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的风俗习惯有哪些(通用7篇)》
随着关内大批汉族人不断移居东北,致使东北地方民俗呈现出多元多色的文化态势。东北民俗是在中原汉族习俗向北流播,东北人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东北人的风俗习惯有哪些(通用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东北文化 篇1
东北地区人类活动的遗址相当多,旧石器早期遗址遍布辽河、松花江流域,遗址文化类型与北京猿人、山顶洞人的基本特质完全一致。到了周代,东北各地的原始部族经过融和、迁徙,逐渐形成了很多分支。从原始社会(约前170万年——公元前21世纪)一些部族的共同生活到现代(21世纪);
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地理文化大区和经济大区,不是行政区;“东北”一词,最早发见于《周礼·职方氏》。
风俗习惯 篇2
1、烟筒贴在墙上面
在北方农村里都有盘火炕的习惯,烟道一般都在墙里,然后顺着房檐砌上一个高高的烟筒,这样的烧起火炕来更容易把烟吸走。而东北一些农村里烟筒特别的奇怪,许多都是重新挨着墙砌一个烟筒,或者是在山墙上凸出来一块用来盖烟筒,这样的烟筒好像贴在墙上面一样。其实这样的设计也是有根据的,夏天的时候能防止雨水顺着窗户流到屋子里面湿了墙根,更重要的是烟筒到了冬天里能减少火炕散发到室外的热量,使得屋子里更暖和。
2、出行靠爬犁
在东北一些山林之间农村来说,爬犁比车更重要。当大雪封山的时候车很容易被陷进去,这时候就需要用到爬犁了。虽说自己生活在北方农村,可对于爬犁还是很新鲜的。爬犁的结构非常简单,下面两根木条用来滑行,上面是一块木板用来载人载物。近点的距离拉货一般都由人拖拽,远点可以通过畜力。爬犁看似简单却非常实用,即使到了现在依然流行
3、大姑娘会爬树
听朋友说过这样一件事,他们那里的姑娘都会上树。对此比较好奇,都是农村里调皮的男孩子才会干的事情。原来这是山村林区里面的传统,农村素来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林区里面有着不少的山货,每逢山货成熟的时候全家老小都会进林子采摘,姑娘们也是这样学会爬树的,摘一些野果,松籽,山菇等等补贴家用。对于没有见过的人来说不可思议,而在这些地方是极其正常的事情。
4、治病靠跳大神
各地农村里都有一些奇异故事,而东北许多农村因为在山林之间更为普遍。过去人们认知有限,若是生了什么病都认为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会请来神婆跳上一跳。在东北的官方学名叫做萨满,民间的说法叫做跳大神。现在这样看病的方式基本已经消失了,而跳大神作为一种民俗活动至今还能看到。
5、冬天舔晾衣绳
在北方农村里相信有不少孩子冬天里有舔钢管和晾衣绳的经历,尤其在东北这种情况最为普遍。到了冬天室外各种铁制品上都会蒙上一层白霜,好像糖一般。虽然大人一在的告诫不能填,可好奇心的驱使,或被舔过的人哄骗是甜的,总不断有孩子进行尝试。等舌头被粘住了在后悔,什么甜的一股子铁锈味,甚至还会扯掉一层皮。这好像是特殊的成人礼,舔过之后仿佛长大了一样。
婚俗 篇3
年夜饭
年夜饭,是年节习俗之一,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式,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团年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唐初的时候瘟疫横行,有个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山岚瘴气,制止了疫病流行。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磺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中国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
习俗礼仪 篇4
1、回家过年
东北人是很注重春节的,也很讲团圆。所以无论身在何方,到了春节父母都希望儿女们能围坐在周围全家人团团圆圆吃顿年夜饭。这可能是年迈父母一年最大的盼头。
2、节前准备
按照东北传统习俗在过了腊八之后就进入春节的准备工作了。基本上有以下几项
打扫灰尘 (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扫除,也叫除旧迎新。屋里屋外彻底清理粉刷干净迎接新年)
杀猪 (为了春节前后两个月的肉吃,杀猪的时候要宴请左右邻居好几桌人热热闹闹的)
蒸馒头 (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锅不够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
置办年货(也就是采购春节用品为了人丁兴旺所以每年春节都要买几个碗筷无论家里已经多出多少。还要给小孩子买新衣服,春节期间出去给长辈拜年的礼物等等。.。.。.。.。)
下面就是春节的活动了
3、请财神
每家为了来年财源广进,春节都要请财神。有的是送上门的。说是请都要花钱买,但是绝对不能说买
4、贴春联
关于春联的传说有很多这里就不说了。以前都是写的那时候要是有个毛笔字写的好的到春节就忙了。现在大家图好看也懒了都买。贴上春联喜气洋洋。春联也有忌讳的,就是家里死了人没有过三周年的三代以内的个体家庭都不允许贴春联。至于贴春联时间是不固定的,一般是在二十九或者三十早上。
一般贴春联的时候包括,对联,福字,挂钱。还有井水联,牲畜联,行车联,还有抬头见喜一类。还有很重要的是门神。
5、祭祖
这项其实也是蛮重要的。有传下家谱的就要给祖宗供奉丰盛的祭品。上香,全家男丁都要祭拜。祭祖一般要到初三结束,在结束前女婿是不允许看丈母娘家家谱的。
6、年夜饭
年夜饭一定要团圆就不用说了。一桌子的菜基本是老爸妈研究了好多天为了合每个春节回家的孩子们定的所以我每年吃的都特别香。菜必须要有鱼(年年有余),有鸡(大吉大利)。其他的随自己喜欢的定。
主食是饺子,饺子的说道很多。最好是猪肉芹菜的。要选两个饺子一个放硬币,一个放糖。看谁能吃到,谁吃到了就祝福来年一年财源广进,幸福甜蜜。其实这个祝福很好,谁吃到了都是一家人的服气。饺子煮好了要从锅心涝第一下几个丢外面去。据说是为了敬给过路鬼魂。
还有在农村用柴做饭的。第一口柴要去比较富有的家庭"偷"。所谓偷就是拿拉
7、放鞭炮
年夜饭做好还没吃之前要放烟花鞭炮。这是孩子门最喜欢的节目了。其实烟花春节一般要放两次的除夕和元宵夜。鞭炮就多了,除夕晚饭和年夜饭前。初一早中晚饭前都要放,还有逢五的日子。还有春节后家里车第一次发动。等等。.。.。.。.。
8、拜年
年夜饭吃完也小孩子要给长辈拜年爸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都要给磕头。然后大人都要准备红包。年纪大的成年人也要给父母拜年,祝福老人长寿,健康。
然后就是从初一开始要带上礼物给亲朋好友等等挨家挨户拜年。要很多天。
9、元宵灯会
元宵节也是很重要的,吃元宵,看灯会。其实春节每家都要挂大红灯笼的,一个 两个不限。要一直挂到元宵节或者2月2.才能结束。
10、龙抬头
这天是农历2月初2.龙抬头的日子。过了这一天年就算彻底过完了。呵呵 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最繁忙的就是理发店了。
还有很多习俗例如鬼五人七(就是逢五是鬼日子必须吃饺子,逢七是人日子必须吃面)
过年风俗 篇5
1、在农村腊八之后人们开始杀猪宰鸡,把猪肉切成块,放在大缸中送到仓房里冻起来,以备节日期间食用。
2、过年时,将酸菜、肥肉和血肠放在大锅里炖,这便是人们常说的 “杀猪菜”。
3、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饺子中包上硬币或者花生、果仁,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福气多多。
4、在东北,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挂红灯笼,尤其是在大年三十晚上,灯笼要保持彻夜通明,意味着益寿延年。
5、高跷和秧歌这一传统项目向来都是东北人的挚爱,一到过年会有高跷和秧歌表演。
东北人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篇6
1、在农村腊八之后人们开始杀猪宰鸡,把猪肉切成块,放在大缸中送到仓房里冻起来,以备节日期间食用。
2、过年时,将酸菜、肥肉和血肠放在大锅里炖,这便是人们常说的 “杀猪菜”。
3、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饺子中包上硬币或者花生、果仁,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福气多多。
4、在东北,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挂红灯笼,尤其是在大年三十晚上,灯笼要保持彻夜通明,意味着益寿延年。
5、高跷和秧歌这一传统项目向来都是东北人的挚爱,一到过年会有高跷和秧歌表演。
扩展资料:
东北地区一般指的是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五盟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河北省承德市、秦皇岛市山海关区。
东北民族体系由四大古族构成,东胡鲜卑室韦蒙古族、秽貘夫余高句丽百济朝鲜族、肃慎挹娄靺鞨女真满族、商族古燕族汉族,奠定了四大民族政权行政区布局变迁对东北历史的影响。
东北人类活动的遗址相当多,旧石器早期遗址遍布辽河、松花江流域,遗址文化类型与北京猿人、山顶洞人的基本特质完全一致。到了周代,东北各地的原始部族经过融和、迁徙,逐渐形成了很多分支。
过年风俗 篇7
1、东北过年的习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2、小年祭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东北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老东北过年要祭灶———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
3、扫尘:腊月二十四,为扫尘之时,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在年前将房间里外打扫干净,为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扫除,也叫除旧迎新,彻底清理粉刷干净迎接新年。
4、春节的准备:杀猪:在农村,旧时没有冰箱,最好的杀猪季节为春节前,一是喜庆,二是此时天气最冷,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杀猪的时候要宴请左右邻居好几桌人热热闹闹的,现在也有二十六买猪肉之说。
5、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