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工作者主要事迹材料优秀7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要用到事迹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事迹可以起到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事迹到底怎么拟定才正确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先进工作者主要事迹材料优秀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先进工作者主要事迹材料 篇1
在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的农村中学里,有一名普普通通的物理老师,他不显山不露水,踏踏实实的尽着一个教师的职责,他心怀一个“爱”字,对学生慈爱,对同事仁爱,对学校热爱,就是这种平淡的爱,成就了他非同一般的心境,也成就了他非同一般的事业。他就是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枣庄市教学能手张传华老师。
一、爱岗敬业,是他坚守的信念
1994年张老师从枣庄市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分配到枣庄市第二十四中学任教,那是一所地势偏远、条件艰苦的农村山区学校,位于凫城镇西凫山村。刚到学校时,由于种种原因,学生流失严重,生源较差。他就暗下决心,必须要更加发奋地工作,让学生比在其他学校理解更好的教育。在脚蹬自开车,挨个家访的同时,他常常加班加点,认真细致地备课,批改学生作业,找学生谈话,有时工作到深夜。冬天坐在没有任何取暖设备的办公室里办公,他没有任何怨言。经过艰苦的发奋,在1997年的中考中,所教物理学科取得了全区中学优秀率、平均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2001年9月,当组织找他谈话,将他调入位于西集镇马庄村的偏远的枣庄市第十一中学工作时,他二话没说,卷起铺盖就到新学校报到。2004年12月,他正任教初二年级四个班的物理课,且期中考试的成绩很好。突然学校领导找他谈话,要任教初三三个班的物理课。他想接成绩较差的班,纵有天大的本事,也很难有大的起色,搞不好,既损坏自己的声誉还有经济损失。但这个念头很快就被他打消了,他思考到学校既然做出这个决定也是迫不得已的,就应为学校分担困难。于是他很快就奋战在中考备考的第一线上了,在短短的五个月时刻里,取得了全区中考第二名的好成绩。
二、关爱学生,是他信奉的天职
苏霍姆霖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任教的二十年中,张老师有十二年送毕业班的经历,担任学校的教研组长十八年。他在批改作业和练习时认真细致,从不敷衍。多数时候采用评语式批改法,把对学生的评价、推荐和期望透过作业本带给学生,同时也收到学生对他的推荐和要求,使作业本成了师生联系的桥梁,具有了多重功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他精神振奋、教法灵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师生间信息交流通畅,教学效率高,深受学生欢迎。
张老师除了教学尽职尽责外,还像慈母一样关心所有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热心帮忙学生解决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深受学生爱戴。无论带不带班主任,他都能对自己所教的学生了如指掌,个性是他为留守儿童设立的成长档案,成了全区学习的榜样。他平日善于观察,能发现学生的异常表现,并及时了解学生有异常表现的原因,帮忙学生解决问题。若是生病了,就指导或带其看病治疗;若是有心理问题,则循循善诱,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心理学知识开导学生,教给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若是因学习困难而苦恼,则帮他们分析基础状况、发奋程度、学习习惯以及改善措施,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时刻和措施帮他们补课;若是生活有困难,他能尽力从资金和物品上给予帮忙,2011年,张老师夫妻两人被评为“山亭区百佳礼貌市民”。在每学期末学校举行的评教问卷调查中,学生对他的满意率均达100%。
三、探索创新,是他永恒的追求
勇于探索创新,是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区别传统的“教书型”教师与现代的“研究型”教师的一项重要标志。张老师清楚的知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为此,他在发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用心探讨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他用心参加省级物理骨干教师暑期培训或远程研修,连续三年被评为山东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连续两年被聘为山东省初中物理远程研修指导教师。先后执教市、区级公开课10余节,在全市举行的优秀教案评选活动中,先后有11篇获奖,占全区的40%。在全市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特色经验交流活动中,所作的题为《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专题报告获得好评。
撰写的论文《思维定势效应初探》荣获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另有10多篇论文分别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主编的《初三物理中考重点校预测》教辅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主编的《九年级物理点拨》教辅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由他主持研究的省级课题《加强探究实验教学开发学生思维潜能》也已顺利结题。
教育家朱永新说过: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张传华老师对教育的爱换来了他事业的丰收,对学生的爱也换来学生的尊敬,在学校评教中,他年年被评为“学生最喜爱的教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山亭这块教育的沃土中,张老师会有更远、更高的追求……
先进工作者主要事迹材料 篇2
王俊侨,女,汉族,1956年9月生,现任铜川市就业管理局局长。主要事迹:
一、注重调查研究,狠抓政策宣传
她先后进行了“全市下岗失业人员情况调查”、“全市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情况调查”、“全市落实促进再就业政策情况调查”、“全市公益性岗位开发情况调查”、“全市劳务输出情况调查”等调研活动。亲临一线组织干部,开展宣传活动,现场为失业人员和群众宣讲政策,解答群众咨询,深入厂矿企业和街道社区,上门为下岗失业人员服务。
二、狠抓岗位开发,实施重点帮助
一是实施“4050”人员就业援助工程,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二是把“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彻底消除“零就业家庭”。三是以项目开发促就业。对符合条件的13个项目进行帮扶,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四是发挥再就业政策的扶持作用。通过开展免费培训和小额贷款等政策,促进服务和商贸型企业吸纳困难人员就业。
三、强化培训功能,依托技能推动创业
一是将培训的规模不断扩大,二是增加工种,三是灵活模式,四是统筹城乡就业。他们以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做为重点,积极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全方位技术援助和就业服务。
四、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强化就业服务功能
按照省厅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规划的要求,对人力资源市场基础建设和网络建设进行了资金预、测算,邀请内行专家在制定规划的基础上,五个市场调试整修网络,购置网络硬件设备,建成全市唯一的数据中心,使数据采集汇总便捷高效。
五、强化服务意识,打造一流队伍
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了“假如我是一名下岗职工”、“假如服务对象中有我的'亲属该怎么办”等内容的大讨论,引导大家“换位”思考,增强主动为群众服务公仆意识,为推动全市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先进工作者主要事迹材料 篇3
黄萍的家是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夫妻敬业爱岗,事业有成,儿子热情礼貌,健康上进。结婚十余年来,他们夫妻恩爱,关怀儿子,热心助人,邻里和睦,孝敬老人,用生活工作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赢得周围人们的赞美。
黄萍的丈夫谢宝珠是平川中学的政教处主任,从教17年,自1998年以来一直担任高三毕业班的历史教学,可谓“桃李满天下”,妻子的默契、理解和来自家庭的和谐与支持,换来巨大的工作热情和工作上更加忘我的投入。他年年评为平川中学的优秀教师,XX年以来连续两届被评为赣州市历史骨干教师;XX年被评为兴国县优秀班主任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XX年被评为兴国县优秀共产党员;教育教学硕果累累,每年发表或省市获奖的论文五六篇,其中《凸显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江西省兴国平川中学打造校园文化掠影》荣获首届中国教育教学创新成果奖银奖。荣誉的取得既凝聚着谢宝珠多年的心血,更饱含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每当看到丈夫在工作上取得成绩时,黄萍都会对丈夫露出会心的一笑,那笑是欣慰,是赞许,是幸福,透着他们多年夫妻的默契,那笑,虽然平凡,但美丽而真实。
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不让丈夫因家务而分心,黄萍主动承担家中的大事小事,把家庭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在工作中黄萍也不甘落后,身为平川中学的历史教研组长,她平时兢兢业业,默默耕耘,丈夫谢宝珠既是生活中的好伴侣又是事业中的好搭挡,他们经常探讨教育教学心得,互相激励、互相竞争,共同提高,夫妻两人共同编定的《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同步单元练习册》XX年被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夫妻两人作为教育工作者,爱生如子,每年的中秋节,他们总是把不回家的学生接到家中和他们共渡佳节,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感受老师对他们的爱。付出总有回报,在各种节日里,夫妻两人的桌子上总是摆满了卡片,手机里装满了学生的祝福,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深情。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黄萍家中更是表现得细致入微。黄萍结婚后头几年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婆婆有一次患病住院,丈夫谢宝珠由于政教处事务多,加上又是高三毕业班的班主任,工作繁忙,照顾婆婆的任务就落在黄萍一人身上,白天除了上班,家里做家务,晚上还要到医院护理,有一次因为太累,黄萍趴在婆婆的床头睡着了,同病房的都夸她是好媳妇,她却总说:“这是应该的”。经过10多天的精心服侍,婆婆平安出院,她精心照顾公婆的饮食起居,婆媳关系十分和睦,亲如母女。后来由于谢宝珠弟弟的小孩需要照顾,公公、婆婆回老家住,但她经常打电话去问候他们,每到节假日一有时间,夫妻俩就买了老人喜欢食物和营养品回去看望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晚辈的孝顺。
健康的家庭需要一个健康的环境才能得以健康的发展和延续。黄萍和丈夫工作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儿子,但他们用自己无声的行动教育儿子,一方面洁身自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品位,另一方面率先垂范,为儿子做出榜样,感染着儿子,好好学习,好好做人。儿子谢维杰从上学起,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年年被评为兴国实验小学的“三好学生”,绘画、书法、写作都曾在学校中获奖,品学优良,深得老师的喜爱和同学的喜欢。
“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经和睦,黄萍一家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我们相信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黄萍一家一定会过的更加幸福!更加美满!
先进工作者主要事迹材料 篇4
董立新,男,40岁,于是1992年参加信用社工作,转眼间已经参加工作22个年头了,从开始工作到现在,感受很多,也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在此首先感谢一直关心、帮助我的领导和同事们。入职至今,在这些日子中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与同事之间相处融洽;工作上,尽职尽责,不敢有丝毫懈怠。不仅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外,还协助办公室等其他部门处理其他日常工作,还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在工作之初,也是计算机刚刚进入金融系统的时候,时常感觉自己文化底子薄,为提高文化素养,能对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便自费购买各种计算机书籍自己学习,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最开始的那段时期,经常有不明白的问题和计算机英文术语,自己便在书中仔细的去寻找答案,有不懂的计算机英文单词,便用英汉词典查找,就这样一点点,自己的电脑技能慢慢的提高,对电脑的兴趣也越来越大,许多业余时间都用来学习电脑知识,这为以后成为系统管理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8年,由于工作需要被调至办公室担任系统管理员,胜芳信用社当时所辖13个分社、储蓄所,电脑设备、网络设备多达几十台,设备故障时常发生,为了保证每位同事都能有一个网络畅通、高效的工作环境,定期为行内的电脑进行除尘、软件升级、防杀病毒等等。做好记录工作笔记,并定期与联通及电信的网络工作人员进行联系沟通,保证社内网点的网络畅通。对待同事有不懂的地方,做到耐心解答。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减轻同事的工作负担,提高办公效率。单位内目前一共近70多台电脑,40多台打印机、复印机,监控设备等,由于机器较多,日常出现故障的情况较为常见,主要的电脑故障有:系统故障,网络故障,软件故障等,很多机器由于长期使用,导致系统中存在大量垃圾文件,系统文件也有部分受到损坏,从而导致系统崩溃,重装系统,另外有一些属于网络故障,线路问题等。在一些设备出现故障时,真的感觉无所适从,为不影响网点业务的开展,每天大多数时间都在各个网点奔波。为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岗位,自己查找大量资料,在网上查找相关设备的信息,并与上级科技部门交流,特别是对打印机,复印机的故障,网络方面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故障,在不断的摸索中,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经验。在设备出现问题时,能很快进行处理。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信用社的业务范围也在增长,近些年,系统的多次升级,光纤线路的改造,ATM机的上线,新设备,新业务品种的不断涌现,都给我的工作带来不小的压力,压力当前,不前进就是后退,自己深刻明白职责的所在。
先进工作者主要事迹材料 篇5
曾传骏同志1953年10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林场从事造林绿化工作,长期以来,他在艰苦条件下,在困难的环境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先后在广西六万林场、派阳山林场组织指挥造林并保存面积达30万亩以上,为造林绿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兢兢业业,一心扑在造林绿化事业上。
1957年区林业厅组织一个建场、扩场工作组,曾传骏同志随工作组来到派阳山林场协助扩建八角林场,当时说是干“三、四个月”,可一干就是三十四年,在这三十多年中,尽管工作条件艰苦,但他毫无怨言,扎扎实实,勤勤恳恳,为了绿化祖国边陲,他基本走遍了派阳山林场的山山岭岭,进行调查研究,勘查设计,从而掌握了全场林业生产情况,编写出了派阳山林场总体设计书及图表,为全场造林绿化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依据。多少年来,他风里雨里与广大职工战斗在一起,使大片荒山变成了莽莽林海。
1984年,他担任行政主要领导职务以来,我场的造林绿化事业有了更大的发展,1984—1986年,我场决定在靠近中越边境线的枯龙站进行大面积造林,当时,中越关系很紧张,越方经常向我方开枪打炮,曾炸毁我场一个林站,***还烧了一片林地,还经常有武装特工人员过境搔扰,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进行造林,危险和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为了保证完成任务,每年造林季节他都亲自带领一个工作组进驻在离边境不足一公里的枯龙站,并且一住就是个把月,白天他组织力量武装保卫生产,晚上又值班放哨,有效地带动了广大职工,使造林任务年年超额完成。
我场与越方接壤的林地界线长52公里,随着中越关系的解冻,造林灭荒工作便推进到了国界线上,在这里造林除存在交通不便、给养困难、住草房、睡竹床、吃咸菜等艰苦的条件外,更可怕的是战争留下的地雷。这些地雷有的是部队换防时留下的;有的是民兵埋的,有的是双方特工埋的,雷的种类也很多,也很复杂,在这种地方进行灭荒造林,许多人都感到担忧和害怕。为了绿化荒山,他无数次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带领技术员、工人到边界查访,实地勘察;还与部队工兵同志一起勘雷排雷,先后排查了边界34—42界碑沿线大部分造林区的地雷。1991年2月,在边境308号高地附近,为了摸清一般雷区与密集雷区的分界线,他带领几个技术员和分场领导,实地勘查,后来在边防驻军工兵的支持帮助下,先后排起地雷10多枚,排雷后,职工群众还有些害怕,他又于3月4—5日,亲自带领分场场长、支书、技术员自始至终在现场组织指挥造林,消除了职工群众的恐惧心理,仅用二天时间便顺利完成了700多亩危险区的造林定植任务。他这种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全场干部职工,加快了我场边境造林的步伐。仅1991年,我场就完成造林2.2万多亩,从1987年起,全场完成了危险区造林2万多亩。
由于我场起步晚,基础差,荒山面积大,造林资金年年有困难,但是,我场没有因此而减缓造林绿化的步伐。特别是1984年他主持场里的工作以来,年年超额完成造林任务。即使是经济特别困难的1988—1990年也没有减少一亩造林任务。这两年,由于市场疲软,木材、松香、八角大幅度跌价、滞销,我场财务收入骤降,资金周转发生困难,为了确保造林任务的完成,他及时与领导班子成员商量对策,提出了“保营林、保防火、保工资”的“三保”方针,千方百计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和一切可用可不用或可以能动用的钱,集中有限的资金确保营林生产正常进行。得到大多数职工的支持,但还有一些起同志对此很不理解,暗地里议论说:现在有钱不多发奖金,而拿去种树,过几十年才有收成,你老曾想似“康熙皇帝”任六十一年场长吗?对此,他并不介意,而是更加认真贯彻落实“三保”方针,用我场“造林面积不断增加,森林蓄积连年增长”的事实教育了广大职工。
1988年,为了增加造林投资,确保造林任务的完成,场里决定多渠道筹集资金,号召广大职工“集资造林”,他首先响应,带头合资200元,为其他职工做出了榜样。这一年全场集资兴林300多亩。
曾传骏同志就是这样一心扑在林业上,为发展造林绿化事业而义无反顾,每年造林,那里困难最多、危险最大、任务最重,那里就是他挂勾、蹲点的地方。1988年春季造林,他妻子有病,需人照顾,家务事也无人管,但他却没有因此请假,而委托他人关照爱人及家中事务。自己则一头扎进造林工地,直到结束。据统计。1985—1990年,全场新增造林面积97556亩,保存面积97556亩,达100%,六年来全场森林蓄积量净增加了30.3万立方米。
在搞好场内造林绿化工作的同时,为带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推动乡村造林绿化事业发展,1988年以来,他主动与当地县、乡、村三级政府联系,实行联营造林。1990年—1991年完成联营面积17000多亩,建立联营分场一个,由场、乡、村三方共同开展荒山造林绿化工作,带动乡村群众造林,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重视科技兴林工作
1958年—1965年,他亲自组织营造了第一代马尾松速生丰产林7000多亩,平均年生长量1.73m3/亩,最高达2.31m3/亩,获得了区林业科技进步三等奖,八十年代以来,他在总结了第一代丰产林的基础上,和贵州农学院、区林科所等联合攻关,他主持承担了国家重点攻关项目(75—333课题),采用传统技术和先进技术组装配套,营造了大面积(4033亩)的样板林和试验林,创造了定植后第一年平均高45.1cm、第二年139cm、第三年269.5cm,保存率达96%,保存面积达100%,7年生平均高7.58cm,亩蓄积5.221立方米(不包括间伐材1.28立方米),间伐后的立木树高、胸径、蓄积分别比第一代丰产林提高11.9%、24.8%、33.4%,比国际ⅰ类产区指标树高提高77.2%,胸径提高80.25%,1990年8月22日,经区林业厅组织,由区内外同行专家鉴定为“重大科技成果”。
三、重视搞好护林防火工作
在机构、人员方面予以落实,资金方面予以保证。每次山林火灾及危及林区的火警,他都能亲临现场指挥,1988年那赖分场叫秋站发生山火,尽管他当时身体不适,但一接到火情报告,立即带领队伍出发,到那赖分场后步行四个多小时赶到火场指挥扑救,直到火灾完全息灭才最后离开火场,求实的领导作风,带来良好的效果。我场81—90年山林火灾受害率连年控制在0.5‰以下,并实现连续十年无严重虫灾。87、88年为无火无灾年,1988年被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及宁明县委、县政府分别授予森林防火“先进单位”,即使是今年1—5月份,天气十分干旱,火灾也能得到了有效控制。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作为场长,他比较注意协调好党政关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在抓好生产建设的同时,切实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职工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使广大职工在89年“xx”风波中保持稳定,坚守岗位,坚持生产。1987年,由于各方面工作完成较好,他被区林业厅授予“优秀场长”称号。
三十八年来,曾传骏同志都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为祖国的造林绿化事业默默地奉献,为消灭祖国南疆的大片荒山和实现“两增”奋斗了大半生,尽管他今年已55岁了,但却没有动摇“造林灭荒,志在边疆”的决心。他说:我在林场干了三十八年,但至今还没有彻底摘掉我场荒山大户的帽子。我还要继续努力,争取在近年内完成灭荒任务,把我场建设成为一个双文明的现代化林场。
先进工作者主要事迹材料 篇6
一、狠抓业务学习,提高自我修养
近年来,刘达同志在思想上不断进步,始终用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来鞭策自己,认真学习政治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理论功底,积极参加党组织各项活动,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做到行动上入党更在思想上入党。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服务,作风踏实、严谨、务实、正派,真正做到"群众事情无小事"。平时,刘达同志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经常是在工作之余,赶紧给自己充电,了解新的各种劳动政策,使自己能够掌握更多的政策来充实自己。同时,也经常向周围的老同志学习和请教,向他们了解各种业务的办理程序和手续。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到其他的社保所去学习一些比较好的工作经验,学习人家好的工作方法。同时也积极的参加各种业务培训班,一点一滴的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
二、尽职尽责,任劳任怨
刚到社保所时,一切事情都是"从零开始",所有数据和信息都要进行基础性的采集和整理。那时,他与同事每天都要把采集的失业人员的档案信息与系统比对并且准确的录入微机。大量的任务就落在了他和的同事们身上。他加班加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所有失业人员信息的比对和录入工作,得到了街道领导和上级部门的一致好评。
作为一名年轻人,虚心求教,努力学习,很快就掌握了工作的程序、政策,逐步成长为社保政策熟、业务能力强的骨干力量。
2003年"非典"期间,他主动提出值班,每天准时及时的向上级汇报辖区失业人员的情况,按时的上报各类业务报表,出色的完成了工作任务。克服困难和同事战斗在一线岗位,即使身体不适时也坚持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在社保所主要负责:"4050"就业困难人员动态管理;失业人员参加免费培训;劳动监察;职业介绍工作;上报各种业务报表;书写、上报社保所的信息等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热情的为前来寻找工作的求职者进行职业指导,及时的推荐适合其的就业岗位,组织辖区的失业人员进行免费的劳动技能培训,使其充分的掌握劳动技能。特别是"4050"人员的就业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建立"4050"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制度,对那些有就业愿望,年龄偏大的失业人员,为他们填写再就业援助个人台帐,进行日常援助,在日常援助的基础上,根据"4050"就业困难人员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实施针对个人就业难点的援助方案,在一定时期内循序渐进地向"4050"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一对一"职业指导、短期职业经历训练等多层次服务,通过上述方法,仍未就业的人员,并符合享受本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4050"就业困难人员,根据他们本人意愿安排进入了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进行了"托底"安置,解决了一大批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
在工作中,他也是严格的按照社保所的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做到使用文明用语,言行举止得体,服务周到热情。认真的为前来办事的失业人员办理各项业务,解答各项劳动政策,并且对前来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实行定期了解情况,时时掌握这些人的生活状态,为他们指导就业的方向,为其推荐和介绍适合的工作,积极的为他们联系用人单位,并及时的对每个人的情况做记录,全方位周到的为他们服务。
在平时的工作中,他经常到社区去,了解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情况,和用人单位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并且与他们建立了长期的联系报告制度,也同时为他们讲解一些优惠政策,这些单位都积极配合,一但哪家单位有用工的需求,就及时在失业人员求职登记的数据库里为他们寻找合适的人选,并且安排用人单位与求职人员面试。通过这样的工作,把用人单位与求职者的距离拉近了,在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桥梁,通过这样的工作使职业介绍工作很顺利的进行着。
在就业工作中的难点,就是对存档的低保人员、残疾人进行推荐。这些人有的是由于身体有残疾,所以有些工作无法从事,为他们进行推荐工作有一定难度,他就反复的和用人单位做工作,果然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对部分的人员也进行了安置。
三、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质量。
创新是人类不竭的动力,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只有创新才有活力。工作能不能"上水平,创一流",关键是看能不能改革创新,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在劳动协管员的管理工作中,提出了"分片管理、统一协调、绩效考核的机制。目前协管员队伍管理有所成效,战斗力逐渐体现,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被有效的激发。
如今的他已经成为了一名科级干部,一名业务工作的带头人,不过他面对的服务对象依然是广大的辖区居民,从事的工作内容依然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多年的工作经历,使他深深的体会到:要想切切实实的办事,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政策,用良好的心态开展业务。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普通的干部,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用心看、用心学、用心做,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干好我自己的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更好的为广大失业人员服务。努力为人力社保工作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先进工作者主要事迹材料 篇7
有这样一个童话:在古代国家,有一天,国王邀请全国的功臣来参加颁奖大会,将军、工程师、骑士、贵族、农场主和一名教师都来参加这个大会,大家都在议论这枚勋章会花落谁家,结果国王宣布这位教师上前来领奖。国王说:是教师辛勤耕耘,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我授之于她这个荣誉,是当之无愧的。众人纷纷鼓掌祝贺……
童话中,她领悟到知识的力量和教师职业的无比神圣,从此也树立起了她的理想——做一名教师! 她就是新坝幼儿园陈月芳老师。领导称赞她:“勤恳、实在、有潜力,有发展前途”;同事们提起她: “真诚、进取、热情”;孩子、家长们谈到她:“善良、慈祥,就像妈妈一样”……认识她的人都说她是个开朗、乐观、向上、工作积极肯干、处处雷厉风行,有着很强责任心的人。她总是这样说:“一个人如果只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没有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素质是根本不行的。一切从头开始,做一名让孩子、家长、学校、社会都认可的好教师。”于是她为自己定下了努力的方向。朝着这一方向,十几年来她不断探索、进取、努力完善自己, 记得有一年 陈 老师带大班,下学期班上来了一位叫飞飞的小朋友,飞飞是一个患有先天性耳聋、一条腿有点残疾的孩子,开学第一天,飞飞的妈妈诚恳的说:本来要把飞飞送到聋哑学校去,知道几个同事的孩子在你的班上,我想让飞飞有个伴。看着孩子可爱的小脸蛋,再想到可怜的孩子却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陈老师觉得一阵阵心疼 …… 几天下来,飞飞还算能干,小朋友做早操排队时,他看到 陈老师敲铃知道要集合,于是也会在 陈 老师的搀扶下走过来排队。为了让飞飞学会说话, 陈 老师每天上课时有意识地用身体语言给他提示,鼓励他
下课时,拿着一些图形卡片,让班上几个能干的小朋友一起说图形卡上的词语,让飞飞对着他们的口型学默认。有一次上课时,小朋友正在兴奋的回答着一个个的问题, 陈 老师惊讶地发现飞飞也举高了小手,嘴里还不停地叫“老师、老师”,叫得虽然不是不很清楚,但确实是在叫老师,一下子全班都兴奋起来,飞飞会说话喽!飞飞会说话喽!那天,他妈妈来接的时候听到这个消息不敢相信,在 陈 老师和班里小朋友的鼓动下,飞飞用劲叫了一声“老师”,听着从儿子嘴里发出的声音,飞飞的妈妈蹲在儿子的身边激动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好半天,这个一脸憨厚朴实的母亲才含着眼泪对她说“老师啊, 看了你们上课,才知幼儿教师有多辛苦,看了你们教孩子,才让人明白什么是细致,什么叫耐心。 ”。
这样的例子在陈月芳老师从教的15年里,可以说是不甚枚举。虽然辛劳,但刷新了超越、充盈着快乐、带来了满足,陈老师用“无怨无悔”、“辛勤耕耘”演绎着成长的每一个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