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的诗意 解释优秀3篇》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下面是整理的出塞的诗意 解释优秀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出塞的诗意 解释 篇1
1《出塞》古诗原文及翻译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翻译:
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离家万里的士卒始终没能回还。
如果有卫青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跨过阴山。
2《出塞》赏析《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是在历史的角度找到坚实的立足点,衬托出当时的好大喜功不合理、不能持久。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首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出塞的诗意 解释 篇2
沈佺期的《出塞》:
十年通大漠,万里出长平。
寒日生戈剑,阴云摇旆旌。
饥乌啼旧垒,疲马恋空城。
辛苦皋兰北,胡霜损汉兵。
《出塞》是乐府古题,沈佺期当律诗来写,工稳洗练。沈佺期是著名的宫廷诗人,又是唐诗变革开风气之先者,没有证据显示他到过边疆,他却能写出优秀的边塞诗。我猜他是坐在办公室里苦吟出来的。不奇怪,作家都是坐在屋里,靠着笔头上天入地。
出塞的诗意 解释 篇3
古辞
候骑出甘泉,奔命入居延。
旗作浮云影,阵如明月弦。
感觉是半截诗,没写完。之后如刘孝标(梁)、王褒(周)、杨素(隋)、薛道衡(隋)、虞世基(隋)、窦威(唐)、张易之(唐)等诗人的《出塞》,可以说诗艺纯熟,但总感觉过于讲究(网络词叫“太作”),就像善于给出标准答案的考生。当然其中不乏靓句,如薛道衡的“从军多恶少,召募尽材官”,恶少就是乡里的流氓、城里的古惑仔,他们是军队的生力军。如虞世基的“雪暗天山道,冰塞交河源。雾烽黯无色,霜旗冻不翻。”让人想到唐代李益的“天山雪后海风寒”,或者高适的“风掣红旗冻不翻”,这二位抄袭前人,但抄得聪明,成了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