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活动总结范文(最新10篇)》
送教下乡活动总结 篇1
20xx年10月19日,县教体局组织的“送课下乡”活动在郝岗乡郝内小学举行,此次活动像一场及时雨浇在了郝岗乡教育者的心田里,让我乡教师饱尝了课堂的精彩,如雪中送炭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我很荣幸地聆听了两位语文优秀教师的精彩教学,一节是四年级黄老师的《长城》,一节是六年级的《永远记住您,老师》,纵观这两节课,她们的课如行云流水,润物无声,都能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拓展为目标,进行高效课堂的教学。这次听课对我来说启发很大,现就对本次听课谈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一、独具风格的教学语言,令人回味。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优秀的教师语言的魅力就在于他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最终使教学的过程更加趋于科学、实效,从而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这两位老师精彩到位的评价语言,如:你读的真有感情、你是个会读书的孩子、会思考的孩子等,做到了一语激起千层浪。再有黄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和她那如诗般的过渡语言,更始我现在伏案写作时还回味无穷。那声音是那么悦耳,孩子们又怎能不被感染?又怎能不喜欢这样的课堂呢?
二、教师善于创设情境,突出教学目标的确立和体现
今天的课上,我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的情境把三维目标进行内化,抓住重点要落实的教学目标,细化为几个小的教学目标,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中去落实,在知识的传授和生成过程中不着痕迹地达成目标。她们在上课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为教学服务。
三、浓浓语文味,弥漫课堂
特级教师高林生说过:“小语就应该姓语。”两位老师吃透小学阶段的基础目标,抓住小学生的心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爱上语文课。四年级的黄老师采用了绘画教学,在黑板上画上长城,让学生从图中找出垛子、射口、堡垒、望口,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六年级的老师更注重朗读的指导。她给学生创设朗读的情境,营造情感氛围,引领学生走进课文,激发情感共鸣。总之,课堂上少了热闹,多了味道,一种耐人寻味的味道。
四、重视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的提出,让我们明白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施与者和容纳者;现在课堂中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我最深的体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思维方法是否合理、正确,影响着学习效率的高低。六年级的《永远记住您,老师》这篇课文,老师在导读中交给孩子学习的方法,“读课文抓关键字说一说”并板书于黑板一角,接着就提供给孩子实践的机会,先扶后放,用仿学法来实践,真所谓“授之以渔”。在课堂上,老师还采用表演的形式让同桌一个充当聋哑人,一个充当老师去教他写字,这种形式的教学既深刻地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突破难点,又使孩子更多的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了。
五、领导给予我们的启发
听课结束时,教研室的领导对我们今后课堂教学做了部署安排,要求我们对今后课改要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形成模式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做到高效课堂,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这次听课,我的收获很丰富。怎样将学到的体会和感受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更具感染力。总之,一堂优秀的课应该是融合现实生活和各科知识的,一堂成功的课也应该是蕴涵深刻、回味无穷的。我还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学习、探究、实践、博采众长,集百家之长于一身,不断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让每一堂课,每一个教育活动都闪现出教师劳动的光辉。
送教下乡活动总结 篇2
送教下乡活动总结 篇3
根据全市20XX年教师培训工作的计划安排,我校承担了市教研院开展的送教下乡的工作。为使本次活动做到实效性强,效果好,活动双方做到互惠互利,共同进步的原则,学校给予了高度重视,首先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选派了学校各学科最优秀的骨干教师作为送教教师,在9月27、28日两天在杨义国校长亲自带队下于早晨5点出发,驾车来到了讷河市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此次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除完成规定课时外,结合授课进行了学科交流以及学科专题讲座,同时此行我们还带去了我校的校本教材《经典诵读》和各学科各年级的《问学案》共计60多本,得到了讷河市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双方教师在活动中教育教学水平均得到了提高,有效促进了城乡交流,提高了广大乡镇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推动了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
一.精心筹备 高度重视
为增强送教下乡活动的针对性,使活动得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学校首先结合送教学校提交的《培训需求调研表》深入广泛地调查研究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感困惑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并结合以往送教下乡的经验,对本学期送教下乡工作的具体形式和工作内容、工作要求,进行了认真而细致的研究。在送教的形式及内容确立的前提下,确立了此次参加“送教下乡”教师的具体人选和要求,同时要求执教老师要不辞辛苦,精心设计教学,准确把握学科特点,精心准备教具、学具,重视技能技巧、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确保所送的每一节课都能让广大乡镇教师能学得来,用得上,送教教师还考虑到农村学校硬件条件的限制,每节课分别按有课件和没有课件两种情况进行备课,同时由于送教的是两所不同的学校,教学进度还不同,送教教师又分别按照各校的进度进行了备课,每位教师相当于备了4节课,为使课堂收到更好的效果,老师们事先印好了每节课学生的练习题,带到了送教学校。由于物理有实验内容,刘雄姿老师从实验室准备了十多套实验器材,每件实验器材都事先做了认真的检查,确保课堂达到最佳效果。同时学校领导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多次召开预备会,为此次送教下乡有针对性、有步骤地开展活动提供了保障。
二、特色展示 共同提高
四十五中一行人在杨义国校长的带领下于9月27日7点到达了讷河市教师进修学校,得到了进修学校王交发副校长一行人的热情接待,在稍作休息后我们就立即赶往了第一所支教学校---讷河市永丰中心校。进入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整洁的操场,干净的教室,热情的教师们。送教老师到达后没有休息就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几位老师又根据学校实际对授课内容做了调整,努力使课堂收到最好成效。在授课过程中几位送教老师分别在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四个学科展现了四十五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结合我校实施的“问学案”的教学模式,努力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一向沉闷的课堂气氛在乡镇学校的课堂上消失了,原本沉默寡言的乡镇学生在与城区教师的对话交流中思路敏捷了。
三、课例研讨,城乡师师对话。
课后几位任课教师与送教学校的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课例研修、互动研讨,几位送教老师首先谈了自己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讨论既务实,又有成效。我校语文组的市级骨干教师--赵瑞老师的《苏州园林》一课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赵老师深厚的语文功底,灵活机智的课堂驾驭能力,对学生很强的亲和力,给每位听课老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引发了大家对语文教学的思考。英语学科的杨懿老师的英语课给所有听课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老师们一致认为杨老师素质好,课堂活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对于初一学生能有针对性的利用图片、声音等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数学学科的刘琼老师是一位年轻的高级教师,在学校担任初三毕业班的班主任工作,(为使此次送教下乡更有实效,学校选派了两位初三老师)听课结束后老师们一致认为刘老师的《一次函数》一课讲解细致,深刻,教学严谨,规范性强,同时在授课中的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独特。物理的刘雄姿老师是我校物理组组长,她所准备的课题为《测小灯泡电阻》,为使物理课上的更有实效,刘老师准备了大量的实验器材带到送教学校,使课堂的气氛更活跃,学生听课的兴趣更浓了,学生们说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实验器材,第一次动手做实验,他们终生难忘,也更愿意学物理了。看着学生们求知的目光和淳朴的笑脸,我们真切感受到我们此行的意义。几位讷河的老师们也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由于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实验器材比较缺乏,给实际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但同时也认识到生源与硬件不是进行课改的必要条件,在条件简陋的情况下,只要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精心处理好教材,坚持学生的主体思想,相信学生,同样能获得成功的满足。关键的是自己要去思考,要去尝试,要去改变,要去实践,进而有积极的课改意识,形成浓厚的教改氛围。老师们侃侃而谈,从教材的解读、教者的教学环节、自己的收获和感悟、个人的思考等方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研讨氛围浓厚,气氛热烈而融洽。并且几位老师还互留了联系方式以及今后共同教研的想法。
四、专题理论讲座与送课下乡紧密结合。
专题理论讲座的目的是集中解决乡镇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下午送教老师分别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经验体会和专业发展团队的作用发挥以及校本教研等方面做了题为《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浅谈初中物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自制“数学笔记”---问学案》、《注重校本教研 加快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讲座。由于讲座教师是我校的一线教师,作为市、区级教学骨干,他们不仅对新的教学理论思想有较全面、较深刻的理解,而且他们作为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者、改革者,有将理论转换为实践的经历,品尝过在这种转换过程中的`甘苦,因而他们结合这几节课在专题讲座中讲出来的东西具有地域性,针对性,更贴近乡镇中、小学教师的需要,而被他们理解和接受,更能进一步帮助解决乡镇中、小学教师的理论观念问题。讷河市教育局的房恒如副局长做了重要讲话,讲话切中要害,语重心长,既阐释了本次活动的意义,又谈到了本次活动的亮点,并对今后的教研工作、教学工作提出了要求,明确了讷河市教育今后的发展方向。会上,讷河市教师进修学校的王交发副校长对今后的教研工作作了具体部署。
9月28日我们又驱车大约一小时来到了讷河市六合中心校,这是一所中小学在一起的农村中学,我们根据在永丰中心校地教学情况,对这一天的教学内容和讲座又做了适当的调整,使课堂更切合实际,使讲座更有针对性。
五、收获与反思
此次“送教下乡”活动,从提高针对性、有效性角度出发,以乡镇教师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要内容,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将先进理念的教学实际与教师培训融为一体,采用专题讲座、示范课、城乡教师互动研讨、结对帮扶、城乡联动互动交流等形式。在各种活动中,农村教师与城区学校教师一起上课、听课、评课,一起参与教学研究,一起探讨教学疑难,其收到的效果是显著的。与以往的送教活动相比,本次送教工作的实效大幅度的提高。
“送教下乡”工作使送教的骨干教师们深切感受到了乡镇教师的朴实、真诚,以及他们的敬业、奋进精神,使城区教师得到了锻炼和进一步充实。也使所有送课教师和受教教师丰富了从教经历,教学中无论是对课标的领悟,对新教材的把握,对教法学法的运用,对新课堂的驾驭都得不到不同层次的提升,为教师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淀了丰厚的力量,实现了城乡教师优势互补,双赢共进。
回顾本次的“送教下乡”工作,感受收获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的反思。我们作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组成部分,形成一种城乡互动共同提高的长效机制。因此在下一阶段的送教工作,我们将对以下几个问题在学习和实践中去认识和解决。
反思一:城乡知识差距仍然存在,如何利用我校现有的
资源更好的做好缩短城乡教学间差距的工作是今后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反思二:此次送教下乡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城乡校际间的互动交流应该得到延续,凭借此次送教下乡的平台建立起与送教学校的长期的交流,增加双向送教与互动性研讨活动,差异本身即资源,应充分运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学校的能动作用,做好与乡镇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互动交流,我们将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力争实现新的跨越。
送教下乡活动总结 篇4
根据全市20xx年教师培训工作的计划安排,我校承担了市教研院开展的送教下乡的工作。为使本次活动做到实效性强,效果好,活动双方做到互惠互利,共同进步的原则,学校给予了高度重视,首先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选派了学校各学科最优秀的骨干教师作为送教教师,在9月27、28日两天在杨义国校长亲自带队下于早晨5点出发,驾车来到了讷河市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此次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除完成规定课时外,结合授课进行了学科交流以及学科专题讲座,同时此行我们还带去了我校的校本教材《经典诵读》和各学科各年级的《问学案》共计60多本,得到了讷河市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双方教师在活动中教育教学水平均得到了提高,有效促进了城乡交流,提高了广大乡镇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推动了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
一、精心筹备 高度重视
为增强送教下乡活动的针对性,使活动得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学校首先结合送教学校提交的《培训需求调研表》深入广泛地调查研究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感困惑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并结合以往送教下乡的经验,对本学期送教下乡工作的具体形式和工作内容、工作要求,进行了认真而细致的研究。在送教的形式及内容确立的前提下,确立了此次参加“送教下乡”教师的具体人选和要求,同时要求执教老师要不辞辛苦,精心设计教学,准确把握学科特点,精心准备教具、学具,重视技能技巧、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
确保所送的每一节课都能让广大乡镇教师能学得来,用得上,送教教师还考虑到农村学校硬件条件的限制,每节课分别按有课件和没有课件两种情况进行备课,同时由于送教的是两所不同的学校,教学进度还不同,送教教师又分别按照各校的进度进行了备课,每位教师相当于备了4节课,为使课堂收到更好的效果,老师们事先印好了每节课学生的练习题,带到了送教学校。由于物理有实验内容,刘雄姿老师从实验室准备了十多套实验器材,每件实验器材都事先做了认真的检查,确保课堂达到最佳效果。同时学校领导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多次召开预备会,为此次送教下乡有针对性、有步骤地开展活动提供了保障。
二、特色展示 共同提高
四十五中一行人在杨义国校长的带领下于9月27日7点到达了讷河市教师进修学校,得到了进修学校王交发副校长一行人的热情接待,在稍作休息后我们就立即赶往了第一所支教学校———讷河市永丰中心校。进入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整洁的操场,干净的教室,热情的教师们。送教老师到达后没有休息就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几位老师又根据学校实际对授课内容做了调整,努力使课堂收到最好成效。在授课过程中几位送教老师分别在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四个学科展现了四十五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结合我校实施的“问学案”的教学模式,努力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一向沉闷的课堂气氛在乡镇学校的课堂上消失了,原本沉默寡言的乡镇学生在与城区教师的对话交流中思路敏捷了。
三、课例研讨,城乡师师对话。
课后几位任课教师与送教学校的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课例研修、互动研讨,几位送教老师首先谈了自己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讨论既务实,又有成效。我校语文组的市级骨干教师——赵瑞老师的《苏州园林》一课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赵老师深厚的语文功底,灵活机智的课堂驾驭能力,对学生很强的亲和力,给每位听课老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引发了大家对语文教学的思考。
四、专题理论讲座与送课下乡紧密结合。
专题理论讲座的目的是集中解决乡镇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下午送教老师分别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经验体会和专业发展团队的作用发挥以及校本教研等方面做了题为《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浅谈初中物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自制“数学笔记”———问学案》、《注重校本教研 加快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讲座。
9月28日我们又驱车大约一小时来到了讷河市六合中心校,这是一所中小学在一起的农村中学,我们根据在永丰中心校地教学情况,对这一天的教学内容和讲座又做了适当的调整,使课堂更切合实际,使讲座更有针对性。
五、收获与反思
此次“送教下乡”活动,从提高针对性、有效性角度出发,以乡镇教师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要内容,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将先进理念的教学实际与教师培训融为一体,采用专题讲座、示范课、城乡教师互动研讨、结对帮扶、城乡联动互动交流等形式。在各种活动中,农村教师与城区学校教师一起上课、听课、评课,一起参与教学研究,一起探讨教学疑难,其收到的效果是显著的。与以往的送教活动相比,本次送教工作的实效大幅度的提高。
回顾本次的“送教下乡”工作,感受收获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的反思。我们作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组成部分,形成一种城乡互动共同提高的长效机制。因此在下一阶段的送教工作,我们将对以下几个问题在学习和实践中去认识和解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学校的能动作用,做好与乡镇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互动交流,我们将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力争实现新的跨越。
送教下乡活动总结 篇5
按照区教育局进修校的安排,“送教下乡”教师于2013年4月26来我乡送教下乡。”送教下乡“,是优秀教师传送经验,提供示范的有效途径,旨在增进城乡教师的相互学习,既使作课教师从中得到磨练,又使听课教师从中受到教益,从而实现双惠双赢。旨在帮助于农村,服务于农村,建立城乡互帮互助的教研热线,增强一线教师的教学教研意识,在我乡掀起教学研讨的热潮。
一、精心组织,合理安排
为了此项活动的有效开展,我乡成立了“送教下乡”活动领导组,组长由中心校长韩培模同志担任,副组长由乡中心校主管初中教学的刘芬兰同志担任,成员为各校校长担任。继榆次区召开“送教下乡”专题会议之后,我们就召集各校领导商讨,最后确定,将送教教师集中于郭家堡中学授课,全乡相关教师全部集中到郭家堡中学开展听评课活动,并确定了同课异构的教师,要求同课异构教师精心备课,郭家堡承担所有听评课的准备事宜,要求精心组织,妥善安排。
二、提高认识,明确任务
“送教下乡”是为了更好地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传输到乡镇农村,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教师专业的均衡发展。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全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送教下乡——送去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互动研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送教教师精心准备,真诚服务,受到好评和欢迎。
送教下乡活动发挥送教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改变了过去的教研模式,将教研重心下移,面向乡镇;到课堂上、师生中,了解农村学校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师课改中的困惑;把调研、教研与教师培训相结合,发挥典型教师传、帮、带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实效性,有效促进送教和受教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新的课程改革 。
三、 精心准备,实现双赢
本次来我乡送教的榆次二中的潘秀凤老师和榆次五中的何英姿、韩雅萍三名教师,涉及到语文、政治、物理三个学科,主要形式为我乡的三名教师和送教的三名教师同课异构,内容以初三复习课为主,课上送教教师精彩示范引领,课后听课教师交流互动, 送课教师针对困惑的问题,做了具体的指导、热情解答,多角度、全方位为教师充电。
通过送教活动同时还历炼了一批年青教师,参与同课异构的教师精心备课,查阅资料,此项活动创造了磨练自己的机会,积累了许多借班上课的教学经验,有利于自身专业化的成长。送教下乡活动为我们乡送来的是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改信息、科学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技巧,广大教师在相互交流学习过程中共同提高着。
四、 加强交流 ,促进联动
送教下乡活动,搭设了校际间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校际联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开阔了教师的课程视野。
五、 促进沟通 ,提升能力
送教下乡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使教师在学习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语言的同时,逐步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及时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专业知识结构,努力转变和改进教学行为,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送教下乡活动总结 篇6
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推动乡镇学校校本研修工作,增强乡镇学校教学水平,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推进“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研究,根据进修学校小教部的工作计划,于20xx年3月17日——4月末,针对板石小学进行全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
本次活动与以往的送教下乡活动不同,主要分这样几步走:我们先从受支援学校选一名重点教师,在对口支援学校选一名骨干教师,3月17日带领支援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到受教学校听课座谈,使两所学校与两位教师结成对子,以互动的方式对重点教师进行培训、教学研究。从3月中旬到现在,两位结对子教师分别到两所学校参与现场活动(听课、研讨、集体备课)共计11次。在活动中两位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我想,结对子的两位教师在本次活动中收获一定很大,特别对受助教师今后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次现场课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受助教师无论是理念的更新,还是教学方式的转变,都有很大的突破。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夜得到了落实,学生思维活跃,能够主动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学习。整节课学习环境宽松,师生关系融洽,学生之间交互活动充分有效。
作为对口支援学校,二实验小学从领导到帮扶教师都付出了不懈的努力,结对子教师互相研讨备课方案,董校长亲自听课评课导课,对课堂教学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再通过作课教师自我反思,整理教学思路,认真钻研教法学法,经过精心的准备,为我们展示了很好的课堂教学。在此,为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活动在我市城乡结对子活动中起到很好的表率,也是我市小学语文学科“中心备课组活动”的一个缩影。希望能作为一个良好的开端,在今后促进城乡语文教学“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这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送教下乡活动总结 篇7
为了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农村孩子也能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日前,我校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此次活动由刘校长和王校长亲自带队,9月25日来到叶赫中学,我区中学送课教师是四平二中的张微老师, 张微老师上了一节 “在WORD文档中制作宣传画”这一课,效果非常好,课后,我讲了“在新课程下,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的讲座,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通过学习、交流,听课教师普遍感到开课教师在教材处理、课堂驾驭等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因而收益匪浅。会后,双方还交换了今后联系的方式。
通过这次送教下乡活动,我谈一下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一、送什么的问题。
如果仅把送教下乡活动理解为让城镇学校的一节优秀课到乡村薄弱学校去演示一遍、并想以此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话,那就送教下乡活动的根本目的来说,一般是很难达到的。因为这种杯水车薪的行为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所以,我认为有效的送教下乡活动,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送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基本问题的深层次本质和规律的观念,是教育的灵魂和根本性的指导思想,对于教育全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向这些学校和教师传递先进的教育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就当前来说,要使老师们认识到,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正在使教育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其势汹涌,不可阻挡。在这种社会发展趋势下,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仅是指文化知识,更包括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善于与人共事的合作精神;教育的目标也将不再是为了学生传承知识,而是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这些,无疑对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这种社会发展的潮流,为了培养21世纪有用的人才,我们就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使教育理念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强大内驱力。
2、送教学经验。教学经验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得来的一种知识或技能,它往往需要有较长时间的积淀,是教师的宝贵财富。从我区目前一些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上比较薄弱的学校情况看,它们所最缺少的,也不是教学硬件上的投入,牵制学校前进的,恰恰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而这种水平的不高,也不单纯是教师自身的学历不高和素质不好,而是教学经验的匮乏。他们也在钻研教材,但最后不得要领;他们也在探索教法,但最终不够科学;他们甚至付出了比城镇学校教师更多的劳动,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所以在送教下乡的活动中,向他们传递一些先进的数学课教学经验,对于提高薄弱学校教师在数学课教学方面的整体教学水平,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送教学方法。如果把在送教下乡活动中传递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看作是一种理性的、抽象的行为,那么教学方法的传递应该是感性和具体的了。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教学方法是否先进、得当,将直接关系到教书育人的质量。所以,教学方法的传递是送教下乡活动中的重头戏。执教老师要借用课堂这个载体,运用现代教育理论,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直面听课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过程,让听课教师从听课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和感悟,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怎么送的问题。
为了提高信息技术学科送教下乡活动的实效,在这个问题上,可以采用如下的几个方法:
1、观摩课。我们要选择那些思想作风正派、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承担执教任务。就目前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要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把以传承知识为目的的“接受性学习”变为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的“研究性学习”,尽量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来增进其思考力和道德判断力。
2、专题讲座或评课。对于农村学校来说,观摩课虽然具有直观性和可摩仿性的特点,但它带给听课者的还只是停留在面上的一些感性认识,如果我们对课堂上的一些新方法,新理念不加以点明或提示,更会显得是云里雾里。所以,观摩课配以专题讲座或评课,将有助于教师对这些观念和方法的内化,帮助他们把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但是,我们还必须注意具有针对性,即所讲内容要和活动主题相吻合,使听者感到所讲内容是送教下乡活动中的一个部份,是活动主题的提炼和浓缩;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3、经验介绍。教学经验的传递对一些薄弱学校的教师来说,可能同目睹一堂优秀的观摩课来得一样重要。因为它能指明教师努力的方向,减少无效劳动,提高教学实效。而且来自第一线教师的经验介绍,是最具说服力的,最易激起听课教师情感上的共鸣。所以,如果我们在送教下乡的活动中安排一定时间的经验介绍,对于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送后的延续问题。
就送教下乡活动的时间来说,一般是很短暂的,它不可能一下子解决许多的问题。所以,要发挥送教下乡活动的最大效益,还必须做好活动后的延续工作,如学校领导要组织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让大家谈谈参加活动后的体会和收获,促使大家对活动精神的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还可组织有关教师上一些尝试、创新课,把学到的、领悟到的东西进行具体实践应用;今后要加强城镇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的联系,如果做到这样,就能有效地改变薄弱学校的面貌,真正达到了送教下乡“送去一堂课,带动一个面”的目的。
送教下乡活动总结 篇8
20xx年4月17日—5月17日,新钢中学组织的“骨干教师送示范课下乡”系列活动在新钢中学共同体的四所中学开展。按“新钢中学骨干教师送课下乡活动方案”的要求,活动小组每到一校先召开课前预备会,明确听课要求;接下来听三节示范课;再让所在学校派一位教师就所听所悟上一节汇报课,然后,全体参加活动的教师共同交流评课,讲述心得,最后有我校各教研组长作总结点评。本次活动选派了我校十位骨干教师共上了12节示范课,学科有语文、数学、英语、化学;参与本次授课、评课活动的教师有30多人,听课教师有200多人。
几位老师各具特色的教学和深入细致的说课,给听课教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张建义制作的图文并茂的课件,设置的教学活动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张秋梅老师导课自然,通过播放长征电影片段,顺势将师生带入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同时注重引领学生自主分析诗意;刘红莉注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借助课文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并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刘华娟老师娴熟的光盘播放技术,温柔圆润的语言,还有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课上注意细节等给听课教师以深刻启迪;甘群英、杨俊二位老师善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利用自制卡片和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单词,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使听课教师大开眼界。汇报课的教师在中心教研组教师的指导、帮助下,结合听课心得,顺利上了汇报课,这些都引发了大家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深入思考和积极探讨。
在随后的研讨交流中,参会教师一致认为:课前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教学中教师的课改意识强,注重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动手实践等新的学习方式,以及在现有条件下,充分发挥远教资源(电脑课件、光盘播放→←)和常规教学手段(小黑板、自制教具、学具、教学挂图等)在教学中的作用,是这几堂课的共同特点,很值得大家学习借鉴。同时,也认真分析了某些教学中的不足,并对如何改进教学进行了广泛地交流。
朱校长在充分肯定了几位老师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后,总结了在教学中出现的如下问题:钻研教材还不够深入透彻,对三维目标的把握还不够全面准确,合作学习的实效不够突出,以及对学生的操作活动指导不力等问题。随后中心教研组成员经分析就如何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如何钻研教材整合资源,如何根据本校、本班的具体学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如何确立和全面体现三维目标,以及如何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等热点问题,和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从理论到方法的指导、探讨。
听课教师一致认为,本次活动集听课说课、评课交流和培训辅导为一体,使大家提高了对新课程的认识水平,弄清了一些以前在理论上和教学实践中感到困惑的问题,从优秀教师身上学到了好的教学方法,明确了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是一种务实高效的教研形式。几位献课的老师也深深感到,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自己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总结这次活动呈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1、 领导重视,安排扎实。为加强对此次活动的领导,我校特成立了以朱校长为组长,三位副校长、教务主任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组织领导此项工作。同时,以文件的形式出台了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日程、组织管理及相关要求都作了详细、周密的安排。
2、准备充分,效果突出。为了解共同体各学校实施新课程以来的现状、问题和困难,探求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务处联合教学部、教研组通过认真选拔教师,结合各共同体学校教学进度,提前安排教学内容,组织骨干教师集体备课:充分体现课改理念,切实落实三维目标,全力渗透新型学习方式,适时使用现代远教设备。通过授课和听课师生的反应证明此次活动获取得了良好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获得圆满成功。
3、风格各异,反响强烈。此次活动各位授课教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传递了课改理念、学习方式、教学技巧,展示了各自教学风格,使听课教师耳目一新,收获颇多。许多听课教师表示:一定以此次活动为契机,重新学习,转变观念,尝试新型教法,倡导新型学法,锤炼教学技巧,提高教育质量。并希望有关这样的活动经常开展。总之,此次活动的圆满成功是全体教师努力工作,各共同体学校配合的结果 。尽管活动过程中也有极少服务不及时,细节不周密的现象,但属初次尝试,我们将引以为戒,及时总结改正,使此项活动更加完善,常搞常新。
送教下乡活动总结9
为期七天的三下乡活动在队员和学生的依依不舍中结束了,人民教师三下乡活动总结。虽然这次活动的时间很短,但收获和时间并不成正比。第一次作为一名老师,我学会了很多从前不知道的东西,也通过与队友的对比对自己进行了反思,让自己对一些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关于老师
我接触到的老师并不多,数得出的就只有给我们带队的胡卫老师、多祝三中负责接待我们的老师和703、803班的班主任。本以为老师的出现只是“形式形式”,大多数只是靠20个“老师”和学生的配合。但事实不同于我的预料,老师们出现虽然并不多,但他们却给了我们很多实质性的指导和帮助。
还记得胡老师坐在“办公室”门口的板凳上给一字排开坐在地上的我们提意见的情景。老师经过不到一个下午的观察,就在本来我觉得无懈可击的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发现了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上数学课的时候画图最好还是用尺子画、上课的时候要注意思路清晰、解题要一步一步、游戏后要给学生总结、篮球比赛后应该先清点人数再放学……不同于之前听老师的“训话”,我觉得胡老师指出的问题都是小处中很重要的问题,没有经验是决不能发现这些问题的。老师的责任心和洞察力让我深深佩服。
还有两个班的班主任,他们对学生的爱也让我很感动。学校肯定是没有硬性要求两位班主任每天回来看望学生的,但他们每天至少都会出现一次。有时他们并没有给老师交代什么,只是在他们上课的时候悄悄地在窗外看看,但从他们的眼神我看到的是对学生的关心和深切的期望。关心学生,这大概是每一个老师都首先应该具有的品质吧。
关于队友
这次活动给我最多启发的是我的队友。这20名来自公管学院不同专业的同学各有各的特色和长处,领导能力很强的晓龙,平时搞笑但工作起来非常认真负责的智杰、康志、永强、阿炳、泽权,温文尔雅的“班主任”光锦,充满活力的海燕、恺儿、咏雪、慧敏、阿晓,可爱的小北、健婷,耐心的嘉嘉、佩仪、思远、曼辉、敏冰。不管是义教还是助学的队员们都拿出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在球场上、教室里、办公室里、宿舍里、厨房里、买菜的路上,不论在什么场合,跟他们在一起,我总能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启发。
我本来认为自己还算是个很外向很擅于和别人沟通的人,但跟他们一起,我发现自己比起他们还是差太远了。这些“老师们”都是学院里的精英,而且很多都是团委学生会的优秀干部,他们的办事能力和负责态度都让我自惭形愧,让我知道自己还有太多太多要改进的地方了,工作总结《人民教师三下乡活动总结》。有时候我认为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算话不多,表现不太出色,但日久见人心,时间长了,人家是会知道我有能力,有激情的。比如说放学学生在扫地的时候,有的老师会跟学生打闹,疯狂地打成一片,而我比较喜欢静静地拿起扫把,帮学生搞卫生。但我发现,比起一个愿意帮他们扫地的老师,他们更喜欢和他们玩得开心的老师。所以之后我就改变了自己的心态,不是把他们当作弟弟妹妹看,而是当他们同龄的朋友一样,和他们交谈,和他们游戏,事实也证明他们更爱这样的老师。队员们教会了我应该以什么心态和学生打交道。
队友们都是不计较得失、乐于奉献的好老师。这次活动在出发前虽然已经分好了工,但在实际过程中会有很多计划所不能预测的事情,但队友们都没有计较自己是否比别人工作得多,只要自己能做的,他们都主动要求帮忙。比如说助学过程中队员要到贫困学生家中探访并收集资料,但并不是所有助学人员都懂得当地的客家话,于是欧阳晓、张恺儿、陈光锦三位懂得客家话的义教老师没有因为自己身上还有艰巨的教学任务就以此为借口不去家访,而是上完课就跟随助学队员到学生家中当“翻译”。又如陈光锦、李炳两位老师分别担任初一初二班的班主任,比起其他任课老师,他们需要做更多的学生工作。他们俩早上还没上课的时候都要到教室先看看学生,对每位学生都深入地了解他们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十分尽职尽责。还有老师们积极地在学生的日记中跟学生交流;大家都主动跑到厨房帮忙煮饭;阿晓在烈日下载着学生踩一个多小时的单车到学生家中家访;嘉嘉、佩仪为了下午给学生上手工课中午都不休息,马不停蹄地剪裁上课要用的纸张……他们的每一次付出,都是为了整个团队出色地完成任务,他们的无私精神让我学会了很多。
关于学生
这次之所以选择当一名义教老师而不是助学成员,是因为我一直希望以后当一名老师。所以一知道学院要组织三下乡的队伍,需要一批义教老师,我就积极申请,经过几轮面试才难得地进入了这个团队。因此我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并且在义教过程中集中关注教学这一块,希望自己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当一名好老师的的经验。
这次我当一名物理老师,虽然相当来说对我是一个挑战,但我并没有胆怯,而是积极准备,放假回家就向表弟表妹们借了初中的物理书认真地“复习”起来。而作为物理科的组长,在出发的一个多星期前我就跟另外两位物理老师多次开会,商讨课程安排和工作分配。我敢说,比起其他几个科组,我们物理科组是准备得最早和最充分的。
在开课一天后,我们发现学生的水平要比我们预计的要高很多,之前的备课对学生来说可能太简单了。所以我们开会商量对上课内容作了调整,还穿插了日语、法语、博弈论、奥数等有一定难度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但由于我们物理科组准备得比较充分和全面,所以调整并不大,最终都出色地完成了物理教学任务。
其中令我记忆最深的是在初一班的课。一开始知道要上初一的物理我们都有一些紧张,毕竟初一生没有接触过物理,我们不知道应该从何着手。但经过讨论,发现其实我们正可以利用他们没有学过物理这个契机,把目标放在引起他们对物理的兴趣。结果令我们十分满意。在我上完初一的第一节物理课后,很多学生都在日记中写到“本来挺怕物理这个理科的,但现在发现它很有趣,我不怕物理了!”“物理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到处都可以发现有趣的物理现象。”……看着他们的日记,我内心激动不已,因为我知道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学生那蹦蹦跳跳的身影和渴望知识的眼神,让我更加感受到了人民教师这份职业的神圣和他们肩上任务的重大。
送教下乡活动总结 篇10
为期七天的三下乡活动在队员和学生的依依不舍中结束了。虽然这次活动的时间很短,但收获和时间并不成正比。第一次作为一名老师,我学会了很多从前不知道的东西,也通过与队友的对比对自己进行了反思,让自己对一些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关于老师
我接触到的老师并不多,数得出的就只有给我们带队的胡卫老师、多祝三中负责接待我们的老师和703、803班的班主任。本以为老师的出现只是“形式形式”,大多数只是靠20个“老师”和学生的配合。但事实不同于我的预料,老师们出现虽然并不多,但他们却给了我们很多实质性的指导和帮助。
还记得胡老师坐在“办公室”门口的板凳上给一字排开坐在地上的我们提意见的情景。老师经过不到一个下午的观察,就在本来我觉得无懈可击的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发现了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上数学课的时候画图最好还是用尺子画、上课的时候要注意思路清晰、解题要一步一步、游戏后要给学生总结、篮球比赛后应该先清点人数再放学……不同于之前听老师的“训话”,我觉得胡老师指出的问题都是小处中很重要的问题,没有经验是决不能发现这些问题的。老师的责任心和洞察力让我深深佩服。
还有两个班的班主任,他们对学生的爱也让我很感动。学校肯定是没有硬性要求两位班主任每天回来看望学生的,但他们每天至少都会出现一次。有时他们并没有给老师交代什么,只是在他们上课的时候悄悄地在窗外看看,但从他们的眼神我看到的是对学生的关心和深切的期望。关心学生,这大概是每一个老师都首先应该具有的品质吧。
关于队友
这次活动给我最多启发的是我的队友。这20名来自公管学院不同专业的同学各有各的特色和长处,领导能力很强的晓龙,平时搞笑但工作起来非常认真负责的智杰、康志、永强、阿炳、泽权,温文尔雅的“班主任”光锦,充满活力的海燕、恺儿、咏雪、慧敏、阿晓,可爱的小北、健婷,耐心的嘉嘉、佩仪、思远、曼辉、敏冰。不管是义教还是助学的队员们都拿出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在球场上、教室里、办公室里、宿舍里、厨房里、买菜的路上,不论在什么场合,跟他们在一起,我总能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启发。
我本来认为自己还算是个很外向很擅于和别人沟通的人,但跟他们一起,我发现自己比起他们还是差太远了。这些“老师们”都是学院里的精英,而且很多都是团委学生会的优秀干部,他们的办事能力和负责态度都让我自惭形愧,让我知道自己还有太多太多要改进的地方了。有时候我认为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算话不多,表现不太出色,但日久见人心,时间长了,人家是会知道我有能力,有激情的。比如说放学学生在扫地的时候,有的老师会跟学生打闹,疯狂地打成一片,而我比较喜欢静静地拿起扫把,帮学生搞卫生。但我发现,比起一个愿意帮他们扫地的老师,他们更喜欢和他们玩得开心的老师。所以之后我就改变了自己的心态,不是把他们当作弟弟妹妹看,而是当他们同龄的朋友一样,和他们交谈,和他们游戏,事实也证明他们更爱这样的老师。队员们教会了我应该以什么心态和学生打交道。
队友们都是不计较得失、乐于奉献的好老师。这次活动在出发前虽然已经分好了工,但在实际过程中会有很多计划所不能预测的事情,但队友们都没有计较自己是否比别人工作得多,只要自己能做的,他们都主动要求帮忙。比如说助学过程中队员要到贫困学生家中探访并收集资料,但并不是所有助学人员都懂得当地的客家话,于是欧阳晓、张恺儿、陈光锦三位懂得客家话的义教老师没有因为自己身上还有艰巨的教学任务就以此为借口不去家访,而是上完课就跟随助学队员到学生家中当“翻译”。又如陈光锦、李炳两位老师分别担任初一初二班的班主任,比起其他任课老师,他们需要做更多的学生工作。他们俩早上还没上课的时候都要到教室先看看学生,对每位学生都深入地了解他们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十分尽职尽责。还有老师们积极地在学生的日记中跟学生交流;大家都主动跑到厨房帮忙煮饭;阿晓在烈日下载着学生踩一个多小时的单车到学生家中家访;嘉嘉、佩仪为了下午给学生上手工课中午都不休息,马不停蹄地剪裁上课要用的纸张……他们的每一次付出,都是为了整个团队出色地完成任务,他们的无私精神让我学会了很多。
关于学生
这次之所以选择当一名义教老师而不是助学成员,是因为我一直希望以后当一名老师。所以一知道学院要组织三下乡的队伍,需要一批义教老师,我就积极申请,经过几轮面试才难得地进入了这个团队。因此我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并且在义教过程中集中关注教学这一块,希望自己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当一名好老师的的经验。
这次我当一名物理老师,虽然相当来说对我是一个挑战,但我并没有胆怯,而是积极准备,放假回家就向表弟表妹们借了初中的物理书认真地“复习”起来。而作为物理科的组长,在出发的一个多星期前我就跟另外两位物理老师多次开会,商讨课程安排和工作分配。我敢说,比起其他几个科组,我们物理科组是准备得最早和最充分的。
在开课一天后,我们发现学生的水平要比我们预计的要高很多,之前的备课对学生来说可能太简单了。所以我们开会商量对上课内容作了调整,还穿插了日语、法语、博弈论、奥数等有一定难度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但由于我们物理科组准备得比较充分和全面,所以调整并不大,最终都出色地完成了物理教学任务。
送教下乡活动总结 篇11
20xx年12月,我非常荣幸第参加了xx省20xx年xx省教研下乡活动。经过将近两天的学习,谈谈自己的体会。
三个感谢:一是感谢省教培院提供本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二是感谢两位上课老师给予我们精彩的课堂;三是感谢白沙中学学生的全力配合。
三个体会:一是与会老师的学习热情很高,课堂听课的老师早早就到教师听课,认真记录老师的上课内容,在交流的过程中积极发言可以显现;二是与会的专家非常注重备课、上课和评课的技巧点拨,在交流过程中时刻提醒老师们要说出自己的困惑,有经验的老师解惑答疑,确确实实落到课堂上;三是上课老师的上课热情和敬业精神值得我去学习。值得一提的是,与会专家的讲座更让我醍醐灌顶,如沐春风。这些经验和讲座实实在在解决了我在教学中所存在的困惑和不解,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三个反思:一是自己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学情,不要凭空想像,切高抬学生或是低估学生;二是散文的教学应该落实到字词句的欣赏上,通过朗读的形式去解决这些问题;三是如何在语文课上上出语文味儿?是朗读,还要有朗读的思考。
以上是我的一点小小感想,教学之路任重道远,作为年轻教师的我还是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学点东西,好好沉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