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故事有哪些【优秀5篇】》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三国小故事有哪些【优秀5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国演义经典故事 篇1
公元前一世纪左右,中国正处在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期,其中魏国占据北方,蜀国占据西南方,吴国占据南方。有一次,魏国派出大军,从水路攻打地处长江边上的吴国。不多久,魏军就进发到离吴国不远的地方,在水边扎下营地,伺机攻打。
吴国的元帅周瑜,在研究了魏军的情形后,决定用弓箭来防守来犯之敌。可是怎么在较短时间内造出作战所必需的十万枝箭呢?回为根据当时吴国的工匠情况,要造出这么多箭,至少要用十天时间,而这对于吴国的防守来说,显然是时间太长了。
当时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正好出访吴国。诸葛亮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周瑜于是向他请教怎样以最快的速度造出所需的箭。诸葛亮对周瑜说,三天时间就可以了。大家都认为诸葛亮是在说大话,但是诸葛亮却写下了军令状,如果到时完不成任务,就会被斩首。诸葛亮接受任务后,并不着急。他向吴国的大臣鲁肃说,要造这么多箭,用普通的办法自然是不可能的。接着,诸葛亮让鲁肃为他准备二十只小船,每只船上要军士三十人,船上全用青布为幔,并插满草,诸葛亮并一再要求鲁肃为他的计谋保密。鲁肃为诸葛亮准备好船和其它必需的东西,可是并不知道其中的奥秘。
诸葛亮说三天时间就能备好十万支箭,可是第一天并不见到他有什么动静,而第二天还是这样,第三天马上就要到了,一支箭也没有见到,这时大家都为诸葛亮捏一把汗,如果到时候没有完成任务,诸葛亮就没命了。第三天半夜时分,诸葛亮悄悄地把鲁肃请到一只小船中,鲁肃问:“你请我来干什么?”诸葛亮说:“请你跟我一起去取箭”。鲁肃大惑不解地问:“到哪里去取?”诸葛亮笑笑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于是诸葛亮命令二十只小船用长绳子连接在一起,向魏军的宿营地进发。
当天夜里,大雾漫天,水上的雾气更是伸手不见五指。雾越大,诸葛亮越是命令船队快速前进。到船队接近魏军营地时,诸葛亮命令把船队一字排开,然后命令军士在船上擂鼓呐喊。鲁肃吓坏了,然后对诸葛亮说:“我们只有二十条小船,三百余士兵,万一魏兵打来,我们必死无疑了”。诸葛亮却笑着说:“我敢肯定魏兵不会在大雾中出兵的,我们只管在船里喝酒好了。”
再说魏军营中,听到擂鼓呐喊声,主帅曹操连忙召集大将商议对策。最后决定,因为长江上浓雾重重,不知道敌人的具体情况,所以派水军弓箭手乱箭射击,以防敌军登陆。于是魏军派出约一万名弓箭手赶到江边,朝着有呐喊声的地方猛烈射箭。一时间,箭象雨点一样飞向诸葛亮的船队,不一会儿,船身的草把上都扎满了箭。这时候,诸葛亮命令船队掉转身,把没有受箭的一侧面向魏军,很快上面也扎满了箭。诸葛亮估计船上的箭扎得差不多了,就命令船队迅速返回,这时大雾也渐渐开始散去,等魏军弄清楚发生的事情时,懊悔极了。
国演义经典故事 篇2
《桃园结义》 东汉末年,黄巾贼出,天下大乱。中山靖王后刘备某日看到一招兵告示,忍不住三声叹息。被身后的本地屠户张飞见到,就厉声问其故。刘备见这个人相貌不俗,就相互介绍并且说出了叹息的原由。张飞一听此人出生不俗,谈吐间也相当投契,就拉着去酒馆准备边吃边说。正到门口,又遇一人嚷着急切投军。被刘、张听到,于是刘备邀请他一起来喝酒,三人越谈越投契,结果就一起去张飞家后面桃园结为异性兄弟,按长幼,刘备成了大哥,关羽做了老二,张飞为老三。
国演义经典故事 篇3
《空城计》 司马懿亲率十五万大军,已向西城扑来,而且马上就要到了。 这时,诸葛亮身边只剩下一些文官,连一员武将也没有。根本无法作战。 诸葛亮稍一沉吟,计上心头,他披上一件宽大长衫,戴一顶便帽,登上城楼,赁着楼上栏杆端端正正地坐下,点燃香。然后,虚望前方,安然自得弹起琴来。 司马懿来到城下看了许久,听了很长时间,无论从对方人物的表情动作还是诸葛亮所弹出的琴声中,都看不出丝毫破绽。 其子和其他将士纷纷要求进兵攻城。可司马懿凝然不动,仍静静谛听。忽然他神色一变,露出紧张模样,忙下令:“后队改作前锋,先锋变为后队,马上撤退!” 西城中的诸葛亮,见司马懿带兵疾忙退去,轻轻长吁一口气,用手拭了额上的冷汗,笑了起来。 司马懿得知中计后不觉由衷叹赞:“诸葛孔明之才,我不如也!”
三国小故事有哪些 篇4
在《演义》第四回,有“孟德献刀”的故事。说的是:渤海太守袁绍,差人给司徒王允送来一封密信,希望他找机会除掉董卓,王允把众官请到家中宴饮,共商诛除董卓之计。骁骑校尉曹操想出一计,向王允借七宝刀一口,要入相府乘间刺死董卓。次日,曹操佩着宝刀,来到相府,在小阁中会见董卓,适有吕布在侧。董卓问他为什么来得这样迟,他说因为自己的马太瘦弱,故而来迟了。董卓便命吕布去选一匹西凉进来的好马,赐予曹操。吕布离去后,曹操见董卓面向内侧身而卧,便拔刀要刺。董卓在衣镜中看到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忙回 身问道:“孟德何为?”这时吕布已经牵马在阁外,曹操急中生智,急忙持刀跪下说:“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董卓接过来一看,果然是口宝刀,便递与吕布收了。曹操又解下刀鞘付与吕布,出阁牵着董卓的好马出相府,然后加鞭向东南驰去。曹操走后,吕布和董卓才醒悟过来,怀疑方才曹操有行刺的迹象。李儒来了,董卓把这事告诉了他。李儒说:“可差人去召曹操,如果他无疑而来,便是献刀;如果推托不来,则必是行刺,便可擒而问也。”但董卓差人去召曹操,曹操早已骑马出东门跑远。李儒说:“操贼心虚逃窜,行刺无疑矣。”董卓大怒,令遍行文书,画影图形,捉拿曹操。擒获者,赏千金,封万户侯,窝藏者同罪。
这个故事很生动,但不见史书记载,而且情节也没有可信性。试想:董卓权势炙手,戒备森严,曹操带刀进来,岂能毫无戒备?又岂能把贴身的卫士吕布支出去牵马?既或是这样,董卓眼见曹操拔刀,岂能轻易相信献刀之词而任其走脱?
◎曹操逃走,并非由于“献刀”
根据史书记载:董卓入京后,任命曹操为骁骑校尉,对他甚为倚重;但曹操认为董卓终必覆败,便没有就任骁骑校尉之职,变易姓名,东行逃归故里了。曹操背董卓而逃确有其事,但逃走是因为不愿意在董卓手下做事,并不是因为谋刺董卓。在距此一个月前,袁绍已经离开董卓,逃奔冀州①;曹操是继袁绍之后逃开的;三个月之后,袁术也逃奔南阳②去了。当时稍有眼光的人都不愿意与董卓共事,逃离京师的人不少,一场讨伐董卓的战争正在酝酿之中。
晋人孙盛的《异同杂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曹操曾经私入中常侍张让的住宅,被张让发觉,唤来众家丁捉拿曹操,曹操在庭院中舞起手戟力战,由于他武功卓越,众家丁不能取胜,曹操逾墙而出。
中常侍张让祸国殃民,当时人们对之甚为痛恨。曹操带着手戟私入其宅,大约也是想去行刺。“孟德献刀”的故事,可能就是从这里脱胎而来的。这件事不知发生在什么年代,应该是曹操年轻时的事,从中可以看出他年轻时疾恶如仇的精神,但干得太冒失了。而曹操逃离京城这一年已经三十五岁,有了一定的政治经验,不会再搞那种冒险的恐怖活动了。
国演义经典故事 篇5
《失街亭》 司马懿军逼祁山,诸葛亮不知派谁去守,马谡欣然愿往,可诸葛亮怕他没有作战经验,不让他去,马谡苦苦相求,诸葛亮拨给他2万军马,任他调度,派王平为副将,马谡想在高山上扎地,可王平却认为在平地上,马谡不听,给了王平五千人马,自领大军往山上驻扎,司马懿原以为街亭难攻,一听马谡在山上驻扎,大喜,便派人围住此山,截断水粮,山上士兵一冲下来,就用弓箭挡回,士兵们不耐饥渴,打了一阵 m.jiaoxuela.com 子都下山投降,马谡惨败,只有王平还坚持了一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