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重阳节插茱萸的寓意是什么优秀3篇正文

《重阳节插茱萸的寓意是什么优秀3篇》

时间:

茱萸大家应该很少听说过,重阳节插茱萸习俗也是自古流传,那么重阳节为什么插茱萸?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重阳节插茱萸的寓意是什么优秀3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重阳节插茱萸的传说 篇1

重阳节插茱萸与一个传说有关,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县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就家家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那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人心害怕却又毫无办法。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

病愈之后,恒景决心除魔,于是辞别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出去访仙学艺,以除瘟魔。他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天下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上,住着一位法力无边的仙长,叫费长房。

经过遥远的路途和艰辛跋涉,恒景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并见到了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听恒景说明来由后,仙长费长房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收他为徒,并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除魔的青龙剑。

之后,恒景废寝忘食,不分白天黑夜地加以练习,终于练就了一身的非凡武艺。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回到家乡后,恒景按仙长的叮嘱,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把乡亲们领到附近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意欲祸害人间。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青龙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了。从此以后,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避疫的风俗便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有人分析认为,从节俗的原始意义看,茱萸与登高的结合应该是最早的。但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节俗的重心的迁移中去理解。

重阳在早期民众的实践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翁”(茱萸)。

重阳节的茱萸怎么佩戴 篇2

从避祸避灾到祈福祈寿的文化心理变迁,从重阳节的两个民俗事象——茱萸、菊花——也可以得到反映。茱萸是一种药用植物,常绿小乔木,秋天会结成熟后呈红紫色的、气味辛香的小果实。人们采集这结了果子的茱萸,或置于布囊中佩挂在手臂上,或插戴在头上,并给了茱萸“辟邪翁”的雅号。

除此之外,“簪菊”的习俗也很普遍,如杜牧诗歌《九日齐山登高》中所言“菊花须插满头归”。菊花又名“延寿客”、“不老草”。插茱萸与登高的结合,比簪菊要早。但宋元之后,佩茱萸之风渐少,簪菊之风日盛。

“辟邪翁”与“延寿客”,同样是对于生命的追求,但两者的意义指向有所不同。插茱萸,是出于对疾病灾祸的恐惧寻求躲避消解,指向当下;簪菊花,是随着生活状况的改善、对现实世界把握度的上升,更多指向对于未来的祈盼,希望长寿延年,将来的生活幸福美满。“延寿客”的地位最终盖过“辟邪翁”,正是基于这样一种逻辑的演变,而从“登高节”发展到“敬老节”,同样基于此。

重阳节插茱萸的寓意 篇3

插茱萸是旧时汉族民间节日风俗,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时,民间采茱萸插戴头上,亦有用茱萸制成囊佩带的。那么重阳节插茱萸的意义是什么呢?

茱萸属芸香科植物,分布于长江流域和华南一带。茱萸苦辛性温,功在温中、行气、止痛。茱萸对呕吐吞酸、腹痛泻痢均有奇效。茱萸外用对高血压、慢性消化不良、口腔溃疡等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茱萸是一味中药,分吴茱萸和山茱萸。《中国药学大辞典》解释,本品南北皆可,入药以“吴地”为佳,所以又称吴茱萸。以前有人认为“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是山茱萸,实为张冠李戴。山茱萸虽为传统中药,有滋补益精的功效。

重阳节与茱萸的关系,最早见于《续齐楷记》中的一则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学道。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那天,你家将有大灾,其解决办法是叫家人各做一个彩色的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缠在臂上,登高山,饮菊酒。九月初九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鸡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无恙。

当然以上故事可能只是一个传说,但茱萸“辟邪祈福、消祸求平安”的寓意却流传了下来,后世人们在重阳节的时候,采集结了果子的茱萸,或置于布囊中佩挂在手臂上,或插戴在头上,以祈福消祸求平安,并给了茱萸“辟邪翁”的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