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残疾人励志故事最新6篇正文

《残疾人励志故事最新6篇》

时间:

导语:故事: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与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残疾人励志故事最新6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残疾人励志事迹 篇1

杨XX,女,汉族,1990年生,肢体残疾,陕西省平利县人。9岁时遭高压电击,虽然失去双臂,但始终乐观向上,不向命运屈服。如今小杨XX跟随母亲远赴北京打工,心中一向有个愿望,待有了一笔钱后,要继续学习深造,然后做自我喜欢做的事,她个性喜爱唱歌、跳舞,期望将来能拥有一个自我的残疾人艺术团。

家住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兴隆镇蒙溪街村的杨XX,身上有很多不安分因子。村里的变压器放在村中央,孩子们来来往往总喜欢拉着高压线线杆的斜拉线玩,9岁那年,一天吃过午饭上学去的她走到变压器前时,习惯地用手拉了拉斜拉线,但她没有想到这次斜拉线已经松开并碰上了高压线。

命运在一瞬间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截肢对于还没开启自我绚丽人生的她来说,意味着学业的废弃和生活的无着。

从那以后,家里更困难了,父母只好另作安排:父亲带着弟弟留在家里,而母亲带着她选取了外出打工挣钱。没了手,连自我的生活都很难自理,更不用说打工赚钱了。小杨XX自我慢慢练以脚代手,练就了一双灵活的双脚。但现实又实在是太残酷,没有一家单位肯接纳无手的杨XX,无奈之下,她选取了乞讨的生活。

杨XX很清楚残疾人要自立,务必先要自强、自信。自强就得有自我的一技之长,如果没有专长,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迟早也会被淘汰。她想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寻找适合自我的专业,然后努力学习、钻研,使自我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她此刻的乞讨是在聚资,她的。梦想是攒够了钱,去完成自我的学业,使自我有文化有知识,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她最喜欢做的事是跳舞,她的梦想是做一个艺术家,一个无臂的舞蹈家。

杨XX从未失去对生活的梦想并坚信能从逆境中熬过来。她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如路边的一棵小草,默默无闻;她又是不凡的,能够在逆境中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哪怕乞讨,也是为了飞翔。

残疾人励志事迹 篇2

陈XX命运多舛,6岁父母离异,8岁流浪四方,13岁从火车上摔下失去双腿,18岁学会唱歌,他以木盒为腿,从四处乞讨到流浪卖唱,他用歌声行走中国,走过全国700多个城市,娶妻生子,过上幸福小康生活,从无腿乞丐成长为中国激励大师。

他的童年较同龄人相比极其不幸,刚满5岁时,父母就因感情不合而分居,1991年,年仅8岁的他被法院判给了爸爸,没多久,爸爸把他托付给了50多岁的爷爷后,远离家门。由于爷爷、奶奶经济困难,陈XX从小就没上过学,11岁时,就靠着爷爷教的一点快板和家乡戏开始外出“闯天下”了,佳木斯、北京、沈阳等地到处留下了他那幼小的足迹。

1996年五月中旬,陈XX流浪到潍坊市昌乐县爬乘一辆火车时,不小心摔了下来,等他醒来时,他已经躺在医院里,火车碾断后高度截肢,从臀部往下仅保留了10厘米。一年后,在家倍感孤单的陈XX趁爷爷不备,用一块厚厚的轮胎皮绑在屁股下面,用两手撑地一点一点向前挪动,再次离开了家门,一个月后,流落到浙江嘉兴的陈XX,遇到了一个街头卖唱的无腿残疾人

“就是这个朋友,教会了我唱歌,后来,我就用美妙的歌声引来了身边美丽的凤凰。”提及老婆和一对儿女,天生乐观的陈XX更显得兴奋和开心。

陈XX: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二庙乡瓦子埠村人,六岁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失去了父爱母爱,陈XX的童年是不幸的,13岁的时候,跟随爷爷去卖艺,有一次坐反了火车从车上跳下,意外事故使他失去了双腿。经过一段时间的迷茫,陈XX最终选择了坚强面对。虽然没有了双腿,但他有健全的意志和心理,他决心依靠自己的能力来养活自己。从此在外流浪,在流浪卖艺的这些年里,陈XX当过乞丐,卖过报纸,擦过皮鞋,修过电视。

陈XX亲手制作的两个普通的木盒子,一个大一个小,一个重,一个轻,一个三斤半,一个四斤半,成了平时走路时穿的鞋子,成了他的'强有力的双腿,重的右手拿,这样保持行进中的平衡。陈XX就是穿着这双“鞋子”走南闯北,认识了让他走上“流浪歌手”道路的“师傅”。到目前为止,街头演唱达3000多场。

陈XX靠自己的坚强意志多次登山。到目前为止,陈XX登了中国大大小小90多座山,正是靠着登山磨练出来的意志,陈XX有这么大的勇气去坚持自己的梦想!

残疾名人的励志故事 篇3

夏夜,在上海宝山区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儿子正在狭小的客厅里埋头练习书法。他左手握笔,一遍又一遍地临摹碑帖,落地电风扇支支呀呀地摇着头,几个小时过去,小家伙头上冒出汗水。夜深,他关灯睡在客厅的地板上。父母是普通的工人,家里两居室的房子,客厅也就是他的书房兼卧室。

妈妈从里间看到客厅的灯灭。郊区的夜晚有些凉,她拿条毛巾毯给儿子盖上。半睡半醒的儿子翻个身,右手伸出毛巾毯。那是一只触目惊心的右手,由于先天残疾,右手手掌完全萎缩,手指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一。妈妈叹口气,转回房去的时候,不经意间看到桌上儿子墨迹未干的四个字苦尽甘来,忽然间,一种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泪水控制不住地扑哧扑哧掉下来。

小家伙叫陈磊,今年刚刚20岁。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在常人眼中的残疾人,却能用左手写出一手漂亮的书法。不久前,陈磊收到来自上海工艺美术专科学校的入取通知书,他以高出本科线20多分的成绩考上大学。

的确是苦尽甘来,陈磊用书写水墨的左手,把忧郁的童年、残疾的痛苦、学习书法的磨难都付与纸笔,写出一手质朴动人的书法。但是那些书法在陈磊妈妈看来,实在是一种刻骨难忘的记忆。儿子的坎坷经历一下子从记忆深处被重新拣拾,那些刻骨铭心的细节,非但没有模糊,反而清晰一如昨日。

失望中遇到卢春龙

陈磊出生的时候,在病房里属他最漂亮,别的宝宝眼睛都是一条缝,陈磊的眼睛却是大大的,而且看得出是双眼皮。所有见过他的人都忍不住说,从来没有见过月子宝宝长得这么端正的。不过当所有人看到陈磊小小的右手时,都无奈地摇头叹息:真是作孽啊。小陈磊的右手有着先天残疾。

陈磊的妈妈直到现在还是不愿意回忆当时的情景,医生抱着小陈磊给家里人看的时候,自己是多么快乐。但接下来从医生口中抛出的一句话,你的孩子右手先天残疾,让这份快乐仅仅持续那么短短的几秒钟,之后,痛苦便降临到这个普通的家庭,而且是那么突然,让人手足无措。

有病当然要想办法治,虽然是工薪阶层,但为孩子,家里花多少钱也要医好孩子的手,于是还在襁褓中的小陈磊就被送去做各种检查。为不让小陈磊乱动,每次检查,医生都要把他捆得牢牢的。因为要医病,孩子不在身边,陈磊妈妈等于做个空月子,而且是个眼泪不断的月子。

检查中,医生的一句话又让整个家庭彻底陷入绝望。先天的残疾很有可能是不可逆转的,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小陈磊住一个多月的医院,家里坚决地签字把孩子接出来。如果不可[]能康复,他们不想再让小陈磊遭罪。

爸爸妈妈借很多关于小儿肌肉萎缩的医学书翻看,像什么抓握能力、肌肉张力之类的名词渐渐地烂熟于胸。他们根据书里讲的让小陈磊做些抓握动作,不过到后来陈磊的右手手掌连一些基本的抓握反应也消失。

看着正在慢慢长大的小陈磊,妈妈有时候会对爸爸说:早知道是这个样子,当初这个小孩我们就不要。虽然是句随口说说的抱怨,但这个时候,这对普通的夫妇还是明白一个道理,健康人真的很难接受一个残疾的孩子,即使是自己的孩子。有时候,妈妈会胡思乱想,如果抱着小陈磊从楼上跳下去,也就一百,不用再受苦。就在这个时候,小陈磊的舅公舅婆来,他们能理解小陈磊父母那种矛盾的心境。这么好的孩子,你不要就给我吧。这句半开玩笑的宽慰,打消陈磊妈妈放弃孩子的念头。

陈磊在一天一天地长大,失去右手功能的孩子,习惯着用左手对付生活中遭遇的一切,从系鞋带、刷牙、洗脸开始。陈磊逐渐发现他和其他小朋友的不同。这是两个相反的世界,自己是那么格格不入。他时常会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独臂大侠,一个人用左手对付着一群右手拿着兵器的妖怪。可现实生活中,他就像是一个妖怪,小朋友都不和他玩,不和他说话。

要上学,不管春夏秋冬,陈磊总是喜欢穿件长袖衣服。坐在教室一角的陈磊,习惯用宽大的袖口遮住自己那只残缺的右手。陈磊最不愿意上的是写字课,教室里同学们齐刷刷地用右手写字,而自己偏偏要用左手。班级里的同学好奇地看着他,这时陈磊就会恶狠狠地瞪着对方,像是用眼神在保护自己那已经脆弱得禁不起任何打击的自尊心。那个时候,学校对陈磊来说充满恐惧。

舅公舅婆知道这个情况,提出要么让小陈磊去学学书法,借学书法的机会让陈磊多和同龄人交流交流。其实,舅公舅婆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出的这个主意,因为他们认识一个非常好的书法老师卢春龙。

卢春龙是上海颇为知名的书法家,陈磊的舅公舅婆也曾经跟随过卢老师学习过书法,所以两家关系比较近。关于陈磊的情况,卢老师也经常从陈磊舅公舅婆那里听说不少。有一次,卢老师对陈磊舅公舅婆说,让孩子跟着他学书法吧。卢老师星期六有个书法班,让陈磊去参加,至少能让他多接触同龄孩子。

就这样,上初一的陈磊第一次来到卢春龙家。那是一个大热天,陈磊穿着一件长袖衬衫,宽大的袖口遮住他残缺的右手。舅公舅婆把陈磊带到卢老师面前,陈磊一言不发,低着头不停地用左手扯着自己的袖管。卢老师看着陈磊,笑着摸摸他的头,热吗?说话间,卢老师利索地帮陈磊卷起袖管。其他学书法的小朋友惊讶地看着陈磊。就在这个时候,卢老师对大家说:陈磊是你们的新同学,他右手受伤,只能用左手写字,你们要多照顾他。其实,从那一刻起,卢春龙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助陈磊树立自信心。他轻轻地摸着陈磊那只始终不愿露出来的右手,像爷爷般慈祥地说一句:孩子,你很棒,你一定能行。自从那天起,这句话便无数次地出现在卢春龙和陈磊的交谈中。

左手写字考验的不仅仅是陈磊

在卢春龙看来,要让陈磊找回自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他证明自己的能力。但是,陈磊右手无法握笔的事实摆在眼前,因此,要想让他写书法,只能用左手。

左手写字谈何容易。卢春龙想到一个人——著名的左笔书法家费新我。其实,在书法功底大同小异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时候,求新求变就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出路。自古以来,中国书法界就可以说得上无奇不有,有倒立着写书法的、有在显微镜下写书法的、有用嘴咬住毛笔写书法的、有用手指沾墨写书法的。费新我60岁前和平常人一样,用右手写字,60岁后因为右手受伤,只能改练左笔书法,不料反而创出一条与众不同的书法路子来。陈磊天生只能用左手写书,或许这是上天给他关上一扇门后,又为他打开的另一扇窗。

卢春龙知道在教陈磊左笔书法时,自己先要解决左笔书法里的一些疑问。连续一个月,卢春龙茶饭不思。每天晚上,他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用左手握起毛笔,一撇一捺,亲身体验着书写左笔书法时遇到的每一个难处。一个习惯用右手写书法的人,突然间写起左笔书法,这种别扭可想而知。刚开始的时候,卢春龙写字时连重心都摆不稳,他只好将整个身体靠在书桌上。大热天,为安静地练习书法,卢春龙门窗紧闭,几个小时左笔书法写下来,全身浸满汗水。

卢春龙的女儿心疼,推开门,劝老爷子不要这样拼命。卢春龙是知名的书法家,平时上门求字的人络绎不绝,女儿劝爸爸不要再教小朋友书法,何必如此辛苦呢,甚至还要去教这样一个用左手写字的学生。卢春龙瞪女儿一眼说:人家有困难,求上门来,我们一定要帮助他。我既然收陈磊做学生,就一定要教好他。说完又关上门,开始研究左笔书法。卢老师把自己在练习左笔书法中的一系列问题都一一记录下来,整整三大本的笔记,反复研究。就这样,为能有针对性地教陈磊写字,卢春龙当起左撇子。

花一个月的时间,卢老师觉得自己对左笔书法有许多感性的认识,可以开始教陈磊写。那天,平时滴酒不沾的卢春龙,小酌几杯,乘着酒意,他写下一幅字曲径寻幽路无涯送给陈磊。这是对他的勉励,也希望他能知道,在书法道路上,一定要有艰难跋涉的勇气和毅力。

陈磊开始练习左笔书法。每个礼拜,他都要在卢老师的家里上书法课,按照卢老师的要求,学习如何用左笔运笔,如何控制毛笔的力度。卢老师用左手给陈磊写下许多字帖,供他临摹。不过,当时年仅13岁的陈磊身高不到1米6,根本没有办法掌握力度,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卢老师从来不批评他,总是鼓励他要继续努力,陈磊也能明白老师的苦心,天天回家刻苦练习书法。

妈妈从来没有看到过陈磊那么认真地做一件事情。自从陈磊上学以后,他总是闷闷不乐,放学回家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看电视,父母问他什么事情都不理不睬。自从跟卢老师学书法,每天回家完成作业,就开始练字,一个小时雷打不动。在自己家的客厅里,陈磊第一次铺开宣纸,拿起毛笔,就连平时最喜欢的动画片也吸引不他。

卢春龙给陈磊布置的第一个作业是写一个书字。繁体字书笔画众多,对练习书法基本功很有帮助。陈磊拿着老师写的书字回家反复观看,老师的一横在哪里发力,在哪里收笔,看懂后,慢慢临帖。一个书字,陈磊临摹上千遍。先在报纸上练,等到写得纯熟,再在宣纸上写。左手写得有些麻,用力甩甩,继续练。写满书的报纸和宣纸慢慢地垒高,妈妈拿起最上面一张,觉得已经写得很好,陈磊,可以歇歇,写得像样子。不行,离卢老师的要求差的远呢。陈磊摇摇头,继续埋头练字。

周末,陈磊到卢老师家上书法课,陈磊用左手紧握的毛笔,有力地在宣纸上写下一个有棱有角的书字。陈磊笑,他知道他没有辜负老师的希望。这个时候,卢老师却背过脸去。当卢老师再一次转过身时,陈磊发现,老师哭。在看见学生取得成就时,每个老师都会从心底感到喜悦。卢春龙也不例外。但在陈磊看来,卢老师喜悦的泪水让他终身难忘。

第一次穿上短袖T恤,露出可爱的右手

从书写书字开始,陈磊写七年的书法,而卢春龙也免费教他七年。对于陈磊而言,书法已经成为他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从卢老师这里,他学会用左手写字,更找回自信。

陈磊还记得他第一次因为书法获得的奖励。那是陈磊学习书法一年以后,还是一个大热天,学校第一次举办文化艺术节。班主任动员大家报名参加,同学们面面相觑,正在这个时候,陈磊举起右手,我参加。这个时候,大家忽然发觉去年还天天穿着长袖衬衣的陈磊,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穿上短袖的运动T恤。他并不避讳在同学面前举起那只残缺的右手,因为他已经摆脱心理上的残缺。陈磊用他的书法替班级拿到学校文化艺术节的二等奖。同学们惊讶,大家没有想到右手残疾的陈磊能够用左手写出这样漂亮的书法。

不少家长开始用陈磊做例子教育自己的孩子。你看看人家陈磊,你只要有人家一半刻苦,我们就念阿弥陀佛。很多同学也以陈磊做榜样,甚至有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我最崇拜的人就是陈磊,虽然身有残疾,但他那种刻苦的学习精神,让我们这些正常人都汗颜。学习上,我一定要向他看齐。

通过几年的书法学习,仅仅17岁的陈磊获得全国书法少年组6段证书。大大小小的奖项更是数不胜数。很多评委在看陈磊的书法作品后,打电话给卢春龙问陈磊是不是真的用左手写书法?他是怎么刻苦练习的?听完陈磊的故事,评委无不被这个右手残疾的孩子感动,有评委对卢春龙说,从陈磊的书法里面,他读出一颗饱经磨难又满含深情的心灵。

陈磊要考高中,卢春龙告诉陈磊,我看你艺术上面有特长,去考工艺美术专科学校吧。卢老师希望陈磊把艺术当作自己的终身职业来从事。其实卢老师为陈磊考虑很多,如果像一般孩子那样读高中,上大学,陈磊右手的残疾会给他带来很多不方便,如果走他擅长的艺术道路,独辟蹊径,说不定就能成才。但是陈磊的父母觉得本身家庭的条件并不好,自己也一点不懂艺术,况且孩子还是个残疾人,和那些从小受到良好艺术教育的小孩子一起竞争,行不行。他们的顾虑也是有道理的,所以对于陈磊高中的选择一直举棋不定。

卢春龙知道这个事情,他约陈磊父母长谈一次。那天,卢老师什么也没有多说,只是找出陈磊第一次完成的书法作品,和最近得奖的作品。看着儿子的作品,从稚嫩的一笔一划,到如今洒脱的泼墨挥毫,陈磊父母下定决心,就是砸锅卖铁也要送儿子去念艺术类学校。

进入工艺美术专科学校后,陈磊继续在卢春龙那里上课,风雨无阻。卢春龙照样免费教授着这个早已当作自己孙子看待的陈磊。三年后,陈磊告诉爷爷自己决定要考大学,考艺术类大学。卢春龙笑着点点头。卢老师给陈磊拿来很多考艺术类大学需要的专业考试资料。71岁的老人还亲自写字帖给陈磊临摹。陈磊的艺术专业考试轻而易举地进入全市1000名,这对于一个右手残疾的孩子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啊,没有加分,没有照顾,和正常人一样考试,一样接受专业老师苛刻的打分。最终,陈磊以超过录取分数线近20分的成绩考入大学。

那天下午,陈磊准时来到老师卢春龙家中进行书法练习。爷爷,一进门,陈磊一边挥动着手中那张粉红色的高考成绩单一边亲热地喊着。望着眼前这名自信满满的少年,卢春龙欣慰地笑,孩子,你很棒。

名人残疾人励志故事 篇4

张海迪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5岁的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 当代保尔"。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的张海迪同志"优秀共青团员"称号。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1993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4年参加远南运动会。1997年入选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1998年起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200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名人残疾人励志故事 篇5

贝多芬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也是命运最糟的一个。童年,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家庭贫困,父母失和,造成贝 多芬性格上严肃、孤僻、倔强和独立,在他心中蕴藏着强烈而深沉的感情。他从12岁开始作曲,14岁参加乐团演出并领取工资 补贴家用。到了17岁,母亲病逝,家中只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和已经堕落的父亲。不久,贝多芬得了伤寒和天花,几乎丧命。贝多芬简直成了苦难的象征,他的不幸是一个孩子难以承受的。 尽管如此,贝多芬还是挺过来了。他对音乐酷爱到离不开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着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满高尚的思想 ,又流露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对美丽的大自然他有抒发不尽的情怀。 说贝多芬命运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惨,实际上他最大的不幸,莫过于28岁那年的耳聋。先是耳朵日夜作响,继而听觉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听不见农夫的笛声了。从此,他孤独地过着聋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聋疾苦战。 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给他安慰的只有音乐。他作曲时,常把一根细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钢琴的振动,他用自己无法听到的声音,倾诉着自己对大自然的挚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他著名的《命运交响曲》就是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状态中创作的,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题是反映人类和命运搏斗,最终战胜命运。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 这是第一乐章中连续出现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贝多芬说:“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他坚信“音乐可以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顽强地战斗,通过斗争去取得胜利 。”这种思想贯穿了贝多芬作品的始终。

1827年3月26日,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音乐巨人与世长辞,那时他才57岁。贝多芬一生是悲惨的,世界不曾给他欢乐, 他却为人类创造了欢乐。贝多芬身体是虚弱的,但他是真正的强者。

著名残疾人的励志简短小故事 篇6

“上帝关上了一道门,同时也会开启一扇窗。”以前,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它能给身处困境的人送去希望。作为教师,我曾把这话送给学生,那时觉得正确无比,学生们也感觉像心灵的鸡汤。可几天前的一件事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新的认识。

我的一个学生,幼时左臂截肢,高考落榜后,父亲帮他开了一个小店,他觉得自己独臂给人送货太辛苦,不久就把店关了,去了一家歌厅管音响。时间不长,他又觉得不爽,辞职而去。四年后,我再次碰见他,他还没有找到适合的工作。一阵局促后,他对我说:“老师,您曾对我说过,‘上帝关上了一道门,同时也会开启一扇窗。’可是,这么多年,上帝怎么就没有给我打开任何一扇窗呢?”

直到此时,我才意识到,当初的灌输多么肤浅。于是,艰涩地说了几句后我落荒而走。

细想起来,这格言更像一句谜语,猜不透的人误以为仁慈的上帝一定很讲求平衡:在此处少给你半斤,就会在彼处补给你八两。而事实并不是这样:上帝关上了一道门,从未同时为你开启一扇窗,上帝做的,只是告诉你有窗,其他的已经不是上帝的事情。这就是这句话的谜底。其实,但凡知道这个谜底的人,都不会祈祷上帝的恩赐,他会自己努力去“开窗”。

斯蒂芬·威廉·霍金,27岁时,上帝关上了他的健康之门,卢伽雷氏病症使他全身肌肉萎缩,腿不能走,手不能写,嘴不能说,整天被禁锢在冰冷的轮椅上,仅有的资本就是一颗大脑和可以活动的两根手指。霍金没有祈求上帝:“给我打开窗吧!”而是凭着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自己推开了那扇窗。46岁那年,他出版了伟大的《时间简史》,他也被誉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另一个爱因斯坦”和“宇宙之王”。

法国人菲利普·克罗松,26岁时,上帝也关上了他的健康之门,因触碰高压线,双臂和双腿都被截肢。但他相信,还有一扇窗是为他准备的:做游泳健将。为了打开这扇窗,他聘请教练学习游泳技巧,在自己残存的上臂上安装假肢,大腿上套上脚蹼,然后,头戴潜水镜和呼吸管下水,每周坚持35小时的魔鬼训练。2010年9月18日,他胜利横渡34公里宽的英吉利海峡。上帝为他准备的那扇窗,最终被他打开了。

有个女孩儿叫王千金,镇江人,脑瘫患者,除了头部,身体其他的部位都动弹不得。王千金没有绝望,坐在轮椅上,她苦练用嘴唇敲键盘,瞄准了一个键“按”下去,一下再一下,艰难地敲出一个又一个汉字。就这样,她硬是写完了20万字的小说,并成为网络签约作家。她也打开了上帝为她准备的那扇窗。

海伦·凯勒、奥斯特洛夫斯基、高士奇、张海迪……他们都清楚,上帝不会为他们做什么,更不会包办他们的成功。但是,他们都成功了。

我的那个学生损失的只是一条胳膊,他本来有足够多的机会去打开那扇窗。但是,他没有。为什么呢?因为他在“等待上帝恩赐”。

如果再次回到课堂,我会告诉学生:无论是谁,上帝都不会给予多一点的恩赐,只会给身处逆境的人以成功的希望。不同的是,坚强者在希望中奋斗,而懦弱者则在希望中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