与一些干部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有关。客观条件不好是事实,但主观努力的程度不同,结果差异很大。比如××市在“转作风、抓发展”活动中,针对上半年招商引资降幅较大的实际,成立了由市领导带队的6个招商团队,每名领导都明确任务、明确方向,主动到、等地上门对接,有的市领导平时正常干工作,周末外出招商,取得了积极效果;如果不主动努力,一味怨天尤人或坐等机遇,势必会雪上加霜,比如有的县1-7月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同比下降超过三成,且仍未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大家觉得,当前影响干部外出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性的原因主要有五条:一是现在一些企业已过了粗放增长阶段,投资时不只看资源,还要看环境;地方招商的门槛也高了,不再是捡到篮子都是菜,而是有挑有选,要符合本地整体产业布局。二是过去有的地方只要是能招来商、引来资,什么条件都敢开、什么优惠都敢给,现在各方面管得严了,不敢轻易许诺了。三是觉得“八项规定”抓得太紧,招客商跑项目时请吃送礼管得严了,工作不好开展。四是随着“三公”经费不断压缩,外出招商时交通、住宿、伙食标准比过去有所下降,工作积极性下降了。五是一些干部和企业老板打交道时心存顾虑,怕被别人说成“傍大款”,影响不好,给自己惹麻烦。

争取项目资金方面:有些干部反映,现在争取项目资金时不得不“跑”,但又很难“跑”领导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调研报告文章领导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不得不“跑”的原因是,一些上级部门在分配项目资金时,不是看实际情况、客观需要,而是看谁“跑”得多“跑”得勤,逼得下面多“跑”勤“跑”。很难“跑”的原因是,过去在“跑”的过程中觉得请吃顿饭、送点特产都是正常现象,容易拉近感情,现在都不合规了,而且八项规定出台后,也请不出来、送不出去,还得顶着压力、硬着头皮继续“跑”,左右为难。还有一些地方只注重争取、不注重使用,调研中了解到,有的.县上级拨付的资金已经到位,但前期准备工作仍未做好,导致钱趴在账上花不出去。

对以上现象,要深入分析,辩证看待。一方面,要看到其中的积极变化。比如,服务意识有所增强,一些干部过去习惯被围着、捧着,现在低调了许多,对上门办事的群众,服务态度也好多了;程序意识有所增强,过去一些地方工作时片面追求速度、忽视程序,常是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现在都得按规定程序办,速度可能没以前快,但风险降低了、质量提升了;纪律意识有所增强,过去有的干部把敢踩红线、打擦边球,甚至顶风违纪当成有魄力、敢担当,现在对权力和法纪多了一些敬畏,不敢为所欲为了。对这些变化,不能认为是不作为、慢作为、不敢担当,而应正面评价,加以鼓励。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确实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不敢担当等消极现象,但这不是反“四风”、反腐败造成的。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有的是认识上有偏差,一些干部把违规视为敢担当,认为只要是为了发展,怎么干都不会错;有的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早做、做不好,到了适宜季节“硬上弓”;有的是因为不习惯,不适应当前的高标准严要求,一些企业把认真审核把关视为故意找茬刁难,一些干部把从严管理当做束缚了手脚,整日感叹“官不聊生”;有的是因为怕犯错,面对反“四风”、反腐败的高压态势,不是在严格自律的基础上积极有为,而是把不干事作为不出事的应对之道,消极被动适应;有的是因为找托辞,一些干部本身就不愿干不会干,就以执行制度为借口,以严格程序为幌子,想方设法为自己开脱。

我们认为,强力抓作风、铁腕反腐败也将成为一种“新常态”,要引导干部群众正确认识、主动适应“新常态”,巩固支持积极变化,坚决纠正消极现象,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一要持之以恒狠抓作风。

现在出现的一些不作为、慢作为、不敢担当问题,实际上是部分干部面对“新常态”搞出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因此必须把作风建设持之以恒抓下去。一是深入分析思想原因,解决认识上的偏差以至错误,明确敢担当就是不怕困难,遇到问题不回避,敢于直面、积极解决;明确规定的办理时限是最低要求,实际工作中应力求提前,并将提前了多少作为考核奖励的主要指标。二是对一些具体问题,要列出具体表现,逐条制定措施,作为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回头看”和第二批活动整改落实的重点,促使干部积极作为、勇于担当领导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调研报告工作报告

二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不敢担当问题,归根结底要靠改革。

一是自治区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各种收费改革,要尽可能多取消、少下放。二是对项目资金分配中“跑”的问题,要改革分配方式,该给谁的就给谁,而不是多“跑”多得。对支持产业发展的资金,最好不要提前下达指标、分配任务,而是明确扶持什么、扶持标准,谁干了就扶持谁,干多少扶持多少,引导基层把更多精力用在干事上,而不是到区、市、县“跑”上。三是对有些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应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如高龄津贴发放可从公安、人社等部门获取信息后自动甄别确定,办理婚姻登记所需证明可通过部门间联网获取信息,企业一些审批事项也可在网上受理等,让信息多跑路,努力减少以至不让法人、自然人因行政审批而跑腿。自治区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应列出服务、民生事项清单,依托信息化手段再造流程,实现信息共享,方便办事。

不作为调研报告 篇2

根据县委统一部署,由县纪委牵头,从县检察院、县政务服务中心抽调相关同志组成调研组,紧紧围绕“创新机关效能提升机制,突出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这一主题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在明确方案、分工落实的基础上,先后深入部分乡镇和有关单位进行了调研,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效能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机关效能建设,着力在创新机关效能提升机制、优化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上下功夫。我县先后开展了以“改进机关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和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年至今,先后启动了民主考评县直单位百名股长、基层站所长和公共服务单位活动,活动中表彰公共服务先进单位19个,优秀股长、满意站所长151人次,免去39人参评岗位职务,免去3名分管领导职务,对25名分管领导诫勉教育,5名主要领导效能告诫,17名主要领导诫勉谈话,责令8个末位公共服务单位限时整改。同时以效能暗访作为推动机关作风转变的着力点,××年以来,通过暗访活动,诫勉教育101人次,效能告诫1人,批评教育80人次。通过发挥群众参与、监督评议,搭建自下而上的监督评价机制,机关干部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明显优化,为加快推进我县“三个强县”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政务环境。

二、存在问题和现象

从调研了解的情况来看,虽然我县机关效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行政审批效率不够高,办事拖拉现象较为突出。有些机关单位行政审批项目多,程序简化力度不够,办事环节多、关卡多、手续繁杂、办事拖沓;部分单位工作人员干事缺乏激情,工作方法简单,在具体事务处理上,没能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履职不到位;少数部门干部对群众要求解决的问题漠不关心,懒散懈怠,办事效率低下。

二是办事程序不够公开透明,服务质量有待于提高。一些部门审批服务事项的规范、标准不清晰,尤其在行政审批环节,没有进行明确和公示,操作上具有人为弹性;有些单位和部门的政策依据和办法告知不及时,特别是一些政策、办法的调整,未能及时公开到位,一些单位服务窗口印制的办事流程指南不全、不细、不通俗。

三是服务观念不强,“事难办”问题依然存在。少数部门和单位服务态度“冷硬”、工作不积极,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有些单位和部门见困难的工作就让,该管的事不敢管,不愿管,重书面答复,轻实际处理,对群众要求解决的事项敷衍应付;极少数单位和部门的干部身处重要岗位,存在利用职权“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存在官本位思想。

四是部门职权不清晰,“多头管理”现象较为明显。一些单位和部门职能交叉、权限不清、推诿扯皮、互相掣肘,导致群众反映事项没能及时解决。同时,管理缺位、服务“真空”问题较为明显,一些企业代表和群众反映,检查监管“婆婆”太多,但责任不明确,造成了大家都管,但都管不好、管不到位的问题。只罚不管、以罚代管、趋利执法等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单位借助发证及证照、设备年检等工作,搭车收费或只收费不检测、只谋利不管理。

五是权力“下放”不到位,窗口形式化现象部分存在。尽管我县着力加强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一些单位审批权限明进暗不进、审批效率不高、权力“下放”不到位,窗口并联审批滞后等现象仍然存在。有些单位的派出机构或窗口只有受理和数据收集的职权,窗口服务能力未能完全体现。

六是工作纪律不严,“松懒散”现象依然存在。少数单位和部门工作人员执法不规范,讲人情关系,行政处罚裁量权使用不规范,行政执法有失公正;有些部门不守工作纪律,干部在岗不在位,在岗不出力,工作上应付,得过且过,纪律松散,同时,监管职责不明确,监督检查不到位,没有行成有效的约束机制,不少单位和部门上班时间存在串岗溜号、上网玩游戏、聊天、购物、看股市行情等违规问题。

三、问题根源及分析

产生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上自身修养不足、学习引导不够,也有客观上制度不完善、措施执行不力的因素。

一是机关干部思想认识不深、创新意识不强。一些机关干部对效能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自己的工作质量和工作作风要求不严,与形势发展要求脱节,久而久之形成了工作惰性,导致纪律散漫、作风拖沓,工作效率低下。有些部门和干部以自身和局部利益为重,缺乏主动作为的勇气,怕担当,认为干多了怕出事,干还不如不干,多干还不如少干。有些部门和干部观念保守,思想不够解放,工作上墨守成规、安于现状,习惯于按经验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工作效率上不去。

二是机关效能建设制度不完善。目前,机关效能建设依然停留在治标不治本的工作层面,未能有效深入,不能够根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层次、分重点根本解决。同时岗位职责、监督管理、保障奖惩等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不落实,没有形成体系。

三是效能监管工作力度不大。一些单位及领导干部对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视力度不够大,机关效能建设只是停留在嘴上、会上、纸上,对于一些违反效能规定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日常监管第一道防线失效。多数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对效能监督、暗访等存在投机侥幸心理,同时对违规人员的处理也只停留在诫勉教育或效能告诫层面上,往往对单位影响大,但没有真正触动个人根本利益。

四、改革措施和建议

效能建设贵在谋长远,求实效,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行政效率必须要从创新机制入手,综合治理,着力在加强监管、落实奖惩等方面下功夫。

一、推行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以制度创新促服务、促效率,用制度管人、管事,从而推动服务水平的提高,使机关效能建设更具生命力。要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机关效能建设制度体系,以岗位责任制来明确工作职责,以承诺制来明确服务要求,以公示制来推进政务公开,以限时办结、超时督办制提高服务效率,以否定报备制消除不作为,以涉企检查报备制营造发展环境,以责任追究制来严肃工作纪律。同时要加强干部能力提升工作,着力加强干部能力素质的培养和锻炼,以干部能力素质的大提升,促进行政效能的大提升。

二是加强依法行政,规范机关行为。坚持按照“重管理、轻处罚”的原则,规范职能部门执法行为。要严格管理各类行政处罚,实行企业违法违规告知制度,约束执法自由裁量权,对经督促指导拒不改正的,再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置。要严格管理行政收费,清理整顿现有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严查“三乱”现象,对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对保留项目原则上按下限收费;严格审核新设立收费项目,严厉禁止以各种名义擅自设立收费项目。

三是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明确机关职责。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对各个政府部门所掌握的各项公共权力进行全面统计,并将权力的列表清单公之于众,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按照“职权法定、程序合法、权责一致”原则,集中梳理审核政府部门职权,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职权一律取消,对涉及多个部门的职权重新加以明晰。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事项,一律向社会公开,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通过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能、权限和责任,从体制上杜绝部门之间有利就争、推诿扯皮、重复管理等现象。

四是强化效能监管,促进政令畅通。要始终将监督管理贯穿于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各个环节,采取随机抽查、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有效方式,着力整治“慵懒散”、“中梗阻”等的问题,严肃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要搭建简便的信访举报平台,县纪委以及各单位、各乡镇设立专门效能举报投诉电话和邮箱,让群众和服务对象有地方投诉,便于投诉,敢于投诉,对于在监督检查、信访投诉、网络舆情中发现的问题一旦查实,及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要加大惩处力度,强化效能问责,对于“吃拿卡要”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严肃追究责任,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并在效能监察中实行“一案双查”,既查处违规人员的责任,也查处单位相关负责人的监管责任。要发挥各单位机关效能建设主体作用,强化对本单位效能监督职责。要继续完善和执行以往行之有效的监督措施,如民主考评活动、效能暗访等,并强化工作力度。同时,要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确保效能建设取得实效。

五是加快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效率。严格执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关规定,对各种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再次清理,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简化行政审批环节,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优化审批程序,压缩办理时限,提高审批效率,落实审批责任。推进窗口服务制和并联审批机制,规定一个部门受理后,相关部门必须同步办理,形成部门分工、协同联动的良好工作机制,真正发挥县政务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平台功能。

六是深化政务公开,促进公平公正。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公开机制,严格执行党务、政务、事务公开的相关规定,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群众关心的重点领域做好公开工作,严格规范行政公开行为。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和规范方便群众办事、便于群众知晓、有利于群众行政监督权的政务公开形式。要推动电子政务,加强网络信息公开建设,为群众提供公开、透明、高效的公共服务。同时要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不良信用的披露,鞭挞失信行为,营造诚信理政氛围。

七是完善考评机制,严格责任追究。要进一步完善当前机关效能评价体系,建立机关效能风险金制度,使考核考评能反映出单位及工作人员的工作实绩,反映出机关效能建设水平。要细化奖惩措施,每年在考核考评中名列前茅的,较好完成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任务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奖励,对于考核考评不合格或处于全县末位的单位及个人要加以惩戒,奖惩情况在全县范围公开通报。同时,要进一步运用好考评结果,把考核考评结果作为评价部门和单位政绩的重要依据,与提拔任用领导干部、评先评优和落实奖金福利等密切挂钩,建立科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真正做到赏罚分明,激发和调动广大机关干部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

不作为调研报告 篇3

不作为,是指行为人员负有实施某种特定义务,能够实行而不实行的行为。当前,农村信用社部分干职员工不作为的表现形式大致分为不愿为、不敢为、不能为、乱作为四种情况。笔者试图通过对不作为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予以分析,探索一条整治和根除不作为行为的有效措施,促进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向前发展。

(一)农村信用社部分干职员工不作为的表现形式

一是部分员工思想消极、工作被动应付,作风飘浮不愿作为。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事不办,不好收的贷款不收,没有绩效的工作不做。

二是部分干职员工抱着“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心态,熬年头、混日子,等着退休,不想作为。或是干到了一定位置,感到心满意足,觉得升迁无望,干事的热情和干劲衰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走一步算一步。

三是怕担责任不敢作为。部分干职员工遇到事情推三阻四,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待工作。可受理的贷款不受理,可管的事不管,可处理的事情不处理。

四是部分干部的能力、眼光、魅力和水平确实有限,干事唯唯诺诺,只能被推着干,而无主观能动性,不是不为,而是不能为。像煤油灯盏,拨一下亮一下。

五是有部分干部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拟计划、订方法、谈打算,听起来思路开阔,措施众多,但只有唱功,没有做功,说得多做得少,不当运动员,别人在前边干,他在旁边看。

六是有的干职员工严谨不足,原则不强,统筹不够,为了片面追求业务指标搞短效作为。突击放贷,临时存款,不计效益,实际上是乱作为。

部分员工的不愿为、不敢为、不能为、乱作为的情况导致信用社部分干职员工工作不积极,作风不务实,措施不到位,业务发展滞后,严重影响了信用社经营管理的快速发展,

(二)、部分干职员工不作为的原因探析

不作为现象的产生,有行为人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农村信用社管理制度方面的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员工对信用社当前严峻的工作形势、改革的前景认识不足,对待工作无思路、无举措,思想消极,信心低迷,不愿作为。

二、业务水平不高。部分员工对新业务、新系统学习不够,掌握不透,推介业务,发展客户措施乏力无作为;部分信贷员对严密的信贷管理制度领会执行不全面,导致信贷人员出现惧贷、惜贷心理,对于发展信贷业务怕作为,不敢作为。

三、考核机制有待完善。县级联社的考核机制一般是按照省、市联社的考核办法,再结合县级联社实际情况将薪酬与绩效进行挂钩考核。挂钩的比例、考核的内容不尽相同,考核方案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与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