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评课稿精选8篇》
如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和指导是教研员的重要任务,其中评课是常用方法之一。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评课稿精选8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小学语文评课稿 篇1
《学会看病》是当代女作家毕淑敏的作品,文章讲的是身为医生的母亲让生病的孩子独自上医院看病的事,在这件儿子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中,母亲却有着极其复杂的心理变化。文章从母亲的视角来反应了另一种方式的母爱,孩子们初读时可能会对母亲的行为有些不理解。陈老师用亲切的语言、娴熟的教学艺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感受母亲复杂的心理与情感变化,理解并体验到母亲这种更深沉、更宽广的爱。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对这节课的所思所感。
一、主线明朗层层深入。
《学会看病》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陈老师用“说说面对病中的儿子,妈妈是怎么做的?”“这种做法你们赞成吗?”帮助学生整体把握了课文内容,让学生粗浅的表达了自己对文中母亲做法的看法。当学生对母亲的看法有不一致时。陈老师用“让我们走近妈妈,走进妈妈的内心世界,找找妈妈要生病的儿子学会看病的理由。”用过渡语不露痕迹地帮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尽管妈妈的理由非常的充分,可儿子出门时和出门后,妈妈却又有着复杂的心理斗争。”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学生刚开始只是感性的从原因和心理两个方面来感知母爱。随着课文的逐步展开,阅读地不断深入,对课文语言地反复品味,揣摩,在师生的交流、感悟中,学生一次次地走进母亲的心里,深切地感悟到母亲的情感变化:做出决定后的犹豫不决和心软后悔,在等待中的自责担心,看到儿子后的勇气回升,每一种心理都是爱子之情的反映。在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这份细腻而又理性的母爱基础上再出示母亲让儿子学会看病的心情表白,让学生以儿子的角色给母亲写张留言条,这时的学生做为整件事情的亲历者,有很多感想,有很多话要说,这个小练笔的设计,让学生有了宣泄和表达的机会。这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孩子和母亲的情感交流过程,在书写中融进了学生的感悟和认识。
二、品味语言激发情感。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语文教学要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激发其情感和想象能力。在陈老师的这堂课中,非常注重语言点的训练,“喋喋不休”、“忐忑不安”、“按图索骥”、“艰涩”、“聊胜于无”等词语的教学都非常到位有效。对“喋喋不休”这词的引导,陈老师设计得很有特色,她是先让学生读读该词所在的段落,说说读后的感受,“你认为妈妈此时说清楚了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点拨“这种想说清楚却说又不清楚的就是喋喋不休。”“还从哪儿看出妈妈的喋喋不休?”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引导学生加以理解,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来理解词语,这样词语所要表达的意思、情味及意蕴在学生的脑中留下了立体形象感。陈老师就这样引领学生一个个地品味词语,一次次地体会文本所承载的情感,一层层地体现母亲的爱子情深这个主题。
在这堂课中,我们不难发现陈老师安排了好几处的句式训练。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妈妈要生病的儿子学会看病的理由。把表示母亲心理变化的句子,代入“虽然我要让儿子学会看病,但是。”的句式来读读。这两个句式把课文的内容用句式进行简化阅读,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串联了母亲的行为和心理的内在联系。在品析重点句子“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时,安排了“也许妈妈在,也许妈妈在,也许妈妈在,也许妈妈还在。”的训练,让学生借用句式扩展课文的情节,想象母亲的在这两小时里的忐忑不安,再通过激情朗读,母亲那种坐立不安,为孩子无比担忧和对自己深深谴责的形象深入到孩子的心中,激发起对文中母亲的深深敬佩之情。部分学生可能还联想到自己的母亲对自己的这份情感。
三、拓展阅读增强体验。
阅读是读者和作者的对话,了解作者能更好的读懂文本。陈老师以课文为中心,进行了三次阅读拓展。在课伊始,简短的介绍了作者毕淑敏曾当过二十来年的军医,让学生对文章的相关背景有所了解,同时让学生心中存疑,身为医生的母亲完全可以自己用药帮孩子看病,却为什么让孩子费时费力地上医院看病呢?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也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的释疑来感受母亲的爱子之情。在课中,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母亲在儿子独自去看病的两个多小时里担心、后悔、自责的复杂心理,感受到母亲的心理矛盾中正是浓浓母爱的表现,而儿子认为独自去看病没什么大不了后,陈老师补充了《丈夫眼中的毕淑敏》中的一段文字,给学生呈现了另一种信息,对课文的材料进行补充,整合。丰富了学生的感受,让理性母爱的形象更加丰满、厚实。在课末,学生对这位母亲已怀有深深的敬意,陈老师出示了作者毕淑敏的几本著作,鼓励学生在课外读,指导学生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取信息,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把课标中对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实到了实处,陈老师立足课文,把阅读拓展融合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
在这堂课中,陈老师用朴实的教学风格,扎实地引领学生在训练中悟理,在朗读中悟情,在表达中抒发情感,在学习语言中飞扬情思。
小学语文评课稿 篇2
今天我市语文研讨会,研讨的主题是:变教“课文”为教“语文”。对这个主题的阐述,后面高主任将做详细的阐述,这里先谈一下我们的理解:
教“课文”的主要特征之一
1、多以思想内容的理解为主要目标。
2、多以对文本的深入解读,繁琐、碎片的分析为基本形态。
重的是内容的理解,碎片的、磨叽的语句分析。
教“语文”重点取向之一
以语文知识获得、语文学习方法掌握和语言技能形成的结构课堂教学为导向。
重人的认知品质、智能结构的培养。
要实现变教“课文”为教“语文”,核心是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怎么“用’?对教材的处理,学法的设置尤为关键。我们力主课堂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学习好本课的几个具体目标(几个学习要点),又要引导学生弄清点与点之间的联系,点与场(文本、信息源)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点,提出学习的思考问题;进而教交给学习思考的方法,培养思维结构。
本着这样的理念,对《老人与海鸥》一课的教学,说说三个处理:
一、对文本的整体处理(6层次)
教师设计了6个教学层次:
1、老人的青铜雕塑
2、课题:老人与海鸥
3、两组词语,
撮嘴呼唤 边走边放 亲昵说话 啧啧称赞
翻飞盘旋 扇动翅膀 肃立不动 白色旋涡
4、想象两幅画面
5、依据画面和课文内容概括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6、提出学习问题。
了解了文章的脉络,看着这样感人的画面,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学习问题呢?梳理同学们的问题:
1、老人是怎样爱海鸥的?
2、海鸥又是怎样回报老人的?
这样的处理,就是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整体处理,实现了:
文本、信息源——重点词语——情节画面
文本、信息源——抽象概括——主要内容
文本、信息源——思考辨析——核心问题
整体处理教材,这是一个过程,一个引导发现的过程,不是空投、指定(教师的)
一个思考探究的过程,是路径、目标的寻辩(学生的)
帮助学生把庞杂的文本、信息源,概括出了主要内容、两个画面,抓出了要学习的要点、方向。坚持长久的训练,学生会形成思考的方法和思路。核心素养得到发展培养。
二、海鸥送老人的画面处理(5层次)
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这一单元训练重点紧扣这一目标,教师设计了5个教学层次:
1、读课文14至17自然段,勾“意想不到”句子、想象画面
2、抓语句悟画面——标出重点词
画面一:翻飞盘旋:“翻飞盘旋”“大声鸣叫”
画面二:瞻仰、守灵:“煽动翅膀”“轮流飞到”“瞻仰”
“纷纷落地”“站成两行”“肃立不动
画面三:直扑过来:“炸了营似的”“扑过来”“大声鸣叫”
3、联系生活说画面(可以一个个画面说、可以三个画面一起说、抓词说)
主题:体悟海鸥的感恩、思念。
方法: 一组词整体说;联系生活说。
把握:从海鸥的什么描写看出海鸥的情感?落实到动作、声音,而不是追问你理解到海鸥的情感?
4、引导悟表达方法:
海鸥们不会说话,这丰富的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海鸥的动作、声音、细节)
5、感情朗读,提升主题——回报、感恩
这样的整体学习方法,实现了:
整体的方法抓内容:段落——句子——词语
整体的方法谈理解:一组词整体说,不碎片化。
整体的手段导学法:想画面、联实际、感情读。
三个层次的整体把握,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课堂结构的处理(6环节)
教师设计了6个教学环节:
1、整体感知提出问题———教材的整体把握、
学路的整体梳理、
目标的整体定位。(师导设)
2、学习海鸥送老人的画面
3、学习老人爱海鸥的场景
4、学习老人部分
5、以读生情,回扣主题
6、整体收获,收获整体——从整体上收获学习(两层)
是收获的整体集中(生体验)
整体——部分——整体的结构 再次智能结构的塑造。
以上是我们试图体现的教学观点,很不成熟。也因为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体现的还不到位,敬请各位同仁海涵、指正。
优质小学语文评课稿 篇3
《鸟岛》是一篇介绍旅游胜地的文章,学生中几乎没有人去过鸟岛,于是教师在情境创设方面注重了连贯和整体感知,充分运用多媒体图片、录象等手段,并结合课文朗读,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鸟岛的印象。听了吴老师讲的《鸟岛》一课,我真的被鸟岛上秀丽的风光,翔集的鸟类吸引住了,仿佛自己就身处课堂,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品位,一起赏析,一起感悟……虽然本课也不尽完美,但它多少会给我们一些启示,一些成功之处值得我们学习,我想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主动探究
首先吴老师能在上课开始,播放鸟鸣的音乐,老师带着学生“飞”起来,并徐徐展开画卷,以音乐作为导入新课的凭借,可以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驰骋丰富的想象,引领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全身心投入本课的学习。
二、学法渗透扎实有效
吴老师能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重视“过程和方法”目标的达成,并渗透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整堂课吴老师十分注重读书方法的具体指导,在本课教学中,吴老师指导学生时做到了“使其言皆若出于我口,使其意皆若出于我心”,启发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促进学生感悟课文。此外,吴老师还注重评价,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中来,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中学习,激发读好课文的兴趣。
学生在充分朗读第三节的基础上,吴老师让学生画一画鸟窝和鸟蛋,实际上就是把抽象的文字还原成具体的形象。吴老师让学生在黑板上合作完成大型“鸟窝多、鸟蛋多”图的过程,又促使学生再次进入文本,研究文本,因此是一个领悟语言文字、体验意境美的过程,同时让语文与美术、与生活有机结合,学生可以展开想象,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达到知识能力与情感的综合。
三、运用媒体解决难点
理解“陆续、密密麻麻”,也是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而吴老师巧妙地运用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欣赏鸟岛的同时,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又对学习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理解,一下子就明白“哟,这就是陆续(密密麻麻)呀!”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同时学得轻松、主动、愉快,体现了主动学习的快乐。
吴老师还通过课件播放课文朗诵,让学生看到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类活动的情形,插图中的静态的、呆板的景物都变成了动态的、活泼的生活画面,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整体感知词语,在色彩、形象、声音中整体感知语言,在思索、探究中理解语言。
四、读中想象展现自我
在这堂课中,吴老师把课上得开放而有活力,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展示自我的互动空间,如:让学生在鸟鸣声中朗读第二节,之后让学生想象好象看到了什么?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展现了自我独特的想象力,争相出来回答,气氛相当热烈。吴老师在开放的课堂上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习,同时,学生的观察、想象、说话、创造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吴老师在教学的最后让学生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这一环节相当好。学生在介绍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概括能力,而且会自然而然地将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并加以运用。好多学生说到要爱鸟、护鸟,保护生态环境,给鸟类营造一个安全、快乐的家园,让我们看到吴老师在“教书”的同时,“育人”的目的也已达到了。
总之,本课的教学很好地处理了理解内容与语言实践的关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与教师积极引导的关系,可以看出这位教师新的教学理念。
[优质小学语文评课稿]
小学语文评课稿 篇4
本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口袋麦子,三个小动物处理礼物的不同,所以结果也各不相同。课文寓人生哲理于有趣的故事中。教学时,教师创设了情境,注重学生的体验,让他们通过选择—体验—感悟三个环节来学习这篇课文。
一、释放愿望,自由选择。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角色,说说你喜欢哪个动物,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释放了学生敢想,敢说的这种愿望。
二、注重细节,教给方法,指点习作。课文中,无论是小猪,小牛,小猴还是土地爷爷,都很有个性。这得益于精彩的细节描写,例如,“舔舔舌头”“看了又看”“忍不住”“哈哈大笑”等等,教者在教学文章时,能注重引导学生抓住细节去体会,去阐述,无疑这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没有把课文蕴含的道理简单地灌输给学生,而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和体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外显交流,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获得思想的启迪。
小学语文评课稿 篇5
刘素琼老师执教的《雷雨》一课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课文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刘老师在教学《雷雨》一课时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积累运用语言,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熟读成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这是一堂扎实而深入的课,能让人见到语文教学的本质。
首先,刘老师在指导学生对字、词、句的研读非常到位。在指导“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一句时,刘老师借用学生的问题“为什么用垂下来,而不用挂下来”让学生换词理解,加深体验,体会中华文字的精妙。并让学生联想哪些东西可以用“垂下来”。在理解“杂乱”时,让学生通过摆手做动作来很生动地记住了这个词。学生在从字到词到句的理解中读得更有味道、更有感情。也让人感到老师对教材的深刻把握和处理教材的功夫深厚,不见痕迹。
其次,刘老师重视对学生的写字教育。刘老师通过让学生从形和意的结合理解来记忆,还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记忆、分析字形,通过书空来记忆笔画和笔顺,在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时要求学生姿势和笔顺正确。这样的训练,既让学生学会了写字,又能让学生养成书写的好习惯。
再次,刘老师重视学生对词语、句子、生活经验的积累。课始,就让学生来说跟雨有关的词语,并出示了三个相关成语让学生读。然后,又通过听雷声让学生知道雷声的生活原型从而很亲切自然地导入新课教学。在学习黑沉沉一句时,随机积累了ABB格式的词语。指导越来越一句时,让学生说相同句式的句子,既学会了造句,又丰富了生活经验和语言储备。还有理解“垂下来”时趁机让学生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垂下来”,也是促进理解又是积累语言。
总之,这是一堂扎实而有效的课,更有课前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虽然我是数学老师,同样也有很大的借鉴之处,特别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更值得我学习。
小学语文评课稿 篇6
我听了刘老师的《音乐之都维也纳》,觉得有许多地方上得很好,值得我学习、借鉴。
1、在导入课文后,谈老师让学生齐读第一节,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说一说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说的,这样提纲挈领地抓住了本课的目标,让学生对全文的内容有一个总的印象,然后分别从:古典音乐的摇篮、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一天也离不开音乐、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2、教学评价用语的适时运用,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导入课文时,老师在学生说了维也纳是个优美的地方,且用了许多成语,老师及时评价“你词语宝库里的词语可真多呀!”、当老师让学生跟着音乐读课文,但音乐放不出来时,学生读完了课文,老师巧妙地说:“没有音乐的伴奏,你也读得很好!”“你的朗读,使音乐飘得更远了”,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3、我认为老师设计的学生质疑问难这一个环节世界的比较好。学生不仅能够提出问题还能够让学生去解决问题,很不错。
4、在教学中教师在品词析句这一块做的不错,教师在处理难理解的句子中能够通过词的理解,从而去理解句子。
不过我认为也有几点做的不到位的地方。
1、本节课设计的容量太大,无法很好的完成,在教学中只能去重就轻。
2、我认为在质疑问难这一快教师还是没有放开,学生只是局限于教师设计的范围内。
3、学生的朗读做的不到位,整堂课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很少,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教师应该多进行一些朗读训练。
4、学生的说话能力的培养做的不够,个别学生不能够说完整的话。
小学语文评课稿 篇7
这是一篇有关环境保护的记叙文,文章描写了塞特凯达斯瀑布由旺盛到枯竭的过程及人们的表现,说明了环境污染给大自然、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告诉我们要珍惜、保护环境,爱护家园。从整堂课来讲,整体风格为实在、扎实而有效,紧扣文章的重点段落,让学生细细地读,充分地读,真正做到了以读为主。
一、自主学习,文本对话。
凸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把学生当成大写的人,放手让学生去自主读书,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文字,品味语言,感悟文章的真谛,学生紧扣文章的语言,与作者交流,与文本对话。此时,心与心在这里交融,此刻,情与情在这里碰撞。最终,作者、文本与学生融为一体。
二、以读为主,重点突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本课教学中,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分组对比读,分角色读,个别读,齐读,师生对比读,在学生在找一找,比一比,读一读中,突破了该段的重点,让学生真正感悟到了塞特凯达斯瀑布昔日的壮观和今日的日渐枯竭。
三、直抒胸臆,指导练笔。
人们看到这样的情景,又会有哪些感触?会说些什么?并试着写一写。交流中,很多学生写出了自己的心声,道出了真情实意,说写结合,有效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四、几个想法。
(1)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该抓住文本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拓展,如:塞特凯达斯瀑布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仿佛对世人说些什么?
(2)教学是一门艺术,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有情有趣是教学。”此时此刻,你就是巴西总统,在这个特殊的葬礼上,你会说些什么?与此同时,教师作为合作者、帮助者,同样可以以记者身份采访大家:你作为游客,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谈谈你内心的感受。
小学语文评课稿 篇8
《小草的生命》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课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地叙述了小草顽强的生长过程,歌颂了小草不畏艰难困苦,蓬勃向上,坚忍不拔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XXX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出发点,以引领者、合作者的身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之中,真正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师生在课文的重点,难点之处进行探索,交流互动,利用课文这个例,让学生得意、得言、得法,努力实现例的增值。纵观整节课,亮点纷呈,精彩不断,突出地表此刻以下几个地方:
1、以学生为主体,努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理念新。
胡教师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终身发展,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小草的形象与内涵,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教学目标定位准。
胡教师坚守语文教学的本真,围绕一个中心,即以语言教学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本事和提高语文素养来设计教学,三维目标有机整合,体现年段和教材训练重点(举例略)。课时目标具体实在,准确、科学、实用。
3、体现阅读教学特色和学生认知规律,训练过程实。
教学过程中,胡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热情,以巧妙的切入,动情的渲染,灵活的方法,机智的点拨,恰当的评价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举例略),体现了训练的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过程。整节课情、景、理顺序清晰,调动学生进行生命的感悟和思考,给学生以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滋润。
4、以语言训练为本,品词、析句、明理、悟情,语文味浓。
围绕教学目标,胡教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抠词抠句,潜心会文,认真思考,把语言文字活化为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例如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的读(自读、听读、评读、合作读、主角读、表演读、配乐读等)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换词比较,动作演示等方法体会冒一词在句子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引导学生以岩石妈妈、小诗人的身份夸一夸小草,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并且使学生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对小草精神的赞颂,升华了情感美。
5、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方法活。
教学过程中,胡教师善于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例如,创设岩石妈妈与种子宝宝的对话情境,以贫穷一词为切入点。从小草的生活环境入手,联系学生的经验,初步了解小草恶劣的生存环境,感受岩石妈妈的担心与关爱,小草的坚强和自信。又如,师生合作,经过做一做、说一说、读一读、议一议、练一练、演一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进入到小草的主角之中,在课文特定的情景中去体验小草的艰辛与喜悦,进一步体会小草坚强,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使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
6、专业知识全面、厚实,学科视野宽,教学功底深。
在不断地学习探索与教学实践中,胡教师逐步构成了自我鲜明的教学风格,听她的课是一种愉悦和享受。她的教学语言规范、简洁、流畅,具有亲活力和感染力。课堂上能做到关注学情,适时调控,引领和评价本事强,教学智慧丰富,值得我们青年教师好好学习。
提几点需要改善的地方:
1、课堂显得过满,指导学生静心会文略显不足。
2、动态学情的处理方法上有失偏颇,例如前排一个男生表现很积极,发言未经认真准备,教师的评价使他有受挫之感。
3、教学时间应紧缩一些,这节课超时多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