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文最新2篇正文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文最新2篇》

时间: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教经典,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唐玄奘译,知仁笔受,共一卷,是般若经类的精要之作。由于经文短小精粹,便于持诵,此经在西藏甚流行。近代又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文最新2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文 篇1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陲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娑婆诃

折叠注释

题注: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般若:就是大智慧。

即把愚痴虚妄之心,去得干干净净,把自己本来就有的真实之心,发露出来的大智慧。而不是贪图功利的小智慧。

波罗密:就是到彼岸。即离苦得乐,转迷为悟的彼岸。

人的一切欲念,皆由心生,皆由心起。一心向善,即可成佛;一心念恶,即堕地狱。不论什么境界,都没有虚空那样,大得没有边际,独有这个心,可以包含虚空。所以有须弥纳芥子之说。

本文的主旨就是:明白真实的道理,迈向生命的圆满。

观自在:即观世音菩萨。

观自在是法号。观就是置身局外,从旁观察。本处更是如此,用自己清净心里头本来就具有的慧眼,来观照自己的妙真如性。

菩萨:就是用佛法来教化、普渡众生的人。 菩萨是菩提萨简称。

菩提是佛道,萨是成就众生。

就是用觉悟之道来教化众生,使得众生都能觉悟。

行:

就是依照用大智慧到彼岸的方法,去修。

深:

是形容修的功夫的程度。

般若:(bo re)智慧。

般若有几种:

文字般若:文字,即经的字句,经里头的种种道理,全靠文字来叙述,来表达。但是文字本身并不是真如本性。所以六祖惠能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故禅宗有“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性,见性成佛。”

境界般若:又名观照般若。观就是观察,观察研究种种法的景象。照就是烛照,用光明心去照见万象的义理。一切法和义理,如果不经过观察照见的功夫,又那里能够彻底明白呢。有境界,就有次第。如:“昨夜西风凋碧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实相般若:实相,就是真实相。实相无相,凡是真实的,都是没有形相的。所以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无相的。,才是真实的。那么无相的究竟是什么呢?就是自心的本体,如来藏心。

照见:

用慧眼来观照自己的自性。正确地认识,明彻地看见自己的自性。

五蕴:

色、受、想、行、识五种。

色:眼、耳、鼻、舌、身五根。

受:领受。通过眼、耳、鼻、舌、身五根领受色、声、香、味、触五尘。

想:转念头。由五根领受到五尘而产生出的种种妄心。

行:急水上打球,念念不停留。一个接一个的乱念头时起时灭,没有停歇。

识:就是分别。 分别那种种东西境界。

由于有了这色、受、想、行、识五种蕴,积聚盘结在心头里,就使得人迷迷惑惑,把原来的真实心,智慧光,一齐遮盖住了,这真心的清净光明,也就显露不出来了。

皆:

全。

空:

不包含什么,不真实,不长久,无常。

用慧眼来看,有形之物必然消亡,都是不长久的,只是计量的尺度不同罢了。即使清净之心,也是空的,无拘无碍,自由自在的。

佛的人生观,就是要我们直面人生。人生短暂,生命只在呼吸间。当苦来临时,就化成苦;当乐来临时,就化成乐。通过自身的刻苦磨砺,去得到心灵的安宁。

度:救度。

厄:灾难。

度一切苦厄:就是救度一切众生脱离苦难。

舍利子: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智慧最为第一。

舍利子是法号,就是舍掉自我私利的人。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相与空相没有分别、空相与色相也没有分别,色相就是空相,空相就是色相。不要执着于色相,而看不到空相;也不要执着于空相,而看不到色相。

观自在菩萨所讲的是大乘佛法,圆通自在,空灵无碍,色空无二。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受、想、行、识也和色一样,与空无分别。

诸法空相:

所有的法,都是空相。没有分别相。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既然是空相,那么也就没有生与死、垢与净、增与减的分别。

人的自性,本身就是空灵的,清净无碍的。众生迷惑,执着于一头,自然不知其理。

是故:

正是这个空的缘故。

观自在菩萨更进一步地向我们阐述一切皆空,这一玄奥的道理。

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色、受、想、行、识这五蕴也是空的。

无眼、耳、鼻、舌、身、意:

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也是空的。即六根清净。

无色、声、香、味、触、法:

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也是空的。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即十八界也是空的。

六根界: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

六尘界: 、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

六识界: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即这十二因缘也都是空的。

十二因缘: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空中自然没有这十二因缘,也没有这十二因缘役使。

法句经中释迦说:

勤奋努力是不死的境界,懒惰懈怠是死境界。

勤奋努力虽死犹生,懒惰懈怠虽生犹死。

无苦、集、灭、道:

四谛也还是空的。

四谛:

苦:凡夫的现状,病状。

集:苦之原因,病因。

灭:觉悟状态,健康相。

道:实现理想的方法,治疗法。

无智也无得:

既然一切皆空,那么智和得也是空的了。

去法我执,即把人生的最高追求欲望,也要空掉,不要执著。

以无所得故:

正是因为没有什么可以得到的缘故。

只有明白了一切皆空的道理,本来就有的妙真如性,就会显现出来。妙真如性,是众生本身就具有,又何需得到?

金刚经说,无有少法可得。倘若有法可得,即著相。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不是佛法。

只有破人我执,破法我执,把一切虚妄相破掉,心里头才湛然清净,无拘无执,成就佛道。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挂:牵挂。碍:阻碍。

因为依照般若波罗密多的方法修行,所以不为物所拘,无牵挂滞碍。

没有牵挂,也就没有恐怖心理。

人只要有滞碍、有牵挂,就永远无法摆脱苦恼的纠缠。

远离颠倒梦想:

正确地认识真理,远离一切错误想法和梦幻想法。

究竟涅盘:

究竟:毕竟,到底的意思。

涅盘:超越生死的境界。

开悟是人生的最终目标,因此尽形寿不懈怠,最终超越一切境相。

三世诸佛:

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

诸佛:一切佛。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罗:无上的。

三藐三菩提:正等正觉,真正觉悟的人。

故知:

所以我们了解。

咒:即陀罗尼。真言,总持。总持:就是总纲。一法普现一切法,一咒普含一切咒。

大神咒:具有大神力的咒。

大明咒:具有大光明的咒。

无上咒:具有至高无上的咒。

无等等咒:具有无与伦比的咒。

能除一切苦:

它能除尽人心中的一切烦苦。

真实不虚:

是真实的,不是虚假的。

即说咒曰:

那么,就让我来读诵咒语吧。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此四句是密咒,要绝对明确地译出来是极为困难的,因此只需念诵,不需翻译。

如果强译,可理解为:

觉悟,觉悟,正在觉悟,已经觉悟,就这样成就了佛道。

波罗即到彼岸,波罗僧即已经到达彼岸者。

折叠唐三藏沙门鸠摩罗什11译 篇2

般若。智慧也。波罗蜜。到彼岸也。多。定也。经。径也。言此经乃定心之径路也。此经以单法为名。实相为体。观照为宗。度苦为用。大乘为教相。此五者。经中所说之旨也。单法者。即般若波罗蜜多也。实相者。即诸法空相也。观照者。即照见五蕴皆空妄也。度苦者。即度一切业报苦厄也。大乘者。即菩萨所行甚深般若也。

观自在菩萨。

观自在者。观听圆明。智慧无碍。观有不住有。观空不住空。心不能动。境不能随。动随不乱其真。得大自在圆通也。菩萨。即菩提萨之省文。菩提曰觉。萨曰有情。谓能觉一切有情。自觉以觉众生也。曰菩萨曰大士。皆尊称佛号之名也。观自在菩萨。即观世音大士也。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行深者。谓清净因地之法行已深也。般若。华言智慧。般若智慧。非识心之昭昭灵灵。乃本心真性之光明。照无量世界。通无量劫事。圆明普照之真智真慧也。波罗蜜。华言到彼岸。此岸。乃众生作孽受苦。堕落沉沦之地。彼岸。乃诸佛菩萨究竟到人欲尽净。光明正大之地。多者。定也。时者。时候也。谓菩萨妙圆明觉超越世出世间。具足三昧慧定之时也。

照见五蕴皆空。

照者。本心智慧妙觉明照也。见者。本心智慧明圆真见也。五蕴者。色受想行识之五阴也。空即本心性体实相之真空也。照见蕴空。则本心妙明而性体洞见也。

度一切苦厄。

谓解脱一切执著生死烦恼之苦厄。成就一切圆通也。

舍利子。

即舍利弗。母名舍利。因母立名。乃佛之弟子。舍利弗于佛弟子之中。智慧第一。而不能如观世音菩萨究竟得证圆通。而成正觉者。盖因滞于智慧也。滞于智慧。则有我相。我见。(空相。空见。)佛故举观自在菩萨之行深般若真空无相之法。以证菩提彼岸。得为圆明普照之标榜。呼舍利子而告之。欲其不滞于我相。我见。空相。空见。而究竟于人空法空。空空之境界。以证无上道也。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色乃梦幻泡影。故不异于空也。

空乃一真显露。故不异于色也。

色有形相。凡有所相。皆是虚妄。终有坏期。故色即是空也。

空性虚无。无形无声者也。道以虚无之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能生有色有声之天地万物。故空即是色也。

因色而有六根之领受。六根领受于心。而生思量拟度之想。悬想六尘。而生运用施为之行。行动迁流。而生分辨精粗美恶之识。色受想行识。五者相因也。色有坏时。而受想行识。终归虚妄。亦复如是。色即是空也。能了悟色即是空。逢色不受。则无受想行识诸杂念一心清净。空若太虚。以无相而生真空之实相。亦复如是空即是色也。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佛复呼舍利子之名。进一层以告之也。意谓不但五蕴皆空。一切修证菩提之法。莫不皆空。楞伽经云。一切法不生。如是一切法空。若执著于法。则有法生。法生则心意意识皆生。有生则有灭。有生灭。则有垢净增减矣。诸法若如虚空界之空相。岂有生灭垢净增减乎。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是故承上起下之词。是故真空之中本无我相。何色之有。

既无我相。自无我见。一切声色何能入我真空妙明之心。自无受想行识矣。

既无我相。则六根亦非我有。无眼耳鼻舌身意矣。

六根既无。则六尘无安顿之所。自无色声香味触法矣。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眼为六根之先锋。意为六识之主帅。而六根六尘。无识不显。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则六根六尘六识之十八界皆无界限矣。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明至老死。乃佛所说三世十二因缘也。一曰。无明。谓过去世。妄识迷性也。二曰行。谓过去世。一切结业。随无明妄识流转也。三曰识。谓现在世。托胎识灵种子也。四曰名色。谓现在世。识灵在胎。心但有名。而色身已有质也。五曰六入。谓现在世。识灵在胎。已成六根之体。已具六入之用也。六曰触。谓现在世。色身出胎之后。六根但有所触。尚未了知六尘之涉入也。七曰受。谓现在世。色身日渐长大。已能纳受六尘诸境。尚于贪淫等心未起也。八曰爱。谓现在世。色身日益长成。贪淫等心已开。而生种种爱欲。尚未实爱欲之境也。九曰取。谓现在世。色身强壮。爱欲日盛。而驰求恣取色声香味触等以实爱欲之境也。十曰有。谓现在世。色身因驰求恣取。六根积集欲界。 。无 。三界之因。成就欲有。色有。无色有。三有之业果也。十一曰生。谓因果不亡。识灵又随业流转。受生于未来世之四生六道也。十二曰老死。谓未来世。受生以后。色身衰老。又坏而死也。因无明缘行。因行缘识。因识缘名色。因名色缘六入。因六入缘触。因触缘受。因受缘爱。因爱缘取。因取缘有。因有缘生。因生缘老死。十二因缘。生灭无常。有起有尽。尽而复起。起而复尽。循环三世。生灭轮转。若观此十二因缘。皆为无明妄识流转。忽然觉悟五蕴十八界皆空。则本妙明心。如如不动。无有生灭之妄识。则无无明矣。既无无明。则无起无尽。亦无无明尽矣。乃至者。包无行亦无行尽。无识亦无识尽。无名色亦无名色尽。无六入亦无六入尽。无触亦无触尽。无受亦无受尽。无爱亦无爱尽。无取亦无取尽。无有亦无有尽。无生亦无生尽。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苦。谓生死烦恼诸苦。集。谓积聚。人生在世。心为形役。形为事劳。积聚五蕴中之根尘处界。十二因缘生死烦恼。种种苦因。今既无五蕴根尘处界。十二因缘。则无苦因之积聚也。

灭。谓寂灭。道。谓真常不息之道。五蕴中一切苦因。一一皆生灭无常。今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而当体妙明寂静之真性。洞彻圆通。以入真常不息之道矣。

谓既无苦集灭道。则已入佛慧。明了无碍之智。已得菩提之果。然虽入佛智。乃本心般若真空之本智。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漏之智。如无智也。虽得菩提之果。亦是本心现量。即心即佛。不假外求。亦无所得也。若知有智。乃曲心推测之知见。非真空无漏之本智也。若云有所得。即有所失。亦有漏也。本心具足本智。故云无智亦无得也。

以无所得故。

此承上起下之词。谓一心之本智本法。本自具足。无心外之法可得。若有一法可得。即有一分识心结习未尽。识心结习若尽。则万法本具一心。一心本具万法。一心与万法不二。万法与本心本一。复何有所得哉。

菩提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菩提萨。即菩萨之称。依。因也。谓依般若之本智本慧。自悟自修。以登彼岸之故。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挂者悬系。碍者窒塞。依一心之本智。不依缘起之业识。不住客尘之妄法。则心是空心。法皆空法。所谓不依一法而心常住。已得大自在矣。复何挂碍之有。

恐怖。如地陷风飘。火烧水溺。及杀害恶死。种种之可惊恐怖畏者。既无挂碍。则不滞我相我见。四大皆空。五蕴非有。常清常静。不动不摇。一切如如。复何惊恐怖畏之有乎。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

颠倒。谓六尘惑乱。妄想成业。生灭旋复。虚妄轮转。种种颠倒也。梦想。谓惑于见思客尘。而迷梦妄想也。若既无恐怖。则障垢已尽。本性不复更迷。虚妄不复更生。复何三界感业而轮转颠倒。复何见思惑乱。而迷梦妄想乎。

涅云不生。云不灭。谓本心本无挂碍。本无恐怖颠倒梦想。一切种种。皆缘起于无始无明虚妄业识耳。今既依当身一心本智。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外不放入。内不放出。真常真乐。真我真净。究竟直到不生不灭涅之大道矣。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谓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也。

阿耨多罗。云无上也。三藐。云正等。三菩提。云正觉。绝诸对待。无有而上之者。故名阿耨多罗无上也。本心本智。各自具足。故名三藐正等也。本心般若智慧。本不为尘劳所蔽。故名三菩提正觉也。谓行深般若之本心本智。到波罗蜜之彼岸。而证菩提之果。不但观自在菩萨而然。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莫不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无上正等正觉之大道也。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

统妙万法。不可思议之谓神咒者。秘密心印也。

普照一切。而无所不遍之谓明。

最极一切。而无上可上之谓无上。

一切平等。无等可等。谓无等等。

谓度脱一切生死烦恼苦厄也。

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谓佛无妄语。如来所说是真语。实语。如语。不诳语。不异语也。

以一心之本智本慧究竟。即尘劳是清净。即烦恼是菩提。一切苦厄莫不一齐解脱。真实不虚之故。乃说此本心本智。究竟自心秘密之总持也。

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大凡一切咒语。乃诸佛微妙秘密心印。惟当沉沉静静。无思无虑。一心持念。无记无数。即咒是心。即心是咒。不复以知见立知见。如此持念一心。至于知见无见。则群魔于此以降。真如于此以住。挂碍恐怖于此而解脱。颠倒梦想于此而远离。本智本慧于此而开发。无明烦恼于此而尽泯。即无明是大智。即烦恼是菩提。即菩提是五蕴。即五蕴是法身。即法身是诸法。即诸法是空相。即空相是当身一心。即当身一心是如来藏也。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心咒之功德。宁可思议哉。

我佛释迦牟尼世尊。谓诸弟子曰。吾教中有观听圆明。智慧无碍。一心清净。如如不动之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真空之智慧圆满。清净妙明之觉性。超越彼岸。具足慧定之时。

以本心无碍智慧。照见色受想行识之五蕴皆空。度脱一切执著烦恼生死之苦厄。舍利子。汝在诸弟子之中。所称智慧第一者。

而汝之智慧。何以不能究竟到照见五蕴皆空。度脱一切苦厄也。盖因滞于智慧而有我相我见。空相空见。不能如观自在菩萨。行深真空无相之般若。而一超直入菩提之觉岸也。夫五蕴之因有色。而后有受想行识。要知色乃梦幻泡影。不异夫空也。

空乃一真显露不异夫色也。且色非离空而有色。性色真空。色不即是空乎。空非离色而断空。性空真色。空不即是色乎。

色受想行识五者相因。究竟到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而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之究竟耳。舍利子。不但五蕴皆空。凡修一切菩提之善法。莫不皆空也。

是诸法空相。始能见真空之实相。盖本妙明心本来真空无相。亦无法也。诸法不过为执迷滞塞者。降妄住真耳。若执著于法。则有法生。法生而心意意识之业。亦与之俱生。有生则有灭。有生灭。则有垢净增减矣。

若一切法不生。则一切法空。如虚空界之空相。曾见有生灭垢净增减乎。是诸法空相。如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也。真空本无我相。何色之有。是故空中无色也。既无有色。自无我见。无受想行识也。我相既无。则六根自非我有。无眼耳鼻舌身意矣。六根既无。则六尘无安顿之所。无色声香味触法矣。夫眼为六根之先锋。意为六识之主帅。而六根六尘。无识不显。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则六根六尘六识之十八界限无也。五蕴十八界皆空。无见闻知觉。无心意意识。则三世十二因缘之无明妄识。一时皆尽无无明矣。既无无明。则无起无尽。亦无无明尽矣。因无明缘行。因行缘识。因识缘名色。因名色缘六入。因六入缘触。因触缘受。因受缘爱。因爱缘取。因取缘有。因有缘生。因生缘老死。十二因缘。起而复尽。尽而复起。循环三世。生灭无端。皆因无明之妄识流转。既无无明尽。如如不动之心。无生无灭。乃至十二因缘同归无无尽。亦无老死尽矣。究竟到无五蕴根尘处界。无十二因缘生死烦恼。种种之苦因集聚。则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自得圆通三昧真常之道矣。其时已具明了无碍之智。已得圆觉菩提之果。似夫有智有得也。然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漏之智。如无智也。菩提之果。亦本心限量。即心即佛。不假外求。

亦无所得也。以般若真空之本智本慧。不假外求。无所得故。是以菩萨依般若波罗蜜多真空之本智。不依缘起之妄尘。则心是空心。无挂碍矣。无挂碍故。则四大皆空。五蕴非有。常清常净。不动不摇。自无有恐怖。无恐怖。则障垢已尽。本性不复更迷。虚妄不复更生。远离轮转之颠倒。思惑之迷梦。客尘之妄想真常真乐。真我真净。究竟直入不生不灭涅之大道也。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不但观自在菩萨为然。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莫不依般若波罗蜜多之故。得无上正等正觉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不可思议秘密之心印。是普照一切秘密之心印。是至极无上可上秘密之心印。是一切平等不偏不倚秘密之心印。能除一切生死烦恼之苦厄。真实而非虚。我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以度现在未来众生之苦厄。汝等不可以意识测度而思维。惟当无思无虑。一心持念。咒即是心。心即是咒。如此持念一心。至于知见无见。意识尽泯。群魔于此以降。智慧于此以开。挂碍恐怖于此解脱。颠倒梦想于此远离。即无明是大智。即烦恼是菩提。圆觉妙明之本心。普照无碍。其无量无边之功德。宁可思议哉。

金刚经大旨。总是欲人守六根绝六尘。而六根六尘之不净者。以五蕴未空故也。

观自在菩萨特为拈出。示后学以会归之路。文仅二百六十八字。而言简意赅。可包金刚经三十二分之全。读金刚经而不读心经。是涉博而不知反约也。乌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