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是什么原因【最新10篇】》
你们是不是受打鼾的困扰呢?打鼾是什么原因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打鼾是什么原因【最新10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如何减少打鼾的方法 篇1
减肥:肥胖是引起或加重打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30~59岁的人中,60%的肥胖男性有打鼾习惯。据研究,身体脂肪分布不均,尤其是颈部脂肪沉积与发病关系最大,减肥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
少喝酒:酒精能够放松喉部肌肉从而令人发出鼾声。所以不要在睡前大量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
侧卧:睡眠姿势会影响呼吸节奏和声音。与平躺相比,侧卧更有助于均匀平和的呼吸。如果无法从始至终保持这一姿势,可以借助提醒装置的帮助。比较有效的是在睡衣后适当的部位缝一个高尔夫球,高尔夫球大小合适、软硬适中,是理想的选材。当打鼾者要仰卧时,就会被球硌一下,自然也就改为侧卧,经过一段时间后,就能养成侧卧睡眠的习惯。
打鼾不仅影响自己的健康而且会影响他人的睡眠,真是百害无一利!必要的时候还是去医院治疗为好。如果丈夫(或妻子)的鼾声让你无法入睡,不妨戴上隔音效果良好的耳塞。
睡着打呼噜的原因 篇2
一、舌头肥大分析:尽管有些人体形并不胖,但有可能他的局部太胖了,比如扁桃体,软腭和舌体肥大,悬雍垂过长,咽喉松弛,舌后缀等。
二、身材肥胖分析:肥胖是引起打呼噜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由于肥胖者的气道要比正常人要狭窄,在白天清醒的时候,咽喉部肌肉收缩时气道保持开放,因而不会使气道受到堵塞。但是晚上睡眠时神经兴奋性下降,肌肉松弛,咽部组织堵塞,使上气道塌陷,当气流通过狭窄部位时,就会产生涡流还引起震动,就这样阵阵鼾声也就产生了。
三、鼻部异常分析:呼吸道鼻咽部,颌部有生理性异常也是引起打呼噜的原因。例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都可引起鼻部狭窄,造成气流堵塞,引起打呼噜。
四、心血管病变分析:打呼噜与心血管疾病是有天然的联系,就在于习惯性打呼噜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暂停所致的低氧血症,导致血压上升。
五、呼吸暂停分析:因“睡眠性呼吸暂停综合症”而出现的打呼噜的特点是,睡眠时张大嘴呼吸,会由于呼吸停止而在睡眠中反复被憋醒,醒来时显得很疲倦的样子,有时还会有剧烈的头痛等。
打鼾的`自我治疗方法 篇3
1、伸舌练习
尽力把舌头伸出,缩回来再尽力伸出,如此循环,一次做至少200下以上,直到咽腔感觉很酸。
2、干漱口练习
不含水,把腮帮子鼓起来,再缩回去,如此循环,一次做至少200下以上,直到咽腔感觉很酸。含水漱口也可。
3、扫牙龈练习
用舌头快速扫过牙齿外侧(脸颊侧)的牙龈,先舔上颚的牙龈,快速从左扫到右,再从右扫到左,一次做50下以上。然后同法舔下颚的牙龈,直到咽腔感觉很酸。
4、卷舌练习
舌头顶着上颚,用力向后卷舌头,不离开上颚,一次做50下以上,直到软腭感觉很酸。
前三个练习锻炼整个咽腔肌肉,最后一个练习则是单独针对软腭的强化锻炼。年轻人舌头松弛比较少见,打鼾往往是软腭松弛引起的,因此专门增加这个动作。这4个练习,每天有空就做。初次锻炼时,做到50下,就感觉咽腔很酸,这恰好证明了原来的肌肉是很无力的,急需锻炼。我现在已经可以连续做伸舌和干漱口800下,含水漱口200多下,扫牙龈250下,卷舌200下。经常做发“啊”的练声也同样能锻炼软腭,有些效果。其锻炼频度为起初每天锻炼3次,坚持一两个月后,每天只需要锻炼一次即可。
因为咽腔肌肉在日常生活中根本得不到锻炼,只需要稍微锻炼,对肌肉的刺激特别大,所以以上四种练习的见效特别快,效果特别好!快则几天,慢则几十天,就会彻底消除鼾声,甚至连粗重的呼吸声也听不见。其科学原理有两点:
1、锻炼咽腔后,肌肉变得结实紧致,富有弹性,使呼吸道变宽,即使在熟睡时,完全放松的肌肉所占的体积仍然远小于原来的体积,软腭下垂的程度也减少,呼吸道就宽阔了。
2、气流冲击坚硬的肌肉也不会导致颤动,呼噜声就没有了。这两点才是抓住了鼾声的要害,其中第二点更是重点。即使呼吸道很宽阔,如果肌肉过于松弛,气流通过时仍然会导致咽腔组织强烈的颤动,鼾声就是由于颤动而产生的。
中国民间治疗打鼾的偏方,例如喝花椒水、用冰盐水漱口刷牙等,其目的也是使咽腔的肉收缩,体积减小,从而使呼吸道宽阔,但这些偏方的效果比较有限,只有锻炼咽腔肌肉才是唯一可行的治本之道。
心理学角度解释打呼噜: 篇4
打鼾是人在睡梦中的语言和反应的体现。
通过考察,63%以上的人群打鼾出现的频率与周围环境的影响有关。在人入睡之后,身体进入休眠状态。但身体机能并没有停止,依然能对外界影响做出反应。打鼾是人体进入休眠状态后对外界声音干扰造产生直接反应的的一种途径。外界声音干扰越大,打鼾的声音也越大,打鼾的频率越高。相对在比较安静的环境中,打鼾的几率明显有所降低,甚至一夜安睡,不再打鼾。这与居住环境有直接关系。心理学上来说,打鼾是人类在睡梦中与现实世界的交谈。外界的声音对人造成的影响,而休眠中的人就用打鼾来回应外界的反应。
打呼噜有什么危害 篇5
1、儿童打呼噜影响发育
儿童的打鼾率为5%,这些患有打鼾的儿童会引起发育不良,或者心脏衰竭。那些晚上睡觉不塌实、白天活跃过度的孩子最易与之结缘,但往往易被父母甚至医生忽略,造成孩子发育落后,体格瘦弱。
2、青年打呼噜增加患心血管、精神疾病危险
由于青年人的学习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酒的入侵,以及各种原因。常常导致这群人的身心疲惫,打呼噜使这群人的各个器官会受到损伤,特别是心脑血管。学生族长期打呼噜会造成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同时造成学习下降。男性则会造成阳痿早泄。随着年龄增大还会导致脑中风、偏瘫等生活难以自理的恶性事件。
3、老年人打呼噜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就健康而言,这本已是一个“多灾多难”的群体。一方面打呼噜会“造就”一些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阳痿等。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群多已不同程度地患上了这些疾病,故恶性打呼噜无异于“落进下石”,使他们的病情“雪上加霜”,更加顽固难治。
经常打呼噜怎么办 篇6
1、睡前不要从事刺激的活动。睡前的活动最好以柔缓的为主,不要让情绪太过激昂,因为神经会无法立刻放松,使得晚上无法安安稳稳的休息。
2、睡觉选好枕头。正确使用适当的枕头,仰睡或趴着睡比较会让呼吸道不顺畅,侧睡时,松弛的肌肉会倾向一边,比较不会堵住呼吸道。
3、避免吸烟、饮酒和刺激性药物。吸烟、饮酒和刺激性药物会让肌肉更加松弛,而更会堵住呼吸道。
4、减肥。肥胖者的鼻息肉通常也较肥大,而且喉咙和鼻子内的肉也较肥厚,比较容易会堵塞住呼吸道。
5、必要时进行手术。要根据阻塞的平面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如有鼻阻塞的病人应该进行鼻部的手术,使鼻道通畅。咽部狭窄的病人可以行腭咽成形术,该手术主要是通过切除部分悬雍垂及扁桃体,增大咽部的间隙,从而治疗打鼾,它是目前治疗打鼾及睡眠呼吸暂停最常用的手术方法。它的成功与否决定于手术病人的选择。另外小颌的病人容易舌后坠,可以做正颌等手术。
打鼾是什么原因 篇7
在医学理论上,打鼾是由于以下3种原因引起:
1、中枢性方面的疾病引起
2、阻塞性方面的疾病引起
3、混合性方面的疾病引起
一般而言,大人以混合性症状所引起的最多,小孩则以阻塞性的问题最多。
打呼噜与身体因素: 篇8
一、扁桃体,软腭和舌体肥大,悬雍垂过长,咽喉松弛,舌后缀等。
二、肥胖是引起打鼾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由于肥胖者的气道要比正常人要狭窄,在白天清醒的时候,咽喉部肌肉收缩时气道保持开放,因而不会使气道受到堵塞。但是晚上睡眠时神经兴奋性下降,肌肉松弛,咽部组织堵塞,使上气道塌陷,当气流通过狭窄部位时,就会产生涡流还引起震动,就这样阵阵鼾声也就产生了。
三、呼吸道鼻咽部,颌部有生理性异常也是引起打鼾的原因。例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都可引起鼻部狭窄,造成气流堵塞,引起打鼾。
四、打鼾与心血管疾病是有天然的联系,就在于习惯性打鼾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暂停所致的低氧血症,导致血压上升。
五、因“睡眠性呼吸暂停综合症”而出现的打鼾的特点是,睡眠时张大嘴呼吸,会由于呼吸停止而在睡眠中反复被憋醒,醒来时显得很疲倦的样子,有时还会有剧烈的头痛等。
打呼噜最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篇9
1、增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避免烟酒嗜好,因为吸烟能引起呼吸道症状加重,饮酒加重打鼾、夜间呼吸紊乱及低氧血症。尤其是睡前饮酒。
3、对于肥胖者,要积极减轻体重,加强运动。我们的经验是减轻体重的5%—10%以上。
4、鼾症病人多有血氧含量下降,故常伴有高血压、心律紊乱、血液粘稠度增高,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要重视血压的监测,按时服用降压药物。
5、睡前禁止服用镇静、眠药物,以免加重对呼吸中枢调节的抑制。
6、采取侧卧位睡眠姿势,尤以右侧卧位为宜,避免在睡眠时舌、软腭、悬雍垂松弛后坠,加重上气道堵塞。可在睡眠时背部褙一个小皮球,有助于强制性保持侧卧位睡眠。
打呼噜是什么原因 篇10
1、舌头肥大
尽管有些人体形并不胖,但有可能他的局部太胖了,比如扁桃体,软腭和舌体肥大,悬雍垂过长,咽喉松弛,舌后缀等。
2、身材肥胖
肥胖是引起打呼噜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由于肥胖者的气道要比正常人要狭窄,在白天清醒的时候,咽喉部肌肉收缩时气道保持开放,因而不会使气道受到堵塞。但是晚上睡眠时神经兴奋性下降,肌肉松弛,咽部组织堵塞,使上气道塌陷,当气流通过狭窄部位时,就会产生涡流还引起震动,就这样阵阵鼾声也就产生了。
3、鼻部异常
呼吸道鼻咽部,颌部有生理性异常也是引起打呼噜的原因。例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都可引起鼻部狭窄,造成气流堵塞,引起打呼噜。
4、睡觉姿式
也有些患者白日时气道无异常,睡觉时因为气道四周肌肉张力减低,加上仰卧位就寝时舌根后坠,一样可引发气道局促,影响气流的顺遂经过。
5、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饮酒及服用眠药如安定等也可以抑制呼吸,加重打呼噜,甚至诱发睡眠呼吸暂停。此外,吸烟也可以引起上呼吸道炎症及水肿,而戒烟则可降低发生打呼噜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