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课本阅读心得感悟(热门三篇)》
初一课本阅读心得感悟(通用3篇)
初一课本阅读心得感悟 篇1
善良的稻草人,虽然不能动也不能说话,但是心肠却极好,一心想帮助那些苦难的人们。合上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稻草人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挥之不去。
《稻草人》是叶圣陶爷爷的一本童话集,里面的小故事情节都非常的有意思。我最爱看,最念念不忘的是《稻草人》这个小故事。书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文中那些优美、夸张、幽默的写作片段,令我读得难舍难忘。故事中那位年迈的老太太悲惨的遭遇使我心里满是难过,她一颗一颗、千辛万苦亲手种植的小麦被蛾子啃得精光,她没有丈夫,没有儿子,身体又有病,连饭都吃不饱,多么不幸的老人,而稻草人看着这一切,心里像刀割一样,却说不出话,帮不了老人,它特别伤心……
那个可怜的孩子生病了却连口茶都喝不上,还有那个不幸的女人,他的丈夫赌博输掉了一切居然还要卖了她,逼的苦难的女人跳河自杀……稻草人着急难过,它说不出任何话也帮不上任何忙,看着一件件凄惨的事在眼前发生,却无力改变,它的心里急,怨,恨,惭愧……无奈的稻草人再也不忍心看到人们受苦受难了,它内心痛苦自责,它倒下了……
稻草人那颗清澈透明的玻璃心接受不了现实残酷的碾压,碎了……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稻草人没有名字却有思想,稻草人充满着爱心,时时为他人着想。它默默无闻,却尽职尽责。虽然,它那颗玻璃心最终碎了,它最终不敢面对苦难的人们,它无力的倒下了,但它善良的本质和那颗爱心却依然在闪光,依然让人们难以忘怀,依然值得人们学习。
初一课本阅读心得感悟 篇2
望无垠的金色麦田里,是谁哼着丰收的歌谣?是谁在偷笑追蜻蜓累了的我?是我的朋友,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是稻草人。我靠着稻草人,吹着风,睡着了。
稻草人身体是树枝,他的毛发皮肤则是晒干的稻草。我们穿旧了的破衣服,稻草人一点儿也不嫌弃,穿在身上还有几分帅气。它就这样站在庄稼地里,用来驱赶偷吃庄稼的家伙儿。稻草人虽然不会动也不会说话,但是心肠很好,一心想帮助那些艰苦生活的人们。它的主人是一个贫穷的妇女,她终于盼来了大丰收,可是虫子把他的庄稼吃了个精光,妇女的庄稼又闹了一次虫灾。稻草人多么想变成一个真正的人啊,驱赶走哪些可恶的虫子。
稻草人又看见一个渔夫,渔夫带着他的孩子乘着船去捕鱼。他的孩子病了,很口渴想喝热水,但是渔船上没有热水,渔夫只能在河里面舀了一瓢水。孩子一口把水喝下去,反而加重了孩子的病情,对他的妈妈说:“妈妈我的喉咙很痛,一直不停的咳嗽,我好难受!”稻草人此刻多么想变成一堆柴火,煮一碗热茶给他喝。
转眼,稻草人又看见是河边走来一个女人。这个妇女她并不穷,可是她的钱一下子就花光了。因为他的丈夫很会赌钱,就连她自己也要被丈夫卖掉。她心里别提有多难过了,所以来到河边要投河自尽。稻草人很着急地想救他,但是他办不到,恨自己的见死不救,成为了自己最大的遗憾。
叶圣陶先生笔下的稻草人看尽了世间百态、人生冷暖,善良的天性让他非常同情受苦难的人。为了消灭老妇人的仇敌——虫子,他愁眉不展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为了让生病的孩子有口热茶喝,它宁可自己烧为灰烬也在所不惜。为了那名悲伤的妇女的生命,他的心都碎了,无能为力的它昏倒在田地中间。稻草人是一个富有同情心、不怕牺牲自己、一心想帮助别人的人。但他什么都做不到,他恨自己对每件事情都无能为力,这就是他的无奈。
初一课本阅读心得感悟 篇3
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5岁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这一细节,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
我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多少年后,当我回忆起母亲这句话时,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我曾经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有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老太太的话让我感到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使我感到了一种不可消灭的精神力量,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