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简谱的基础知识优秀4篇正文

《简谱的基础知识优秀4篇》

时间:

在看懂简谱之前,应该先学会简谱的基础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理解学习。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简谱的基础知识优秀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简谱入门基础教程 篇1

附点全音符: 1- - - - -

附点二分音符: 1- -

附点四分音符: 1.

附点八分音符: 1.

附点十六分音符:1.

表示音的休止的基本符号是0。

为了表示不同长度的休止,可用增加0的数目、在0的右面加附点来标记。

通常所用的休止符如下:

全休止符: 0 0 0 0 附点全休止符: 0 0 0 0 0 0

二分休止符:0 0 附点二分休止符: 0 0 0

四分休止符:0 附点四分休止符: 0.

八分休止符:0 附点八分休止符: 0.

十六分休止符:0 附点十六分休止符:0.

三十二分休止符:0(下加三横线) 附点三十二分休止符:0(下加三横线)

长达数小节的休止,可用长休止号。

写在小节内,上面的数目字表示休止小节的数目。

仅有长度而无一定高度的音,用X记号来表示,音的长短则用在X后面或下面加短横线来标记。

在简谱体系中不存在谱号问题。

它的音高是通过音符和调号来表示的。

简谱中的拍号和五线谱一样,用分数标记,它和调号一起记在乐曲名称的左下方,先记调号后记拍号。

乐曲名称的右下方则词曲作者的姓名。

速度标记和表情术语记在第一行乐谱开始处的上面。

在多声部的记谱中,小节线多半是分开的,各声部单独记写。

但有的器乐曲的小节线是按照乐器的分组连起来的。

不论是分开或不分开,各声部的小节线一定要上下对齐。

记谱时要注意音符的空间距离,使小节与小节,拍与拍的距离大致相等,一拍之内音符少的要写松一些;音符多的要写紧一些。

少于四分音符的各种音符,低音点要记在短横线下面。

简谱体系中音值组合法的规则,基本上与五线谱相同。

只是在复拍子中不用代表整小节的一个音符,而用连线把音符按单拍子分组后连结起来。

休止符的组合法和上面所谈情况相同,当然不必再用连线。

连音记号记在音符的上面,用开口的括弧加上表示连音的数目字来标记。

简谱中的移调非常简单,只要把调号改动一下便可以了。

例如C大调的乐曲要移高大二度时,只要把1=C改成1=D便完成了。

简谱中变音记号只用升(#)、降(b)和还原三种,重升(�)、重降(bb)是不用的。

在简谱体系中,较长的确定的转调,不用临时变音记号,而用转调后的调号来标明。

五线谱中所用的装饰音记号、省略记号、力度记号、速度记号基本上都适用于简谱。

为了避免代表断音的圆点和高音点相混,在简谱中断音用▽或▼来表示。

短倚音用小的十六分音符或十八音符标记,写在主要音的左上方或右上方,并用连线与被装饰的主要音相连。

前奏、过门、尾声和五线谱一样,用小音符标记,有的也用括弧括起来。

记写和弦时,音符下面的短横线,仅在最低音下记出。

关于简谱的记谱法,目前还没有一个较完整的体系,以上所谈的仅是简谱中一般最普通的知识,是很不全面的'。

3、五线谱比简谱好在哪

五线谱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音乐所使用一种记谱方式。

他的历史相当久,可以追溯到十一世纪的四线谱。

不过目前的体制,大约是在十六世纪所底定的。

而简谱的起步较晚,在十七世纪时由法国出现,其后经由多人的改良,到十九世纪下才逐渐底定其规格。

并传入日本,再传入中国。

其实大约是清末民初的时候。

简谱入门基础教程 篇2

所谓简谱,是指一种简易的记谱法。

有字母简谱和数字简谱两种。

一般所称的科谱,系指数字简谱。

数字简谱以可动唱名法为基础,用1、2、3、4、5、6、7代表音阶中的7个基本音级,读音为do、re、mi、fa、sol、la、si,休止以O表示。

简谱是记谱法一种。

由于它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在记谱、读谱上有很大的方便。

简谱是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来记录音高的一种记谱法,读过书的中国人几乎都认识它。

简谱有它的优点,但也有它的缺点。

1、什么是简谱

简谱是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来记录音高的一种记谱法,读过书的中国人几乎都认识它。

这种记谱法的是法国的修道士苏埃蒂1665年提出来的。

后来,将它加以改进和积极推广的竟然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卢梭。

由于这种记谱法不方便于记录多声部的、复杂的音乐,在欧洲几乎从未普及过。

1882年前后,美国人梅森到日本讲学时把它传入日本,19世纪曾有一度在日本学校通用过,不过后来他们也不用了。

清朝末年,简谱通过留日学生传入我国。

1904年,沈心工先生编写的“学校唱歌法”一书出版,曾风行一时,从此简谱便在我国普及开来。

笔者认为,简谱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记录方法,在我国普及和推广音乐方面曾经而且仍在发挥很大的作用。

不过由于它记谱有不少局限,而且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又都不用它,我们应当创造条件推广、普及五线谱,以利于提高音乐水平及与世界各国进行音乐文化交流。

2、轻轻松松了解一下简谱

简谱是记谱法一种。

由于它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在记谱、读谱上有很大的方便,因此在我国广泛流传。

简谱有它的优点,但也有它的缺点。

例如记合奏合唱,它就不象五线谱在视觉上那么清楚,而记钢琴谱几乎是不可能的。

过去有人认为简谱简单、不科学,因而否定了简谱在现实音乐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那是错误的。

应该承认:简谱对音乐的普及和推广,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简谱将会继续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服务。

简谱的创造和发展过程,因为缺乏有关的材料,还不能作准确的介绍。

法国的加林(1786-1821)和舍维(1804-1864);英国的格兰威尔(1785-1867)和葛尔文(1816-1880),在简谱体系方面,都曾作过研究和整理。

我国的简谱是由日本传来的。

这种体系与舍维的体系已有所不同。

按照舍维体系,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短线,都加在音符的上方。

然而日本的简谱到了我国,特别是解放后十年来,又起了许多变化和发展,现在只将现行的简谱作如下的简单介绍。

在简谱体系中,音的相对高度暖和七个阿拉伯数字来表示的。

这几个音的相互关系,除3 4、7 i 半音外,其他全为全音。

标记:1 2 3 4 5 6 7 i

唱法:do ri mi fa sol la si do

在音符的上面加一小圆点,即表示高八度演唱,加两个圆点表示高两个八度;反之,在下面加一个圆点,即表示低八度演唱,加两个圆点表示低两个八度。

要准确地表示音的绝对高度,还要应用调号标记。

调号标记是用1=F、1=G……等来表示的。

为了避免在音符的上面或下面过多的加点,在合唱、合奏谱中,往往应用移高或移低八度的方法来记低声部或高声部。

例如:男高音、男低音、琵琶、低胡用高八度记谱;梆笛、板胡用低八度记谱等便是。

音的长短是在音符后面或下面加短横线来表示的。

在简谱体系中也应用附点。

但只到四分音符为止;再长的音符,如二分音符、全音符则继续用增加短横线来表示。

简谱入门基础教程 篇3

在简谱体系中,音的相对高度和七个阿拉伯数字来表示的。

这几个音的相互关系,除3 4、7 i 半音外,其他全为全音。

音名:C D E F G A B

标记:1 2 3 4 5 6 7 i

唱法:do ri mi fa sol la si do

在音符的上面加一小圆点,即表示高八度演唱,加两个圆点表示高两个八度;反之,在下面加一个圆点,即表示低八度演唱,加两个圆点表示低两个八度。

(要准确地表示音的绝对高度,还要应用调号标记。

调号标记是用1=F、1=G…等来表示的)

音的长短是在音符后面或下面加短横线来表示的。

在简谱体系中也应用附点。

但只到四分音符为止;再长的音符,如二分音符、全音符则继续用增加短横线来表示。

全音符: 5- - -

二分音符: 5- -

四分音符: 5

八分音符: 5

十六分音符:5

在简谱体系中不存在谱号问题。

它的音高是通过音符和调号来表示的。

简谱中的拍号和五线谱一样,用分数标记,它和调号一起记在乐曲名称的左下方,先记调号后记拍号。

乐曲名称的右下方则词曲作者的姓名。

速度标记和表情术语记在第一行乐谱开始处的上面。

( 在多声部的记谱中,小节线多半是分开的,各声部单独记写。

但有的器乐曲的小节线是按照乐器的分组连起来的。

不论是分开或不分开,各声部的小节线一定要上下对齐。

)

简谱中变音记号只用升(#)、降(b)和还原三种【重升(�)、重降(bb)是不用的】

在简谱体系中,较长的确定的转调,不用临时变音记号,而用转调后的调号来标明。

五线谱中所用的装饰音记号、省略记号、力度记号、速度记号基本上都适用于简谱。

为了避免代表断音的圆点和高音点相混,在简谱中断音用▽或▼来表示。

短倚音用小的十六分音符或十八音符标记,写在主要音的左上方或右上方,并用连线与被装饰的主要音相连。

前奏、过门、尾声和五线谱一样,用小音符标记,有的也用括弧括起来。

记写和弦时,音符下面的短横线,仅在最低音下记出。

关于简谱的记谱法,目前还没有一个较完整的体系,以上所谈的仅是简谱中一般最普通的知识,是很不全面的。

简谱乐理基础知识 篇4

1、简谱音高

简谱用七个阿拉伯数字表示调式中的七个自然音级,即用1、2、3、4、5、6、7来代表do、re、mi、fa、so、la、si,这七个数字就是简谱中的音符。在音符的上方加一个圆点(叫做高音点)表示高一个八度,在音符下方加一个圆点(叫做低音点)则表示低一个八度。若在上方加两个圆点,即表示高两个八度,在下方亦是如此,依此类推。

不带点的音符称为“中音”,带高音点的音符称为“高音”,带低音点的音符称为“低音”。为了演奏(演唱)的方便,一般将乐曲音域的中音区记成不带点的音符(中音),这样可以减少一些记谱符号,看得更清楚。

do、re、mi、fa、so、la、si只说明了音与音之间的相对关系,并没有规定每个音的绝对音高,所以在乐曲开头的地方(和转调的地方)要用调号标明某一个音的高度,以便据此推断其它所有音的音高。调号的形式是“1=C”、“6=A”、“2=D”等;用作调号的音是调式主音,“1=C”就意味着这首乐曲是C大调(或C宫调式,关于民族调式的概念,下面将会介绍),“6=A”意为A小调(或A羽调式),2=D意为D商调式。不过,近来更常见的标记方法是无论什么调式都用“1”来作为调号的基准音,即“1=C”、“1=D”、“1=E”等等。这样做的好处是一目了然,人们常说一首歌是“C调”、“D调”,就是指“1”的高度;其主要的缺点是不能反映乐曲的调式,容易在说法上和概念上造成混乱。例如,一首“1=C”的小调歌曲,其调性是a小调(因为主音的高度是A);

临时变化音记号(升、降号)的写法和用法与五线谱完全相伺,可参见前面的章节。

2、简谱时值

简谱以四分音符作为基本音符,通常将四分音符称作“一拍”。在基本音符的后面或是下面的小横线起到改变时值的作用;在基本音符后面的小横线称作“增时线”,每一个增时线代表一个基本音符的时值单位(即一拍),下例分别为一拍、二拍、三拍和四拍:

其中的a对应于五线谱的四分音符,b对应于二分音符,c对应于附点二分音符,d对应于全音符。

在基本音符下面的小横线称作“减时线”,每一条减时线将基本音符的时值减少一半;下例为半拍(即八分音符)和四分之一拍(即十六分音符)的写法:

同五线谱完全一样,简谱也可以用附点来改变基本音符的时值,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简谱没有全音符和二分音符(这两种音符是用增时线来表示的),所以附点只用在四分音符和小于四分音符的各种音符上;附点音符的写法和名称与五线谱是一样的,不必赘述。

3、简谱体止符

简谱用“0”表示休止,0的时值相当于一个四分音符(即一拍)。改变基本音符时值的三种方法,即增时线、减时线和附点,同样可以用在休止符上。

4、简谱五声调式

顾名思义,五声调式就是由五个音(而不是七个)构成的调式。五声调式广泛存在于中国古代和民间音乐中,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中国民族调式的种种变化和完整的音乐理论体系,因此,尽管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音乐中都可见到五声调式,它还是常被称为“中国调式”或“民族调式”。

五声调式中的五个音是按照五度上行的关系得出的;假定从do开始,即为:

do→so→re→la→mi,为了方便起见,下面我们用简谱来叙述(所以将这部分内容放在“简谱知识”这一章中)。

将这五个音顺序排列起来,便得到一个五声音阶,音阶内部的音程结构是固定不变的,并且其中的每个音都有一个名称:

五个音中的每一个都可以是调式的主音,由此产生了五种调式:

宫调式:1 2 3 5 6(1)

商调式:2 3 5 6 1(2)

角调式:3 5 6 1 2(3)

徵调式:5 6 1 2 3(5)

羽调式:6 1 2 3 5(6)

在调式名称的前面再加上调高,就构成了完整的调性名称。例如宫调式,1=C对称为“C宫调”,1=D时称为“D宫调”,1=E时称为“E宫调”……;又如徵调式,5=C时称“C徵调”,5=D时称“D徵调”,5=E时称“E徵调”……;其它调式依此类推。以五声调式为核心,还有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即由六个音或七个音构成的调式。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五个音称作“正声”(或正音),新加入的音称作“偏声”(或偏音)。偏声分为四种:

变宫:宫音下方的大二度,假如1是宫,变宫为7;如果4是宫,变宫就是3。

清角:角音上方的小二度,假如3是角,清角为4;如果6是角的话,清角就是b7。

变徵:徵音下方的小二度,假如5是徵,变徵为#4。

闰:宫音下方的大二度,如果1是宫,闰就是b7。

五个正音和七个偏音的关系是:

1 2 3(4)4)5 6 (b7)(7)

宫 商 角 清 变 徵 羽 闰 变

角 徵 宫

这四个偏音加入之后,产生了大量的调式,例如:加清

角和变宫的七声宫调式:1 2 3 4 5 6 7 1

加变宫的六声羽调式:6 7 1 2 3 5 6

加变宫的六声徵调式:5 6 7 1 2 3 5

加清角和闰的七声徵调式:5 6 b 7 1 2 3# 4 5

加变宫和变徵的七声徵调式:5 6 7 1 2 3# 4 5

不同的调式会产生不同的“味道”,如果平时多留心,从听觉上判断调式并不困难。如果我们要从理论上分析、确定一首音乐作品(这里指的是中国民歌或是用民族调式写成的作品,用大、小调体系或其它欧洲调式写的作品不在此列)的调式,应该做的事情是(1)找出调式主音:大多数情况下,乐曲是结束在主音上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先看结束音是什么,再将旋律唱一遍,看看调式是不是围绕这个音进行的,如果不是例外的话,主音就可以确定了;(2)列出调式音阶:将乐曲中出现的所有的音从主音开始向上排列,直到高八度的主音为止,这样就列出了这个调式的音阶;(3)确定宫音: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调式的主音,但是仍然不知道调式的名称,这就需要先知道宫音的位置(从而知道其余各音的名称)。五声调式有一个特点,主音上方、宫音和角音之间有一个大三度音程,由于这个“宫—角大三度”是五声性调式中唯一的大三度,所以很容易判断,可以据此找出宫音的位置。也就是说,在列出调式的音阶之后,如果其中只有一个大三度,那么它肯定是宫—角大三度,下方的音就是宫音。如果在音阶中发现两个大三度,其中一定有一个是由偏音(相对不稳定的音)构成的,需要找出这个偏音,排除一个“虚假”的大三度,再确定宫音的位置;(4)明确了主音、音阶、宫音、调高四个因素之后,就可以说出乐曲的调性了。下面是山西民歌《交城山》,我们用它做例子来看一看分析的步骤:

(1)找出主音 在这个例子中,开始的音和结束的音都是“5”,主音是毫无疑问的;

(2)列出音阶 乐曲中所有的音按照出现的顺序为:5,#4,3,6,2,1,7,共七个音;由主音到主音排列起来,其音阶为:5,6,7,1,2,3,#4,5;(3)确定宫音在这个音阶中有三个大三度,5—7、1—3和2—#4,分析一下旋律,我们可以看出#4只出现了一次,能够肯定不是正音,7虽然出现了三次,但是都不在强拍位置,只是作为经过音使用,也不是正音,因此5—7和2—#4是“虚假”的,1—3是宫角大三度,1为宫音;各音的名称为:

5 6 7 1 2 345

徵羽 变 宫 商 角 变 徵

宫徵

(4)根据调号“1=G”,可知主音5的音高为D,所以这首曲子是D徵调式,完整地讲,是加变宫和变徵的七声D徵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