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日关系恶化的原因【优秀3篇】》
表面上看,中日两国间的矛盾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领土主权,但实际上,真正促使两国关系一步一步恶化的背后原因相当复杂。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当前中日关系恶化的原因【优秀3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中日关系恶化的根源 篇1
9月3日当中国在庆祝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这一伟大胜利的时候,作为当年战争的发起国,日本对于这一天却非常低调。笔者搜索了日本的各大媒体,发现他们集体都忽视这个纪念日的存在。这也正代表了日本对于二战的模糊认识。因为日本政府至今都认为那场战争是终站,而不是战败,所以就更不会接受“投降日”的概念了。这是一种对待历史事实虚伪的态度。
不承认战败,美化二战,这就是日本右翼势力的“历史修正主义”。因为在右翼分子看来,二战时同盟军对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审判,以及同盟国主导颁布的“日本和平宪法”是一种屈辱。这就是当今日本右翼势力在极力否认二战战败,突破和平宪法束缚,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根本初衷。日本的这种做法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正因为日本政府一直秉承着这种错误的历史认知,才使得中日关系不但没有发展,反而还进一步退化。尤其是安倍晋三上台以来,右翼势力逐渐控制日本政府的决策,使得日本不断出现美化战争、否认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等违背历史的行为,这直接伤害了中国人们的感情,并导致中日关系达到了自建交以来最严峻的一个阶段,而历史问题正是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
特别是安倍晋三的一系列的行为和言论,让作为二战受害国的中国忍无可忍。他曾质疑过前首相村山富市向亚洲人民道歉的“村山谈话”,并称他不会原封不动地继承“村山谈话”;也曾质疑过二战时日军强征慰安妇的卑鄙行为。他更是在执政一周年之际悍然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中韩等国的强烈不满。
在抗战胜利纪念日的座谈会上,对于安倍的种种行为,国家主席用“5个依然、2个坚决、3个绝不”做了不点名的严厉批评。他说:“今天日本一些政治组织和人物依然在矢口否认日军侵略的野蛮罪行,依然在执意参拜双手沾满鲜血的战犯亡灵,依然在发表美化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的言论,依然在藐视历史事实和国际正义,依然在挑战人类良知。我们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决不允许否认和歪曲侵略历史,决不允许军国主义卷土重来,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除了历史问题以外,如今中日关系所面对的另一个难题就是:钓鱼岛问题。但我认为,钓鱼岛问题其实也是历史问题的一个部分。因为中日钓鱼岛之争由来已久,是二战后美国留在中日之间的一个隐患,阻碍着中日关系的发展。但在中日建交时,中日两国对于钓鱼岛问题是搁置的,双方约定谁都不涉及这一问题。
今年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在42年前中日邦交恢复之时,邓小平就曾说过:“这个岛的问题放一下不要紧,我们这一代缺少智慧,谈这个问题达不成一致意见,下一代比我们聪明,一定会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法。”正是这种“搁置争议”的做法,使得中日关系快速发展,经贸和人员往来不断密集。但是如今日本率先单方面破坏了这种默契,违背了誓言。从扣留中国渔船和船长到“购买”钓鱼岛,日本的这种做法使钓鱼岛事件升级,直接导致了中日关系的恶化,并一直持续到现在。因此,钓鱼岛问题就是中日关系恶化的直接原因。
出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因为当今中日关系如此的恶化对于双方都是非常不利的。但是解铃还须系铃人,日本政府挑起钓鱼岛争端,美化否认二战历史,才造成中日关系的持续紧张。那么要想解决中日之间的矛盾,日本政府首先就要做出应有的表态和行动。
其实对于中日关系的改善,中国的立场很明确。首先,日本必须要对历史有一个真实客观的认识,必须坦诚面对当年对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并存有真心的忏悔之意,这是中日关系恢复的基础;其次在钓鱼岛问题上,就要承认钓鱼岛问题存在主权争议,并要通过政治谈判的方式来解决领土争端,这是中国的底线。日本只有承认这种基础和底线,中日关系才能恢复和发展。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关系的良好发展能够促进两国经济、文化的交流,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世界的和平安全与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为此中国也始终致力于维护中日之间的友好关系,愿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基础上发展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但这必须是建立在日本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基础上的。正如主席说的那样:“中国人民有比海洋、天空更为宽广的胸怀,但我们的眼睛里也决容不下沙子。”
今年是甲午中日战争120周年,明年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纪念缅怀这些历史时刻,不是为了挑起事端、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防止历史的悲剧再次发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牢记昨天的历史,是为了珍惜今天的和平,更是为了憧憬明天的美好。
当前中日关系恶化的原因 篇2
一些网民谈及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可以回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如果没有如此渊博的历史知识,至少记得甲午战争;到了60多年前的抗日战争,更是人人对南京大屠杀和日军的细菌部队咬牙切齿。
对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侵略历史,日本自1955年起,就开始对战败后的历史教科书中关于侵华、侵韩和侵略东南亚国家的内容进行修改,使日本的侵略行动在教科书中看起来不那么令人痛恨。
据媒体报道,日本多次修改历史教科书的结果,导致该国几代年轻人不了解二战中的侵略真相,甚至不知道有“慰安妇”、细菌战和化学部队。而在中国,受日本侵略是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所有国民必须详细了解和真切记住的历史。自新中国建立之日起至今,没有哪一本历史教科书中会缺少这一充满国家恨民族仇的课文。
日本在二战后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心中,是一个虽然“一衣带水”,但曾经那么残酷的在中国烧杀掳掠的民族;尽管亲眼看到日本兵用刺刀捅进中国孕妇肚子的老人如今活着的已经不多,但在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日本是与中国有仇的国家。
有“世仇”的国家之间如果发生有关国家尊严、领土权利、经济利益方面的争执,当然不太会像在两个友好国家之间那样解决,尤其在当国内出现了政治或经济方面的危机,那么这种外交争执就非常可能被统治者用来转移国内矛盾。
在2012年初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发起购买钓鱼岛募捐活动时,尚未摆脱持续数十年不景气的日本经济因为国际金融危机而雪上加霜,持续出现负增长,重新陷入技术性衰退,被形容为“人口老化、出口消失、公共债务扩大”。
在政治上,近年来日本首相易人的速度被形容为“走马灯”,党派之间和一党内部的权力之争不断,安倍晋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2012年再度回任自民党总裁,之后在同年的选举中赢得首相一职。
以鹰派著称的安倍晋三想要长期保住首相的位置,必须从经济持续低迷而且显然无法在可视的未来强劲的现实中,找出一个可以让公众看到希望的亮点,与最近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对抗,也许是安倍认为最有效的一个策略。
与此同时,中国执政党最高领导层十年换届的在当年年底举行;党内各派权力斗争之激烈,因为__事件的偶然曝光而公诸于世;官员自上而下贪腐成风;全国各地的群体抗议事件此起彼伏。
从未被认为“强硬”的时任领导人已经对国内的政治局势到了几乎手足无措的地步,即便把维稳经费增加到大过国防开支,仍然不能解决问题。
石原慎太郎挑衅式的购买钓鱼岛之举,正好为走投无路的政权解围,中国人对日本隐隐约约的隔代仇,变成了又一次被欺负、被强占领土的现实。
而接任的中国领导人上任后在各方面都显示出强硬姿态,从国内大力反腐到争夺领土领海权,包括划定防空识别区在南海实施新捕鱼条例以及大张旗鼓显示军事实力,都广受舆论赞扬深得民间支持。
中日两国关系的紧张不断加剧,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许多人担心两国坚持强硬姿态,可能导致局势恶化,影响地区和平,甚至有人提出“不能排除中日甲午战争在两个甲子之后重演的可能性”。
但也有很多人对中日关系前景不这样悲观,认为二战给了两国血腥教训,中日不会再发生可以被称为“战争”的军事冲突,尤其在两国至今仍然保持密切良好的贸易关系的今天。
引发此轮两国关系恶化的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即便背后还有经济利益背景,但只是两国间各持己见的一个争议,最终会找到解决办法,不会永远僵持和对立下去。
安倍虽然态度强硬,包括去年12月26日在中国最高领导人集体瞻仰毛泽东遗容的同一天,再次参拜中国最忌讳的靖国神社,但随即安倍也发表了“不战决心”的讲话,在讲话中他辩解说,参拜靖国神社是为了宣誓永不再战。
无论安倍参拜靖国神社的真正意图是什么,也无论日本用什么形式声称拥有钓鱼岛等的主权,在二战后建立起的新国际秩序中,安倍政府不可能明目张胆的复活军国主义。
而从“”中的社会最底层跌打滚爬走到最高权力宝座的和,显然比他们的前任考虑问题更周全,他们现在采取的是以国家名义实行的对外强硬措施,而不是暗中鼓励民间反日行动。
从理论上说,任何一场群体行动发展到当局控制有困难的规模后,都可能从最初的抗议目标演变为针对政府的革命,所以放任老百姓举行“抗日”游行和示威活动,在已经充满了“患不均”情绪的中国社会,是一件非常危险的***游戏。
而政府采取的国家名义的强硬行动,可以在任何外界出面的外交调和行动中见好收场,既给了对方一个教训,让它以后有所收敛,也对国内民众有一个漂亮的交待。这很可能就是中日争端的发展前景。
新加坡的李光耀现年90岁,经历过日本占领新加坡、日本在二战中的毁灭以及它不屈不挠重新取得的辉煌的时期。李光耀认为,不把日本当回事是“愚蠢的”。20世纪80年代,日本作为经济增长引擎引领全世界,但在之后的20年,债台高筑的日本彻底“迷失了”,但日本并没有陷入真正意义上的衰落。
日本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近7000座岛屿,人口接近1.3亿。日本也许和世界上大多数地方一样,在走向老龄化,但日本绝不是一个没有创造力,正在衰竭没落或一无所有的国家。
正如牛津大学名誉校长、最后一任香港总督彭定康所言:“自2002年以来,日本的人均收入每年增长0.9%,高于美国和英国;即便在经济衰退最严重的年份,失业率也从未高于5.5%,2012年底的失业率为4.1%;社会凝聚力依然强大;通过巨额海外投资,日本公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面向全球。日本目前仍然以相当大的优势,保持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地位,从平均水平讲,日本公民的富裕程度是中国公民的8倍。”
中日关系现状 篇3
1、不断发展的两国经贸关系。 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在贸易方面,日本已连续11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回顾战后以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在漫长的历史年代,贸易合作通过民间渠道不断得到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最终经过了长期积累得到了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并最终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2、陷入迟滞的中日政治关系。这一点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近几年中日之间一直没实现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互访,这对于两个近在咫尺的国家来说是不正常的。两国间最大的政治障碍是历史问题,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两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是这份沉重的历史遗产却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长期的战争状态粉碎了中日两个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相互师从、相互仰慕的美好感情与和平氛围,民族情绪开始发生历史逆转。这种逆转对后来中日关系造成的影响,其程度之深刻,时间之持久,范围之广泛,无论怎样估计也不为过分。与历史问题相伴而来的还有两国在台湾问题、领土问题以及日美安保问题等分歧。这一系列原则分歧的存在,再加上近年数起具体事件的发生,如参拜靖国神社问题。
3、日本的认识问题。日本目前的心理是复杂的,昔日煌达的经济如今深陷低迷,日本应该坦然承认和接受地区国家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在同一平台上进行竞争与合作的事实。日本要摆脱以下观念:
(1)追求全球自由贸易,不参加地区歧视性经贸组织;
(2)继续追求在东亚领头羊角色,维护东亚的垂直分工体系;
(3)迫于国内政治的压力,为保选票,不敢开放国内某些脆弱领域;
(4)回避历史,认为如果认罪有损日本形象。日本要勇敢于面对历史和现实,要成为一个正常的大国首先要以一个正常大国的姿态和度量行事,无论遇到什么阻障和困难,依然故我。只有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周边国家才能对你这种身份认同。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