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庞安时传原文及译文【通用10篇】》
——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宋史庞安时传原文及译文【通用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宋史·贾逵传》原文及译文 篇1
《宋史·贾逵传》原文及译文
原文:
贾逵,真定藁城人。隶拱圣为卒,至殿前班副都知。从狄青征侬智高,战于归仁驿。既陈,青誓众曰:“不待令而举者斩!”时左将孙节战死,逵为右将军先锋将,私念所部兵数困易衄,兵法先据高者胜,苟复待命而贼乘胜先登,吾事去矣。即日引军趋山。既定,贼至,逵麾众驰下,仗剑大呼,断贼为二。贼首尾不相救,遂溃。逵诣青请罪,青拊其背劳谢之。邕州城空,青使逵入括公私遗坠,固辞。是时,将校多以搜城故匿窃金宝,独逵无所犯。迁嘉州刺史。初,逵少孤,厚赂继父,得其母奉以归。至是,以母老辞,不许,而赐母冠帔。秦山多巨木,与夏人错壤,逵引轻兵往采伐。羌酋驰至,画地立表约决胜负。逵引弓连三中的,首下马拜伏,从逵取盈而归。徒并代路,专主管辟府军马。熟户散处边关,苦于寇略,逵差度远近,聚为二十七堡,次第相望,自是害乃息。一夕烽火屡发左右白当起逵卧不应旦而谓人曰此必妄也脱有警可夜出乎徐问之果边人烛遗物也都城西南水暴溢,注安上门,都水监以急变闻。英宗遣逵督护,亟囊土塞门,水乃止。议者欲穴堤以泄其势,逵请观水所行,谕居民徙高避水,然后决之。军校营城外者,每常朝,即未晓启门钥;或辍朝失报,启钥如平时。逵言:“禁城当谨启闭,不宜凭报者。”乃冶铁铸“常朝”字,俾持以示信。迁马军副都指挥使。延州旧有夹河两城,始,元昊入寇据险,城几不能守。逵相伏龙山、九州台之间可容窥觇,请于其地筑保障,与城相望,延人以为便。元丰初,拜建武军节度使。数月而卒,年六十九。赠侍中,谥曰武恪。(选自《宋史·贾逵传》)
译文:
贾逵,真定藁城人。隶属拱圣军为士卒,官至殿前班副都知。跟从狄青征讨侬智高,在归仁驿作战。摆好阵势之后,狄青向众人宣誓说:“不等发令而行动的斩首!”当时左将孙节在战斗中死去,贾逵是右先锋将军,私下想到所率领的部队多次受困容易失败,按照兵法,首先占据高处的就取得胜利,如果再等待命令而敌人乘胜先登上高处,我们就要失败。当天就带兵朝山上进发。安定下来之后,敌人来到,贾逵指挥士兵奔驰下山,持着剑大声呼喊,把贼军截成两段。贼军首尾不能相救,于是溃败。贾逵到狄青处请罪,狄青拍着他的肩背慰劳感谢他。邕州城空,狄青让贾逵入城搜罗公家和私人遗留下来的东西,贾逵坚决拒绝。这时,将校大多以搜刮隐藏的东西为名盗窃金银财宝,惟有贾逵秋毫无犯。升为嘉州刺史。起初,贾连年少时父亲去世,他把大量财物赠送给继父,把他的母亲接回来奉养。到这时,他因为母亲年老而辞职,没有被朝廷允许,朝廷赐给他母亲帽子和披肩。秦山上有很多大树,和夏国的土地接壤,贾逵带领轻兵前去采伐。羌人首领奔驰而到,划分地界立下标记约定决一胜负。贾逵拉弓连中三次目标,羌人首领下马跪拜俯伏,听任贾逵满载而归。调到并代路,专门主管麟府的军马。熟户分散居住在边关,被敌寇的抢掠害苦,贾逵按照远近加以衡量选择,使他们聚成二十七堡,依次相望,从此灾害才停止。一天晚上,烽火多次发出信号,左右的人说应当起兵,贾逵躺着不答应。天亮之后对人说:“这一定是假的。,如果有警报,可以在晚上发兵吗?”慢慢地查问这件事,果然是边地的人在烧遗弃的东西。都城的西南部水暴涨溢出,注入安上门,都水监把紧急变故向朝廷奏报。宋英宗派贾逵去督察,迅速用口袋盛土塞住大门,水终于被止住。议论的人想在大堤上挖洞来倾泻水势,贾逵请求观察水的走向,告诉居民移到高处避水,这样之后才把堤穴打开。军校在城外驻营的,每次定期常朝,在天亮时打开门锁,有时停止上朝而未通报,却还像平时一样打开门锁。贾逵说:“禁城应当谨慎打开大门,不应该依靠通报的人。”炼铁铸成“常朝”的字样,让通报人拿着以作信符。升为马军副都指挥使。延州过去有夹着河的两座城,开始时,李元昊来侵犯占据险要的地方,城几乎不能守住。贾逵查看伏龙山、九州台之间可容窥探侦察,请求在这个地方修筑军事建筑物,和延州城相望,延州百姓认为这很便利。元丰初年,为建武军节度使。几个月后去世,享年六十九岁。赠为侍中,谥号武恪。
《宋史·庞安时》原文及翻译 篇2
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儿时能读书,过目辄记。父,世医也,授以《脉诀》。安时曰:“是不足为也。”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辨诘不可屈,父大惊,时年犹未冠。已而病聩,乃益读《灵枢》、《太素》、《甲乙》诸秘书,凡经传百家之涉其道者,靡不通贯。尝曰:“世所谓医书,予皆见之,惟扁鹊之言深矣。盖所谓《难经》者,扁鹊寓术于其书,而言之不祥,意者使后人自求之欤!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且察脉之要,莫急于人迎、寸口。是二脉阴阳相应,如两引绳,阴阳均,则绳之大小等,此皆扁鹊略开其端,而予参以《内经》诸书,考究而得其说。审而用之,顺而治之,病不得逃矣。”又欲以术告后世,故著《难经辨》数万言。药有后出,古所未知,今不能辨,尝试有功,不可遗也。作《本草补遗》。
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活人无数。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
尝诣舒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才见,即连呼不死,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拊摩。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其家惊喜,而不知所以然。安时曰:“儿已出胞,而一手误执母肠不复能脱,故非符药所能为。吾隔腹扪儿手所在,针其虎口,既痛即缩手,所以遽生,无他术也。”取儿视之,右手虎口针痕存焉。其妙如此。
有问以华佗之事者,曰:“术若是,非人所能为也。其史之妄乎!”年五十八而疾作,门人请自视脉,笑曰:“吾察之审矣。且出入息亦脉也,今胃气已绝。死矣。”遂屏却药饵。后数日,与客坐语而卒。
(选自《宋史庞安时传》
《宋史·庞籍传》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篇3
《宋史庞籍传》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预修《天圣编敕》,擢群牧判官,因转封言: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今日圣断乃异于昔,臣窃惑焉。若是,则清强者沮矣。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又奏: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自元昊陷金明、承平,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使部将狄青将万余人,筑招安砦于谷旁,数募民耕种,收粟以赡军。元昊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乃屯兵青涧城。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既而元昊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 。朝廷从之。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薨,年七十六。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 。
(节选自《宋史庞籍传》,点此可查看本文逐句翻译)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
假:借给
B. 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 坐:因犯罪
C.会帝厌兵 会:适逢
D.第遣使吊赙其家 第:按次序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3分)( )
A.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B.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C.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D.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庞籍不畏权贵。庞籍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烧掉垂帘礼仪制度,面对后宫干政,要求杖打内侍,拒绝听从命令。
B.庞籍长于史事。仁宗执政初期,庞籍劝谏仁宗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 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只听信于执政大臣。
C.庞籍治军有方。庞籍为解决数万士兵军用物资问题,招募百姓就地耕种,以供军粮,戍兵纪律严明,虽分散驻扎在城中,却无一人犯法违禁。
D.庞籍足智多谋。庞籍识破了元昊的外交手段,断定李文贵带着野利旺荣的书信投诚是欺骗,并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抵挡敌人大举进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5分)
(2)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5分)
[参考答案]
4.D 【解析】 第:只是。
5.C
6.A 【解析】 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应为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时。
7.(1)多次因犯罪之事弹劾范讽,范讽与李迪要好,都扣留下来没有上报朝廷。
(2)太尉三公,不是陪臣所能称呼的(官职),假使旺荣成为太尉,那元昊就不能做臣子了。
《宋史·庞安时》原文及翻译 篇4
庞安时,字安党,是蕲州蕲水人。很小的时候就能读书,过目就能记住。父亲是位世医,教他学脉诀,安时学后认为:“这不能够成为冶病的依据,”只拿黄帝和扁鹊的脉书研究,不久,已能通晓书中全部内容,时常有自己的新见解,与他辩论驳诘不能使他屈服。他的父亲大为惊奇,当时庞安时还没有成年。不久,因患 病而耳聋,于是他更加刻苦研究《寻枢》、《太素》、《甲乙》等珍贵罕见的医书,经史百家凡是涉及医学内容的,没有不能融会贯通的。庞安时普说:“世上的所谓的医书,我基本上都看过,唯存扁鹊的《难经》一书比较深奥。所谓《难经》就是扁鹊在书中将其医学要旨隐藏,但是讲述得并之详细,意思是让后人自己从书中去学习领会吧!我的医术就是来自扁鹊的`《难经》之中,按照该书所言来诊断病患的深浅,诀断死和生,就象符合到一起一样恰当。而且观察脉象的要点,最重要的莫过于人迎脉和寸口脉。这两脉阴阳相应,犹如两条引绳,阴阳平衡,则以绳大小相等。扁鹊《难经》大体开启了诊治这两种脉象的端倪,而我用《内经》等书加以参考,考索研究然后得出这种结论。仔细考察病症以后才应用,顺着这个理论然后治病,所有疾病都逃不出这一范围。”他打算将自己的医术告知后世,所以著《难经辨》数万言。药物后来增加有的,古人所不知道的,今人不能辨别的,经过尝试,确有功效的不应该遗漏,为此他写了《本草补遗》一书。
庞安时为人治病,大都十有八九痊愈,登六求医的病人,庞安时替他们腾出房间使他们居住,并且亲自察看患者的药物,一定要等病人痊愈然后才让他们回家,那些无法救治的病人,一定如实告诉他们病情,不再为他们治疗。治好了无数的病人,患者持金帛来感谢,他并不都收下。
一次,庞安时去舒州的桐城,有位民家妇女恰好生产,已经过了七天但是胎儿还没有生下来,有了许多办法都无效。庞安时的学生李百全家恰好是他家邻居,于是邀请庞安时前往治疗。刚刚看见产妇,就连声说不会死的,并告诉产妇家人用热水温敷产妇的腰腹部,并亲自为产妇上下按摩,产妇感到胃肠部一阵微痛,呻吟间,一个男孩子就出生了。她的家人既惊又喜,不知为什么会这样。庞安时说:“婴儿已出胎胞,而一手误抓着母肠不能脱出来,故不是符药所能治疗的,我隔腹抚摸胎儿手所在有位置,然后针刺的他虚口,胎儿既然感觉疼痛就会立即缩手,所以马上就生了下来,并没有别的方法。”取来孩子观察,右手虎口针眼痕迹仍在。他医术的高妙就是这样。
有人曾问他有关华佗的事,他说:“华佗医术如此高明,不是人所能达到的,大概史书的记载没有什么根据吧!”五十八岁时疾病发作,他的学生请求他给自己诊脉,他笑着说:“我已仔细地研究了,而且呼吸出入也是脉象,现在我的胃气已绝,该死了。”于是他不再服用药饵。过了几天,坐着与客人谈话时去世了。
庞籍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5
庞 籍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预修《天圣编敕》,擢群牧判官,因转封言:“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今日圣断乃异于昔,臣窃惑焉。若是,则清强者沮矣”。
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又奏:“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
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
自元昊陷金明、承平,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元昊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乃屯兵青涧城。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既而元昊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朝廷从之。
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薨,年七十六。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
4.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 假:借给
B.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 做:定罪
C. 会帝厌兵 会:适逢
D. 第遣使吊赙其家 第:按次序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庞籍刚正严明的一组是(3分)
1若是,则清强者沮矣
2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
3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
4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
5召文贵开谕之,遣去
6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
A. 123 B. 125 C. 346 D. 456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庞籍不畏权贵。庞籍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慧太后垂帘听政,烧掉垂帘礼仪制度,面对后宫干政,干预要求杖打内侍,拒绝听从命令。
B.庞籍长于史事。仁宗执政初期,庞籍劝谏仁宗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朋党,提拔近亲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只听信于执政大臣。
C.庞籍治军有方。庞籍为解决数万士兵军用物资问题,招募百姓就地耕种,以供军粮,戍兵纪律严明,虽分散驻扎在城中,却无一人犯法违禁。
D.庞籍足智多谋。庞籍识破了元昊的'外交手段,断定李文贵带着野利旺荣的书信投诚是欺骗,并在青涧城驻扎队,抵挡敌人大举进犯。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
(2)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
答案
4.D(第:仅,只。)
5.A (⑤是表现庞籍有外交手段。⑥是表现庞籍勤勉为政、忠心为主的。)
6.A (“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有误,应为“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时。)
7、⑴多次弹劾范讽的犯罪之事,范讽与李迪要好,都扣留没有上报朝廷。
(译出大意,给2分,“数”“善”“寝”译对一处给1分。)
⑵太尉三公,不是陪臣所能称呼的(官职),假使旺荣成为太尉,那元昊就不能做臣子了。
(译出大意,给2分,“称”“当”“臣”译对一处给1分。)
宋史·庞安时传原文及译文 篇6
宋史·庞安时传原文及译文
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儿时能读书,过目辄记。父,世医也,授以《脉诀》。安时曰:“是不足为也。”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辨诘不可屈,父大惊,时年犹未冠。已而病聩,乃益读《灵枢》《太素》《甲乙》诸秘书,凡经传百家之涉其道者,靡不通贯。尝曰:“世所谓医书,予皆见之,惟扁鹊之言深矣。盖所谓《难经》者,扁鹊寓术于其书,而言之不祥,意者使后人自求之欤!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且察脉之要,莫急于人迎、寸口。是二脉阴阳相应,如两引绳,阴阳均,则绳之大小等。此皆扁鹊略开其端,而予参以《内经》诸书,考究而得其说。审而用之,顺而治之,病不得逃矣。”又欲以术告后世,故著《难经辨》数万言。药有后出,古所未知,今不能辨,尝试有功,不可遗也,作《本草补遗》。
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活人无数。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
尝诣舒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才见,即连呼不死,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拊摩。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其家惊喜,而不知所以然。安时曰: “儿已出胞,而一手误执母肠不复能脱,故非符药所能为。吾隔腹扪儿手所在,针其虎口,既痛即缩手,所以遽生,无他术也。”取儿视之,右手虎口针痕存焉。其妙如此。
有问以华佗之事者,曰:“术若是,非人所能为也。其史之妄乎!”年五十八而疾作,门人请自视脉,笑曰:“吾察之审矣。且出入息亦脉也,今胃气已绝,死矣。”遂屏却药饵。后数日,与客坐语而卒。
参考译文:
庞安时,字安党,是蕲州蕲水人。很小的时候就能读书,过目就能记住。父亲是位世医,教他学脉诀,安时学后认为:“这不能够成为治病的依据,”只拿黄帝和扁鹊的脉书研究,不久,已能通晓书中全部内容,时常有自己的新见解,与他辩论驳诘不能使他屈服。他的父亲大为惊奇,当时庞安时还没有成年。不久,因患病而耳聋,于是他更加刻苦研究《寻枢》、《太素》、《甲乙》等珍贵罕见的医书,经史百家凡是涉及医学内容的,没有不能融会贯通的。庞安时曾说:“世上的所谓的医书,我基本上都看过,唯存扁鹊的《难经》一书比较深奥。所谓《难经》就是扁鹊在书中将其医学要旨隐藏,但是讲述得并不详细,意思是让后人自己从书中去学习领会吧!我的医术就是来自扁鹊的《难经》之中,按照该书所言来诊断病患的深浅,诀断死和生,就象符合到一起一样恰当。而且观察脉象的要点,最重要的莫过于人迎脉和寸口脉。这两脉阴阳相应,犹如两条引绳,阴阳平衡,则以绳大小相等。扁鹊《难经》大体开启了诊治这两种脉象的端倪,而我用《内经》等书加以参考,考索研究然后得出这种结论。仔细考察病症以后才应用,顺着这个理论然后治病,所有疾病都逃不出这一范围。”他打算将自己的医术告知后世,所以著《难经辨》数万言。药物后来增加有的,古人所不知道的,今人不能辨别的,经过尝试,确有功效的不应该遗漏,为此他写了《本草补遗》一书。
庞安时为人治病,大都十有八九痊愈,登门求医的'病人,庞安时替他们腾出房间使他们居住,并且亲自察看患者的药物,一定要等病人痊愈然后才让他们回家,那些无法救治的病人,一定如实告诉他们病情,不再为他们治疗。治好了无数的病人,患者持金帛来感谢,他并不都收下。
一次,庞安时去舒州的桐城,有位民家妇女恰好生产,已经过了七天但是胎儿还没有生下来,有了许多办法都无效。庞安时的学生李百全家恰好是他家邻居,于是邀请庞安时前往治疗。刚刚看见产妇,就连声说不会死的,并告诉产妇家人用热水温敷产妇的腰腹部,并亲自为产妇上下按摩,产妇感到胃肠部一阵微痛,呻吟间,一个男孩子就出生了。她的家人既惊又喜,不知为什么会这样。庞安时说:“婴儿已出胎胞,而一手误抓着母肠不能脱出来,故不是符药所能治疗的,我隔腹抚摸胎儿手所在有位置,然后针刺他的虎口,胎儿既然感觉疼痛就会立即缩手,所以马上就生了下来,并没有别的方法。”取来孩子观察,右手虎口针眼痕迹仍在。他医术的高妙就是这样。
有人曾问他有关华佗的事,他说:“华佗医术如此高明,不是人所能达到的,大概史书的记载没有什么根据吧!”五十八岁时疾病发作,他的学生请求他给自己诊脉,他笑着说:“我已仔细地研究了,而且呼吸出入也是脉象,现在我的胃气已绝,该死了。”于是他不再服用药饵。过了几天,坐着与客人谈话时去世了。
《宋史·苏辙传》原文及译文 篇7
《宋史·苏辙传》原文及译文
苏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科,又同策制举。仁宗春秋高,辙虑或倦于勤,因极言得失。而于禁廷之事,尤为切至。策入,辙自谓必见黜。考官司马光第以三等,范镇难之。考官胡宿以为不逊,请黜之。仁宗曰:“以直言召人,而以直言弃之,天下其谓我何?”宰相不得已,置之下等,授商州军事推官。三年,辙为大名推官。逾年,丁父忧。服除,神宗立已二年,辙上书言事,召对延和殿。
王安石以执政与陈升之领三司条例,命辙为之属。安石出《青苗书》使辙熟议,辙尽言其弊。会河北转运判官王广廉奏乞度僧牒数千为本钱,于陕西漕司私行青苗法,春散秋敛,与王安石意合,于是青苗法遂行。安石因遣八使之四方,访求遗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可。安石怒,将加以罪。陈升之止之,以为河南推官。
宣仁后临朝,用司马光、吕公著,欲革弊事。光以安石私设《诗》、《书新义》考试天下士,欲改科举,别为新格。辙言:“进士来年秋试,日月无几,而议不时决。诗赋虽小技,比次声律,用功不浅。至于治经,诵读讲解,尤不轻易。要之,来年皆未可施行。乞来年科场,一切如旧,惟经义兼取注疏及诸家论议,或出己见,不专用王氏学。仍罢律义,令举人知有定论,一意为学,以待选试,然后徐议元佑五年以后科举格式,未为晚也。”光皆不能从。
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所著《诗传》、《春秋传》、《古史》、《老子解》、《栾城文集》并行于世。
(节选自《宋史·苏辙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
B.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
C.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
D.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制举,又叫制科,是由皇帝下诏而举行的小范围考试,通过策论文章考察应试者水平,选拔各类特殊人才。
B.宰相,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各朝代所对应的官名有所不同,可不受君主限制,具有独立处理政务的权力。
C.临朝,特指皇室女性亲临朝廷处理政事。古时后宫是不能上厅堂的,所以后妃要掌权就要“临朝”。
D.注疏,注是对经书字句的注解;疏,对经书所做注解的注解。注疏的内容关乎经籍中词语的意义、史实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辙参加制举考试,文章言词激切。苏辙在制举考试的策论文章中,因为激切地谈论朝廷宫禁之事,虽然得到皇帝的`理解,但最终还是被列入下等。
B.苏辙为国为民,劝说王安石。王安石施行青苗法后,派遣使者前往各地寻求未收取的财利。人们对此颇有担心,最终选派苏辙去信劝说王安石。
C.苏辙体谅士子,建议考试从旧。司马光想要对科举考试加以改革,但苏辙认为考试时间将近,建议来年的考试除稍作变动外,尽量一切如旧,可是司马光没有听从。
D.苏辙敢于直言,不以谄媚为事。无论是对于皇帝,还是执政的王安石与司马光,苏辙均能直言其弊,不以对方位高权重而畏缩不言,体现了他正直耿介的品性。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策入,辙自谓必见黜。考官司马光第以三等,范镇难之。(5分)
(2)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可。安石怒,将加以罪。(5分)
参考答案
4.A(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
5.B(宰相秉承君主旨意处理全国政务。)
6.B(苏辙写信劝说王安石是出自己意,并不是受众人委派。)
7.(1)策论文章送达皇帝后,苏辙自认为一定会被黜免。考官司马光将他置于第三等,范镇感到为难。(入,1分,翻译为“送达”、“呈上”均可;见,1分,翻译为“被”;难,1分,翻译为“对…感到为难”、“认为…很为难”均可。大意2分。)
(2)苏辙将书信给王安石,竭力陈说这件事不可行。王安石大怒,想要把罪名施加给他。(抵,1分,翻译为“送达”、“送给”“给”均可;力,1分,翻译为“竭力”“全力”均可;“将加以罪”,状语后置句,1分,翻译为“想要把罪名施加给他”。大意2分。)
【参考译文】
苏辙,字子由,十九岁时,和哥哥苏轼一同考中进士科,又一同参加制举的策论考试。宋仁宗年岁已高,苏辙想他或许会对勤于政事感到疲倦,于是详尽地论说为政的得失,而对宫禁朝廷的事,论述得尤为激切。策论文章送达皇帝后,苏辙自认为一定会被黜免。考官司马光将他置于第三等,(注:制举考试的合格者分为五等,因一、二等为虚设,所以三等为最高。)范镇感到为难。考官胡宿认为对皇上不恭,要求黜落他。仁宗说:“本来是想用直言求取人才,却因直言而抛弃他,天下人会怎么说我呢?”宰相不得已,把他列入下等,任商州军事推官。过了三年,为大名推官。过一年,遭父丧。服丧后,神宗已即位二年,苏辙上书论政事,被召见于延和殿。
当时王安石以宰相身份与陈升之管三司条例司,叫苏辙入三司条例司作为属员。王安石拿《青苗书》出来让苏辙仔细说说意见,苏辙详尽地说了它的不足之处。河北转运判官王广廉上奏请求发给几千份度僧牒作为本钱,在陕西转运司私自实行青苗法,春天发放秋天收还,和王安石意见相合,于是青苗法实行。王安石派八位官员到四方各地,寻求尚未收取的财利。朝廷内外知道这些人一定会迎合王安石心意添加事情,都不敢说。苏辙将书信送给王安石,竭力陈说这件事不可行。王安石大怒,想要施加罪名给他。陈升之劝阻,任为河南推官。
宣仁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吕公著,想革除弊政。司马光因王安石私自设《诗经》、《尚书新义》来考试天下士人,于是想改变科举,另立新的条例。苏辙说:“进士来年秋天考试,没有多少日子了,而议论没有及时决定。诗赋虽然是小技,但要讲究声律,用的功夫不浅。至于治经书,诵读和讲解,尤其不是轻易的事。总之,来年都还不能实行。请求来年的考试,一切还照旧,惟有经书的释义兼取注疏及各家议论,或提出应举者自己的见解,不专用王安石的学说。并罢去对律令释义的考试,使应举的人知道有定论,一心一意做学问,以待选拔考试,然后慢慢地议论元祐五年以后科举的条例,也不算晚。”司马光都不听。
苏辙性情沉静简洁,写文章气势宏大而淡泊,和他的为人相似,不愿被人知道,而俊秀杰出之气终究不可掩饰,他的高超大致和哥哥苏轼相近。所著《诗传》、《春秋传》、《古史》、《老子解》、《栾城文集》都流传于世。
《宋史》原文及译文 篇8
《宋史》原文及译文
卢多逊①,怀州河内人。曾祖得一、祖真启皆为邑宰;父亿,字子元,少笃学,以孝悌闻。
多逊,显德初,举进士,解褐秘书郎、集贤校理,迁左拾遗、集贤殿修撰。乾德二年,权知贡举。三年,加兵部郎中。四年,复权知贡举。六年,加史馆修撰、判馆事。开宝二年,车驾征太原,以多逊知太原行府事。移幸常山,又命权知镇州。四年冬,命为翰林学士。六年,使江南还,受诏同修《五代史》,迁中书舍人、参知政事。丁外艰,数日起复视事。会史馆修撰扈蒙请复修时政记,诏多逊专其事,加吏部侍郎。
多逊博涉经史,聪明强力,文辞敏给,好任数,有谋略。太祖好读书每取书史馆多逊预戒吏令白己知所取书必通夕阅览及太祖问书中事多逊应答无滞同列皆伏焉。
先是,多逊知制诰,与赵普不协,及在翰林日,每召对,多攻普之短。未几,普出镇河阳。太宗践祚,普入为少保。数年,普子承宗娶燕国长公主女,承宗适知泽州,受诏归阙成婚礼,未逾月,多逊白遣归任,普由是愤怒。上留承宗京师,未几,复用普为相,多逊益不自安。会有以多逊尝遣堂吏赵白交通秦王廷美②事闻,太宗怒,下诏数其不忠之罪,削夺多逊在身官爵及三代封赠、妻子官封,并用削夺追毁。一家亲属,并配流崖州③,所在驰驿发遣,纵经大赦,不在量移之限。期周已上亲属,并配隶边远州郡,部曲奴婢纵之。
多逊至海外,因部送者还,上表称谢。雍熙二年,卒于流所,年五十二。
初,亿性俭素,自奉甚薄,及多逊贵显,赐赉优厚,服用渐侈,愀然不乐,谓亲友曰:“家世儒素,一旦富贵暴至,吾未知税驾之所。”后多逊果败,人服其识。
(摘编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三》)
【注】①卢多逊与后文赵普均为北宋初宰相。②“秦王廷美”是宋太祖赵匡胤四弟,原名匡美,避太祖讳改名光美,太宗光义继位后又避太宗讳改名廷美。③古崖州位于今海南省三亚市。
参考译文:
卢多逊,怀州河内人。他的曾祖父卢得一,祖父卢真启都任过县令。他的父亲卢亿字子元,年轻时好学,以孝悌闻名。
卢多逊,显德初年考中进士,出任秘书郎、集贤校理,升为左拾遗、集贤殿修撰。乾德二年,代掌贡举。乾德三年,加任兵部郎中。乾德四年,又代掌贡举。乾德六年,加任史馆修撰、判馆事。开宝二年,太祖征讨太原,任命卢多逊为知太原行府事。太祖移到常山,又任命他代掌镇州。开宝四年冬天,朝廷任命他为翰林学士。开宝六年,出使江南回朝,受诏与人同修《五代史》,升任中书舍人、参知政事。遭父丧,几天后被朝廷起用处理政事。恰逢史馆修撰扈蒙请求恢复修撰时政记,诏令多逊专门负责这件事,加任吏部侍郎。
多逊博涉经史,聪明强记,文辞敏捷,喜欢任用术数,有谋略。太祖喜欢读书,每次到史馆取书,多逊预先诫令史馆官吏告诉自己,知道太祖所拿的书,一定通宵阅读,到太祖问到书中事时,多逊回答流畅,同僚们都佩服他。
从前,多逊主持制诰,与赵普不和,在翰林院时,每次召对,常常攻击赵普的'短处。不久,赵普出京镇守河阳。太宗即皇帝位,赵普入朝任少保。几年后,赵普的儿子赵承宗娶燕国长公主的女儿,承宗当时正任知泽州,受诏回朝举行婚礼。不满月,多逊要求太宗让他回到任所,赵普从此对多逊愤怒在心。太宗把承宗留在京城。不久,重新起用赵普为宰相。多逊越发感到不安。正好因为多逊曾经派堂吏赵白勾结秦王廷美的事被告发,太宗大怒,下诏一一列举他不忠的罪过,卢多逊所任一切官爵以及三代祖先的封赠、妻子的官封,一并削夺追毁。全家人口,一同流放到崖州,所到各地由驿马遣送,即使有大赦,也不在宽赦之列。期周以上亲属,一并刺配流放到边远州郡,部属奴仆都放走。
多逊到了边远之地,托遣送他的使者回朝时带奏表给朝廷谢恩。雍熙二年,在流放地去世,终年五十二岁。
当初,卢亿为人俭朴,自己的俸禄很微薄。到卢多逊显贵后,赏赐丰厚,消费渐渐奢侈,他忧愁不乐,对亲友说:“我家世代儒素,一旦富贵突然到来,我不知日后葬身之地啊。”后来多逊果然败落,人们叹服他的见识。
《宋史庞籍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篇9
《宋史庞籍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预修《天圣编敕》,擢群牧判官,因转封言:“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今日圣断乃异于昔,臣窃惑焉。若是,则清强者沮矣”。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又奏:“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自元昊陷金明、承平,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元昊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乃屯兵青涧城。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既而元昊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朝廷从之。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薨,年七十六。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
(节选自《宋史庞籍传》)
4.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 .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B.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C.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D.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5 .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 “判官”,古代设置的一种属官,宋代于各州府沿置,选派京官充任称签书判官厅公事。
B . “致仕”,指的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C . “笼”,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D .文中的“不豫”是指不事先预备。例如《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庞籍不畏权贵。庞新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烧掉垂帘礼仪制度,面对后宫干政,要求杖打内侍,拒绝听从命令。
B.庞籍长于吏事。仁宗执政初期,庞挤劝谏仁宗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只听信于执政大臣。
C.庞籍治军有方。庞籍为解决数万士兵军月物资问题,招募百姓就地耕种,以供军粮,戍兵纪律严明,虽分散驻扎在城中,却无一人犯法违禁。
D.庞籍足智多谋。庞籍识破了元昊的外交手段,断定李文贵带野利旺荣的书信是投诚欺骗,并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抵挡敌人大举进犯。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0 分)
(1)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5分)
(2)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5分)
参考答案
4.C【解析】注意语句的语法结构。
5.D【解析】不豫,天子有病的讳称。
6.A【解析】“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应为“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时。
7.(1)多次因犯罪之事弹劾范讽,范讽与李迪要好,都扣留下来没有上报朝廷。
(2)太尉三公,不是陪臣所能称呼的(官职),假使旺荣成为太尉,那元昊就不能做臣子了。
[解析] 第(1)句,译出大意给1分,“数”“善”“寝”译对一处给1分,“皆寝不报”前加主语李迪给1分;第(2)句,译出大意给1分,“称”“使”“当”“臣”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庞籍,字醇之,是单州成武人。考中进士。知州夏竦认为庞籍有做宰相的才能。(朝廷)准备编修《天圣编敕》,(庞籍)升为群牧判官,于是请他人代为转达奏章说:“过去的制度规定臣下不能使用国家所养之马,这是一种重视武备的表现。如今皇上决断不同于过去,臣私下觉得很迷惑。如果这样,那么清廉的官吏就会感到丧气。”很久后,庞籍离开京城任秀州知州,奉召任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颁布遗诏:章惠太后参议军国大事。庞籍请求交付阁门,取来垂帘礼仪制度全部烧掉。又上奏说:“陛下亲自处理国家事务,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结交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使它取决于执政大臣。”孔道辅对人说:“言事官大多看宰相的眼色,揣摩宰相的意图,唯有庞醇之是天子的御史。”任开封府判官时,尚美人派遣内侍声称教旨(上对下的告谕)免除工人市租。庞籍说:“宋朝建朝以来,还没有美人声称教旨下达州府的,应当杖打内侍。”命令有司说:“从今以后宫中传命,不要马上接受。”多次因犯罪之事弹劾范讽,范讽与李迪要好,都扣留下来没有上报朝廷,反而说(庞籍上奏)宫禁之事不实,庞籍从祠部员外郎被罢免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说范讽没有将事情全部上奏,范讽因此而贬官,庞籍也被降为太常博士。不久又官复原职,调任福建转运使。自从元昊攻陷金明、承平,攻破五龙川,边境百姓被焚烧掠夺几乎完尽,庞籍到任后,才稍稍修治好。驻守军队十万人却没有坚壁完垒,都分散驻扎在城中,由于畏惧庞籍,没有一人犯法违禁。(庞籍)派部将狄青率领万余人,在谷旁边修筑招安砦,多次招募百姓就地耕种,将收获的粮食作为军需之用。元昊派李文贵带着野利旺荣的书信前来投降,庞籍说:“这其中有诈。”于是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数月后,元昊果然大举进犯定川,庞籍召见李文贵进行劝导晓谕,将他遣送走。不久元昊又让野利旺荣修书一封,正值仁宗厌恶战争,于是对元昊进行招安安抚,派遣庞籍回报书信,叫旺荣做太尉。庞籍说:“太尉三公,不是陪臣所能称呼的(官职),假使旺荣成为太尉,那元昊就不能做臣子了。如今他的来信自称‘宁令’或‘谟宁令’,都是官名,在意义上没有什么疑忌。”朝廷听从了庞籍的建议。仁宗身体不适,庞籍曾秘密上疏,请求选择宗室中的贤俊之士为皇太子,言辞十分恳切。(庞籍)被调往定州,奉诏回到京师,上书朝廷告老还乡,不久以太子太保的职位退休,被封为颍国公。后去世,终年七十六岁。这时仁宗身体不适,废朝、临奠都未实现,只派遣使者吊唁并资助其家办理丧事。追赠司空,加封侍中,谥号“庄敏”。
《宋史·庞安时传》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篇10
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儿时能读书,过目辄记。父,世医也,授以《脉诀》。安时曰:是不足为也。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辨诘不可屈,父大惊,时年犹未冠。已而病聩,乃益读《灵枢》《太素》《甲乙》诸秘书,凡经传百家之涉其道者,靡不通贯。尝曰:世所谓医书,予皆见之,惟扁鹊之言深矣。盖所谓《难经》者,扁鹊寓术于其书,而言之不祥,意者使后人自求之欤!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且察脉之要,莫急于人迎、寸口。是二脉阴阳相应,如两引绳,阴阳均,则绳之大小等。此皆扁鹊略开其端,而予参以《内经》诸书,考究而得其说。审而用之,顺而治之,病不得逃矣。又欲以术告后世,故著《难经辨》数万言。药有后出,古所未知,今不能辨,尝试有功,不可遗也,作《本草补遗》。
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活人无数。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
尝诣舒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才见,即连呼不死,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拊摩。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其家惊喜,而不知所以然。安时曰: 儿已出胞,而一手误执母肠不复能脱,故非符药所能为。吾隔腹扪儿手所在,针其虎口,既痛即缩手,所以遽生,无他术也。取儿视之,右手虎口针痕存焉。其妙如此。
有问以华佗之事者,曰:术若是,非人所能为也。其史之妄乎!年五十八而疾作,门人请自视脉,笑曰:吾察之审矣。且出入息亦脉也,今胃气已绝,死矣。遂屏却药饵。后数日,与客坐语而卒。
(选自《宋史庞安时传》
【翻译】有单独收录,请点此查看《宋史庞安时传》翻译
【高中阅读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已而病聩,乃益读《灵枢》 聩:耳聋
B.扁鹊寓术于其书,而言之不祥 祥:详细
C.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 踵:跟随
D.遂屏却药饵。后数日,与客坐语而卒 屏:停止
2.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现庞安时医者仁心的一组是(3分)
①世所谓医书,予皆见之,惟扁鹊之言深矣 ②又欲以术告后世,故著《难经辨》数万言
③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 ④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
⑤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 ⑥既痛即缩手,所以遽生,无他术也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庞安时出身于世医家庭,自幼聪明好学,读书过目不忘。其父曾将《脉诀》传授给他,他却认为过于浅显不足为奇,而后认真研读黄帝、扁鹊的脉书,逐渐通晓医理,悟出新意。
B.庞安时旁涉经史百家,融会贯通,著有《难经辨》《本草补遗》,诊脉重视人迎脉和寸口脉并用,在医学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真知灼见,为祖国的中医学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
C.庞安时医术精湛,面对桐城孕妇七日而子不下的疑难杂症,他沉着冷静,仔细观察,找出了孕妇难产的根结所在,最终在徒弟李百全的帮助下巧施针术,使孕妇顺利产子。
D.庞安时不仅医术精湛,活人无数,而且医德高尚,一切从患者角度考虑,不以私利为重。晚年他对自己的病情了然于心,乐观豁达地面对死亡的到来,最后平静地告别了人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辨诘不可屈,父大惊,时年犹未冠。(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问以华佗之事者,曰:术若是,非人所能为也。其史之妄乎!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踵:亲到,至,登。
2、B 解析: (1)是对扁鹊医术《难经》的推崇, (6)体现他艺术的高明。
3、C 解析: 在徒弟的帮助下文中无此信息。
4、 (1)不久, (庞安时)已能通晓书中全部内容,时常有自己的新见解, (别人与他)辩论驳 诘都不能使他屈服,他的父亲大为惊奇,当时庞安时还没有成年。
(2)有人曾用与华佗有关的事询问他, (他)说: 医术如此(高明) ,不是人所能达到的。 (1 分)大概史书的记载是虚妄的(没有什么根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