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优秀6篇)》
初中生物中考应该如何备考呢,或者又有哪些必考的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优秀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初中生物考试必背知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篇1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被称为“绿色水库”的是森林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它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二者缺一不可。
3,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4,生物与生物的关系:捕食关系(吃与被吃的关系)、竞争关系(争夺食物、空间等)、合作关系。
5,食物链:起点是一定是生产者(植物)。终点是消费者(动物)。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中考生物备考:学好生物的六个关键点 篇2
1、掌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的进化等。
2、观察比较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不仅可以获得新知,也能验证已知。生物学是实验科学,观察是获得生物知识的重要环节。如观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等等,有效地发挥观察在生物学学习中的作用。而我们生物学的原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来的。
3、综合归纳
教师授课尤其是新授课,一般是分块的,但各块各知识点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各年级生物知识是连贯的,是一个整体。学习时要将分散的知识聚集起来,归纳整理成为系统的知识,这样易理解好记忆。
综合归纳要做到“三抓”。一抓顺序、二抓联系、三抓特点。
4、灵活运用
这是学好学活生物的关键,认识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灵活运用知识才能记得牢,学了才真正有用。运用知识解理论题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后者正是中学生薄弱环节,必须高度重视。
5、还需掌握好的记忆方法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是知识的仓库,是思维的伴侣,是创造的前提,所以学习中依据不同知识的特点,配以适宜的记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记忆方法很多,下面仅举生物学学习中最常见的几种。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例如记微量元素:铁锰硼锌钼铜这六种元素,可以用谐音记忆铁猛碰新木桶,这样就记住了,而且不容易遗忘。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以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独列出,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明显,容易记忆。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
(4)衍射记忆法
此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例如,以细胞为核心,要衍射出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发展、细胞的学说、细胞的种类、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__等知识。
6、最后要形成良好的学习常规。
建立良好的学习常规,是学好生物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我们所说的学习常规,是指我们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的几个步骤,包括预习、听讲、复习和作业,总结等步骤。
中考生物必背知识点 篇3
1、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3、人的呼吸系统中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肺)。
4、受精作用的场所是(输卵管),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
5、生物分类单位中,由大到小排列:(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是(种)。
6、酸奶和泡菜利用了(乳酸菌),面包。馒头的制作利用了(酵母菌)。
7、食物腐败的根本原因是(微生物繁殖)。
8、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9、既储存了主要的遗传信息,又对细胞的生命的活动起着控制作用的是(细胞核)。
10、人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11、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的生殖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卵巢)。
12、鱼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因为(生物依赖环境)。
1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生产者——绿色植物)。
14、打吊针或抽血时,选择的血管是(静脉)。
15、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16、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结构是(胎盘)。
17、用保鲜袋储藏新鲜蔬菜,原因是(抑制呼吸作用)。
18、受精卵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类型可能是(_或XY)。
19、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是(基因)。
20、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植物体植株的方法是(组织培养)。
21、人体的结构层次中,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的结构层次中,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2、一朵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雌蕊和雄蕊,合称花蕊)。
23、刷牙时牙龈常出血是患上了(坏血病),原位是(肾小球)。
24、如尿液中含有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病变部21.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是(肾脏)。
25、食物保存的方法(低温,干燥,隔绝空气)。
26、哺乳动物最突出的特征是(胎生哺乳,体表多被毛)。
27、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
28、细胞核中的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包含关系:(基因>DNA>染色体)
29、体温恒定的动物有(鸟类、哺乳类)。
30、单子叶植物(小麦、水稻、玉米等)的种子,营养物质储藏在(胚乳),双子叶植物(大豆、花生等)的种子,营养物质储藏在(子叶)中。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4
考点一: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
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科学探究的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收集和分析资料,最基本的方法是观察法
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五、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对照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影响该种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地球上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还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生物必须适应周围的环境,否则将不能生存下去;生物的生存也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又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①生物适应环境例: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②生物影响环境例:大树底下好乘凉。
③环境影响生物例:大雁南飞。
6、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
7、生态系统的组成:
8、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9、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越强,生态系统就越稳定。
10、物质(循环)和能量(单向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能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越多;食物链越短,营养损失越少。
11、食物链书写规则:①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②箭头从被吃者指向吃者;③结束时必须是该食物链中没有其它能吃该生物的为止④食物链不包含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一般式:生产者→植食性动物→小型肉食型动物→大型肉食型动物
1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4、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5、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考点二:阐述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所有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一、显微镜的常识:
①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即当物像不居中时候,应该同方向移动玻片标本。
②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③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二、显微镜的使用:
①取镜和安放:左托右握,试验台偏左离边缘7cm处。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③观察: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观察先低倍镜后高倍镜)
④整理:擦拭干净后(镜头要用擦镜纸),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两旁,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制作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植物细胞:净—滴(清水)—撕—展—盖—染(稀碘液)—吸
动物细胞:净—滴(0.9%生理盐水)—漱—刮—涂—盖—染(稀碘液)—吸
2、生理盐水:防止口腔上皮细胞吸水变形甚至胀破。
3、稀碘液:便于寻找和观察细胞,可使细胞结构(尤其是细胞核)看得更清楚。
4、气泡:中间白亮四周黑的圆形或者椭圆形结构。
5、盖盖玻片的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考点三: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重要考点)
1、植物细胞结构名称及功能:
①细胞壁:支持、保护。②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③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④细胞核:遗传信息库。
⑤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⑥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场所。
⑦液泡:内有细胞液,溶解有多种物质,如花青素、酸甜苦辣、甜味物、营养物质。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注意是否是绿色部分,如洋葱内表皮细胞就没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
4、看一个细胞是动物还是植物细胞主要看是否有细胞壁。炒红苋菜流出红色汁液,是因为高温破坏了细胞膜,汁液来自液泡。
5、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①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绿色细胞部分特有的能量转换器。
②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动植物共有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考点四: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主要功能。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
DNA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③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DNA个具有特定
遗传信息的片断就是基因。
④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⑤、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⑥、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⑦遗传物质从微观到宏观: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
考点五: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使数量增多)和细胞的生长(使体积增大)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生长、分裂、分化的结果。
2、细胞的分裂过程:
①染色体数目加倍(最主要、最重要、最明显的变化)——保证了新细胞和原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保证了遗传信息的稳定
②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③细胞质分成两份;
④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中考生物考点 篇5
消化和吸收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1、消化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主要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组成。
2、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主要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等。
(1)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把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2)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肝脏:人体的消化腺,能分泌胆汁,胆汁中不含消化酶,能将脂肪乳化成小滴。
(4)胰腺:能分泌胰液,胰液能消化蛋白质、糖类、脂肪。
(5)肠腺:能分泌肠液,肠液能消化蛋白质、糖类、脂肪。
二、小肠的结构特点:
1、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2、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a)小肠长5---6米。
b)小肠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c)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三、食物的消化:
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等大分子、不溶于水的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小分子、溶于水的物质的过程,叫消化。
四、食物消化的过程
唾液淀粉酶 肠液、胰液
1、淀粉 ---------- 麦芽糖------------------葡萄糖
口腔 小肠
胃蛋白酶 胰液、肠液
2、蛋白质 多肽 氨基酸
胃 小肠
胆汁 肠液、胰液
3、脂肪 脂肪颗粒 甘油和脂肪酸
小肠 小肠
五、营养物质的吸收:
1、吸收:小分子、溶于水的物质经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2、吸收部位:
1)胃:吸收少量的水、〖〗酒精
2)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被消化的脂肪成分从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吸收。
3)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生物中考基础知识点 篇6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 藻类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阴湿处,全身都浸没在水中,全身都能吸收水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也无输导组织
2、 苔藓类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有假根,其固定作用,不吸收水和无机盐,叶只有一层细胞,容易受到空气中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侵害,可把它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具有专门的输导组织,卷柏可供药用,满江红可当作绿肥和饲料,古代的大型蕨类是形成煤的主要植物
4、 被子植物也就是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种子植物
5、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胚根发育成根(首先突破种皮)
6、 单子叶植物的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部位是胚乳,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部位是子叶
7、 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将来能发育成完整植物体(幼苗)
8、 松鼠的球果、银杏的白果是种子而不是果实
9、 单子叶植物的叶片多为平行叶脉,双子叶植物叶片多为网状叶脉
10、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水分
11、种子萌发必须具有有活力(有生命力)的完整的胚,且自身不处于休眠期
12、种子的萌发过程:种子吸水→营养物质的转运→胚根最先长出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连接根和茎,胚芽最后长出发育成茎和叶
13、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靠伸长区的细胞生长使体积变大,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的是根尖的伸长区
14、叶原基→幼叶→叶,芽原基→芽→枝条,芽轴→茎
15、缺氮肥,叶片发黄瘦小,缺磷肥,植株矮小,叶片暗绿色并伴有紫色,缺钾肥,茎秆细弱易倒状,叶片边缘暗褐色,呈焦枯状,缺硼肥,植株就会只开花不结果
16、传粉的概念: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
受精的概念:进入胚珠内部的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
17、葵花籽、玉米粒、豆角是果实,西瓜子、南瓜子、绿豆是种子
18、空缺粒现象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遇到阴雨天气,因传粉受到影响造成果树减产
19、子房→果实,子房壁→果实皮(可食用部分),胚珠→种子,受精卵→胚,珠被→种皮,受精极核→胚乳
20、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大大增加根吸水的表面积,根吸收水的同时也吸收了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
21、植物所吸收的水大部分由蒸腾作用散失(气孔),小部分参与光合作用
22导管位于木质部(内),由下向上运输土壤中吸收的水和无机盐
筛管位于韧皮部,由上往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23、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的原因是具有形成层(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
24、蒸腾作用的意义:①拉动水分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②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避免植物被灼伤;③能够提高大气温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25、植物移栽时去掉些叶片是削弱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水用于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