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顾城作品《生命幻想曲》赏析【4篇】正文

《顾城作品《生命幻想曲》赏析【4篇】》

时间: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歌很是熟悉吧,诗歌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诗歌吗?这次为您整理了顾城作品《生命幻想曲》赏析【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命幻想曲 篇1

顾城

把我的幻影和梦,

放在狭长的贝壳里。

柳枝编成的船篷,

还旋绕着夏蝉的长鸣。

拉紧桅绳

风吹起晨雾的帆,

我开航了。

没有目的,

在蓝天中荡漾。

让阳光的瀑布,

洗黑我的皮肤。

太阳是我的纤夫。

它拉着我,

用强光的绳索

一步步,

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

我被风推着

向东向西,

太阳消失在暮色里。

黑夜来了,

我驶进银河的港湾。

几千个星星对我看着,

我抛下了

新月——黄金的锚。

天微明,

海洋挤满阴云的冰山,

碰击着,

“轰隆隆”——雷鸣电闪!

我到哪里去呵?

宇宙是这样的无边。

用金黄的麦秸,

织成摇篮,

把我的灵感和心

放在里边。

装好纽扣的车轮,

让时间拖着

去问候世界。

车轮滚过

百里香和野菊的草间。

蟋蟀欢迎我

抖动着琴弦。

我把希望溶进花香。

黑夜像山谷,

白昼像峰巅。

睡吧!合上双眼,

世界就与我无关。

时间的马,

累倒了。

黄尾的太平鸟,

在我的车中做窝。

我仍然要徒步走遍世界——

沙漠、森林的偏僻的角落。

太阳烘着地球,

像烤一块面包。

我行走着,

赤着双脚。

我把我的足迹

像图章印遍大地,

世界也就溶进了

我的生命。

我要唱

一支人类的歌曲,

千百年后

在宇宙中共鸣。

动乱的年代将少年顾城抛入苦海,他在苦海中挣扎,同时也编唱着自己的梦幻曲。当他从苦海中爬上海滩,就“在靠近水波的沙地上”,“用手指一字不改地”写下了他少年时代最好的习作。此时,在河湾里游泳的父亲已经来到他的身后,说:“我们放的猪已不知去向。”

1979年,北京一张区办小报(《蒲公英》第三期)刊登了这首诗,“几万份一售而空”,顾城高兴极了,因为这是诗人 “第一次把自己的心交给世界”。这首诗确定了顾城“应走的道路”,同时奠定了他的创作风格。他决心“用我生命、自己和未来的微笑,去为孩子铺一片草地,筑一座诗和童话的花园,使人们相信美,相信明天的存在,相信东方会象太阳般光辉,相信一切美好的理想,最终都会实现”。

顾城谈到他创作这首诗时的心境:“我似乎真的进入了光的世界——太阳在高空轰响着,把白热的阳光,直泻在广阔的河滩上,直泻在河滩上千百个圆形的小湖里,直泻在我脱皮的手和红肿的肩下……我好象被熔化了!皮肤再不是我的。边界,大地再不能用引力把我捕获……我是那么那么地自由,随着滚热的气流在太空中浮动。”就是在这种“神与物游”“物我合一”的心境中,一连串美妙的诗句从心中流出:“让阳光的瀑布,/洗黑我的皮肤”, “我抛下了/新月——黄金的锚”,“用金黄的麦秸,/织成摇篮,/把我的灵感和心/放在里边”,“我把希望溶进了/我的生命”。这些诗句用隐喻、通感、意象叠加,造成奇特的美感效果。“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苏轼论诗)词语的反常搭配,表现出知觉之间的转换,表现出孩童眼睛里晶莹、透明、梦幻、神秘的童话世界,表现出诗人对诗美和生活美的追求。

作者简介 篇2

顾城(1956—1993)朦胧诗代表人物,1956年生于北京。1969年随父下放山东昌邑县东冢公社五年。返京后做过翻糖工、搬运工等,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国家,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

1988年赴新西兰,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重访欧美,1993年10月杀妻后自杀。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作品,出版有《顾城诗全编》、长篇小说《英儿》,及散文集多部。

顾城《生命幻想曲》赏析 篇3

我觉得要理解顾城这首诗,首先得了解顾城的诗感受世界的方式。顾城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在他的诗中,大自然充满了神奇,是那样美丽。这种美丽是纯朴的,也是华丽的。之所以说它纯朴,是因为它是一种古老的神话式的审美方式的结果;而说它华丽,是因为我们习惯于僵化的概念化的话语方式,早已经与这种纯朴相隔离。

顾城的《生命幻想曲》充满了新奇的想象。这些想象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将个体生命融入自然的结果。于是,“我”才能“把我的幻影和梦/放在狭长的贝壳里”,才能让太阳当我的纤夫,才能“抛下了新月——黄金的锚”,才能“用金黄的麦秸/织成摇篮/把我的灵感和心/放在里边”。.。.。.这一系列的天才的想象让我们觉得我们不是站在世界的另一端,去审视这个世界;而是将生命融入其中,整个世界即是我的情感世界,它是温情脉脉的。当我们身在一个异化的世界中,身为整个社会大机器的一个零件,不得不像冷漠的机械一样在理性的框架内生活的时候,诗歌可能是我们通向温情的唯一的窗口。

顾城的《生命幻想曲》还是年仅十五岁的诗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顾城是一个忠实于理想的诗人。因此,他的诗中总是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辉。《生命幻想曲》的前三节是诗人对一种理想的自由的生命境界的肯定和期许。“没有目的/在蓝天中荡漾/让阳光的瀑布/洗黑我的皮肤”这样的生活是多么逍遥自适!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庄子式的逍遥的人生观。第三节是诗人对时光的思考。在时光面前,我们总是身不由己,被“强光的绳索”拉着,“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我们的生命是被动的,“被风推着/向东向西”。“太阳消失在暮色里”这一句真好。对命运的不可抗拒的力量的'感慨,全部浓缩在这一句喟叹中了。诗歌的好处就在于不明说,但是却真实地感受到了。诗歌是通过什么获得这一神奇的效果的呢?是意象。意象凭什么具有这种魅力呢?我想正是人的心灵与物象的契合。

第四节“黑夜来了/我驶进银河的港湾”。“我”看到的是什么呢?“几千个星星对我看着”,“海洋挤满阴云的冰山/碰击着/“轰隆隆”——雷鸣电闪”。当“抛下了新月——黄金的锚”的时候,我再次发出了对命运的询问:“我到那里去呵/宇宙是这样的无边。”是呀,自然是这样广阔,而人却如此渺小。以我有限的生命怎么能够去寻索无限的自然之秘呢?

诗人的回答是这样的:“我把希望溶进花香/黑夜象山谷/白昼象峰巅/睡吧,合上双眼/世界就与我无关”。生命是有限的,命运中不可避免山谷和峰巅,起落都是平常事。而“我把希望溶进花香”,生命终将逝去又怎么样?我已经领略了自然和人生之美。这就足够了。因此,即使“时间的马/累倒了”,“黄尾的太平鸟/在我的车中做窝”,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我仍然要徒步走遍世界--/沙漠、森林和偏僻的角落”。

“太阳烘着地球/象烤一块面包”。真是天才的想象力!“我行走着/赤着双脚/我把我的足迹/象图章印遍大地/世界也就溶进了/我的生命。是呀,生命就是一个行走的过程。“我”的足迹所到之处都融入了我的生命。生命的意义或许就在这行走中去体验、去见证吧。

诗人的抱负是“我要唱/一支人类的歌曲/千百年后/在宇宙中共鸣”。或许,他已经实现了。

顾城《生命幻想曲》原文 篇4

把我的幻影和梦

放在狭长的贝壳里

柳枝编成的船篷

还旋绕着夏蝉的长鸣

拉紧桅绳

风吹起晨雾的帆

我开航了

没有目的

在蓝天中荡漾

让阳光的瀑布

洗黑我的皮肤

太阳是我的纤夫

它拉着我

用强光的绳索

一步步

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

我被风推着

向东向西

太阳消失在暮色里

黑夜来了

我驶进银河的港湾

几千个星星对我看着

我抛下了

新月---黄金的锚

天微明

海洋挤满阴云的冰山

碰击着

“轰隆隆”---雷鸣电闪

我到那里去呵

宇宙是这样的无边

用金黄的麦秸

织成摇篮

把我的灵感和心

放在里边

装好纽扣的车轮

让时间拖着

去问候世界

车轮滚过

百里香和野菊的草间

蟋蟀欢迎我

抖动着琴弦

我把希望溶进花香

黑夜象山谷

白昼象峰巅

睡吧 合上双眼

世界就与我无关

时间的马

累倒了

黄尾的太平鸟

在我的车中做窝

我仍然要徒步走遍世界--

沙漠、森林和偏僻的角落

太阳烘着地球

象烤一块面包

我行走着

赤着双脚

我把我的足迹

象图章印遍大地

世界也就溶进了

我的生命

我要唱

一支人类的歌曲

千百年后

在宇宙中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