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个人报告 > 调研报告 >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研报告(热门14篇)正文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研报告(热门14篇)》

时间: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研报告(精选14篇)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篇1

前言:“就业”是大学毕业生面对市场进行自我定位,从而自主选择职业的过程。

在中国,随着“婴儿潮”和“大学扩招”导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使该群体面临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并被赋予了多层次的社会意义。

通过宏观层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经济的快速收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人才需求产生发化;新职位的涌现对人才的渴望和需求在不断增加;高校虽然在扩招,但学科的重复建设,以及扩招过程中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都在客观上增加了就业难度。

就业市场供求双方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高校因自身体制限制而对行业发化和市场要求的反应迟缓,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和压力。就此,我们小组对大学生就业形势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

掌握湖南科技学院在校大学生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了解和看法,更好的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二、调查对象与手段

1、调查对象:湖南科技学院全体在校大学生

2、调查手段: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湖南科技学

院校园内随机选择学生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2份。

三、调查时间:20年6月26至6月28日

四、调查内容

大学生多当今就业形势的看法,根据当今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择业方向等。问卷共向学生提出了13个问题。(见附一)

五、调查结果

六、调查结果思考

1、对就业信息关注

在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程度都很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大部分大学生都处于失业状态。而当今的信息媒体较为广泛,在校大学生对社会的接触较多,对社会就业形势的了解较深入。另一方面,可能是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较完善,是学生能较清晰的了解当今形势。

2、对职业的期望状况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城市位置与社会地位),内在价值因素(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外在价值因素(薪水高低)。其中在职业选择中考虑的首要因素的选择情况(见下图),薪水高低成了大多数被调查者的首选,接下来依次才是发展空间、兴趣爱好、城市位置、社会地位。导致这结果可能是由于当今社会过多的追求拜金主义,而缺乏了对工作内在价值的思考,对自身价值实现的思考。就业观滞后。

3、就业依赖性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求职都存在一定的依赖性,普遍认为靠人际关系是找到工作的最有效方法。导致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当今社会由于人才市场较为饱和,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各用人单位对应聘者有多重选择。在这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行为,形成了一种靠人际关系上岗的潜规则。

七、结论

针对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小组经讨论,就关于缓解大学生就业严峻形势,提出以下建议:

1、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是不少就业岗位并非人满为患,既存在着“人找岗位”的现象,也存在着“岗位找人”的现象。针对此,我们应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改变他们只选择在大城市就业的思想。让大学生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不能只把职业活动当成谋生的方式和手段。

2、重视个人素质的培养

就业与择业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就应当树立独立生活意识,克服消极依赖思想,充分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牢专业基础,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完善自我。一个人有了真才实学,能够适应多种岗位,就更有利自己的就业。

3、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能使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具有更深的了解,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对此,学校应多对学生开展开展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篇2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零八年的持续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还导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各校大学生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

对此我利用寒假的时间对这个令人烦恼而大家又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作了一次深入的调查。

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使大学生就业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

1.供与求平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从总体情况来看,零九年第一季度的全省人才市场供需两旺,其中提供的职位数达到了二十四万余个,创历史新高。而在第一季度,全省各地人才市场接待、登记的求职人数更是达到了七十七万余人次,这个数字里面虽然存在着有重复登记和已经就职而想跳槽的在职人员等情况,但仍明显反映出了零九年我省的就业压力巨大。

为了促进广大求职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作为政府所属的各级人才服务机构将在今年开展一系列的就业服务活动,包括每季度在省内人才网上召开的全省人才市场共同举办的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和每年开展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组织各类企事业用人单位进入高校开展校园招聘会,组织实施“一村一大”、“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专项计划,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活动等系列服务举措。而高校毕业生则应该更进一步的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积极主极的参加各种就业培训、就业指导、见习实习活动,同时更深层次的转变就业观念,特别是转变择业地区观念,面向基层、面向大量急需人才的困难地区就业,争取成功的迈出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2.量与质逆向而驰,量稳质降十分明显。缺少训练良好的毕业生,将会妨碍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更高层次的产业。由于我国许多大学毕业生缺乏实用技能和糟糕的英语口语能力,妨碍了我国发展服务型产业,尽管我国大学大量扩招,每年生产出大量毕业生,但从我国现在的制造型模式转向服务和研究型产业所面临的诸多困难。随着跨国公司在我国不断扩展业务,它们将面临着招聘高质量工作人员的困难。丰裕的大学生中存在匮乏的知识,大批量的毕业生,很少有人能够游刃有余地在出口服务行业工作。

我国学生的教育模式使他们难以学到跨国公司所需要的实用技能和团队精神。大学教育采用的是理论化的、局限于书本的和老师传授的方法,英语教学对话能力也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

我认为,我国教育应当提高大学与企业之间的“联合机制”,让毕业生能够学到公司所需要的各种技能,我国需要在这个问题上想出对策。当然作为大学生自己也应该宽泛的发展自己的见识。

3.冷与热分布不均,冷热两极反差强烈。临近年底,大中专毕业生开始进入应聘高峰。我近日走访部分中高职院校了解到我市内一些中高职院校现已开始积极筹划零九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但受经济形势变化及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今年的高职生就业出现了冷热不均的情况。

首先,物流毕业生过半专业却不对口。前几年,物流专业火得不能再火,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应该是小菜一碟。然而物流专业往日风光不再,部分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办负责人坦承,物流专业已成就业最困难的专业之一。

去年某院首届物流专业招生时共招了四个班两百多学生,然而去年毕业之后,据某院流专业毕业生顺利毕业走向社会,当初第一届物招生就业办统计,目前仍在从事与物流相关的职业的学生已不到四十人。为此,他们今年在招生的时候,仅仅只招了一个班。

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物流企业业务量萎缩,为了节约经营成本,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往年大幅缩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前几年物流专业大热,不少院校根据专业设置紧贴市场需求的原则,大量招收物流专业学生,几年之后导致物流专业人才太多,而市场需求不多。对于已经在物流公司就业的毕业生来说,物流公司的待遇普遍偏低也是导致大部分已就业的毕业生转行的重要原因。不少在物流公司上班的毕业生,工资待遇各方面与一般的普工几乎没有差别,且大部分物流公司规模偏小,一些毕业生甚至沦落为仓管员、搬运工等,因此一些毕业生纷纷转向市场营销等领域。另外中高级焊工供不应求。在物流专业就业遇冷的情况下,部分新兴专业的毕业生却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例如机械制造、模具设计等专业,基本上学校培养的人才每年都被企业提前预订。

据我调查市场了解到,一个模具专业培养出来的焊工,经过在企业半年到一年的实操训练,熟悉工作流程之后,收入比其它专业要高很多,如果考取焊工证,他们的月工资最低不会低于三千元。而这类人才一直颇受格兰仕、长虹等企业的欢迎,而随着广船等大型央企落户我市这类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旺盛。

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房地产、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在我市的兴起,无疑需要大量人才为其服务,为此,我市中高职院校纷纷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相应人才以满足市场需求。

其他灯饰专业人才一将难求。但是在灯饰人才集聚方面,确实无法与它灯都的身份相称。日前,我市有十余所中高职院校,但是目前基本没有一所学校培养专业的灯饰专业人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据我了解,在部分中职院校中,与灯饰比较相近的专业就是五金电子类,但是基本上没有灯饰外形设计等方面的专业。在各种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中,往往设置有五金电子类、灯饰照明类招聘专区,但是灯饰照明类应聘毕业生与企业招聘专业的灯饰人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毕业即失业”已成为当今不少大学生的口头禅。其实,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原因除了就业形势严峻以外,很多大学生不愿“为生存而打工”、宁愿“为理想而待业”的思想观念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一大因素。目前,高校毕业生大多扎堆于城市,就业不均衡的现象依然严重。

当下,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已将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该适时调整心态,降低就业期望值,到农村去,到西部去,到人才紧缺的地方去,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现在,最让我们担心的是,自己如果选择到基层工作,以后是否还有选择其他职业的机会,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毕业生,政府能否出台相应的政策。

所以我又特地从市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到,今年十月,为全面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市政府结合我市实际,特别制订了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方案中制订的多项优待政策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平台。各部门及教育机构也将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政府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岗位就业,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上就业的,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将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及失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之和计算。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相应薪酬或生活补贴。另外,对于到城市社区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五分;对到农村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十分;对经考试或考核到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服务满四年的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补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于市场就业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提供帮扶与补贴。

据我最近调查了解,截至目前,对于尚未就业的我市高校毕业生可在户籍所在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手续,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按照相关规定将其纳入本地失业人员统筹管理,享受国家关于失业人员就业的优惠扶持政策。

我市人事、劳动保障、教育部门和高校将把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及长期失业、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列为重点帮扶对象,积极为其提供就业援助,并由人才服务机构负责建立困难毕业生信息库,组织力量实施职业指导。通过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利用政府购买的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等多项帮扶措施,有效促进困难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篇3

学校:洛阳师范学院

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作者:杨 宇 阁

第一部分:前言

摘要:国务院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在就业找工作太泛滥了,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放了发大概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87份,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30.4%,女学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的分布,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

第二部分:调查形式与结果

2.1调查的对象和范围

本次进行的大学生就业观调查,主要是利用大学生外出打工机会,调查打工所在地区的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具体涉及到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对就业前景的看法、就业方向期望、今后参与工作时所期望的资薪待遇等各个的方面。

2.2问卷调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大学生所在各大工厂发问卷。调查为一对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还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发放。最后统一整理,分析。

2.3调查的目的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形式势的调查,更好的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就业趋势;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尽快找好自己的地位,让大学生提高就业危机形势,为自己的发展做一个新的规划,尽量避免产生就业盲目性。

2.4问卷调查的结果

1. 你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如何?

2. 您认为当前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多选)

3. 您将来想要到什么样的单位就业?(多选)

4. 您对就业地区的选择是什么?

5. 您对上述地区的选择原因是什么?

6. 如果求职较为困难,您对去基层工作是否愿意?

7. 你进入毕业时期的去向?

8. 如果你现在去求职,你觉得你自己最具竞争实力的方面是?

9. 如果是自主创业,认为您最需要的是什么?

10. 您所欲就业的类型是否与您的专业相符?

11. 您认为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途径是什么?

12. 请问你的择业观念是什么?

13. 你期望你毕业后的工作薪资是多少?

2.5调查结论

1.大学生对就业前景关注度不够

2.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就业形势不够了解

3.大学生对自我认识不够全面,自我能力存在不足

4.大学生的就业观仍需改善,

5.学校、社会指导与辅助力度不够

第三部分:调查分析

3.1大学生就业现状认知与分析

3.1.1大学生就业形势

据了解,相对于“史上最难就业季”20__年来说,220年,高校毕业生有727万名,相对去年增加28万,外加去年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可预计“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220年高校就业人数高达810万;同时220年上半年全国民营企业有6.7万家倒闭,故此教育部表示,220年毕业生总量压力进一步增大,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就业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

220年,中国经济已悄然进入新“拐点阶段”,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这使得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更趋复杂,同时也受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现阶段,中国的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压力、财政债务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压力,使得政府下决心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220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成为大概率事件。

220年预计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回落,出口增长乏力,致使大量的企业减员或倒闭,加上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据有关统计,中国GDP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减少就业岗位100-200万人。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有30万至50万人失业。

3.1.2 13、14年的就业率分析

20__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统计数据表明20__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呈现突出特点:两头高中间低,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就业率最高,均为86.2%;其次是专科生,为79.7%;本科生的就业率最低,为67.4%。

220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统计数据表明22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呈现突出特点:理科类就业率较高,就业率较高的前50个专业,就业率均超过了全国本科平均91.8%的就业水平。排名前五位的建筑学、安全工程、地质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护理学专业,都是理科专业。

3.2 影响大学生未来就业因素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有64.7%的同学认为“应届毕业生不具备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缺乏工作经验,没有竞争力”是最大的障碍,有45.2%的同学认为企业需要较高职业能力,专业技术人才,对 专业面太窄的应届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减少,30.5%的同学认为学校的档次影响了未来就业,32.6%的同学认为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互相沟通和了解不够,还有21.2%的同学认为靠关系才能找到好工作。从这些资料里可以看出来,目前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大学生自主能力和工作经验得到重视,但仍有方面存在着不少的矛盾。

当前各大学校组织的各类校园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是为了锻炼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旨在更好的应对当前就业市场的挑战。同时大学生利用假期休息等时间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工作、勤工俭学、打工兼职等,为自己将来的就业收获经验。

我们同学们处于一种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特别是各招聘信息上列出来的要求,只能勉强适应其中的一、两条,有些同学基本上很难找到自己觉得能被看重的岗位,更谈不上熟练、精通这样的要求。

3.3大学生就业的选择

3.3.1工作岗位的选择

根据调查结果,55.2%的毕业生选择了到工作稳定,福利相对较好的国有企业,这种就业观也是比较理性的。50.5%的毕业生选择先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所占比例也有所上升。

关于工作岗位的选择上,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是毕业生选择的热门企业。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分工也很不相同。不管选择哪种企业,都要对公司有一定的了解,重要的是能不能得到学习、培训的机会,实现自我价值,总之,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3.3.2大学生就业地点的选择

调查数据显示:省会城市或发达地区这样的一二线城市在求职者的选择工作地点是最受欢迎的,其次是中小城市,然后才是家乡县级城市,另有相对较少人表示愿意去西部相对发达地区,个别人选择其他地方如海外。

选择工作地的主要标准:过半数的人将个人发展机会作为首选标准。可见对于面林就业的学生而言,发展前景是首要考虑因素,然后是生活条件,宜居程度等。

这反映了大学生自身择业的期望值较高,而且比较实际。他们一方面希望能有一个较高的工资收入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另外又关注单位和个人发展前景,都显得比较实际,没有人愿意去偏远的地方。

3.3.3去基层工作意愿趋势

调研结果显示明确愿意不愿意去基层工作的求职者比例都有下降趋势,而表示可以考虑的比例却呈现上升趋势,表明求职者对于去基层工作的态度总体上视乎更模糊。

3.4大学生毕业时的去向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有52.2%的同学认为直接找工作就业,有创业想法的人数占16.4%超过想考研的人数14.4%,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10.2%求职考研两手准备,极少数人认为3.9%出国深造,也有人认为可以缓几年。

在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大三起就开始忧心自己毕业后该何去何从了。摆在大家面前最为清晰的,是两条路:继续深造(考研/留学)和找工作。现在研究生扩招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深造的机会。但是一定要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研。千万不要只是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

对于求职的同学,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包括对就业需求的了解,对应聘公司情况的调查,就业心态的调整等。要把握好就业的主动权,只要能够抓住机会,凭借自己的努力,同样可以获得很好的就业前景。对于考研的同学,也应该做好两手准备,因为也许会错

过很多好的就业机会,所以也应该花点精力关注一下就业信息。

3.5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和就业途径

调查结果表明,有56.7%的学生认为 “亲自到用人单位应聘”是就业最有效的途径,有49.3%的学生主要是“通过人才市场中介、网上中介或者学校网站”,这说明大学生正习惯于通过市场双向选择而求得职位。另外有12.5%的学生首选“依靠父母、亲戚关系”获得就业,占25.3%的硕士和博士生选择由“学校推荐”。总之,概括目前大学生就业的方式主要靠市场和父母的关系。从目前就业途径的选择看,网上择业所占比例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作为一种就业的有效途径,正越来越被大学生青睐。

在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方面,网络中介成为了一种潮流。网上求职 可以极大地缩短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在沟通中的时间差。由此可见,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职业信息资料库,通过网络途径实现就业,是大学生乐意接受的一种方式。可以发现,在求职渠道上,社会招聘会、学校招聘会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表明招聘会作为求职主要形式之一,在现在和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

3.6大学生就业观念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64.5%的毕业生选择了“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这种就业观也是比较理性的。先就业,是要求大学生摈弃陈旧择业观念,即盲目定位、期望值偏高的心态。通过先就业,在涉世之初积累社会和工作经验,在工作中不断进取,在社会竞争中发现机会,为以后职业发展和职业成功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3.7大学生期望月薪

调研数据表明:近一半的求职者期望月薪在3000-4000元之间,22.1%的求职者期望在20__-3000元之间,少数人期望在4000元以上或20__元以下。

尽管物价在上涨,但求职者期望的月薪并没有随之水涨船高,依旧保持与20__年持平。

第四部分:思考与建议

4.1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4.1.1结构失衡是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在时间结构上,大学毕业生供给超量增长在短期内超出了需求的增长,劳动力市场还需要时间逐步调整。近年来,经济结构的升级速度加快,加快提升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问题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

在区域结构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差异与政府政策激励上的错位导致实际有效需求不足。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

4.1.2就业容量小,就业人数多

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状况与实际情况不相符,高校的扩招、企业的改革、我国中小企业太少(日本1.25亿人但有中小企业660万个,而中国13亿人只有中小企业1100万个),就业容量不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等众多的因素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严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4.1.3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存在着缺陷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用人单位也都把有相关实际工作经验作为招聘的必要条件。但是对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学生自身认知度不高,

社会实践能力缺乏,大学生自身素质不够完善且有下降的趋势,突出表现为相对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在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目前的大学毕业生较多的只注重书面知识,兴趣范围也有限,这使得他们在竞争职位是难以胜出。

4.1.4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着误区

1.大学生扎堆大城市

一些高校毕业生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导致我国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且短时间之内难以改变。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就业机会也越多,发展空间越大,导致高校毕业生倾向于在城市、在东部地区、在高收入行业求职就业。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

2.不当的择业观

大学生就业中存在急躁的心理,即所谓的“一步到位”,就是要一次性得到自己理想中的岗位,怕麻烦,一有困难就怨天尤人;另外,不少人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不少本科生希望到工资很高的公司就业,或者担当公司的要职等,这些想法都不切实际。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轨,就业也势必由精英就业向大众就业转轨。从大城市逐渐走向地方城镇乃至广大农村,从大企业走向中小企业是当今大学生就业的客观趋势。当前人才市场竞

争激烈,比较诱人的职位又有限定,但是毕业生却大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及为数不多的大城市,广大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则少有人问津,部门方面毕业生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外资企业、政府机关等,对广大的基层单位不愿理睬。这充分反映当前大学生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最终导致已经毕业,但是还没找到就业单位的局面,这主要是由于个人的自我设计过于理想化而与社会需求不对称。

4.1.5就业制度上存在障碍

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还不完全适应。以干部身份和户籍为基础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劳动力资源的统筹管理不协调,导致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政策不平衡,毕业生在地区之间、企业与机关事业之间流动仍然存在障碍,毕业生身份转换困难,就业渠道不畅通。

4.1.6学校对于大学生就业关注意识不强

许多学校热衷于升格改名,办学模式贪大求全,学术上急功近利,高等教育趋同性愈来愈强,竞争区间愈来愈窄。与此同时,学校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规划力度不够,同时现今中国的大学仍以学习为主,对于学生自主创业、自主实践的鼓励程度和推行程度都不够。很多高校决策不作市场和社会调查,陷入闭门造车、一厢情愿的境地,全然不顾市场需求的变化。

4.2大学生就业建议

4.2.1学生层面

1.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1) 正确就业定位。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要

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

2) 做到灵活就业。转变到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

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

3) 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寻找与自身条件

相适应的、适合于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2.大学生自我能力的完善

1) 大学生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处理人鱼资源的能力等。

2) 加强社会实践。多多利用假期和周末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

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3) 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充分利用招聘会、网络资源等途

径,主动把自己的真才实学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自不易的就业机会。

4.2.2学校方面

1.改革教学过程与教育方法

教育过程与教育方法改革是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的融合各门各类知识,成为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旧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施教、因材施教的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

2.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 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 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高等院校应通过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质和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帮助。建立职业指导机构,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建立职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实施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实习政策等。

3.召开就业讲座,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学校应多开展类似就业指导的讲座,积极提倡学生自主创业,进

行教育改革。加大对社会市场状况的了解并将之用于教学让学生从中获得相应的知识。

4.2.3企业方面

1.招聘标准与程序的变动

1)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为经验论、为学理论,摒弃用人歧视。

2) 选人标准要合理。企业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

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制定合理选人标准。

3) 确定合理招聘程序。确定招聘考核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再按考

核程序进行后,择优录用。

2.与学校的合作

加大与学校的合作。加大与学校的合作,多提供一些践机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4.2.4政府方面

1.就业措施变动与关注

1) 政府则应该完善就业渠道与途径,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便利。

2) 应该增加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度,积极跟进报道大学生的就业情

况,从而让大学生时时刻刻了解有关就业的相关情况,更好的做好就业规划。

2.加强政策实施。

无论是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还是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岗位,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有相关的政策出台,关键是让这些措施落到实处,让大学生真正受益。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篇4

题目

系 别:

计算机系

班 级:

通信0803

姓 名:

学 号:

20年7 月5 日

前言:“就业”是大学毕业生面对市场进行自我定位,从而自主选择职业的过程。

在中国,随着“婴儿潮”和“大学扩招”导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使该群体面临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并被赋予了多层次的社会意义。

通过宏观层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经济的快速收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人才需求产生发化;新职位的涌现对人才的渴望和需求在不断增加;高校虽然在扩招,但学科的重复建设,以及扩招过程中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都在客观上增加了就业难度。

就业市场供求双方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高校因自身体制限制而对行业发化和市场要求的反应迟缓,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和压力。就此,我们小组对大学生就业形势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 调查目的

掌握湖南科技学院在校大学生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了解和看法,更好的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二、调查对象与手段

1、调查对象:湖南科技学院全体在校大学生

2、调查手段: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湖南科技学

院校园内随机选择学生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2份。

三、调查时间:

20年6月26至6月28日

四、调查内容

大学生多当今就业形势的看法,根据当今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择业方向等。问卷共向学生提出了13个问题。(见附一)

五、调查结果

六、调查结果思考

1、对就业信息关注

在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程度都很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大部分大学生都处于失业状态。而当今的信息媒体较为广泛,在校大学生对社会的接触较多,对社会就业形势的了解较深入。另一方面,可能是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较完善,是学生能较清晰的了解当今形势。 2、对职业的期望状况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城市位置与社会地位),内在价值因素(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外在价值因素(薪水高低)。其中在职业选择中考虑的首要因素的选择情况(见下图),薪水高低成了大多数被调查者的首选,接下来依次才是发展空间、兴趣爱好、城市位置、社会地位。导致这结果可能是由于当今社会过多的追求拜金主义,而缺乏了对工作内在价值的思考,对自身价值实现的思考。就业观滞后。 3、就业依赖性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求职都存在一定的依赖性,普遍认为靠人际关系是找到工作的.最有效方法。导致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当今社会由于人才市场较为饱和,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各用人单位对应聘者有多重选择。在这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行为,形成了一种靠人际关系上岗的潜规则。

七、结论

针对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小组经讨论,就关于缓解大学生就业严峻形势,提出以下建议:

1、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是不少就业岗位并非人满为患,既存在着“人找岗位”的现象,也存在着“岗位找人”的现象。针对此,我们应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改变他们只选择在大城市就业的思想。让大学生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不能只把职业活动当成谋生的方式和手段。

2、重视个人素质的培养

就业与择业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就应当树立独立生活意识,克服消极依赖思想,充分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牢专业基础,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完善自我。一个人有了真才实学,能够适应多种岗位,就更有利自己的就业。 3、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能使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具有更深的了解,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对此,学校应多对学生开展开展就业指导。

7您择业前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 经济收入

B 个人发展机会

C 专业知识的应用

D 工作的稳定性

E 工作和生活的环境

F 其它

8您认为怎样找工作最有效? 您会通过何种方式就业? (最多选三项)

A 亲自前往用人单位介绍自己

B 在就业网站投放简历

C招聘会现场

D 由学校推荐 E 通过熟人介绍

F 寄发自荐材料

G 其它

9 您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条件? (最多选三项)

A 专业技能

B 对单位的忠诚度

C综合素质

D 逻辑思维能力

E 敬业精神和职业素质

F 沟通能力与亲和力

G 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 H在最短时间内认同企业文化

10您认为当前毕业生就业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A 企业需要具备较高职业能力或者专业技术人才,对应届毕业生需求总量减少;

B 毕业生的就业定位不合理,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

C 就业信息机制不健全,信息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充分;

D 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互相沟通和了解不够;

E 大学传统教育模式弊端太多,不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不能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11您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

A 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

B 沟通协调能力

C 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

D 相关工作或学习经验

E 专业知识和技能 F 其它

12您能接受的月收入水平是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篇5

学校:洛阳师范学院

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作者:杨 宇 阁

第一部分:前言

摘要:国务院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在就业找工作太泛滥了,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放了发大概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87份,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30.4%,女学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的分布,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

第二部分:调查形式与结果

2.1调查的对象和范围

本次进行的大学生就业观调查,主要是利用大学生外出打工机会,调查打工所在地区的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具体涉及到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对就业前景的看法、就业方向期望、今后参与工作时所期望的资薪待遇等各个的方面。

2.2问卷调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大学生所在各大工厂发问卷。调查为一对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还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发放。最后统一整理,分析。

2.3调查的目的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形式势的调查,更好的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就业趋势;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尽快找好自己的地位,让大学生提高就业危机形势,为自己的发展做一个新的规划,尽量避免产生就业盲目性。

2.4问卷调查的结果

1. 你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如何?

2. 您认为当前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多选)

3. 您将来想要到什么样的单位就业?(多选)

4. 您对就业地区的选择是什么?

5. 您对上述地区的选择原因是什么?

6. 如果求职较为困难,您对去基层工作是否愿意?

7. 你进入毕业时期的去向?

8. 如果你现在去求职,你觉得你自己最具竞争实力的方面是?

9. 如果是自主创业,认为您最需要的是什么?

10. 您所欲就业的类型是否与您的专业相符?

11. 您认为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途径是什么?

12. 请问你的择业观念是什么?

13. 你期望你毕业后的工作薪资是多少?

2.5调查结论

1.大学生对就业前景关注度不够

2.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就业形势不够了解

3.大学生对自我认识不够全面,自我能力存在不足

4.大学生的就业观仍需改善,

5.学校、社会指导与辅助力度不够

第三部分:调查分析

3.1大学生就业现状认知与分析

3.1.1大学生就业形势

据了解,相对于“史上最难就业季”20xx年来说,220xx年,高校毕业生有727万名,相对去年增加28万,外加去年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可预计“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220xx年高校就业人数高达810万;同时220xx年上半年全国民营企业有6.7万家倒闭,故此教育部表示,220xx年毕业生总量压力进一步增大,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就业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

220xx年,中国经济已悄然进入新“拐点阶段”,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这使得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更趋复杂,同时也受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现阶段,中国的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压力、财政债务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压力,使得政府下决心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220xx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成为大概率事件。

220xx年预计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回落,出口增长乏力,致使大量的企业减员或倒闭,加上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据有关统计,中国GDP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减少就业岗位100-200万人。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有30万至50万人失业。

3.1.2 13、20xx年的就业率分析

20xx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统计数据表明20xx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呈现突出特点:两头高中间低,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就业率最高,均为86.2%;其次是专科生,为79.7%;本科生的就业率最低,为67.4%。

220xx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统计数据表明220xx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呈现突出特点:理科类就业率较高,就业率较高的前50个专业,就业率均超过了全国本科平均91.8%的就业水平。排名前五位的建筑学、安全工程、地质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护理学专业,都是理科专业。

3.2 影响大学生未来就业因素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有64.7%的同学认为“应届毕业生不具备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缺乏工作经验,没有竞争力”是最大的障碍,有45.2%的同学认为企业需要较高职业能力,专业技术人才,对 专业面太窄的应届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减少,30.5%的同学认为学校的档次影响了未来就业,32.6%的同学认为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互相沟通和了解不够,还有21.2%的同学认为靠关系才能找到好工作。从这些资料里可以看出来,目前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大学生自主能力和工作经验得到重视,但仍有方面存在着不少的矛盾。

当前各大学校组织的各类校园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是为了锻炼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旨在更好的应对当前就业市场的挑战。同时大学生利用假期休息等时间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工作、勤工俭学、打工兼职等,为自己将来的就业收获经验。

我们同学们处于一种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特别是各招聘信息上列出来的要求,只能勉强适应其中的一、两条,有些同学基本上很难找到自己觉得能被看重的岗位,更谈不上熟练、精通这样的要求。

3.3大学生就业的选择

3.3.1工作岗位的选择

根据调查结果,55.2%的毕业生选择了到工作稳定,福利相对较好的国有企业,这种就业观也是比较理性的。50.5%的毕业生选择先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所占比例也有所上升。

关于工作岗位的选择上,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是毕业生选择的热门企业。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分工也很不相同。不管选择哪种企业,都要对公司有一定的了解,重要的是能不能得到学习、培训的机会,实现自我价值,总之,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3.3.2大学生就业地点的选择

调查数据显示:省会城市或发达地区这样的一二线城市在求职者的选择工作地点是最受欢迎的,其次是中小城市,然后才是家乡县级城市,另有相对较少人表示愿意去西部相对发达地区,个别人选择其他地方如海外。

选择工作地的主要标准:过半数的人将个人发展机会作为首选标准。可见对于面林就业的学生而言,发展前景是首要考虑因素,然后是生活条件,宜居程度等。

这反映了大学生自身择业的期望值较高,而且比较实际。他们一方面希望能有一个较高的工资收入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另外又关注单位和个人发展前景,都显得比较实际,没有人愿意去偏远的地方。

3.3.3去基层工作意愿趋势

调研结果显示明确愿意不愿意去基层工作的求职者比例都有下降趋势,而表示可以考虑的比例却呈现上升趋势,表明求职者对于去基层工作的态度总体上视乎更模糊。

3.4大学生毕业时的去向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有52.2%的同学认为直接找工作就业,有创业想法的人数占16.4%超过想考研的人数14.4%,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10.2%求职考研两手准备,极少数人认为3.9%出国深造,也有人认为可以缓几年。

在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大三起就开始忧心自己毕业后该何去何从了。摆在大家面前最为清晰的,是两条路:继续深造(考研/留学)和找工作。现在研究生扩招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深造的机会。但是一定要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研。千万不要只是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

对于求职的同学,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包括对就业需求的了解,对应聘公司情况的调查,就业心态的调整等。要把握好就业的主动权,只要能够抓住机会,凭借自己的努力,同样可以获得很好的就业前景。对于考研的同学,也应该做好两手准备,因为也许会错

过很多好的就业机会,所以也应该花点精力关注一下就业信息。

3.5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和就业途径

调查结果表明,有56.7%的学生认为 “亲自到用人单位应聘”是就业最有效的途径,有49.3%的学生主要是“通过人才市场中介、网上中介或者学校网站”,这说明大学生正习惯于通过市场双向选择而求得职位。另外有12.5%的学生首选“依靠父母、亲戚关系”获得就业,占25.3%的硕士和博士生选择由“学校推荐”。总之,概括目前大学生就业的方式主要靠市场和父母的关系。从目前就业途径的选择看,网上择业所占比例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作为一种就业的有效途径,正越来越被大学生青睐。

在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方面,网络中介成为了一种潮流。网上求职 可以极大地缩短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在沟通中的时间差。由此可见,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职业信息资料库,通过网络途径实现就业,是大学生乐意接受的一种方式。可以发现,在求职渠道上,社会招聘会、学校招聘会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表明招聘会作为求职主要形式之一,在现在和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

3.6大学生就业观念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64.5%的毕业生选择了“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这种就业观也是比较理性的。先就业,是要求大学生摈弃陈旧择业观念,即盲目定位、期望值偏高的心态。通过先就业,在涉世之初积累社会和工作经验,在工作中不断进取,在社会竞争中发现机会,为以后职业发展和职业成功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3.7大学生期望月薪

调研数据表明:近一半的求职者期望月薪在3000-4000元之间,22.1%的求职者期望在20xx-3000元之间,少数人期望在4000元以上或20xx元以下。

尽管物价在上涨,但求职者期望的月薪并没有随之水涨船高,依旧保持与20xx年持平。

第四部分:思考与建议

4.1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4.1.1结构失衡是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在时间结构上,大学毕业生供给超量增长在短期内超出了需求的增长,劳动力市场还需要时间逐步调整。近年来,经济结构的升级速度加快,加快提升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问题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

在区域结构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差异与政府政策激励上的错位导致实际有效需求不足。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

4.1.2就业容量小,就业人数多

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状况与实际情况不相符,高校的扩招、企业的改革、我国中小企业太少(日本1.25亿人但有中小企业660万个,而中国13亿人只有中小企业1100万个),就业容量不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等众多的因素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严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4.1.3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存在着缺陷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用人单位也都把有相关实际工作经验作为招聘的必要条件。但是对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学生自身认知度不高,

社会实践能力缺乏,大学生自身素质不够完善且有下降的趋势,突出表现为相对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在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目前的大学毕业生较多的只注重书面知识,兴趣范围也有限,这使得他们在竞争职位是难以胜出。

4.1.4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着误区

1.大学生扎堆大城市

一些高校毕业生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导致我国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且短时间之内难以改变。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就业机会也越多,发展空间越大,导致高校毕业生倾向于在城市、在东部地区、在高收入行业求职就业。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

2.不当的择业观

大学生就业中存在急躁的心理,即所谓的“一步到位”,就是要一次性得到自己理想中的岗位,怕麻烦,一有困难就怨天尤人;另外,不少人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不少本科生希望到工资很高的公司就业,或者担当公司的要职等,这些想法都不切实际。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轨,就业也势必由精英就业向大众就业转轨。从大城市逐渐走向地方城镇乃至广大农村,从大企业走向中小企业是当今大学生就业的客观趋势。当前人才市场竞

争激烈,比较诱人的职位又有限定,但是毕业生却大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及为数不多的大城市,广大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则少有人问津,部门方面毕业生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外资企业、政府机关等,对广大的基层单位不愿理睬。这充分反映当前大学生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最终导致已经毕业,但是还没找到就业单位的局面,这主要是由于个人的自我设计过于理想化而与社会需求不对称。

4.1.5就业制度上存在障碍

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还不完全适应。以干部身份和户籍为基础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劳动力资源的统筹管理不协调,导致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政策不平衡,毕业生在地区之间、企业与机关事业之间流动仍然存在障碍,毕业生身份转换困难,就业渠道不畅通。

4.1.6学校对于大学生就业关注意识不强

许多学校热衷于升格改名,办学模式贪大求全,学术上急功近利,高等教育趋同性愈来愈强,竞争区间愈来愈窄。与此同时,学校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规划力度不够,同时现今中国的大学仍以学习为主,对于学生自主创业、自主实践的鼓励程度和推行程度都不够。很多高校决策不作市场和社会调查,陷入闭门造车、一厢情愿的境地,全然不顾市场需求的变化。

4.2大学生就业建议

4.2.1学生层面

1.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1) 正确就业定位。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要

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

2) 做到灵活就业。转变到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

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

3) 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寻找与自身条件

相适应的、适合于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2.大学生自我能力的完善

1) 大学生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处理人鱼资源的能力等。

2) 加强社会实践。多多利用假期和周末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

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3) 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充分利用招聘会、网络资源等途

径,主动把自己的真才实学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自不易的就业机会。

4.2.2学校方面

1.改革教学过程与教育方法

教育过程与教育方法改革是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的融合各门各类知识,成为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旧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施教、因材施教的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

2.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 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 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高等院校应通过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质和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帮助。建立职业指导机构,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建立职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实施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实习政策等。

3.召开就业讲座,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学校应多开展类似就业指导的讲座,积极提倡学生自主创业,进

行教育改革。加大对社会市场状况的了解并将之用于教学让学生从中获得相应的知识。

4.2.3企业方面

1.招聘标准与程序的变动

1)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为经验论、为学理论,摒弃用人歧视。

2) 选人标准要合理。企业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

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制定合理选人标准。

3) 确定合理招聘程序。确定招聘考核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再按考

核程序进行后,择优录用。

2.与学校的合作

加大与学校的合作。加大与学校的合作,多提供一些践机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4.2.4政府方面

1.就业措施变动与关注

1) 政府则应该完善就业渠道与途径,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便利。

2) 应该增加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度,积极跟进报道大学生的就业情

况,从而让大学生时时刻刻了解有关就业的相关情况,更好的做好就业规划。

2.加强政策实施。

无论是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还是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岗位,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有相关的政策出台,关键是让这些措施落到实处,让大学生真正受益。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篇6

一、 毕业生基本情况

1、基本数据

我院20xx届毕业生共有6个专业284人。专业165人、专业75人、专业3人,专业11人、专业10人、专业20人。截止到20xx年10月16日我院20xx年毕业生签订协议并落实就业单位的266人,签约率为93.66%。

2、就业去向分布情况

我院20xx届毕业生分布主要在XX省,共有200人,占就业毕业生总数的70.42%;XX省地区共接收我院毕业生人37人,占13.02%,其他省市地区共11人,占3.87%。从就业单位来看,我学院毕业生主要进入各XX单位工作,共有170人,占59.86%;进入XX公司共64人,占22.53%。

二、主要工作情况

1、学院领导重视就业工作,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助

学院以党总支书记为主导,成立了以学工干事,毕业班辅导员组成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小组。 工作小组分工明细,责任到人。主管领导、学工干事、辅导员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就业情况及思想变化,组织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议,开展就业动员会。

2、满腔热情、周到细致地做好毕业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 就业和择业是大学生重要人生转折,是他们迈向社会的关键阶段。我们为毕业生提供了真诚关怀、科学指导、周到服务,切实帮助他们迈好人生关键一步。一是贴近学生实际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加大就业指导课力度的同时,针对非铁路专业学生的特点,把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创业教育、毕业教育作为加强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导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就业思想。针对铁路专业学生,注重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通过各种层面教育,降低他们的毁约率。二是提供周到细致的就业指导。千方百计收集就业信息,努力开拓就业空间;让所有的毕业生都了解国家关于毕业生的各项政策;了解每个毕业生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设身处地地帮助毕业生。三是针对就业困难学生特别是女生进行重点跟踪,重点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求职技能,一会写自荐书信,写出的自荐书信能扬长避短,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措辞巧妙、精辟,能引起阅读者的重视等;二会说话,面对聘用单位的人员说话时,能够心不慌,脸不红,知道哪些该说、详说,哪些该回避、简谈,说话当中能给人以诚实、谦虚、稳重和成熟之感等

3、增强服务意识,努力为毕业生排忧解难

首先,学院积极配合学校招生就业处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招就处的各种招聘工作,特别是针对铁路相关单位和企业开展专场招聘工作,让学生更加了解企业,提高就业质量。其次是建立校内网络交流平台。随时将一些就业信息发布出去,让学生第一时间获取就业信息,同时,利用这个交流平台,把平时不愿意表露思想的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积极与学生交流,帮他们解决他们在就业工程中遇到的困难。

4、积极跟踪毕业后学生就业情况

就业不但要做好“售前”服务,同时还要做好“售后”服务。我们本着学生在校是我们的学生,要为他们服务,毕业后仍然是我们学生、校友,也要为他们服务好。毕业生毕业后,很多学生涉及到改派、办理户口、组织关系等事宜时,每每找到我们,无论是谁肯定会及时的放弃手中的工作,为他们做以耐心的解答。此外我们还对在毕业时还没有就业单位的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一一对他们落实就业工作。

三、 存在的不足。

1、学生就业期望值较高。 由于我院近两年学生就业火爆而且多数专业都能进铁路单位,有相当多的毕业生采取了观望的态度,特别是铁路单位没来招聘或者没有关闭招聘口之前,不想去任何单位应聘。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自身的就业定位,从而错过了很好的就业机会。

2、女生就业存在困难。 由于学校的专业的特殊性,对女生外在要求较高,女生就业比男生遇到的困难加重。

3、就业指导工作尚缺乏系统性,个别指导的广泛性不够,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篇7

1.毕业去向

调查发现,近六成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与去年相比提高7.7个百分点。从学校类型看,财经类、政法类、民族类、农业类、理工类院校毕业生就业意愿更强;而师范类、艺术类、林业类、语言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毕业生则更倾向于选择继续深造。此外,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已连续两年保持在三成以上。师范类、艺术类、林业类、语言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选择继续深造的毕业生比例均高于全部样本均值,分别为50.6%、44.6%、41.4%、40.4%和36.2%。从学历看,86.8%博士生选择毕业后直接“找工作”,比上年提高26.1个百分点;其次是选择“继续深造”,比重仅为9.4%,比上年下降8.5个百分点;另有3.8%的博士生选择“自己创业”。选择直接“找工作”的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分别占43.4%和83.3%。

2.薪酬方面

调查显示,医学专业学生期望月薪最高,平均为12382元;艺术类、医药类学生期望月薪均超过万元,分别为12115元、10674元。受访的1686位应届毕业生中,52.8%的毕业生期望税前月薪在5000-8000元之间,期望月薪平均值为7411元,换算成年薪为88932元,与20__年北京全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97616元比较接近。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对薪酬预期趋于理性。

3.理想就业区域

在选择理想的就业区域时,选择在北京就业的北京高校毕业生占71.6%,虽比上年下降2.5个百分点,仍居就业区域第一位;排在第二、三位的是广东和上海,分别占毕业生就业人数的3.3%和3%,与上年基本持平。此外,政府积极引导学生服务国家,鼓励学生到西部、基层、国家重点行业就业,20__届选择赴西部就业的毕业生占8.2%,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已签约或已有意向单位赴西部就业的毕业生占5%,分别超过同期赴广东、上海的毕业生比重2.4个和3.2个百分点。调查显示,毕业去向地人数居前三位的依旧是北京、广东和上海。调查结论认为,一线城市仍是毕业生首选的就职地。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篇8

根据近年来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多方面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人才的增加,使得大学生的工作越来越难找,许多人才市场经常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08年的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本文加从多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形势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1.20__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现状

【形势】

20__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0余万

20__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但是形势依旧不是很好,虽然今年第

三、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回暖,不过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现状】

典型现状1:“蚁族”生活在劳碌奔波中寻求改变。“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他们高智、弱小、群居,但是他们却找不到稳定的工作。 典型现状2: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不同,由于大城市持续增长的各种压力,一部分大学生开始理性地反思这种“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近来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

2.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从05年的高校毕业生338万,到09年的611万,预计10年更是高达700万,高校的盲目扩招,直接让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直接给就业结构带来巨大震荡;而且“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让就业形势变得不可捉摸起来;再者大学的许多专业并不能很好的与市场需求相接轨,所学的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甚至背离市场。 图1 高校毕业生折线图 单位(万)

由图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加,19__年85万人,到20__年,应届毕业生630万,加上往年的毕业生,总人数已突破70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然而全国大学生就业率只有68%左右。

实践调查

为更好的了解大学就业问题,我们特此对就业问题做了一份调查报告(见附表一),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调查目标:了解在线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

调查时间:20__年12月20日?20__年12月31日

调查对象:湖南工学院专南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形式:走访、问卷调查以及专家的数据分析

在这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86份(有14份问卷没有作答的或者没有按照要求作答,视为无效问卷)。数据仅供参考。

就业形势分析调查如下:

对问卷反馈的数据可以做出结论:52.33%的大学生觉得现在的

就业形势严重,就业难,而认为形势正常占了29.07%,有12.79%的人觉得就业容易,而不了解占5.81%。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学对于找工作都抱有困难的心理。的确,现在的应届毕业生很难一次就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求职中需要具备的能力调查如下:

在求职时,大学生觉得自己最需要具有的能力是什么,30.23%的大学生选择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27.91%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1.63%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18.6%选择了相关工作经验;8.14%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有3.49%的人还不清楚。从现在的社会需求来看,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最能反映一个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就业地区选择调查如下:

从图像分析可得,对于工作地区的选择,有41.86%的人希望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40.7%的人愿意留在中部的大城市,而接近20%的人有去一线城市的、回家就业等选择。然而,随着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城市所需要的中低端人才已趋近饱和,但是,尖端的技术人才依旧缺乏。

其他调查结果如下

对于选择职业你最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分析结果为:有36.1%的人最先考虑的是职业发展潜力,有20.3%的人考虑工作的环境,21.1%的人考虑工资待遇问题,也有8.3%的人考虑工作稳定有保障,

而3.8%的人考虑到家人的情况。

在得到较好的就业信息途径问题:有一半多的同学只是通过学校或人才招聘会得到就业信息的,就业信息渠道狭窄。

(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问题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只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1. 经济原因

中国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也好受到金融危机引发的就业冲击的影响,尤其是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所受冲击最为明显。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 社会原因

大学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用人单位存在“选材难”的问题。对于大学生从学校从学校到工作的持续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的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不能迅速适应就业市场。

3. 自身原因

学生期望值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

研”等。很多单位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如此挑剔,必然难以找到工作。等到原因。

(三)增加大学生就业的方法

看清问题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既然只是了原因,那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当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1.社会方面

作为工作第一线当地各高校,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地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广泛收集信息,形成信息传递网络,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尝设市场。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跟过的大学生。

2.大学生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面对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结语

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更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加强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业敬岗,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篇9

前言:“就业”是大学毕业生面对市场进行自我定位,从而自主选择职业的过程。

在中国,随着“婴儿潮”和“大学扩招”导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使该群体面临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并被赋予了多层次的社会意义。 通过宏观层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经济的快速收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人才需求产生发化;新职位的涌现对人才的渴望和需求在不断增加;高校虽然在扩招,但学科的重复建设,以及扩招过程中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都在客观上增加了就业难度。

就业市场供求双方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高校因自身体制限制而对行业发化和市场要求的反应迟缓,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和压力。就此,我们小组对大学生就业形势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 调查目的

掌握湖在校大学生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了解和看法,更好的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二、调查对象与手段

1、调查对象:郑州华信学院大四学生

2、调查手段:本次调查采取的是网上调查。通过同学相互通知。了解大家的就业形式。参加调查的同学有100人

三、调查时间:20xx年1月15至1月25日

四、调查内容

大学生多当今就业形势的看法,根据当今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择业方向等。薪酬待遇,在校期间的表现对就业的影响。

五、调查结果 1、普遍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担心就业。

调查发现,100%的大学生对当今就业形势都存在一定的了解。其中认为当今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大学生高达67%。另外,普遍大学生都关注就业信息,且出现对就业过忧现象。从大一就开始关注就业信息的大学生高达45%,还有22%的学生在大学前就已经开始关注就业信息,只有3%的学生在大四时才对就业信息进行关注。

2、大学生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

从调查发现,普遍大学生对就业城市期望都较高。在调查的人群中,希望到发达的大城市工作的人占65%,愿意到中部城市工作的人只有8%,愿意到西部工作的人更加少,只有4%。而且他们对就业的收入期望也较高。对于到小城镇工作,大部分大学生都不愿意,只把其作为后不选择。调查人群中,52%的人心目中可接受的工资都在20xx元左右,而对于1000元以下的收入没有人能接受。

3、就业依赖性大

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最有效的找工作方法是依靠他人推荐,而并非自己的自荐与介绍。其中认为通过熟人介绍是最有效方法的大学生高达85%,通过学校推荐是最有效方法的有39%。

六、调查结果思考

1、对就业信息关注

在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程度都很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大部分大学生都处于失业状态。而当今的信息媒体较为广泛,在校大学生对社会的接触较多,对社会就业形势的了解较深入。另一方面,可能是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较完善,是学生能较清晰的了解当今形势。

2、对职业的期望状况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城市位置与社会地位),内在价值因素(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外在价值因素(薪水高低)。其中在职业选择中考虑的首要因素的选择情况(见下图),薪水高低成了大多数被调查者的首选,接下来依次才是发展空间、兴趣爱好、城市位置、社会地位。导致这结果可能是由于当今社会过多的追求拜金主义,而缺乏了对工作内在价值的思考,对自身价值实现的思考。就业观滞后。

3、就业依赖性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求职都存在一定的依赖性,普遍认为靠人际关系是找到工作的最有效方法。导致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当今社会由于人才市场较为饱和,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各用人单位对应聘者有多重选择。在这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行为,形成了一种靠人际关系上岗的潜规则。

七、结经验体会

针对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小组经讨论,就关于缓解大学生就业严峻形势,提出以下建议:

1、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是不少就业岗位并非人满为患,既存在着“人找岗位”的现象,也存在着“岗位找人”的现象。针对此,我们应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改变他们只选择在大城市就业的思想。让大学生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不能只把职业活动当成谋生的方式和手段。

2、重视个人素质的培养

就业与择业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就应当树立独立生活意识,克服消极依赖思想,充分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牢专业基础,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完善自我。一个人有了真才实学,能够适应多种岗位,就更有利自己的就业。

3、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能使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具有更深的了解,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对此,学校应多对学生开展开展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1]范先佐 教育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08-01

[2]勒希武 教育经济学人民出版社 20xx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篇10

关于就业形势的调查报告

班级1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班 姓名 于德春

学号 1102120xx2

日期 220xx年

前言:“就业”是大学毕业生面对市场进行自我定位,从而自主选择职业的过程。

在中国,随着“婴儿潮”和“大学扩招”导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使该群体面临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并被赋予了多层次的社会意义。 通过宏观层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经济的快速收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人才需求产生发化;新职位的涌现对人才的渴望和需求在不断增加;高校虽然在扩招,但学科的重复建设,以及扩招过程中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都在客观上增加了就业难度。

就业市场供求双方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高校因自身体制限制而对行业发化和市场要求的反应迟缓,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和压力。就此,我们小组对大学生就业形势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 调查目的

掌握湖在校大学生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了解和看法,更好的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二、调查对象与手段

1、调查对象:郑州华信学院大四学生

2、调查手段:本次调查采取的是网上调查。通过同学相互通知。了解大家的就业形式。参加调查的同学有100人

三、调查时间:220xx年1月15至1月25日

四、调查内容

大学生多当今就业形势的看法,根据当今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择业方向等。薪酬待遇,在校期间的表现对就业的影响。

五、调查结果 1、普遍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担心就业。

调查发现,100%的大学生对当今就业形势都存在一定的了解。其中认为当今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大学生高达67%。另外,普遍大学生都关注就业信息,且出现对就业过忧现象。从大一就开始关注就业信息的大学生高达45%,还有22%的学生在大学前就已经开始关注就业信息,只有3%的学生在大四时才对就业信息进行关注。

2、大学生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

从调查发现,普遍大学生对就业城市期望都较高。在调查的人群中,希望到发达的大城市工作的人占65%,愿意到中部城市工作的人只有8%,愿意到西部工作的人更加少,只有4%。而且他们对就业的收入期望也较高。对于到小城镇工作,大部分大学生都不愿意,只把其作为后不选择。调查人群中,52%的人心目中可接受的工资都在20xx元左右,而对于1000元以下的收入没有人能接受。

3、就业依赖性大

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最有效的找工作方法是依靠他人推荐,而并非自己的自荐与介绍。其中认为通过熟人介绍是最有效方法的大学生高达85%,通过学校推荐是最有效方法的有39%。

六、调查结果思考

1、对就业信息关注

在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程度都很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大部分大学生都处于失业状态。而当今的信息媒体较为广泛,在校大学生对社会的接触较多,对社会就业形势的了解较深入。另一方面,可能是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较完善,是学生能较清晰的了解当今形势。

2、对职业的期望状况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城市位置与社会地位),内在价值因素(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外在价值因素(薪水高低)。其中在职业选择中考虑的首要因素的选择情况(见下图),薪水高低成了大多数被调查者的首选,接下来依次才是发展空间、兴趣爱好、城市位置、社会地位。导致这结果可能是由于当今社会过多的追求拜金主义,而缺乏了对工作内在价值的思考,对自身价值实现的思考。就业观滞后。

3、就业依赖性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求职都存在一定的依赖性,普遍认为靠人际关系是找到工作的最有效方法。导致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当今社会由于人才市场较为饱和,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各用人单位对应聘者有多重选择。在这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行为,形成了一种靠人际关系上岗的潜规则。

七、结经验体会

针对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小组经讨论,就关于缓解大学生就业严峻形势,提出以下建议:

1、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是不少就业岗位并非人满为患,既存在着“人找岗位”的现象,也存在着“岗位找人”的现象。针对此,我们应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改变他们只选择在大城市就业的思想。让大学生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不能只把职业活动当成谋生的方式和手段。

2、重视个人素质的培养

就业与择业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就应当树立独立生活意识,克服消极依赖思想,充分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牢专业基础,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完善自我。一个人有了真才实学,能够适应多种岗位,就更有利自己的就业。

3、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能使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具有更深的了解,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对此,学校应多对学生开展开展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篇11

题目

系 别: 计算机系

班 级: 通信0803

姓 名: 朱回

学 号: 20xx08002315

20xx年7 月5 日

前言:“就业”是大学毕业生面对市场进行自我定位,从而自主选择职业的过程。

在中国,随着“婴儿潮”和“大学扩招”导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使该群体面临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并被赋予了多层次的社会意义。

通过宏观层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经济的快速收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人才需求产生发化;新职位的涌现对人才的渴望和需求在不断增加;高校虽然在扩招,但学科的重复建设,以及扩招过程中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都在客观上增加了就业难度。

就业市场供求双方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高校因自身体制限制而对行业发化和市场要求的反应迟缓,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和压力。就此,我们小组对大学生就业形势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 调查目的

掌握湖南科技学院在校大学生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了解和看法,更好的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二、调查对象与手段

1、调查对象:湖南科技学院全体在校大学生

2、调查手段: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湖南科技学

院校园内随机选择学生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2份。

三、调查时间:20xx年6月26至6月28日

四、调查内容

大学生多当今就业形势的看法,根据当今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择业方向等。问卷共向学生提出了13个问题。(见附一)

五、调查结果

六、调查结果思考

1、对就业信息关注

在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程度都很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大部分大学生都处于失业状态。而当今的信息媒体较为广泛,在校大学生对社会的接触较多,对社会就业形势的了解较深入。另一方面,可能是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较完善,是学生能较清晰的了解当今形势。 2、对职业的期望状况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城市位置与社会地位),内在价值因素(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外在价值因素(薪水高低)。其中在职业选择中考虑的首要因素的选择情况(见下图),薪水高低成了大多数被调查者的首选,接下来依次才是发展空间、兴趣爱好、城市位置、社会地位。导致这结果可能是由于当今社会过多的追求拜金主义,而缺乏了对工作内在价值的思考,对自身价值实现的思考。就业观滞后。 3、就业依赖性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求职都存在一定的依赖性,普遍认为靠人际关系是找到工作的最有效方法。导致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当今社会由于人才市场较为饱和,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各用人单位对应聘者有多重选择。在这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行为,形成了一种靠人际关系上岗的潜规则。

七、结论

针对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小组经讨论,就关于缓解大学生就业严峻形势,提出以下建议:

1、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是不少就业岗位并非人满为患,既存在着“人找岗位”的现象,也存在着“岗位找人”的现象。针对此,我们应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改变他们只选择在大城市就业的思想。让大学生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不能只把职业活动当成谋生的方式和手段。

2、重视个人素质的培养

就业与择业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就应当树立独立生活意识,克服消极依赖思想,充分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牢专业基础,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完善自我。一个人有了真才实学,能够适应多种岗位,就更有利自己的就业。 3、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能使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具有更深的了解,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对此,学校应多对学生开展开展就业指导。

7您择业前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 经济收入 B 个人发展机会 C 专业知识的应用 D 工作的稳定性 E 工作和生活的环境 F 其它

8您认为怎样找工作最有效? 您会通过何种方式就业? (最多选三项) A 亲自前往用人单位介绍自己 B 在就业网站投放简历 C招聘会现场 D 由学校推荐 E 通过熟人介绍 F 寄发自荐材料 G 其它

9 您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条件? (最多选三项) A 专业技能 B 对单位的忠诚度 C综合素质 D 逻辑思维能力

E 敬业精神和职业素质 F 沟通能力与亲和力 G 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 H在最短时间内认同企业文化

10您认为当前毕业生就业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A 企业需要具备较高职业能力或者专业技术人才,对应届毕业生需求总量减少

B 毕业生的就业定位不合理,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 C 就业信息机制不健全,信息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充分 D 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互相沟通和了解不够

E 大学传统教育模式弊端太多,不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不能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11您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

A 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 B 沟通协调能力 C 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 D 相关工作或学习经验 E 专业知识和技能 F 其它

12您能接受的月收入水平是

A 800-1000元 B 1001-1500元 C 1501-1800元 D 1801-20xx元 E 20xx-2500元 F 2501-3000元 G 3000元以上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篇12

题目

系 别: 计算机系

班 级: 通信0803

姓 名: 朱回

学 号:

20年7 月5 日

前言:“就业”是大学毕业生面对市场进行自我定位,从而自主选择职业的过程。

在中国,随着“婴儿潮”和“大学扩招”导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使该群体面临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并被赋予了多层次的社会意义。

通过宏观层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经济的快速收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人才需求产生发化;新职位的涌现对人才的渴望和需求在不断增加;高校虽然在扩招,但学科的重复建设,以及扩招过程中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都在客观上增加了就业难度。

就业市场供求双方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高校因自身体制限制而对行业发化和市场要求的反应迟缓,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和压力。就此,我们小组对大学生就业形势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 调查目的

掌握湖南科技学院在校大学生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了解和看法,更好的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二、调查对象与手段

1、调查对象:湖南科技学院全体在校大学生

2、调查手段: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湖南科技学

院校园内随机选择学生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2份。

三、调查时间:20年6月26至6月28日

四、调查内容

大学生多当今就业形势的看法,根据当今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择业方向等。问卷共向学生提出了13个问题。(见附一)

五、调查结果

六、调查结果思考

1、对就业信息关注

在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程度都很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大部分大学生都处于失业状态。而当今的信息媒体较为广泛,在校大学生对社会的接触较多,对社会就业形势的了解较深入。另一方面,可能是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较完善,是学生能较清晰的了解当今形势。 2、对职业的期望状况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城市位置与社会地位),内在价值因素(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外在价值因素(薪水高低)。其中在职业选择中考虑的首要因素的选择情况(见下图),薪水高低成了大多数被调查者的首选,接下来依次才是发展空间、兴趣爱好、城市位置、社会地位。导致这结果可能是由于当今社会过多的追求拜金主义,而缺乏了对工作内在价值的思考,对自身价值实现的思考。就业观滞后。 3、就业依赖性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求职都存在一定的依赖性,普遍认为靠人际关系是找到工作的最有效方法。导致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当今社会由于人才市场较为饱和,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各用人单位对应聘者有多重选择。在这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行为,形成了一种靠人际关系上岗的潜规则。

七、结论

针对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小组经讨论,就关于缓解大学生就业严峻形势,提出以下建议:

1、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是不少就业岗位并非人满为患,既存在着“人找岗位”的现象,也存在着“岗位找人”的现象。针对此,我们应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改变他们只选择在大城市就业的思想。让大学生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不能只把职业活动当成谋生的方式和手段。

2、重视个人素质的培养

就业与择业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就应当树立独立生活意识,克服消极依赖思想,充分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牢专业基础,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完善自我。一个人有了真才实学,能够适应多种岗位,就更有利自己的就业。 3、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能使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具有更深的了解,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对此,学校应多对学生开展开展就业指导。

7您择业前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 经济收入 B 个人发展机会 C 专业知识的应用 D 工作的稳定性 E 工作和生活的环境 F 其它

8您认为怎样找工作最有效? 您会通过何种方式就业? (最多选三项) A 亲自前往用人单位介绍自己 B 在就业网站投放简历 C招聘会现场 D 由学校推荐 E 通过熟人介绍 F 寄发自荐材料 G 其它

9 您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条件? (最多选三项) A 专业技能 B 对单位的忠诚度 C综合素质 D 逻辑思维能力

E 敬业精神和职业素质 F 沟通能力与亲和力 G 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 H在最短时间内认同企业文化

10您认为当前毕业生就业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A 企业需要具备较高职业能力或者专业技术人才,对应届毕业生需求总量减少

B 毕业生的就业定位不合理,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 C 就业信息机制不健全,信息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充分 D 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互相沟通和了解不够

E 大学传统教育模式弊端太多,不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不能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11您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

A 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 B 沟通协调能力 C 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 D 相关工作或学习经验 E 专业知识和技能 F 其它

12您能接受的月收入水平是

A 800-1000元 B 1001-1500元 C 1501-1800元 D 1801-20__元 E 20__-2500元 F 2501-3000元 G 3000元以上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篇13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华南师范大学17个院系,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在校的本科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见图1所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_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四、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平衡状态。

(1)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意”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

(2)学生“希望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时,

学生们有48、96%选择“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查中,学生认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关键(占34、21%);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习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入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篇14

一、调查目的

掌握湖在校大学生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了解和看法,更好的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二、调查对象与手段

1、调查对象:郑州华信学院大四学生

2、调查手段:本次调查采取的是网上调查。通过同学相互通知。了解大家的就业形式。参加调查的同学有100人

三、调查时间:

220年1月15至1月25日

四、调查内容

大学生多当今就业形势的看法,根据当今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择业方向等。薪酬待遇,在校期间的表现对就业的影响。

五、调查结果

1、普遍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担心就业。

调查发现,100%的大学生对当今就业形势都存在一定的了解。其中认为当今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大学生高达67%。另外,普遍大学生都关注就业信息,且出现对就业过忧现象。从大一就开始关注就业信息的大学生高达45%,还有22%的学生在大学前就已经开始关注就业信息,只有3%的学生在大四时才对就业信息进行关注。

2、大学生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

从调查发现,普遍大学生对就业城市期望都较高。在调查的人群中,希望到发达的大城市工作的人占65%,愿意到中部城市工作的人只有8%,愿意到西部工作的人更加少,只有4%。而且他们对就业的收入期望也较高。对于到小城镇工作,大部分大学生都不愿意,只把其作为后不选择。调查人群中,52%的人心目中可接受的工资都在20xx元左右,而对于1000元以下的收入没有人能接受。

3、就业依赖性大

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最有效的找工作方法是依靠他人推荐,而并非自己的自荐与介绍。其中认为通过熟人介绍是最有效方法的大学生高达85%,通过学校推荐是最有效方法的有39%。

六、调查结果思考

1、对就业信息关注

在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程度都很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大部分大学生都处于失业状态。而当今的信息媒体较为广泛,在校大学生对社会的接触较多,对社会就业形势的了解较深入。另一方面,可能是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较完善,是学生能较清晰的了解当今形势。

2、对职业的期望状况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城市位置与社会地位),内在价值因素(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外在价值因素(薪水高低)。其中在职业选择中考虑的首要因素的选择情况(见下图),薪水高低成了大多数被调查者的首选,接下来依次才是发展空间、兴趣爱好、城市位置、社会地位。导致这结果可能是由于当今社会过多的追求拜金主义,而缺乏了对工作内在价值的思考,对自身价值实现的思考。就业观滞后。

3、就业依赖性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求职都存在一定的依赖性,普遍认为靠人际关系是找到工作的最有效方法。导致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当今社会由于人才市场较为饱和,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各用人单位对应聘者有多重选择。在这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行为,形成了一种靠人际关系上岗的潜规则。

七、结经验体会

针对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小组经讨论,就关于缓解大学生就业严峻形势,提出以下建议:

1、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是不少就业岗位并非人满为患,既存在着“人找岗位”的现象,也存在着“岗位找人”的现象。针对此,我们应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改变他们只选择在大城市就业的思想。让大学生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不能只把职业活动当成谋生的方式和手段。

2、重视个人素质的培养

就业与择业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就应当树立独立生活意识,克服消极依赖思想,充分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牢专业基础,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完善自我。一个人有了真才实学,能够适应多种岗位,就更有利自己的就业。

3、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能使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具有更深的了解,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对此,学校应多对学生开展开展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