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烟花三月下扬州(优秀4篇)正文

《烟花三月下扬州(优秀4篇)》

时间: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烟花三月下扬州(优秀4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烟花三月,下扬州优美散文 篇1

花一开,就出发吧;风一吹,就奔跑吧;若喜欢,就大声说吧!趁阳光正好,微风不躁

——题记

最美不过春天。春风十里,莺***长,繁花盛开,朵朵娇艳。温暖的阳光,洒在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我像一朵向日葵,努力的将我的脸朝向太阳,吸取着它的能量,感受着春天的气息。

烟花三月,据说该下一趟扬州呢。于是,两张火车票,一个邮差包,一双帆布鞋,一顶遮[]阳帽,就这样,一个人的旅行,开始了。经过几个小时的旅程,就到了火车站。我选择了坐公交车,也欣赏了一路的风景。

旅行,是个心灵舒适的过程。如果,你觉得很累,可以,那必定得是身体,绝不是心灵。在东关街逛了许久许久,只是简简单单地喜欢这种灰白相间的格调。是的,有点像老照片,或者是古代画家手下的点点笔墨晕染。

唯美食和风景不可辜负。风景固然美,但是美食也是一种美。尝了阳春面,吃了三丁包,蟹黄包以及千层油糕。当然还有甜蜜蜜的酥糖,甜到心坎,心里美滋滋的。此季节,也正是荸荠上市的时候,自然是少不了,要尝尝的。没错,还有闻名全国的扬州炒饭,等等。

庭院深深深几许。一座园子,其中又含有多少故事呢。经过岁月洗涤的,留下来的,都是最好的。我想,何园就是这样一座有故事的园子吧。我惊讶于它的大面积,但是我却更敬佩它的沉淀。

欲把西湖比西子。那么,瘦西湖,也是这样的一个西子吧。虽然瘦西湖,并不如我脑海中那么仙逸,但这样也更真实。漫步在湖岸,岸边垂柳,风吹桃花十里香。我用眼睛拍下了瘦西湖,我以为我拍下了整个春天,偷偷藏在了心里。

风景美,人更美,生活最美。许许多多的游客,都不约而同的来到了同一个地方,只因了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春天是美的,春天的扬州更美。有美景,有美食,当然还有美人。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必定是幸福的。没有过快的生活节奏,大家和和气气,互帮互助,悠闲而舒适。如果,到了退休的年纪,择这样一所城市,以终老,也是一件相当美好的事,你说呢?

旅行,也是一场修行,温柔了岁月。或许,岁月的美,就在于它必然的流逝。但是,唯有我们的记忆,不会流逝,或者说,流逝的不那么快

花都开好了,青春在路上,满目都是风景,你,准备好了吗?

烟花三月,下扬州优美散文 篇2

自吴晋后特别是唐宋,直到现代,多少文人墨客齐聚扬州,赋诗作画、观景赏月,与歌女一同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留下了无数的千古绝唱和美丽传说。后因海道开通,津浦路成,太平军几度进退,才一度荒凉衰落,但游人依然络绎不绝。一首《烟花三月》曾感动了多少歌迷,我也是这首歌的钟情者,走到哪唱到哪。盛传扬州出美女,又不知牵挂了多少人的心。

百闻不如一见,在凉爽的中伏到此一游。处处湖水荡漾,塔寺林立,古木参天,亭桥如画,山环水抱,船在湖中游,人在画中走。瘦西湖的标志建筑五亭桥,又叫莲花桥,桥上建有五座亭子,亭亭相连,偎依一起,故名五亭桥。重建的五亭桥造型别具特色,黄瓦朱柱,玉石栏杆,彩绘缤纷,与瘦西湖交相辉映。瘦西湖的自然之美,恬静澄澈,情景交融,游客如潮,正如欧阳修的词:“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二十四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末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传说千年之前的一个明月之夜,曾有歌女在这座桥上吹拉弹唱,缓歌曼舞,传花饮酒。古老的二十四桥已不复存在,重建的二十四桥又再现了她的建筑风格和古老风韵。初秋时节,虽不像春天那般葱郁翠绿,但依然风华正茂,轻风拂面,倒影飘飘,格外宜人,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

来到平山堂,更令我情趣顿生,因“平山堂”的来历和匾额题字,均来自欧阳修的手笔,“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欧阳修被贬滁州,写完《醉翁亭记》后,便赴扬州任职,在扬州仅一年时间。在这历史长河中的短暂一瞬,欧阳修除了继续写抒发恋情相思、离愁别恨、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的词章外,没有惊天动地的政绩,但扬州人记住了他。因他勤政廉洁、不图名利,使百姓安居乐业。欧阳修认为,治理天下苍生,就像医生治病一样,不在乎围观者捧场,不在于自我吹嘘,关键在于结果———把病治愈。他为官,不扰民,让百姓休养生息,但又与民同乐,同甘共苦,博得百姓的拥戴。

东关街,可谓是古朴典雅,是工艺美术、小吃一条街。在那里参观了“个园”,看到了安徽含山人耿氏于光绪二十八年创办的“董(仲舒)学堂”,嘉靖三十四年创办的“武当行宫”。“街南书屋”由安徽祁门人马曰、马日璐兄弟两创办,同时经营“业盐扬州”,还藏书10多万卷,成立了“邗江诗社”。乾嘉年间,皇上特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袁牧为此题诗:“山馆玲珑水石清,邗江此处最知名。”何园,原主人是我们安庆望江县人,影视界先后曾在此拍摄了《青青河边草》和《红楼梦》。园内的对联全是勤奋、读书、行善,如“几百年人家无非行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行善、读书后继有人,一些书画把扬州装点得原汁原味、古色古香,使文化古城散发着浓墨芳香,五彩缤纷。在“个园”认识了烙画师朱老先生,为他的烙画惊叹不已。他曾获得省级烙画金奖、国家二级画师称号。寻访了旧书商,收获颇丰。导游的话常绕耳边,扬州方言:“乖乖弄的弄,韭菜炒大葱。”“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意为“早上爱饮茶,晚上爱泡澡”。)还有扬州“三把刀”,扬州美女,都盛传已久。在何园相遇的导游,一个个光彩照人,给何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面对一张张合影,何园,何园,与皖江血脉相连,那情那景那人,怎不令人常思念。

烟花三月,下扬州优美散文 篇3

不知道从武汉乘船顺江而下,会不会到达扬州?因为那次我在黄鹤楼上想到《故人人西辞黄鹤楼》,我心里就想如果乘船从武汉黄鹤楼顺长江而下,能不能去到下游的苏州和扬州,在苏州城有我的好朋友,我想去苏州去看看我的好朋友。每个人去到黄鹤楼上,也许第一个都会想到李白的'诗《故人人西辞黄鹤楼》,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想,每个人看完诗以后,被诗句感染了,都会想到自己的朋友,一时不能相见,唯有思念天际流。从武汉顺长江而下,然后就能水路到扬州吗?我听说古代从武汉到扬州是有客船的,扬州在古代可是太出名,扬州城这个名词在古人的诗里有朋友的牵挂,还有很多的繁华,我记得那篇文章里说过,古代最奢侈的事就是腰缠三万贯,骑鹤下扬州,可见扬州城在古人心中的位置,如今形容人走了,也会说驾鹤西游,其实是一种美好的祝愿,祝他去到极乐世界以后,抛却尘世无奈,能得到人生最大的繁华。

在古诗的意境里,烟花三月的时候,扬州城的花开的最奇最艳,扬州一城都是喷发而出的春色,李白就写出了另一句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是在问,五月梅花凋落之期的时候,扬州城会不会有懂他诗句的人和他一起写诗句,和他能一同看扬州城烟花三月。我没去到过扬州,却在苏州城有好多朋友,苏州城有我的一位好友老付,他就是一个喜欢和我谈论诗情画意的人,应该再加上即将转世和子欣,他们也是有诗情画意的女生,他们都在苏州。所以才有前文,我想从武汉顺江而下到苏州城,是去看望老朋友的。

老付在苏州的时候,喜欢和我讨论文化,诗句,创作,他和我说过《虎丘的剑池》,《东周列国》,《郑州花神赋》,这些题材我也都开始写了。还记得那时候我们在苏州,我和他是生活中有很多爱好相似的人,我和他一起讨论,一起创作,真是一种美事,现在他去到了郑州,成了郑州的野兽,我也回到老家,那次在苏州的我和他一别,就像古人说的“扬州一别”。如今,我在老家,他在郑州,苏州一别,何时再相见,何时再一同写烟花三月,梦里江南。苏州城,繁华三千,离别万里,可否忆得文友,万里之外安好?

说到江南,人们提到江南,最开始应该不是“苏杭”,其实在古代古人说江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扬州,扬州过去是江南的大哥,后来世事变迁,繁华落尽,扬州城如今只剩繁华的影子,如今扬州也正在复兴他的繁华,扬州城就像生活中的好多人,不应该黯然消失了,他还是很让人怀念的,他该回来了,回归本来的自己的原来本性的。

我对扬州不熟悉,还没去过,说起扬州,只能从自己知道的历史文字里,大概推断扬州的模样了。提到扬州,我就想到了隋朝,大运河,隋炀帝,这些名字,还有那个古代繁华大都市——江都的名称。大隋王朝,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啊,你想象的出大运河两岸的风光,那宏大而穷奢极欲的场面吗?隋朝的开创其实并不容易,经历了200多年的混乱不堪的南北朝,到了隋朝,终于华夏大地才又一次的统一起来了。但是隋炀帝并不珍惜人民要休养生息的内心呼唤,继续穷奢极欲,由于每月要役使民丁两百万人,隋炀帝又注重宫城完善奢华,因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民不聊生,天下就又大乱起来。隋朝又覆灭了,历史就是这样淹没着每一点繁华每一点进步。

大家都看看吧,繁华只不过是一烟空梦,只有让老百姓安定生活,才是立国之本。老百姓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任何违背老百姓意愿的统治者,都会走上不归路。

烟花三月,下扬州优美散文 篇4

扬州,坐落在浩浩长江与千年运河的交汇处,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悠悠历史,璀璨文化,赋予了这座2500年历史古城的厚重、繁荣、精致与儒雅。“烟花三月下扬州”,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多少仁人志士,在这里流连忘返,在这里奋力打拼,创造了几度辉煌,激起后人无数向往。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扬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把握城市发展规律,挖掘城市内涵,以打造精致扬州为目标,彰显“人文、生态、宜居、和谐”的鲜明特色,不和其他城市比规模、比高楼、比洋气,而是比特色、比秀气、比大气、比文气,“古城要古的经典,新区要新的现代”,着力推进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精致产业,以打造文化博览城为目标的精致文化,以建设生态绿杨城郭为特征的精致人居。今天,站在长江岸边,沿江开发的强音,融入历史与现实交织的雄壮乐曲,响彻天地;站在运河岸畔,400公里市域环路产业带错落分明,一股大开发开放的激情点燃区域经济腾飞的新希望。2007年,扬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1亿元,财政收入213.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580亿元,小康综合得分96分,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市”等一串串闪光的荣誉。

“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让城市更精致,让民生更幸福,让社会更和谐。460万扬州人民以心血、汗水、智慧,以创业创新创优的故事,续写扬州新的篇章。

“烟花三月,精致扬州。”在发展的热土上,扬州像一颗明珠,在长江之畔,运河之岸,熠熠生辉,再铸辉煌!

又好又快运河听潮

“广陵自古繁华地”。历史上扬州即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州郡,兴盛于汉,繁盛于唐,鼎盛于清,屡衰屡兴,绵延不绝,成就了其屹立千年的财富神话。今日,一度藉藉无响的扬州再度发出腾飞的强音,新凤清于老凤声,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互齐鸣。

从运河走来,向长江奔去。沿江沿河大开发,激励着扬州人畅想更加显赫的“掘金”梦想,以创造见证未来。扬州科学把握城市发展规律,科学策划经济发展模式,工业强势发展以环境保护为前提,打造精致产业,规划经济质态,坚持“工业第一方略”,大力推进工业技术创新和企业二次创业,支持重要产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建设与发展。着力引导资源要素向汽车、船舶、化工、电工电缆、电子信息及新光源、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中。

在发展的过程中,扬州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并进,相与取利,避免无序开发,减少遗憾工程,科学规划,步步为营,精心打造产业载体,要求2011年前所有工业企业“退城进园”,先后建立完善“八区二园”,成为孵化企业的优良平台。近几年来扬州老城区共关停、搬迁58家企业;化工园移至下风口仪征,不仅避免污染城区,且与南京化工园形成规模效应;为避免各乡镇“村村点火、家家冒烟”的纷乱格局,要求乡镇工业集中区统一规划、合作共建,凡邻近省级开发区的乡镇一律不得单独建园、自鸣锣鼓。

自古以来,从吴王邗沟的折戟沉沙,到炀帝运河上遮天蔽日的锦帆龙舟,从汉代封都的廛闬扑地歌吹沸天,到大唐帝国的国际港口海上通衢,从宁启铁路钢铁巨龙一朝腾跃,到润扬双塔凌空江天飞虹,实现千年跨越,“公、铁、水”的三维网络,构建起经济发展的快速通道。今天的扬州人终于有胆气地说:“扬一益二”说明过去我们在“运河时代”的“龙头”地位,当“长江时代”来临时,成为“龙颈”的扬州必会随“龙头”上海一起率先腾飞。

生生不息古城流香

2500年通史性的文化积淀,东西通衢、南北要冲的绝佳地形,构成扬州的时间与空间之轴,铸就了其空前绝后、熠熠生辉的独特文化形象,汉代厚重博大、隋唐文采风流、康乾富甲天下,清脉长流,步步行至今日。近几年来,扬州着力推进文化扬州建设,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弘扬传统、融通现代的文化工程,堪比春秋笔法之恢宏气度。

厚重的历史文脉和通史式的人文景观,有理由让扬州人对文化产生少有的执著。打造文化博览城是文化扬州建设的神来之笔。扬州是“中国运河第一城”,古邗沟是中国大运河的起源。扬州成为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牵头城市。现在,5.09平方公里的老城区是国内历史风貌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城之一。近年来,市里出台了文化博览城建设规划纲要,计划到2020年建成100多座博物馆,目前建成扬州双博馆、扬州工艺美术馆、扬州剪纸博物馆等各类博物馆近30座。如今站在蜀冈之上,鉴真和崔致远这两位文化先贤正遥相呼应,彼此诉说着扬州文化建设的新传奇。

扬州坚持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并举,遵循国际上古城保护的成功经验,跳出古城建新城,书写传统与现代的“双城记”。实践中,坚持做到“五个保护”,保护古城的街巷体系,保护古城建筑风貌,保护古宅名园,保护古街古巷古井古树,保护非物质形态文化;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基本原则,保持古城原汁原味的“历史形态”。目前,仅市区就有484处历史建筑,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48处,其中国家级9处、省级16处。“双东”街区(东圈门,东关街)是扬州古城改造的成功典范、精华之笔,2008年一年一度的“中国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主会场将设置在此,届时向中外来宾展示扬州古城改造的杰出成果。

扬州古代商业经济的繁荣兴盛,造就了扬州种类繁多的民俗文化。扬州通过文化项目建设和文化活动举办,推动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整理。在北护城河建设“绿色文化休闲长廊”,展示扬州漆器、玉雕及剪纸、刺绣、乐器、木偶制作等民间工艺;在教场地区建设“商贸民俗文化街区”,恢复一批“老字号”酒楼、茶肆、旅馆,重现扬州的民俗风情和市井文化;加强对扬剧、清曲等口头艺术的传承与现代性改造。扬剧、清曲、漆器和玉雕等7个项目已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绿杨城郭诗意栖居

“烟花三月下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绿杨城郭是扬州”,历代文人墨客对扬州传颂不绝的褒扬,正是扬州生态秀美、环境宁静、精致典雅的城市个性的真实写照。现代扬州建设抓准了城市气质,没有走上建造“千城一面”的发展误区,着力打造“人文、生态、宜居”的绿杨胜地。

近年来,扬州以荣获“联合国人居奖”为新起点,在拓宽城市发展空间的同时,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在这座2500年的古城里,彰显出古今辉映、水绿相依、精致宁静的城市个性。一水、一路、一街、一景……传统与现代、新城与古城、人与自然在这里和谐共生,蓝天碧水与城市神韵在这里和谐相应,保护与建设完美兼顾。

扬州尊重自然条件和城市基础,把生态理念融入城市发展,推进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再现“夹岸垂柳桃花”的优美画卷。重点做好“水”和“绿”的文章。扬州之名即源自“州界多水,水扬波”。水是城市的眼睛,眼睛亮了,城市才灵动起来。扬州先后投入330多亿元,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强化水环境治理,加快水污染整治;在“绿”方面,全面实施“绿杨城郭新扬州”工程,打造沿路、滨河、环城400多公里的市区绿化长廊和城区东西南北五大“绿肺”系统。每年,扬州新增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新建了200多个公共“小游园”,市区绿化总面积超过1300万平方米。环抱碧水蓝天,栖居于此的扬州人在都市的喧嚣中重拾一份难得的诗意。

扬州高度重视人居建设,突出加强住房保障,建立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解危安置房、解困定销房、补贴市民购房等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满足不同群体的居住需求。针对特殊困难居民,实施“831”安居工程,对人均住房面积8平米以下、人均月收入300元以下、居住扬州10年以上的困难家庭,政府建房以低于成本价定向销售,有3000户特困居民、近2000户老房户住上新房。

绿杨城郭、维扬风情、小桥流水……如今,一个既有现代气息又有古城风格,既有南方清丽又有北方雄健的扬州在世人面前展现出她美丽的容颜。老祖宗留下的白墙黛瓦、小桥流水和扬州人用双手创造的新城如此合拍地融合在了一起。东有广陵新城,老城新城相得益彰;西有新城西区,高档住宅错落有致,城市行政商务副中心浮出水面;北有蜀冈生态城,风景如画,生机盎然,宜居宜业;南有“扬州第二城”和“临港新城”,扬州从“运河时代”走向“长江时代”的主战场和承载平台初露端倪。

“绿杨城郭新扬州”,已成为扬州市向世界推介的一张亮丽“名片”。“惬意地生活,诗意地栖居”,已经成为当代扬州人现实生活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