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寒衣节的节日风俗简介_寒衣节有什么风俗【4篇】正文

《寒衣节的节日风俗简介_寒衣节有什么风俗【4篇】》

时间:

什么叫寒衣节?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寒衣节的节日风俗简介_寒衣节有什么风俗【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寒衣节的民间习俗 篇1

北京

“十月一,送寒衣”这句老话最早就来源于老北京,大概在明朝的时候,老百姓们就有送寒衣的习俗了,每年天气逐渐变冷的时候,人们都会穿上保暖的衣服,而这个时候也应该为死去的亲人们送去寒衣了。因此,每年的十月初一,人们都会用纸糊制成寒衣,在寒衣包袱上写上名字和地址,为死去的亲人焚烧。

南京

南京的人们在十月初一这一天,将各种颜色的纸糊成衣服、鞋帽等,并且装在一个红色的纸袋里,写上死去的亲人的名字和身份,晚上把红色的纸袋供上祭奠一番,然后再焚烧,以此来表示对亲人的记挂,保佑亲人。有的人们还会用收获的粮食做一些羹来让亲人们尝新。

洛阳

在洛阳有一句古话:“十月一,油唧唧”,这句话是说,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这一天,人们会炸一些食物,包饺子,用这些食品来供奉祖先,由于这些食物比较肥腻,因此会弄得“油唧唧”。在洛阳,部分地区的人们不去坟头烧寒衣,而是在家门口或者十字路口的地方烧寒衣。在十月初一这天的傍晚,在天快黑的时候,人们会抓一把土,在家门口撒成一个圆圈状,然后焚烧寒衣来祭奠祖先。一些热心的人们还会到十字路口,为没有后人的死者焚烧送去寒衣。

山东

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山东人为死去的亲人上坟的日子,他们会将自己秋收的物品为死去的亲人供上,向祖先报告一年的丰收成果。除了这些之外,他们也会用彩纸剪成衣服,为祖先焚烧,表示“十月一,上坟烧寒衣”的意思,为死去的亲人送去过冬的衣服。在山东的淄川地区,他们除了上坟祭祖之外,在傍晚还会到野外的路口,为那些没有后人的死者添送寒衣。

山西

在晋南地区,人们习惯用五色纸做成衣服,然后在纸里加上棉花,意思是说为去世的亲人做一些棉衣、棉被,也好让他们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而在晋北地区,人们讲究用五色纸做成衣、帽、鞋、被等各种御寒物品,有的人们还会用纸做一套房屋,有门有窗,为死者焚烧,非常精致美观。

各地寒衣节的习俗 篇2

晋南地区送寒衣时,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说是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

晋北地区送寒衣时,要将五色纸分别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甚至还要制作一套纸房舍,瓦柱分明,门窗俱备。这些纸制工艺品除体积缩小之外,看上去比真房院还要精致漂亮。

洛阳

洛阳话有云:“十月一,油唧唧”,意思是说,十月初一这天,人们要烹炸食品,剁肉、包饺子,准备供奉祖先的食品。这些东西油膏肥腻,操作间不免弄得满手、满脸皆是。

市区、偃师、宜阳等地,也有人不去老坟烧寒衣,而在家门口及十字路口烧。待到十月初一这天,瞅着天快黑了,人们抓把土灰,在家门前撒一个灰圈,然后焚香上供,燃烧纸衣、纸锭,祭奠先人。讲究的人家,会特意跑到离家不远的十字路口,为“游魂路鬼”送寒衣,为的是“鬼有所归,乃不为厉”,贿赂那些流浪鬼,使它们能与自家的亡人和平共处。

新安县另有讲究:新出嫁的媳妇逢十月初一,得为夫家新故的老人添土;到家庙祭祖者,还得奏起鼓乐助兴。

北京

民初,北京人大多沿袭旧俗,在十月初一以前就要到南纸店去买寒衣纸,它是用冥衣铺糊烧活的彩色蜡花纸,裁成布匹形状的长条,一般是一张纸破三条或四条。粉红色的印上白色图案;白色的则印上青莲色的图案;黄色的则印上红色图案(一般均为牡丹、菊花、蝴蝶的连续图案)。也有用素色纸的。总之,只是象征性的东西。有的把这些寒衣纸剪成衣裤状,有的不剪,直接装在包有纸钱、冥钞的包裹里焚化。还有的更为讲究的富人,则是请冥衣铺的裱糊匠糊一些皮袄、皮裤等高级冬装。不论用什么样的寒衣,都要以纸钱、纸锭为主,一并装在包裹内,供罢焚化。

宅府门第,在祠堂里设奠;一般人家则将包裹当成主位,在堂上设奠,多以三碗水饺为供,富者不拘此限,乾鲜果品、满汉糕点、冷荤热炒,均无定例。焚香秉烛,全家依尊卑长幼次序行四叩首礼(谓“神三鬼四”)。祭罢,或送坟地,或在门口焚之。老丧一律不举哀。

鲁中一带流行傍晚在野外路口烧寒衣,为无后人的死者或孤魂野鬼祭祀的作法。

鲁西南一带,寒衣节上除了准备寒衣外,还以亡者生前喜爱的戏曲或神话故事为题材制作纸扎供阴间娱乐。

南京

南京地区送寒衣,要将各种冥衣装一红纸袋里,上面写明亡者的身份及姓名,初一当晚,把纸袋供在堂上祭奠一番,而后拿到门外焚化,同时将刚收获的赤豆、糯米等做成美食让祖先尝新。其实,这一系列的祭祀活动都是缅怀祖先,祈求保佑家族兴旺、子孙平安的表现。

寒衣节的传统食物水饺 篇3

洛阳市有话云:“十月一,油叽叽。”意思是说,十月初一这一天,大家要烹炸食品类,切肉、做饺子,提前准备敬奉先祖的食品类。桓台住户多是用“煎馅食”拜祖。

民俗有“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叫法,来自张仲景,他见到寒冷中老百姓耳朵里面被冻裂,故用吐司面包了散寒中药材,煮开制成“娇耳汤”治好啦老百姓的耳朵里面。一般饺子馅料有荤有素,这类有效饮食搭配,能具有食补健康养生的功效。除开务必的肉类食品和蔬菜水果,蒜头等调味品也可以具有提升 身体抵抗能力的功效。

糯米糍粑

“十月朝,糯米糍粑庸庸碌碌烧。”它是一句客家文化俗话,说的是每一年阴历十月初一,每家每户都是会制做糯米糍粑。十月初一正逢丰收结束,勤快的广东客家人会把新收的檽米弄成粉,搓糊煮熟后,以檽米为皮,添加花生仁、白芝麻、糖等包馅,制成时令食材糯米糍粑,以犒劳一家男女老少,祝贺大丰收。

吃糯米糍粑最舒服的食用方法便是吃烤糍粑,冬日的山区地带阴邪湿冷,为了更好地供暖,一般别人都是会点燃炉子,大家围坐在一团。将糯米糍粑放到炭盆木碳上烤炙,糯米糍粑在碳火中逐渐发胀,唧唧直响,外皮略微突起后像个肉包子。这时将外皮弄破,会出现一股白气空出,用口撕扯外酥内软外黄里白,似一个“金包银”的糯米糍粑拿在手上软乎乎的,但干万要留意防止烫了口角。

逆糍

在惠州市传统式的风俗习惯中,“十月朝”是一个传统式的节日,是牛的生日,也是惠州市传统式的祭牛节。在这一天,惠州市人要吃一种叫“逆糍”的传统式食品类。惠州市人觉得,牛为人们辛勤工作了一年,要犒劳犒劳牛。

除开做些逆糍敬奉牛神外,也有一些农民将青菜叶包囊着逆糍来喂牛,祈祷它身强健康。剩余的逆糍除开自身吃外,还会继续赠给亲戚朋友。长此以往,这逆糍就变成惠州市最有象征性的民俗传统式食品类之一。

红豆饭

后代把十月初一当悼亡节来落伍,以红豆饭为奠。至今江苏大丰一带也有个传说故事,疏忽为:很久很久以前个放牛娃,因与大地主斗争,被大地主打死,血水把撒在地面上的白米饭染得红通通。这一天更是十月初一。自此,穷光蛋在十月初一必须吃红豆饭留念他,还有儿歌为证:“十月朝,看牛小孩子往家跑;倘若不愿走,大地主掴你三犁重担一薄刀。”

小红豆的外皮高密度而牢靠,必须提早泡浸解决一下,不然蒸出去会有点硬。传统式的红豆饭作法是将小红豆事前泡茶数钟头,让其喝饱水时,有时还必须提早煮一下小红豆,随后再与稻米一起蒸制。现在可以略微提早泡一下小红豆(也并不泡),随后用压力锅立即蒸制,半小时,软糯甘甜的红豆饭就可以起锅了。

鲜面条

民俗在十月一日,不但要为亡人送寒衣越冬,便是活者还要开展一些代表越冬的传统式主题活动。民俗改变现状,山区地带兴吃荞面、攸面。寒衣节吃面条的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日益突出。冬天下午吃一碗饮食搭配有效的鲜面条是非常好的挑选。平常交际较多的人,喝酒后最合适吃碗红汤面,不但醒酒,还能具有健脾养胃补身的作用。

冬季是吃兰州牛肉拉面最好是的时节。杂酱面是几类口味面中饮食搭配最有效的。饸饹面因为加工工艺的区别,面偏硬且不容易消化吸收,因此 年轻人能够多试着,而老人就不应该多吃完。吃面应当多配搭一些蔬菜水果、蛋类食品食品类。

寒衣节的传统习俗 篇4

【烧寒衣】也就是准备供品,一般在上午进行。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

【吃面条】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寒衣节吃面的习俗习俗由来已久。冬季中午吃一碗营养搭配合理的面条是不错的选择。

【红豆饭】后人把十月初一当悼亡节来过时,以红豆饭为奠。迄今江苏大丰一带还有个传说,从前有个放牛娃,因与地主抗争,被地主砍死,鲜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饭染得通红。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后,穷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红豆饭纪念他。

【金银包袱】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念叨对逝世故人想说的话。

【禁忌事项】焚烧物品要烧干净,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