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最全庐山旅游攻略最新8篇正文

《最全庐山旅游攻略最新8篇》

时间:

我国山河壮丽,景色万千。有许多座名山,庐山就是其中的一座名山。庐山的地理位置位于江西省九江市。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最全庐山旅游攻略最新8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叠泉 篇1

在芦林湖畔,有一栋中西合璧的别墅式建筑。那是毛泽东在庐山期间曾住过的地方,人称芦林别墅。因房号是1号,故亦称“芦林一号”。别墅系1961年兴建,单层平顶,中有内院,总面积2700平方米。1984年改成博物馆馆址。解放前庐山各栋中外别墅中的精品、陈列品和历史文物是馆藏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的展品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清代画家许从龙历时6年所绘制的《五百罗汉图》。原画共有200幅,几经战乱,只剩110幅,后经多方搜集又找回两幅,现共有112幅,都存放在博物馆内。 博物馆内展出历代名瓷中的精品,有汉代的青瓷、唐三彩、宋影青瓷、明青花瓷、清逗彩瓷,特别是明清代的展品,都柔润细腻,非常精美。 博物馆内还收藏了蒋介石用过的“蒋”字瓷盘,宋美龄的象牙柄扇,以及蒋介石五十岁辰时,官僚们赠送的佩剑和铜砚。此外,馆中还藏有青铜器、陶器、工艺品、金石篆刻、历代钱币等藏品,其中也有许多是难得的珍品。

庐山会议旧址 篇2

位于牯岭东谷掷笔峰麓。松柏茂密,溪水潺潺,环境优美。原是蒋介石在庐山创办军官训练团的三大建筑之一,于1937年落成,名庐山大礼堂。解放后改名“人民剧院”,外表壮观,内饰华丽。1959年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和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均在此召开。毛泽东同志主持了这三次重要会议。现在,这里已辟为庐山会议纪念馆。里面保存着当年许多珍贵的实物、照片、材料和根据纪录片制作的录相片,供游人观看。 右侧不远处的“庐山大厦”为外观4层、内有6层的钢筋水泥建筑,原为国民党军官训练团的中下级军官住所,正面额上原有蒋介石题写的“庐山传习学舍”四个大字。位于会址和大厦中间的一座宫殿式建筑即为1935年落成的庐山图书馆。

大天池 篇3

铁船峰俗称“桅杆石”,与龙首崖隔涧相望。高峰矗立,似巨舰昂首,故名。相传,东晋大将军王敦,军事大权在握,欲篡夺帝位。一天在建康(今南京市)邀请许逊等人,席间让人释梦。言昨晚梦一木破,问是否吉祥。许逊等人知其用心,便释为“木上破天,乃“未”字,公欲用刀兵,未可轻举妄动“。王敦听后不悦,暗起杀心。许逊等人也已料到,遂乘船逃走。船行江中,王敦果然派兵追来,幸好许逊学有法术,呼来二龙挟船开飞,并告诫众人紧闭双目,不得窥视。当船飞临庐山紫霄峰上空时,云雾迷漫,船底擦着树梢沙沙作响,舟人奇而窃视,二龙突然离去,船随即坠于紫霄峰下的石门洞旁,而成为铁船峰。

1992年在铁船峰顶建有静观亭及近人石刻等。

叠泉 篇4

三叠泉在庐山五老峰东面,青莲涧的下源,亦称三级泉.水帘泉。于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始被樵夫发现。三叠泉汇集了五老峰和大月山两处约2平方公里的溪流,沿第四纪冰川形成的冰阶,辗转盘旋,喷空而下,沿着三级断崖,分为三叠形成瀑布直泻龙潭,落差达155米。一叠直垂,像一面水晶帘子,从20多米的簸箕背上一倾下,砸在苍崖上,浪花翻滚,烟雾腾腾,白浪飞溢,溅起亿万珍珠,远看似雨雪交加,近看似大雾茫茫。二叠落差50米,“飘者如雪,断者如雾,缀者如旒,挂者如帘”。三叠最长最阔,洪流倾泻,满满荡荡,如玉龙走潭,巨响轰磕,飞瀑跌落处激起了滚滚波涛,浪花四溅。观三叠泉分俯视与仰视两种,一为出青莲,涧河谷,由观瀑亭与六合亭等处俯视,一为从铁壁峰向上视。气势磅礴的三叠泉,其景色随着季节和雨水多寡的。变化而不同。暮春初夏多雨季节,飞瀑如发怒的玉龙,轰然疾下,震天动地。仲夏严冬雨水较少,则水帘如丝,风吹轻烟,轻盈柔美。春夏秋冬四季,各有千秋。三叠泉秀美险奇,自古被誉为“庐山第一奇观”,又有“匡庐瀑布,首推三叠”,“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历代诗人曾为之讴歌赞美 m.xiaozongshi.com 。元代诗画家赵孟兆《水帘泉》诗云:“飞泉如一帘,直下数千尺。新月如帘钩,遥遥挂空碧”。对三叠泉的月夜作了诗情画意般的描述。宋代诗人白玉蟾《三叠泉》诗云“九层峭壁划青空,三叠鸣泉飞暮雨”,“寒山入谷吼千雪,派出银河轰千古”等诗名。从观瀑亭绕道下行,可临“观音洞”和“观音崖”,洞旁巨石上镌有邓旭所书的“竹影疑踪”四字。相传此处为仙人洞“竹林隐寺”的石门。民间流传的樵夫洞中观神仙下棋,“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的神话传详,即指此处。

玉川门位于屏风叠下,两崖壁立,垒石如屏,涧从中辟,穿一窦,游者低首而过,其石色白如玉,故名。门内有铁壁精舍,门外旧有水竹居,凌云舍,《吴阐思游记》称:“庐山之秀钟于庐山,五老之秀凝集玉川门”。北崖上有明刘世扬手书“玉川门”三字。

天门潭在玉川门上侧500米处。天门潭形如钟罄,潭内碧波荡漾,清澈见底,巧合的是由两块巨石相拱形成一“天门”,自然成趣,别有洞天。天门潭处上约200米处,是似空中飞来的飞来石,飞来石左侧是酷似骆驼的骆驼峰。

外龙潭在壁崖右侧,泉水从崖缝中分两股喷出,似双龙戏珠,颇有情趣。潭边巨石上刻有古人燕山公的“悬珠宝映”四字。

九叠屏又名屏风叠,因山为九叠如屏风而得名。又因铁色壁立,似裂云制锦,称之为屏风叠锦。有云:“匡山云锦九叠之胜神所栖,界天绝壁云为梯”,也是奇观。相传李白在此“寻仙”和隐居,有“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诗名,今建太白读书草堂,草堂旁巨石有“双溪草堂”题刻。

五老峰位于庐山东南。东临鄱阳湖,西接含鄱口。海拔1358米,上顶苍穹,下压鄱湖,削壁千仞,绵延数里,为庐山诸峰中的佼佼者。从山麓海会寺仰视群峰,如五老相依相偎。五峰中,三峰最险,峰顶有“日近云低”、“俯视大千”等石刻。第四峰最高。峰危崖间,鹤舞蛇行的“五老松”,正伸展玉枝玉臂,象位热情好客的人,喜迎宾客,故又称庐山“迎客松”。五老峰外,有五小峰:即狮子峰、金卯峰、石船峰、凌云峰和旌旗峰。唐代诗人李白赞日:“予行天下,所游览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门票

凭大门票免费,但如从山下庐山区海会镇前往三叠泉,仍需购64元门票

免票政策:儿童身高1.2m以下免费;70岁以上持身份证免票;现役军人持军官证免票

优惠政策:儿童身高1.2-1.4m购儿童票

开放时间

7:00-18:00

景点位置

江西庐山东南九叠谷

小天池 篇5

牯岭,庐山的中心。三面环山,一面临谷,海拔1164米,方圆46.6公里,是一座桃源仙境般的山城。

观音桥景区 篇6

御碑亭是明朝皇帝朱元璋所建造的。整个御碑亭的建造风格比较独特,明朝洪武二十六年九月(1393年)朱元璋为了纪念周颠仙等人就在这台上建起了御碑亭。亭中至今还保存着朱元璋的御碑。碑上刻着这位朱皇帝亲自撰写的《周颠仙人传》和《四仙诗》。这块御碑高约4米、宽1.3米、厚0.23米。

庐山文化 篇7

(1)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

谢灵运是中国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作家,热情讴歌庐山的自然美是其诗歌的重要特色。他和陶渊明、慧远等对中国山水诗的发展起了开创性作用。

自晋代以来,约有1500名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艺术家、科学家,留下了4000余首歌颂庐山自然美景的诗歌。其中许多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中的名作。

(2)繁荣的宗教文化

庐山最早的道教建筑真人坛,庐山最早的佛寺归宗寺,均建于公元四世纪中叶。佛、道两教都把庐山作为他们开创宗教思想、弘扬教义的重要地区。

唐代庐山是禅宗的重要道场,并有净土宗、律宗、临济宗、沩仰宗、曹洞宗等六个佛教派别。唐玄宗公元371年敕建道教“九天使者庙”。它在北宋改称为“庐山太平宫”。宋朝有八代皇帝均在庐山太平宫设“宫观使”、“提举”等官位。许多丞相都在太平宫任过职。先后任官达114人。

明王朝对庐山佛寺尊崇倍至,曾敕建了多处寺庙,佛教十分兴旺。由于庐山在中国佛教历史上的重要地位,1924年,世界佛教大会在庐山召开。近代以后,庐山又出现了众多的教会、教堂。

(3)教育和“理学”的圣地

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之首。朱熹在这里提出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是光辉的一页,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重要的影响。由于朱熹的倡导,白鹿洞书院还是儒学主流——“理学”的圣地。“理学”影响了宋代以来700年的中国历史。它在中国哲学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陆九渊、胡居仁、王守仁等历代著名的理学家,也在这里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例如,公元1498年,来白鹿洞书院深造的就有500余人。

(4)杰出的科技文化

庐山的科技文化,在中国的科技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庐山温泉,是中国最早的医疗温泉之一。西林寺塔,是中国寺庙中较早的密檐砖塔。太平宫的旋玑玉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天文观测仪器。观音桥,以105块石条凹凸相楔,结构奇特,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四光的庐山第四纪冰川学说震动了世界地质学界。1934年,胡先等科学家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供科学研究的庐山植物园。现与世界上80个国家270个单位建立了种子交换等方面的关系。

(5)历代帝王的文化建树

秦至清代,有十余位皇帝对庐山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建树。其中登临庐山的有:秦始皇、汉武帝、晋安帝、梁元帝、南唐中主李璟。历代皇帝视庐山为皇权象征。南唐朝廷建“庐山国学”,唐玄宗建造了赐经亭,康熙赐名秀峰寺。这些帝王以各种方式弘扬了庐山的儒、佛、道文化。有些帝王还以自己的文学艺术作品歌颂庐山。明成祖诏令禁山,保护庐山的自然环境。

乌龙潭 篇8

由石门涧上来,步行一段路,便可到黄龙潭、乌龙潭。 ——两潭相邻,各有千秋。黄龙潭幽深、静谧,古木掩映的峡谷间,一道溪涧穿绕石垒而下,银色瀑布冲击成暗绿色的深潭。静坐潭边,听古道落叶、宿鸟鸣涧,自然升起远离尘世、超凡脱俗之感。大雨初过,隆隆不尽的闷雷回荡在密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