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25篇】》
学校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25篇)
学校的调研报告范文 篇1
高中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一个十分特殊的位置,它是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口,在整个教育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高中阶段的教育经费问题,一直是深刻影响高中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高中教育是继义务教育后进入高等教育的桥梁,是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和关注越来越高,义务教育得到全国上下各方的高度重视,其教育经费的保障体系也得到很好的完善。但是,高中教育却因为缺少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其教育经费不能得到有效保障。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中教育经费在收入来源和使用分配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包括财政性教育经费不足,人员经费不足,公用经费保障缺失。新的保障机制的建立,涉及到政策、制度的完善和调整,政府首先应该建立提高对高中教育经费投入的意识,然后再进行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制度的完善。通过分项保障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建立均衡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完善助学政策、强化监督检查制度、建立有效的债务化解制度等措施解决经费保障不足的问题。
另外,针对教育经费筹资渠道单一的问题,要拓宽高中教育经费的筹资渠道。为了加强高中学校建设,促进我县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我们对我县两所高中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提出公办普通高中办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经费保障机制建议。
学校的调研报告范文 篇2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我区现有中学、大中专学校23所,在校学生近3万人,团员15104人,占学生比例51%。各学校高度重视共青团工作,能够做到目标明确,措施有力。一是突出主线,加强思想教育。始终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不断创新形式,利用典型示范、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有效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少年成长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二是强化意思,推进团员发展。各校能够认真学习领会团省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团员发展管理工作的通知》,严格把握并执行政策规定,利用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契机,抓好团的组生织活,增强团员意识,严格落实团员发展管理主体责任,及时按照《团员发展管理问题对照检查表》开展自查自纠,积极履行各项入团程序。三是优化管理,提升干部素质。各校团组织班子建设基本健全,设团委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和干事职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达到100%,能够按期换届,落实团委书记单位中层干部待遇,纳入学校后背干部管理,解决团干部的发展问题。四是完善制度,强化保障力度。坚持和推进“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建立团务公开制度,规范团委工作档案资料,能够把团内重点工作、活动开展情况、团费收缴及使用情况及时公开,按时收档。五是突出重点,深化活动开展。各学校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青少年身心特点、成长规律和教学实际,定期组织各种主题团日活动,及各种书画、演讲、朗诵、唱歌等文艺比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存在的问题
1、团干部兼职比例高,任务繁重。学校团委书记除主持团内工作外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诸如升旗仪式、校广播站、学生心理咨询等其他事务性工作,任务繁重,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共青团工作,开展团内活动往往分身乏术,有心无力。
2、团内活动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目前学校团组织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存在被动性、滞后性,缺乏独创性和灵活性,不能够较好地吸引团员学生参加。此外,开展活动所需经费主要由团费和学校拨款来解决,且以后者为主,数量十分有限,不能保证活动的次数和质量。
3、团组织活动阵地匮乏,管理不规范。调研中发现,部分学校团组织没有活动阵地,或者是和会议室、心理咨询室、展览室等共用,无固定场所开展活动,严重限制了团组织工作、活动的正常开展。
4、团员发展存在薄弱环节,有待提高。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学校仍存在将部分不满14周岁的学生发展为团员,8小时团课不达标,“一表一册一簿”填写不规范,不按年度计划发展团员,编号年限与实际发展时间不符等情况。
三、对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高度重视学生团员发展工作。认真落实团省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团员发展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坚持标准、规范程序、保证质量,有计划地开展团员发展工作,控制团学比,提升团员先进性,原则上,初中毕业班团员比例按30%左右掌握,高中毕业班团员比例按60%左右掌握。
二是认真做好团干部的选拔任用和管理。把好团干部入口关,中学团委书记要有活力、有朝气,有服务团员青年的工作热情,初任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0周岁,要加大对学校团干部的培养和培训,将学校团干部培训纳入到团区委培训工作计划中去,引导有条件的学校配备专职团干部,落实团委书记单位中层干部待遇,努力为团干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三是有针对性的开展团组织活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巩固和提升学校团员活动阵地建设,规范管理,专室专用,加强各学校团委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借鉴,结合各阶段青少年身心特点,创造性开展各种学生团员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充分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学校的调研报告范文 篇3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起步最早、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塑造了一个人个性、品德、修养、爱好、才能等,对促进少年儿童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次对我市的家庭教育及家长学校的开展进行情况调研,将有助于抵御社会的不良风气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从根本上提高青少年的自身素质。
一是切实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领导。市妇联作为家庭教育工作牵头单位,每年召开一次家庭教育工作会议,对全市家庭教育工作进行总结部署;每年召开一次家庭教育讲师团会议,对家庭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梳理;每年开展各类家庭教育道德实践活动,今年,我们开展了一场以智慧应对逆反为主题的家庭教育知识专题讲座、“关注女童安全保护儿童权益
创建平安家庭”为主题的儿童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等,对家庭教育知识进行宣传和普及。
二是家教工作者合力推动。根据家庭教育工作需要,我们整合资源,发挥三支家教工作者队伍作用。一是发挥市级家庭教育讲师团作用。吸收了社会各界人士组成家教讲师团,广大讲师团成员根据自身特长,制作课件,在全市开展举办讲座,成为我市家庭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二是各学校都把办好家长学校纳入学校的整体计划,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由校长或分管副校长担任家长学校的校长,学校领导与德育处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一起,采用集中宣讲与个案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共同研究推动学校的家教工作。三是发挥家教志愿者作用。在农村、社区,通过组织德高望重的“五老”人员、妇女干部、优秀家长担任家教志愿者的`方式,为广大家长提供咨询指导服务。部分老同志年届七旬,热心公益,无私奉献,令人敬佩。
一是发挥家长学校主阵地作用。我们在原有家长学校创办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我县家庭教育阵地网络,尽量使家教知识辐射到每个年龄段的的学生家长。截至目前我市中小学家长学校数135所,幼儿园家长学校数23所,中等职业学校家长学校数1所,机关家长学校数1所,企事业单位家长数1所,孕妇学校数1所,新婚夫妇学校数数1所,人口学校数280所,各家长学校都制定了详细的授课计划,健全了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家庭教育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并通过举办家庭教育报告会、专题讲座、巡回大讲堂、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委员会活动等形式,开展品德教育、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法制宣传等教育。
二是发挥时间节点的作用。在节假日来临之际,各家长学校通过向家长发放《致家长的一封公开信》、《告家长书》,与学生签订《假期安全文明承诺书》,发送假期安全短信,加强对孩子的学习、安全和社会实践教育,提醒家长要尽好监管责任,让孩子过一个平安、快乐、有意义的假期;我们还利用“三五”、“六一“、“七一”、“十一”等节庆,开展主题活动;在母亲节、父亲节、老人节、教师节等节日,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同时,我们还将家庭教育工作与学习型家庭、平安家庭、绿色家庭、和谐家庭等各类特色家庭创建相结合,让广大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增进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
一是实施贫困家庭关爱行动。今年春节期间我们与慈善协会联合对市15户贫困家庭发放慰问品及慰问金,活动共计捐助慰问金3000余元,捐物100余件。在每年的六一期间,由市妇联领导班子带头,市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企业、社会爱心人士纷纷开展慰问活动,各镇办也根据各地实际开展慰问活动,送钱送物送温暖,让困难儿童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我们还开展了“家政、月嫂培训班”,许多妇女通过培训已经拿到了上岗证书,解决了她们在生活上的困难。我市自实施“春蕾计划”以来,累计捐助资金十万余元,救助贫困女童350余人。其中,有90多名贫困女童已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二是实施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活动。2月下旬,我们与市教育局联合在全市开展了以“关注女童安全保护儿童权益创建平安家庭”为主题的儿童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此次活动,我们以留守流动儿童集中的龙门镇西塬小学、新城办第五小学为重点集中开展安全知识宣传互动活动。此次活动共发放宣传册400余本,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家长们对儿童安全知识普及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科学性的认识。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我市家庭教育工作仍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一是对家庭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指导不够。近年来,虽然省上经常会有家庭教育讲师的培训,也定期召开讲师团成员会议,分析研究存在问题。但是,随着新时期家庭教育工作的新变化、儿童身心发展的新特点以及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新需求,如何使我们的家庭教育工作更能贴近家长和儿童的需求,成了新时期家庭教育工作亟需思考的问题。但我市家教工作者也有部分是兼职,对家教工作参与热情应该说也高,在本校本地讲课还是可以的,但要成为专家还有一定距离,我们希望能多培养几个专家型的,哪里有需要就可以到哪里去宣讲。希望省妇联能创造机会和条件,组织各地专家进行培训交流。
二是家庭教育工作发展仍不平衡。由于城乡家庭教育观念、信息资源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城乡家庭教育发展仍不平衡。在城镇,各种教育资源相对集中,为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且家长对家教工作普遍较重视,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率较高;在农村,特别是较为偏远的贫困山区,由于生活条件、隔代带养、亲戚寄养以及家长自身素质的影响,家教知识的宣传普及仍是薄弱环节。此外,各年龄段家教工作开展也不平衡,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开展活动多,中学家长学校开展活动较少,需进一步加强。
三是家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有待加强。一些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对孩子重智轻德、重知轻能现象较重,对子女过分溺爱和过分期望现象较重,一些家长还忽视自身品行的修养,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等,家庭教育的盲目性、随意性比较大。此外,外来流动人口家庭、单亲家庭、隔代抚养等特殊情况家庭的子女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怀,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和关爱帮扶工作。
四是假期儿童安全问题仍需进一步关注。近年来,每年寒暑假时,儿童坠楼、坠阳台、溺水事件频频发生,事件大部分都是家长缺少对孩子的安全知识的教育,特别在城区,孩子一个人留守在家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儿童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目前我市家长学校办学体制不完善,家长学校都是校中校,设在学校和幼儿园内,由学校、幼儿园负责管理,管理不正规,家庭教育水平较低。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目前家长学校校中校的办学模式有自身的弊端。这样的体制,就是在平时召开家长会,老师把学生的情况告诉家长,学校、幼儿园偶尔搞一次讲座,家长也不一定参加,学校、幼儿园对家长也无可奈何,且家长的受教育面也不广,比如:幼儿园的家长学校面对幼儿的家长,小学的家长面对小学的家长,中学的家长面对的是中学的家长,虽然有针对性,但也有缺失,如准爸爸、准妈妈、0—3岁小孩的父母,爷爷、奶奶等。
二是家庭教育责任观念仍然落后。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了学校,教育孩子就属于学校的事了,培养和教育好孩子是学校的应尽之责。近些年,很多家长忙于生计,将孩子交到学校之后就不闻不问了。特别是到了高年级,有些家长从来不到学校或向老师了解子女在校学习情况,连家长会也不来参加,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班级,老师是谁,对孩子学习情况就更不清楚了。家长不关心在校子女的表现,有些家长还习惯替子女说话,庇护孩子的缺点和错误。部分家长与学校缺乏配合和协调,致使学校教育成效减弱。
三是家庭缺失家教知识不足。从我市学生家庭结构变化看,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多元化,独生子女家庭成为家庭的主流格局,还出现了较多的流动家庭、空巢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多种类型的家庭,家庭的缺失给家庭教育带来了困惑。“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良好夙愿仍旧是每一名学生家长的共同心声,当家长发现孩子做错事情,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会严肃批评教育,但总感现在的孩子不服管、不听话,所掌握的家教知识不足,远远满足不了目前家庭教育的需要。
一是加强培训,提升家教工作者水平。要进一步加大对家庭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力度,让教育者先受教育,及时进行知识更新、理念更新、方法更新。建议省妇联成立家庭教育培训指导中心,能定期组织培训、进行交流,提高广大家庭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水平。我们市里也要及时跟进,运用各种形式,层层抓好培训,提高家庭教育工作者的业务能力、指导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是因材施教,增强家庭教育工作针对性。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对每一位家长来说,都存在着如何通过学习,实现从“自然家长”到“合格家长”过渡与提升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帮助和引导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和育人观,明确家庭教育的核心是“以德育人”,教孩子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另一方面,基于家庭情况的千差万别,启动面向社会的咨询服务和个案服务,定期组织专家开展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的现场咨询,针对家庭在教育实践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提供具体帮助;推行个案辅导,安排和组织专家,接受家长和孩子的个别问询,对家庭教育进行具体指导等。
三是加大宣传,扩大家庭教育覆盖面。要继续大力推动家庭教育知识的社会化传播,通过加强宣传、举办讲座、开展培训、组织活动等多种形式,传播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知识,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关注和推动解决儿童保护工作的特殊问题,尤其是问题家庭、流动人口子女、下岗失业人员子女、单亲特困家庭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孤儿的权益保护问题。依靠农村(社区)家庭教育志愿者力量,帮助那些特殊群体摆脱困境,重新融入健康和谐的群体之中。
学校的调研报告范文 篇4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在学习活动中,我校的调查研究工作分四个重点,由校党委委员分头开展调研。校党委书记、校长邓文云负责联合办学的调研校党委副书记侬孝芬负责教学改革的调研;副校长邱丽克负责科学管理(制度建设)的调研;副校长秦瑞云负责招生就业的调研。调研工作于4月15日-4月27日期间开展,采取召开座谈会、中心组学习及主题教育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
二、具体调研情况
(一)联合办学
1、联合办学的基本情况。
我校创办于1958年8月,1997年被省教委评定为“省合格中专学校”,20xx年4月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部级重点中职学校”。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105人,专兼职教师72人。办学50年来,共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6.2万人,其中,学历教育2.1万余人,非学历教育4.1万余人。目前,我校已发展成为一所集计算机、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经济管理、电算化会计、信息管理、营销、文秘、法律、旅游等二十一个专业的财经类职业学校,学校现有资产10600余万元,在校生3600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1500余人。
20xx年4月以来,经**人民政府,经与云南财经大学多次协商,达成了依托我校开展的“州校合作办学”协议。按照协议,云南财经大学与**人民政府合作办学项目,依托我校组建“云南财经大学文山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文山学院”);建设地点及建设规划用地为文山县城南三角塘,用地面积为1350亩,其中首期征地500亩;学校建设以财经类为主,兼有法律、工业、旅游、文化及生物工程等特色专业共同发展的全日制本专科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文山学院用两年时间建成并达到规模,中远期规模为在校生10000人。其中高职本科7000人,高职专科3000人;另有20xx—3000人的中职中专学生;文山学院力争于20xx年开始招生及教学,规模为高等职业教育本科2个班100人。按照云南省财经大学与**人民政府合作办学协议书的规定,文山学院合作项目模式为股份制合作办学,采取招商投教的办法筹资。
2、联合办学的基本经验。
(1)高瞻远瞩,抓住职业教育发展的好时机顺势而发。当前,正是中、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大好时机,党中央、国务院,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采取一系列政策支持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尤其是把职业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来抓。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会议精神,委、州人民政府已对贯彻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意见和改革的具体目标:调整教育结构和配置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层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我州已于20xx年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每年的初中毕业生在5万人以上;按照州教育发展规划,到20xx年,全州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规模达 9.88 万人以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规模与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大体相当。抓住这个时机发展职业教育是有广阔前景的。
(2)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迎难而上,开拓进取,自强不息。我校对联合办学的市场前景及可行性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撰写了项目分析报告,积极主动向州委、州人民政府及主管局州财政局请示、汇报。多次与云南省财经大学沟通联系,进行项目自荐,以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精神最终促成了州校联合办学。
3、联合办学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主动参与意识不强。部分教职工对联合办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虽然对联合办学持肯定态度,但担心合并后影响切身利益,害怕合并后失掉原有的办学传统和局部利益等,因而对联合办学持观望态度,在思想上与党委不一致,行动上不够积极主动。
(2)受客观条件限制。如联合办学必要的项目启动资金、校园硬件建设、教学资源配置等问题,都是学校单方面力所不能及的。
(3)经验积累不足。在我州开展州校联合办学并没有太多的成功先例可鉴,如学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合并后的管理及教学运行等,都有待于在实践中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
4、解决问题、困难的思路和措施。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参与联合办学的意识。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应该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引导全体教职员工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和机遇意识,充分认识到联合办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思想上和党委保持一致,支持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2)多方面争取
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联合办学的支持。争取政府在联合办学相关政策上的倾斜及扶持,在招商引资上除学校自己努力外,政府及联办学校帮助牵线搭桥也尤为重要。
(3)多渠道吸取经验,积极推进内部改革,为联合办学做进一步完善。广泛学习借鉴其他学校联合办学成功的经验,积极推进内部改革,确定联合办学思想和管理模式,理顺关系,分清职责,实现职责权利相统一;并积极开展与合作方实质性的接洽工作,疏通关系,以便为联合办学顺利而卓有成效的开展作进一步的完善。
(二)教学改革
1、目前我校教学改革及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主要有:
(1)常规教学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如:部分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感,上课准备不充分,授课不认真,组织教学不力,课堂教学秩序混乱,少数个别教师没有按要求布置作业或批改不认真;对学生齐抓共管的力度不够,平时对学生不良行为没有进行及时的批评指导,认为仅是管理人员的工作,从而没有形成学校管理统一的合力,给学校管理学生的难度加大。
(2)课程设置需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使课程设置更加符合社会实际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建立更加灵活多样、满足学生需求的学习制度,
(3)需进一步加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因教室及资金有限,微机室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4)需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2、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
(1)落实精细化管理制度,以制度督促教师及教职工完成自身本职工作。教务处必须认真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工作计划,要有指导思想、任务目标、改进教学的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业务学习及有相关教学活动的安排以及课题研究计划等。坚持教学四查制度,即:日查,对全校教师的教学和下班辅导情况进行全方位检查,重点检查课堂教学情况。并认真填写《教学出勤情况登记表》。周查,每周对教师的授课教案进行一次检查。各教研组长每周五下午对本组任课教师一周的教案进行细致检查,并于5:00点前将检查情况报教务处。不交教案或检查不合格者不准上课,严禁无教案上课、课后补教案等现象发生,确保授课质量。月查,每月末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或问卷调查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评教评学。由教务处把学生的意见和建设及时整理并反馈给任课教师,对问题突出的教师责令其立即改进。阶段性检查,每学期期中、期末组织两次大检查。检查的形式包括教师自查、教研组检查、学生评教和教务处检查。
(2)对课程设置进一步进行调研,加强专业课的技能培训和加大实训课力度。一是,公共基础课程应包括德育课(含哲学课)、文化课、体育和健康课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二是,专业技能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设置专业技能课程。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并注意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专业技能课程教学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三是,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重视校内教学实习和实训,特别是生产性实训。在加强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完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同时,积极探索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四是,进一步加强第二课堂建设,举办一些专业技能课程提高的系统辅导,由学校每学期定期举办,学生自愿参加。
(3)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努力多方筹措资金,开源节流,保证教学设施到位,教学工作正常运行。力争将每个教室都装成多媒体教室,以避免换教室带来的教学混乱。增设教学微机室,以解决许多班级要求增开微机课和增加上机时间的要求。加大电子阅览室和微机室的维护力度,提高电子设备的利用效率。
(三)制度建设
1、学校制度建设基本情况
我校建校五十年来,根据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建立和健全了各项常规管理制度。20xx年,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学的需要,学校决定对已有的管理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经学校党委研究,成立了以邱丽克副校长为组长的制度修订小组,以下科室、师生座谈会等形式对学校现有管理制度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部分现行规章制度已不适应学校的管理和发展。为加强管理,使我校规章制度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需要进一步完善、修订学校管理制度。
2、修订完善制度主要做法
(1)依法治校。现阶段,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制度管理,就是依法治校。依法治校,反映一所学校服务理念和追求,依法治校是规范科学管理的标志,是学校文明进步的象征。依法治校,反映学校党委的法纪意识、政策水平等管理品质。依法治校不是束缚和限制,而是解放和依靠。研究法治,即是研究管理共性,容易掌握主动,效益较大,尽管开始有些矛盾,随法制健全完善,将逐步平稳。研究人治,就是研究情感个性,容易因适应不同个性不能一视同仁,随时间推移,矛盾日积月累,最终很难维持正常管理。
依法治校,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人有得到肯定的本能欲望。有了法制,有自我比较的标尺,有评判的依据,能充分调动积极性。同时,一视同仁,人人参与监督管理,充分民主,有利于制度健全完善,构建和谐校园。制度大于个人,好的制度可以提升人。在好的制度下,二流三流的人才会发展成一流人才;坏的制度下,一流人才也会沦落为二流、三流人才,甚至想做事也做不成。没有好的制度,人才再多,人才也被浪费了。
(2)“依法”管理的同时,实行民主管理。在各项制度出台和重大决策之前,应充分酝酿,广泛征求意见,然后在由校务委员会充分讨论,民主决策,形成征求意见稿,最后由教代会讨论、修改、通过。这样,保证了各项制度及决策出台后趋于科学,便于操作。
(3)加强“情感治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加强“情感治理”和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建立政治学习制度和广泛联系群众制度,缩短学校领导与教职工的心理距离,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态势,从而减少“法治”的阻力,使各项制度变成教职工的自觉行为,达到“不治”而“自律”的境界。致力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
(4)建设好的制度。好的学校制度可以明晰学校成员的责任与权利,人人有当家作主的权利,也有作为主人的义务;好的学校制度可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人格关系和利益关系;好的学校制度不仅为了规范人、约束人,更是为了解放人、发展人。同时,一致认为,制度建设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制度的建设要与学校文化相匹配的。制度中要折射出学校文化的内涵。我们现在修订制度,就是要让修订后的制度适应学校的发展,传承学校的思想和文化。
(5)规章制度的内容。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包括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在内的一整套人事制度,通过层层聘任和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及聘约等措施,形成竞争上岗、优化组合、职责清楚、层层负责的用人机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行全员聘任制,改变过去“有事无人干,有人不干事”的现象,出现“事事有人干,人人争事干”的良性效应。建设一套富有活力的人事制度,激发全体教职工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危机感,促进学校较快地形成政治过硬、决策民主、作风正派的领导班子和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配合人事制度改革,学校还应建立和健全评价制度。实行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自评与他评、领导评议与专家评议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对教职工进行德、能、勤、绩的综合考核,形成较为客观、准确、公平、规范的评估体系。人事制度和评价制度的改革要有生命力,还需配以分配制度的改革。我校实行了结构工资方案,把教职工工资分解为档案工资、校内津贴、加班补贴、奖金四部分。校内津贴、加班补贴、奖金要在科学考评的基础上按工作量大小、责任大小和绩效情况发放,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分配原则。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职工勇挑重担,争创佳绩,追求效益的可喜局面。在德育和教学管理上建立学生日常管理制度、文明班级、文明寝室评定制度,实行班主任例会等制度和教学常规、教学研究规范化制度,教科研制度,使学生管理教学服务常态化规范化。
修订后的制度,应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目标与总则,告诉人们我们准备建设怎样的理想学校、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什么;第二部分岗位职责,是学校内部所有岗位的基本要求,是合格教职工的要求、底线要求;第三部分是组织保障,是保证一所学校能够正常运作的基本规范和工作的流程。少了这些制度,我校就会瘫痪。第四部分是师资培养;第五部分是学生培养。这两部分是我校制度建设的亮点,是学校的根本所在,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培养和谐发展现代人的需要。
(四)招生就业
1、招就工作基本情况
为实现“”期间我校发展的总体目标,扩大招生规模,力求使日制在校生人数达到3000人,我校积极探索招生思路,寻求更多的办法,不断扩充生源,力争实现目标。
众所周知,学校招生工作与就业工作休戚相关,就业畅,招生旺,应“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以“出口”带动“入口”,实现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近几年,我校积极开展就业信息调研,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时都有一个满意的就业岗位就业,就业信息调研主要采取以下方式进行:(1)向我州各县大部分企业发信函,了解企业用工情况;(2)直接到企业、厂矿、工业园区走访,掌握第一手用工信息;(3)通过电话问寻方式,掌握情况;(4)通过网络发布学生毕业情况,寻求更好的就业平台;(5)与省上、省外知名度,信誉度较高的职介所联系,扩展学生对外的就业渠道等。通过努力,每年我办掌握的用工信息,州内可提供的就业岗位400—600个,省外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数千个。而我校每年的毕业生300—400人左右,为此我校这几年的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少数学生继续深造或不愿就业。为实现100%就业,还需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减轻就业压力:(1)加大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企业联系,高收入、高质量让学生向外就业;(2)各方收集捕捉信息,力争实现定单培养;(3)大力拓展省外就业市场,探索国外就业市场;(4)围绕市场用工信息,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满足市场对所需人才的需求。
2、进一步加强招就工作思路
(1)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扩展知识面,一专多能,以适应未来职业变化,扩大职业选择面,可缩减英语、数学等基础学科的课时,加强专业课程理论学习及动手能力的培养。
(2)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训练,学一门技能就拿到一门技能的合格证。
(3)考虑到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使学生在拿到毕业证书的同时,也拿到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例如:电算化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规定目标,在毕业时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
(4)创造条件,采取不同模式,在州内、省内、省外建立更为完备的实验基地、产业基地。使毕业班学生的实习落到实处,顺利实现就业。
学校的调研报告范文 篇5
我国是教育大国,重视人才,在大学上面占据很大优势,现如今不论是本科院校还是专科院校,只要能学到一技之长就是成功的。为了了解各个校园的实际状况,能够透过调研报告的形势进行相关的了解,下面向朋友们展示云和县职业技工技术校园调研报告。
为了解云和县职业校园,在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后课堂教学的现状。20xx年3月17日至19日,体艺科、职教科在云和职业技术校园调研三天。美术学科、通用技术学科调研的主要资料是随堂听课、教师座谈与交流两项。以下是对18日上午半天调研活动后的总体状况简要分析汇报。
一、调研对象的基本状况
云和职业技术校园是一所国家级中等职业技术校园。由于职业技术校园的特点,云和职业技术校园现有美术专业班4个,其中高二年级2个,高一年级和高三年级各1个。现有美术专业专任老师7名,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基本为美术专业校园毕业,学历合格。通用技术专职教师1人。
二、课堂教学的现状
本次活动听课3节,其中美术专业课2节,通用技术课1节。美术专业课一节是电脑平面设计《文字效果制作》由吴莲老师执教,另外一节是素描《石膏圆柱体临摹》由陈峰老师执教。通用技术学科是技术与设计1中《流程与设计》一课,由刘伟林老师执教。
由于职业技术校园的特点,除通用技术学科教材统一使用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技术与设计》教材外,美术学科的教材由任教美术专业班的老师自编资料供学生们选学,教学资料选取上有务必的局限性。美术学科和通用技术学科在课堂教学形式上,以“讲授——练习”的模式为主,先由老师介绍或讲解,学生自由练习或是上讲台演示。个别学生上讲台演示,其他学生观看演示,不少学生则自由交谈。
三、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1、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育观念一时难以转变
几节课同时反映出的问题是教育观念问题,教育观念的更新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况且职业校园的专业课老师,少有参加高中新课程实验培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传统的讲练结合的方法也在情理之中。另外,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老师,已经根深蒂固,运用起来驾轻就熟。
2、课堂教学资料生活化的问题有待尽一步加强
学科教师自主选取教学资料,虽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教学资料的选取就应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的就业服务。老师应更多思考,选取适合学生就业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在此基础上,还能够选取能体现本校的办学特色,或是体现云和县是中国木制玩具之乡的特色资料进行课堂教学。通用技术是动手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应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多让学生在实验室(实验室的配置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的要求配置)里操作实践。
3、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应逐步建立
在调研中,几个老师的课堂教学都以下课的铃声为终结,学生对自己的作业或设计的作品,缺少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评价。教师对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讲解后,学生真正落实状况缺乏了解,不利于开展后续的教学。
四、研究与对策
1、呼唤职高教师也应更新教育观念
传统教育观念下构成的教学模式是根深蒂固的,即使有意识地去改变,在教学中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回到原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去。普通高中进行的课程改革实验,老师们都透过学习培训来转变教育观念,透过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职高老师也就应不断学习,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转转成老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将教学观念转化成教师课堂教学的自觉行为。
2、加强学科老师的群众备课,发挥群体作用
群众备课好处在于老师之间透过探讨与交流,取长补短,发挥每个人的教学特色。云和职高美术组有别于其他普通高中,美术组教师个体数量较多,在没有经验可借鉴的状况下,强化做好群众备课工作,发挥群体优势,选取教学资料,更好地挖掘教材,探讨教学方法,不失为一条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
3、加强教学策略的研究
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或讲完教学资料,而就应是观察学生在单位时间里想不想参与课堂教学,是否有掌握知识与技能,或者是专业技能是否有得到新的发展。如果学生不想学习或者学习没有什么收获,即使教师再辛苦地教也是低效或是无效的教学。
要保证教师的教学有效,教学策略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教学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有便于操作时间省等优点,而采用讨论或是自主学习的方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方式和研究精神,老师就应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步开展和落实。
4、倡导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评价的目的在于帮忙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老师不断提高和发展。同时,也透过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状况。没有评价的教学肯定是不全面和深刻的。两个学科的教师就应在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练习后对学生作业或设计作品进行评价。评价的方法能够多元,能够由老师进行评价,也能够由学生自己评或是学生互评。开展多元评价,能让任课教师明白教学任务是否圆满完成,是否有效,让学生明白是否到达了教学目标。
学校的调研报告范文 篇6
一、调查概况
关于教学,新课改的其中一个要求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最重要的则是了解学生。这次的调查活动,就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心理作为出发点的。最终,希望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通过调查研究,对高中生的学习生物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了准确把握高中生对生物这一非主课的课程的一般学习方法,就高中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情况,对课堂教育作出改善,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生物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改进需要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在邯郸市滏春中学高一的学生,调查方法采用问卷法,在高一年级随机选取二个班级的同学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59份,其中有效问卷155份。回收率为99.4%,有效率为97.5%。
三、调查数据与分析
㈠学习生物的态度的情况
调查显示,有55%的学生喜欢学习生物,有5%不喜欢学习生物,从这看同学们对于学习生物的态度还是很端正的,只有少部分的人对于学习生物不感兴趣。在上生物课时,有99%的学生喜欢做生物实验,他们都认为实验比较有趣不至于向在课堂上时没有自己的动手能力,看着老师在表演,自己也想过过演员的梦。所以同学们都较喜欢上生物实验课,但从我与几个在一线的生物教师交谈中发现,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学生实验大部分都没有做,都进行了口头实验。这使得同学们对实验的向往。
㈡学习生物的方法
1、上课的预习情况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多能在课前都不预习,只有11%的学生在课前翻一下书,对这节课老师所讲的内容有个大体的印象;22%的学生则是把预习当成是一种任务,老师要
求就预习,若老师不要求就不预习,而能主动预习的只有5%。在这能在课前去预习的同学的预习方法中:有33%的学生会找疑难点进行复习,而25%的学生则是选择找侧重点;18%的学生会先发现问题,然后就根据问题来预习课本内容找出解决的答案;8%的学生会对照参考资料进行预习;最后16%的学生看一遍书。
通过这些数据,侧面反映了学生不知道预习的目的,这就导致学生不知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这种情况使学生分不清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进一步使课堂效果黯然失色,教学效果不明显。甚至会出现一个概念老师要重复几次讲解学生才能理解接受。
2、上课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有20%的人能在生物课堂上认真听课大约10分钟左右,30%能保持在20分钟左右,47%的学生能集中30分钟左右,甚至有些学生整堂课都没听讲,自己在下面做自己的事;上课做笔记情况:根据调查结果表明了一半的学生不会做笔记和不知道如何做笔记。其中46%的学生是老师所写的全部记下来,笔记没有分重点和非重点,如果课后没有及时复习,笔记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忘记学习过程中老师所讲的难点和考点,复习时就会感觉比较吃力且学习效果不好;而3.5%的学生则是不记讲的和书上一样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再强调书上的重点内容,但是学生听老师讲的内容跟书上讲的一样就没有抄下笔记,甚至没有将书上相关的内容划下来,有时老师会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总结性归纳(如列表等方式)使学生复习起来更明了,可是学生就觉得跟书上一样没必要记,导致时间一久学生就把知识遗忘掉,使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剩下的0.5%学生则以怕影响听课为由,不记笔记。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部分学生往往学习效果不如其他同学,就是他们不了解好记忆不如烂笔头的道理,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大脑能记住这节课老师讲的内容,但是下课后就很容易忘掉,这也是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原因之一。
3、在课后的情况
完成作业的情况:90%的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有8%的学生会视作业的难度、多少来完成作业,还有2%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虽然只有10%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这种情况依然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要适当的注意具体的班的总情况来布置相应的作业,并可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课外辅导。
复习情况:调查结果表明23%的学生经常复习;65%的学生平时不复习,考前复习;2%的学生是老师要求就复习;5%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复习;2%的学生都不复习。
复习方法方面:看一遍课本的学生占6%,按老师要求复习的学生占13%,复习有关内容后做习题的占31%,看主要内容,抓疑难点的占50%。
从复习方面综合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而他们大部分不知道如何复习,教师应该如上述所提的要在本节课教学任务结束后做一个小结,小结既起到梳理学生学习的思路的作用,而且还起到复习知识巩固的作用。而且教师可以不定时地对学生进行小测,随时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复习过程都比较少看课外资料,教师可以上课穿插一些课外小知识,既可以扩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又可以激起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上最好的导师。
(三)学生对生物的看法及建议
大部分学生认为生物比较有趣,内容新颖,而且学了生物之后可以更加了解自己。学生建议多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内容显得更具体,抽象的概念都相对容易了解,而且播放相关视频可以加深印象。而且学生认为生物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多动手。通过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贯穿新课改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穿插些有趣的生物知识,刺激学生求知的欲望,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些野外调查,让学生能将在课堂上学会的探究性实验的过程运用到生活中,一方面加强了对探究性实验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这次的调查,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在这我仅仅从教师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常说习惯是学习的重要因素,方法是学习的重要助手,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习惯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我认为应该:教师一次不要提出过多的要求,一般提供一个好的习惯或方法给学生就可以了,太多了反而无法兼顾。教师在提供一个好的习惯或方法之后,要多给时间、机会让学生重复,直到学生将习惯和方法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当提出第二个习惯或方法时,要“主抓提出的这一项,兼顾以前提出的其它项”,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在提出要求时,自觉的学生会遵照执行,不自觉的学生则当耳边风,所以教师要有检查。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形成一股威慑力,使那些不自觉的学生也能遵照执行。老师检查完后,必须将检查得到的信息以具体的形式反馈回去。例如:当学生养成某一良好学习习惯时,给予其一定的奖励。反馈能对当事人以及其他的学生形成强烈的暗示和刺激,在不断的暗示和刺激下,习惯或方法才能保留下来,成为自身的一部分。通过这次调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起他们的学习的激情,而且教学内容要学生当场消化(但是教学过程要避免出现满堂灌的情况),教学中穿插课外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任务完成后,还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小结,而且不定时对学生进行小测,以检测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适时地可以进行野外调查,或组织一个生物兴趣小组让学生有更多动手实验的机会,使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并懂得灵活运用于生活中。
学校的调研报告范文 篇7
1、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初步认识
校园文化是大学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外延。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大学文化,建设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本校特点的大学文化,是摆在高等教育研究人员和各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1、校园文化的定义及特点
对于校园文化概念的界定,视角不同,说法不一,但站在整个大学的角度看,校园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一方面贯穿于大学办学理念、发展战略、规章制度及具体的校务工作中;另一方面校园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植根于观念和行为范畴,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发挥着作用。校园文化是一个包括学校“独特的办学精神、道德规范、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等内容的总体价值观复合体”。
校园文化既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不仅仅等同于具体的校园文化,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关于大学的文化,是类体概念,表明其产生于大学,与大学相互依存,大学文化所包含的所有内容都离不开大学这个主体,是大学和文化的结合;另一层是大学内的文化,是个体概念,指特定大学的个体文化,是大学文化个性化的一面。世界上各国的大学不计其数,中国的高校也有数千所,但风格迥异。如果从大学文化的角度来究其原因,便是大学文化的个性化层次使然。因此,校园文化是一个共性与个性统一的概念。作为大学这样一种社会专门组织,有自己的专门文化,又有自身的特色和个性。但大学文化归根结底是通过生活于大学之中的人际活动,不断进化、积淀而成的。
校园文化总体上呈现下列特点:一,多元性与主导性。当前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元化导致的社会文化多元化,还有各院校校园文化主体的价值取向、文化修养、知识结构、志趣追求的差异,使得校园文化呈现多元性。尽管如此,我国高校的性质及根本任务决定了校园文化必须导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导向陶冶爱国主义高尚情操。二,科学性与思想性。校园文化本身就极富知识与智慧,有很强的科学性及浓厚的科学和学术氛围。同时,校园文化的主体还具有境界较高、思想敏锐的特点。三,稳定性与可塑性。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精神、传统、作风的综合体现,必然带有学校特定条件下的历史积淀。校园文化不仅影响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人格的可变性,同时,它要受高校培养目标和教育职能的支配以及教育者对其施加的影响。四,独立性与开放性。校园文化以其特定的环境、主体、途径及成果,形成了区别于社会文化和其他亚文化的相对独立体系。同时,校园文化不可能脱离社会文化孤立地生存发展。
1.2、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校园文化是大学的要素,是使大学生有归属感和自豪感的精神支撑。优秀的校园文化品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环境和氛围,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催人奋进的激励作用和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对此我国有位教育家提出了一个泡菜理论,认为大学就要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此氛围中思考、感悟,升华,完善。
21世纪的大学文化愈来愈成为高校增强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大学学术环境是大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学校对师资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提供适合发挥才能的学术生态环境的大学就能凝聚、吸引高水平师资,就有可能发展,有可能超越。
在21世纪,校园文化愈来愈成为高校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一所学校影响力越大,知名度越高,其生活空间就越大,生命力也就越强。19世纪末,洪堡创建的柏林大学就是以其“教学和研究相结合”新理念为核心的大学文化而使柏林大学乃至整个德国成为20世纪初“世界大学的耶路撒冷”。
校园文化愈来愈成为高校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的大趋势下,不同地区的大学、同一地区的不同大学为了各自的生存发展在生源、师资、科研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综合实力强的名牌大学,必定拥有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在21世纪,凸现竞争优势的就是这些大学文化的强势群体。
强调大学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自觉地适应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培育新的思想观念,建立新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机制,增强活力,促进大学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中国加入wto后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的趋势,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和调整,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等,形成一种全新的竞争氛围。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高校必须具备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三方面的资本和优势才能生存和发展。这需要大学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市场观、服务观、人才观、竞争观、创新观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价值理念和精神文化,这正是大学校园文化在新形势下所孜孜求索的内容。
1.3、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
大学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大学环境、大学秩序、大学风气,这三个方面互相依存,由外及内、由硬到软。大学文化由大学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四个层面构成,可分为五个方面,即大学物质文化、大学精神文化、大学制度文化、大学行为文化和大学媒体文化。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方式,媒体文化是载体。它们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作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校园文化是一种寓教育于环境的“潜在课程”,是学校环境、设施、气氛及教风学风、校园精神的有机整合,能使师生感受潜移默化的感染、启迪和熏陶。有位教育家说得好:学校要让年轻人的心激荡;走进学校,应当让人能够感受神圣、魅力和诗意。因此要整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努力使其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高品位大学应当是一所探索求知的学苑。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特征,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研究的氛围本身就是一种引导人、教育人的力量。马克思说:“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学校应当成为师生生存和发展的最佳空间;高品位大学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乐园。要追求深层意义上的生动活泼———人的个性的健康发展,人的智慧的深层挖掘,情感的充分释放,这样,学生才会有成长的真正快乐;高品位大学应当像家园那样充满亲情,在学习、活动、交往、合作中融入亲情,才有可能坦诚、深刻;在亲情中,人的精神世界得以升华。高品位大学应当像文化宫。21世纪的办学格局必然更为开放和灵活,既能接纳早期教育和成人教育,又是开展课前、课后、周末、假期文化活动的场所。学校应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人才优势、文化优势和辐射优势与企业、科研机构、文化团体等建立广泛的联系,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良性互动,提高对社区的影响力,促进社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使之成为温馨的育人环境。
教育家丹尼尔认为,“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性,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和持之以恒的韧性,关心他人的善良,善于与人相处,把握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能力”,都是对青年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本质上都属于文化的范畴。因此,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大学文化必须承担重要任务。
2、国内外特色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调研与分析
北京大学之所以能昂立于中国高校之首,屡开各风气之先,与其近百年来一直坚持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分不开。个性鲜明、富有影响力的学校,肯定会有自己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砌构,以及附着于上的自始至终稳定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蔡元培先生构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在北大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引领着北京大学傲然前行、卓而不群。
清华大学以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成为学子向往的学术殿堂。“水木清华”是清华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胜景,园中林山四时变幻,环抱一泓秀水,掩映两座古亭。心旷神怡的美景与优秀大学文化相映成辉形成了百年香醇般的校园文化。
中山大学掀起“中大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大讨论,涵盖了本校活动的一切领域和层面。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在大学的生存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但其精髓在于培育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的大学群体意识。一位著名国外教育专家写到:总的来说,在保障大学的高水准方面,大学精神比任何设施、任何组织都更有效。
东南大学建各种学生社团,形成了志愿服务、文艺演出、学术科技、书画摄影、主题辩论、环境保护等主题鲜明的系列社团活动,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成才环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浙江大学严谨治学有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凝聚、吸引一批高水平的师资。武汉大学对校园文化的内涵做了新颖、独特的界定,提出了“奋发图强,建设蓬勃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精心设计,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健康有序的校园制度文化”的整体思路和构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实践中积累,在继承中发展,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和独具特色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提出了“以人为本,求实创新”的工作思路,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校园文化是硅谷成功的灵魂。同时,硅谷的创业文化也不断提升着斯坦福的校园文化,使斯坦福始终鹤立在高科技产业的最前沿。植根于校园文化沃土,创业文化成就了今天的硅谷伟业。
调查分析发现:各大学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作法不尽相同,但都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奠定了跨越式发展本校坚实的基础。人文学院侧重于理念形成和形象塑造;综合类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侧重于科技氛围的营造,高新技术的研发,与大学的长远发展结合,赋予校园文化建设以新的内容。
3、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再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办学过程中的伟大工程,创建优秀的校园文化并形成特色任重道远。只有运用科学指导,高扬教育理想主义,广泛吸纳一流大学经验,加快改革,完善机制,扎实工作,全员参予才能逐步实现建设高品位大学文化的目标。
1)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和精神文化“特质”的高度概括。精彩的校训,如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中国海洋大学“海纳百川,取则行远”,山东交通学院“明德至善,格物致知”,美国斯坦福大学“让自由之风吹拂”,哈佛大学“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与真理为友”,无不张显大学鲜明的个性,具有极强的宣传教育意义。
2)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写好校史、建好各类陈列室、展室,通过资料记载和实物生动反映学校发展历程,激励学生继承和弘扬学校优良传统;要发挥成才校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以其创业历程和成就,激励大学生立志成才;精心组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和奖学金颁发仪式等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活动,提倡名人名家为学生颁发毕业证书和各类奖励。
3)重视校内文化设施建设,加大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建好大学生文体、科技中心,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条件。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宣传橱窗等的建设,发挥宣传舆论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更大作用。
4)重视校园景观建设,搞好绿化美化,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桥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以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和他人的美好情操。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楼宇、道路、景观的规划、建设、命名及管理工作,增强对校园环境的认同感。赋予校园里包括楼堂馆所、花草树木等在内的建筑、设施和环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把学校建成绿色校园、文明校园。
5)重视校园综合治理工作,积极配合公安司法、工商文化等部门对学校周边的文化娱乐、商业经营等活动进行专项整治,维护学校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学生社团组织的管理,帮助推荐指导教师,引导大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地开展活动。
还有,教师要修养师德,应当从事业出发,构建理解、协作的良好人际关系,为学生树立榜样;学生要尊师、勤学、守纪,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校宣传教育工作队伍,以高质量地完成党交给的宣教任务。用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建设这支队伍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队伍的力量,提高个人和组织的工作能力。
学校的调研报告范文 篇8
去年以来,xx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建、管、学、用”并举,扎实推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在全市五县二区中,领先完成远程教育试点建设,受到省远程教育办公室表彰,xx年3月全市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现场会在该县召开,濮城镇、王楼乡被评为市远程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一、主要做法
(一)抓发动,建立工作落实机制。一是强化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详细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各乡镇也分别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二是细心部署。县远程办结合工作实际,对试点工作进行周密支配,从站点的选址、场所的选定、房屋的修缮、设备的安装调试、管理人员的配备到管理制度的制定,各个环节都作了统一的支配和要求。三是严格督查。由县远程办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及专业技术人员,常常深化到乡镇、村,开展调查讨论,检查和督促试点工作进展状况,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准时讨论,准时解决,有效地促进了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四是加强宣扬。充分利用标语、广播、电视、宣扬橱窗、公开栏、报纸和“x县大河网”等阵地,大力宣扬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准时反映试点工作的进展状况和取得的成果,为试点工作顺当推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工作环境。
(二)抓实施,全面完成站点建设。一是加强阵地建设。各乡镇、村乐观筹措资金,对规划建设的站点和村党员活动室进行整修,部分村还新建了村室,配齐了课桌椅,落实安全防范措施,达到了“八防”,即防盗、防火、防尘、防潮、防雷、防雨、防磁、防高温;实现了“三通”:通路、通电、通电话,为远教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做好了充分的预备。各乡镇共投入20万余元用于村党员活动室改扩建。二是推动站点建设。根据“先易后难、先点后面”的原则,先将12个乡镇接收站和10个试点村作为重点,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安装。目前,296个终端接收站点(其中乡镇直12个接收站,行政村284个接收点)建设全面完成,并全部投入使用。三是统一配套建设。在站点配套建设上,我县实行“三个统一”,即统一制度,统一牌匾制作,统一印制学习记录簿,促进了站点建设的规范化。
(三)抓培训,加强骨干队伍建设。一是网通公司组织培训。结合设备安装,在站点建设时对终端接收站点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培训,使其基本把握操作技术。二是县远程办组织培训。根据站点管理员分级培训的原则,县培训乡镇接收站管理员,乡镇培训村管理员,实行集中培训与分级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首先由县远程办组织对全县12个乡镇远程教育专干和284个村级站点技术管理员进行集中培训,然后再由各乡镇远程教育专干对本乡的村级管理员进行连续培训。先后在白衣阁、张庄、陈庄和濮城四个乡镇,对全县296个终端站点管理员进行了分片集中教育培训,经测试合格后为管理员,并统一制作配发了上岗证。通过强化培训和推行持证上岗制度,有效提高了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素养。
(四)抓管理,促进站点规范运转。一是管理制度化。印发了x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设备维护和管理制度、学习运用制度、管理员职责、信息反馈制度和设备操作规程等制度,由各乡镇根据统一的规格和模式规范上墙,从而使远程教育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二是管理规范化。推行了节目预报制度,由村党支部每次把要播放的内容写在黑板上或通过广播提前预报节目支配,使党员群众能够有选择地进行收看,受到广阔党员群众的欢迎。三是管理特色化。对于建在行政村的站点,实行乡镇包村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共同负责的管理模式,增加了乡镇包村干部的责任心,同时也加强了对村支部的监督。
(五)抓教学,充分发挥站点作用。一是实行信息资源共享。成立了以科技、教育、广电、农牧、林业等部门为主体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课件开发小组,并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调研课题和课件制作内容,全面启动课件开发工作。目前已完成3部远程教育乡土教材的编制,刻录制作了300余盒光碟下发到各终端接收站点,增加了远程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用性。二是敏捷形式抓教学。因站制宜抓教学。各站点依据当地实际状况和产业结构,选择切合实际的学习内容,组织开展不同类型的培训,满意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需要。如杨集乡的主导产业是水稻种植,该乡学习培训主要围绕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来进行。因季制宜抓教学。针对该县农村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各站点按时令组织教学。“十一”长假期间,部分已建终端接收站点为返乡打工的党员干部进行政策法规、外出务工学问等方面的远程教育培训。因人制宜抓教学。各站点按需培训,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组织中青年农夫学习有用技术,提高他们的科技素养;组织老年党员、农夫开展消遣活动,使他们老有所乐,从而满意了不同层次党员干部和农夫群众的不同需求。到目前,全县共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集中学习2500余场次,培训人员3万多人次,建立农村科技示范基地12个,培育农村党员“土专家”120名,农村科技致富能手1170名。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现代远程教育成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通过开呈现代远程教育,有效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本事,改进了工作作风,亲密了党群干群关系,肯定程度上解决了群众所想、所需、所急、所盼的问题,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加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分散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二)现代远程教育成为对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学习培训的重要手段。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具有形象直观、功能强大、快捷便利的特点,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参加面广,他们坐得住、听得懂,学习乐观性高。有的乡村干部说:“过去宣扬政策、学习文化学问、推广农业科技凭嘴讲,讲得口干舌燥,效果也不好。现在采纳远程教育方式,农夫既喜爱,又简单接受”。一年来,县远程办先后制作完成了《x县农业技术协会进展之路》、《灵芝栽培》、《回家》、《强村富民的领头雁》、《情系村民甘奉献》等六部电教片,其中《尼克红蛋鸡的饲养与管理》被中央远程纳为学习教材,《回家》等五部电教片被省远程办纳为学习教材。
(三)现代远程教育成为农夫群众脱贫致富的牢靠帮手。通过远程教育学习培训,广阔农村党员干部和农夫群众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增加了本事,提高了致富力量。如灵芝栽培、温室大棚香椿豆苗生产技术等乡土教材受到了农夫群众的热闹欢迎,学习人次明显增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现代远程教育成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各接收站点常常播放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丰富了农夫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开展远程教育后,广阔农村消失了“三多三少”的可喜局面,即农闲赌博玩牌的人少了,参与学习培训的人多了;邻里间因纠纷扯皮吵架的人少了,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利益的人多了;搞封建迷信的人少了,关怀生产忙致富的人多了,有效推动了我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学校的调研报告范文 篇9
(一)请中央、省级加大对高中教育经费的投入,建立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预算安排制度。基本标准制定应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在内的公办普通高中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以后,根据办学成本、物价水平和财力情况适度提高,建立相对稳定的增长机制,不断加大对普通高中的教育投入。以二中为了进行测算:保基本运转,每年需生均公用经费1600元/生,扣除学校收入部分,尚差生均公用经费800元/生。年。
20xx年秋期,二中学生4801人。20xx年学校事业收入约773万元(其中:学费250万元,择校费498万元,住宿费25万元),生均1610元,且择校费在逐年减少,基本支出约1157万元(其中:债务利息195万元,维修、购置213万元,教师绩效工资、奖励金、学生助学金、临工劳务、工会、福利等435万元,师培116万元,办公等商品服务支出,198万元),生均2410元,资金缺口800元/生。年。
(二)上级拨入专项资金逐步帮助化解学校债务。虽然学校负债已进入债务系统,但是,没有专项资金解决负债,每年县财政和学校都要支付债务利息,影响学校正常运转。尤其是由公司经营模式的食堂和学生公寓,仅靠本县财力无法解决。
(三)上级拨入专款,支持新建中学学生食堂和学生公寓,以解决学校的学生食宿问题。
学校的调研报告范文 篇10
1.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初步认识
校园文化是大学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外延。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大学文化,建设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本校特点的大学文化,是摆在高等教育研究人员和各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1校园文化的定义及特点
对于校园文化概念的界定,视角不同,说法不一,但站在整个大学的角度看,校园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一方面贯穿于大学办学理念、发展战略、规章制度及具体的校务工作中;另一方面校园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植根于观念和行为范畴,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发挥着作用。校园文化是一个包括学校“独特的办学精神、道德规范、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等内容的总体价值观复合体”。
校园文化既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不仅仅等同于具体的校园文化,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关于大学的文化,是类体概念,表明其产生于大学,与大学相互依存,大学文化所包含的所有内容都离不开大学这个主体,是大学和文化的结合;另一层是大学内的文化,是个体概念,指特定大学的个体文化,是大学文化个性化的一面。世界上各国的大学不计其数,中国的高校也有数千所,但风格迥异。如果从大学文化的角度来究其原因,便是大学文化的个性化层次使然。因此,校园文化是一个共性与个性统一的概念。作为大学这样一种社会专门组织,有自己的专门文化,又有自身的特色和个性。但大学文化归根结底是通过生活于大学之中的人际活动,不断进化、积淀而成的。
校园文化总体上呈现下列特点:一,多元性与主导性。当前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元化导致的社会文化多元化,还有各院校校园文化主体的价值取向、文化修养、知识结构、志趣追求的差异,使得校园文化呈现多元性。尽管如此,我国高校的性质及根本任务决定了校园文化必须导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导向陶冶爱国主义高尚情操。二,科学性与思想性。校园文化本身就极富知识与智慧,有很强的科学性及浓厚的科学和学术氛围。同时,校园文化的主体还具有境界较高、思想敏锐的特点。三,稳定性与可塑性。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精神、传统、作风的综合体现,必然带有学校特定条件下的历史积淀。校园文化不仅影响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人格的可变性,同时,它要受高校培养目标和教育职能的支配以及教育者对其施加的影响。四,独立性与开放性。校园文化以其特定的环境、主体、途径及成果,形成了区别于社会文化和其他亚文化的相对独立体系。同时,校园文化不可能脱离社会文化孤立地生存发展。
1.2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校园文化是大学的要素,是使大学生有归属感和自豪感的精神支撑。优秀的校园文化品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环境和氛围,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催人奋进的激励作用和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对此我国有位教育家提出了一个泡菜理论,认为大学就要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此氛围中思考、感悟,升华,完善。
21世纪的大学文化愈来愈成为高校增强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大学学术环境是大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学校对师资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提供适合发挥才能的学术生态环境的大学就能凝聚、吸引高水平师资,就有可能发展,有可能超越。
在21世纪,校园文化愈来愈成为高校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一所学校影响力越大,知名度越高,其生活空间就越大,生命力也就越强。19世纪末,洪堡创建的柏林大学就是以其“教学和研究相结合”新理念为核心的大学文化而使柏林大学乃至整个德国成为20世纪初“世界大学的耶路撒冷”。
校园文化愈来愈成为高校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的大趋势下,不同地区的大学、同一地区的不同大学为了各自的生存发展在生源、师资、科研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综合实力强的名牌大学,必定拥有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在21世纪,凸现竞争优势的就是这些大学文化的强势群体。
强调大学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自觉地适应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培育新的思想观念,建立新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机制,增强活力,促进大学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中国加入wto后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的趋势,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和调整,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等,形成一种全新的竞争氛围。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高校必须具备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三方面的资本和优势才能生存和发展。这需要大学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市场观、服务观、人才观、竞争观、创新观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价值理念和精神文化,这正是大学校园文化在新形势下所孜孜求索的内容。
1.3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
大学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大学环境、大学秩序、大学风气,这三个方面互相依存,由外及内、由硬到软。大学文化由大学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四个层面构成,可分为五个方面,即大学物质文化、大学精神文化、大学制度文化、大学行为文化和大学媒体文化。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方式,媒体文化是载体。它们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作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校园文化是一种寓教育于环境的“潜在课程”,是学校环境、设施、气氛及教风学风、校园精神的有机整合,能使师生感受潜移默化的感染、启迪和熏陶。有位教育家说得好:学校要让年轻人的心激荡;走进学校,应当让人能够感受神圣、魅力和诗意。因此要整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努力使其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高品位大学应当是一所探索求知的学苑。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特征,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研究的氛围本身就是一种引导人、教育人的力量。马克思说:“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学校应当成为师生生存和发展的最佳空间;高品位大学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乐园。要追求深层意义上的生动活泼---人的个性的健康发展,人的智慧的深层挖掘,情感的充分释放,这样,学生才会有成长的真正快乐;高品位大学应当像家园那样充满亲情,在学习、活动、交往、合作中融入亲情,才有可能坦诚、深刻;在亲情中,人的精神世界得以升华。高品位大学应当像文化宫。21世纪的办学格局必然更为开放和灵活,既能接纳早期教育和成人教育,又是开展课前、课后、周末、假期文化活动的场所。学校应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人才优势、文化优势和辐射优势与企业、科研机构、文化团体等建立广泛的联系,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良性互动,提高对社区的影响力,促进社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使之成为温馨的育人环境。
教育家丹尼尔认为,“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性,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和持之以恒的韧性,关心他人的善良,善于与人相处,把握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能力”,都是对青年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本质上都属于文化的范畴。因此,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大学文化必须承担重要任务。
2.国内外特色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调研与分析
北京大学之所以能昂立于中国高校之首,屡开各风气之先,与其近百年来一直坚持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分不开。个性鲜明、富有影响力的学校,肯定会有自己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砌构,以及附着于上的自始至终稳定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蔡元培先生构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在北大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引领着北京大学傲然前行、卓而不群。
清华大学以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成为学子向往的学术殿堂。“水木清华”是清华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胜景,园中林山四时变幻,环抱一泓秀水,掩映两座古亭。心旷神怡的美景与优秀大学文化相映成辉形成了百年香醇般的校园文化。
中山大学掀起“中大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大讨论,涵盖了本校活动的一切领域和层面。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在大学的生存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但其精髓在于培育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的大学群体意识。一位著名国外教育专家写到:总的来说,在保障大学的高水准方面,大学精神比任何设施、任何组织都更有效。
东南大学建各种学生社团,形成了志愿服务、文艺演出、学术科技、书画摄影、主题辩论、环境保护等主题鲜明的系列社团活动,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成才环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浙江大学严谨治学有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凝聚、吸引一批高水平的师资。武汉大学对校园文化的内涵做了新颖、独特的界定,提出了“奋发图强,建设蓬勃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精心设计,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健康有序的校园制度文化”的整体思路和构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实践中积累,在继承中发展,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和独具特色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提出了“以人为本,求实创新”的工作思路,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校园文化是硅谷成功的灵魂。同时,硅谷的创业文化也不断提升着斯坦福的校园文化,使斯坦福始终鹤立在高科技产业的最前沿。植根于校园文化沃土,创业文化成就了今天的硅谷伟业。
调查分析发现:各大学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作法不尽相同,但都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奠定了跨越式发展本校坚实的基础。人文学院侧重于理念形成和形象塑造;综合类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侧重于科技氛围的营造,高新技术的研发,与大学的长远发展结合,赋予校园文化建设以新的内容。
3.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再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办学过程中的伟大工程,创建优秀的校园文化并形成特色任重道远。只有运用科学指导,高扬教育理想主义,广泛吸纳一流大学经验,加快改革,完善机制,扎实工作,全员参予才能逐步实现建设高品位大学文化的目标。
1)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和精神文化“特质”的高度概括。精彩的校训,如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中国海洋大学“海纳百川,取则行远”,山东交通学院“明德至善,格物致知”,美国斯坦福大学“让自由之风吹拂”,哈佛大学“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与真理为友”,无不张显大学鲜明的个性,具有极强的宣传教育意义。
2)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写好校史、建好各类陈列室、展室,通过资料记载和实物生动反映学校发展历程,激励学生继承和弘扬学校优良传统;要发挥成才校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以其创业历程和成就,激励大学生立志成才;精心组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和奖学金颁发仪式等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活动,提倡名人名家为学生颁发毕业证书和各类奖励。
3)重视校内文化设施建设,加大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建好大学生文体、科技中心,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条件。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宣传橱窗等的建设,发挥宣传舆论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更大作用。
4)重视校园景观建设,搞好绿化美化,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桥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以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和他人的美好情操。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楼宇、道路、景观的规划、建设、命名及管理工作,增强对校园环境的认同感。赋予校园里包括楼堂馆所、花草树木等在内的建筑、设施和环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把学校建成绿色校园、文明校园。
5)重视校园综合治理工作,积极配合公安司法、工商文化等部门对学校周边的文化娱乐、商业经营等活动进行专项整治,维护学校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学生社团组织的管理,帮助推荐指导教师,引导大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地开展活动。
还有,教师要修养师德,应当从事业出发,构建理解、协作的良好人际关系,为学生树立榜样;学生要尊师、勤学、守纪,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校宣传教育工作队伍,以高质量地完成党交给的宣教任务。用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建设这支队伍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队伍的力量,提高个人和组织的工作能力
学校的调研报告范文 篇11
(一)二中
二中地处县城所在地,是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20__年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十年以来,学校规模由24个教学班扩大到70个教学班,学生人数由1806人增加到4801人,教职工人数由126人增加到265人(另借用教师7人、临聘人员15人)。按照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二中学生收取920元/生。年,学校每年的收入只能基本维持学校运转,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学校的硬件建设。随着学校规模迅速扩大,学校“创示”的债务利息包袱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快速发展。(财务收支情况表附后)
(二)中学
中学地处镇(原县城所在地),是一所农村完中。现有学生3010人,其中高中学生1950人,初中学生1060人。教职工180人,正式在编人员163人,特岗教师7人,临时工10人。高中教师107人,初中教师63人。中学高中生收取学费560元/生。年,已经低于初中生生均公用经费800元/生。年。由于中学有高中、也有初中,收支一起核算,因为有初中的生均公用经费保障,中学才能基本运行,根本没有能力改善办学条件,稍微大型一点的维修维护都要靠财政拨款。(财务收支情况表附后)
学校的调研报告范文 篇12
一、调研的目的和意义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起步最早、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塑造了一个人共性、品德、修养、爱好、才能等,对促进少年儿童的成长具有不行替代的作用。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同学的家庭教育问题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状况如何,直接打算着学校教育的质量,也打算着将来国民的整体素养。本次对本地区的同学家庭教育状况的调研,将有助于家校的相互协作,提高对同学教育教学的管理水平。
二、地区现状分析
我校地处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石炭井沟口办事处,距离城区较远,学校服务范围4平方公里,人口9千人,本地主要经营果园和农产品,经济产品比较单一,被规划为防护林带。随着城市化进展的加速,本地区人口渐渐削减,有75%居住的是老人,还有一些是租地种粮和租果园的,隔代教育、单亲家庭是这一地区家庭的特点。
三、讨论方法与讨论对象
本次调查采纳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调查对象主要为学校二至九班级同学的家长,发出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7份。
四、结果与分析
对问卷所得资料进行了定性分析,再结合访谈所得的材料得出以下结论:
(一)从家长的学历来看:父母亲的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打算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父母亲的学历层次则在肯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凹凸状况。调查表明,我校同学父母亲的学历状况是:父母亲是大专文化以上学历的约占其总数1。55%;父母亲是高中文化学历的约占其总数5.1%。父母亲是学校以下文化学历的约占其总数83.35%。
(二)从家庭的经济收入来看:由于各种缘由,大部分家庭收入不容乐观,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约占68.65%,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差的约占26.74%,家庭经济状况很差的约占4.61%。
(三)从家长的教育观念来看:几乎全部的家长关注的是孩子的品德教育,其次是身体健康,再次是智力开发。家长的教育观念有所转变,但是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重视程度,从“投资让孩子课余参与培训”来看,学校家长比较重视“唱歌、跳舞、美术”等,而学校同学家长比较重视“文化课补习”,从对孩子的学习成果满足看,学校同学家长满足程度较高,而学校同学家长满足程度较低。
(四)从家长的教育内容来看:还是重视书本学问,课外阅读书籍极少,但从“您孩子常常做的家务”来看,几乎全部的同学在“扫地倒垃圾、洗衣服、做饭”方面做得比较好。
(五)从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来看:大部分家庭民主氛围较浓,从“您孩子成果不抱负时实行的教育手段”来看,大多数家长都是“谈心”,“责骂、打罚”较少。从“您教育孩子最大的苦恼”来看,“孩子共性强,不听话”较多,其次是“没时间”。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有很大改善。
五、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责任观念仍旧落后
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了学校,教育孩子就属于学校的事了,培育和教育好孩子是学校的应尽之责。近些年,许多家长忙于生计,将孩子交到学校之后就不闻不问了。特别是到了高班级,有些家长从来不到学校或向老师了解子女在校学习状况,连家长会也不来参与,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班级,老师是谁,对孩子学习状况就更不清晰了。家长不关怀在校子女的表现,有些家长还习惯替子女说话,庇护孩子的缺点和错误。部分家长与学校缺乏协作和协调,致使学校教育成效减弱。
(二)家长不主动与学校的联系
被调查的老师均表示,目前家长与学校联系的较少,许多家长不主动与老师联系,以了解孩子的学习思想状况。目前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一学期一次的家长会,有些家长还不肯定到,来的家长大多数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二是班主任老师电话联系,有的以没时间为理由拒绝来学校。三是老师不定期对部分同学进行家访,多数同学家中没有家长在家。
(三)家庭缺失家教学问不足
从我校同学家庭结构变化看,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多元化,独生子女家庭成为家庭的主流格局,还消失了较多的流淌家庭、空巢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多种类型的'家庭,家庭的缺失给家庭教育带来了困惑。“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良好夙愿照旧是每一名同学家长的共同心声,当家长发觉孩子做错事情,学习成果不抱负时会严厉批判教育,但总感现在的孩子不服管、不听话,所把握的家教学问不足,远远满意不了目前家庭教育的需要。
六、建议和对策
(一)家庭层面
社会在进展,竞争在加剧,家长应把子女教育摆在优先进展的地位,每一位家长都要熟悉到做父母的责任,要熟悉到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业胜利的重要性,不要过分依靠学校,要提高自身的素养,起到一个榜样示范作用,并且乐观主动寻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点,培育身体健康,人格健全,习惯良好的好孩子。
(二)学校层面
进一步加强老师队伍建设,转变老师的的教育观念,提高老师的素养。转变家长会形式,制定家长学校章程和考核方法,落实好家长学校的任务。乐观开展家庭教育讨论,家庭教育讨论指导要跟上形式的进展。要创新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亲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三)社会层面
政府应加强社区家庭教育的管理、讨论和考核,举办家庭教育学校,落实家庭教育经费,配备家庭教育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进一步加强家庭、学校、社区的合力,形成时时到处教育的网络格局。
学校的调研报告范文 篇13
为了解XX县职业学校,在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后课堂教育教学的现状。20xx年3月17日至19日,体艺科、>职教科在云和职业技术学校调研三天。美术学科、通用技术学科调研的主要内容是随堂听课、教师座谈与交流两项。以下是对18日上午半天调研活动后的总体情况简要分析汇报。
一、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云和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国家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由于职业技术学校的特点,云和职业技术学校现有美术专业班4个,其中高二年级2个,高一年级和高三年级各1个。现有美术专业专任老师7名,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基本为美术专业学校毕业,学历合格。通用技术专职教师1人。
二、课堂教育教学的现状
本次活动听课3节,其中美术专业课2节,通用技术课1节。美术专业课一节是电脑平面设计由吴莲老师执教,另外一节是素描由陈峰老师执教。通用技术学科是技术与设计1中一课,由刘伟林老师执教。
由于职业技术学校的特点,除通用技术学科教材统一使用凤凰教育出版社教材外,美术学科的教材由任教美术专业班的老师自编内容供学生们选学,教育教学内容选取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美术学科和通用技术学科在课堂教育教学形式上,以“讲授——练习”的模式为主,先由老师介绍或讲解,学生自由练习或是上讲台演示。个别学生上讲台演示,其他学生观看演示,不少学生则自由交谈。
三、课堂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1、课堂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育观念一时难以转变
几节课同时反映出的问题是教育观念问题,教育观念的更新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况且职业学校的专业课老师,少有参加高中新课程实验>培训。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中,用传统的讲练结合的方法也在情理之中。另外,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于老师,已经根深蒂固,运用起来驾轻就熟。
2、课堂教育教学内容生活化的问题有待尽一步提升
学科教师自主选择教育教学内容,虽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的就业服务。老师应更多考虑,选择适合学生就业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选择能体现本校的办学特色,或是体现XX县是中国木制玩具之乡的特色内容进行课堂教育教学。通用技术是动手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应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多让学生在实验室里操作实践。
3、课堂教育教学的评价机制应逐步建立
在调研中,几个老师的课堂教育教学都以下课的铃声为终结,学生对自己的`作业或设计的作品,缺少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评价。教师对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讲解后,学生真正落实情况缺乏了解,不利于开展后续的教育教学。
四、研究与对策
1、呼唤职高教师也应更新教育观念
传统教育观念下形成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根深蒂固的,即使有意识地去改变,在教育教学中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回到原先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去。普通高中进行的课程改革实验,老师们都通过学习培训来转变教育观念,通过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行为。职高老师也应该不断学习,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课程标准、教育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转变成老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将教育教学观念转化成教师课堂教育教学的自觉行为。
2、提升学科老师的集体备课,发挥群体作用
集体备课意义在于老师之间通过探讨与交流,取长补短,发挥每个人的教育教学特色。云和职高美术组有别于其他普通高中,美术组教师个体数量较多,在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强化做好集体备课工作,发挥群体优势,选择教育教学内容,更好地挖掘教材,探讨教育教学方法,不失为一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捷径。
3、提升教育教学策略的研究
教育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教师是否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或讲完教育教学内容,而应该是观察学生在单位时间里想不想参与课堂教育教学,有没有掌握知识与技能,或者是专业技能有没有得到新的发展。如果学生不想学习或者学习没有什么>收获,即使教师再辛苦地教也是低效或是无效的教育教学。
要保证教师的教育教学有效,教育教学策略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教育教学采用讲授式的教育教学方法,有便于操作时间省等优点,而采用讨论或是自主学习的方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方式和研究精神,老师应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逐步开展和落实。
4、倡导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评价的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老师不断提高和发展。同时,也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没有评价的教育教学肯定是不全面和深刻的。两个学科的教师应该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学生练习后对学生作业或设计作品进行评价。评价的方法可以多元,可以由老师进行评价,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评或是学生互评。开展多元评价,能让任课教师明白教育教学任务是否圆满完成,是否有效,让学生知道是否达到了教育教学目标。
学校的调研报告范文 篇14
现在的饮品店加盟费几万到十几万不等,几十万的也有。在我看来,这是一笔很难收回来的投资,非常不划算,一旦亏损,这些钱都会打了水漂。我开第一家店,整条街一共有5家饮品店,除了我,全是加盟的,但是最后,没有一家生意好过我,甚至到最后从商品包装到营销手段什么的都在学我。
在我看来,完全不需要加盟,因为你用加盟的钱去做装修的话,完全可以做出加盟店的感觉,甚至比他们更高级。与其花钱加盟一些没有品牌效益的店铺,不如把这个钱花在装修上。因为顾客最初从哪里看店铺的档次呢,就是从装修上来看的。
那怎么装修呢?首先你得弄清楚自己想开什么类型的店,什么档次的店,然后去找一家和你的风格定位最像的加盟店,找到里面装修最符合自己预期的那一家。找好装修公司,直接带师傅过去喝杯东西,慢慢看,一次没看好,多去几次,再和装修师傅好好沟通其中的细节上你要做的修改,COPY一个。
有人要问了,不加盟的话,我不会做怎么办呢?我以前看到淘宝还有卖奶茶配方的,6000多呢,不要花这种冤枉钱。你去一趟当地最大的奶茶咖啡原料批发市场。
当时我去的是武汉的民权路,在武汉海关附近,据说是全中国最大的饮品类原料批发市场。你可以多问几家要报价单,里面各种产品和设备的价格都会写得非常清楚。一般情况下,这是实价,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心里有点底气之后选择一家进店,说明来意,他们会有工作人员教你,做出成品供你选择品尝。
第一次的话,可以进一些你感觉很好喝的,或者在当地卖得很好的饮品原料,和基础的饮品原料,不要被人忽悠的什么都进货。反正货不够你打个电话汇款过去,对方就会给你发货的,所以不用一次买完。
学校的调研报告范文 篇15
在局领导“教育创强”方针指引下,为进一步掌握我县农村基础教育教学总的质量和课程改革实验情况,了解教学实践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促进我县课改实验作扎实有序地向前推进。根据中心领导的指示,20__年学度我对金星学校进行了教学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学校体育跑道181m,沙坑、单双杠各一,篮球场两个(无室内运动场地);实验室、仪器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室(内仅一架钢琴),少先队(团支部)活动室等各一个,其它教学器具等基本设备初步达标。
二、所取得成绩
近三年来,金星学校重视素质教育,全体教职工在校领导班子带领下重视人性化管理,实行教师量化考核,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在教学工作中积极营造“安全、健康、和谐”的人性化氛围,以“知礼、勤勉、奋进”为校训,认真落实“减负不减质”的根本宗旨,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重视课改
①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政策法规和学科课程标准,并鼓动教师参加县“323”师训等各种学习活动,并进行理论实践。
②通过黑板报,编写“课改专栏”,定期宣传课改动态信息,交流课改教师的心得体会。
③定期开放“家长学校”,向广大家长宣传课改的目的意义,反馈学生的成长过程,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共同出谋划策。
④加强了课改实验的领导、管理和指导工作,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⑤规范了课改资料的建设和管理,并加强了教学指导工作,学校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课,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教学工作。
2、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
①教师主动参加课改,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积极撰写论文和教学案例。如小学,很多教师通过自制卡片、教具、学具;如语文教师为提高识字量,不仅在书中,还在各种学习资料中培养学生主动识字习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克服了由于教学资料不配套等不利因素给教学带来的麻烦。
②教师的教学手法发生变化。首先教师的理念变,才能使之方法变,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组织、激励、引导等方法在不断改进,很多老师能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如美术老师杨先红,在色彩课中结合唐诗、宋词,并利用情感和审美双重因素,使学生在乐中学,潜移默化地将知识传授给了学生,把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极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3、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
通过语数英等各学科现场观摩可以看出,课堂教学较之前传统课堂教学都有一定改进,使人感到了新课改后,课堂中的清新气息,学生的学习方式更为丰富,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趋势。“自主、合作、探究”已逐步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如语文课,学生有大量的实践进行探究、思考、观察和分析及实践活动。却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材施教,科学地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合作学习给了学生更多参与和表达的机会,学生自主、自信、合作、探究的意识普遍增强。
4、教研氛围日接浓厚
人性化管理发挥教师原动力,全校上下形成合力,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特别是新课改以来,以“323”师训工程为载体,积极参加教科研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
①教科研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除听课、评课还去办了专题讲座研讨活动,对新课改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及时的讨论和交流,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获益匪浅。
②课题研究开始启动,经过半年多的实践探索,今年上报市级课题两个。
大家都知道:评价的功能不仅仅是甄选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为此,该校在课改实践中,引导教师大胆改革评价内容和方式,采用“分项考试+等级评价+孤立评价+鼓励评语”的呈现方式,努力构建多元,评价内容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方法是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互动。如语文分:识字写字(学生互评)、朗读、口语交际(教师家长参与),以鼓励为主用游戏形式纠正等等。
6、重视社会实践,师生共同参与
带出去请进来。一年以来,该校抱着新的“教学观”,与校外结合,进行一系列“走进新课程”、“与新课改工成长”活动,实行校际联合。
①初中部与荔港学校“联姻”,进行新课改教研活动。
②小学部与石浦中心校进行教学新课程教研活动;小学语文与新港小学进行教研活动。
③重视学生社会体验活动
a、拥军活动。初中新生军训、“八一”节慰问石浦边防站、“端午节”送粽子,建立深厚的军民关系。
b、建立劳动基地。学校有专门开辟的花木基地供学生栽培、观察、分析、护理。
c、到申棱电梯厂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采访,写《申棱成长之路》在县市宣传口发表
d、请消防大队进行正常的安全教育,懂得自我保护,做到群众的预防灾害宣传员。
e、到敬老院去举行文艺联欢,做新时期敬老爱幼的好学生
f、每年去烈士墓缅怀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7、重视师资业务培训,教学成就显著
⑴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培养一支“政治正、业务硬、教学勤”的师资队伍,始终是该校关切的问题,为此学校领导极力鼓励进修、学习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小学语文、数学合格率100%;初中语、数、外、政、自等平均合格率70~80%;三名教师参加中级研修班,一名教师参加学科骨干培训班。历年来教师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成绩显著:
①县教坛新秀评比:20xx年度初中部自然、美术分获二等级。
②县教师基本功竞赛:美术二等奖,数学、自然三等奖,政治市三等奖。
③教学论文评比:小学数学县一等奖、市二等奖,初中数学、美术分获县二等奖,教学基本功案例分获县三等奖,体育优质课县二等奖。
⑵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一切为了学生,学校在“以人为本”的宗旨下,近三年来所显现的成绩可想而知。
①中考:20xx年考进象中3人,考入二中13人;
20xx年考进象中2人,考入二中20人;
20xx年考进象中4人,考入二中15人。
②各年统考相比,20xx年尤为突出:
20xx年第一学期初中一年级层全县中上水平,其中自然学科全县名列4、5、6;初中一年级政治,全县名列前5名。总之,小学合格率100%,中学合格率70%~80%。
③重视素质教育,各方面提高显著:
a、全县中学三模竞赛:全县第九名;
b、县学生艺术节舞台艺术表演:团体二等级;
c、县学生艺术节三独表演:1人二等奖;
d、县学生艺术节书画艺术现场赛:书法、绘画各获二、三等奖;
e、学生作文竞赛中:3人参加3人全获奖――其中市二等奖1人,县二等奖1名,县三等奖1名;
f、全县学生运动会:每届组队参赛,态度积极,重在参与;
g、县科技界:多篇科技论文获奖,获县科协好评。
三、存在主要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
2、办学条件差:另外资金困难,很多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到“提襟见肘”的地步。办公经费、教辅资料、教学设备……难以兼顾。
3、缺乏与新课程相匹配的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学校、教师、学生评估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校与广大教师参与课改实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
四、几点建议:
2、建议上级教育部门(有关部门)应尽快协助建立一个与课改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评价机构。评价是新课改最大的难点,是影响课改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快课改理念下的评价研究,制定出与课改相匹配的评价方案是当前应努力研究,力求早日完成重要任务。以充分发挥师生教学积极性。
3、应充分认识校本课程教学和学科整合的重要性,组织专门培训小组引领教师,并将其作为学校的一项长期、稳定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来抓,方能保证课程改革顺利而持续地进行下去。
学校的调研报告范文 篇16
学校档案作为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历来受到各级档案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X档案局早在20xx年之前就指导、督促了原7所区属学校的建档工作,7所学校先后按照区档案局要求完成了规范化认定和升级工作。20xx年底,大企业所属中、小学校移交X政府管理后,区属学校由原来的7所增加到30所,数量上的变化给学校档案工作的管理带来了难度,X档案局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把区属学校档案工作列入20xx年度工作重点,并会同区教育局档案管理部门,加大对区属学校特别是大企业移交学校档案工作的检查、指导力度。 一、学校档案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受攀枝花开发建设“先生产、后生活”的影响,攀钢、十九冶等辖区大企业长期以来对档案工作实行内部管理,在管理方法和管理体制上与市、区档案部门存在着很大差异。原大企业所属学校由于档案工作长期接受企业内部档案部门管理,很多学校实际上并未开展真正的建档工作,档案管理离市、区档案行政部门对学校档案规范化认定标准的要求还有非常大的差距。因此,区档案局不得不花费很大精力对大企业移交X学校的建档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20xx年7月至8月,区档案局和区教育局组织人员对校园档案规范化建设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和抽查。通过抽查发现,各学校档案规范化建设工作开展得还不够理想:对档案工作重视和档案工作人员到位的学校,档案规范化建设工作就开展得好一些;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档案工作人员配备不合理的学校,档案规范化建设工作就滞后。这次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部分学校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主要体现在对档案工作不理不问,档案人员待遇难以落实,将一些责任心不强、年龄偏大的人员安排在档案工作岗位上。从制度、人员、管理上削弱档案工作。
2、立卷工作不规范。领导机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收集范围及保管期限表等相关内容不齐(如: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基础数据汇编、专题概要等),没有形成完整的档案利用和管理体系。
3、对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录入不规范。主要表现为对本单位自制档案资料的收集不齐,整理不规范,电子文档的挂接不全。(特别是对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录入有些学校还未进行整理)。
4、档案存放不合理。主要是各种门类的档案排列顺序混乱,永久、30年、20xx年等不同保管期限的档案放置混乱,给档案查阅和利用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按照永久、30年、20xx年排列)。
5、设备、设施难于满足档案保管的需要,还需进一步完善。主要是还有少部分学校仍在用木制档案柜装档案,“八防”和温湿度计设施欠缺,没有按规定安装空调、温湿度计,不能将档案室温度始终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湿度高低波动幅度大,不利于档案存放,不利于维护档案的安全。 从保护档案的设备上看,存在单一、老化的问题。
6、档案保护意识缺乏。档案保护工作是为利用工作服务的。由于学校工作过分强调为教学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保护意识的减弱,表现在实际行动上就是对档案工作有所松懈。大的方面,如资金的投入,人员的安排;小的方面,如在接收、利用、整理、编研工作中忽视保护工作,将档案放置地上,不注意防尘等。从中可以看出,档案保护意识在工作人员头脑中还相对淡漠。
7、学校档案人员受各种客观条件限制,培训力度不够。档案人员参加档案局组织的档案培训,尤其是档案保管技术专题的培训相当有限,一些学校档案人员变动频繁,身兼数职,很难抽出时间学习档案业务,往往是刚一熟悉了业务,就被安排到其他岗位上,又重新换人接手档案工作,新手对档案工作还一时难于适应,档案人员如果不随时补充知识,业务工作将无从谈起。
8、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近几年,学校档案人员的学历、职称虽然都有明显提高,但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档案专业技术人员却相当匮乏。各区属学校每年都要新进一大批人员,但基本上都是担任教学工作,全区学校目前没有一名档案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档案工作。 二、今后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1、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汇报工作,力争得到上级部门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对档案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尽最大努力改善学校档案工作的软、硬件设施,为档案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2、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学校教职工,特别是分管档案工作的学校领导和档案工作人员学习《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和王刚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档案工作所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通过学习使全体档案人员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从事档案工作和教学工作同样是件有意义的事,同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3、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档案业务培训工作。去年,区档案局组织了一次学校档案人员学校档案管理知识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许多学校的档案人员基本上掌握了学校档案管理技能。今年秋季开学后,部分学校的档案人员由于退休、学校整合等各种原因发生了变动,新接手人员对档案业务还不熟悉。今后,区档案局将根据工作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再开展一次学校档案人员培训活动,着重对学校档案规范化认定标准和要求进行培训。
4、继续加强档案执法监督检查,以法制化推动档案工作健康向前发展,要把进一步提高教育部门特别是各学校领导档案意识提高到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积极向上级主管领导争取,力争把学校档案工作纳入对教育部门的年度考核和教育部门对学校的考核框架内,使其把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头上,强化日常监督,统筹档案工作在本单位、本部门的分配布置,确保档案工作同本部门业务工作、中心工作齐抓共管,档案人员保持相对稳定,使其有时间和精力钻研档案业务,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本单位各项工作服务。把加强日常监管同注重提高质量结合起来,使档案监管常态化,形成各学校人人支持档案工作的自觉行动。
5、深入各区属学校,听取基层档案人员的合理化建议。很多基层档案人员身兼多项工作(如教学、后勤、校医等工作),承担的工作任务繁杂,压力很大,每天工作时间疲于应付学校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很难有时间坐下来整理和录入档案,有些事情仅仅依靠基层档案人员的努力是很难办到的。区档案局作为全区主管档案工作的行政管理部门,要深入一线,了解档案人员的工作情况,对于能办到的事情,要及时向学校领导通报,为基层档案工作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对于不能办到的事情,要主动和教育部门协调,向政府汇报,尽量把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在基层。
三、区档案局通过对部分区属学校档案工作的检查、指导,发现X学校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体现在: 1、档案意识进一步提高,档案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没有发现违反《档案法》事件。《档案法》的宣传、贯彻、实施力度在加大,全区大部分学校都能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除加强文书、教学档案的收集外,开始逐步重视科技、声像、照片等不同类型、不同载体的档案材料收集、整理,尽量做到档案集中统一管理,逐步走上依法治档的发展轨道。
2、学校档案工作进一步规范。随着我区学校档案工作规范化认定的开展,学校档案工作已开始走向规范化、现代化管理的发展轨道。学校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得到加强,硬件设施得到更大投入,档案管理更规范,档案资源进一步得到开发利用,档案工作已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方向发展,档案工作层次得到提升,越来越发挥出档案为学校工作提供服务的作用。 3、档案人员注意提高自身素质,钻研档案业务,档案人员责任心日渐增强,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完整,能够按照档案规范化建设需要进行档案管理。 20xx年1—10月,X档案局在区教育局等职能部门的配合下,完成了对市9小、14小、16中等区属学校的档案规范化认定工作,初步实现了年初制定的学校档案管理目标。剩下的2个月时间里,区档案局将一如既往,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还未认定的学校逐一地开展档案规范化认定工作,为20xx年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学校的调研报告范文 篇17
关于农村小学现状调查问题应该说是一个老话题,多年来,许多来自一线的教师以及教育管理人员、教育研究人员等都曾就此做过不少文章,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时,它又是一个新话题,因为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国家及地方关于教育的决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农村教育随之会呈现出新的特征,并暴露出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解决。下面,笔者谨以xx小学教育为例,作简要调研分析。
一、基本情况
地处建湖县西北部,与阜宁县毗邻,面积50.78平方千米,辖12个村(居),人口29820人,为最薄弱乡镇之一。现有中心小学1所,定点村小2所。
多年来,由于受到全镇经济薄弱、交通闭塞、教育投入相对较少等因素的影响,学校办学条件极其简陋。
(1)校舍。中心小学现有校舍2184平米,其中教学楼1020平米,为b级用房,其余平房校舍均为c级用房。目前现有校舍中,教室、办公室及生活用房严重不足,各功能室配套用房无一间达标。两所村小校舍总面积为1590平米,除增寿小学630平米简易教学楼为b级用房外,其余平房校舍均为c级用房。。经有关部门建筑安全性及抗震鉴定,全镇小学所有校舍均在“建议拆除”之列。
(2)办学设施。办公设施:办公桌椅基本达到教职工每人一套,但绝大部分为80年代所添置,陈旧、破损严重;目前因办公用房紧张,仍有部分教师在教室里办公。电教设施:全校现仅有多媒体教学设施4套,电视机、dvd等配套教学设施5套;电脑95台,45台为今年新配“龙芯”电脑机房,另50台方正电脑已届淘汰年限,大都不可使用;村小为中心校淘汰电脑,各15台,均已报废;教师用机目前才配至部门、科室,无教师办公用机。录音机、语音教学系统:无语音室及可用录音机。图书资料:中心校生均6册,村小生均20册。
(一)农村小学的办学优势
相对于驻城及县直学校来说,一般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办学优势可言。如果勉强说来,大概有两点:
1、班额少。中心校各班级生数一般都在40人左右,村小各年级一般都在20人以下,有的班级甚至不足10人;而驻城及县直学校班额一般在60以上。应该说,在农村学校的教学过程中,为老师尽可能多地关注每一个学生,发现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体验提供了可能。
2、教学质量的压力小。虽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作为家长的共同心理,但总体来说,驻城及县直学校的家长这种愿望和要求显得更为迫切和强烈,不少家庭经济条件、社会背景等均相对较好,对子女教育培养的期望值较高。此外,一部分农村家庭,跳出“农门”心切,往往从幼儿园开始便在城里租房或买房供孩子读书。因此,农村学校在落实“减负”要求和贯彻“五严”规定方面面临的困难要比驻城及县直学校小得多。
(二)农村小学的办学劣势
相对于驻城及县直学校而言,农村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办学条件简陋。一是教学及配套用房不足,且安全性及抗震要求不达标。二是教学及设备条件相对较为简陋,难以满足教学需求。三是学校公用经费相对不足,难以满足学校正常发展经费使用需求。
2、教师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一是教师人岗对应极不协调。一方面按师生比来说,在编教师总数明显超标;另一方面从学科教学的实际需求来说,人员相对紧缺、学科不配套的问题又较为突出。二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在教师队伍中,专业知识不强、业务能力偏低;缺乏工作活力,缺乏敬业进取精神,安于现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以及不安心从教,无病呻吟、小病大养等情况都有一定的比例存在。
3、学校的品牌效应及综合影响力较小。农村学校难以像县城学校那样对学生及家长有吸引力。在农村学校中,学生家长存在择校的心理和愿望还是较为普遍的,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无法进城读书的类型,一旦条件成熟,仍要想方设法进城里学校读书。
4、缺乏促进教育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社区及地方政府支持和重视教育的力度不够,学校在学生管理中的一些做法和学校组织开展的有关活动时常得不到家长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二、问题成因分析
农村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究其成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投入不足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随着“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施行以来,对促进教育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教育发展也随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县级财政供给与全县教育发展的投入需求间仍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按照省政府计划安排,应化解的义务教育阶段有关债务我县尚未完全拨付到位;县直较大规模的学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债务等待政府偿还,同时,作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教育重点工程建设急需政府大量资金投入。因此,尽管全县上下都在大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一定程度上讲,教育局、县政府均已无力兼顾面广量大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发展。
此外,随着“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实施,镇级政府都迫不及待地甩开了教育这一包袱,不再承担自身在教育发展上应肩负的责任,使得农村教育的发展更加举步惟艰。
2、教育经费使用与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当前,我县学校公用经费是按生数多少为标准拨付的,即按每生每年370元的标准向学校下达公用经费总额,而学校公用经费的使用并不完全与生数成正比,就好比一个“三口之家”与一个“五口之家”的家庭开支一样,并不是“三口之家”只用“五口之家”的五分之三就够了。在这种经费管理模式下,对生数相对较少的农村学校而言,则必定在维修费、办公费、教师培训费、学校特色发展等方面的支出上大打折扣,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和制约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同时,目前学校经费支出采用国库集中支付、大宗物品由政府采购的模式,对于规范学校财务管理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审核支付手续烦、规矩多,集中采购耗时长、效率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经费使用的效益。比如,不少乡镇校在规定的报帐日报帐,往往一天时间无法完成,结果还要住到旅店等第二天再去继续排队。再如,我镇在4月份就上报计划,打算购买一台草坪机,但至9月低尚未落实到位,结果在8月底校园环境整理中,仅清除草坪杂草就花去3000元左右。
3、在农村未能真正形成“教育优先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施行后,学校与社区、村(居)以及镇级政府的联系没有原来那样密切,镇级政府的教育责任相对减少,社区及地方政府对教育工作的关心重视显得相对不够。二是学校工作得不到家长足够的理解和支持。由于受到学生家长观念、文化素养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家长支持和理解教育的程度远不及城里家长。做同样一件工作,比如学生报刊杂志的征订、家校通平台的建设等,城里家长十分热心;而在农村,尽管这些做法对学生及家长来说是有益的,可真心支持者寥寥无几。再如,学校在学生到校时间管理、学生路队管理、家长接送学生管理等制度的实施方面,不少家长以自我为中心,不予理解和配合,不服从学校管理,我行我素,动辄因某一小事不如意,漫骂甚至扬言殴打老师。
4、在教师的使用与管理上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
一是教师流动不合理。历年来教师“农进城”选调对象均为农村优秀教师,优秀师范类新生分配基本是驻城及县直学校优先,优秀教师外流,又得不到新教师补充,使得城乡教师队伍素质的差距逐步拉大。目前,我镇小学一线教学人员中,由师范院校毕业参加工作的仅36人,能胜任某一学科教学的不足45人。全镇小学无一名科学带头人或教学能手,无一名音乐、美术、科学专职教师。
二是农村教师结构老化。我镇小学在编教师83人,其中年龄在55周岁以上达20人,因政策因素退二线或年老体弱生病休养的达17人,坚守教学一线的人员仅58人。
三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①不少教师由于长期在农村工作,这里管理相对落后,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社会、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度低,甚至有的同志在某一学校一干就是10年、20年以上,导致部分教师不思进取,工作缺乏激情,养成松散习惯,难以专心教学。
②对于一些中老年教师而言,因信息闭塞,学习、见识的机会少;加之思想封闭保守、教学水平与业务能力欠缺,尽管课堂教学、课程改革风起云涌,但他们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等方面依旧“风雨不动安如山”。对于青年教师而言,置身于镇校范围内,因教师整体素质和教研水平不高,几乎没有什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师间的传帮带流于形式,效果差,在专业成长等方面得不到有效的引领。
③由于现行管理体制因素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很难贯彻落实有效的激励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教师缺乏竞争意识,没有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当前,尽管已实行了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但上上下下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怕引发矛盾和问题,在绩效工资分配上无法拉开较大的差距。从而安于现状,不注重学习,不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者有之;摆老资格,以功臣自居,未到退休年龄不肯上班者有之;无病呻吟,小病大养,不安心工作者有之。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农村教师队伍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三、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的对策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以及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的相继召开,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均衡教育的呼声逾加强烈,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成了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众所周知,当前农村学校与县城学校在学校硬件条件上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这也正是农村家庭择校县城的重要原因之一。要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在学校办学条件上的公平与均衡理应成为首当其冲的重要任务。
1、加快实施农村学校校舍改造工程。进一步加大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力度,按照原则上每镇举办一所小学的布局要求,对现有学校校舍情况作调研分析,立足学校实际,按照教学及配套用房基本满足教学需求的要求,对农村学校校舍进行全面改造,使农村学校在校舍条件上既满足需求,又达到整齐划一的程度。
2、加快推进农村学校办学设备条件达标工程。由于受到经费使用的限制,农村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自行添置设备、设施相对较少,“等、靠、要”倾向较为明显。目前,各校教学器材等主要是省“四配套”添置的,与教育现代化要求仍有教大距离。要组织对全县各学校办学设施设备条件的普查,立足县域实际,制订区域推进教育现代化标准,督导和帮助学校开展达标创建活动。
3、加大对农村学校的经费投入。教育主管部门要联合财政部门要深入学校作好调研分析,科学合理地安排学校公用经费,要保证学校经费总额能基本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求。
(二)进一步调优资源配置,努力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农村学校发展步伐,是实现公平教育、均衡教育的紧迫任务。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加紧实施校舍改造工程和办学设备条件达标工程外,对全县教育资源进行重新“洗牌”,使得各学校在教育思想理念、师资配备、教学设施设备条件等诸多方面逐步趋于均衡,是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1、逐步建立起教师合理流动机制。目前,县城学校是全县优质师资最密集区,县城学校在师资配备上高出农村学校一个较大的层次;农村学校师资配备校际间又有较大的不平衡性。为促进师资合理流动,宜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实行全县教师统一调配制度。由教育局相关部门根据各学校规模统筹安排教师。二是实行教师轮岗制度。学校领导与教师在同一学校连续工作不得超过六年。三是选派县城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制度。在县城学校选派一定量的教师支援农村学校,做到县城学校教师原则上有不少于三年的农村学校任教经历。
2、建立起县城与农村学校对口支援制度。根据县城学校规模及办学实力等因素,确定其对口支援农村学校的数量,各援助学校要在办学思想、教学理念上对受援学校产生实在的影响,要在人员及设备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以促进农村学校的加快发展。
3、组建县域教育联合体。以县内知名校、龙头校引领,组建多个教育联合体,实行人才、资源共享与互动,组织开展帮扶与促进活动,实现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办学质量、师资配备、办学设备条件等方面高位均衡,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与繁荣。
(三)进一步改革教育人事制度,不断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当前,教育改革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突出表现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产生了积极的效应和影响。但多年以来,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一直波澜不惊,教师岗位“铁饭碗”的倾向表现得依然较为明显,特别在农村学校,“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较为严重。
1、切实开展动真碰硬的师德教育活动。毋庸讳言,目前来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提法,我们作为教师本身已觉得不再是那么底气十足,以教谋私、有偿家教等诸多行为的存在使教师这一职业的崇高形象大打折扣。迫切需要展开一场至上而下的“整风运动”,通过展开深入有效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排查在思想上、行动上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上的存在问题及差距,并制订出台具体而明确的制度与规范,对新发生的违规行为作何处罚,进一步规范与约束教师的从教行为。
2、有效推进教师全员聘任制改革。制订与出台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实施方案,由县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按需设岗的要求,对各学校核编定岗,由学校组织实施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的全员聘任制改革,使能够胜任教学一线工作并享有较高的群众信任度的教师优先聘任到教学一线工作,享有高于教辅、后勤等岗位的待遇和报酬。促使不能胜任一线工作、不安心从教、以功臣自居不肯上班、小病大养不愿上班等各种类型的人员转岗或待岗。在实施全员聘任制的过程中,可允许农村学校依据工作实际需要,招聘一定比例的拥有教师资格的社会从业人员,方可保证农村学校全员聘任制改革不会因教学岗位人员不足而流于形式。
3、全面实行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当前,教育行业中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实施了绩效工资制度,但在目前的农村小学由于思想观念的束缚,他们所理解的绩效工资就是“涨工资”,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少学校依然是“打和牌”,不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得经济杠杆未能在调节与规范教师工作行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的调控,一是要保证绩效工资考核发放的民主性、真实性,二是要合理拉开工资差距,真正做到依据德、能、勤、绩等综合因素考核发放。做到有为才有位、绩酬挂钩、优绩优酬。从而形成勤于学习、乐于钻研、敬业爱生、廉洁从教的良好风尚。
希望加强对农村学校的重视程度,这样不仅能够大大的提升农村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样能够帮助更多的农村学生入学学习,对提升农村整体文化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学校的调研报告范文 篇18
近年来,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全面贯彻实施,农村中小学校的经费管理已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已愈来愈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完善教育经费管理模式,管好用好教育经费?xx市各级财政部门为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情况
20xx—20xx学年度,xx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农村中小学校1671所,其中:农村小学1461所(含389个教学点,220所中心学校),初中学校210所。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383831名。在职农村中小学教职工25505名。
20xx年,xx市在1区9县进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这项政策惠泽了全市80万农村中小学生。各级财政部门以实施新机制为契机,优先保证并不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保障力度,确保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以20xx年为例,全市10个县区全年预算内教育支出56179万元,加上中、省、市安排的“两免一补”资金9160万元、危房改造资金7051万元、教育专款2963万元、县区配套2074万元,教育资金投入总量达77967万元,比20xx年增加了18898万元,增长32%。全市农村中小学校公用运转经费477万元,教职工人均年公用经费达1873元,比以前年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从而,确保了农村中小学校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和学校的正常运转,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以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学校资金量增加,管好用好教育资金已成为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加强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市为切实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于20xx年在全市初步建立起“预算到校,专户到校,拨款到校”的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方式。各县区按新的管理方式,设立了教育资金专户,以初中学校、中心学校为基本预算单位,逐校编制并汇总农村中小学校预算,按预算进度拨付资金。新的管理方式运行后,对规范农村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农村中小学经费管理方式对比分析
目前,从全市情况看,各县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已全部实行银行代发,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和专项资金的管理方式各有不同,大体来看,有以下五种管理方式:
第一种是中心学校集中核算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将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核算与管理集中在中心学校。如旬阳县,对于学校公用运转经费,由县财政部门年初预算到县教育部门,教育部门根据二级预算分期拨付到校,以中心学校为独立核算单位,村组小学经费支出向中心学校报帐;对于专项资金实行财政、教育部门两家联合下达资金分配文件,教育部门负责项目实施,财政部门负责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工程完工后,由县财政、教育部门对工程支出票据进行审核报帐。财政部门不直接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实施监督,由教育部门、中心学校实施内部监管,以学校自行管理财务为主。
第二种是乡镇会计集中核算的方式。这种方式是由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对农村中小学校经费实施集中核算与业务管理。如平利、岚皋县,对中小学校公用经费支出实行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对专项资金实行报帐制,即:学校将项目建设支出票据报送县财政部门审核后,按工程进度直接将资金拨付到校。
第三种是会计委派制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县财政部门委派会计驻乡镇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实施支出审核管理。如白河县,对于学校公用运转经费由县财政部门驻乡镇委派会计审核把关后支付;对于专项资金直接拨付到校,由县教育部门负责项目组织实施,财政部门按项目进度拨付资金,支出票据由委派会计和财务总监审核后支付。
第四种是县教育部门集中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在县教育部门内部设立核算机构,对乡镇初中学校、中心学校财务集中核算。如石泉县今年在县教育局内成立了教育经费支出中心,负责管理全县农村中小学校财务核算与监管,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校核算,报帐制管理”的办法,财政部门负责按预算拨付资金,资金监管由教育部门教育经费支出中心负责。
第五种是县财政部门集中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将农村中小学校的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上收到县级集中管理。如汉阴县,在县财政局会计核算中心设立教育经费核算股,负责管理全县农村中小学校的财务核算与管理业务,直接管理到初中及中心学校。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专项资金由教育经费核算股集中核算,实行报帐制管理,从收支源头上监控财务活动,增强了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xx市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的管理方式不统一,有的管理方式停留在旧的“以乡镇为主”的办学体制下,有的管理方式已与“以县为主”的新体制相适应,还有的管理方式处在新、旧体制的交叉运行中。从各县区的实际情况看,存在着四个方面的突出[百范文网:]问题:一是财政监管缺位。实行学校集中核算、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及会计委派管理方式,县区财政部门实际上只管了经费的预算与拨付,面对量大面宽的教育经费监管没有到位,由学校、乡镇或委派会计实施监管,一些学校财务管理出现了漏洞;二是管理关系不顺。实行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学校独立核算或会计委派管理,县区财政部门未对学校经费进行核算和监管,乡镇领导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会计核算环节中经费支出的审签,影响和制约了学校的财务主体地位。教育部门认为只参与资金初级分配,对学校资金监管中间隔着乡镇政府,想管而又不便于去管,使本系统财务监管难以实施。三是运作程序繁杂。实行乡镇集中核算,学校整个资金的审批,除工资外,学校领导先签字,送乡镇会计核算中心报帐员审核,之后总会计把关,送财政所长签字,重大支出需送乡镇分管领导,甚至乡镇长审批后报帐,造成审批环节多,工作效率低,学校对此意见较大。四是管理效果不同。实行县级财政部门集中核算,有利于加强对教育资金、资产及债权债务的全程监管,规范学校的财务管理,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而其它几种管理方式在这方面明显存在缺欠。
通过对比分析,结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来源于省、市、县各级财政资金,农村中小学校财务一般不与乡镇财政发生核拨关系的实际,实行县级财政部门集中核算管理的方式比较完善、规范。这种方式体现了“校财县管”集中核算,统一管理的特点,适应“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最大的优点是融会计核算、财务监督、资金管理为一体,能把财政的基本职能贯穿于资金的预算、拨付、核算、监管之中,有机地形成了“四位一体”的管理运行机制,有利于加强对教育资金的监督,尤其是财政部门对资金监督由过去的事后监督、结果监督变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监督,这样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育资金拨付后,单位随意开支,财政部门“亡羊补牢”的现象,进一步规范了教育资金的管理和核算。因此,统一实行“校财县管”模式是规范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完善农村中小学校经费管理模式的对策
完善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模式,强化学校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直接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关系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新机制这一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阳光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体现。要按照“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在坚持单位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支出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将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上收县级统一管理,在县财政部门或会计核算中心内部设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核算管理机构,负责县域内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的集中核算与管理。切实建立“校财县管”的管理模式,实行“预算到校、拨付到校、核算到校、监管到校”的管理方式。
首先是预算到校。一是把所有农村中小学校纳入县级一级预算单位,建立以初中学校、中心学校为基本预算单位。把单设的初中、九年制学校从中心学校剥离出来,以回避中心学校权力过度集中。二是统一预算编制口径,收入统一按省、市明确的经费标准纳入预算,学校所有收入(指辅助事业收入,包括勤工俭学等)纳入专户管理;支出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全额预算。三是对学校公用经费部分作出规定,合理核定各项支出标准,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学校公用运转支出,突发事件处置和学校正常维修支出,教学如教研活动、设置购置及教师培训支出。学校根据县区指导意见和原则要求,编制预算,细化到具体项目,经县财政、教育部门审核,分校编制并汇总农村中小学校预算。
其次是拨付到校。按预算进度拨付资金,由县财政部门预算下达指标,国库直接将资金(除工资外)拨入教育经费核算机构各校帐户。对“两免一补”资金按月拨付。对学校支出实行“报帐制”管理,由初中、中心学校报帐员向县区教育经费核算机构报帐,支出票据由分管财务校长一枝笔审签。小额支出以现金支付,大额支出以转帐支付。同时,对学校区分情况,核定备用金,提前借支,用于学校日常运转。
再次是核算到校。由县教育经费核算机构承担县区农村中小学校的会计核算业务和履行财务监管职能,负责管理所有预算单位。对核算机构人员实行“分校负责制”,明确每个人管理的学校。对学校的财务核算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撤销各学校原有帐户,只保留工资专户,将所有预算单位在县区教育经费核算机构统一开设教育经费帐户,实施一校一户,分户核算。
最后是监管到校。一是县教育经费核算机构每月向学校提供财务报表,向财政、教育部门报送学校财务分析报告,使其及时掌握财务活动情况。二是强化制度约束,县财政部门、教育经费核算机构要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业务运行。三是对学校的资产、债权债务进行清理登记,纳入县教育资金核算机构业务管理范围,实行动态管理。四是对学校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通过“票据统管”约束,确保收入及时足额缴入财政专户。五是对项目实施,如危房改造、校建、大型购置等实行招、投标,由县教育部门组织实施,相关学校参与配合,财政部门拨付资金,形管钱与管事相结合的机制。六是学校采购业务,全部进入政府采购管理,按采购程序办理。七是实行民主理财制度,由教职工推选产生学校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对学校每月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初审,学校对本单位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实行学校财务公开制度,坚持每学期公开一次本单位的财务活动情况,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四、实施“校财县管”模式应注重的工作及措施
一是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如:中小学预算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票据审批及管理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等。特别要强化实行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阳光采购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突出把好“收、支、购、建、拨”五个关键环节,真正使学校财务管理做到收有据,支有度,购有章,建有规,拨有法。同时,要加强财政部门与教育部门与中小学校的工作衔接配合,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定期通报、研究教育经费管理情况,为“校财县管”模式规范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要积极探索教育支出标准体系建设。首先要加强预算到校编制工作,增强预算约束力。农村中心学校编制预算,要按照县区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支出项目,促进县区财政部门对学校预算的编制和控管由总额控制转变为定额控制。其次,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办法,根据各学校的情况,对川道、山区、边远学校分类别核定支出项目、支出标准,如学校招待费、购置费等,通过实施项目标准控制,节约资金,用于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水平。第三,要强化支出控制,坚持用一种模式,一套审核标准,一个支出口径对农村中小学校的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将各项支出控制在年度预算指标以内,并对资金支出和使用效果进行检查验收,以控制和减少不合理的开支,使有限的教育经费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三是要加强学校资产、债权债务管理。对学校的资产要进行清理、登记,实行动态管理。对学校的债务要逐校进行核实登记、锁定基数、控制新债、制定化解旧债的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夯实工作措施,促进学校债务化解。要把资产、债权债务体现到学校财务上来,融入财务管理之中。
四是要重视财务分析和结果应用。教育经费核算机构要定期向财政、教育部门报送学校财务活动情况,提供财务分析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促进教育资金绩效考评体系的建立。县区财政部门资金拨出后,要以学校预算为核心,以资金流向为主线,以集中核算为手段,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做好跟踪问效,及时发现和解决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乡镇财政所要积极配合上级财政部门做好资金监管工作。
五是要加强业务培训工作。搞好培训是强化财务管理的基础,而夯实这一基础的重要手段是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要对学校校长、分管财务的校长和报帐员进行业务培训,要加强对财务人员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要加强财经政策法规的学习,增强守法意识,尤其是加强《会计法》、《审计法》、《中小学财务制度》以及预算内外资金管理和新机制相关制度的学习,使财务人员严格按制度办理支出,真正做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逐步增强法制意识和责任心,提高理财水平,适应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六是要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农村中小学校经费的监督检查工作,将财政监督职能延伸到校;要坚持每年组织专项检查,把检查的重点应放在学校预算与执行,资金使用与效果,日常监督与管理等方面,确保农村中小学校教育资金落实到位,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学校的调研报告范文 篇19
现如今,教育问题已成为国家民生大计的头等大事,而对于农村的义务教育更是如此。本文通过对四川边远农村的一所教育设施普通但成绩卓著的一所初中的调研,通过现状分析、成绩与特色、问题与困难三个方面的分析。得出农村学校寄宿制对学校学生成绩提高的显著作用。也针对学校的具体状况提出相应的调研反馈意见以及建议。
一、现状
我们此次调查课题为“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地点是四川省三台县芦溪镇永江乡的永江初中。
永江初中一面环山一面临水,学校学生大都是临河居住或者山的另一边的孩子,学生从家里到学校还是有一段距离,山的另一边的的学生,距离学校更是遥远,山路也较为崎岖,考虑种种因素,学校便要求学生一律在校住宿。但学校的资源有限,一张单人床都需要挤两名同学。08年地震之后,这所本来就不大的学校举步维艰,教学楼成危房被强行拆除,学校便将学生寝室改为教学楼,用来临时住宿的板房修建起来后,学生们才回到学校寄宿,等待政府援建。然而后来由于多种原因,这所学校没有重新修建,随着板房拆除时间的临近,学校还是没有等到政府的援建,此时,当地小学由政府援建的新楼已经盖好,于是这所中学就借用小学的旧校舍上课,校长还留在初中校区办公。调查中,我们了解了永江初中住宿的基本情况。
宿舍情况:一栋宿舍楼,共2层,每层8间寝室,最大一间15平米,住20人;最小一间15平米,住20人,平均0。75平米每人。
寄宿生活情况:住宿生总数223人,其中男生114人,女生109人;初中一年级66人;初中二年级76人;初中三年级81人。没有管理学生生活的老师。
接着我们又了解了永江初中的教师教学情况。
教师教学情况:学校在编教师19人,30周岁以下1人,31—40周岁6人,41—50周岁8人,51—60周岁4人,60周岁0人;学历结构:高中及以下0人;大专以上19人;本科及以上13人;专业结构:语文4人;数学4人;科学0人;物理1人;化学1人;生物1人;思品2人;英语3人;计算机0人;体育1人;音乐0人;美术0人;其他(历史)2人。学校现开设课程:语文、数学、思品、英语、物理、化学、生物、体育、音乐、美术、历史。
上面就是我们了解到的永江初中的一些现状。
二、成绩与特色
对于“永江初中”的成绩,蒋校长还是比较自豪的说道:“我们学校比较小,只有200多学生,因此全部住校。学校学生成绩很好,去年12月28号三台县上专门做了交流发言,我们的学生考上高中后劲很强,上期期末芦溪中学参加绵阳统考我们学校出去的徐丹是全年级第一。在上一届中考中全县700分以上30人,我们学校就有2人,特优生的比例是相当高的。”住校情况下学生的成绩较不住校情况下更好的事实也是学校坚持让学生住宿的原因。
20xx年,永江初中的两名同学以703的高分并列夺得芦溪学区的第二名,还有一位同学获得了第四名,即前五名有三位同学是来自永江初中。
一直以来,永江初中的学生在芦溪学区都是名列前茅。
三、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对于“实行寄宿制给学校带来的最大问题及影响?”这一问题,蒋校长这样回答道:“一,现在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好,住房条件限制,学生觉得肯定没有家里方便。二,学生住校,给学校带来了很多管理上的困难,毕竟有些不听话的学生,晚寝时不遵守纪律,老师为了学生的休息,任课老师值夜,老师休息得不到保障。”
访谈后我们总结出永江初中面临的问题可以概括为“规模小,教师少、任务重,设备缺、利用少。”具体化就是以下几点:
1、管理经验缺乏,管理制度不完善。大量学生整天住在学校,生活问题、学习问题、课余时间管理问题、安全问题等如何解决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2、学生的生活管理极其艰难。学校原有设施与寄宿制学校要求的硬件配备之间差异的矛盾。根据相关要求每名学生必须有一张床铺,以一间宿舍容纳20名学生计算,那么现有宿舍远不能满足要求。
3、学生的饮食标准低,难以保证学生身体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针对农村贫困学生家庭,国家采取了“两免一补”政策,千方百计地关心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但由于经济原因,只靠政府、学校减免,也只能是杯水车薪。
四、分析、对策与建议
造成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上存在问题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
1、客观原因。
一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多数地处经济、文化和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
二是多数寄宿制小学师资短缺,教师身兼数职,管理起来力不从心。
三是大规模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是现成的办学模式很少,成功的可供借鉴的经验较少。
2、主观原因。
一是重建立不重管理。对于相当多一些地方而言,集中办学成立寄宿制学校是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绩工程。一些地方官员包括教育界的领导,刚开始时格外重视,甚至本来不具备办寄宿制学校的条件也要强行上马,等学校办好了,就认为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而不闻不问,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监督。
二是学校和教师对寄宿制管理探讨的主动性差。相当多的学校没有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去研究怎样办好寄宿制学校,仍停留在普通学校的管理模式。
根据分析,以小见大,针对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我们有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食宿管理工作,是办好寄宿制学校的重要保障。
1、强化食堂和宿舍工作人员管理。在寄宿生管理中,应高度重视食堂和宿舍的管理工作,在教师工作分工时首先考虑配足、配齐、配强食堂和宿舍管理人员。制定《食堂工作人员管理制度》、《住宿生管理制度》、《生活教师工作值班制度》、《值周教师值周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把对寄宿生的管理放在学校管理工作之首位。
2、打造安全、卫生、舒适、温馨的宿舍文化,给学生营造一个“有家”的感觉。学校最好能为学生生提供创设适合小学生“两休”的铁架床,学校可以统一帮学生购买床上用品,床铺上帖上“学生信息卡”,方便管理,值日老师、守夜教师每晚检查和巡视学生的就寝情况,提醒学生及时入睡和帮助学生盖好被子等,使有学生住校有“家”的感觉。
(二)实行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寄宿制办学效益的根本保证。
1、管“穿”。班主任、生活、值日、值周老师对学生的穿衣监督指导尤为重要,每天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提醒他们更换添加衣服、鞋袜。
2、管“吃”。安排专人(每周的值周教师,主要以班主任为主)指导他们学会如何安全有秩序打菜饭,培养他们良好、卫生、文明的就餐习惯。学校可有针对性的作出安排,固定就餐顺序,保证学生有秩序地就餐。
3、管“住”。科学制定作息时间表,让寄宿生能有充裕的时间休息,这段时间主要是由班主任和生活老师负责。
4、管“行”。寄宿生的家大部分来自边远山村,一般离校较远,交通不便,山路近则8、9里,远至近20多里,他们往返于家校途中的安全令家长很不放心。为了确保学生放学回家的人身安全,学校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每周学生离返校时间要求值日教师提前到校做好接送学生的工作。
5、管“导”。每天安排五名教师值周。五名值周教师中,作为学生的生活、思想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指导工作。
6、管“育”。即教育,重点是自理能力的培育。学校应立足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群体协作能力、交往能力和自强自律、开拓创新精神的培育。从寄宿生特点出发,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差异,做到生活在哪里,安全课堂到哪里。
学校的调研报告范文 篇20
20xx年,我率领教研中心主任肖贤、副主任李立强等一行5人对区属各校(园)的教育科研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学校的专项汇报,组织了教师的问卷调查,了解基层教师的心声。调研中我们分别针对每所学校教育科研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中肯、专业性的建议,给学校指明了方向,拓宽了科研工作的思路。
一、调查目的
进入新世纪,教育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在一个区域内推进教育内涵发展,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需要研究,大到教育发展战略,小到课堂教学的改革,都要在调查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区域教育科研建设已成为推进区域教育发展的关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对东湖区的教育科研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为充分了解本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科研工作的现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科研工作的研究、培训和管理模式,使教育科研工作更加务实,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发现其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整体推进全区教育科研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客观的依据。
本次调研,普选了全区20所学校(园)(九年义务教育学校6所、小学1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2所)为对象,采用材料汇报和问卷调查结合的方法。围绕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认识、对教育科研工作的看法、“九五——十五”期间开展教育科研的情况及期间承担课题研究的现状、学校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等问题与各校(园)领导进行了座谈汇报;就个人教科研的体验、开展课题研究的经历和参加教育科研培训情况在教师中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研内容
此次调研的内容主要包括:
1.了解目前全区教育科研现状(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2.对学校教育科研所涉及的体制、机构、运行机制、研究方法、现代技术、专业引领、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知识管理和生态环境、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教育科研成果的评选与奖励方法等作较全面的调研。
三、学校教科研队伍现状
对教师基本情况的调查包括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执教年级及所教学科情况。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1.科研骨干队伍年轻化。
通过调研数据,我们发现:
从学校教师队伍的构成来看,所调研学校的科研骨干队伍偏于年轻化,平均年龄不到31岁,各个年龄层教师呈现梯状分布,也相对比较均衡。这样的队伍结构,对于老、中、青教师间的教学经验的传递、对于保持教师队伍的活力有积极的意义。年轻教师的比例高一些,对于推动教育科研进程是有利的。因为他们顾虑少,接受信息快,年富力强,是东湖教育科研的新生力量。
2.职称水平良好,教师富有教育教学经验。参加问卷的教师中,有高级职称(中学高级)的4人,占总人数的2%;中级职称中一2人,小高86人,占总人数的46%;初级职称中二7人,小一63人,小二10人,占总人数的42%;无职称青年教师20人,约占总人数的10%。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基本合理,但职评与教师教育科研水平的相关性不高。
3.从所教学科来看,语文教师97人,占总人数的50.5%;由此可见,在教育科研队伍中,语文教师居多。数学教师44人,占总人数的22.4%;综合学科教师占总人数的27.1%。在综合学科中,又以英语学科教师居多,说明在综合学科中,英语教师还是具备一定的教研科研能力的。
4.从任教的年段情况来看,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明显高于初中教师,在小学中,以四、五年级教师为多。希望在教育科研方面要诱发初中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四、学校教科研情况分析
1.寻求合作。
要把一种理念、一种方案付诸于实践,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总结、提炼、推广,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既要有学校管理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还需要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共同参与,分工合作,建立合作的研究群体,保证学校教科研的健康发展。东湖区教育科研的多年实践表明,寻求三个结合,是建立乐于合作研究群体的有效载体:一是基层学校与教研、科研机构的结合;二是基层学校教师(实践)与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理论)结合;三是学术因素与非学术因素(特别是利用当地人力资源)的结合。通过这三个结合,既发挥了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教研、教科研机构的教研员、科研员所具有的理论和信息优势,也发挥了基层学校、特别是一线教师所具有的实践方面的特长。
尤其是充分调动和利用好江西本土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方面的专家和学者资源,博采众家之长,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避免走歪路,是合作研究群体有效运作的关键。东湖区近几年来所取得的比较重大的科研成果,均是这三者有机结合、有效运作的结果。
2.明确意识。
把科研工作摆在“先导”的位置,是大部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共识。各校领导都明确地认识到了教育科研是区域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全体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在座谈会上,不少校长都谈到要依靠教育科研更新观念、提升专业水平。如,育新学校向科研要质量,不仅是学校的观念,更成为全校教师的共识。学校形成了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科研为主线、以课题为依托、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立足课堂教学带动全校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邮政路小学一直坚持以“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显校”为治校方略。百花州小学以创建科研教师队伍、学习型校园文化为目标,推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绩效显著。豫章路小学作为名校,始终坚持科研兴校,积极打造科研型、学者型、管理型三类骨干教师群体。
3.保障经费。
多数学校能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对于开展教科研工作所需的财力、物力,给予有力的支持。如,对人员培训方面舍得投入,在教科研活动中分批派实验教师外出学习。使立项课题能按期保质完成,同时也促成了课题管理的规范。
在192位接受问卷调查的教师中,有65位实验教师参加过1-2次的课题专项培训,25位实验教师参加过3-4次的课题专项培训,83位老师参加过6次以上的培训。只有19位老师没有参加过课题专项培训。
4.夯实校本。
在与各校的座谈中了解到,学校普遍认为培训教育科研人员是至关重要的一部。据座谈与问卷得知,教科研教师参加课题专项培训情况,其中国家级27人次,省级50人次,市级57人次,区级53人次,校级65人次。其中国家级培训中有部分属民间团体,校级培训占多数。
5.落实制度。
为确保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制度建设方面,不少学校力求从学校发展的需求出发、逐步完善,将教育科研工作制度、教育科研管理条例、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制度等一一列入学校章程。为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的积极性,使课题有序规范地开展,有些学校还制定了一些相关制度和措施。如,育新学校在课题研究中力求做到“一个建立(课题组)、一个严格(考核与奖励制度)、一个确保(资金)、三个突出(科学性、规范性、群众性)”。百花洲小学的“两评两选一奖励一评价”激励制度使课题发展得到有力保障。邮政路小学制定了《课题研究成果奖励制度》。豫章路小学制定了内容详细的课题《同伴互助》活动考评条例。城北学校制定了《课题组考核激励制度》,将课题研究与职务聘任挂钩。右营街小学的“课题实验工作奖励条例”明确规定:课题组优秀实验教师在学校评优、评先、晋级、聘任等方面享受优先待遇。课题管理人性化,激励机制的健全,大大推动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正常和可持续发展。
6.扎实工作。
(1)从调研资料显示,目前,全区各校(园)都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校校有课题。如育新、邮政路、豫章路、百花洲、滨江等学校在原有诸多的“十五”教育科研课题顺利结题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教育科研课题。而百花洲小学由一个大课题辐射出十个子课题,课题涉及的面广,参与的教师多,使科研深入到年级组、深入到普通教师当中,在全校营造了浓郁的科研氛围,众多教师在科研中专业素养得到了发展。
(2)各校对教育科研工作有整体规划,大部分学校的课题组在学期初能认真制定计划,科学安排活动内容,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做好阶段性总结,如育新、豫章、邮政路、百花洲、滨江、向荣、凤凰坡、东幼、青桥等。有的学校注重了对资料的规范管理,分门别类归档。滨江学校在开展课题研究中不仅能扎实地去做,更重要的是能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去做研究,重数据、重过程、重提炼,显示了实验教师较高的科研能力。
(3)大部分学校能定期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教科研活动坚持以校本研训、校本研究为导向,重在日常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的个案研究、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将课题研究与课改实验结合起来,活动形式有专题研讨、观课评议、科研讲座、成果交流、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等。调研中发现不少学校科研特色鲜明,形成了良好态势。如豫章路、凤凰坡、培智、向荣等学校在实验中能结合本校特点,形成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凤凰坡小学能根据学校生源状况,开展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课题研究,被评为省级重点课题,课题进展扎实有序,有效实现育人与办学双赢。有些学校能结合课题开发校本课程,彰显了各自的办学特色。如向荣小学结合校本课程《诗歌教学》,开展了学校诗歌教学文化特色展示活动,在全区乃至全市产生了轰动效益。
五、东湖区教育科研面临的主要问题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熔炉,是使教师从“教书匠”走向名师和专家学者的必经之路。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区教育科研发展不均衡,现状令人担忧。究其原因:
1.人员层面:
(1)科研培训措施有待于加强。
从调研情况来看,学校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均有待于提高。学校要搞好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校要根据承担的课题情况,积极开展科研培训,采取“分批培训”的办法,开展“青蓝工程”的科研培训方法。把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作为重点,以提高创新型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以点带面,以面辐射全校教师,让老师尽快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
(2)领导认识不够到位。
由于领导重视程度不同,学校教育科研发展不同。一些教育科研氛围浓厚的学校,发展势头猛,工作水平提升也很快。如南昌市育新学校在校长的带领下,主动联系专家,根据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学校的实际,从“八五”期间就开始确立了研究课题,通过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学习,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研究,使课题研究的过程同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在实践中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研究成果被评为中央电教馆、中央教科所、省市电教馆、教科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学校的知名度也大幅提升。但也有部分学校领导表面重视科研,却没有切实深入到教育科研一线,没有主动寻找专家支持,难以找到切合学校实际的研究课题,搞教育科研或流于口头或只是教育科研专干的事,因此,教师积极性不高,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开展举步维艰。
(3)教师缺乏科研意识。
通过调查问卷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实验教师缺乏一定的科研意识。
据数据分析,40%的教师曾参与课题研究。60%的教师没有搞过课题研究,主要原因是“不知道怎么研究”,对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多,操作层面的科研方法、技能更是“一知半解”,甚至“一片空白”;绝大部分教师不了解“课题研究方案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可见,广大教师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必要性,也有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但是由于缺乏开展教育科研的知识和方法,使他们想投身于教育科研,却难以进入。
2.操作层面
(1)课题多杂泛滥,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各校课题很多,但杂,哪类都有。有的课题的选择缺乏科学、规范、有效的论证,选择的课题往往过大,超出了学校的能力范围,也与学校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距,影响了实验的深入开展和实效的取得。有的定位不明;有的选题太广,研究范围太广;有的思路狭窄、内涵有待拓展;还有的课题研究内容笼统,目标不明确,面面俱到,往往没有重点,实验成果出不来。有些学校在某项课题研究中,完全充当了“替人打工”角色。如有不少学校承担了《同步教学》课题,实验教师只是为完成输送资源的任务,并未做其它研究和思考,没有达到该课题总课题组的研究目标,失去了进一步升华的机会,很可惜。其实利用网络共享、交互的大量资源,是有许多文章可作的。
(2)科研机制不全,制度不完善是影响教师科研自觉性的客观因素之一。由于科研管理的力度不同,学校教育科研发展不同。教育科研发展迅速的学校,教育科研分工明确,参加课题的领导、老师都知道自己的项目任务,如百花洲小学。而有些学校由于分工不明确,或分管教育科研的领导人事变动,科研管理有些混乱。似乎大家都在做,但没有人主管,所以造成问啥似乎都知道,却说不明白;材料都说有,就是拿不出手。还有些课题研究队伍不够稳定,研究人员的结构不够合理,专业人员培训未跟上,致使实验效果受到影响。
(3)缺乏严谨的科研态度,科研氛围不浓,影响了教师科研的自觉性。许多教师缺乏教育科研相关理论知识,不能规范地、科学地进行教育科研。如大部分课题实验缺少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使课题的信服力减弱,而这是典型例子替代不了的。而有的有调查问卷,但没有进行分析;有的设计不科学,分析不深刻,思考的对策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特点;有些学校在课题进展中,过程性资料归档不规范,不齐全;还有的学校在实验中存在浮躁心理,急于结题,取得所谓的成果,至于实验任务是否完成的有效等问题考虑不够。调研中,我们对20所学校的192位教师进行了有关教育科研方面的问卷调查,参与问卷调查的老师大部分对学校原有课题了解不够。有的学校的老师对学校原有课题名称的填写不正确正确。大部分参与了课题研究的教师对课题名称、级别选择正确,但部分学校参与问卷的个别老师因为没有加入期间课题研究,没有填写。
(4)科研能力急待提高,缺乏专家引领和技术支持。教师的科研能力不强,科研培训缺乏,理论与专家的指导不够,制约了教师科研水平的发挥。实验老师文科占多数,所以课题的质性分析较强,量化分析欠缺。
六、今后教科研工作的几点思考及对策建议
根据此次调研,对今后科研工作的开展有以下几点思考:
1.促均衡,谋发展
一个区域范围内的教育科研均衡发展并不是要求同步发展,而是承认差异,允许差异,在此基础上形成多样性的发展,这才是真正的均衡发展。就东湖区而言,要实现教育科研的均衡发展,当前应着重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是更新观念。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在正确的科研观念指导下,才会有正确的教育科研行为。必须强调,中小学搞教育科研一定要有课题,因为课题是教育科研最基本的“细胞”,特别是开展科研活动的起步阶段,学校应该挖掘影响本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核心问题,提出问题,逐步形成学校的“龙头课题”,通过“龙头课题”的研究,全面带动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进而形成学校良好的教科研氛围。
但是,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决不能仅仅停留于此,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要逐步拓展到教师培训、教学资源开发、学校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使教育科研真正成为“兴校”、“兴教”、“兴师”的助推器。
二是稳定队伍。区教研中心作为一级科研机构,不仅应该拥有专职的教育科研人员,指导基层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组织科研培训、完成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任务等等,而且应该逐步形成高学历、专业化发展的.教研队伍。以促进教育科研向纵深发展。
学校教科研负责人是学校教育科研的带头人,是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的实际组织者和操作者,频繁更替,尤其在课题研究周期内的频繁更替,会影响、甚至终止课题研究的进程,不利于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因此,在教育科研管理条例中,是否可以增加相应的条款,如:学校教科研主任最短任期为3年,保证学校教科研主任队伍的稳定和水平提升。
三是加大投入。开展教育科研需要经费的保障,教育行政部门除了继续争取外联相关部门的支持,将课题纳入当地有关部门计划项目之中,争取项目和经费支持外,自身也应该有专项科研经费。
2.提高认识,强管理
领导对教科研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发展。领导不能回避教育科研,要从推动学校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来考虑新的工作方式。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发展,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各校领导要静下心来思考,因校制宜,推进“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调动更多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参与课题的积极性,不要使老师们都跟着校长的思路转,要让老师们更多地承担责任,自主思考,自选路走。
3.区域培训,带骨干
区进修学校和各校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通过请进来、走出去,重视专家的引领和理论建构,切实加大对教师教育科研培训力度。学校要充分认识到越是在关键时期、转型时期,越要积极通过科研之路把教师引向幸福之路,消除倦怠感。要通过加强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其科研素质,为教师的终身发展谋算。
4.扎实研究,重实效
课题研究要严格按照科学性、系统性,规范化进行操作,要注重定性与定量的结合,数据的搜集、分析,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对比等。申报课题时要力求突出权威性、学术性,要加强与教育科研专门机构的挂钩。我们还要充分意识到,开展教育科研不在于学校大小,只要选准富有时代性,针对性的课题,小学校同样可以在教育方面走出成功的路子,(凤凰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为自身找到发展的机会。
5.建激励机制,促持续发展
在政策措施上,把教科研与学校评估督导结合,把教育科研列入评比、评职称、考核的内容,提高学校教育科研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才能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6.可持续发展
在区域范围内如何使教育科研保持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要实现区域教育科研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以点带面、区域推进的策略。
首先,东湖区今后应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各种层次的课题研究,鼓励校际合作研究,在丰富多彩的学校教育科研基础上,整合区域优势,注重区域推进解决全区教育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其次,加大优秀成果推广的力度。目前,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优秀科研成果的推广,但实际情况并不理想。近年来,东湖区取得了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的优秀成果,对这些成果推广、深化研究,可以发挥更大的效益。因此,建议在成果推广这一课题上进行探索,包括成果推广的模式、机制、策略等等。有必要强调,从一定意义上说,优秀成果的推广,是一种行政行为,需要行政领导牵头,才能顺利推进。可以建立“教体局——教研机构——学校”三级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网络,教育局主要抓好领导、决策、调控;教研机构抓好宣传、指导和评价;学校则着力抓好优秀成果的应用和反馈。多方力量的有机整合,确保优秀成果的推广应用落到实处。
第三,学校在开展教育科研时,必须摆脱狭隘功利主义的羁绊,克服科研为获奖的错误倾向。必须从本校教育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中选题,致力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根据学校教育科研的原有基础,采用不同的策略,科研基础好、氛围浓的学校,可以在原有优势研究项目上挖掘、创新,寻找新的研究点;科研基础薄弱的学校,先找影响学校全局的问题,逐渐转化为学校的研究课题。在学校教育科研过程中,还必须建立有专家和教师组成的合作研究群体,重视专家的引领和理论建构,但同时也不能走入误区,完全依赖专家,毕竟学校教科研的主体还是教师。
东湖区的教育科研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居危思安,通过寻找问题,以促进今后更大的发展,这也是我们本次调研的目的所在。我们相信,东湖区的教育科研工作在后续的末期乃至“十二五”期间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学校的调研报告范文 篇21
为了真正把握当前农村中小舍园安定的真正近况,10月19日、20日,我们一行四人随机深切一处乡镇,对中间初中和中间小学进行了调研,通干涉卷、漫谈、访问、现场查看等式样,对两处舍进行了全方位的查看和明白,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料理,形本钱调研报告。
1、书面问卷人数环境
(1)初中门生书面问卷261人,此中初一88人(男生45人,女生43人),初二96人(男生48人,女生48人),初三77人(男生35人,女生42人)
(2)初中教师书面问卷60人。
(3)小学门生书面问卷281人,此中小学四年级114人(男生56人,女生58人),五年级84人(男生51人,女生33人),六年级83人(男生46人,女生37人)。
(4)小学教师书面问卷28人。
2、初中门生问卷环境
有以下几个题目值得我们注意:
(1)你觉得舍存在的安定隐患吗?选择“不明白”和“有安定隐患”的占到了72.9%。
(2)舍有异国打斗打斗现象?选择“有”的占到了54%。
(3)舍进行集结(全年级或全校)法制教诲吗?选择“从不”的占到了52.5%。
(4)舍进行集结(全年级或全校)安定教诲吗?选择“异国”的占到了49.4%。
(5)舍展开过针对突发变乱的应急练习吗?答复“异国”的占55.6%。
(6)你觉得除班主任外的任课教授该不该管门生?27.2%的门生觉得“不该该”。
(7)舍有教师体罚门生现象吗?52.1%的门生觉得有教师体罚门生现象。
(8)舍驻地有没有网吧?54%的门生选择了“有”,填写名字时,呈现了两处。
(9)舍有异国男女早恋现象?60.2%的同学觉得“有”。(10)入学以来你是不是被同学殴打过?20.7%的同学有“一次以上的经历”。
(11)入学以来你是不是被舍同学打单过?9%的同学有“一次以上的经历”。
(12)你凡是与父母交换的环境?10。4%的同学从不交换,48。7%的同学偶尔说说本身进修的事变,34%的同学甚么事变都和父母聊聊5%的父母不肯意听。
(13)舍是不是开过集结(全校或全年级)的家长会?72。8%的同学选择的是“历来异国”。
(14)你凡是有了忧?最想报告的人是谁?59%的门生选择的是“要好的朋友”,8%选择的是父母,9%选择的是本身班上的同学、同桌,9%选择的教授。
3、初中教师问卷环境
(1)对门生办理的题目。23%的教师觉得“不敢管”。
(2)办理门生矛盾的有效方法,27%的教师觉得应当找两边的家长办理,5%的教师觉得偶然可以不管。
(3)对付舍潜伏的变乱隐患,顺次是:门生群殴打斗,食堂卫生,宿舍办理,门生盗窃,师生矛盾,火警隐患,交通隐患。
(4)对付有效地防备青少年犯罪,32%的教师承认法制和思维操行教诲,50%的教师承认以家庭教诲、法制教诲为主,社会、舍教诲为辅,10%的教师觉得应当开设心理带领课,8%的教师觉得应当创设空间、多关心。
(5)对付最应当存眷的门生,58%的教师觉得是性情孤介的,25%的教师觉得是双差生,17%的教师觉得是单亲家庭。
4、小学门生问卷查看环境
(1)关于打斗打斗现象,7%的同学觉得有这类现象。
(2)入学以来被同学殴打环境,18%的同学有关“一次以上的经历”。
(3)凡是与父母交换的环境。9%的同学从不交换,18%的同学偶尔说说本身进修的事变,62%的同学甚么事变都和父母聊聊,异国呈现“父母不肯意听”的环境。
(4)29%的同学觉得“舍历来异国集结开过全年级大略全校的'家长会”。
(5)凡是有了忧?最想报告的人,33。1%选择的教授,四年级男生竟然异国一个选择教师;30%的门生选择的是“要好的朋友”;20%选择的是本身班上的同学、同桌;16%选择的是父母。
5、小学教师问卷环境
(1)关于办理门生题目,部分教师觉得“不敢管”。
(2)对付安定隐患,大多教师选择的交通隐患。
(3)对付信息渠道对门生的感化,教授们的认识顺次是:社会,家庭,电视,收集。
二、漫谈环境
初中:
(1)门生最难管的处所:最终是自我束厄狭隘、克己本领差,逆反心理强。大都门生接纳责怪时立场较好,可是扭脸还是我行我素。个别门生对班主任和教授的责怪有顶嘴、死不认错的现象。其次是厌学,进修目标不明了。“俺不想上,大人非叫上不可”,是成绩差的门生的流行见解。三是抱负决议信念贫乏,甚么事都无所谓,即使是不良行动,也认识不到是不对的,好坏见解隐约。
(2)门生早恋现象个别存在,得当指导,与家长联合做通思维工作就可以办理。说白了,处的时候长了,男女生之间仅仅是有好感,还异国到“恋”的程度。
(3)门生拉帮结伴题目。个别存在,教师应当指导门生明白联合救助与哥们义气、义不容辞与一哄而上的辨别,门生民事行动本领差,应当加强法制教诲。
(4)法制教诲、安定教诲雷声大雨点小,班主任哪次班会都讲,可是门生觉得教授便是教知识的,说了见效不大。构造全校集体上课,还要请校外的带领,比如派出所或公安局的,才有结果。
(5)门生群体根本上有五类:得才兼备的双优生、成绩差又不守规律的双差生、守规律成绩平淡的中等生、留守少年、家庭庆幸的门生。正面指导,多表扬少责怪,让门生本身认识到错在那边,为甚么错,到达自我教诲。教师要放下架子,蹲下身来,与门生交朋友,划一交换,总觉得是师生交换,注定是失败的交换。教师只有成了门生的朋友,门生才会给教授说实话、说实话,才会承诺向教授倾诉。如今家访的少了,关照家长到舍,每每家长不互助,总是以各种借端推诿。
(6)门生接纳的是舍教诲、家庭陶冶、社会感化。家庭陶冶很关键,有甚么样的家长就有甚么样的孩子,便是啥大人啥孩子,门生的性情跟家庭有很大干系。舍的教诲对门生起多大的效用,要看家庭的陶冶是彼此补充还是彼此抵牾。关照家长到舍,有的家长不是互助,而是责怪教授,俺孩子好好的,孩子交给舍了你异国给教好你当真任,有的家长抱怨教授耽搁工夫,耽搁种大棚、耽搁养鸡。极少数家长对教授很不恭敬。
小学:
(1)最大的安定隐患是交通安定。一是舍紧靠公路,二是有的门生离家远,本身骑车等。
(2)大都教师觉得关照家长到舍不如打个德律风相联合下便利,也能够在家庭功课上给家长留言。很多家长一听教授关照到舍,就感触事变很大。门生放了学,家庭教诲最关键。大都家庭仅仅满足于孩子写完功课,其他任其自然。
(3)门生性情差别,大大都都很乖巧,可是性情强硬的、孤介的哪个班都有,单亲家庭的、“留守儿童”每每简单呈现题目。
(4)安定教诲要加强,要构成一个别系。
初中:
1、交通安定。一是挨近公路,二是交通安定教诲欠缺。
2、留宿生的安定题目。一是办理,二是人数多,三是高年级陵暴低年级同学,四是呈现个别夜不归宿的环境。
3、操场安定题目。一是凹凸不平,二是体育东西。
4、留守儿童题目。每班都有4—5人,解放性强,难管,本性强。
5、饮食安定。伙房的办理题目,进货渠道题目。
6、门岗。年龄大,处理题目迟钝。
7、教授大略班主任,处理题目大略、粗鲁,异国耐烦。
8、晚自习的安定(住校生),有些社会“小青年”到舍来。平常也有,要钱、要物环境,“传染门生”。
9、门生打斗、打斗现象。
10、部分门生家长公正本身的孩子,宠爱孩子。
小学:
1、传抱病的防治,如:流感,腮腺炎,水痘等;
2、交通安定。紧张是撤点并校,门生离家比较远,最远的四五里地,门生骑自行车,大略家长用摩托车、三轮车接送。另,必要过马路的舍。
3、挨近河道,防溺水。
4、门生本身的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猛烈体育活动等简单导致题目。
5、教授不敢管门生,出一点题目,家长就到门生大吵、大闹;
6、门口的小摊点,饮食卫生题目;
7、社会地痞、地痞到舍吵架校长、教授等现象时有产生,周边环境不好。
8、网吧题目。
1、给门生进行专题法制讲座,最好让公检法人员演讲;
2、发放专题录相带等视频材料,供门生、教授进修;
3、加大安定教诲、办理力度,建立一套校园安定办理系统,每项工作都责任到人。
4、党委、当局和相干机构要给舍创设一个精良的环境。
5、开好“安定教诲”课。
6、封闭周边网吧,最好封闭扫数网吧。
7、取消门口的小摊点,存眷食物卫生。
学校的调研报告范文 篇22
一、基本情况:
学校的后勤服务工作主要由总务承担,内容主要涉及餐饮、交通、医疗保险和水电保障。基本建设与维修、校园绿化及养护、教学设备与办公用品采购等。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保障了学校的正常运转,为学校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员年龄偏大,知识陈旧,人员紧缺。
2、硬件设备设施部分变化严重,隐患较为突出,。
3、服务质量方面,部分职工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态度不好,设施设备不先进,从而影响服务质量。
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1、队伍素质偏低,长期以来,后勤职工文化层次偏低是困扰后勤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进城后学校管理的转型,后勤现有人员难以为师生提供充足的优质服务,一线服务人员食堂是临聘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技术水平不高,从而影响服务质量,再加上劳动用工制度不健全,新的法规提出新要求,也给后勤用工带来了困难和不稳定的因素。
2、基础设备设施投入不足。
3、供求矛盾突出。学校后勤服务的对象是师生,这一群体往往对服务质量与价格有特殊的要求。一是工作学习生活方式对后勤服务有很大的依赖性,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较高;二是对价格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尤其是部分家庭经济情况不好的学生,以至于学校后勤服务应是“低档消费,高档服务”的观念成为学校师生的思维定势,因此产生的矛盾就是后勤生产水平难以达到师生服务质量的期望。
学校的调研报告范文 篇23
为更好地推动家长学校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近日,连云港市灌南县妇联、县教育局组成专题调研组,对灌南县的家长学校基本情况、运行现状进行了广泛调研,对家长学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并提出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建议,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家长学校基本情况
家长学校以未成年人的家长及其抚养人为主要对象,是为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而组织的成人教育机构;是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场所。家长学校的开办,促进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灌南县现有中小学校60所,已全部办有家长学校,其中省级5所,县级30所,目前有15660名家长参加过家长学校培训。
二、家长学校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1、举办专题家长培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在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类型的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内容选择家长共同的话题。如:每年一年级新生入学,举办新生家长培训班,传授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明确怎样做好孩子入学准备工作,知道怎样帮助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怎样迈好成长第一步。对毕业生家长以“成才基础教育”为主题。根据六年级毕业班的特点,重点作“怎样的毕业生才是合格的毕业生”、“临近毕业学生的心态分析和我们应注意的问题”、“如何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工作”等讲座。学校中总有一定比例的后进学生,他们有的道德品行较差,有的智能较差,有的则是体质较差。针对这种情况举办“后进学生家长培训班”。在这一专题家长培训中,注意方式方法。做到:①不告状;②不在会上批评或批露孩子的错误;③不责怪家长教育无方。请他们来谈认识、分析孩子的主客观原因,分析孩子的现状及双方配合的策略,使家长放心而来,满意而去。
2、开展亲子活动,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亲其师,信其道”说的是教师要和学生之间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实施有效的教育。同样,在家庭教育中也是这样,只有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家长才能和孩子之间建立最起码的信任感和认同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才有效。
(1)实施“做合格小公民”系列活动:在家做个“小帮手”,在学校做同学的“小伙伴”,在社会上做个“小标兵”,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共同参与活动的场所,潜移默化进行品德教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开展亲子活动,融洽家庭关系。结合传统节日的有利契机,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玩一玩,猜一猜,做一做,乐一乐,开展了融游戏和教育于一体的亲子游戏活动。在亲子游戏过程中,为人父母的,享受到了孩子的童心童趣,改善了彼此之间的关系。为人子女的,在与父母一起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建立了信任,建立了爱的基础。
(3)营造“爱的感动”,激发爱的行动。独生子女在爱的氛围中成长,父母长期的爱的付出让孩子或多或少地形成了自私、骄横、任性的性格特征。孩子们把享受父母的爱当作理所当然,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回报。针对以上具有现实性的问题,开展“爱的感动”专题教育。以“寸草之心报春晖”作为活动的主题。先是感受父母的爱,听一听父母养育孩子的故事,看一看从小到大的照片,说一说最感动的事。组织开展“感动班会”。激发了爱的感动,要落实到爱的行动上,开展四个一活动,要求孩子从细节处做起:“每天向父母问一声好,每天为父母倒一杯茶,每天为父母夹一筷菜,每天逗父母乐一乐”。争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让父母一起来参与到活动中来,督促和教育孩子每天的孝心行动。很多班级还把这项活动引向了深入,相继开展了“为父母洗一次脚”“给爸爸妈妈说说心理话”等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每个学生的心中都充满了感恩和感动。
3、改革家长学校办学形式,实现教育的广泛性。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们总希望自己孩子品学兼优,办事能力强,更希望他们出色、成才。这些想法正好与学校老师工作目标相一致。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始终不能与学校工作协调一致,他们往往重知轻德,轻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一部分老师缺乏了解学生家庭教育情况,学生个性特点,教育效果不理想。因此,家长学校重视与家长们通过多种形式建立信息沟通的渠道,要求教师深入每个家庭实施因材施教,请家长参与和协助学校的各项活动,从而避免出现“双方目的相同而手段各异,造成受教育者茫然不知所措,最终收效甚微”的现象,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结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巨大潜力。采用的主要形式有:
(1)教师走访家庭。学校每学期开展教师走访家庭活动,安排全体教师定期集体家访与分散家访相结合,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家访,并写好访谈录。重点上门接受咨询,宣传家教知识,指导家教方法,同时让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学生在家学习、生活状况,有效调整学校教育。
(2)把家长请进校园①听课。学校每年举办开放日活动,让家长来校听老师怎样上课,子女在课上有什么表现,让家长领悟到教学的艺术,知道子女怎样才能上好课,养成哪些学习习惯,便于家长配合学校教学。让老师聆听到改进的意见,便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②观摩。请家长到学校来参加观摩活动。“学校艺术节”、“科技小制作展”“优秀作业展”等活动,吸引了很多家长。家长在观看活动过程中发现孩子的优缺点,增强育人的责任感,懂得“外面世界很精彩,世界的竞争很激烈”,必须培养孩子全面素质,发展个性特长。③参与。邀请部分家长来校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参加有关活动和比赛。
(3)家长交流育人经验每个学期评选“优秀家长”。为了倡导正确的家教方法,通过优秀家长介绍家教知识交流各自的家庭教育体会,传播家教方法。通过评选来树立榜样,以典型引路,促进全体家长素质提高。
三、家长学校存在的问题
1、家长学校工作发展不平衡。各校对家长学校办学工作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不一,家长学校工作的发展状况不平衡,相当一部分家长学校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创新,甚至名存实亡,以家长会取代家长学校工作,应付了事,没有开展实质性的活动。
2、师资队伍力量缺乏培训。家长学校师资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本校领导和富有教学经验、热心家庭教育工作的老师,一般都是班主任兼任,这支队伍主要是满足本校自身的需要,由于个别老师自身家庭教育知识比较欠缺,加上他们的特殊身份,往往会使家庭教育课从内容到形式都变成另一场家长会,偏离了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二是本校的优秀家长代表,他们更多的是介绍教育子女经验体会,理论成分较少;三是家庭教育讲师团老师或是学校聘请的心理教育、幼儿保健、法律教育工作者,哪个学校需要给家长上课,便临时请这些人员去举办讲座。由于师资队伍组织形式上的松散,很难有目标、有组织、有系统地对这支队伍进行培训和提高。
3、对家长学校的管理督导不够。家长学校缺少规范统一的评估、约束标准,对其机构组成、教学场地、教学计划的实施等软硬件缺少具体、量化的评价标准。没有建立家长学校的激励约束机制。
4、活动经费缺乏保障。家长学校普遍反映没有专门的办学经费,只能从有限的教学经费中挤出资金来维持运作,部分学校缺少举行大型家教活动多功能室。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家长学校的扩大及发展,影响学校举办家长学校活动的主动性,制约了家长学校的工作开展。
四、几点建议
1、加强指导,完善管理机制。为促进家长学校健康、持续发展,要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管理办法。一是明确领导机制。妇联和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家长学校工作进行指导与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工作的具体指导。二是加强考核评估。要把家长学校工作纳入学校德育评估体系,对家长学校的领导管理、组织建设、办学条件、教学管理、理论研究、家长受教育率、考核合格率等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三是建立动态激励机制。建立家长学校与教师的职责考核奖惩制度,明确职责,定期进行考核测评,表彰奖励优秀家长学校、优秀教师和家长。
2、加强建设,增强服务家长的能力。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建设一支业务强、热心家庭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加大家长学校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每年至少统一培训一次,帮助教师掌握家长学校的工作方法,更新家庭教育知识。要形成一套适合家长学校使用的教材,提高家长学校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系统性。要增强家长学校的凝聚力,通过举办各种活动,让家长切实感受到学有所得。
3、加强学习,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终身课堂。家长素质在家庭教育中发挥重要影响,要通过大力开展“学习型家庭”活动,引导广大家长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通过学习,提高素质,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克服“重智轻德”的家庭教育倾向,树立“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观念,以家长的言传身教引导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4、保障经费,促进家长学校良性运作。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家长学校的资金投入,把家长学校的办学经费作为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确保逐年增长,财政可采取按生均标准拨给家长学校办学经费,保证家长学校正常运转。其次,推行有偿教学,允许家长学校收取一定的费用。因为家长学校是成人教育培训机构,不应纳入义务教育“一费制”的限制范围。通过“政府拨一点款、家长交一点费、学校出一点力”这样“三个一点”来解决经费问题。
学校的调研报告范文 篇24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近期,我们组成调研组,深入全区部分街道、社区、农村、机关企事业单位和 两新 组织党组织,对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全区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和认识,对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些分析和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城区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情况
目前,城区共有基层党工委11个,党委10个,党总支19个,党支部361个,党员7475名。近年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形势从总体上来讲是好的,呈现出不断加强和改进的趋势,特别近两年来,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通过实施 党建网联工程 ,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出现了新气象,发生了新变化,党员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建设 四宜 城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有不适应的地方,需要用改革的精神,发展的办法去研究解决。
存在的主要问题
部分基层党组织紧贴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不强,政治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一是部分单位党政 一把手 角色定位不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同经济和业务工作割裂开来,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了业务工作上,忽视了支部书记的责任,对支部建设和党员管理不热心,存在党建工作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的现象,致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脱节,党建的龙头带动作用不强;二是有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经济和业务工作不够熟悉,对大局缺乏了解,找不到基层党的建设紧贴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三是有的尽管能够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但在实际工作中开拓进取、迎难而进的劲头不足,工作成效不明显。
少数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组织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一是 无钱办事 问题突出,在农村,由于没有成规模的村办企业,村集体收入普遍较少,而村级债务负担比较重,据统计在28个村(菜场)中,年集体收入少于50万元的8个,入不敷出的村13个,年收入达到200万元的村仅有4个,集体经济薄弱使修路、敬老等公益事业无力去办,村级公共设施建设举步艰难;同时群众由于得不到实惠,对干部缺乏信任感,普遍存在 个人顾个人 思想。在社区,基本没有集体收入,而区财政下拔的办公经费一年仅8000元,连最基本的办公所需耗材都难以满足,社区党支部想组织党员开展一些活动,或奖励一些工作成绩突出的党员,都苦于经费无法保证和落实,许多想法、思路都 落空 了,久而久之,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在群众心中的威信;二是 无地方办事 问题突出,这点在社区表现尤其明显,据统计,目前50个社区中还有2个社区没有办公场所,办公场所面积不足50平米的有23个,50-100平米的11个,阵地建设步伐仍较缓慢,如和济社区党委,现有党员234名,而借用的办公场所中党员活动室面积不足20平米,严重影响了组织活动的开展;三是村、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尽管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在农村、社区干部职务补贴和激励机制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整体来看,村、社区干部待遇仍然偏低,以XX年为例,农村主干年平均岗位报酬12231.5元, 两委 委员平均岗位报酬为8123.5元;社区主干平均岗位报酬11400元, 两委 委员平均岗位报酬9600元,明显低于在岗职工平均岗位报酬水平,同时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也未建立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少数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不高,人才优势未能充分发挥。部分党组织班子成员特别是农村干部的能力与党的执政能力不相适应,部分农村干部 双带 能力不强,责任意识淡化,群众威信不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办法不多,在当前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形势下,村级组织必须思考 干什么 怎么干 的课题,村干部必须成为 复合型 市场型 民主型 的干部,但目前,我们的村级党组织和村干部还没有实现这种角色的根本转变,突出表现在工作职能、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上,没有把工作重心定位到研究市场、招商引资、发展项目上来,同时,部分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不强,不善于或不会运用民主和法治的方法来解决群众工作中的问题,缺乏解决群众问题的能力,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比较薄弱,队伍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在调研中发现,党员队伍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年轻党员比例较小,党员队伍年龄老化。这个问题在农村、社区和企业中表现尤为明显,农村青年大多数外出务工,发展年轻党员较难;部分改制和停产企业多年来未输入年轻力量,发展党员后继乏人;近两年新发展的26名大学生村(社区)干部党员中有17名因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招录后流出城区;而离退休回村、回社区党员逐年增多,从而造成了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截止XX年底,全区1763名农村党员中,55岁以上739名,占41.9%;35岁以下党员426名,仅占24.1%;全区2582名社区党员中,55岁以上1057名,占40.9%;35岁以下党员773名,仅占29.9%;二是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比较薄弱。在教育方面,多数党内组织生活仍以读报纸、学文件为主,与工作实际结合不紧,远程教育网等现代教育手段未能有效利用,活动形式单一枯燥,不少单位还经常因为工作忙或人员外出不易集中而减少活动次数,组织生活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和随意性,个别支部仅在每年 七一 组织一次活动,还有部分支部,为了保证参会率采取发放5-50元 书报补贴 误工费 的办法,但 三会一课 制度的执行依然困难。在管理方面,对那些不自觉履行党员义务、不自觉参加党内生活、不主动交纳党费的党员缺乏严格有效的组织处理措施,大部分的流动党员都是在外出前或返乡后一次性交纳全年党费,个别党员甚至几年联系不上。在监督方面,党内监督的方式方法都比较软弱,在调研中发现,太西街道太西社区有1名XX年无法联系、未参加组织生活、未交党费的党员,党支部一直未采取组织处理措施,这些现象的存在反映出在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方面的有很多缺失。三是党员先进性体现不够明显。受市场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党员政治热情、荣誉观念淡漠,再加上支部工作同中心工作缺乏有机融合与渗透,致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在服务群众和经营管理中充分体现出来。特别是接管的改制企业党员,存在人户分离较多、流动就业较多、不满情绪较多的 三多 现象,导致这部分党员联系不方便、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对社区党组织不认同等问题,很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部分基层党组织工作运行不顺畅,机制优势未能充分显示。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因身兼数职,既管党务又管政务,存在岗位职责不清、任务分工不明,抓不住党建工作重点,甚至忽略了党务工作。二是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不自觉。有的正副书记集体领导观念不够强,遇事喜欢个人说了算,不想发挥成员的作用,甚至担心发扬民主不利于集中;三是党建考核机制不完善,多数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因指标较为笼统,难以量化,且缺乏及时有效的监控措施和制约手段,导致党建工作的考核操作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责任制的全面落实。
学校的调研报告范文 篇25
为进一步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步伐,健全和规范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发现寄宿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近期,肃北县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县寄宿制学校的管理、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寄宿制学校管理及取得的成效
肃北县是甘肃省惟一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边防自治县,也是全省惟一采用蒙汉语教学的民族县。近年来,肃北县紧紧结合天然牧区实际,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寄宿制学校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成绩有:
(一)加强寄宿制学校布局调整,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肃北县地域辽阔、牧业人口居住高度分散,大多数学校服务半径都比较大。20__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推行学校布局调整,加强了寄宿制学校管理。20__年将原蒙古族中学和蒙古族小学合并成立了十二年一贯制蒙古族学校,建成了学生公寓楼,实现了所有牧区学生集中生活、学习一体化,从根本上解决了牧民子女上学路途遥远、居住分散、经济负担过重的难题。20__年以来,又先后撤并了5所乡镇小学,形成了目前“四校一园”的学校布局,使学校布局更趋合理。全县除马鬃山小学一所学校外,其他学生全部集中到县城学校就读。寄宿制学校建设较好地整合了教育资源,避免了重复建设,节约了教育经费;改变了学校过于分散、规模过小的局面;也改变了教师分不进、留不住,学生大量流失的局面,学生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逐步走上了优质均衡发展的道路。
(二)加大教育专项经费的投入,不断改善寄宿制学校生活条件。近年来,肃北县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实施意见》,继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财政教育支出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继续落实好15年免费教育,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学生(含蒙古族学校高中寄宿生)生活补助,由每生每天补助生活费4元,提高到8元。不断提高异地高中生资助标准,内蒙古就读学生生均每年资助金由6644元提高到7500元,酒泉、敦煌就读学生资助标准由3431元提高到4500元。
(三)抓好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和建设,切实提高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水平。在寄宿制学校管理上,肃北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安全需要为目标,坚持生活管理和教学管理并重,食堂和课堂同抓,保证学生进得来、住得下、学得好。成立了以主管副县长为组长的寄宿制学校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寄宿制学生管理办法》,强化完善安全、食堂、宿舍管理等各项制度,着力改善寄宿制学生生活条件。一是满足学生安全就学需要,强化责任,健全制度,防治并举,确保校园安全。二是满足学生娱乐的需要,建成青少年活动中心,不断加强公寓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三是满足学生吃的需要,不断改善食堂条件,提高伙食标准。四是满足贫困学生上学的需要,对寄宿生实行全免一补,免除学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住宿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四)强化寄宿制学校的安全管理,保障寄宿学生的在校安全。安全管理是寄宿制学校的首要任务,在如何加强安全管理上,肃北县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一是构建寄宿生管理网络,成立以校长为主要责任人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以值周领导、政教主任、部门负责人、值周教师、班主任、宿管老师为框架的六级管理网络,与各级各类管理人员签订管理目标责任书,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寄宿生在校期间各个环节、各个时段的管理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做到寄宿生一日学习生活无缝链接式管理,确保管理无“死角”、无“盲区”,形成学生在校的全天侯、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保障体系,确保学生的安全。二是加强对寄宿生的安全教育,除开展日常防触电、防溺水、防火灾、防意外事故、防中毒等“五防”安全教育外,还实行“三制”、“六册”制度。“三制”即家长学校交接手续制、值班教师校园巡查制、食堂宿舍定期消毒制;“六册”即“寄宿生花名册”、“接送登记册”、“卫生检查册”、“请假登记册”、“药品登记册”、“生病学生护理登记册”,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尤其是课余安全、饮食安全、就寝安全,做到环环相扣,不留空缺。
(五)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后勤服务和饮食卫生管理,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寄宿制学校必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肃北县加强了对寄宿制学校的后勤和饮食卫生管理。要求学校把学生每周的食谱公布在黑板上,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早餐一般是羊肉面、馒头、稀饭,午餐、晚餐荤素搭配,都是变换口味做的,买米买菜由专人检查质量,有完善的食品留样制度和措施,使学生吃得放心,吃得营养。建立试尝留样和学生餐前食堂巡视制度,值周教师守候学生用餐制度。同时为寄宿生修建专用浴室,学校早晚为学生提供洗用热水,保证学生生活安全。为所有学校配备校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保证了在校学生,特别是寄宿生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
(六)强化寄宿制学校的质量管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肃北县不断强化寄宿制学校质量管理,一是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推行人性化管理、实施人情化服务。对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学生,学校统一造册,在管理中对其加以特别关照,让学生在管理中随时都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情。二是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如开展“个人卫生习惯养成”、“内务整理竞赛”、“营造温馨宿舍”的主题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根据寄宿制学生的特点,组建兴趣小组,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彰显学生个性特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三是重视家校沟通与联系,构建家校合一的寄宿生教育模式。建立寄宿生信息卡,定期召开寄宿生家长会,开放家校沟通渠道,建立民主、平等、互信互访的家校关系,争取家长的积极主动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
(七)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近年来,肃北县坚持以学生为本,优化生活环境,坚持为教学服务,优化育人环境。一是积极实施学校绿化美化工程。在实施校园整体建设时,树木花卉的栽植,有四季常青,雍容高雅的特点。同时,对学校建筑物表面的装饰既体现活泼、大方的主题,又体现严谨、庄重、向上的主题。使学校绿化与建筑物色调相得益彰、相映生辉。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特殊功效。积极构建走廊文化、围墙文化、校园宣传栏文化、宿舍文化、餐厅文化、班级特色文化等校园文化体系,将学生的视角引向世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文化,使他们的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深化,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
(八)突出民族寄宿制学校特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在民族寄宿制学校的管理问题上,肃北县既注重规范化的制度建设,更注重先进理念的培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尤其是蒙古族学校结合学生特点,组织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符合民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活动项目。如民族用品小制作、民族服饰展示、民族歌舞、乐器表演、民族体育竞赛、动植物标本采集、科技小发明等等。
(九)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提升寄宿制学校管理水平。肃北县通过加大寄宿制学校教师相关培训、不断丰富教师职能,狠抓各项管理工作,促进了寄宿制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一是不断深化寄宿制学校教师的管理作用。寄宿制学校的管理要求每一位教师对自己的职责进行重新定位,充分认识到寄宿学生生活既是学校围墙中的“家庭”,又是家庭之外的“学校”,教师肩负着双重使命,既要承担学校教育义务,又要承担家庭教育责任,既是传授知识之师,又是辅导生活之师,从而实现角色的重新定位。二是加大对青年教师基本看护知识的培训。包括医务知识、生活常识、生活技能的培训,真正使教师较好地变成合格的“代理家长”。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蒙语授课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直接导致民族学校生源日趋减少,师生比例失调;办学成本高,效益低。
二是肃北县教育服务半径很大,约300多公里,人口稀少,牧民子女寄宿就学费用成本逐渐加大,造成新的经济负担。
三、整改的建议
肃北县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边防自治县,提高民族寄宿制学校管理水平对促进肃北县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都具有重大意义。为此,建议有关部门在民族教师培训、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
一是在提高民族地区教师待遇上出台优惠政策,以吸引发达省、区(市)优秀教育人才为民族教育服务。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设专项资金扶持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
二是对民族寄宿制学校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发展传统体育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所需设备给予一次性集中解决。
三是开展省级对口支援帮扶边境民族地区教育工作。从财力、人力和物力上,用3—5年集中帮扶。
四是加大对边境地区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免费教育扩大资助内容,增加交通费、生活费补助,对寄宿生生活费实行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