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唐诗之《回乡偶书》(优秀7篇)正文

《唐诗之《回乡偶书》(优秀7篇)》

时间:

原文 篇1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赏析 篇2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简析 篇3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县)人。

这首诗写自己回到久别家乡时的喜悦与感慨,写得生动含蓄,富有生活情趣。贺知章是武后时进士,历任太子宾客,秘书监等职,唐玄宗时辞去官职,当时已是85岁的高龄,诗人离开家乡几十年,突然回到家乡不被相认的境遇被刻画得非常深刻。这首诗写了作者年少离开家乡,到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翁才回到家乡所遇到的家乡的变化,一个“客”字刻画了作者的失落和茫然,此情此景,看似可笑可悲,实际上是抒写了岁月流逝,人世沧桑的深沉感情,十分真切地传达了久客返乡的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首句点明是回乡之作,“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句中自对,突出了诗人离乡之久,回乡之晚,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四十多年久客他乡的事实。

次句“乡音无改鬓毛衰”承接上句,写自己的衰老之感。漫长的岁月,催老了自己的容颜,然而乡音仍然不改。诗人以不改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抒发了自己久而愈深、老而弥笃的乡土之情。

三、四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写儿童问话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面。由于久客他乡,家乡的孩子都不认识他,把他当作远方来的客人,围上来有礼貌地加以询问。“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极为精采,只要稍加想象,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态及诗人微微感到惊讶之后不觉有些好笑的感情变化,便会浮现在读者眼前。

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年逾八十告老还乡时,玄宗皇帝亲自作诗送别,还将镜湖赐给他,太子和百官为他饯别,可以说是“衣锦荣归”,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刻划一个久客回乡的。普通人的真情实感。这一点与史籍记载贺知章一生旷达豪迈、不慕荣利是一致的。

《回乡偶书》 篇4

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解】:

1、鬓毛摧: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

韵译】: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

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

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评析】: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平静。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

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诗的感情自然、逼真,内容虽平淡,人情味却浓足。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地。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译文 篇5

年少时离开家乡老了才回来,

家乡的口音没改而两鬓的头发已花白。

孩子们看见了个个都不认识,

笑着问我这个远方的客人是从哪里来?

回乡偶书的故事 篇6

一天,贺知章告别了自己效劳50余年的宫廷,回到自己久别的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

当他刚走进村子时,就被一群孩子们围个水泄不通。孩子们认为这位陌生的老人走错的路,或是找亲戚家,便热情打招呼;“老爷爷,您是哪的人?要去哪里?”贺知章看看可爱的孩子说:“我就是50年前离开家乡的贺知章啊!”孩子们听了都很惊讶:“贺老爷,贺大人!”贺知章笑了笑,手指着村口的那棵老柳树说:“你们看这棵大树,就是我离开家乡前栽植的。如今它已经几十米高了,也粗壮了很多。哎,岁月不饶人哪!”说完,在孩子们的簇拥下,贺知章走进了村庄。当走到村里的一口井旁时,他又停下了脚步,看看井水依然清澈旺盛,井旁的那棵老榆树已经是沧桑枯老,心里难以平静。

村里的人们听说贺知章回来了,都出来迎接。贺知章看看一个个似曾相识、又很陌生的面孔不禁心生感慨,当即用熟练的乡音吟诵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在场的人听了都感触颇深,并将此诗代代相传。

注释 篇7

1、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2、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3、衰:疏落。

4、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相见,即看见我;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5、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6、乡音——家乡的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