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孝老爱亲事迹(优秀9篇)正文

《孝老爱亲事迹(优秀9篇)》

时间:

尊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把我们当作掌上明珠,在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照顾下我们一天天长大,但他们却一天天变老了。我也应该像他们爱护我一样爱护他们。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孝亲敬老的感人故事,供大家参考。这次为您整理了孝老爱亲事迹(优秀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孝老爱亲事迹 篇1

xxx(候选人编码513),女,46岁,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级会计师。

xxx曾有一个温馨的家,并生下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不幸的是,1岁7个月时,两个女儿仍不会说话、不能站立和行走,经医院确诊为“痉挛型重度脑瘫”。这个无情的事实将这个家推入了痛苦的深渊。从此,xxx就带着一对女儿开始了艰辛又漫长的求医之路。3年多过去了,她的。丈夫见一次次的治疗效果甚微,绝望到了极点,最终提出了离婚。

丈夫的离去无疑是又一次沉重的打击,痛苦、难堪、失落,使xxx的精神几近崩溃。但面对两个女儿无辜的眼神,xxx意识到,她是母亲,必须做她们的守护神,勇敢地挑起抚养、治疗、教育她们的重担。

20年不离不弃,20年乐观向上。为了能让孩子开口说话,xxx每天让女儿看着自己的口型,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她们艰难地发音,渐渐地女儿的发音清晰了,能说很多话了。为了让女儿能站起来,xxx独自带着孩子七上北京、两下广州求医问药,每天坚持为孩子做4个多小时的康复训练。1995年女儿在北京动手术,她7天7夜没睡觉,一直守护在女儿的身边,帮孩子翻身、接大小便,累了也只是趴在床边稍作休息。功夫不负有心人,xx年她的大女儿终于站了起来!为了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xxx鼓励女儿要勇敢地面对别人异样的目光,还带着女儿参加网络比赛,让她们感受到残疾人也能平等参与社会活动。只要有空,她就教女儿学习。现在,她的大女儿不但能读书、写字、会简单的英语对话,还能熟练地操作电脑,做一些简单的网络维护工作,并有了自己的博客。

xxx不仅能坦然地面对家庭磨难,还积极地投身公益事业。为了帮助更多同病相怜的残疾人家庭,xx年3月,xxx自费创办了湖南省第一个全方位为残疾人服务的网站——“菲莉雅爱心屋”。网站创办8年来,已为脑瘫患者及家庭提供免费康复咨询2万多人次,xxx也因此成了一些脑瘫患者家长的朋友、一群脑瘫孩子的阿姨。

xxx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母亲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孝亲敬老的感人故事 篇2

每个人都会变老,但是,尊老敬老却是每个人的本分。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从古至今,孝敬长辈是我们的传统美德。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何况我们人类呢?

回想一下,当我们第一次叫爸爸妈妈时、第一次迈开步子时……是谁在细心地教导我们?是谁在耐心地引导我们?是父母。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受到委屈时……是谁在给予我们鼓励?是谁在给予我们安慰?是父母。当我们取得成绩时、当我们取得成功时……是谁在给予我们喝彩?是谁为我们庆祝?是父母。因此,不管父母对我们怎么样,我们都应该孝敬父母。

我也许没有董永那样卖身葬父,没有像许多孝子那样为父母献出宝贵生命,但生活中的许多小事也能使父母的心灵得到慰籍。冬天的下午,妈妈下班后拖着疲乏的双腿走进屋里,倦累的身体一下软倒在沙发上。我看到后急忙倒一杯热水,送到她嘴边。她接过茶杯,杯里腾起的热气,衬托着她那张泛红的脸,此刻的妈妈眼中掠过一丝欣喜,享受着这片刻的尽孝之情。

是啊,父母并非要求儿女给予多少,只奢求儿女的一点点孝心。记得一天傍晚,妈妈下班做完晚饭没吃就敲敲到房间去了,我发现后觉得妈妈不对劲,跑到妈妈房间一看,只见妈妈满脸通红,“妈妈,您怎么了?”妈妈怕我担心就说没事,只是有点头晕,你去吃饭,吃完饭抓紧做作业。我放心不下,摸了摸妈妈的头,哇,好烫!于是忙找来体温计让妈妈量体温,一测40度,妈妈发高烧了,怎么办?此刻我想起妈妈在我发烧时给我泡退烧药、用湿毛巾敷,我忙下楼找来一包退烧药和湿毛巾帮妈妈退热,我把药吹凉,让妈妈喝下,再让妈妈躺下,把湿毛巾敷在妈妈的额头上,一会儿摸摸体温,一会儿给妈妈换湿毛巾,不知过了多久,妈妈的体温有所下降,在妈妈的再三催促下我草草吃了饭,赶忙去做作业。当我做完作业时,忽然想起妈妈还没吃饭,我盛了一碗稀饭,一口一口吹凉,往妈妈口中送,此刻的妈妈眼中湿润了,笑着对我说“你真是妈妈贴心的小棉袄”看着妈妈会心的笑容,我也开心地笑了。

是啊“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更何况我们是有血有肉的人呢?即使别人给予你一点一滴的恩情,也要涌泉相报,而父母则是养育之恩啊,虽然此刻我们还不能有太多的能力和精力去敬孝您们,但我们可以是一个小小的举动,可以是一句贴心的话语,可以是一个理解的微笑……,我们要以真情敬老,以真爱敬老,以实际行动助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让孝心永存!

孝老爱亲事迹 篇3

在xx路第三社区居住的少年xx,街坊里的邻居们都竖起大拇指夸他是个有爱心,有孝心的好孩子。因为他把他的零花钱全寄给了贫困地区的`老人;8岁起他就懂得了主动帮助大家,帮大人干活,帮社区打扫卫生,扶老年人走路。年仅12岁的xx志愿服务社区老人的”工龄”到今年已满三年。他在家里很尊敬长辈,并且是家里人的好帮手。

“小气”孩子助人为乐最慷慨

xx的母亲夏女士说,xx是一个“小气的孩子”,大人给的零花钱,压岁钱,他会一点一点地攒起来,从不乱花。一说起要帮助困难的老人,小家伙却最慷慨。

为帮助生活困难的老人,社区设立了”爱心超市”,小惟宇也积极献爱心。为了给社区低保户李爷爷送一桶油,小惟宇暑假里连续十几天用大人们给的干家务”奖励金”,终于攒够了买一桶油的钱。当看到李爷爷欣慰的笑容,他非常开心。不仅如此,在小区里xx还有位年纪超过80岁的”老朋友”。原来,有着一对智障女儿的刘奶奶生活十分困难,每到过节,xx就送点生活用品。只要平时有时间,就陪老人聊天。

“孝心”孩子社区最满意

在家里,xx从不惹老人和长辈生气,在生活上尽自己所能,帮助老人,照顾长辈。他非常勤快,经常为姥姥洗碗,拖地,家里人都离不开这个”小帮手”

在社区,他积极帮助人,邻里间因为有了这个热情阳光的男孩子,也多了几分温暖和谐。xx在大家的关心下,正逐步成长为一位令社区大家庭和家人小家庭都满意的孝老爱亲的美德好少年。

名人孝亲敬老的故事 篇4

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桐城的方观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亲的故事,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方观承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狱使其祖父、父亲因一朋友写了一书而被株连,流放到黑龙江充军服役,其家产也被没收充公。年幼的方观承兄弟无依无靠,只得到寺庙中暂栖其身。在寺庙中,方观承兄弟含泪度日,备尝艰辛,但方观承最想念的还是祖父和父亲。他鼓足勇气,向长老提出请求,允许他俩前往边疆探望长辈。长老念及二人年幼,尽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极力劝阻。方观承则恳求说:“祖父、父亲遥在天涯,对家中亲人望眼欲穿,我们若能前往,定会增添些许慰藉。为给二老一点安慰,我们即使受点折磨,遭受点艰难,也在所不辞。请长老思准,让我们启程。”

方家兄弟的义举,感动了长老,长老送其路费,含泪目送他们踏上探亲路程。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饥挨饿,搀扶相行,衣破成条,脚生老茧。几个月后,他们终于见到了二老。四人抱头痛哭之后,祖父、父亲心中为自己有这样的孝顺后代顿生快慰,一家四口人陶醉在融融的天伦之乐之中。

孝老爱亲事迹 篇5

xxx,女,46岁,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级会计师。

xxx曾有一个温馨的家,并生下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不幸的是,1岁7个月时,两个女儿仍不会说话、不能站立和行走,经医院确诊为“痉挛型重度脑瘫”。这个无情的事实将这个家推入了痛苦的深渊。从此,xxx就带着一对女儿开始了艰辛又漫长的求医之路。3年多过去了,她的丈夫见一次次的治疗效果甚微,绝望到了极点,最终提出了离婚。

丈夫的离去无疑是又一次沉重的打击,痛苦、难堪、失落,使xxx的'精神几近崩溃。但面对两个女儿无辜的眼神,xxx意识到,她是母亲,必须做她们的守护神,勇敢地挑起抚养、治疗、教育她们的重担。

20年不离不弃,20年乐观向上。为了能让孩子开口说话,xxx每天让女儿看着自己的口型,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她们艰难地发音,渐渐地女儿的发音清晰了,能说很多话了。为了让女儿能站起来,xxx独自带着孩子七上北京、两下广州求医问药,每天坚持为孩子做4个多小时的康复训练。1995年女儿在北京动手术,她7天7夜没睡觉,一直守护在女儿的身边,帮孩子翻身、接大小便,累了也只是趴在床边稍作休息。功夫不负有心人,xx年她的大女儿终于站了起来!为了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xxx鼓励女儿要勇敢地面对别人异样的目光,还带着女儿参加网络比赛,让她们感受到残疾人也能平等参与社会活动。只要有空,她就教女儿学习。现在,她的大女儿不但能读书、写字、会简单的英语对话,还能熟练地操作电脑,做一些简单的网络维护工作,并有了自己的博客。

xxx不仅能坦然地面对家庭磨难,还积极地投身公益事业。为了帮助更多同病相怜的残疾人家庭,xx年3月,xxx自费创办了湖南省第一个全方位为残疾人服务的网站——“菲莉雅爱心屋”。网站创办8年来,已为脑瘫患者及家庭提供免费康复咨询2万多人次,xxx也因此成了一些脑瘫患者家长的朋友、一群脑瘫孩子的阿姨。

xxx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母亲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孝老爱亲事迹 篇6

xxx,镇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在特殊家庭状况下,用一双辛勤的手和她那颗善良的心,支撑了一个常人难以维持的家庭,赡养了本不该由她赡养的一个个老人,受到了民众的好评。

现年48岁的,小巧玲珑,性格刚强,心直口快。自进了婆家门就与婆婆一起承担起这个特殊家庭的特殊家务。她家当时的'家庭状况是:公公重病在身,常年卧床不起;一个70多

岁的远房奶奶,行走不便;一个双目失明的远房的光棍大伯哥;还有一个70多岁的姑母,自姑夫死后也一直在这个家中。这些老人,由于年老多病,性格怪异,她对每个老人都象照应自己的老人一样。平时除了忙地里的活,几乎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老人身上,哪个老人身体不好,哪个老人心里不痛快,她都细心的去照顾,还时常将瞎子大伯领出来晒晒太阳,为奶奶和姑母洗脸、梳头更是常事,这样一个复杂的家庭,硬是让她安排的井井有条。老人们整天赞不绝口,逢人便夸:我们娶了个好媳妇。特别是几个老人重病时,她更是日夜守护、照顾地无微不至,直至老人临终。大伯哥重病时,大小便不能自理,她硬是用纸垫网手一把把的从被里向外抓,大伯哥实在觉得难为情,就用手势阻止,但她却说:“这怕什么,人有病了,就不必去讲究这么多,你没有更近的亲人,我就算你的亲人了,这事我不干叫谁去干”,大伯哥有感动的哭了,在场的人也都哭了。诸如此类,太多太多……平常家务不平常,结婚至今30年,照应老人30载,用她的辛勤、善良、孝心送走一个个老人,换来了一声声赞扬。

现在的,仍然照应着80多岁的姑姑和时常回家近80岁的三叔三婶(台胞),她的脸上还是那样时常带着微笑,做着平常的家务。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30年的漫长岁月中,硬是无怨无悔地实践着她的贤孝美德,成为一方楷模。

孝老爱亲事迹 篇7

xxx是宏伟区长征街道东方路社区一位普通的居民,今年62岁,她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十年如一日,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在公婆眼里是好媳妇,在丈夫心中是好妻子,在儿女眼中是好母亲,在街坊邻居眼里是模范典型。她用她的爱心演绎着人间真情,她的事迹在东方路广为传颂。

儿女的好母亲。xxx年轻时候,自己是农村户口,在城里打工维持生计。与丈夫成家之后,她一面做临时工,一面照顾家里。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她几乎包揽了家里的所有活计。孩子尚小时,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早早把饭菜做好,然后送孩子们上学,再去上班。xxx在单位干的是力工,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还要照顾家里的老小,但她从来不叫苦,不喊累,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离不开她的默默付出和努力。

天气预报她是必听的,一是掌握天气情况,二是根据预报张罗着一家人该穿什么衣服,保障身体的冷暖。她每天的饭菜都能做得适中可口,孩子和丈夫都不愿意在外边吃饭,下班和放学都赶回家来吃她做的饭菜。那个年代,家里很穷,靠丈夫微薄的工资和自己临时工挣来的钱养家糊口,每周改善的伙食也是有限的,她把好吃的东西都留给丈夫和孩子吃,她吃大家剩下的饭菜。她每天管理孩子的生活,还负责督促孩子的学习。在她的严格要求下,孩子们都养成了独立学习的好习惯,而且成绩优秀。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孩子都已长大并成家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是业务能手,这是让xxx最欣慰的事儿了。

丈夫的好妻子。xxx的丈夫常怀庆原是辽化金兴化工厂的一名工人,早在20xx年,常怀庆因突患脑溢血造成半身瘫痪,刚开始,常怀庆还能够在妻子的搀扶下下床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越来越重,一年后最终卧床不起,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专人照料。从此,她开始了对丈夫长达10年的护理,10年来,她对患病的丈夫不离不弃,用自己的真情书写人间真爱。

每天她为丈夫做可口的饭菜,丈夫想吃什么,她就去买回家,变着花样去做,从不厌烦。为防止瘫痪的丈夫肌肉萎缩,她每天坚持为他按摩二个多小时,为了让丈夫不得褥疮,xxx经常为他擦洗身体,每3天为他洗一次澡,每天定时为其翻身,变换卧床的姿势和方位,直到常怀庆点头舒服为止。在天气好的时候总能看到她推着丈夫到院子里晒太阳,扶着他做运动。在精神上,她一有时间就陪丈夫聊天安慰他。常怀庆是党员,经常爱看书看报,她主动到社区找来报刊杂志给他读,到七一、两会等重大节日期间,她都帮助丈夫了解国家大事,听政府工作报告,虽然常怀庆不会说话,但是他看在眼里,激动在心里,他多次在人前落泪。得到这样一位好妻子,他心里充满了感激。

多年来,夫妻俩形成了动作和眼神的暗号,常怀庆一个眼神,一个动作,xxx就能明白他的的需求。比如,吃饭是拿筷子、喝水是拿矿泉水瓶、睡觉是拿枕头等动作,夫妻俩配合得非常的默契,也解决了常怀庆不能言语的困难。最让xxx头疼的是丈夫经常住院,每每这时是xxx最着急的时候,因为人手少,加上自家住的老楼,楼道狭窄,担架不方便进入,她就背着丈夫上下楼,再加上随身携带的物品,每次她都要来回跑几趟,累得气喘吁吁;在医院里忙于照顾病人,让她昼夜不能寐,每次下来,她都瘦下一大圈。街坊邻里都替她担心身体,她自己却总是说:“只要老常没事,我就心安了。”

看见xxx这么辛苦,东方路社区党委及时出现,向她伸出援助之手。社区党委经常走访常怀庆,在节日里为他带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在平常的日子里,为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帮助xxx打扫室内外卫生,帮助代买日用品和代办生活琐事,这样省去了xxx大部分时间来照顾丈夫,在常怀庆危难时,社区配备专职志愿者队伍,随时准备帮助他们一家,这让xxx非常感动,她总是跟常怀庆说:“还是党好,党和政府经常帮助我们度过难关,让我们心里温暖啊!”虽然常怀庆不能说话,但是他的眼神和表情都告诉人们,他是深深地爱着党的,每当党有重大节日和重大会议时,他都不忘去观看和收听,这也是他心里的一份牵挂。

兄妹的好嫂子。xxx是婆婆家的中坚力量,是兄弟姐妹们心目中公认的好嫂子。公婆去世得早,她主动担负起挑起家庭大梁的`重担,照顾年幼的小姑子和小叔子。因为他们双方的兄弟姐妹都生活在农村,家里都非常困难,xxx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自己家也不富裕的情况下,付出许多精力和金钱来帮助弟弟妹妹。在公婆去世后,她视自己的小姑子和小叔子为亲姊妹一样,从生活上关心他们,精神上鼓励他们,关心他们的冷暖安危,直到弟妹长大成人。如今,辛苦经营的家换来了姊妹们的真情,弟、妹将xxx这位嫂子当成母亲一样看待,尊敬她,爱戴她。知道嫂子照顾卧病在床的哥哥生活的不容易,他们经常给嫂子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顾,让嫂子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也让她的内心感到无比的温暖和欣慰。

邻里的好帮手。她不但对自己的丈夫、孩子、兄弟姐妹照顾得无微不至,还把自己的余热都献给了街坊邻里。她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她把邻里视为自己的姊妹。一次,邻居张凤兰不在家,家里晾晒在楼下的衣服和被子忘记收上来,这时大雨就要来临,xxx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安顿好丈夫,以最快的速度,跑下楼将被子及时抱到屋里,免遭大雨淋湿。当邻居急忙赶回来,看到自己的被子干爽地放在xxx家时,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

因为她常年在家照顾丈夫,邻居的大事小情她能帮的就主动上前帮忙,从来不把自己当成花甲之年的老人,谁家有需要,只要她能伸上手,她就主动去帮忙,从不吝啬自己的体力。她为邻居看门护院,帮助邻居的小夫妻照看放学回家的孩子,帮助年迈的老人梳头、剪指甲等,她这样发挥自己的余热,奉献自己的爱心,感动着楼里的居民,赢得了大家的赞许,大家在闲暇时也都伸出手来帮助xxx一家,让她深切地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xxx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但她勤劳质朴、豁达乐观、坚强不屈、无私奉献,为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为邻里树立了典范。她用自己的诚心和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也为自己创造着幸福的生活。

名人孝亲敬老的故事 篇8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

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名人孝亲敬老的故事 篇9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在曾国藩的家书中写道,“父母大人金福万安……阿胶两斤,高丽参半斤……”,托人带回湖南老家,以略尽人子之孝。

曾国藩后来出将入相,位极人臣,这些东西当然唾手可得,但在道光二十四年,他还是个翰林院编修,是个穷京官,弄到这些东西并不容易。特别是在他的家书中,将阿胶与高丽参并列,而且阿胶位居高丽参之上,可见当时社会风尚,以阿胶为难得的滋补上品,甚至比名满天下的高丽参还难得。

后来曾国藩的家书中,屡屡出现寄赠阿胶的字句,阿胶成为曾国藩为父母尽孝的最好方式。

那么,阿胶对老年人的滋补功效,在医理上有何依据?

对老年人来说,健康长寿是子女的最大期盼,那么如何才能健康长寿呢?《内经》说,“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能长久”。

很显然,气血虚衰是衰老的根源,延缓衰老,就要从气血两字入手。而阿胶味甘,性平,能补血养血止血,滋阴润燥,益气补虚,除风化痰清肺,利小便,润大肠。这些滋补功效确实十分适合老年人滋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