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的活动方案4篇》
活动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活动所指定的书面计划,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综合实践的活动方案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质量月活动方案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竞争实质就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而国民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是劳动者真正素质和能力的重要表现。而我国原有的基础教育体制明显存在部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脱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脱离了社会实际。这样的教学往往以学校、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我校要通过积极参与综合活动课程的实施来克服以往课程中脱离学生自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形成学生勇于的意识和善于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培养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
综合活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探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三、综合活动的实施
1、实施原则
“综合活动”不是以往几种课程的随意叠加,它的内容和形
式和其他课程有交叉,但价值取向和功能是相对独立的。我们在实施中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关注兴趣。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立一个更接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创新课程领域,是综合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
(2)回归生活。学校课程建设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课程设计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综合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当今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中和有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却联系时,才是有效的。综合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性、现实性的、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是综合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准则。
(3)立足。不在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在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是综合活动的最根本特点。需要指出的是,的内容是丰富的,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情景,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能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际的过程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矗
2、实施途径
(1)信息技术教育
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即获娶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质。
(2)社区服务与社会
组织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参加实际,使书本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成为活知识,使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培养。
(3)劳动与技术教育
增加科技含量,赋予劳动教育更多发明创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给学生让出创造的空间。将发明创造赋予动手的过程,使劳动技术变得富有生命力。
3、实施步骤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是综合活动课程开展成败的关键。这不是几个担任该课程教师的事,而是全体教师的事。通过学习和研究,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学习观,把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
(2)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综合活动课程的设立是一种新生事物,必须动员全员参与,全社会参与和支持。以协调和组织顺利开展各项活动,必须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学校设立综合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与协作小组,制定具体工作计划,落实各年级综合活动内容。
综合活动小组名单:
组长:徐耀良
副组长:陈黎明
成员:吴根元(小)、叶建新、金美媛、周秋英、李刚、
许晓红、吴文喜、及各涉及教师
综合活动协作小组名单:
二年级组负责人:金美媛
成员:程大妹、贾静燕、王怡、姚金妹、顾菊芳、龚杏芬
三年级负责人:陈燕红
成员:魏萍、严凤、蔡秋兰、胡静芬、陶妹金、陶亮
四年级组负责人:周秋英
成员:徐艳、毛进兴、唐铁君、徐洪、吴根元(大)、孙文霞
五年级组负责人:吴根元(小)
成员:许晓红、邹雪英、胡建刚、张红艳、孙丽娟、龚燕
六年级组负责人:夏雪明
成员:马蕙珍、朱叶、邹国芬、邬旭霞、吴茜、平建国
(3)选好主题,落实内容
综合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合作开发和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选题既要体现学校特色(文学)和社区实际情况(城乡结合部),又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
(4)加强联系,取得支持
综合活动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要探究建立社区、家长有多效参与活动的新机制,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课程实施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主体性、过程性、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为主,它应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和表现状况,对其优点、学习态度和进步情况进行多样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鉴赏。以形成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手段多样,评价方式灵活,注重学习过程,注重情感表现,注重实际环节的开放性评价体系。
综合实践的活动方案 篇2
一、 指导思想:
高度认识开展综合活动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的重要举措,在丰富多彩的综合活动中,体现活动的自主性与实践性,强化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与体验,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增进身心健康、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养成勤于动手动脑、乐于参与生活实践活动的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二、综合活动开展状况整体调研:
近二年来,在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两面大旗的指引下,学区各中小学都关注了综合活动建设工程,围绕“道德修养”、“学科类”、“体育艺术类”、“科技活动类”、“校本课程类”、“综合实践活动”类、“校园文化建设类”、“其它类”等八个主题开展了系列综合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增强了学生素养,对推进学区素质教育整体进程做出了不可否认的成绩。
但就整体而言,★WWW.BAIHUAWEN.★我们的综合活动开展还处于低品位、浅层次状态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设性差:各学校没有依据自己校情,制订出全学段的综合活动预设表,没有设置活动内容、活动主题。
2、活动设置不成系列:各学校都没有全学段综合活动预设表,活动间缺少内容关联,各次活动间没有连续性,降低了活动的教育效果。
3、指导教师素质丞待提升:综合活动的开展,是落实课程管理的
重要举措,与各学科教学同等重要,我们大多教师还没有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因此在指导活动建设上缺乏必要的知识学习,学校也没有对教师深入地进行专项培训,专业或兼职综合活动指导教师队伍还没建设到位,这也是造成我学区综合活动开展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
三、 目标预设:
(一)提高认识,高度认识综合活动建设的意义,它是落实课程管理、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工程,综合活动开展的效果与水平直接决定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是每个学校必须着力建设的工程之一。
(二)加强教师培训,提高综合活动的指导能力:各校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培训工作。(1)让每个教师都明确综合活动的新种类划分。
(2)让每个教师都具备指导学生综合活动的能力。(3)让每个教师都能开发综合活动项目。(4)本着开好头、扎实做、有实效、创特色的原则循序开展。
(三)活动目标预设:(详见《松山区义务教育阶段综合活动设计》)
1、社会教育活动类;
2、科学技术活动类;
3、文学艺术活动类;
4、体育卫生活动类;
5、学科活动类(校本新增项目);
6、综合实践活动类
(四)活动资料积累:创新材料展示方式,集文本材料、标本材料、影视照片资料(制作展板)、作品材料等于一体,体现综合活动的多样性。
四、 实施步聚及措施
1、20xx年3月---4月:各校依据学区中心校制订的方案制订本校实施方案。调研本校综合活动开展实际情况,明确本校开展的活动的属性分类,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综合活动开展工作,依据“松山区各年级综合活动年度计划书”制订学校综合活动表,做好活动具体内容预设。(3)活动设计要充分体现区年度计划书中的主题性,围绕计划书中各月份活动主题设计系列活动。
落实此项工作的具体程序是: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中心校方案---召开全体教师专题会议研究学区中心校方案----征集各位教师“开展活动方案设计”---领导班子研究各教师提案----制订学校综合活动实施方案----研究制订学校学期综合活动总表(学校先与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研究落实班活动表,再研究落实年级活动表,最后汇总成学校总表)
3、4月份的活动内容,在没出台“方案前”要正常开展。
2、20xx年5月---20xx年12月:实施阶段。
3、20xx年1月:经验总结交流、整体评估。
五、几点建议与说明
1、正确认识原来“八类分法”与现在“四类分法“的区别与联系。
(1)原来“八类分法”包括:道德修养类、学科类、体育艺术类、
科技活动类、校本课程类、综合实践活动类、校园文化建设类、其它类,现在“四类分法”包括社会教育活动类 、 科学技术活动类、文学艺术活动类、 体育卫生活动类。比较发现,原来的“道德修养类”与现在的“社会教育活动类”相近,但后者比原来内涵更大;体育、艺术类型活动,两种分类中都有,但组合有所变化 ,原来是体育艺术整合、现在是体育卫生整合,相比之下,新分法增加了“卫生”类活动,而将艺术与文学整合;科学技术类前后没有变化 。
(2)、正确认识前后分类活动内容的增减。我们从分类上很容易发现,后者没有了“校本课程类”、“综合实践活动类”、“学科类”“校园文化建设类”“其它类”等,因此我们可能错误的认为活动内容减少了,其实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只不过是这五种从原来的综合活动中单独提出来了。这是因为“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课程,将其化分为综合活动,好象不太科学,但这两项工作无论归属如何,都是必须扎实做好的;校园文化建设类,是德育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先进文化管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活动中拿出来,更需要我们独立做好;其它类原本就包含在前几类活动中,只不过是活动的一种方式罢了,因此删除它并没有影响活动内容的变化 ;而学科类的删除,好象减弱了除语文学科而外的其它学科活动,可其它学科活动,我们哪个学校都要搞,而且对于我们来说驾轻就熟,因此我们新增此项,并不会过于增加师生负担,恰恰丰厚完善了综合活动内容。因此不要从形式上看,感觉工作负担小了。
(3)介于以上两点分析,我们要将努力做好“校本课程、综合实
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三项工作,扎实推进。但考虑几项工作与综合活动的内部关系,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活动类,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建档重复现象,还可以保障各项工作整合,比如:“清明祭扫活动”,它即是“社会教育活动”,也可以当做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而归为综合实践活动,介于社会教育类活动较多,因此就可以把这次活动独立归于综合实践活动类;校本课程可以做为综合活动的策略和方式,比如:将“社会教育类活动”中的“读经典书,做有根人”发展为校本课程;要高度重视教育科研与综合活动的整合,将有利于特色创建的综合活动项目与教育科研有机整合,以课题形式深化有特色的综合活动开展。
2、保证综合活动的课时:鉴于我学区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实施尚不能完全达到国家课程标准的现实,但必须保证最低限度。综合活动的时间既可以平均分散到每周的固定时间,也可以因校因时而集中使用。有些活动内容还可以开发为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可以与校本课程课时结合到一起使用,每学年小学安排120---130节;中学安排100—120节。(小学每周约3节、初中每周约2.5节)。学科活动、体育卫生类活动、科技活动课时结合学科课程安排,其它类活动占用机动课时,机动课时每学期为一周。社会调查和公益劳动通常利用假期进行。
3、准确定位,恰当摆放综合活动的各种关系
摆放好学科教学与综合活动的关系 ,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任务中,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是根本任务,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心得 篇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这种全新课程的出现,对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也是一种全新的考验和挑战。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门课程,我校采取了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的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带来了一场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革命,是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活动课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所处的社区背景、自然资源以及现实生活的需要和问题,不断变化着。
这样一门创造性强的课程,对于习惯于教现成教材的教师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性,为了激发教师工作的内驱力,保证课程实施的实效性,我们组织老师认真学习和研究《走进新课程》,重点学习和讨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方案。
从理论的角度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性,就是: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但光有理论,大家也还是不知道怎么做,我们再从形式上了解了一般综合实践活动是如何设计的。网上的一些案例给了我们一个通俗易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模式。大家共同研究,我们自己得出了课程的一般模式:提出课题明确目的——围绕课题设计多重主题活动——总结归纳深化主题。
二、落实课程内容,结合实际条件,准确选题
上学期,学校没有制定大的活动计划,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结合本地人文地理条件优势,社会的热点问题及学生的身心特点,自主选择课题。刘桂红老师确定的课题是《我爱粘贴画》,王清老师的是《绚烂悠悠球》,张春玲老师的是《多彩纸艺》,朱梅老师负责《游龙板》课题。
三、合理安排师资、协调各种因素,确保课程有效实施
成立综合实践课程教研小组,选取认真负责、富有开拓进取精神的教师为任课教师,引领三至六年级综合实践课程全面铺开。
学校组织几位教师学习理论,让教师真正明白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和意义,使他们有开展课程的积极要求和行动。为使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学校要求各班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的形式,促进学生了解开设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我们还通过与家长接触,要求家长尽量为孩子们的活动创造条件,以使活动得以顺利开展;还利用黑板报等宣传形式动员学生、家长积极参与。
质量月活动方案 篇4
透过给学生创设一种动态、开放、主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取信息时代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潜力。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既是开展教育教学系列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贯彻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使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有章可循,并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好处
1、 使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取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潜力、实践潜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2、 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为依托,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升教科研潜力;以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带动学校办学特色项目,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3、 透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使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管理等方面不断提升,带动学校教科研和师资队伍建设,并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4、 以学校现阶段的办学思路和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透过不断总结、提炼,构成具有本校特色和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料目标
1、 以“体验”为主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针对现时段我校学生实际,我们提出透过活动体验,获得丰富的经验和参与实践的用心体验,即为人之道、为事之道。这是实施以“体验”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目标,具体是引导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实现下列目标。
第一,学会认知。透过经历文本资料的搜集、调查、访问、实验等方法实践,学会自主获取知识的潜力,并从活动中总结经验,逐步养成方法论意识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关注自我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展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潜力,发展问题意识和创新品质。
第二,学会做事。透过对各种复杂的活动情景的体验,学会合理地应对各种具体的、现实的冲突和问题,妥善地解决实践中的各种问题,逐步学会在现实情景中,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潜力,借助必要的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实践潜力。
第三,学会交往。综合实践活动一般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展开,指导教师应引导初中生在活动中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学生自己应总结在活动过程中处理人际关系的得失,学会表达、交流与合作。
第四,学做完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得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心灵启迪。构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学会对自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我负责的职责感,关注自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方式。
2、 以信息技术为主体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性学习的活动
学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总目标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状况,透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对学习和生活,对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潜力、实践潜力以及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2、 1透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用心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 2了解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潜力、交往协作潜力、观察分析潜力、动手实践潜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潜力和创新潜力。
2、 3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论证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用心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 4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用心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构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职责感。
2、 5透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一支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需求的具有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
2、 6构建学校新型的课程体系。透过努力,逐步构成具有时代特点、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校本教材体系。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步骤
1、 准备阶段(每学年开学初至9月底)
1、 1成立组织机构,制订《黎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1、 2建立校园网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页;
1、 3落实柳亚子纪念馆、黎里敬老院、社区活动中心三个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1、 4准备好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的各种表册。
2、 组织实施阶段(第一学期10月~第二学期5月)
2、 1以教务处、德育处、班团队组织为主体逐步实施以“体验”为主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2、 2以教务处、教研组为主体逐步实施以信息技术为主体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性学习的活动。
2、 3以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机构为主体,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动态管理和调控;
2、 4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工作交流和阶段成果总结;
2、 5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参观学习和培训活动;
2、 6及时收集有关数据,积累资料和活动经验。
3、 总结阶段(第二学期6月)
举行综合实践活动会课评比及成果展示活动,进行总结交流活动,编印案例、学生子课题设计方案、学生心得,评选综合实践活动优秀小组;完成有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工作,确定下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思路。
四、探索有本校特色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措施
1、 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合理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其中,初一年级每周安排2课时信息技术课,初二安排1课时,在完成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状况,调配使用信息技术学科,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重点体验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各学科的学习研究中去;初一年级每周单独安排1课时劳技课,初二、初三每周在校本课程课中安排0. 5课时,主要学习中国结的编织、折纸等技能,配以布艺、陶艺、雕刻等制作,学生人人动手参与,不断提高发展;活动课安排与公益活动、社会服务、劳动课相结合,由学校德育处、班团队组织根据德育工作安排,从小事出发,以低起点为要求让学生体验为主体的公益活动、社会服务活动,每月安排1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思想框架内,有分有合安排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由学校德育处、教务处、班团队组织、思想品德老师负责,明确活动主题,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安排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2、 团结协作,分块到位,职责明确。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是“探索与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这基础上分块到各处室,并各负其责。
2、 1组织保障:由教务处、德育处、教科室、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小组,指导并督促每个教师、每个班级学生,用心参与并完成活动任务。从下学期起,在初一年级各学科组先挑选一名教师开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以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
2、 2资源保障:学校建立综合实践活动素材信息库,并经常性地、有意识地补充资料,以确保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所需的信息来源,定期开放综合实践成果展览室和信息中心资料室及实验室。校电视台及时报道综合实践活动的热点、亮点课题,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用心性。
2、 3安全保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原则上由学生自行组织,独立研究,针对学生身边、学校周边的有关事项进行调查研究,部分课题组如需要利用节假日外出活动的,务必征得各自家长同意,并尽可能由家长陪同进行,由家长负责监护,以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2、 4后勤保障:总务处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带给后勤保障。
五、组织管理
1、 健全组织领导。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校长室负责对课程的开展进行统一的协调;教务处负责培训、教师的工作、课程的组织与落实;信息中心负责信息技术教育;德育处负责开辟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工作,落实好活动基地。
2、 加强过程管理。加强研究、分工合作。期初,由校长室负责制定学校;教务处负责各年级组、信息组和科技教师认真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以及本学期的主题活动方案,在此基础上,各年级组应加强平时的研讨,每周开展群众备课,相互了解状况、分析状况、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构思对策,并及时记录每一次的活动状况,由教务处负责平时的监督调控,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交流做法,解决问题,提高实效,并及时反馈给校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