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物招领范文 失物招领范文简短【优秀3篇】》
标题有三种写法:一是写为“招领”二字,二是写为“失物招领”四字,三是写为“招领启事”。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失物招领范文 失物招领范文简短【优秀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失物招领范文(精 篇1
同学们:
大家好!我们每个人都曾丢失过自己的心爱之物,都感受过那种寻而不得的急切之情。为了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同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校学生会特建立了这样一个旨在为失主和拾主登记、发布、交流各类失物招领信息的平台,从而使失主、拾主都能方便、快捷地通过我们这个平台找到对方,物归原主。出于扩大宣传和鼓励参与之目的,我们特向全校师生发出如下倡议:
校学生会恳请和呼吁全校同学参与到我们失物招领的工作中来,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尽我们最大的努力让同学们丢失的物品能够尽早物归原主,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铺路添石,我们希望在学校能够形成这样一种风气,让你们的一举一动成为我们校园文化的一道风景线!我们鼓励所有关心失物招领的同学积极参与和宣传。
校学生会权益保障中心在全校食堂以及北综和教三设立了橱窗和失物信息记录本,并开设了失物招领专门邮箱。同学们可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登记失物信息:
1、请在就近的食堂和教学楼,如:西一食堂、西三食堂、北区食堂、北综、教三,设置的失物信息记录本上,登记你的个人和失物/拾物信息。
2、同学们亦可通过失物招领邮箱,将您的个人及失物/拾物信息告诉我们。
邮箱地址:@(请以word文档附件的形式发给我们)
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定期通过学生会网站和海报,发布失/拾物和失/拾主详细信息、联系方式,贵重物品信息将通过校广播台及时广播,以方便失主寻找。
学期末,校学生会将对部分拾金不昧的优秀同学,给与一定的奖励和荣誉,以资鼓励。
我们再次呼吁大家积极参与宣传“校园失物招领信息平台”活动,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为共同打造“温馨和谐地大”贡献你的力量!
失物招领范文(精 篇2
但是本课生字较多,我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找出学生自学困难的字,进行重点突破。并把识字、写字的任务分散到各课时中用多种形式来完成。尤其重点指出要读准翘舌音的字“失、专、准、双”和后鼻韵母的字“同、工”。
识字教学时运用比较形近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例如:
先—失洞—同现—观江—工推—准去—专人—队木—才青—请格—各
并且通过比较“洞—同”“青—请”“格—各”,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形声字的规律。
课堂上海练习造句来巩固识字。如:
我准备送还鸟蛋。
小松鼠准备种松果。
准备 鸭先生准备清扫小路。
我们准备回家了。
天黑了,我准备睡觉了
一词多句,加深学生理解与记忆
课后我还布置了一项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再生活中去寻找“失物”。例如:找一找在附小校园里、自己居住的小区里、大坝上、龙潭公园等地方有没有“失物”,如果有,就将它们扔到果皮箱里。让孩子在生活中真正明白本课所传达的思想: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就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
失物招领范文(精 篇3
有句俗话,“人犯错误不可怕,怕的是不能改正自己的错误。”走出今天的课堂,我才发现,自己并没发现其中的问题,或是很晚地才发现。虽然选在了月初讲课,但是准备的并不仓促,是出发点出了问题。
这节课,我依然选在我们班讲,主题是让大家学会写“lost and found”--失物招领。是的,我只是把主题定在了写,而并没有涉及到说的问题,更可怕的是,竟然连写的部分都进行的那么仓促。很失败,只能这么说。
这学期四次汇报课都已经结束了,我没想到,我还停留在自己的那个小圈子里面转来转去。这次课,一首“do re mi”拉开了帷幕,课前,高潮迭起,同学们唱的起劲,拍子打的欢快。当上课铃一响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却渐渐失去了鼓励他们说的热情。第一环节检查作业的部分,说要检查,可是紧跟着冒出了一句不检查,做练习。之前我并没有料到这会因为我的语言组织不当,造成了大家的误解。第二环节的单词朗读部分,为了节省时间,又觉得大家都会了,我选择了小组成员共同朗读,挑了极个别读的程度不是十分好的学生单独再读一遍。讲到铅笔盒“pencil case”一词时,我使用了自己上学时用的那种很旧的铅笔盒在屏幕上做了展示。本来是想自己拿学生的铅笔盒稍作比较,简单评价。但突然想问问学生的意见,见很多人举手,就每个都试着说了一下,耽误了不少时间。这看起来似乎就没什么必要了。
从第一次上汇报课,一直到现在,我都没有落实一个我最应该在课堂上实施的问题,那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大声地说英语。今天同样,我又一次地犯了这样的错误。第三环节,出示了一则招领启事和一则寻物启事,这是本节课的中心,也是重点。只言片语,朗读,翻译,将出了写作中需注意的地方,又跳到了下一环节。难道我不是在限制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吗?他们每个人似乎都失去了他们看似宝贵的机会。而我却一直在心底认为,他们都已经能够说明白了,说了是浪费时间,耽误后面的环节…
是的,我剥夺了六年级的孩子在初学英语的课堂上最需要的东西。长此以往,他们以后会不会渐渐走向哑巴英语?我深深地感到自责。
如果说一节中有一个最大的亮点,那么我到是找到了这节课中最大的一个不足,甚至是缺点。第四环节的小组讨论,我把自己固定在了小组模式中。大家虽然讨论的非常激烈,但是后来让大家练习书写失物招领时,我却听到了一个学生在偷偷地问其他同学:“老师是让写汉语,还是英语啊?”毫无疑问,不是他的错,问题根本来源于我。小组讨论的问题,我之所以是用汉语呈现的,是考虑到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但是后面的回答却也像是根据这些问题“量身定做”的。我评价中的罗嗦,学生中的汉化回答,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语文课。
我从未设想过,45分钟的英语课竟然脱离了初学英语者的需求,英语教学中的主渠道。在课堂上,有些时候,为什么我总是慎之又慎,生怕学生学不会,所以固定在过多的汉化,过多的解释之中,我应该更多地相信他们能够习惯成自然?渐渐地使他们感觉到,一节课,他们的确进入了英语的世界。
我想,也许我真的该重新定义英语课堂分别赋予教师,和学生的含义。我希望他们每个人都能够大声的把英语说出来,每个人都能在笔下挥洒他们漂亮的英文字体。要想真的达到如此地步,我要重新审视每一个45分钟给我带来的思考题。我会努力地想出各种办法,突破重重难关,真正让学生感到“四位一体”的英语课堂原来是如此的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