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汇总30篇)》
初一《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通用30篇)
初一《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 篇1
想想看,如果世界上有两个区域:一个区域听不到抱怨、没有批评、没有闲话;另一个区域充满着抱怨、批评和闲话。必定要二选一的话,你会想搬到哪个区域去寓居?
我们当然会取舍前者,由于在八卦满天飞的事实世界中,我们正须要一个“不抱怨的世界”!
要一个人“不抱怨”很难,在生涯上遇到任何的不顺遂,发发小怨言、吐吐苦水,仿佛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然而别忘了一个主要的实践“吸引力法令”,要晓得,当一个人在说些负面跟不快乐的事时,就会接受到负面和不快乐的事,例如:当女人常抱怨世界上不一个好男人的时候,就已经在心里种下了一个“不信任有好男人”的因,所以即便碰到了好男人,可能也打从心里猜忌,这样即使遇到了Mr.Right,也可能会错过吧;同理,假如多说一些感恩的事,则会为本人引来更多喜乐之事。这样,你要抉择抱怨仍是不抱怨?
俄国有一句老俗谚:“想要扫除全世界,就从打扫你家的门前阶开始。”可是当你决议开始不抱怨,你周遭的人仍抱怨不休时该怎么办?这时千万不要想去改变他们,因为一个人唯有发自心坎想改变时才会改变,在被逼迫的状况下可能只会得到反后果。要抑止周遭人的抱怨,套句甘地说的话:“我们必须活出想要让其别人效法的样子。”当有人认同你时,天然会追随你的脚步前进。
抱怨之前,先想想:
如果我们对自己坦诚,就会发现性命中足以让我们合法抱怨(抒发哀伤、苦楚或不满)的事件,实在寥寥可数。我们的抱怨多半都只是一堆“听觉传染”,有害于幸福与圆满。
抱怨就比如口臭。当它从别人的嘴里流露时,我们就会留神到;但从自己的口中发出时,我们却能充耳不闻。当事情不太对劲,而你说了:“当然会这样?!”或是“岂非你不知道吗?”你就是在传递这样的讯息:你在等候坏事的来临。这个世界闻声了,就会带来更多坏事给你。如果你想去改变别人或扭转形式,这就是抱怨。如果你生机所有有别于现况,这就是抱怨,而不仅是陈说事实。
那些感到抱怨是天经地义的人,哪里也到不了,只会在统一个不快活的起点原地打转。我们的焦点必需要放在咱们愿望产生的成果上,而不是我们不要的事件。
当你的嘴巴结束表白负面的思惟,你的'心灵就会发生其他更快乐的动机。你的心灵就像一座意念工厂,随时都在运作,若是负面的主意缺少市场,工厂就会重建改选,转而出产快乐的思维。
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教会会同盟的主任牧师威尔?鲍温,就是“活出了让其余人效法的样子”,当他在推进“不抱怨的世界”这个活动时,应用了一个代表演变、转变的紫色小手环的力气,很快的在短短两年间,就取得寰球80个国度、600万人热闹响应。他是怎么开端这个故事的?
20__年夏天,当威尔?鲍温牧师在为教会的“夏日读书俱乐部”找一个可搭配的“小玩意”时,他心血来潮,激励与会人士一起把一个手环戴在手上,邀请大家尽力做到持续二十一天都不抱怨、不批驳、不讲闲话,一发明自己在抱怨,就立即换手从新开始。刚开始,鲍温牧师不停地把手环从一手换到另一手,几乎要累坏了,才察觉这切实不是一个简略的义务,在将近一个月之后,他能够一连三天不抱怨,最后他终于实现二十一天的挑衅。他的胜利,就像一颗投入水中的石子,激发了涟漪,教友们失掉了勉励,并将这个涟漪扩散出去。
最近这个“不抱怨的世界”运动跟着《不抱怨的世界》一书来到了中国,当你看到有人佩戴紫色手环时,就会知道他正在鼓励自己连续二十一天都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想要一起发明好运吸引力,解脱抱怨恶权势吗?欢送参加“不抱怨的世界”运动,一起迎接一个更美妙的生活型态──一个“不抱怨的世界”!
初一《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 篇2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人在抱怨:工作忙了,消费水平涨了,家庭压力大了,生活环境差了,或是感冒发烧头疼了,都要抱怨一番,怨天怨地,怨社会不公,怨人心不古,怨金钱至上,怨命如纸薄......似乎借此可以发泄自己的不满,并获得他人的同情。可是抱怨过后,一切照旧,问题该怎么解决还得怎么解决。
古代许多仁人志士受到诸多磨难甚至摧残,仍矢志不逾,卧薪尝胆,不抱怨,不放弃,直至达成自己的理想。“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明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司马迁受刑辱著《史记》”。对于物质富裕而精神贫瘠的现代人来说,他们是最好的榜样。近代史上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如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和八年抗战,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争取自由和解放,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在他们的生命历程中,没有抱怨,只有胜利的渴望。
我还想引用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故事——“给加西亚的信”。罗文在只知道加西亚将军的名字而没有任何联系方式、没有援军也没有同伴、也不知道如何寻找的情况下,历经磨难穿火纷飞危险重重的古巴丛林,最终成功地将信交到加西亚将军手中。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惊讶的事!!换作我们,肯定会发一通疑问或抱怨:“没有电话和地址我怎么找到加西亚将军 ”“漫无目的地穿越古巴丛林那是多么愚蠢的事!”“我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但罗文是一个伟大的信使(这正是他异于常人之处),他没有任何抱怨,毅然决然地踏上征途、最终完成使命。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的难题和挑战。在困难面前,我们发出抱怨和不满的声音能够解决问题吗 不能!那甚至会使问题越来越糟糕!互相抱怨会对身边的人产生消极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试想,将抱怨的精力用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不是更好吗?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一句歌词来概括,“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人生旅途不可能一帆风顺、四通八达,免不了磕磕绊绊。在危机和困难来临时,我们应该端正态度,不抱怨,不放弃,勇敢接受挑战。诚如《不抱怨的世界》书中所言,“凡是你所渴望的东西,你都有资格得到,快朝梦想前进吧。不要打压自己、替自己找借口,或是假借批评和抱怨,将注意力转移。你应该要接受不安感来袭,同时在这样的时刻支持自己。”
初一《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 篇3
我始终坚信,读书使人明智,使人温柔,使人感恩世界。读《不抱怨的世界》,让我进一步验证了我的信条。
如果说中国式的书籍让我们谦顺,那么外国的书籍让我们深入内心,去剖析我们的生活,去放大那些我们不曾注意的细节。威尔·鲍温的鼓励让我毅然带上了那个紫色的手环,去改变爱抱怨的我,去成就不抱怨的世界。不知道我为什么去相信不抱怨的作用,也不知道我何时去坚定的执行它,可我知道是抱怨让我的电子竞赛团队走向了分散,让我的朋友与我行同陌路,也让我深深地自责。我不是一个圣人,甚至是一个非常喜欢抱怨的人,玩游戏的时候,我会因队友的不佳表现而抱怨,做项目的时候我会因合作人的失误而抱怨,在学校会因不符合我习惯的规定而抱怨,这些抱怨像一把把刻刀,在他人的心灵上留下伤痕,永远留下疤痕,也让自己处于风口浪尖。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我的失败让我在遇见这本书的时候爱不释手,用3天时间读完了他,仅用一瞬时间带上了那个紫色的手环。21天里,我把手环在左右手上来回调换,也以一种惊异的眼光发现自己竟然如此的爱发牢骚。书里曾说:如果持续21天手环不换手,不抱怨的习惯就算真正养成。而我的21天却从未到达,因为我的手环被一个同学试戴之后再也无法安稳地套在我的手上,那时我曾愤怒于他毁坏了我的手环,可转念一想,让我们不抱怨的不是手环的束缚,而是自己内心的释然。
从那时起,我的心中有了手环,也更加能平淡的去看待生活的起起伏伏。不抱怨的世界让我的生活逐渐远离了自私,让我能主动的去感悟生活的美好而容忍不平。放弃你的哀怨,去体验不抱怨的生活,感谢这本书让我更加乐观与积极,也希望大家都能尝试着去体验一下自己的21天。人生因不抱怨而精彩。
不抱怨的世界的读书笔记到这里就结束了,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初一《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 篇4
说实话读完这本《不抱怨的世界》带给我很大的震撼与启发。人为什么会抱怨?什么样的人喜欢抱怨呢?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就话虽然早已被大家所熟悉,但是真正能看开的人却并不多见。我觉得如果一个人内心充满了不满和怨恨的时候,而这个量超过他自己所能控制的时候,那么你就会听到来自于他的抱怨声。人们总会在生活中,工作中以及很多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满意和抱怨的心理,有的人会明显的表现出来,影响自己以及周围的一些人的情绪或行为,而有的人深埋心底,但是这种行为的人会让这种抱怨从心里左右了自身的行为。但是作为豁达的的人来说,其实心里也往往会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抱怨,甚至连我们自己都不会知道,虽然是一种潜意识的抱怨,但是同样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左右了我们的思想于行为。
要说成为一个完全不抱怨的人很难,偶尔对生活中发生不顺心意和烦心的琐事发发牢骚不是一件很大的事,属于正常。但是书中的一句话却让我记忆深刻“任何人和团队要成功,就永远不要抱怨,因为抱怨不如改变,要有接纳批评的包容心,以及解决问题的行动力”
要想不抱怨,我们首先应该改变我们对待事物发生时的想法与看法,然后我们就要开始行动。当你不喜欢这件事的时候,你可以试着去改变它,但是要具有一颗宽容的心和一切结局问题的行动力。
初一《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 篇5
一本书,一种思想,一个行动,加入不抱怨的队伍。改变爱抱怨的自己,成就不抱怨的世界。
打开书的序幕,就象一股磁场把我吸引住,文中胡志强的太太在受尽千辛万苦,不停地开刀与复健,饱受身体与精神双重挑战的一位女性,最有资格抱怨的人。可她却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坚强地选择向前看,诚如书中所说,不抱怨的磁场,将引来更多平安喜事,正因为她有了不抱怨的心态,让她走到哪里都有来自各方无限美好的祝福,也成就了她开朗豁达的性格和人生观。从她的身上,见证了不抱怨的正面影响与神奇力量。
书看得越深,不抱怨的含义了解的更透彻。由此看来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可人为什么会抱怨?怨天尤人是一种负面的思考与具杀伤力的表达方式?是人们只看到了生活中缺憾与不完美的一面,当现实与理想有差距时,当事情背离自己的价值观时,抱怨便应运而生,这也是我们生活的常态,工作、家庭、学习、交通都是抱怨的对象,抱怨就象脚臭,它会传染,而习惯抱怨的人,就是在向自己的鞋子里倒水,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不抱怨的人,成为一个快乐的人,那就是凡事懂得知足、感恩、惜福。
抱怨会让我们陷入一种负面的生活、工作态度中,常常在他人身上找缺点,包括最亲密的人。的确如此,以前在平常工作中遇到挫折或遭受批评时首先跃入脑海的是由于别人的错误造成了今天的局面,而不是先从自身寻找根源。读此书后让人幡然醒悟的真言,为什么有的人会不快乐,为什么有的人会觉得其他人都对不住自己,这是因为,是在抱怨!是在把人生的不如意,小挫折,怪罪到别人的头上,是在一相情愿地认为并希望别人来为我的人生承担责任!正如他们所讲不快乐过一天,快乐也是过一天,何不快快乐乐的过一天呢?
心理学家说:改变想法就是改变世界。当你开始有意识地避免抱怨的时候,你会在突然之间,发现自己可以接受现实,并开始用一种积极的态度,感恩的心态,尝试让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思考如何继续向着自己的目标奋进!我们寻求的改变从来无需外求它是发生于我们的内在。
哲学家说过:我们会成为自己想象、思考的东西。而书中也写道我们的话表明我们的想法,我们的想法又创造了我们的生活。每一刻,你都在用自己最关注的念头创造人生。所以说改变行为就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当我们醒悟并开始改变自己的时候,我们又验证了我们的行为的确会影响世界,因为它会影响我们周遭的人们,而且这种影响力会扩散开来。你的态度,也就是你内存思维的外在表现,决定了人们和你之间的关系。因为,当你开始让自己变得不抱怨,快乐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周围的人也开始变得友好,你们之间重新开始建立信任!
书中讲到一位先生为了自己即将过世的太太寻找快乐,在自家周围树了一块如果快乐你就按喇叭的告示牌,每天几百万辆蕴含快乐的车辆从他家门口经过,这种快乐成了救治他太太的良药,她躺在房里,只要听到喇叭声,她就觉得很知足,知道自己不是孤单一人,她也享受着全世界的快乐。
生活给予我们挫折的同时,也赐予我们坚强,我们也就有了另一种阅历,对于热爱生活的人,看你有没有一颗知足的心,酸甜苦辣不是生活的追求,但它一定是生活的全部,试着用一颗知足的心来体会,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人生,拥有一颗知足的心,就没有了埋怨、嫉妒、愤愤不平。知足的人并非没有欲望,只是他们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而已。
知足常乐做为一句俗语,耳熟能详,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的,而快乐的根本便是惜福,珍惜拥有的一切,心里手里全是满满的,便腾不出手或心来攫取更奢侈的东西了,也就不会为得不到而抱怨。
书中写道你会为了最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就连以前觉得理所当然的事也不例外活出感恩的生命,而非抱怨的生命,就能发挥这种确保健康的力量是的,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生命会时时得到滋润,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熬过去,喜欢抱怨的人,即使是福至将来也会变成祸。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智慧;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你应该自立;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一种智慧的生活态度,人人都怀有一颗如此感恩的心,那么人生一定会过得坚实而有信心!因为感恩,我们才拥有了一个多彩的社会。
不抱怨行动只是一把钥匙而已,在我们忙碌的生活工作中,借助这钥匙,开启我们对生活的不抱怨,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让我们都拥有一个纯净无暇的世界不抱怨的世界!
初一《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 篇6
几乎没有什么不能是我们的抱怨对象。喜欢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后面,从中获得一种自我膨胀的优越感。我们难以且不情愿意识到,所厌恶的种.种问题,譬如身边人无休止的抱怨,同样存在于自己身上。
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许多时候,我们并非意识不到这一点,但就是不愿意直面,并且积极做出改变,有时候,随着心理的惯性,也不知道如何改变。不过,改变不如意的现状,也是人类的本性,抱怨带来的消极作用,人们意识到了之后,还是会有改变的欲望自然升起。当改变之光随着情绪上的抵触被带进了生活,就由“有意识的无能”踏入了“有意识的有能”。
我们开始留意自己的言语措辞,以沉默代替抱怨。这实在不是一个能轻易胜任的挑战,尽管抱怨和评断如口臭般污染着自己的生活环境,但习惯性的东西总是会带来安全感,即使是替代式的。我们常常在努力维持不抱怨与落回现状之间挣扎,改变自我的勇气、不懈地自我觉察,共同打造了一把神奇的钥匙--这把钥匙,让我们长久以来封闭着的意识缓缓敞开。
对旧有习性的挑战必然带来生活层面上的某些变更,鲍温温和而又坚定地指出:在这场把生命导向光明、积极的内在改变中,如果其他东西的确是阻碍,工作,或者朋友都应该考虑放弃。
放下抱怨,这并不等于在困境面前不作为,或者放弃对社会不公正的言说权。带有负面情绪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设性的消极。而源于生命的热爱,并由此生发的感恩、宽容和同理心,也不容任何机构以任何名义窃取盗用。
《不抱怨的世界》并非是一部阐释观念或解析心理的作品,而是一场“不抱怨运动”的发起、描述、记录与召唤。正是那些已经改变了全球数百万生命的事例,展示了抱怨的普遍性,以及相似的蜕变流程。
所有的描述至多只是路标,真正的开始总是握在你自己手中——如果践行,如果坚持,已经足够造成改变的敞开,穿透我们杂乱无章、充满问题而又缺乏审视的生活。
“不抱怨”只是一把钥匙而已。在我们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借助这把钥匙,我们会自然延伸和深入到生活的诸多层面,唤醒我们渴望已久的改变。
初一《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 篇7
书中详细写了如何做一个不抱怨的人。首先是不抱怨自己,先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坚强,提高自己的能力,不要轻易否定自己。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连自己都看不起,那么谁会看重你。然后是不抱怨他人,不抱怨对手,不抱怨同事,不抱怨领导,不抱怨客户。不要抱怨对手太强大,那是因为自己的努力还不够,相反,要感谢你的“敌人”。
的确,他们曾经让你羞愧愤怒,让你咬牙切齿、痛不欲生,然而当你有一天回过头去看,你会发现,他们激发你的斗志,让你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自我,实现自我。他们,才是你最应该感激的人。再然后是不抱怨工作,不抱怨家庭。
对于工作,自己虽从未感受过工作的辛苦以及快乐,但从作者的字里行间却把自己认作每一个例子的主人公,从中学到了不上的“经验”,为自己以后的工作生涯建好了桥梁。
家庭是每个人都有的,不要抱怨自己的家庭不富裕,自己的爸妈如何如何不好,相反,不富裕并不代表不幸福,只要一家人一条心,快乐永远不会离开你。
初一《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 篇8
在读完《不抱怨的世界》整本书之后我发现,所谓紫手环只是一个衡量习惯是否形成的工具,你可以选择其他任何东西代替它,比如你可以拿一个21页的本子,每天翻一页,每次抱怨的时候就写在当天所对应的一页记录为什么抱怨?抱怨什么事?直到连续21天记录为零,那就成功了。还有其他习惯的形成也可以用此方法判断。
以前总是听到同伴的抱怨,觉得很烦,总觉的身边都是一些爱发牢骚、怨声载道的人。读完《不抱怨的世界》我知道了人类的天性是曳引、是同步,会调整成与周围相同的模式。当你待在其他抱怨者身边时,就会发现自己的抱怨也更多了。如此,你会吸引那些符合自己思想模式的事物,同时排斥不协调的事物;而你的言语将指明、强化自己的想法。所以当你抱怨时,其实就是在排斥、推开、驱逐自己指名想要的东西。我们都会去接近和自己相似的人,而走避互异之人,这代表你可能经常在抱怨,而且还不知道自己在抱怨。这使我感觉到,不是身边的人总抱怨,而是我自己也是一个爱抱怨的人,人性的“曳引”效应,之所以身边的人爱抱怨,问题不在他人而在于我自己本身。我所应该做的不是去介意厌烦甚至讨厌身边的抱怨,而是应该发现自己的问题,使自己摆脱抱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而影响身边的人,摆脱抱怨,远离烦恼。
身边的朋友总有人说闲话,更严重点可以说抱怨自己身边的人或事。在我看来,人与人的相处就如唇齿一般,距离太近就容易发现彼此的缺点。所以,当他们告诉我朋友的闲话时,我觉得极其平常。读了《不抱怨的世界》,我发现我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影响。他们告诉我自己朋友的事时,自然而然会加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当我再向另一个人转述时,又会加入我的主观判断感受,依次类推,三人成虎,事件的本质早已遗失。再者读完此书我发现,说闲话有时候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表现自己的优秀。当指出别人的缺点时,在一定程度上暗示自己没有这样的缺点。在这方面,抱怨就是自夸,没有人喜欢爱吹牛的人,抱怨的人会越来不受欢迎。你注意丰收时的麦子了吗?当麦子成熟后头越低,麦穗越饱满。满招损谦受益,我们做学问的人更应该有谨慎,谦虚的态度。
沟通是每个人生活在社会的必修课。和不相关的人谈就是抱怨,会形成三角问题,也会继续制造问题,而非解决问题。直接找那个和你发生问题的人谈,而且只跟那个人谈,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通过对《不抱怨的世界》的阅读让我明白,一个人能力有限,不能够改变别人,所能做的只是改变自己,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注意寻找问题出现的关键人物,注意交流方式,不抱怨,不抱怨自己,他人,命运。当我们抱怨自己的成就时,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时,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命运时,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
初一《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 篇9
近日有幸读到美国史上最伟大的心灵导师之一威尔•鲍温著的《不抱怨的世界》。阅读之后,发现这本书与以往许多励志书籍不同,让人耳目一新,也让我感慨良久,思绪万千:
几乎没有什么不能是我们抱怨的对象。生活、工作上不顺利时,发发小牢骚、吐吐苦水,似乎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我们喜欢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后面,从中获得一种自我膨胀的优越感。我们难以且不情愿意识到,所厌恶的种.种问题,譬如身边人无休止的抱怨,同样可能存在于自己身上。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然而这个世界存在“吸引力法则”:你如果大声喊“痛”,伤害就会出现;如果抱怨,就会遇上更多抱怨的事。书中作者鲍温现身说法,讲述自己13岁参加中学舞会,因害怕邀请女生跳舞,转而抱怨自己太胖,女生是不会接受他的邀请的,从而引发同学们的同情并避开了这件害怕的事。自此他犯上了“抱怨上瘾症”,以后的日子,无论是工作上,还是人际关系上的问题,他都归因于他的体重。 可能我们也曾有类似的经历。比如,事情失败了,习惯归结于他人的不体贴、不配合或不努力,从而逃避责任。这些负面思绪不只成为我们最大的敌人,还影响着别人。
如果我们会抱怨不断是因为我们为把注意力放在它上面,被它指引着,心被它占据着。那么我们要怎样逃离抱怨的泥潭呢?
依据自身的“抱怨上瘾症”疗愈经验,作者总结了走出不抱怨的四个阶段:
一、无意识的无能,是指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抱怨;
二、有意识的无能,是指能觉察到自己以及周围其他人的抱怨;
三、有意识的有能,是指倾向于用沉默来便于自我反思、
措辞,以便于说出有价值的话语,而非喋喋不休的抱怨;
四、无意识的有能,是指你已经重塑思维模式,习惯于不爱抱怨了,并且不需要意识控制。
如何推进四个阶段的进展,作者建立了一套实践操作性极强的方法--紫手环运动:
1.将手环戴在一只手腕上。
2.当你发现自己正在抱怨、讲闲话或批评时,就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
3.如此交替更换,直到养成连续21天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的目标为止。
4.坚持下去。平均的成功时间是4~8个月。
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个国家、600万人热烈参与了这项运动,学习着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让这个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
它实在不是一个能轻易胜任的挑战,尽管抱怨和评断如口臭般污染着自己的生活环境,但由于习惯性的东西总是会带来安全感,我们常常在努力维持不抱怨与落回现状之间挣扎。但是改变自我的勇气和不懈地自我觉察共同打造了一把神奇的钥匙--这把钥匙,让我们长久以来封闭着的意识缓缓敞开。在我们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借助这把钥匙,我们会自然延伸和深入到生活的诸多层面,唤醒我们渴望已久的改变。
当然,放下抱怨,并不等于在困境面前不作为,或者放弃对社会不公正的言说权。带有负面情绪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设性的消极。而源于生命的热爱,并由此生发的感恩、宽容和同情心.
最后我引用书中的一段话:任何人和团队要成功,就永远不要抱怨,因为抱怨不如改变,要有接纳批评的包容心,以及解决问题的行动力。朋友,试着加入“不抱怨”活动吧!不要匆匆经历这个过程,这不是赛跑,而是一种过程。从带着紫手环的那一刻起,你就在改变,你用你的意志在完成一种挑战,为自己创造心想事成的无怨人生的挑战。放弃抱怨,相信自己!
初一《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 篇10
在两个月前就拿到了这本 书, 只是一直没有好好阅读, 直到 最近, 我才静下心来认真翻阅了一 遍, 深感受益匪浅。事实上, 我一 直对励志书籍或者成功学书籍抱以 不屑的态度, 因为它们绝大多数都 是“空谈”, 内容无非是众多例子+ 说教, 不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往往 起不到实际效果。起初以为这本书 也是如此, 但是真正阅读之后, 才 发现这本书强过很多励志书籍, 给 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与其他励志书 籍相比, 我认为这本书最为突出的 特点有两方面: 第一, 作者对人们 抱怨的原因、行为表现做了非常深 刻的诠释, 分析非常到位; 第二, 最难能可贵的是, 书中一直在推崇 一个叫“紫手环” 21 天不抱怨活 动, 说将手环戴在手腕上, 发现自 己在抱怨、讲闲话或批评时, 就把 手环移到另一只手, 重新开始, 坚 持下去, 达到连续二十一天不换 手, 不抱怨的目标。这可以使读者 “身体力行”。可以说整本书都贯穿 了科学的心理学思想, 无论是作者 对抱怨行为的分析还是这套操作方 法, 尤其是后者, 其本质上就是一 种认知行为疗法, 其步骤、方式、 时间都蕴含大量的心理学原理在里 面。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我读过的 最好的励志书籍之一。
下面就自己的一些浅见与朋友 们分享: 一、关于抱怨行为的心理分析 在这本书的作者鲍温看来, 很 多时候我们抱怨环境、抱怨他人, 还可能是因为个体缺乏安全感, 自 我价值不确定, 在这种心理背景 下, 我们需要通过抱怨环境来向外 界传递自己是受害者的信息, 需要 通过抱怨他人来表现自己的优秀, 需要用抱怨来为自己的缺点、害怕 成长和改进找借口。对此我深有体 会, 近两年来, 应该说我一直处于 情绪起伏大的时期, 在生活上, 刚 刚结婚的我对于两个人、乃至两个 家庭的生活, 还只是适应、摸索性 阶段; 在工作上, 频繁变动使我越 来越缺乏安全感, 越来越找不到自 己的价值。因此我抱怨, 我不断地 向别人述说自己不得志的缘由, 不 断地抱怨环境的不公、抱怨他人的 自私。最终, 自己变成了祥林嫂, 现实情况却没有一点改善, 甚至更 加糟糕。读了这本书后, 我认识到 生命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选择过程, 在每一个选择关头都有前进与倒退 的冲突。有时可能会走向防卫、退 缩, 有时也会向成长迈出一步。而 成长包含了走向未知, 常常要放弃 熟悉的生活方式, 结果我们倾向于 害怕成长, 害怕因为成长而付出种 种代价。 二、关于抱怨的行为改变 鲍温认为走出抱怨的四个阶 段, 即无意识的无能, 有意识的无 能, 有意识的有能及无意识的有 能。无意识的无能, 即是对自己的 抱怨即无能, 毫无所觉即无意识 的; 有意识的无能, 是指自己能觉 察到自己的抱怨, 以及周围其他人 的抱怨; 有意识的有能, 是指倾向 于用沉默来便于自我反思、慎选措 辞, 以便于说出有价值的话语, 而 非喋喋不休的抱怨; 无意识的有能 是指你已经重塑思维模式, 习惯于 不爱抱怨了, 并且不需要意识控 制。
鲍温提出的四个阶段是对“改 变抱怨行为” 整个流程的理论描 述, 而紫手环运动则是一种矫正行 为的具体方法,二者结合使用,简直 可以说完美的认知行为疗法! 结合 二者, 我个人觉得 改变抱怨行为的整个流程可以这样 直白地描述: 最初, 你是一个惯于 抱怨的人, 每天喋喋不休地抱怨并 且自己毫无察觉(无意识的无能); 终于有一天, 你发现那些受够了你 抱怨的朋友都远离了你, 你身边聚 集的全是和你一样爱抱怨有意识的 无能的人; 你发现抱怨不仅没有改 变你的现状还变本加厉, 你想改 变, 因此, 你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 己不抱怨, 可以采用紫手环运动, 开始用沉默来给自己思考的机会, 便于说出有能量的话而非无意义的 抱怨; 经过一段时间, 你抱怨减少 了, 心态平和了, 行为积极了, 你 得到很多来自于环境的正向反馈, 例如: 表扬、成功等, 这些鼓励、 强化使你不断地选择不抱怨。久而 久之, 你遇到不顺心已经习惯于不 抱怨, 正如人们走路不由自主地迈 出步子一样, 完全不需要意识控 制, 即无意识的无能, 如此你整个 思维模式已经被重新塑造。
这本书对我的工作帮助很大, 让我明白到应适当的调整自己的心 态, 减少抱怨, 努力地接纳自己、 确定自我价值。遇事多从自己身上 寻找问题, 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任何时刻都要努力保持积极良好 的心态。马云说过: “不抱怨的态 度是人生的第一态度”, 非常有道 理。我不能将眼光只着眼于眼前的 困境, 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到未 来, 看到我漫长的生命历程。因 为, 在漫长的生命中, 眼前的困境 仅仅是沧海一粟而已, 我相信自己 会有很多机会来改变的。正如书中 所说: “停止抱怨, 你就已经在通 往你想要的生活的路上了”。
虽然 这条路还很长很远, 还需要我付出 无法想象的努力和代价, 但是既然 做了选择就应该积极地走下去, 勇 敢地面对前进道路中的各种不确 定, 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让自己有 “能量” 去解决它。
初一《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 篇11
黄金周假期中,学校要求我们读《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说实话,心里当时还忍不住抱怨:假期还有任务。可当我开始读了这本书后,心灵不断地被触动着
出生贫穷的威尔?鲍温以超乎寻常的毅力,考上了美国重点大学。毕业后,他屡次找不到梦寐以求的工作,为此而感到伤心,不由地抱怨命运。但在朋友的启迪下,他站了起来,终于成为美国最伟大的心灵导师之一。他走上成功的奖台,只说了一句话:你们都拥有无尽的潜能,但只有不抱怨一切,才能取得成功!
这句话使我恍然大悟。有些人学滑板,摔了几跤就不学了,说:都怪这滑板太难学,轮子又太少了,害得我摔死了!这样,这位学生是永远也学不会任何技巧的。而有的人则坚持不懈,摔倒了,爬起来,继续!拥有这样的精神,再难的事,在他眼里都是小菜一碟!海伦?凯勒虽然残疾了,但她丝毫不埋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而是更努力地使自己从一棵弱不禁风的小苗成长为一棵高大挺拔的苍天大树。无论是讥笑与困难,她只当作是对自己的锻炼。你想想看,古今中外所有有成就的人,哪个不是靠着这种不埋怨一切、乐观向上、持之以恒的精神才一举成名的呢?
一个个励志故事如流星一般在我的脑海中划过。威名不是靠关系和钱财买来的。真正的名人,是通过千锤百炼和不懈的努力诞生的,不是从一帆风顺和无拘无束中成长出来的,真正的成功人士,是从苦难中磨练出来的。
要有顽强的毅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不抱怨的心,拥有这一切,就一定会成功的!要敞开胸怀,涵养一颗包容的心。有时,我们会因为他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件事,而心生抱怨。而这种抱怨往往是自己被冒犯的一种宣泄。它是人际关系的腐蚀剂,会导致夫妻不睦、朋友不和,尤其在工作中,会在同事之间产生隔阂。学会包容,从某一种意义上说就是解放自己,提升自我。作为工作人员,包容就是要善于换位思考,理解、宽容他人,用海纳百川的胸襟来承受委屈、经受挫折,真正做到言行有度,举止有方,谦恭礼让,平易随和。
要直面挑战,奋扬一颗上进的心。也许你会因为领导交付的任务过于繁重而抱怨,或者由于工作毫无头绪、进展不顺而抱怨其实说到底是我们内心深处在排斥、挣扎和躲避,是一种向困难示弱的表现。就像华为总裁任正非说的那样,狮子如果能追上羚羊,它就生存,如果它跑不过羚羊,只能饿死。羚羊如果抱怨不公平,那青草羚羊的早餐该向谁抱怨?羚羊还能跑,青草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过多的抱怨不仅对工作毫无帮助,而且会失去自己宝贵的信心和他人对你的信任。作为机关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想的是怎么做,而不是没办法做;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始终奋扬一颗上进的心。
初一《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 篇12
近期,中心组织阅读了《不抱怨的世界》,认真阅读后,我感觉受益匪浅。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难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败或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每当这时,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对待,产生不满,引发很多牢骚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运……那我们就陷入一个自扰的困境,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抱怨的最大受害者还是自己。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为什么会抱怨呢?怨天尤人是一种负面的思考与具杀伤力的表达方式?是人们只看到了生活中缺憾与不完美的一面,当现实与理想有差距时,当事情背离自己的价值观时,抱怨便应运而生,这也是我们生活的常态,工作、家庭、学习、交通都是抱怨的对象,抱怨就象脚臭,它会传染,而习惯抱怨的人,就是在向自己的鞋子里倒水,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不抱怨的人,成为一个快乐的人,那就是凡事要懂得知足、感恩和惜福。
每个人共有的需要,就是获得注意,受到重视,而且会以各种方式方法去获得注意。我们常常在努力维持不抱怨与落回现状之间挣扎,改变自我的勇气、不懈地自我觉察,共同打造了一把神奇的钥匙--这把钥匙,让我们长久以来封闭着的意识缓缓敞开。
知足常乐做为一句俗语,耳熟能详,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的,而快乐的根本便是惜福,珍惜拥有的一切,心里手里全是满满的,便腾不出手或心来攫取更奢侈的东西了,也就不会为得不到而抱怨。放下抱怨,这并不等于在困境面前不作为,或者放弃对社会不公正的言说权。带有负面情绪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设性的消极,而源于生命的热爱,并由此生发的感恩、宽容和同理心。这才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一种智慧的生活态度,人人都怀有一颗如此感恩的心,那么人生一定会过得坚实而有信心!因为感恩,我们才拥有了一个多彩的社会。
从现在起,做一个积极的人,谈论自己想要的事物、而不是抱怨不要的东西。这样大家都想和你共事或为你工作,而你会缔造更高的成就、得到更多的收获,远胜过自己梦想所及。给它一点时间,同时仔细观察,这一切就会发生。“不抱怨”行动只是一把钥匙而已,在我们忙碌的生活工作中,借助这钥匙,开启我们对生活的不抱怨,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让我们都拥有一个“纯净无暇”的世界——不抱怨的世界!
初一《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 篇13
在没有读过《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之前,自己并没有发现自己天天有多抱怨。自从看过这本书后,才发现自己天天在抱怨,才了解我们的。思想意念就像空气,除非有意识地去察觉,细心的发现,否则会像一阵风,没有人会留意。
最可悲的是,我们很多人每天都有十几次甚至几十次的抱怨,对生存环境的抱怨、对交通阻碍的抱怨、对身体疾病的抱怨、对无法克服困难的抱怨、对政治现实层面的抱怨、对家人错误的抱怨、对配偶的抱怨、对子女的抱怨等等,我们每个人都有太多太多的抱怨。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人在抱怨:工作忙了,消费水平涨了,家庭压力大了,生活环境差了,或是感冒发烧头疼了,都要抱怨一番,怨天怨地,怨社会不公,怨人心不古,怨金钱至上,怨命如纸薄……似乎借此可以发泄自己的不满,并获得他人的同情。可是抱怨过后,一切照旧,问题该怎么解决还得怎么解决。
不满足,是抱怨的开端,说到底其实是我们在不断强调我们不想要的人或事物,细想想对一切抱怨的事物我们无能为力改变,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持续在心底恒、久、远。我们何不停止抱怨,让我们的思绪控制语言,语言可以造成行为,行为可以成就习惯,用习惯来决定自己的命运。
这本书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停止说抱怨、批评、讲闲话的习惯。
抱怨是会传染的,会自己传染也会传染给别人!相对的,乐观也是会传染的,一样会自身传染也会传染给别人!
初一《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 篇14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是大实话。人活在世上,在短暂的人生旅程中,没有谁能永远一帆风顺。人生际遇,一如起起伏伏的大海波涛。
当我们遭遇到逆境或生活的烦恼时,无论大如国家安危、全球环境、人类未来境况,还是小如个人前途、失眠、孩子吵闹等等事情,我们都会多多少少发一通牢骚——独自或向他人——以此宣泄内心的不满,也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抱怨一番。
一般而言,人们普遍地认为对一些不合理现象发表看法是很正常的事,甚至在有些时候会促使事情向好的方面转化。这样的情况也不是没有,有些媒体开设曝光台或倾听烦恼抱怨的栏目,不也帮人们解决了许多困扰吗?
然而,那只是短暂的安慰。抱怨最终导致的结果却并不是快乐,也非积极向上的。
为什么?
美国的威尔·鲍温牧师在他畅销世界的著作《不抱怨的世界》中,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明确传达了抱怨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巨大伤害,以及许多人参与“不抱怨运动”成功后的喜悦和不可思议改变。这些美好的改变,促使更多人意识到抱怨对自身和他人的危害,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人去加入以换紫手环来消除抱怨的运动中去。
读罢此书,我心潮澎湃,久久难平。
以前,我们认为某人做错了一件事,我们看不惯,会批评他的行为,或向他人宣泄自己心中的不平是很自然的事。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对人对己都毫无裨益,而且极易成为破坏人际关系的导火线。
他人的言行如果是错误的,我们去批评甚至抱怨,并不能让其马上改正。我们在抱怨他人的言行并试图改变别人时,只会让其更加执守自己的本意。因为,从人性本质上讲,没有谁愿意让人强迫。那是对人不尊重的行为。只要我们客观地面对现实,并从根本上自我改善,进而以脱胎换骨的面貌影响他人,达到认同,并在周围人群中产生涟漪效应,才有可能让别人从内心真正地改变自己,也就有可能对世界产生影响。
抱怨本身并不能令事情向良性方向发展。火车晚点时我们的抱怨声再大,也无法让火车在原定时间开走。那么,我们为何要耗费精力和时间去做无意义的事呢?不如用那些精力和时间去做些力所能及的快乐事情。直接面对现实永远比抱怨现实有价值得多。
有时候,我们会从抱怨某件事或某个人中取得暂时的快慰,引起他人的同情和怜悯。事实证明,这无异于饮鸩止渴。抱怨声中,我们推卸掉了本该承担的责任,把自己的狡黠、无知和自私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此种行为,智者不取,德高者不屑。抱怨声中,昔日自己千辛万苦建造起的坚固壁垒瞬间崩摧,我们得到的只有冷眼、孤独、失败,还有一点点同情。虽然没人愿意这样,但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却无意识地重复制造着这种自我摧残的火药。日久天长,火药累积多了,就会自燃,让我们的生活陷入不可挽回的覆灭深渊。
所以,在不顺和烦恼面前,停止抱怨是最明智的做法。或者,更进一步,舍弃它。像丢弃一张用过的满是污垢的纸巾一样,把抱怨这种不良习惯丢弃吧!你会发现,你并没有损失什么呢,舍弃了抱怨,你却开启了追逐梦想的奋进之门,激发出生活的正能量,也从中得到了一个清新安宁的世界。
同类相吸,也是一种自然法则。相同类型的人必定会招引类似的人。当你某一天抱怨少了,你会发现自己周围的人犯的错误也少了,他们的抱怨也同你一样,减少了许多。你的身边,总是回荡着和谐的旋律。
不抱怨生活,就会心平气和地看待周围的人事物,也会对周围的环境和他人的言行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判。这种评判是令人信服的。
不抱怨,即是自我觉醒的开始,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开始。一个下定决心去尝试着不抱怨生活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做到连续二十一天不抱怨的时候,他会惊奇地发现:自己正踏在洒满阳光的康庄大道上精神抖擞地迈步前行,他的心因无比的欣喜而日渐丰盈。世界也会将一份丰厚的奖赏馈赠给他——无论是谁,都会发现:因为舍弃了抱怨,我们在心灵上更加接近上帝;因为舍弃了抱怨,把目光投向了事物光明的一面,我们不仅让生活和思想境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还为自己和他人赢得了一个安宁祥和的美丽新世界……
初一《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 篇15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拜读了威尔·鲍温所写的一本《不抱怨的世界》,未曾想因此给我带来了一次极大的心灵震撼和启发。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句话虽然早已为大家所熟知,但真正能“看的开”的人却并不多见。人们总会在工作中、生活中以及很多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满意和抱怨的心理,有的人会很明显的表现出来,影响到自身的情绪和行为;有的人则深埋心底,却也同样为这种心理左右了自身的行为;而对于相对豁达的人来说,其实也往往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抱怨,甚至不为自己所知道,只是一种潜意识的抱怨,这也同样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左右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对天灾人祸的抱怨,对贫富差距、生活际遇、背叛行为、工作不顺、感情不合等等多方面的抱怨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之中。书中提到很多有意无意的抱怨情节也可以证实这一点。作为一名地质行业的工作者,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当中,我同样有着自己的些许抱怨。诚然,不抱怨、无怨怼的世界也许只是一个理想中的世界,但它可以让我们向往和憧憬,去完善自身的思想,增益自身的才能。书中深入浅出的论述,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受益匪浅。下面简单的谈一下我读了这本书之后的一些想法,也希望以此为大家带来一些思考,成为自己和大家今后一种生活与工作中的激励。
一、停止抱怨
要成为一个完全没有抱怨的人很难,对生活一些不顺当、烦心的琐事发发小牢骚似乎不是一件太大的事情,也很正常。不过,我们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东西——吸引力法则。要知道,当一个人在说些负面和不快乐的事时,就会接收到负面和不快乐的事,例如:当女人常抱怨世界上没有一个好男人的时候,就已经在心里种下了一个“不相信有好男人”的因,所以即使遇到了好男人,可能也打从心里怀疑,这样即使遇到了好男人,也可能会错过吧;同理,如果多说一些感恩的事,则会为自己引来更多喜乐之事。这样,你要选择抱怨还是不抱怨?一本书,一只手环,改变爱抱怨的你,成就不抱怨的世界。书的开始,鲍温首先教给了我们如何停止抱怨,用“21天效应”的培养方法改变自己的抱怨习惯,这也是改变我们,成就无怨人生的第一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际云卷云舒。”其实在中国更早的《菜根谭》中的一副对联也很好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生的态度应当是从容不迫,对个人荣辱和职位去留都应当视作花开花落般平常,达到一种心境平和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抱怨行为不仅不能改变实际的恶劣情况,更会增添人们的负面心理,这是一种消耗能量且完全无益的运动。正如仇恨和生气郁结是用别人的错误在惩罚自己一样,抱怨又何尝不是在于事无益的惩罚自己。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先生也说过一段类似的话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约莫意思是:“凡我们做事之前,先想一下十年之后的我们,还会对这些如此计较吗?”如今的困境在十年之后也许仅仅是淡然一笑,如果的抱怨行为在十年之后也许甚至会觉得可笑,困难未尝不是一种人生的磨砺和财富,对其抱怨却是一种极其愚蠢的行为。放下抱怨,平静处理,不仅是对事态发展的最佳抉择,也同样是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一大进程。
二、感恩困苦
更进一步,在书中我学到的第二点,即是学会感恩,这里的感恩指的不是对我们好的人或事物,而是感恩困难,感恩苦难。“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于困境中的我们,或者会觉得困难的难以承受,然而跳脱出来,以一种长远和凌于其上的目光来看待这一切,一切的苦难和困境未尝不是一种好事,一种磨砺和挑战。于困苦过后的自身提升是慢慢培养所不能达到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于顺畅通达的人生,未必是一种好事。相反,困难和苦痛也未必是一种坏事,咱们中国古代历史中也有诸多这样的例子。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尔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这些古代先贤都比我们承受了更大更多的苦难。这些现象和历来的事实也都有表明,凡成大事者,有大成就者,往往也伴随着大的苦难,我们未必承受了如他们般的苦难,又有什么理由衍生连他们都没有的怨怼呢。不仅如此,更也应该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励自身,感恩苦难,没有今日的苦难磨砺,又何来将来的幸福和美。用跳脱出来的眼光观察这一切,苦难也就不那么难以承受了,反而是值得我们去欣然面对的。感恩困苦,这不仅是一种承受苦难、减少困境所带来压力的良好方式,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一种人们心境的升华和转变。无论是生活抑或工作中的不顺,当我们不在将眼光着眼于现在所承受的一切,而是以一种长远和自身完善的目光来看待,那么我们就已经到了另外一个境界,也较一般人更容易去承受苦难和理解其意义价值了。
三、寓成功于困境
当我们在做到停止抱怨,感恩困境之后,我们就应逐渐学会“寓成功于困境”,这也是我在书中学到的第三点。“非淡泊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第一智者贤臣,孔明先生的话也说明了这个道理,人唯有在这种没有抱怨,心绪平稳宁静的时候,才能有更坚定和更深远的志向与发展。在困境中拥有平和的心态,在平和的心态中寻求发展,这也达到了我们没有抱怨的更深一层的意义和作用。完全跳出于苦难给自己的心境影响,用凌于其上的态度来观察自身所承受的,以这种平静状态去工作和生活,显然是更能够做出更加正确的抉择,逐步实现成功,这也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所在。
四、用哲学于生活
作者威尔·鲍温作为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信奉的是上帝以及唯心主义。而作为我们,则更多的是信仰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应当用辩证的唯物观点来看待这一切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告诉了我们,物质和意识之间的作用和反作用,积极的心态对成功来说,是必须条件和前提条件,其次当然还受到机遇、努力、人际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生活当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开阔的心胸,不仅对事物发展,事情决断有了很好的积极促进作用,对自身思想行为的完善也是有相当积极意义的。记得在著名作家凤歌的著作《沧海》和《昆仑》中也看见过这样一段话:“武学一道,末流者以武功招式决胜,次流者以内功深浅决胜,第一流的高手,比的却永远是胸襟气度。”其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扩充知识,不如先学思维运转;处事练达,不如先学生活态度。良好的心境,宽广的心胸是一种处事和生活的极佳状态。其实远不只如此,不仅在不抱怨方面,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我们一样应当用哲学的眼光还原事物的本质,用更透彻和深刻的目光认识身周的喜悦快乐和困苦艰难,那么生活将是更加富有味道和情趣的。
五、总结
张德芬对此书如此说到:“报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有时候,我们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不满;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还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本书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运动,来得恰是时候,它正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我们可以这样看: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这样说到:“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万通地产董事长冯仑这样说到:“把坏事当好事办,人生就只有快乐,没有抱怨。”众多的成功者都对自己对此书的不抱怨做出了自己的感悟和推荐。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然后只要我们以正确的心理去对待,不怨怼,不苦恼。“不如意”也终有可能成为一种财富,一种磨砺,并以此成就我们的人生。《没有抱怨的世界》给我们的是一场心灵的洗涤和震撼,对我在生活态度和方向上都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这即是我对它的解读。
初一《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 篇16
《不抱怨的世界》出版于,作者威尔.鲍温是美国一位心灵导师。这本书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个中心,一项运动,四个阶段”。它的中心就是告诉人们要停止抱怨;一项运动就是“不抱怨”运动,也叫紫手环运动,即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你一察觉自己在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四个阶段就是改变人们的抱怨行为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即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有能和无意识的有能四个阶段。
这本书得到许多名人的推荐和赞誉,如比尔·盖茨说:没有人能拒绝这样一本书,除非你拒绝所有的书;书中也有很多精彩观点值得我们去品读和享用。例如,健康的沟通就是直接找那个和你发生问题的人谈,而且只跟那个人谈,和另一个人谈就是抱怨;成功就是从失败到失败,也依然热情不减等等。
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自已还是挺有收获的,下面谈几点感想,既是作为这次读书的读后感,也是对自己以后的一种希望和勉励。
(一)要停止抱怨,做一个胸襟宽广的人。
李部长说“组工干部是做人的工作,胸襟宽是必备的政治素养,要做到有苦劳的时候不计较、有疲劳的时候不抱怨”。抱怨其实是一种胸襟不宽的表现,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每个人都有抱怨的理由。但抱怨往往都是无济于事,遇到不顺心的时候,要更多地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要总是责怪他人。
威尔.鲍温在书中指出:“抱怨是在讲述你不要的东西,而不是你要的东西。抱怨会影响人际关系,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运动”。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更要学会停止抱怨,培养大度容人、见贤思齐的良好品质;摒弃私心杂念,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升迁;保持淡泊宁静,以奉献的精神回报社会,在工作中追求素质的提升、人格的完善和理想的实现。
(二)要懂得知足,学会感恩,做一个有品德的人。
人的一生其实很短暂,什么是幸福,我觉得幸福就是一种心态,是相对而言的。财富上的不平等客观存在,物质的追求也永无止境,所以我们要在比较中学会知足,不要在物质名利上进行盲目攀比,不要为一些小事而斤斤计较。从的美国911到今年泰国政府动乱,再到当前的洪水泛滥、山体滑坡,有多少人面临着流离失所生离死别,比起他们来,至少我们还活着。当然我们说的这种“知足”不是困难面前的无为或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停滞不前,而是一种淡然。
感恩是一种做人的态度,一种优良品德。有人说:这个世界值得抱怨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怎么感恩?其实我们要善于换位思考,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把困难当作一种磨练,把挫折当成一种挑战。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更应时时将感恩放在心上,感恩做人,感恩做事,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并非理所当然的,我们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助和家人的支持。带着感恩,我们的心胸会更加坦荡,工作会更有动力。
(三)要勤奋工作,永不懈怠,做一个有进取心的人。
从学校直接走进机关,两年的工作让我深知自己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足之处,每一次的岗位变动都会给我带来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组织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份崭新而又神圣的工作,组织部门是管干部、管党员、管人才的部门,她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为自己能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而自豪,同时我也深感组织工作任务重、程序严、要求高,很多时候要加班加点,要做大量具体繁杂的事务,而且不能出丝毫差错。所以对待这份工作我始终心怀敬畏,在以后的工作中,定会好好学习,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发扬任劳任怨,淡泊名利的吃苦精神;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刻苦勤奋,忘我工作的实干精神和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字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办事能力。要通过勤奋工作努力达到“节奏要快、工作要实、标准要高、差错要无、状态要好、待人要诚”的工作要求,做一名合格的组工干部。
(四)要坚持“学哲学,用哲学”,做一个会思考的人。
哲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读完这本书后,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学哲学,用哲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本书的作者威尔。鲍温是一名虔诚的__徒,信仰的是上帝,是唯心主义。而我们信仰的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应该用辩证的唯物的观点看待问题。
孟子说“尽信书则无书”,亚里士多德也说:“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诚然,书中有许多精彩的观点,对我们的心态调整也有一定的帮助。但我觉得里面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商榷,值得继续探讨的地方。比如书上说“不抱怨就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认为只要从正面看事物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未免把我们的世界和人生过于简单化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一个人要想成功,除了必须拥有良好的心态之外,还需要诸如机遇、努力、人际关系等因素。还有作者在书中强调说优秀的人都不抱怨,我觉得这有点言过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其实抱怨对人的心理健康是有好处的,它是人们宣泄情绪、缓解压力的良好途径。所以我认为抱怨并不可怕,我们可以偶尔抱怨只是不能惯于抱怨,更加不能将抱怨看成是解决问题的答案。
作为一名年轻的组工干部遇事要不骄不躁,静心思考,善于用哲学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遇事要三思而后行,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鉴别力和洞察力。
初一《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 篇17
每个人在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不能是我们的抱怨对象。我们喜欢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后面,总是想在抱怨中寻找一种安慰,我们不想承认,自己过得很消极,总是在逃避。
很多时候,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无时无刻在抱怨,抱怨这个月的生活费不够,抱怨老师批评了自己,抱怨同学欺骗了自己,每天总是生活在抱怨中。。。
但书中一位因车祸截肢的太太,在重大车祸之后,她经受了千辛万苦,不停的开刀与康复,饱受身体和精神的挑战,她是个很有资格“抱怨”的人:怨天,怨地,怨命运,怨她撞击它的驾驶者…但是她没有!她相反每天祈祷感谢救助他的医生,护士,和每天照顾她的丈夫,她谢天谢地,她感谢诸神,感恩自己可以浴火重生。
放下抱怨,这并不等于在困境面前不作为,或者放弃对社会不公正的言说权。带有负面情绪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设性的消极。而源于生命的热爱,并由此生发的感恩、宽容和同理心,也不容任人以任何名义窃取盗用。
当然我们也希望改变,随着心理的惯性,也不知道如何改变。不过,改变不如意的现状,也是人类的本性,抱怨带来的消极作用,人们意识到了之后,还是会有改变的欲望自然升起。当改变之光随着情绪上的抵触被带进了生活,就由“有意识的无能”踏入了“有意识的有能”。
《不抱怨的世界》,刚看到书名时很不解,我们生存的世界充满抱怨,但我们也讨厌抱怨,“不抱怨的世界”是什么,从来都离我们很遥远。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有时候,我们的抱怨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我们的不满。而且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不抱怨的世界》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运动,来的恰是时候,它正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
他写了这本《不抱怨的世界》,并发起了一项“不抱怨”运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
紫色的神奇手环用法如下:
1.将手环戴在一只手腕上。
2.当你发现自己正在抱怨、讲闲话或批评时,就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
3.如此交替更换,直到养成连续21天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的目标为止。
4.如果听到其他戴紫手环的人在抱怨,你可以指出他们应该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如果这么做,你先要移动你的手环,因为你在抱怨他们的抱怨。
5.坚持下去。21天连续不抱怨手环不换手。
这个方法我也试过,我以前总认为自己是个积极的人,但我才发现,我每天能移动20多次,抱怨人、事、情、自己总是无时无刻的抱怨,直到真正做过以后才发现生活原本就有许多种,包含着许多的内容,有快乐的,也有痛苦的,我们不可能只会拥有快乐,痛苦往往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种元素。然而,当我们过着快乐的生活时,我们应该感谢生活过着痛苦的生活时,我们也应该感谢生活,因为生活原本就是美好的,我们应该积极乐观的面多生活中的一切无须抱怨……
从现在起,做一个积极的人,谈论自己想要的事物、而不是抱怨不要的东西。这样大家都想和你共事或为你工作,而你会缔造更高的成就、得到更多的收获,远胜过自己梦想所及。给它一点时间,同时仔细观察,这一切就会发生。
抱怨是容易的,而停止抱怨,却需要意志力。所以,让我们向“抱怨”开战吧!
初一《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 篇18
不要抱怨世界,不要抱怨任何一个人,任何选择都是自己的决定,别人任何时候都决定不了自己的决定。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一句歌词来概括,“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人生旅途不可能一帆风顺、四通八达,免不了磕磕绊绊。在危机和困难来临时,我们应该端正态度,不抱怨,不放弃,勇敢接受挑战。诚如《不抱怨的世界》书中所言,“凡是你所渴望的东西,你都有资格得到,快朝梦想前进吧。不要打压自己、替自己找借口,或是假借批评和抱怨,将注意力转移。你应该要接受不安感来袭,同时在这样的时刻支持自己。”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感激中伤你的人,因为他砥砺了你的人格,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激发了你的斗志,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你该独立,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提醒了你的缺点,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长的人!
初一《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 篇19
最近,我读了《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联系现实,感触颇深。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我们每个人都难免遇到一些挫折或者不满意的事情,这时候大多数人都会不自觉的去发牢骚,抱怨自己,抱怨他人,抱怨周围的一切。其实抱怨只是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忧虑与不安,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当现实与理想有差距时,大多数人都会不停的抱怨。
当我们看到了生活中的缺憾与不完美的一面,自然而然就会抱怨。但是,抱怨并不能使我们遇到的事情有所好转,甚至会变得更加糟糕,所以,我们与其抱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用一颗宽容的心去看待世界,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人越是抱怨就会越不开心,对于可以改变的事情,我们就勇于发现问题,从容解决问题。对于无可改变的事情不如去愉快的接受,勇敢的承担。
做一个不抱怨的人,凡事都得懂得知足、惜福、感恩,做一个豁达的人,以一颗平常心坦然面对生活中的起起落落。
初一《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 篇20
大概是在国庆节前夕的时候,单位为我们每位员工都准备了一本叫《不抱怨的世界》的书。首先在此感谢领导对我们的关怀。但我相信,在国庆节期间用心看过这本书的人屈指可数。不幸的是,尽管在这寥寥无几的,用心看过这本书的人群之中,我始终无法寻觅到自己的踪迹。但这并不能促使我到网络上“百度一下”《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的想法,因为那些都是别人的想法,不是我自己的想法。而我并不是在完成任务,我只是在这个期间无法静下心来品味这本书的格调。但我相信这是一本不错的书,只是这个时代太过浮躁,所以我喜欢在一个人的时候关在房间里静静的看着每一本书的里行间,然后大脑跟着节奏快速变换每一个章节的画面。
记得在XX年的夏天,那时候的我还在服役,一个人独守两座空营房,那就是我的世界真正没有抱怨的世界,有的只是寂寞。后来我喜欢上了看书,起初是完全出于无聊,但后来慢慢发现看书是最廉价的享受,但从中得到的却是今后生活中最受用的财富。因为我认为一个人生存在这个无处不抱怨的世界中,理所当然的必须具备强大的内心及和谐的思想,因为这些东西没有贵贱之分,是真正的平等。
记得第一次完完全全出于志愿去看完的一本书叫《懂得选择 舍得放弃》,主体是以一些小故事,一些名言名句来讲述一些简单易懂的事情。我喜欢这种类型的读物。因为把简单复杂化,那就是真的简单了,但要把复杂简单化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里就可以说到“抱怨”这个词汇了。就像上面说的,这个世界抱怨无处不在,只看如何对待。正确的抱怨不断推进着整个社会的进步,简单点来说,从前人们的交通工具只有马匹,后来有思想的人就开始抱怨这种交通工具太慢,所以有了现在的汽车,而且搞不好汽车的制造者就是当初那些抱怨者行列中的一员,唯一的区别在于他们去制造了当初抱怨为何没有的事物。但随着社会的步伐逐渐加快,抱怨变成了生活的习惯,而习惯这东西是一种很自然的表达,无论对错,一触即发。所以有的人抱怨生活如此不易,但私底下都在想尽一切办法买三套房了,有的人抱怨你看我家房子多破烂啊,才5 6百个平方,而且马上要被房开商征占了,其实心里早有打算了那就是“妈的,不拆一还二,孙子才搬”。这就是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表现,因为孙子都喊外婆叫作妈了。
所以抱怨不一定都是错的,但错误的抱怨那就一定是不对的。就好比不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要求加工资的员工不是好员工,但经常要求加工资的员工那就一定不是好员工。我相信很多人看到这里会说我是在拍马屁,在领导面前歌功颂德,但是对不起,我当那是你发脾气的权利,但是我也有把你的想法当空气的权利。因为我只是在表达我自己的想法,这不是读后感,这是一篇关于“抱怨的方向感”的自我叙述,无论表达的方式正确与否,但唯一能确定的是,这是我的东西,你无法搜索,更无法复制。
归根结底,抱怨是每个人的权利,只是大多数人把这权利当成了脾气。
初一《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 篇21
在这本《不抱怨的世界》书中,作者分章写了抱怨与不抱怨、寻找抱怨的原因、改变抱怨的习惯、树立不抱怨的信心、不抱怨自己、不抱怨他人、不抱怨的工作、不抱怨的家庭、不抱怨的身体、感谢生活。详细地写出了抱怨的原因、后果,以及如何做一个不抱怨的人,并以一个个小故事使读者印象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
在读书的同时我也不断地反思自己,作者写道爱抱怨的人的六大特征:易自暴自弃、牢骚不断、不懂得珍惜、与快乐无缘、爱自怨自艾、适应能力差。其实我自己也抱怨过,不懂得珍惜过,总是盼望着拥有什么,可拥有后又觉得没有期待中的好,转而又盼望新的东西,一直不懂得珍惜自己拥有的。而实际上,自己却丢失了好多东西,包括亲人、朋友也会远离自己。做人要懂得知足才能常乐,抱怨的人总是会与悲伤、痛苦相随。所以说,以后的我们要排除这六大特征,做一个不抱怨的人,享受生活的美好。
与抱怨的人相反,不抱怨的人有常见的七种表现:有宽大的胸襟,阳光乐观,有等待的耐力、坚强,易受人待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缺陷,有一颗感恩的心。其中,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缺陷深入我心。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一种缺陷,如果发生在爱抱怨的人身上,他会把它作为失败的借口,竭力利用它来偷懒、求恕、懦弱。与之相反,不抱怨的人会笑对缺陷,他不仅会有种种方法来将它克服,且缺陷丝毫不会阻碍他成就伟大的事业。
初一《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 篇22
一篇篇的翻阅《不抱怨的世界》,感觉这是一本很棒的心灵励志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难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败或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每当这时,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对待,产生不满,引发很多牢骚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运……那我们就陷入一个自扰的困境,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抱怨的受害者还是自己。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为什么会抱怨呢?怨天尤人是一种负面的思考与具杀伤力的表达方式?是人们只看到了生活中缺憾与不完美的一面,当现实与理想有差距时,当事情背离自己的价值观时,抱怨便应运而生,这也是我们生活的常态,工作、家庭、学习、交通都是抱怨的对象,抱怨就象脚臭,它会传染,而习惯抱怨的人,就是在向自己的鞋子里倒水,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不抱怨的人,成为一个快乐的人,那就是凡事要懂得知足、感恩和惜福。
知足常乐做为一句俗语,耳熟能详,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的,而快乐的根本便是惜福,珍惜拥有的一切,心里手里全是满满的,便腾不出手或心来攫取更奢侈的东西了,也就不会为得不到而抱怨。这才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一种智慧的生活态度,人人都怀有一颗如此感恩的心,那么人生一定会过得坚实而有信心!因为感恩,我们才拥有了一个多彩的社会。
从现在起,做一个积极的人,谈论自己想要的事物、而不是抱怨不要的东西。这样大家都想和你共事或为你工作,而你会缔造更高的成就、得到更多的收获,远胜过自己梦想所及。“不抱怨”行动只是一把钥匙而已,在我们忙碌的生活工作中,借助这钥匙,开启我们对生活的不抱怨,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让我们都拥有一个“纯净无暇”的世界——不抱怨的世界!
初一《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 篇23
抱怨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种司空见惯的行为,通过认真阅读威尔·鲍温的这本《不抱怨的世界》,我感到受益匪浅,认识到“不抱怨”的内涵。书中鲍温牧师说:“我们之所以会抱怨,我们就和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样:我们察觉到抱怨会带来好处。优秀的人都不抱怨。”
一篇篇的翻阅《不抱怨的世界》,这是一本很棒的心灵励志书。看了这本书后心灵受到很大的触动,慢慢沉浸在书中世界时,才发现,它其实就是一面心灵的镜子。里面并没有什么大道理,只是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来告诉我们一种生活的态度,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在镜子里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洁,我们的脸上是什么表情,是愤怒还是喜悦……而这本书就是反照内心的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内心世界,是乐观向上的,还是消极低沉的?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们没有表露,但在言语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产生。当然,有人认为抱怨是一种宣泄,一种情绪的调节方式。没有看这本书前我也是如此认为:我们把抱怨俗称“发牢骚”,认为偶尔发发牢骚有助于自己内心平衡的调节,有助于摆脱心灵的阴影,但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抱怨是一种流行病,你的抱怨会唤起他人的共鸣,让抱怨成为一种传递的心灵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还可能让你因为抱怨的快感而升级抱怨的程度,最终又可能导致不可收拾的结果。书中主人公的狗被车撞了后,就差点让他自己成为了愤怒及抱怨的奴隶,是理智让主人公在抱怨的行为中停了下来,没有让事情更糟糕,而理智就是内心世界对自己行为的理性剖析与理解,而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给予我们做到的。
在书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样,突然发现自己是一个有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多了些不安,可是书中的一句话让我顿然醒悟:“诚实面对情绪,安于自己的不安,对发现自己的不足不必惊慌,既然已经产生了,就应该诚实勇敢的面对它;就应该去想办法结束它,也才能最终安于自己的不安”。书中就是要求我们勇于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于改变自己。由少说到学会沉默,再到安于不会沉默,再到安于不说的状态,最后就能真正拥有“不抱怨的世界”。当我们没有了抱怨,我们的心理就只剩下快乐,当人人都抛弃了抱怨,那这个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谐。
最后引用比尔·盖茨的一句话“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它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
初一《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 篇24
总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便会引起一场战争。我们宿舍四人也并不是对彼此完全没有意见,但却从未发生争吵,只因我们善于忍耐,善于理解,善于沟通。人与人的相处之道总是如此,得饶人处且饶人。假如你有时间打扫卫生,那么帮帮人家打扫又如何呢?假如你真的影响到别人,为何不能多站在别人态度将心比心,改变一下自己的作息呢?实在很多事情看起来总是那么简单,但不知道为什么人类总会把他们复杂化。“不抱怨”不就是对别人多多忍耐、理解与沟通,对自己多多省视、要求、改变吗?
在想想现在的工作,日复一日,有时自己很努力,成效却很微小,于是我们总会在别人身上寻找原因,某某不配合,指导不正确,对手太强大……等等,总有成千上万的理由,却无一条是关于自己的,就算有也是运气太背之类的。 现在想想,实在我们能“抱怨”的永远只有自己,只有“抱怨自己”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才能转化为前进动力,这种“抱怨”于人于己才是有意义的。抱怨别人、抱怨外部都是愚蠢、无济于事的,这种消极心理更会使自己永远得不到进步、永远无法取得成功。
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到不快乐,是由于我们要求太多却无法实现;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到很失看,是由于我们总按着自己的设想臆造客观世界,却发现事实原来不是所想的。想要快乐实在很轻易,珍惜眼前便可;想要满足实在很轻易,平常心接受现实便可。
读《不抱怨世界》,用“紫手环”时刻提醒自己:永远别企图要求别人,要做的只有改变自己!
初一《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 篇25
我们都有过抱怨年龄,怀念曾经的,那份单纯善良的心;眼里充满了阳光,知足常乐。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眼睛里有了沙子,风越来越大,眼睛和心都在被磨砺。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遇到越来越多的人和事,有越来越多的想法。即使是内心平静的人,也会有大大小小的抱怨。
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你眼中的正常可能是别人的底线,别人的习惯也可能是你的极限。有一些不熟悉或不满意是正常的。面对这些复杂的客观存在,我们如何对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各种关系。
《不抱怨的世界》,引领我们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不抱怨运动。
遵循作者的思路,更多的体会:不抱怨,不仅是一种心态,一种感受,更是一种能力,一种智慧。不抱怨,是发自内心的同理心、宽容和理解。宽恕与尊重,原本就是一种优雅的存在。
本书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培训方法,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操作细节进行“不抱怨”培训。有些理论或方法并不是空洞的。
作者将“不抱怨”的思想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并通过实例起到了很好的启示作用。
“21天练习手册”中的每日箴言,与心对话很简单,但很有效。“愤怒是会传染的,即使错了,也要保持微笑”“想要改变他人,你必须树立一个榜样”“温暖别人,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的结果”,当我们每次抱怨冲动时,深呼吸,伴随着这些谚语在心里,慢慢平静下来。
书中附带的“不抱怨手镯”,当我们戴上时,就是戴上了“不抱怨”这一信念,就像一位热情的导师,时刻在我们耳边醒来。
“积极思考,停止抱怨,好运就会降临。”
初一《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 篇26
一本书,一种思想,一个行动,加入不抱怨的队伍。改变爱抱怨的自己,成就不抱怨的世界。
打开书的序幕,就象一股磁场把我吸引住,文中胡志强的太太在受尽千辛万苦,不停地开刀与复健,饱受身体与精神双重挑战的一位女性,最有资格抱怨的人。可她却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坚强地选择向前看,诚如书中所说,不抱怨的磁场,将引来更多平安喜事,正因为她有了不抱怨的心态,让她走到哪里都有来自各方无限美好的祝福,也成就了她开朗豁达的性格和人生观。从她的身上,见证了不抱怨的正面影响与神奇力量。
书看得越深,不抱怨的含义了解的更透彻。由此看来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可人为什么会抱怨?怨天尤人是一种负面的思考与具杀伤力的表达方式?是人们只看到了生活中缺憾与不完美的一面,当现实与理想有差距时,当事情背离自己的价值观时,抱怨便应运而生,这也是我们生活的常态,工作、家庭、学习、交通都是抱怨的对象,抱怨就象脚臭,它会传染,而习惯抱怨的人,就是在向自己的鞋子里倒水,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不抱怨的人,成为一个快乐的人,那就是凡事懂得知足、感恩、惜福。
抱怨会让我们陷入一种负面的生活、工作态度中,常常在他人身上找缺点,包括最亲密的人。的确如此,以前在平常工作中遇到挫折或遭受批评时首先跃入脑海的是由于别人的错误造成了今天的局面,而不是先从自身寻找根源。读此书后让人幡然醒悟的真言,为什么有的人会不快乐,为什么有的人会觉得其他人都对不住自己,这是因为,是在抱怨!是在把人生的不如意,小挫折,怪罪到别人的头上,是在一相情愿地认为并希望别人来为我的人生承担责任!正如他们所讲不快乐过一天,快乐也是过一天,何不快快乐乐的过一天呢?
心理学家说:改变想法就是改变世界。当你开始有意识地避免抱怨的时候,你会在突然之间,发现自己可以接受现实,并开始用一种积极的态度,感恩的心态,尝试让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思考如何继续向着自己的目标奋进!我们寻求的改变从来无需外求它是发生于我们的内在。
哲学家说过:我们会成为自己想象、思考的东西。而书中也写道我们的话表明我们的想法,我们的想法又创造了我们的生活。每一刻,你都在用自己最关注的念头创造人生。所以说改变行为就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当我们醒悟并开始改变自己的时候,我们又验证了我们的行为的确会影响世界,因为它会影响我们周遭的人们,而且这种影响力会扩散开来。你的态度,也就是你内存思维的外在表现,决定了人们和你之间的关系。因为,当你开始让自己变得不抱怨,快乐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周围的人也开始变得友好,你们之间重新开始建立信任!
书中讲到一位先生为了自己即将过世的太太寻找快乐,在自家周围树了一块如果快乐你就按喇叭的告示牌,每天几百万辆蕴含快乐的车辆从他家门口经过,这种快乐成了救治他太太的良药,她躺在房里,只要听到喇叭声,她就觉得很知足,知道自己不是孤单一人,她也享受着全世界的快乐。
生活给予我们挫折的同时,也赐予我们坚强,我们也就有了另一种阅历,对于热爱生活的人,看你有没有一颗知足的心,酸甜苦辣不是生活的追求,但它一定是生活的全部,试着用一颗知足的心来体会,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人生,拥有一颗知足的心,就没有了埋怨、嫉妒、愤愤不平。知足的人并非没有欲望,只是他们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而已。
知足常乐做为一句俗语,耳熟能详,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的,而快乐的根本便是惜福,珍惜拥有的一切,心里手里全是满满的,便腾不出手或心来攫取更奢侈的东西了,也就不会为得不到而抱怨。
不抱怨行动只是一把钥匙而已,在我们忙碌的生活工作中,借助这钥匙,开启我们对生活的不抱怨,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让我们都拥有一个纯净无暇的世界不抱怨的世界!
初一《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 篇27
这个世界有太多人在抱怨,工作太忙,任务多,压力大,消费高,家庭压力大,生活环境差,PM2.5,或是感冒发烧,阴天下雨,都要抱怨一番,怨天怨地,怨社会不公,怨人心不古,怨命不好,似乎借此发泄自己的不满,并获得他人的同情,抱怨不仅仅发生在某个人身上,也不单单是一个国家的人,抱怨似乎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本书不是心灵鸡汤,而是教你直面这个天天在发生的问题,让你意识到自己原来也不知不觉地在抱怨,原来身边的人都或多或少在抱怨。书中推行的紫手环行动,是为了帮助你自己认识到你在不知不觉中的抱怨,抱怨的频率,每次抱怨都把紫手环换到另外一只手上,换的过程意识到自己是在抱怨,从而逐渐降低抱怨频率。
要消除抱怨,首先看看什么是抱怨?人为什么会抱怨?
向可以帮助你改善环境的人提出意见,就不是抱怨;如果你是对着自己或其他无关之人责难或悲叹当前的状况,那就是抱怨。抱怨就是把焦点放在我们不想要的东西上头,所谈论的是负面的,出错的事情;如果抱怨天气热,天气会热得让你无法平静下来;如果抱怨工作多,你会感觉工作永远也做不完;如果大声喊“痛”,伤害就会出现,如果抱怨,就会遇上更多想要抱怨的事。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什么上头,那个东西就会扩大。这是行动上的“吸引力法则”。
很多人抱怨自己的身体健康,却不是因为真的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让他们取得附带的好处,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开不想做的事件,如上学,上班。
书中提到“心身症”这个名词,心身症主要是患者的心理运作过程,而非生理因素所引发。很多疾病是病人自己创造的,根据医生估计,有百分之六七十的疾病,都是患者“自以为生病”造成的结果,医生的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诊疗这样的病人-他们生病的原因其实都有其心理根源。报告显示,有一半的癌症病人是被告知自己得了癌症后吓死的。医生如果告诉病人,有一种药很可能治愈他们的疾病,这种药对这些病人发挥的功效,就要比使用了相同药方,却没有收到这项讯息的病人大了许多。
抱怨有用么?当你抱怨天气太热,太冷,空气太差,天气就会如你所愿了么?
当你抱怨健康问题时,丢出负面的说词,让你的身体听见,这种负面的说词反而会烙下印记,而你的想法也会将这股能力导入体内,引发更多的健康挑战,所以抱怨疾病并不会缩短生病的时间,也不会降低疾病的严重性,反而可能是企图用汽油来灭火。抱怨健康的人没有变得更健康。不满只是开端,却不能成为结果。当你抱怨某种状况,或许可以吸引其他人跟着你嘀咕,抱怨,却发挥不了多少作用。
抱怨的结果是什么?抱怨是人的惰性的反应,当一个人抱怨时也就代表他放弃主动改变现状,放弃了在这个竞争激烈,弱肉强食的社会中拼搏的信念。抱怨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将人们困于问题当中,使得他们沉浸在失意,沮丧中,无力自拔。越抱怨,越不满,心情越差,生活质量越差。
抱怨不止发生在个体当中,抱怨还会传染,这种负面情绪传递给别人,还会影响他人的情绪。健康的沟通是:直接找那个和你发生问题的人谈,而且只跟那个人谈。和另一个人谈就是抱怨,这会形成三角问题,也会继续制造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不要克制压抑,不要闷在心理,只要确定你是在陈述事实,而不是让你话隐含着“你竟敢这样对我?”等负面意义就好。
所以当你处于集体当中的时候,首先要停止自己抱怨,其次要远离抱怨的人,不让负能量附身,如果你够mental strong,试着影响他人吧,了解抱怨的原因,带他们远离抱怨的深渊。帮助他人的最好方法,就是过着不抱怨的生活,成为不抱怨的榜样。
在此我要分享我的亲身感受①学习正确的表达抱怨;②学会表达抱怨后,再试着中断自己的抱怨;③享受轻盈的心灵。 所以紫手环其实只是一个精神力量的载体,它本身承载着控制自我情绪的魔力,从而警示带着紫手环的人拒绝抱怨、拒绝负面情绪,其实最终是否能不抱怨还是要靠我们自己。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我们带着紫手环,不一定就能拒绝抱怨,其实我们自己才是真正的“紫手环”,只要我们愿意、只要我们想不抱怨,我们才可能真正的做到不抱怨。终结抱怨、改变一生。生活中我们要感恩,我可以走路,我有可爱的家庭,有好朋友,好工作。我必须要把精力重新投注在感恩上。活出感恩的生命,而非抱怨的生命,就能发挥这种确保健康的力量。
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
初一《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 篇28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的心里在想这可能又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带着怀疑的心我开始了看书之旅,也在自己手上带起了紫手环,心里却怎么也不肯相信这样对自己有何有用之处……
但当我慢慢沉浸在书中世界时,才突然发现,这其实就是一面心灵的镜子。里面并没有什么大道理,只是用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来告诉我们一种生活的态度。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在镜子里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洁,我们的脸上是什么表情,是愤怒还是难过……而这本书里的就是返照内心的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内心世界:是乐观向上的,还是消极低沉的?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们没有表露,但在言语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产生。当然,有人认为抱怨是一种宣泄;一种情绪的调节方式。没有看这本书前我也是如此认为:我们把抱怨俗称“发牢骚”,认为偶尔发发牢骚有助于自己内心平衡的调节,有助于摆脱心灵的阴影。但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抱怨是一种流行病,你的抱怨会唤起他人的共鸣,让抱怨成为一种传递的心灵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还可能让你因为抱怨的快感而升级抱怨的程度,最终又可能导致不可收拾的结果。书中主人公的狗被车撞了后,就差点让他自己成为了愤怒及抱怨的奴隶,是理智让主人公在抱怨的行动中停了下来,没有让事情更糟。而理智就是内心世界对自己行为的理性剖析与理解,而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给与我们做到的。
紫手环在我的手上来回互换,这让我很不安我从来没有想到我的内心有如此多的抱怨,如此多的不满。我对自己的情绪好像根本没有自制力,我非常恐惧的面对这个结果,我改怎么办?但在书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的人和我一样,突然发现自己是一个有如此多抱怨的人的那种不安的心情,可是书中的一句话却让我顿然醒悟“诚实面对情绪,安于自己的不安”,对,发现自己的不足,不必惊慌,既然已经产生了,就应该诚实、勇敢的面对它;就应该去想办法结局它;也才能最终“安于自己的不安”。书里就是要求我们勇于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于改变自己。既然喜欢抱怨,那也就想办法让他闷在心里不能说出来“在还没有说出口之前,就逮住那些话语”这样“你的紫手环已经从让你发现自己正在抱怨的工具,变成你的话语在说出之前要穿越的过滤器”。有少说到学会沉默,再到安于不说的状态,最后就能真正拥有“不抱怨的世界”.
当我们没有了抱怨,我们的心灵就只剩下快乐;当人人都抛弃了抱怨,那这个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谐。我不想太多,从自己做起、从今天开始,让自己也可以有“不抱怨的世界”,最后引用比尔盖茨的一句话“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他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
初一《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 篇29
读了《不抱怨的世界》,我感觉到这不只是一本心灵读本,更像是一本工具书。它不只是从理论上阐述了抱怨的负面影响,还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又操作简单的方法,来解决“怎样可以不抱怨”这个问题。
我也是因此带上了随书赠送的紫手环,发现我自己的抱怨实在太多了,常常在上班的时候抱怨“又没睡好”,常常在下班的时候抱怨“累死了”,抱怨客户填单“又”不完整,开车的时候抱怨出租车不讲规矩,抱怨红灯太久等等,这都是我之前从没有意识到的。有人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会对你笑,你对它皱眉,它就会对你皱眉。
常常在抱怨之后发现自己心情也跟着糟糕了起来,抱怨确实给我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但仔细想想,我们平时抱怨的事都是些小事,再回头想想,根本就不值得因此不高兴,而抱怨以后像是把不开心的事放大了好几倍,让自己又回味一遍,也让身边的人也跟着受到了负面的影响。
本来我只是好奇,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发现了这些自己平时不会注意到的言语举动,自己也大吃一惊,于是就跟着书里的方法自己尝试了一下。
初一《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 篇30
最近读了一本《不抱怨的世界》,感觉很不错,今天想与大家分享。
我们每个人都有抱怨,很多抱怨声也常在我们耳边此起彼伏。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我认为抱怨是一种舒缓内心烦躁的方式。比如我们经常说有了朋友我们就可以向他们倾诉烦恼、忧愁。抱怨是人之常情,所以我们就会抱怨来抱怨去。一时的抱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抱怨有时会形成一种习惯,这时抱怨的危害就很大了。首先我们的抱怨会使我们身边的人活在一种负能量的环境里,破坏大家的心情,这样我们生活的地方就会变成一个阴沉的抱怨世界,这样的环境,会导致每天的心情下滑,工作效率下降。
然后,无休止地埋怨对自己本身就是一种伤害。当抱怨成为一种习惯,人会很容易发现生活中负面的东西,加以放大,甚至身边人一个眼神、一句话都可以让他浮想联翩,进而感慨自己生存艰难。倾诉得越发声情并茂,也就越发使情绪“黑云压城城欲摧”,越来越焦虑。
另外,书中说,我们抱怨的主因之一,就是要让自己在相较之下,显得更为优秀。“至少我不像某某某那么糟。”当我指出你的缺点时,就是在暗示我没有这样的缺点,所以我比你优秀。很多时候抱怨就是自夸。可是没有人喜欢自夸的人,这样的行为会使更多的人远离我们。
抱怨的危害很大,可有时真的分不清什么时候是抱怨,什么时候是事实。其实,事实与抱怨最大的区别就是,对于事实我们只想陈述,不想改变;而抱怨却是我们很想改变的事实。比如我其实一直很想把《不抱怨的世界》的读后感写下来分享给更多的人。有人问我今天下午干什么了,我会说我今天写了一下午《不抱怨的世界》的读后感,这时我就是在陈述一件事实,因为做这件事让我很快乐;而如果我并不想写这篇读后感,我认为它耽误了我一下午的时间,也许并没有人问我今天下午干什么了,我就对某个人说我今天写了一下午《不抱怨的世界》的读后感,这时我就是在抱怨,因为我想改变这种状况。
也许这时大家会产生一个问题,如果我真的认为写这篇读后感耽误了我一下午时间,那我该怎么办?其实很简单,在没有人问我的时候,就不与人提起这件事;在有人问我的时候,只是说我写了读后感,而不加上它耽误了时间之类的,这时,我就没有抱怨。而我的内心,也不必总想着,“唉呀,这读后感真烦人,我的一下午时间又没了。”既然已经过去了,我可以想想接下来的时间我该如何利用,该如何将也许耽搁了的事情弥补上。
书中介绍了一种改变抱怨习惯的方法,在手腕上带一只紫色手镯,每当我们发现我们抱怨了,就换一只手戴,有意识地去控制让自己不抱怨,不吐槽。因为这样我们就可以意识到自己做错了,时间长了就可以大大减少抱怨的次数,直至21天不抱怨。
人改变一个习惯总是要经历四个过程,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有能,无意识的有能。如果我们将改变抱怨付诸行动,并坚持下来,会发现最后我们会很难产生抱怨的想法,每天将变得十分阳光、快乐,如此生活岂不是你我正想要的?所以,只要人人都减少一些怨,世界将变成不抱怨的世界。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