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调研报告范文(通用10篇)》
经济调研报告范文十篇
经济调研报告范文 篇1
原省委书记李源潮早在20xx年11月召开的中共江苏省十一次代表大会报告中就提出:“苏中要抓住沿江开发和苏通大桥等过江通道建设的机遇,迅速提高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国际化水平,加快融入苏南经济板块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中国现在经济的重要板块就是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现在的长三角,主要是三大板块:苏锡常板块、杭甬绍板块、宁镇扬板块。苏通大桥飞架南北,跨越了长江天堑,一举改变了南通“末端区位”的历史,对南通的要素资源流向和经济发展格局必将带来重大影响。我县更将由此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跨入崭新的大桥经济时代。如何超前谋划大桥经济,既是新一届政府必须面对的崭新课题,也是我们各行业商会必须关注的热点课题。
所谓大桥经济,就是要按照接轨上海、融入苏南的要求,充分利用大桥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空间布局等的影响力,立足主动,趋利避害,乘势而上,最大限度地放大大桥经济的积极效应,促进海安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一、苏通大桥通车对海安县板块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积极意义:南通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战略地位将极大提升,比较优势凸显,有利于发展大产业。
苏通大桥贯通后,将为苏中、苏北地区新辟了一条通往上海、苏南、浙江的全天候快速通道,我们与上海的行程大为缩短,这将大大提升南通以及海安的区位优势,使海安尽快融入上海经济区的核心圈,使我县与上海、苏南在资源、成本上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显现,对我县的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产业层次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目前,上海产业结构正加速“退二进三”的战略调整。我县将因为拥有完善的产业链条、齐备的生产要素、辽阔的市场腹地、高效的服务环境和独特的“桥头堡”优势,而成为承接上海、苏南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加工制造业基地。已经实现初步集聚的传统优势产业在这一波浪潮中,无疑将成为最重要的弄潮儿和最大的受惠者。
(二)消极影响:大桥建设产生的效应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因此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大桥建设也是一把“双刃剑”,挑战将与机遇并存。一方面,区域竞争将更趋激烈。大桥建设打破了原来相对封闭的区域竞争格局,由于上海在信息、金融、科技及开放度等方面的优势远甚于海安,可能引发海安部分规模企业按照“前店后厂”模式,将研发机构甚至总部迁往上海,使我们的经济发展活力外逸,影响经济发展后劲,抵消大桥经济的积极效应。此外,苏北地区相较于我县在资源、成本、发展空间上有后发优势,加之其固有的与我县传统产业相近的产业特色和产业基础,在承接上海辐射、集聚经济流量方面将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我们要防止出现“灯下黑”、“过地湿”的现象(即我们成为苏北接收上海苏南经济要素转移的旁观者)。另一方面,要素制约将更为突出。近年来,我县在要素保障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但滞后性依然十分明显。交通优势突出了,但用地瓶颈、用工瓶颈、资金瓶颈的.制约则更加显著。
二、大桥时代我县板块经济发展展望及保障措施
(一)展望未来:
我们认为,今后一个时期南通包括海安必将迎来更为辉煌的大桥经济时代,“四个转变”的趋势将日益凸现:一是经济发展模式将主要由内源性为主,加速向内源性和外源性互动转变。随着大桥效应的不断显现,南通吸引和集聚外来要素的能力大大增强,进一步向以外资促民资,以民资引外资这一发展模式转变,经济运行质量得到较大改善,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二是经济联系方式将由“行政经济”,加速向“区域经济”转变。交通格局的改变,将逐步淡化行政区划的概念,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要素资源将冲破行政区划的束缚,实现更大范围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区域性经济格局将加速形成。三是产业发展格局将由主要以传统型为基础,加速向先进型为主导转变。在上海的直接辐射下,生产要素加快向苏中苏北地区集聚,板块特色产业将完成新一轮的升级换代,高新技术、物流、旅游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产业的布局和层次将加快实现优化提升。四是工业发展区域将由相对分散的网状体系,加速向连片发展的片区体系转变。
(二)保障措施
在大桥时代的背景下做大作强经济板块,要充分考虑大桥建设对区域经济板块的影响,顺应发展趋势,立足现实基础,紧紧围绕战略重点去展开、去落实。
我们建议,政府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以规划为龙头,加强对产业的引导和调控
根据长三角产业分工新趋势,以南通经济发展规划为指导,整体规划我县产业布局,并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加强对产业的策划和包装,加快建成优势明显、布局合理和梯度推进的,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在产业发展规划中,重点要把握三方面。一是开发建设要有所侧重。产业布局上要充分考虑苏通大桥通车给我县经济可能带来的影响。二是产业定位要着眼于错位发展。对外与上海、苏南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要错位,对内各大产业片区相互之间要错位,以强化比较优势和特色优势。三是发展模式要向集群经济转型。以大企业、大集团为核心,一大批上下游中小企业集聚其周围,从事配套加工生产的集群发展。发展集群经济不仅有利于产业链的重组和延伸,而且能有效带动产业的整体升级,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从而全面提高产业竞争力。我县板块特色鲜明,但缺少大企业、大集团的辐射和带动,产业组织化程度和发展层次不高。因此,要加快引进一批关联度大、牵引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落地生根,促进特色板块做大做强。
2、以四大产业片区为重点,着力打造“产业集聚型”经济
一是培育大产业。在高度重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不能忽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要坚持两手抓、两手并重的原则,做大我县产业规模,并重点发展好对县域经济具有带动作用的纺织、机械、精细化工、食品饲料、电子信息等优势和支柱产业。二是建设特色园区。要大力培育特色板块经济,促进园区特色化发展,形成差别化竞争,使园区真正成为具有竞争优势和特色的产业集聚区。三是猛攻大项目。要广辟渠道挖掘“产业关联度高、有利于产业升级、对经济拉动力强”的大项目。同时,通过对现有项目的优质服务,积极营造项目引得来、留得住、长得大、带得动的良好外部环境,推动以商招商,促进项目转化。四是培植大企业。要培植对产业发展具有牵引作用的大企业、大集团和上市公司,要引导扶持茧丝绸集团、联发集团、万力集团等龙头企业,加快实施发展战略转型,推进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着力培育核心技术、产品和服务,不断壮大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推进申菱电器等重点企业与关联、协作企业进行股权配置、资本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对初步具备条件的企业抓紧股改,加快运作,尽快实现上市的突破。同时,四大产业集聚区的开发不能演变成沿线开发、沿路开发,要走园区化发展道路,促进相关产业的集中集聚,形成“长藤结瓜式”产业带。对同构、过小或空壳的产业园区要予以整合、扩容和提升。
3、以接轨上海为主途径,挖掘大桥经济动力源泉
对我县来说,大桥建设的根本意义,就是可借上海之船出海,加速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这也正是大桥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所在。在前几轮接轨上海当中,我们已经落后于海门等地区,今后必须加快营造南接上海、融入苏南的后发优势。接轨上海,产业联合是重点。接轨上海,招商引资是着力点。就现阶段来讲,上海拥有3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近80个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已成为国际资本与技术的集聚地。因此,要把引进外资作为重点,着力打好“桥牌”,让源源不断的外资包括技术和人才,通过上海这个跳板流入海安,推动经济开放度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招商引资要以产业链招商为主要方式,采取务实的政策措施,做到既引得进、更留得住。接轨上海,企业是主体。机制灵活的民营企业,是我们接轨上海的主力军。通过接轨上海,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就可以一步到位,在这一过程中必将加速大企业集团的成长。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通过舆论上引导、政策上扶持、利益上倾斜,放手发动民营企业加强与上海各方面的合作,配套上海的产业体系;通过在上海设窗口、跑项目,加快融入国际化大生产,为打造特色板块提供强大力量。
4、以搭建要素和服务平台为抓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生产要素究竟是流入还是流出,大桥建设最终是机遇还是挑战,关键要看发展的环境。因此,营造一个低商务成本、高投资回报、优政府服务的投资和创业环境十分重要。一方面,要扬长克短,全力保障要素供给。另一方面,要简政优政,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简政”,就是要与市场经济规则接轨,政府管理从无限转到有限上来。加快推进新一轮审批制度改革,在项目上“能减则减”,程序上“能简则简”,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行政审批网络化,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优政”,就是要强化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搭建好产业信息、政策咨询等公共服务平台,积极为各类创业者特别是外来投资者提供生活、休闲等一站式服务,解决投资者文化交流、子女入学等现实问题,营造便商、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环境。
同时,对于行业商会和行业龙头企业,我们建议他们从如下几方面迎接大桥时代的到来:
1、制定完善行业规划,为接轨上海、融入苏南留足空间。抢抓大桥开通的历史性机遇,积极主动地接轨上海、融入苏南,努力在新一轮发展竞赛中争取主动、赢得先机,不断拓展开放开发的新局面。
2、更加主动接轨上海。注重发挥大桥的预期效应,开展富有影响的招商活动,与知名中介建立良好的招商合作关系,寻找成熟的合作项目。借力上海,加大自我宣传推介和项目招引力度。一是宣传上依托上海。二是活动上立足上海。以办会招商、专题招商为重点,在上海开展高频率、宽领域、多层次的招商推介活动,不断扩大海安在沪的影响力。三是招商上链接上海。锁定上海这一项目信息来源地,充分发挥海安的区位和产业优势,继续强化驻点招商和中介招商,主动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和国际资本的软着落。
3、更加突出企业间合作,联合出海。通过行业商会形成产业链分工协作机制、利益平衡机制、争端解决机制,减少内耗,形成强势,参与新一轮的资本竞争、市场竞争。
4、加强与上海、苏南行业商会的联系,加快友好商会建设步伐,使行业商会成为大桥时代板块建设的主力军。
5、龙头企业要舍得拿出成熟的项目吸引外来资本,实现“共享共赢”。漂亮的姑娘先出嫁,用优质资产引来优质资本,壮大企业实力,做强板块经济。
海安作为南通北大门,应当以大桥建成通车作为新的“起跳点”,在着力营造“大桥经济”的进程中,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总体达小康、建设新海安”的宏伟目标。
经济调研报告范文 篇2
楼宇经济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而出现的一种新兴都市特色经济体。主动顺XX市化需求,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破除土地和资源要素瓶颈制约,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方法之一。实践证明,楼宇经济对城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XX区作为温州现代化的核心区域,随着城市东扩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增强了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楼宇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土地要素的制约更要求我们把发展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经济体系放在突出位置。今年以来,区政协经济组委员把加快我区楼宇经济发展作为重点调研课题,在调研视察、学习考察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加快发展我区楼宇经济的调研报告》,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我区楼宇经济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街镇(功能区)、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我区楼宇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规模和效益不断扩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基本情况
我区共有各类楼宇资源150多幢,其中纯商务楼宇45幢,总面积约113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051家,从业人员14406人次,工商注册总资本达146亿元。其中税收超亿元楼宇4幢(20xx年曾经达到6幢),超千万元的重点楼宇24幢,共创税13.67亿元,税源归XX区支配的为4.48亿元。目前全区重点跟踪的已建楼宇项目37个,包括已形成规模的财富中心大厦、华盟广场、国信大厦、发展大厦、中通大厦以及重点关注的恒隆商务广场、工人文化宫大厦、华跃大厦等招商类楼宇项目。在建项目4个,包括鹿城广场(楼宇商业面积约18万方)、置信广场(楼宇商业面积约8.5万方)等;计划建设项目20多个,主要包括滨江cbd区域的城市综合体(开发用地面积23.7万方,建筑面积77.9万方)。
(二)建立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楼宇工作协调机制
一是建立XX区楼宇经济联席会议制度。区发改、经贸、财政、建设、国税、地税、工商、规划等有关部门组成联席小组,各街道办事处也相应成立了协调机构,联席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楼宇经济工作协调会,进行沟通信息,商讨制定楼宇政策,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注重对我区楼宇经济发展的引导。区委区政府多次组织开展楼宇经济发展调研考察活动,借鉴杭州等地有关楼宇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拓宽视野,精心谋划楼宇经济发展思路。三是推广楼宇综合服务中心。目前我区的税收“亿元楼”和“千万元楼”基本上已建立楼宇综合服务中心,实行“一楼六员八人”,为楼宇业主和入驻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政策咨询、证照代办等全方位服务。
(三)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发展政策
20xx年以来,我区先后制定出台《XX区楼宇经济工作实施意见》、《XX区关于发展楼宇经济的奖励暂行办法》、《XX区楼宇经济发展产业导向目录》和20xx年新出台的《XX区扶持现代商贸流通业与楼宇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XX区星级商务楼宇评定工作实施意见》等一些列政策文件,对楼宇开发、招商、企业入驻和楼宇管理等方面给予跟踪服务和进行财政专项资金扶持,有力的推进我区楼宇经济发展。20xx年创建了楼宇服务中心楼宇信息库,全面反映全区45幢楼宇信息情况,为楼宇招商和入驻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打下基础。
(四)有力推进了一批重点楼宇项目
近年来,我区通过积极帮助招商主体拓宽引资渠道,加强跟踪服务,帮助办理工商证照、税收申报等手续,加强协调,为入驻企业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努力推进了财富中心大厦、万鹰国际服饰创意园、华盟广场、恒隆商务广场等一批重点楼宇项目,促使企业落户我区。为我区楼宇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打好客观基础,定位好发展模式。
二、我区楼宇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调研考察中,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商务楼宇刚刚起步,楼宇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其他中心城区和先进城市楼宇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在发展规模、功能配套、发展层次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
一是特色化专业化程度不高。我区商务楼宇产权分散,管理主体多元,有业主自行管理、有物业管理、有分层业主受聘管理等,直接导致楼宇企业入驻率低、产业层次低、关联度低,现有楼宇结构难以形成特色的具有品牌效应和集群效应的楼宇,不能适应区委、区政府提出的高端化、集聚化、项目化发展服务业经济的目标定位和主攻方向。
二是基础设施陈旧、发展受滞约。与发展高标准楼宇经济的要求相比,我区商务楼硬件严重滞后,配套环境亟待改善,部分商务楼在开发时功能定位不明确,特别是交通、停车、电梯、市容卫生无法满足入驻企业的需求影响着楼宇经济的发展;商务楼宇的职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及物业管理能力不高,影响整体商务楼宇的档次,难以吸引具有产业引领的企业入驻。
三是税收占比不高影响发展能动性。楼宇经济对于地方财政增长的贡献直接关系到地区发展楼宇经济的积极性,即抓“税源经济”的关键点。目前,我市实行的是市与区条块结合的税收征管模式,将一些上规模、有实力、盈利能力强的企业税收归口市级管理,而为这些企业提供楼宇资源、公共服务资源的义务则由我区承担,形成了财权与事权的不一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区发展楼宇经济的积极性和开展工作的灵活性。从我区45座在运营的楼宇看,税收贡献比重较低,去年楼宇经济共创税13.67亿元,税源归XX区支配的为4.48亿元,仅占30%左右,楼宇经济作为培植税源经济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四是招商氛围不浓,与主城区地位不匹配。一方面,我区楼宇经济的氛围尚未正式形成,各部门对充分挖掘楼宇资源、加快发展楼宇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对楼宇经济在推进经济转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总部经济”、“税源经济”中的作用认识模糊,认为楼宇经济只是办公楼的出租或销售,是“出租经济”“房产经济”。另一方面,街镇作为楼宇经济的主战场,由于要应对大量的社会管理事物,对发展楼宇经济的精力投入不足。
五是政策奖励不够到位。楼宇经济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政策体系。尽管我区已出台了《XX区扶持现代商贸流通业与楼宇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扶持政策,因其扶持面不广,力度不高,尤其是对引导楼宇经济有序集聚发展,推进楼宇招商,调动发展楼宇经济积极性和入驻企业创税奖励等方面的政策较为欠缺。如奖励资金的发放手续繁琐,受益条件不明确,发放时限过长,有的长达2年,个别街镇还无端干涉奖励资金的使用,奖励机制的杠杆作用受制约。特别是与杭州、宁波、上海等地相比,财政扶持力度明显较弱且政策制定导向性不足,对于吸引优质企业入驻楼宇,发挥产业集群效应的力度不够。目前,我区正处发展楼宇经济的新机遇,需要借鉴其他先进地区的做法,进一步制订完善自身的政策措施对顺利开展我区楼宇经济工作尤为重要。
三、加快我区发展楼宇经济的对策建议
楼宇经济以商务楼宇为主要载体,金融、贸易、中介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高度空间集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而金融、贸易等核心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如信息产业、住宿餐饮、教育文体、公共管理等产业,这就必然会对城市经济发展起到联动效应,带动相关产业联动发展。加快我区楼宇经济发展,要立足我区实际,用前瞻的眼光,宏观的视野,开放的思维研究和确立楼宇经济发展战略,找准发展定位,使楼宇经济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经济形态,成为提升我区综合经济实力的强大支撑。
(一)调整楼宇结构 突出特色品牌。要强化楼宇产业定位,着力拓展产业立体发展,努力形成自己鲜明的品牌特色。一是要找准特色定位。结合我区产业特色,科学规划选址定点、楼宇设计、产业布局、物业管理等各个方面。统一布局楼宇经济功能区块,明确楼宇的特色功能定位。全力打造楼宇经济高端区,促进创意、软件、金融、电子商务等同类业态相对集聚。二是要培育特色楼宇。以商务商贸、文化创意、电子信息、科技研发等产业作为主力业态,重点培育一批特色楼宇。深入推进“退二进三”城市有机更新,引导楼宇产业有机更新。打造并打响特色楼宇。
(二)盘活存量改善基础设施。要加大楼宇资源的整合盘活力度,为楼宇的持续发展建构优质平台。一是要做足增量。统筹推进在建项目建设,力争新增楼宇快建优用。全面开展老久楼宇、旧厂房、专业市场改造提升工作,进一步扩容楼宇资源空间。积极探索合作模式,充分挖掘行政事业单位的.楼宇资源,高效利用好有限的楼宇资源。二是要做活存量。切实改造提升停车、电梯配置和内部装修等物业品质,努力解决部分楼宇没有“买点”的尴尬。鼓励企业依据楼宇定位和市场需求。采取自筹、联营、入股等筹措资金,对楼宇的房屋立面、配套设施、内部环境进行有机更新,提升楼宇的档次和品质。着力改善楼宇周边市容环境、交通设施和停车状况,完善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为楼宇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条件。三是进一步扩大楼宇经济容量。将商住楼纳入楼宇经济管理,有效引导商住楼宇的健康发展。
(三)推进体制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立足于调动开发商、入驻企业和所在地政府的积极性。一是理顺税源结构,打破市属、区属企业界限,实行属地统一征收、统一监管,分税种或按比例分成的财政管理体制和分级入库的属地征收办法。二是出台楼宇经济专门政策,进一步发挥政策的扶持激励作用。政策要有力度,对楼宇建设、企业入驻等方面进行全面支持,特别是要加大对入驻企业和自主经营自建楼宇开发企业的扶持奖励力度。政策要有门槛,可通过设置相关前置条件,按照开发面积或投入情况给予重奖重补,吸引有实力的开发企业,开发建设高档商务楼宇。对入驻区内楼宇的总部型企业,根据其税收贡献,通过“以奖代补”、“一企一策”等方式给予有力的财税扶持,以吸引更多楼宇经济相关企业在我区集聚。培养品牌楼宇,对楼宇出租率高、企业注册率高,楼宇纳税额高和物业管理好、经济质态优等特色楼宇的相关工作主体予以奖励。政策要能调动积极性,要进一步通过政策激励,调动街道积极性,以形成楼宇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明确优惠政策,促进招商引资。一是创新招商机制,着力引进能量大、效益好、体现城市集聚、服务功能的境内外大公司。二是整合现有的优惠政策,积极推介宣传,充分展现我区发展楼宇经济的优势。强化在建和建成楼宇的形象宣传,扩大我区功能特色的影响力。强化楼宇信息化、品牌化、标准化管理。三是加强督察促进优惠政策确实落地,能让楼宇物业及时有效改进硬软件设施,以便留驻现有入驻企业和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确保入驻率。
(五)健全管理服务机制优化服务环境。一是要优化服务。积极探索楼宇管理的新途径,积极搭建涵盖政策宣传、企业登记、民政事务、劳动保障等综合服务平台,及时为楼宇企业、企业员工提供主动化、个性化的服务。优化招商引资全程服务机制,简化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流程,切实改善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建立完整、动态的楼宇经济信息资料库,对楼宇经济发展状况实施动态化、网络化管理。二是要优化机制。建立以街道为责任主体,税务、工商等职能部门密切协作的监管体系。建立全区楼宇经济信息服务平台,对楼宇资源现状分布、功能定位、经营主体、物管公司,入驻企业的产业结构、经营业态、税收归属,以及企业进出变动情况等信息实行动态监管。关于加快发展我区楼宇经济的调研报告
经济调研报告范文 篇3
为推动清原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林业经济转型升级,有效破解既要守护青山绿水又要让群众增收致富两难之题,县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赴桓仁、集安、通化,对林地中药材、林下山野菜归圃、经济果林及农产品深加工考察调研,并结合清原清山绿水资源优势,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一、学习考察调研情况
桓仁、集安、通化将以人参为主的林地经济做大做强,形成了“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推进了产业融合发展,有力推动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发展。
(一)注重林地经济综合开发,实现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桓仁以山参为主的林地药材面积达到63。85万亩,山参保护基地规模居于全国县级首位。红松果材、大榛子、核桃楸干坚果经济林达100余万亩,桓仁山参、红松籽、大榛子、山核桃油、林蛙等多个产品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多个山参品牌获得国家和省级名牌产品,获得“中国山参之乡”、“平欧杂交榛子专业乡”等荣誉称号。集安市是全国乃至世界“边条参”唯一产区,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天保工程”、林地承包到户等政策,不断扩大林下参种植规模,经营模式由分散的小户、小规模向集中连片联营的大户、规模化转变。
(二)着力打造产业园区,扶持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桓仁建设东北参茸城,成为东北地区的山参集散地。全县注册的有关山参企业332家,其中上市企业1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有5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辽宁省百强和民营明星企业4家。同仁堂、鹤年堂、天士力、上药集团等国内知名中药企业落户桓仁,进行加工和经销山参产品,建设山参种植基地。集安中国·清河(澳洋)野山参国际交易中心建设项目,交易额超过20亿元。通化快大产业园区计划投资2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利税3亿元以上,提供1万多个就业岗位,成为中国最大的人参集散地。建设有人参特产商贸、仓储物流、研发检测、人参文化旅游四大板块和一个人参产业营销平台,研发出人参酒类、饮料类、化妆品、保健品等28类300多种产品,实现了人参产品及制品的电子交易、物流配送、融资贷款等全网络运营管理。
(三)发挥经营主体作用,推进三产业融合发展。集安鼓励各经营主体结合林下参种植基地发展森林旅游、林下参采挖园、山野菜采集、人参酒品饮等体验项目,建设民俗民宿、农家乐,推出人参鸡汤、高丽火盆等地道美食、休闲度假活动,举办人参主题大型活动。参观的清河镇德源特产种苗基地有林地面积500亩,开发种植芦笋、大叶芹、刺五加等各类山野菜32种,林下人参、黄芪、白芍等中药材16种,东北红豆杉、黄柏、寒富苹果苗木40种,林下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吸引游客观光采摘,销售山野菜、中药材、盆栽及绿化苗木产品、种子、种苗,获得良好经济效益。通化县茂林综合养殖有限公司在承包流域养殖梅花鹿20xx余头,发展园参39000平,林下参2200亩,建设小型水库,养殖林蛙50万只,建设加工车间400平,生产梅花鹿茸、鹿血、鹿酒、山参、林蛙油等产品,年销售收入1186。5万元。
二、我县区域特色产品开发存在的困境
清原与桓仁、集安、通化相比,资源禀赋相近,多年前产业规模水平差距不大,近年来差距越来越大。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二、三产业滞后,产业链条短,销售渠道狭窄。鹿产品、龙胆草等深加工企业我们有过但都没有做大做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缺失,导致所有产品都只能停留在卖初级产品的阶段,经济效益无法得到提高。商贸流通环节处于被动状态,林下参药材销售被吉林、桓仁客商主导,平地药材全县至今没有一处交易市场。
二是配套体系建设跟不上,市场服务功能不完善。缺少系统研究指导我县优势产业的管理组织机构,对于发展区域特色产业过程中在引导工作上仍有所欠缺,大多数农民存在着不知道干些啥,怎么干的问题,所有生产、加工、销售都还是以单打独斗为主的局面,没有形成全县一盘棋,没有形成规模化。
三是受天然林保护政策限制,缺少政策资金扶持。国家鼓励林农发展林下经济实施林权承包到户,但矛盾是林农发展林下参不经审批违法,审批又受天然林保护政策影响难以通过(政策一收就死,一放就乱)。此外,林下开发投资额度大,回报周期长,地方财政无力扶持,难以形成集约化经营。20xx年国家千万亩经济林工程,对经济林大榛子、刺嫩芽、果树等补贴300—600元/亩,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20xx年至今,只有常规造林政策,补助100—200元/亩不等,林地经济发展放缓。
三、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相关建议
与外市周边山区县比,清原产业具备一定的优势,如“清原龙胆”是清原的明片,全国北龙胆销量82%来自我县。“清原马鹿”是我们历经30多年培育起来的自主品牌。“辽五味”“辽细辛”等都较早获得地理标志认证。我县野生归圃平地药材品种较多,规模已超过10万亩,获得“北药道地中药材中国第一县”称号。林下参也具备一定规模达到12万亩,其他产业都具备一定技术基础,现仍有100万亩林地空间没有得到利用。我们的发展空间有,在如何利用好资源,把资源变成资本上做文章,是我们落实“五位一体”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
(一)抓好龙头企业建设,推动区域特色产业开发。我们应该总结、包装、宣传我们的区域特色产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或鼓励引导本地企业转向利用本地资源加工方面来,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发、联合办厂,把资源、产品转化为商品,解决农民在销售方面后顾之忧。探索建设北药道地中药材交易市场的可行性,规划建设产业园区,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体系,促进山区资源加工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放宽森林经营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加强开发林下资源、发展重点产业的领导,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政策,强化监督管理,实行依法治山治水。指导各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按照统一规划和部署,在保护生态环境同时,抓好荒地、林地、草地、小流域开发。合理调控森林郁闭度,对适合林下参种植要求的放宽到0。6—0。8之间,这样既有利于树木生长,又可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制定相关政策,避免滥砍乱伐。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对林地经济品种以及疫病防治的研发给予重视,退耕还林要引导鼓励农民多发展经济果林,避免满山全是红松林的单一树种。要对新品种试验研究进行立项,给予相应的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上级生态工程、综合开发等政策,出台相关财政政策,重点用于种子种苗的培育、优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基地的建设、区域品牌宣传等方面。
(三)注重产业文化发掘,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特色村庄,发展生态采摘、农家乐、民宿项目;结合中医药产业发展,开发中医药旅游,发展药浴、养生保健、地方特色药膳美食,形成特有文化;充分利用林下参、黄精、食用菌、马鹿、林蛙、柞蚕丝等特色产品,开发旅游产品,打造土特产品基地,延长产业链条,推动旅游业发展。
经济调研报告范文 篇4
文章标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自1994年所辖砀山县被国家农业部确立为全国专业农协试点县后,一直比较重视,并以此为发展契机,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合作空间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高,服务链条进一步拉长,分工科学合理,经营手段也日趋现代化。可以说,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成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农民走上富裕之路的重要渠道之一。
1、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截止20__年底,全市农村共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1360个,参与户数15万户,人数达50万人。经营种类广泛,涉及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及市场信息服务业等。其中种植业544个,占40%:养殖业422个,占31%;其他占29%。区域分布以乡镇内合作经济为主,占85%以上;经营形式80%为松散型专业合作。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
1.1龙头企业带动型即以农业企业为龙头,组织农户共同参与而联结成的一种经济联合体。目前,全市有24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去年实现营销收入19.8亿元,建立基地210万亩,与57万户农民签订协议,农民新增收入亿元以上。宿州市第一轧花厂,是以籽棉收购加工、棉籽榨油及织布于一体的综合性加工经营企业,他们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优势,实行“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与3万户农民签订生产收购合同,经营中实行购苗、购料、防疫、赊欠、借贷“五统一”,年推广优质棉面积达7万亩,每户农民年均增收500元。这种模式的联合,规模较大,相互联系密切,对农户的带动能力强,见效快,作用突出。
1.2能人带动型主要由能人牵头,包括种植大户、运输大户、农民经纪人等。砀山县华利果业协会是由葛集镇农民孙宗华创建的,每年,该协会都与周边6个乡镇签订生产、收购协定,组织优质无公害水果生产,免费发放水果套袋,以高于市场o.2元/斤的价格收购果农的水果,与农民结成了较紧密的利益联合体。20__年,协会获得了私营企业水果出口权,当年出口水果1800公斤,创汇近10万美元:20__年全年销售水果3272万公斤,创汇近30万美元。
1.3专业协会带头型协会有的是在乡镇指导下由部门牵头组建,有的是村组织牵头组建,主要是围绕某项生产经营或服务项目而形成的,如养牛协会、养羊协会等。砀山县文庄镇瓜菜制种协会,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制种面积、生产资料、培育种苗、技术指导培训、回收等五统一,20__年500亩辣椒制种创产值4007元,人均制种单项收入超千元。
1.4农业服务部门领办型多是由乡镇农技、农经、林业、兽医站、供销社等部门牵头,吸纳农户参加,一方面为农民提供技术、产品购销等多种服务,提高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另一方面也适应形势,转变职能,拓展工作领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由砀山县唐寨镇供销社创办的砀山唐寨水果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闯市场,自1998年以来,在上海相继兴办了两个水果专业批发市场,同时承包140亩地,从山东、浙江等地引进果树新品种栽植,取得明显成效。四年来,共为当地群众销果1.38亿公斤,销售额1.11亿元,其中为合作社社员推销水果占总销量的80%,销售范围遍布全国。
1.5科技人员创办型农业科技人员依靠自身的优势,组建各类协会组织,带领一方群众奔小康。市无籽西瓜研究所所长刘广善在20__年组建了无籽西瓜协会,以科研单位、中介组织和瓜农“三赢”和利益机制为纽带,对瓜农实行包种苗、包技术、包产量、包销售的全程服务,形成了科―农―贸一体化的产业化农技推广模式。推广范围覆盖20多个省、市、自治区,占全国无籽西瓜总面积20以上。
2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及效果
2.1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同类生产和消费的联合,打破了区域界限,实现了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宿州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主要是围绕发展“水果、蔬菜、畜牧、种子”四大主导产业进行的,这些产业的合作社占到总数的90%以上,实践中,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是明显的。粮经比例由20__年的6.3:3.8调整为20__年的6:4;畜牧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33%;大宗优质农产品率由20__年的24%提高到20__年的30%:果菜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进步。
2.2加快了市场流通,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民闯市场的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全市20__年水果外销率达70%以上,蔬菜外销率40%左右,畜禽产品外销率40%左右,农产品加工产品的外销率达80%左右。
经济调研报告范文 篇5
如何有效引导、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兴工强县,快速发展县域经济,培植和壮大县级财源,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最近,我们在县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民间资本投资的现状
到目前止,县民营资本投入办工业5491个,固定资产总额333925万元,解决劳动就业77274人,年产能力60亿元以上。调查发现,民间资本投资呈现出如下特征:
一是民间资本投资呈现规模发展之势。投资的“热点”、“亮点”主要集中在县城、创元工业园、陬市镇、热市镇1848高等级公路与319国道一带。全县28家非国有规模工业投资额达271433万元,占民营投资总额的80%以上。其中投资上亿元的2家,投资上千万元的12家,投资500万元的有8家,投资100万元以上的8家。未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新建项目还有完成投资6000万元的宗林木业、拟投资5000万元的水府食品、投资上千万元的丽源针织等项目。
二是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多元化。近年,县居民投资渠道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大多数的民营业主热衷于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承包、经商贩运、餐饮业等见效快、高回报的实业。桃花源盘龙村文凡初通过15年打工,在积攒资金的同时谋得当今世界领先的环保油漆制造技术与销售网络,于回家创办金固力油墨制造公司,产品主要用于环保印刷,给金鹏凹印当配角,为湖南首创。现已投资230万元,并高薪聘请3名专家,到8月止完成产值600万元,预计全年可完成1000万元,三年以后可达亿元以上。
三是民间资本投资与民间借贷相互推动。调查发现:区域民间资本投资愈兴旺、行业特征愈凸显,则民间借贷愈活跃。如菖蒲猪鬃加工群体目前有40多家生产厂家,均是近几年以老带新、大帮小凑、借力发展起来的。该猪鬃群体现年产值达6000多万元,创利税1500万元以上。在猪鬃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其民间借贷也应运发展,现已形成了3000万元左右的民间借贷规模。闲置的民间资本通过民间借贷进行间接投资,既有效降低了投资风险,又有可观的投资回报,增加了税收,培植了财源。民间资本投资与民间借贷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民间资本投资的规模发展。
四是民间资本投资的“引力”较强。近年来,借鉴外地经验谋求经济跨越式发展。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经济体制的不断理顺,民间资本投资得到快速增长。近两年来,县外资金到位15亿多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创元火电厂、投资8000万元的宗林木业、投资6000万元的杰新纺织、投资5000万元的水府食品、投资3000多万元的胜利化工厂以及创元铝业的5大配套项目、芙蓉泉酒厂等。全县国有、集体企业通过改制,吸收本地民间资本近2亿元,如德江棉纺、裕东纺织、三力活塞环、明月油厂等。还有新建机械、京龙机械、电器导管、大叶茶业、万福糖业等民营企业为了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加大了技术改造投资的力度,投资额均在千万元以上。打工回流、投资内移已成为民间投资的新趋势。全县仅去冬今春一下就新增了13家打工仔办的针织厂,为培植财源打下了基础。到8月底,已完成投资358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20多个。
二、民间资本的存量与动向分析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县的民间资本存量较大。到8月止,全县6家金融机构共有储蓄存款余额37.62亿元,同比增加4.47亿元,增长13.69万元。包括农发行在内的7家金融机构在累计收回5.75亿元贷款的同时累计发放贷款8.16亿元,实际新发生贷款只有2.41亿元,存贷相抵结余35.21亿元。存款中定期储蓄的比例近几年在下降,但仍占70%左右,约为26亿元。按金融部门掌握的情况,在26亿元的储蓄中,约有35%为养老防病之用,15%为子女读书之用,10%为购房、住房改造等改善居住条件之用。一般情况下,这部分储蓄不会被拿出来用于投资,剩余40%约10亿元才是真正意义的闲置资金,在外部条件成熟的时候有可能转为投资资本。从储蓄拥有者的职业、身份来看,农民、下岗职工、大多数普通城镇居民,他们的存款数量不大且多为养老防病、子女读书等固定用途,难以启动,但他们中的一部分打工者的储蓄存款强势增长,投资潜能有待进一步释放;私营个体工商业主们的资金虽在金融部门的统计中也体现为储蓄,但这些资金实际已用于生产经营,无需启动;我们在前面分析的约10亿元真正意义上的闲置资金拥有者大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效益好的企业负责人和企业骨干。这部分人有相对丰厚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衣食无忧,从客观条件上讲,他们的钱完成可以拿出来投资,但安逸的生活使他们不象那些贫困群体有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不必要也不愿意放弃眼前的平静和安逸,去承担投资创业所可能导致的风险。但尽可能的多获得财富,这是几乎所有人的正常欲求,当这些富余资金的拥有者感到他作出某项投资的风险不大甚至是零风险时,或者是有一定风险但相对较小时,富余资金便有望转为投资资本。
三、制约民间资本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
据中国人民银行对全国城镇储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愿望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储户占20%左右。我们也以问卷方式对本县1000名储户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愿意将存款拿出来投资办实业、且须有前提条件的只有18%,低于全国水平的2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四怕顾虑”与“三重障碍”:
1、“四怕顾虑”:
一怕担风险。问卷调查表明,持这种心态的人约占1/3。他们担心的是项目不可靠、赚钱的把握性不大。他们认为:好的项目都搞得差不多了,现在没什么好项目了,不如把钱存银行稳靠,钱存银行,虽利息不高,但有安全感。投资办厂就要冒风险,市场变化莫测,投入的资金难以保证实现它的期望值,等有了可靠的信息,有了好项目、好机遇来了再说。
二怕惹麻烦。持这种心态的人一般有小富即安的思想,且一般资本都不大,经不起折腾。但他们也有着投资兴业的冲动,也想展现一下自己的理财能力,但又怕市场风浪淹没,怕吃亏不讨好,不如“不打锣鼓图清闲”。这部分人仍在坐等观望,期盼发展环境更好。
三怕政策变。即怕准入变卦、怕中途卡壳、怕“三乱”反弹、怕树大招风。持这种心态的人约三分之一。
四怕上当受骗。目前企业法人治理机构尚不完善,少数企业代表陋习难改,随意践踏公司章程、随意处置公司财产、随意剥夺股东利益、随意挥霍股民资金,故小本经营者不敢合伙办大厂,担心法人吃股民,怕今后血本无归。特别是那些“辛苦工作几十年、节衣宿食积攒钱”的工薪阶层最怕上当受骗。
2、“三重障碍”
一是产业准入政策暨缺项目的障碍。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向国有经济倾斜的投资体制,使得民间资本在选择项目时受到很大限制,难以进入具有较高预期投资收益的领域。即使在一般竞争性领域,民间资本的投资范围也是有限的。大量的企业只能挤在少数行业内相互恶性竞争,即使是富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由于难以寻找新的有投资价值的项目,其投资意愿必然减退。
二是缺乏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相互支持。长期以来,民间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民间资本,银行、信用社贷款占比不高。国有商业银行给民营企业贷款过去就很少,现在由于风险责任加大,对民企贷款需求的态度也就更加谨慎甚至消极。因此,政府提出大银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要求也就难以响应。作为农村金融主体的农村信用社,“三农”经营服务也难担重任。至于直接融资、股票上市,门槛太高,审批程序复杂,民营业主只能是望洋兴叹。
三是部门收费偏高、执收不规范、执法水平低的影响。收关系费、人情费,只收费不服务,轻收重罚,欲擒故纵的现象时有发生,老百姓提心吊胆,不敢投资。
四、激活民间资本的几点建议
要想让民间富余资本在兴工强县中充分涌动,应有的放矢地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突出思想禁锢,激发投资热情。在整个社会资金中,干部存款占有相当的比重,大都成为不流动的死钱,很难作为生产要素发挥扩大再生产、创造新财富的作用。激活民间资本,首先就应释放干部的投资热情。其次是要调动民众投资办工业的积极性,要解决小富即安、求稳求安、怕这怕那的问题。要大力宣传一些不等不靠、大胆创业的成功典型和本地的产业优势、可行项目和优惠政策,鼓励全县上下抢抓机遇,千方百计上项目、当老板、挣大钱。
第二,要科学制订规划,实施项目带动。项目是民间资本合理投放的先导。要根据城内不同的区位条件、资源优势、经济基础,扬长避短,制定一套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要围绕工业、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切实筛选一批经济效益好、发展后劲足、带动能力强的可行性项目,并利用现代信息网络与各种会议、资料向全社会公布,以便投资者根据地域经济发展规划合理安排资金投向。
第三,要放宽投资准入,拓展民营领域。要坚持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凡是国家法规未明文禁止的行业和部门都要对民间投资开放;凡是对外商开放的投资领域都允许和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实行优惠政策的领域,优惠政策同样适用于民间资本;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等方式参与各类工业项目新建、技改与其相关的经营性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建设;凡民间资本投资办工厂,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政府采购、资质认定、人才引进、职称评聘、证照办理、收费标准、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等方面,都应和其它所有制企业一样享受同等待遇;实施各项优惠政策,重在兑现,不能朝令夕改。
第四,要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平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政府对经济事务的行政干预,集中精力谋发展,切实为民间投资者和现有民营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搭设创业平台,以公正、公平、平等、优惠的条件吸引民资入园兴业。又如,组织成立贷款担保公司或信贷担保中心,缓解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和个人创业贷款担保难的矛盾。目前,一些中小企业多为改制民营,普遍先天不足,有时难免资金周转不灵、“捉襟见肘”,通过信贷支持“输血”再造,可以进一步做大做强,提高民间资本的投资回报率。比如,深化金融资本体制改革,通过建立投资咨询机构、服务代理机构、信用评估机构等有效措施,引导民间“外溢”资本“回流”,启动大量的居民储蓄进行投资办工业。又如,开展业务技术培训,提升民营业主整体素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完善企业法人治理机构,提高企业知名度,更好的吸引民间资本投资。通过全方位的服务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争取在二到三年内,形成比较完备的信用担保体系、信用评价体系、项目论证体系、咨询服务体系、民间投资体系,为投资者提供资金融通、投资策划、择业引导、项目代理、企业管理、环境优化等必要的服务,广泛吸引民间资本投资。
如何激活民资,培植财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试图一蹴而就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必须拿出超乎寻常的决心、勇气,付出大量精力、财力并施之以过硬的措施,方可望有所成。
经济调研报告范文 篇6
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XX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持续跨越发展的前提下,如何充分调动和发挥金融机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当前保持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为进一步探讨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子,我对XX县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的基本情况
XX县目前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社以及邮政储蓄银行X家金融机构。今年X-X月,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X万元,比年初增加X万元,同比增长X.%,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XX个百分点,同比少增X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X万元,同比增长.%,增速较上年回落X.XX个百分点,较年初增加X万元,同比少增X万元。今年来,我县金融机构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职要求,认真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紧紧围绕幸福XX县建设的总目标,积极调整优化信贷结构,保持信贷增长,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信贷资金需求,实现了县域经济与金融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各金融机构工作亮点纷呈,其中,工商银行积极与上级沟通反映我县实际情况,邀请上级信贷审批人员来我县实地调研,争取适合我县实际信贷政策,现已申请到商业用房贷款资质;农业银行以工业强县为目标,重点支持东岭、矿建、四方金矿、银母寺、震奥鼎盛等大企业集团,前三季度共发放法人客户贷款X万元,占该行贷款余额的.X%;信用联社充分发挥自身自主权限大,灵活方便的特点,不断加大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今年新增中小企业贷款X万元,占全县新增贷款的.%;邮政储蓄银行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存款余额快速增长,X-X月新增存款X万元,占全县新增存款的.%。
二、当前金融支持县域经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贷投放规模小,增速慢
今年X-X月,预计全县完成生产总值.X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X.亿元,同比下降X.X%;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X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X%,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但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较年初仅增加X万元,同比少增X万元,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X.XX个百分点,贷款余额只有X万元,仅占县域生产总值的%。信贷投放规模小、增长慢与XX县十强县和经济高速发展不相符、不匹配。
(二)存贷比例失衡
截止X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比.%,其中,信用联社.%,农行.%,工行仅为.X%,邮政储蓄XX县支行一年来未发放贷款。全县金融机构新增存款X万元,新增贷款X万元,新增存贷比.%。金融机构吸收县内存款的比例明显大于投放贷款的比例,吸收的资金反哺县域经济的力度不够,国有商业银行成为上级行的储蓄所,县内资金大多转移、流失到县外,抑制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企业贷款难与银行难贷款的矛盾突出
一方面工行、邮政储蓄贷款余额呈下降趋势,贷款想放却无资质放或不达标,金融机构的资金难以在县域内产生良好效益,另一方面县域内经济发展又急需金融的大力支持,经初步统计我县中小企业有X.X亿元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随着我县三个百万工程和幸福XX县建设步伐的加快,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信贷资金需求将不断扩大,现行金融机制已不能满足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不力的原因
(一)金融政策体制的调整,缩紧了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张力
一是贷款自主权限太小。工行,农行实行严格的授权授信管理制度,越到基层,信贷权限越小。基层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有职无权,只有贷款推荐权,而无贷款审批权,尽管基层金融机构享有的企业信息最为真实、最为全面,却因为缺乏应有的信贷决策权,无法及时满足企业有效的信贷需求,投放贷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力度小。
二是贷款门槛太高。工行、农行贷款向大企业、大项目倾斜,资信评级制度基本是按照大城市与大企业的有关指标制定的,与我县中小企业发展实际相差甚远,同时为了严格防范信贷风险,在信贷资金投放上过于谨慎。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均对贷款风险管理实行刚性考核和贷款责任追究制,谨慎有余而激励不足。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门槛高、要求严、手续繁杂,我县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达不到放贷条件。造成想放贷、有钱放却放不出。
三是存贷款规模不平衡。信用社贷款灵活方便,是近年来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我县金融市场的现状是存款四家抢、贷款一家扛。目前,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X万元,较年初只增加X万元,存款占县域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各项贷款余额达X万元,较年初净增X万元,存贷比.%,贷款净增额占全县所有金融机构净增总额的.%,贷款余额占全县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X%;存贷比超过安全红线X.XX个百分点,存款规模小,增长速度慢,严重制约信用社新增贷款的投放力度,想放贷、能放贷却没钱放。
(二)企业管理不规范,增加了企业获得金融支持的难度
一是企业管理不规范、效益不佳。一方面我县大多数中小企业家族式、家长式管理普遍,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状况不透明。如有的'企业为了少缴税款,故意将财务报表编制为亏损,大宗交易不在公司账面反映,而是通过个人账户进行交易,反映出企业现金流量不足,导致银行在对企业评级授信时刚性指标通不过,无法授信。另一方面不少中小企业自有资本金偏低,资产负债率较高,在当前欧债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经营困难、亏损严重,不符合贷款条件。
二是企业和个人社会诚信观念淡薄。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极个别借款人有空可钻,拖欠、逃避债务的现象尤在。个别企业和个人征信状况不良,或直接上了人行建立的征信系统黑名单,完全失去了获得金融贷款的资格。如我县邮政储蓄银行目前贷款余额X余万元,且全部为逾期不良贷款,上级有关部门已全面暂停了该行的贷款业务。诚信体系的缺失,从根本上影响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信心和决心。
(三)信贷运营机制不畅,影响了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活力
一是担保难。我县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作为数量最庞大的县域经济主体,具有最广泛的融资需求,但在其融资过程中,经营状况较好的的企业,由于信用和风险意识的增强,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再加之社会信用担保机构欠缺,大大增加了获得担保贷款的难度,造成金融机构难贷款与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矛盾。
二是抵押品权属不清。我县有融资需求的绝大多数是矿山企业,X年以来县上矿山企业进行了整合,由多家整合为各矿区,每个矿区只发一个采矿证,当某个矿区下属的某个企业需要融资是只能用这个矿区的采矿证,这样就形成了借款主体使用的是整个矿区的采矿证,上级行在贷款审批时认为借款主体和实际借款人不符,抵押品权属不清,不予通过。
三是抵押贷款效率低。一方面时效差,我县中小企业财务缺乏计划性,需要贷款时,一般比较急,但目前企业办理财产抵押需要经过评估、评级、授信等多道手续,涉及多个层面及部门,需要提供许多相关资料,时效性差,影响企业投资时机。另一方面成本高,办理抵押时各项费用较高,且抵押率低,一般土地、房产抵押价值的%,矿产品抵押还要收取一定的监管费用,造成企业融资成本高,多是中小企业难以接受。
四、促进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银行要创新机制,不断加大信贷投入力度
一是增强服务地方发展意识。各商业银行要明确自身市场定位,要立足于服务县域经济,不能脱离本土化服务。近年来的中央文件都一以贯之地提出县域金融机构一定比例存款投放当地的要求,上级金融机构要切实解决从基层抽调资金的办法,明确县域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应规定按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县域经济,以充分保障县域经济发展资金需求。
二是解决放权与门槛问题。县级金融机构要根据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努力向上级机构争取符合我县信贷发展实情的信贷政策,要多汇报、多沟通,有必要时邀请上级主管领导到我县实地考察,争取上级金融机构对我县实行差别化授权,相应地提XX县域企业的授信额度,切实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门槛高、手续繁等问题。同时要根据我县多数中小企业处于创业初始阶段的实际,对有市场、有效益、有发展前景,并能有效地识别和控制风险的中小企业,大力支持。
三是灵活运用政策,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各金融机构应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立足全县各类群体、各类企业的需要,加强政策调研,捕捉新的金融需求点,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特别是针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资金需求特点,实施一业一策、一企一策、量身订做等经营策略,积极探索采矿权质押、矿石、矿粉质押等新的财产抵押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贷款抵押品不足的矛盾。加大信贷品种的开发和投放市场力度,最大限度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扩大自身盈利空间。
(二)企业要主动作为,苦练内功积极争取金融支持
一是增强诚信意识。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通行证,不讲信用就要被市场经济参与者拒之门外,诚信是金,企业应牢固树立诚信是企业生命的观念,自觉接受银行的信贷资金使用监督,积极主动按时还本付息,杜绝逃废银行债务行为。
二是增强金融意识。企业要主动认真学习金融法律法规和金融业务知识,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协调,提高自身信誉等级,充分合理运用金融理财工具,进一步与银行建立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关系,不要等在企业有困难时才想起银行。
三是增强管理意识。企业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切实加强内部管理,依法依章建制,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司化运行机制。使银行能够清晰的识别企业资本和现金流的状况,达到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融资能力,提升企业发展潜力的目的。
(三)政府要搭建平台,优化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把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作为加快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以营造诚信氛围为切入点,建立信用宣传教育平台。在电视台、政府的网站开办一些专题栏目,大力宣传诚信典型、守信典范。对逃废银行债务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公开曝光,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大氛围。积极引入有资格的评级机构,组织县内有资格、有条件的企业参与信用评级,真正把诚信客户的荣誉证变为贷款优先证和通行证。
二是加大对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和奖励。对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考核奖励办法进行修订,按大家实现新增贷款比列给予奖励,特别是对新增三农贷款、中小企业贷款和完XX县委、县政府年初下达的贷款任务的,给予重奖。同时,政府的财政性资金业务,在全面支持县域金融机构平衡发展的基础上做有选择性倾斜,对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力度大,成绩显著的金融机构,给予重点照顾,进一步调动各金融机构做好金融服务的积极性,支持县域经济持续跨越发展。
三是以依法行政为立足点,最大限度做好服务工作。加强对房管、国土资源、司法、工商等相关部门的督导,最大限度地简化房产、土地、权证、库存商品的抵押评估、登记、公证等手续,降低收费标准,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工商部门对需要以动产如矿石、矿粉抵押贷款的个人,依法进行动产抵押登记。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力度,学习外地矿山整合经验,提高整合标准,成熟一家整合一家,整合到位。真正把优势资源配置到生产技术过硬,资源收利用能力强管理规范的企业,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
四是密切政银企的沟通与合作,促进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一方面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经济金融信息共享机制,县域经济主管部门要及时向金融部门提供经济信息,包括资金需求信息、生产经营信息、市场信息;金融部门要及时向县经济主管部门传导金融政策、金融产品和金融信息。另一方面县工信局组织,选择一批发展前景广阔,管理相对规范的中小企业,由金融机构对其进行财务及融资培训,提升我县中小企业综合素质。
五是以政府扶持为支撑点,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目前我县正在积极申报组建腾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申报资料已经政府审核上报,争取早日获得审批,按照市场化原则运营,尽快发挥效应。根据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状况,有必要引导企业建立互助式会员制担保机构,在各企业自愿的前提下,在明确各会员的权利和义务基础之上,通过一定方式按一定比例共同出资设立,便于对会员提供封闭式担保贷款服务。此外,要积极鼓励民间投资组建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性专业担保机构。对引进或县内民间资本成立的担保公司,可在税费等方面考上给予扶持。力争构建功能完善,运作规范,能够有效分散、控制和化解风险的信用担保体系,为全县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经济调研报告范文 篇7
1-3季度,临港新城按照规划的总体部署和年度工作计划,积极贯彻国家宏观调控精神,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振奋精神,扎实进取,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较好进展。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和特点分析
洋山港对临港新城的拉动效应进一步显现,1-3季度,洋山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917万吨,货物装卸量1805万吨,集装箱量208万标箱。
前三季度临港新城开发建设呈现如下特点:
1、增长质量进一步改善,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1-3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5.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69%,同比增长4.7%。芦潮港镇完成投资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1%;书院镇完成投资12.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仍然是拉动工业增长的主导力量,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8亿元,增长29.1%。工业总产值完成情况较去年同期有显著增长。
2、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
1-3季度临港新城基础设施投资完成27.5亿元,为年计划33.5%。主城区加快完善一期道路与水系工程,继临港大道主城区段、护城环路主干道和橄榄路、茉莉路等5条次干道竣工后,加快G3、G31、D21等支路建设和6公里滴水湖湖岸结构、游船锚地施工,各项工程均顺利完成节点目标;产业区方面,世纪塘加高加固、口岸查验区、铁路中心站配套经10路、I6路、芦潮港西侧滩涂圈围一期工程竣工,芦潮港西侧滩涂圈围二期、南滩产业码头、深水港芦潮港辅助区等项目顺利完成节点目标,重装备区“四横四纵”骨干道路、闵联临港和物流园区市政道路抓紧施工,部分路段通车。大芦线航道整治工程部分地段开工,两港大道二期、Y5道路、白玉兰大道改扩建即将启动。供排水、供电、天然气、电信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进有所加快。三季度,泥城社区彭平路、泥城路、N3路建成,产业区DEX2W、DEX3路开工;芦潮港D3、E2、E22抓紧施工,万祥产业配套区宏祥路、万和路(南段)、万建路、殷家港等项目竣工;书院S3、Y61、老芦路开工建设。
3、招商引资积极突破,产业项目落地加快
1-3季度累计批准外资项目18个,投资总额为44740万美元,其中,合同外资11902万美元,占全年计划的37.2%,项目储备方面,储备电气起重机、池贝机床、西门子发电设备、东和恩泰、东航普惠等项目,涉及投资总额37.3亿元。
在加强招商引资的同时,加快落户项目的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产业项目累计投资30.7亿元,为年计划的60%,成为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的'亮点。大型船用曲轴、电气核电设备、沪东重机厂房有望年底竣工。临港普洛斯一期、瓦锡兰和礼才物流顺利运营,同盛危险品仓库二期准备就绪,苏尔寿机械打桩开工,卡尔玛、卡特彼勒再制造正式开业。
三季度,芦潮港配套产业区开园,至此临港四镇配套产业区已全部启动。芦潮港建材市场开业,书院现代农业发展区一期建成,积极筹划二期建设。万祥产业区1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全部建成。
4、功能性开发加快推进,城市管理框架开始构建
1-3季度主城区加快功能性项目的推进。区行政中心地下工程施工基本结束,综合服务楼桩基工程完工,完成投资6882万元,为年计划34.4%。中国航海博物馆完成桩基,正进行局部降水与土方开挖,完成投资3324万元,为年计划41.6%。海事大学商船学院等部分建筑完成结构施工,进行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完成投资54378万元,超额完成年计划。锦江之星商务酒店已完成一层主体施工。建设大厦、闵联大厦完工可批复,准备四季度开工。临港信息大楼、临港燃气大厦、区党校、区卫生公共中心签订入驻协议,海事局、洋山海事法院等口岸管理机构规划用地基本明确。西岛高星级酒店加快推进,与迪拜、美国X—NEO、日本QCZ等多家国际知名公司进入深度洽谈。产业区国际豪生酒店开业,物流技术中心、保税港管理中心正式开工建设。
5、房产开发以安置房为主,动迁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1-3季度临港新城房地产开发投资14.9亿元,其中各镇安置房投资13.5亿元,完成年计划40.9%,占房产开发总投资的90.6%。三季度,泥城、芦潮港经过前期充分准备,顺利完成了一期部分动迁安置房分配,其中,泥城分房1550套,芦潮港分房735套,其中泥城分房户中的一半已装修入住,使临港新城动迁安置工作开始步入良性循环。
二、存在问题
前三季度开发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不甚理想。第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7亿元,仅占第二季度完成额的53.4%,投资额出现较大幅度回落,形势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新开工项目较少,基础设施和动迁基地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如:西引河暂缓实施,大芦线航道、两港大道二期、重装备区“四横四纵”等项目的进度受到动迁和用地制约;白玉兰大道改造、Y8由于实施主体和建设方案变化等问题而延迟实施。
二是城市整体功能开发有待加快。具体表现为招商引资中项目储备不多,产业支撑后劲不够;原计划滴水湖四幢商务楼宇中的两幢无法上马,滨海餐饮街、商品房推进不快,城市旅游娱乐设施缺乏,商业氛围和人气不足;四个分城区尚未形成城市要素集聚形态。
三是动迁基地建设进度离年初目标有较大距离,要完成“年实现现房动迁”的总体目标还有不小的困难。1-3季度,四镇动迁安置房投资 13.5亿元,实现年计划的40.9%,其中第三季度只完成投资2.7亿元。由于前期准备不足,各镇的三期房建设均未开工,既影响到临港新城全年固定资产完成情况,更影响到明年实现现房安置的总体目标。从结构上看,泥城目前在外过渡4000余户,加上近期大芦线等工程拆迁,要实现明年现房安置的目标,任务更为艰巨。
经济调研报告范文 篇8
__村位于__县__镇西部、__(颍)河畔,西与__镇接壤,北与西三十铺镇仁和村毗邻,全村共有耕地3500亩,农业人口4680人,其中劳动力1200人。近年来,具有“三粉”加工悠久历史传统的__村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整合一家一户小作坊,改进加工工艺,实行规模经营,争创知名品牌,不仅促进了“三粉”产业做强做大,而且通过“凤还巢”工程推进其他产业发展。目前,全村共有“三粉”加工企业45家,年产值4500万元,利润900万元,带动农民就业800人。20__年该村人均收入7217元,在全县346个行政村(居)委会中位居第一。
一、__村特色经济基本状况
(一)发轫于群众自主生产。__村位于__、__、西三十铺三镇交汇地带,历史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作物种植以春红芋、一麦一红芋为主,是传统的红芋种植专业村。上世纪50、60年代,在农民口粮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红芋稀饭、红芋馍、离了红芋不能活”、“中午剌、晚上剌、一顿不剌红芋茶”,红芋曾为__村群众免受饥饿做出过贡献。改革开放后,农民群众粮食问题解决了,但仅抱着大红芋增收越来越困难。粉丝加工虽然有,但仅是一家一户少量加工,除自家食用外,换点零用钱。红芋全身都是宝,可加工成淀粉、粉丝,粉渣也可作为动物饲料和化工原料。于是村里一些善于动脑筋、思想比较超前的能人,开始到山东、河南学习“三粉”加工技术,利用秋冬季农闲收购其他农户的淀粉,形成了专门从事“三粉”加工的小作坊,并率先解决温饱问题,成为当地的致富能人。
(二)发展于产业集聚形成。进入20世纪90年代,党的富民政策更加宽松,一部分长期从事“三粉”加工、销售的能人,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感知外界的信息,已不满足于一年挣几千元、上万元的收入。主动学习加工技术,购置较为先进的加工机械,开始较大规模的加工生产,淀粉纯度、粉丝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同时也催生了一部分专门从事“三粉”销售的经纪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世纪90年代末,全村已形成较大规模的作坊200个,专门从事“三粉”销售的经纪人50多人,部分经纪人还在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大城市及周边地区农贸市场设置了直销摊位和网点。这一阶段,__村人彻底摆脱了以卖初加工淀粉原料和一家一户自产自销为主的历史,“三彭”等品牌粉丝开始在县内外及周边地区小有名气,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和较受客户欢迎的__土特产。与此同时,该村有近五分之一的农户从事“三粉”加工、经营,成为名副其实的万元户、十万元户,甚至百万元户。
(三)壮大于规模企业起跳。进入本世纪初,__村“三粉”加工遇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部分经营户发现他们的粉丝虽好,但进不了超市,特别是近年来,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小作坊、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卫生不达标、外观不好看,且“三粉”加工形成的水污染、烟尘污染也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环境,必须注重产业升级,走高标准、高质量、规模产业经营之路。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他们多次到外地学习粉丝加工经验,成立了__村“三粉”加工协会,制定章程,对小作坊、小企业进行整合重组合并,纳入协会统一管理。按照卫生、质监、食品安全生产的要求,引进技术,改进工艺流程,使“三粉”质量得到较大提高。目前,该村原有的近200家小作坊、小企业已整合为45家,年均产值在100万元、利税20万元以上,其规模龙头企业——三彭粉丝有限公司已进入县级规模企业行列。__村“三粉”加工发生了质的飞跃,在市场上倍受青睐,足不出户即可在网上销售,部分品牌已进入大城市的超市。
(四)得益于“三粉”立村增收致富。由于__村“三粉”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使部分外出务工人员看到了希望,20__年以来,已有20多名外出务工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实施“凤还巢”工程。村民徐汉平投资800多万元,创办了__光辉灯饰品有限公司,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和进入大型宾馆、饭店、会展中心,年产值100多万元,吸纳本村富余劳动力近百人;余明军从上海回乡引进的种猪厂,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目前的__村一条条水泥路四通八达,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一家家企业建成投产。20__年__村村民人增纯收入达7217元,成立全县名副其实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第一村。据不完全统计,全村790户几乎家家拥有摩托车、农用车近百辆,私家轿车和运输汽车30余辆,自来水、有线电视、宽带网、电话进入寻常百姓家,公交车通过颍红公路开到村口,广大农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了“三粉”产业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
二、__村发展特色经济的主要特点
(一)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__村3500亩耕地,红芋种植面积占90%以上,由于近年来不断改良品种,引种脱毒红芋,平均亩产鲜薯8千斤,产量较以前大幅度提高,为“三粉”加工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红芋加工成淀粉,亩均增值300元左右,加工成粉丝亩均产增值千元以上。通过“三粉”加工不仅延长了农业产业链,而且大幅度提高了农民收入。
(二)不断引进新产品、新技术。__村传统“一家一户”作坊式粉丝生产,由于工艺落后、技术含量低,受季节限制,且很难符合卫生、质监、食品安全生产要求。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特别是冷库的建立,使粉丝生产摆脱季节限制,整个粉丝生产从原料配方、制淀粉团、真压处理、漏粉、煮粉、冷却、冻老化解、脱水等生产流程逐步走上
机械化、规范化,新生产粉丝不仅口感、色泽好,而且韧性强、成形好,易于包装,进入大中型超市后成倍增值。
(三)积极鼓励能人示范带动。__村粉丝产业之所以能够逐步发展壮大,与该村不断涌现的一批批能人密不可分,上世纪90年代,__村涌现的一批能人,带动村民纷纷投入到粉丝加工销售中,不到几年的功夫,从事粉丝生产经营的小作坊已达200户;进入本世纪以来,他们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粉丝规模生产、质量提高和市场营销上,如粉丝加工大户彭培勋率先在该村引进了第一条现代化的粉丝加工流水线,注册成立了三彭粉丝有限公司,打响“三彭”品牌,创下了在阜阳两届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当场销售告罄的记录。
(四)有一个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农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以彭楠为支部书记的__村领导班子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群众把我们选上来,就是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能带领群众发家致富”。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不仅个个懂得“三粉”加工技术,而且是“三粉”市场营销的经纪人。他们带领群众跑原料、跑市场、跑信息,促进“三粉”加工产业做强做大,为__村“三粉”走向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__村特色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__村“三粉”生产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影响其长远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整体发展规模小,产业链没有完全形成。目前,全村仍有“三粉”加工企业45家,虽较原来的“一家一户”小作坊式生产有较大改进,但生产分散,产品质量控制不易把握,整合空间仍然较大。淀粉、粉渣仍以卖原料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
(二)生产工艺落后,加工场所卫生条件差。目前,45家加工企业中,仅有一家为县规模企业,生产条件尚可,其他加工企业工具简陋,需尽快改进工艺流程和卫生条件。
(三)品牌意识不强。好的产品需要好品牌才能打得响,增加市场份额,提高知名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四)资金瓶颈制约因素较多。由于生产企业较多,融资困难,缺乏足够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五)环境污染问题亟需解决。“三粉”加工形成的废水、污水乱排乱放,严重污染环境,影响群众身心健康。
四、对__村特色经济下步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竞争机制。__村作为县“一村一品”专业村,可以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出企业生产区,建立企业准入制度,只有在企业规模、产值、质量达到卫生、质监、食品安全生产规定的前提下才准进入,通过优胜劣汰,力争把现有的45家加工企业整合成10家左右的县级规模龙头企业。
(二)强化品牌意识。品牌就是形象,就是生产力,就是市场竞争力。在不断提高质量的前提下,要下功夫培养,申报自主品牌,通过宣传推介品牌,提高知名度,力争使更多的产品进入大中城市超市。
(三)拓宽融资渠道。通过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开展农户小额贷款、担保、入股、订单、抵押等多种形式,增加企业投入,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换代升级。
(四)发挥协会作用。充分发挥“三粉”专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的桥梁纽带和辅射作用,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网络,搭建信息平台,加强行业内部自律,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增强开拓市场能力。
(五)治理环境污染。通过改进“三粉”加工企业生产工艺,减少污水排放,在规划区建设小型污水处理厂,发展农村沼气,开展高温堆肥,对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治理,确保广大农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环境美化。
经济调研报告范文 篇9
**村位于**县**镇西部、(颍)河畔,西与**镇接壤,北与西三十铺镇仁和村毗邻,全村共有耕地3500亩,农业人口4680人,其中劳动力1200人。近年来,具有“三粉”加工悠久历史传统的'**村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整合一家一户小作坊,改进加工工艺,实行规模经营,争创知名品牌,不仅促进了“三粉”产业做强做大,而且通过“凤还巢”工程推进其他产业发展。目前,全村共有“三粉”加工企业45家,年产值4500万元,利润900万元,带动农民就业800人。20xx年该村人均收入7217元,在全县346个行政村(居)委会中位居第一。
经济调研报告范文 篇10
加快建立节约型社会,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资源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和永续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乌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近期,根据塔城地区发展计划委员会的部署,乌苏市组织力量,对全市有关部门和企业,就发展循环经济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经济发展现状
全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路子,着力培育循环型企业、循环型产业和循环型城市,初步奠定了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基础。20xx年实现生产总值27.11亿元,比上年增长15.5%。第一产业10.17亿元,增长7.97%;第二产业9.72亿元,增长26.2%。其中工业增加值5.24亿元,增长29.5%;第三产业7.22亿元,增长12.7%。
乌苏地处新疆主电网覆盖范围之内,电力总装机容量3.16万千瓦。其中水电站3座,热电厂1座,为全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电力保证。全市煤炭探明地质储量近5亿吨,是自治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水资源丰富,总量为16.84亿立方米。境内有三条主要河流,年径流量12.5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4.34亿立方米。20xx年,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9219万元,环境污染治理投资750万元。工业固体废水综合利用率达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
二、循环经济基本情况及典型简介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情况
1、初步形成了煤电产业循环经济
利用充足的煤炭资源,20xx年全市生产原煤124万吨,其中四棵树煤炭有限公司生产原煤99万吨,实现产值9817万元。消耗电能649万千瓦小时,消耗标准煤0.24万吨。5号井、7号井回采率分别为78.7%和82%。近三年,年均排放炉渣950吨、煤矸石1850吨,全部集中堆放掩埋。
为节约资源,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综合能耗,在煤炭产业发展上,将大力发展煤电联产项目,并且按照自治区煤炭产业发展规划,关闭不符合自治区产业政策的矿井,积极推广先进的综采技术,使全市煤炭回采率达到85%以上。
2、初步形成了污水处理循环经济
市污水处理厂距城区5公里,建设用地3万平方米,总投资5835万元。近期污水处理设计规模3.0万吨/日,远期5万吨/日。采用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院“八五”科技攻关成果,绝氧--好氧活性污泥法除磷技术,中水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20xx年10月投入正常运行,中水排放量平均5300吨/日。
3、初步形成了集中供热循环经济
为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保护大气环境,积极推进集中供热进程。集中供热项目工程概算总投资6764万元。建设新增3台29MW供热锅炉及相应配套设施,1个热源站,12个热交换站,10.6公里集中供热一级管网铺设和10.2公里集中供热二级管网建设改造。市区供热采暖面积130万平方米,经过近2年集中供热市场开发,已完成集中供热面积85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水循环系统采用封闭式重复循环无排放运行,生产运行废水进行微孔陶瓷过滤重复使用,无生产废水排放,年水资源循环利用总量达4.32万吨,每小时循环处理利用量80吨。
4、初步形成了循环型城市基本框架
市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建成了街心公园、园林公园、儿童公园,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1.3%。实现了城市集中供热、供气,集中供热率达85%,燃气普及率达70.7%。城市污水处理厂已开工生产,设立了废旧物品回收点,开工建设了垃圾处理厂。
(二)发展循环经济典型简介
1、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典型
新疆天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原料检验进厂开始,严格质量检验和计量,逐级进行质量和计量考核,并与岗位工资挂钩。在电能消耗上,设备选型匹配,进行了电能消耗考核。在水资源使用上,投资97万元建设4个储水沉淀罐,对回收的水再循环利用,年节约用水17万吨。
四棵树煤炭有限公司采用先进的综采技术,提高煤炭回采率,从而节约了煤炭资源。先后投资2520万元,改造了5号井、7号井和2号井,使四棵树煤炭有限公司煤炭回采率比其它小煤矿高出40多个百分点。
宏光玻璃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新建一条年产20万标准箱平板玻璃生产线,改造后的生产线比原生产线单位能耗下降50%。在生产中回收利用废旧玻璃,20xx年使用回收废旧玻璃3111吨,占主要原料的87%。从而节约了资源,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产品成本。
2、农业发展循环经济典型
棉花滴灌农业节水循环经济模式:生产季节农用水资源短缺已是限制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选择膜下滴灌技术,进行高标准植棉节水技术示范,进一步提高棉花单产,节约用水和劳动用工,从而增加植棉效益,有利于引导和推动农民发展节水农业,维护区域生态环境。滴灌节水较常规地面灌溉节水30%―50%,提高土地利用率5%―7%,并具有明显的节本增效作用。近年来,累计建成高标准节水滴灌面积6.5万亩。
粮油—畜牧—果菜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积极推进农业产业链条向前、向后两个方向延伸,向前与畜牧业对接,向后拉动果品蔬菜业,形成了粮油生产―畜牧
业―果品蔬菜的循环经济链条。20xx年全市无公害绿色蔬菜面积2.17万亩,葡萄面积0.23万亩,枸杞面积1.11万亩。
3、工业园区层面发展循环经济典型
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59.2平方公里,其中东工业区19.2平方公里,石化工业园区30平方公里,建材工业园区10平方公里。20xx年东工业园区消耗水219万吨,水资源循环利用量为36万吨,企业用电量3519万千瓦小时,使用原煤15万吨。一是坚持循环经济理念,在对新上项目设计、建设、生产全过程中,引导项目和原有企业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的节能、节水、综合利用等技术。二是通过产业、企业间的协调合作,形成产品和废物加工链。三是推行清洁生产工程,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和拟建项目
1、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和“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废弃物排放为目标,按照“整体规划、梯度推进、产业联动、循环开发”的原则,着力推进资源循环式利用、产业循环式组合、区域循环式开发,把乌苏市建成为三次产业互为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联动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循环经济示范区。
2、拟建循环经济项目
(1)农作物秸杆发电项目:计划投资12500万元,新建30MW发电厂一座。项目建成后,年消耗35万吨秸杆,相当解决70万亩农田秸杆回收利用问题,农民每亩增加收入20元。
(2)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项目:计划投资450万元,新建分类回收处理房及配套分类设备。项目建成后,年处理生活垃圾5.3万吨,创产值80万元。
(3)污水处理改扩建工程:计划投资15841万元,新增规模为3万立方米/日,完善城区排水管网64公里,增加污水回用系统,其中库容536万立方米,增建污泥处理与利用设施。工程建成后,使污水处理率达85%,管网覆盖率80%,再生水利用率60%,污泥利用率100%。
(4)炉渣综合利用项目:计划投资100万元,新建年产1万立方米炉渣砖或200万块免烧砖。项目建成后,年处理工业废渣7000立方米。
(5)新疆天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建设项目:计划投资306万元,新建日处理300立方米的污水站。项目建成后,使企业污水全部达标排放。
四、开展循环经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乌苏市的循环经济建设目前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循环经济的理念有待进一步宣传,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氛围尚需加强;二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还不完善,在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三是企业、产业间的关联度不够高,互为补充、互相利用的能力不强,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的任务相当繁重。
五、发展循环经济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主要从宣传、培训、教育入手,在全市上下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使各级干部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理念,进一步提高自觉性和责任感,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二)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成立市循环经济发展领导机构,加强对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的领导,对重大事项进行综合决策、统一部署、统一协调。二是明确相关单位职责,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三是积极建立循环经济的评价体系。建立一套包括经济增长、资源消耗、环境质量、群众福利和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反映乌苏循环经济的建设实效。
(三)搞好发展规划。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着手编制全市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和节水、节能、节材、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
(四)强化政策保障。一是积极寻求上级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议出台全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积极调整财政扶持方向,建立循环经济发展资金,对一些循环经济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贷款支持。
(五)推进招商引资。在招商引资中,提出进入园区的项目在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及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并以此为招商基本依据。大力加强产业招商,推出一批旅游、物流、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开展对外招商,不断拓宽招商领域。
(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区域内交通网络建设,进一步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使供水、集中供热、污水处理设施更加完备。
(作者系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