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个人报告 > 调研报告 > 供水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实用3篇)正文

《供水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实用3篇)》

时间:

供水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精选3篇)

供水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篇1

随着**市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市城市系统供水压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针对这一情况圣泉水务有限公司结合现状和地域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一、**市城市供水压力现状

供水设施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到目前已形成生产能力6万m3/d,输配水管网总长118km(dn≥80mm),用水普及率98%,基本上满足了城市用水需要。但按“城市给水系统应满足城市的水量、水质、水压及城市消防、安全给水的要求”(《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282-98)来衡量,还有较大差距。当前市民反映最普遍也是制约供水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给水管网水压不足,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现有供水系统起点低,城市扩展后显得先天不足。

主要制水厂江北水厂是建市前按原县城总规选址、征用地和确定最终规模的,至今未能突破单水源、小水厂、以树枝状为主的供水管网,供水水压为低压制的格局。供水范围原来主是要巴河两岸较平坦的低洼区(高位山坡地带尚未开发),且在上世纪80-90年代,城区多层建筑大部分都设有屋顶水箱和加压设备,对昼夜用水量和水压不均匀情况自行调节,所以江北水厂建成初期,供大于求,市民满意,政府高兴,很多潜在问题尚未显现。

撤县建市后,总规几经修编,城市地位升级,供水范围迅速向下游及高位区扩展,且建筑层数普遍增加,小高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原有低压制的供水系统,就显得起点太低,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向中等城市的供水和安全性提高上的转变。表现在: 1、应有多水源、多水厂及应急水源;2、低压制管网的中远端也应增设补压设施;3、城市呈梯级开发后,地形起伏变大,应采用分区、分压供水方式;4、重新合理布局生产、生活与消防合一的大的环状管网建设;5、小高层、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等等诸多问题日显突出,原有供水系统先天不足的缺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扩展后新出现的供用水矛盾。

2、管网建设滞后,供水系统未能全面配套。

江北水厂生产能力经扩建改造后虽已达到5万m3/d,但管网建设未能同步进行。由于原管网建设缺乏统一、科学、严密规划,现有118km的管网多是逐年小步走“见效快”形成的小口径管网,且大部分呈树枝状分布。近年供水量一增大,瓶颈问题就显现出来。尽管出厂水压力为0.45mpa,但至管网末端已锐减至0.15-0.2mpa,甚至更低。这主要表现在管网末端的南坝片区、后河桥片区、高位区龙泉片区和回风片区。

3、高位调节水池损坏,直接影响压力调控。

供水区域多分布在离水厂较远的中下游地段,为使出厂水输水干管较均匀地向城内输水,在靠近江北水厂的白云台建有砖砌结构的高位调节水池两个,总容积3500 m3,除调蓄水量外,主要功能是起稳压作用。由于北二环开发建设,水池周围山体截脚和放炮施工作业等影响,致使1号水池( m3,)已开裂无法修复,仅剩2号水池在低水位状态下维持工作,使之调蓄和稳压作用大大减弱。管网水压波动的幅度和频率增加,高峰供水时压力波动尤为突出。目前城区不仅出现高地段、高区位、高楼层欠压缺水,甚至出现了低区供水压力不够现象,如南坝片区、北门片区和后河小区。

4、新建住宅小区供水后遗症层出不穷。

近几年来,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各处如雨后春笋般建成一片片居民小区商品住宅群,大多数是7-12层的小高层建筑。但供水水压问题从未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从设计、施工到建成交付使用,均无楼院供水加压设施。靠城市供水管网压力是否能直供到顶,开发商似乎从未怀疑过。而实际上,小区室内室外给水系统不完善,供水设施不配套,交房后供水问题层出不穷,高层位住户反映热水器打不开,厕所排便冲不走的欠压问题严重存在,物业管理跟不上,水一通,供用水双方矛盾加剧。5、一户一表供水方式改变后,所需服务水头增大。

实行一户一表、水表出户以后,多采用首层集中分户,各户分设单根小口径(dn20)主管入户的供水方式,较之以往每户有多根大口径(dn40或dn50 )主管分别进入厨、厕、卫的供水方式,管径变小,管线增长,阀门和附件增多,使管道阻力损失成倍增加,对配水管网上的用户接管点处的服务水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中所提到的满足用户接管点处服务水头28m的要求,相当于将水送至6层建筑物所需的最小水头,而实际上六层住宅“一户一表”所需水头往往要大得多,因此,分户表后,不少用户反映水压不足。

二、供水压力不足解决的对策和措施

1、近远结合,科学规划。

为实现中等城市供水目标,按照新的总规修编要求,XX年,圣泉水务有限公司委托成都市供水设计院完成了2020年城市供水专业规划。拟建成多水源、大环网、分区分压城市供水系统。

2、加大投入,加快管网配套建设和高压区位供水加压站建设,从根本上改善管网水压。

现已完成城市给水管网改造规划、可研及一期工程的初设评审。一期管网改造(低压)工程已进入第一标段的施工阶段,计划用三年时间,投资6610万元完成一期管网改造项目,使供水管网现状得到根本改善,同时为二期建设、近远结合打好基 础。二期工程主要解决城市高区位加压供水问题。目前正积极筹备加压站选址、完善用地手续等供水加压站建设前期工作。

3、增加变频恒压装置和修缮白云台高位调节水池。

为弥补白云台高位调节水池功能不足,江北水厂在送水泵房增设了变频恒压装置,对稳定出厂水压力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对远端管网压力调节作用不大。为此,积极组织修缮白云台高位调节水池。高位调节水池功能恢复后与变频恒压相结合,实现近、远端水压综合调控。

4、积极协助用户,在搞好“一表一户”工程的同时,大力推行楼院二次加压设施建设。

城市供水是一个从水源取水头到用户水龙头的庞大系统工程,要供好水,仅靠供水公司一家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要解决高楼水压不足问题,就更离不开开发商、业主和用户的配合与支持。我们认为,从现状看,推行楼院和小区二次加压供水是解决高楼水压不足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从长远看,也是最可靠最根本的办法。因为二十多年供水事业走过来的历程随时提醒我们,供需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供需矛盾是存在的,只是迟来与早来的问题。如果不下决心解决好楼院的住宅小区的加压供水设施,供用双方始终会受到水压问题的困扰,尤其是夏季和供水高峰时期。在推行二次加压工作中,为做到有章可循,明确供用双方的义务与责任,应严格遵循和依照国家有关城市供水和建筑给水的法规、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即国家和四川省供水条例,国家标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四川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宅供水“一户一表”设计、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等要求“城市公共管网供水水头必须达到28米,多层住宅6楼以下采用市政管网水压直接供水,高层7-12楼实行加压供水”.这些均是协调供用水双方关系,确保加压工程质量的可靠依据。为此,建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从城市发展出发,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动员和督促有关规划、设计、开发、施工及物业管理等单位严格遵照相关规定,共同推动二次加压措施顺利实施,使之落到实处,从而解决好当前全城人民用水的迫切需要。

供水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篇2

一、MM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MM区的核心文化旅游资源要素为长江、龙窝湖,次核心旅游资源要素为峨桥茶市、响水涧油菜花、浮山、华山、莲花湖等。目前,MM区文化旅游业刚刚进入起步阶段,文化旅游产品以观光、餐饮或采摘为主,主要以传统的“采摘、垂钓、吃饭”为主,存在“规模偏小,特色不明显,资源整合不够,与相关产业融合度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种现状,近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组织考察调研,积极谋划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思路。

近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人员赴浙江杭州、安吉、天荒坪、莫干山、桐庐,江苏高淳,安徽铜陵市、南陵县等与我区文化旅游资源相似的地方学习考察,开阔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视野,理清我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思路。同时,邀请了北京世纪唐人、浙江绿客旅游公司、上海景域集团、南京规划设计院、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等规划设计单位组织相关专家对我区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评估,明确了全区文化旅游业按照“两山两湖一镇”的规划思路布局建设,即:“浮山以绿色生态休闲度假为主、华山以佛教文化旅游为主,龙窝湖规划为主城区最大的湿地公园,莲花湖打造成产业工人休闲游乐公园,MM镇打造成茶文化产业特色旅游小镇”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2、深入搜集整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历史人文内涵。

一是组织专门人员对我区境内的华山、浮山、龙窝湖等地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编撰了《MM山古今》一书,对MM山的历史、人文和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的整理;

二是成立“芜湖长印”课题组,对在华山发掘出土的汉代官印“无湖长印”进行深入研究考证,并形成文稿编印出版;

三是对峨桥镇境内的名胜古迹、古寺禅院、文物遗址、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民间特色食品进行搜集整理,编撰了《走进峨桥》、《峨桥人文资料》。

四是对我区的夏家湖渡江登陆第一船和峨桥镇金涛烈士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整理。

3、完善配套设施,逐步提升文化旅游业发展环境。

成立5个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对全区5个区域进行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对“321省道沿线和龙窝湖周边地块、华山周边地块、淮九路沿线、五华山路沿线、开发区境内及莲花湖周边”等区域进行美化、绿化、亮化。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响水涧村被住建部公布为第四批美丽宜居村庄,对峨桥镇乡村旅游道路进行升级改造,新修建响丰路、环铜山寺道路、响水涧进场道路刚改柔,开通峨桥集镇到响水涧景区公交路线,修建响水涧游客服务中心和停车场,新建旅游厕所2座,完成峨桥镇域内旅游交通指示和标识牌配置,在高速出入口、公交站及主要道口制作安装了旅游导览图等旅游基础设施。

4、加大宣传推介,促进文旅融合聚集景点人气。连续3次举办了“油彩峨桥”踏青赏花文化节。文化节荟萃“民俗文化表演、全民文创大赛、百米长卷绘画、茶文化移动课堂、茶乡土特产联展、油菜花女神微信征集活动、油彩峨桥旅游高峰论坛”等12个特色文化活动,系列文化活动先后3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极大地提升了我区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MM区目前已经形成和在建的文化旅游项目

1、目前已经形成的景点:

一是响水涧景区。响水涧声名远播的是那大片的油菜花海――每年的三月,油菜花盛开的时节,那金灿灿的油菜花、绿油油的小麦,沟渠纵横、河网密布,与碧波荡漾的响水涧上下水库形成美丽的江南水乡风光,让许多游客慕名而来。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响水涧周边的“农家乐”也已经颇具特色,有3家四星级的农家乐:“百果园、岸边人家、怡香园”,有声名远播的“老崔垂钓”和“葵花谷”这些农家乐集采摘、农家生活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并配套食宿接待、垂钓中心、水上乐园等设施。

二是信德房车露营地基地。该游乐项目集房车住宿、光伏采摘大棚、垂钓、烧烤娱乐于一体,以体验户外文化、享受房车生活为主。

三是莲花湖公园。莲花湖公园位于三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园水域面积约1300亩,湖中构筑3座大岛、4座半岛,岛与岛之间由7座景观桥梁相连,最大景观桥梁跨度有135米。湖中一座长200米宽30米、主喷高度可达100米的大型音乐喷泉“如意莲花”,为该公园的主要看点。

四是西湖湿地公园。公园面积约19.5公顷,其中水域面积占10公顷。西湖湿地公园自建成以来,已成为周边市民休闲、健身的主要场所。

五是由信义光伏(安徽)控股有限公司捐资1000万元的铜山寺重建项目,目前铜山寺基本建成,铜山寺与铜山三奇:千年银杏树、涌珠泉、神仙洞构成一串旅游景点。

2、在建及开展前期工作的文化旅游项目:

一是区文化馆、图书馆项目,区政府拟计划投资2800万元,收回两馆委托第三方管理运营。

二是总投资12亿元的三华文化园项目。

三是龙窝湖湿地公园项目,龙窝湖是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城市“绿心”,周边可供开发建设区域面积约58平方公里,市政府计划投资10亿元打造龙湖湿地公园,目前处在规划设计阶段。

四是东山民宿项目。目前,已完成该项目的整体规划设计和部分基础设施的建设。

三、MM区发展文化旅游业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借鉴发达地区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先进理念,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努力推进我区文化旅游产业取得新的突破。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完善乡村旅游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芜湖市正在编制乡村旅游集聚发展专项规划,专项规划重点推进10个镇的乡村旅游集聚发展,其中峨桥镇定位为“油彩乡涧”乡村体验旅游集聚区。我们将根据专项规划要求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田园综合体规划相融合,做好峨桥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和发展。以现有的景区和茶博城、铜山寺、响水涧、房车露营地为基础,多景联动,统一管理,打包推广,形成“一站式”景区服务。引进名茶种植、农家食铺、家庭旅馆、茶艺茶道、夜市酒吧等文化旅游一体化配套项目。编制“响水涧东山民宿项目、泊口河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峨桥特色小镇项目、西形生态旅游项目、龟山美好乡村建设”等重点旅游项目对外推介招商,力争旅游招商项目有进展、有突破。?

2、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旅游环境品质。按照旅游“吃、住、行、游、购、娱”配套发展的要求,加快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推进一批星级宾馆、星级农家乐和新型民宿的开发建设。规范接待行为,改善接待条件,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对从业人员强化岗位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文明程度,树立行业窗口的良好形象。

3、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推进文化、农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整合峨桥茶文化和浮山生态旅游资源,大力发展茶文化和茶休闲旅游,打造“以茶产业为主导、以茶文化为特色、以生态体验式旅游为特点、以全域旅游开发建设的理念积极推进响水涧景区和峨桥镇特色小镇建设;

二是进行农业和旅游业的整合,利用中联重机扭转的3000亩土地,积极协调配合打造峨桥智慧生态观光农庄,把农业和旅游业进行深度融合,形成安徽省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基地;

三是引导包装企业转型升级,对区境内26家包装企业深入调研,引导包装企业拓展新的业态。

4、重点推进“油彩峨桥”田园综合体项目申报及建设工作。围绕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依托“一座水库(响水涧)、两条河流(泊口河、峨溪河)、三个村庄(响水涧村、石谷村、丰裕村)、四座山体(龟山、浮山、铜山、崔山)、五条道路(响水涧路、响丰路、浮峨路、铜山路、龙团路)、六处古迹(浮丘丹井、涌珠泉、千年银杏、神仙洞、西形古道、峨溪匹练)、七千亩山林、八千亩农田”等山水林田湖草资源和历史文化人文资源,培育农村新产业和新业态,实现多产业的综合规划,多业态的综合运营。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配套功能薄弱。一是峨桥镇区域强弱电、道路体系有待完善,镇区及旅游景区缺乏大型停车场和接待设施,每逢旅游旺季,车辆无法停放,造成车辆、人员拥堵;景区住宿、餐饮接待能力严重不足,大量游客只能短暂停留,无法持续逗留,旅游经济效益不够理想。

2.缺乏政策支持。一是安徽省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资金和政策均难以争取,乡村建设多依靠自有资金,城镇品质提升和建设步伐明显受到制约;二是农家乐等旅游项目的建房、用地审批存在“管控-审批”矛盾的问题。

3.资金缺口过大。财力有限,无法支持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打造响水涧旅游度假区,资金缺口较大。资金匮乏,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资金不足一直是阻碍峨桥镇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

4.亟需招才引智。缺乏懂管理、会策划、善营销的领军型、高层次人才,在旅游规划和市场管理方面结构性短缺;人才的缺乏导致没有科学的规划和技术指导,产品功能单一,产品开发多停留在观赏、采摘品尝等粗浅层面,没有技术含量,无核心竞争力。

总之,我们将虚心接受诸位委员的意见,克服困难,根据相关情况,逐步计划实施,积极推进我区旅游资源整体联动发展,早日把MM区的旅游业发展起来。

供水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篇3

本月中旬,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要点安排,县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先后深入到县水务局、县环保局、柏梓镇、塘坝镇、上和镇、县疾控中心、自来水厂等单位,采取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我县城镇供水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城镇供水现状

近年来,县政府及其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城镇供水工作,精心组织,加大投入, 不断完善城镇供水基础设施,增强保供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切实保障我县城镇饮用水需求,为促进城镇化建设、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县城区供水以三块石人工运河为自来水取水源,供水能力达到6万m3/日,服务人口约20万人,用水户总数6.8万户,供水覆盖率98%。其中,梓潼水厂供水能力2万m3/日,负责老城区供水;江北水厂供水能力4万m3/日,负责新城和凉风垭片区供水,年供水总量1000万m3,供水质量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一)城区供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先后投入8500万元,建成了江北水厂一、二期工程,新建供水主管道86 km,改造老城供水主管道5.5 km,对取水泵站、加压站、净水设施和变配电设备等进行升级改造,确保了正常供水。于今年6月建成日加压供水2万m3的供水加压站,有效缓解了凉风垭片区水压水量不足的问题,已完成城区供水专项规划编制。

(二)场镇供水设施建设不断加快。自2019年以来,全县争取项目资金9800余万元,新建成米心、玉溪、花岩、新胜、柏梓、塘坝、卧佛、五桂、宝龙、崇龛等10座镇级自来水厂并投入使用,同时完成双江水厂升级改造项目,安装供水管道13.5 km,新增净化设施和消毒设备24台,新增供水能力2.8万m3/日。古溪、上和、寿桥、别口、龙形、群力、小渡等7座镇级水厂正在加紧建设,别口水厂年内实现投运,其它水厂计划2019年内投运。目前,全县有20座镇级水厂,属国有企业镇级代管水厂6座(米心、玉溪、花岩、新胜、田家、群力);民营股份制水厂4座(柏梓、上和、双江、小渡);个人私营水厂10座(塘坝、崇龛、卧佛、五桂、古溪、太安、寿桥、宝龙、别口、龙形)。

(三)水质监测体系不断完善。为确保城镇饮用水质量,建立了疾控中心、环保部门、自来水厂三位一体水质监测机构,目前能够完成42项指标检测。供水主管部门正在扩建水质检测中心实验室,更新配套相关检测设备,充实专职检测人员,不断完善水质监测体系,提高水质检测能力。

(四)服务质量不断优化。一是成立了客服中心,专门处理用户来电来访、投诉咨询等相关事宜,对用户反映的问题实行一对一的专人服务,对处理结果进行回访登记;二是升级收费系统,正在调试银行代收水费系统,年内将投入运行,届时将为用户缴费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务;三是严格执行停水管理规定,做到计划停水实行申报,并提前采取多种方式发布信息,告之用户做好蓄水准备,尽可能减少了停水对用户生活的影响。

二、存在的问题

(一)供水能力与需求矛盾凸显。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区和场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人口和企业不断增加,用水量日益增大,尤其在夏季高峰供水时段,现有供水设施超负荷运行,现有的供水能力与城镇发展用水供需矛盾凸显,是制约城镇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二)饮用水水源污染严重。一是琼江枯水期,上游来水较少,河水流动缓慢,温氏、荣达等生猪养殖企业的污染,加之上游的安岳县城以及场镇无污水处理厂而直接排放,导致琼江河流污染,水质下降;二是库塘、溪沟由于源水不能循环,水质难以保证;三是城区航电枢纽工程,拦河大坝建成后,将提升县城涪江水位7.5米,导致人工运河水流减缓,也可能造成江水回流,自净能力降低,源水质量将难以保证。

(三)水质监测能力有待提高。一是监测设备严重不足,特别是现场监测仪器。据调查,500 m3/日以上的场镇自来水厂没有按照要求,每天对出厂水进行检测,以保证出厂水水质,更没有配备水质化验室,达到水质常规9项指标检测能力。水质监测按照新的要求106项指标,作为担负监测责任的县疾控中心因财政投入不足,设备设施不全,制约了监测能力,目前仅能检测出35项指标。二是监测覆盖面、监测频率不够。水质监测属行政事业有偿服务工作,场镇自来水厂普遍效益不佳,收费难度大,上级下达的监测任务补助经费少,要求地方财政配套补贴未落实,负责全县饮用水水质监测的县疾控中心无力承担监测费用,导致监测覆盖面、监测频率不够;三是场镇水厂技术力量薄弱。多数场镇水厂从业人员制水技术不强,卫生、法律意识淡薄,部分水厂制水人员基本制水常识都不清楚。

(四)人为损坏供水设施情况较为严重。近年来,一些施工单位缺乏安全意识,在施工过程中,不按程序,不听告诫,忽视对地下管线的保护,损坏供水管道的情况时有发生;安装在人行道上的公共消防栓也经常被车辆撞断。供水管道及设施损坏后停水抢修期间,给群众生活带来影响,同进也容易造成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