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最新9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最新9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书心得体会 篇1
早就听说过韩兴娥老师的名字,只是一直没有很好的去感悟她的教育教学。这个学期,学校领导把韩兴娥老师《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一书发到了我们老师手里。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书,细细品味起来,当我一页一页、一个章节一个章节往下读时,我发现《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一书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韩兴娥老师用朴实的语言、用一个个生动、亲历的教育案例,展现了她的心路历程,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读此书不仅是一种享受,一种心灵的震撼,还给我的教育观带来了更多的启迪。在书中,韩兴娥老师的“气定神闲笑对一年级新生”、“写话、作文教学”、“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几个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实韩老师的“高深之处”,就是把握住了语文学习的核心,语文教学的规律,那就是——“读”。通过大量的阅读,连我们学生觉得最累的作文对于韩老师的学生来说都好像是轻而易举的事,尤其是看到学生写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读后感,真让我觉得自叹不如。韩兴娥老师朴实的语言,朴实的教学方式告诉我们:老师的“精讲”,让学生一遍遍的重复性的作业,以及老师疲惫不堪的批作业,使语文教学变得苦、累。而真正的语文教学“读”才是硬道理。
现在想来,其实学生不爱读书是不是和老师的引导有关系呢?回答是肯定的。就拿我现在班级学生来说,一学期结束了,可在朗读上效果并不好,甚至有一部分学生过不了口语这一关,很多上课的时间都在“讲”而不是“读”,因为不能耽误了进度,所以往往因赶进度而忽视了朗读,只顾讲课了,而在学生读不好的基础上讲课,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把朗读当作业让学生在家读书的话,可能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不读。我也觉得应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朗读,然后提出重点问题让学生回答,问题在“精”而不在“多”。
“让学生的眼睛浸泡在铅字中,让耳朵浸泡在读书声中,让心灵和大脑震荡在感动和思维中,这才是一个语文老师的责任所在。”
从书中,我们不难看出,韩老师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其中追寻心平气和的9月中“让课堂静下来”让我获益匪浅。我也由此学到了很多。作为老师,我们都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安静,可是应该怎样教育我们的孩子呢?老师声嘶力竭的批评、敲桌子等只能获得一时的平静。韩老师认为:老师说话太多、声音太大不利于创设安静的氛围,老师吵、学生闹,一上课老师就亮开嗓门,以后要求学生安静就很困难。老师手指黑板时学生念、一根手指表示念一遍、手放下或背后表示停止、聪明的孩子能跟随老师的指示看黑板、看书,全班教一个学生(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有的学生在集体学习时不抬头、不张嘴,老师指名让他念他一般不会,如果一遍一遍的教他,其他学生就乱了,对这样的孩子,在课堂上教与不教都不符合面向全体的原则,韩老师的妙招是:全班同学教他三次,于是老师领读一遍,全班齐读三遍;再次让他读,如果不会,让全班学生再次教他三遍。这种情况下那个头不抬、嘴不张的孩子也会跟着念的。)韩老师还采用了很多方式、手段组织教学,使学生令行禁止。这些方法真是又简单又有效。“定能生慧,静能通神”其实就是要强化一个观念;安静。通过阅读此书,我及时地把这一教学理念运用到了我的课堂之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书心得体会 篇2
假期间,读了韩兴娥老师的著作——《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这本书中的大部分文章来自韩兴娥老师与家长交流的博客文章和信件。内容从入学第一天起,从第一首儿歌的教学写起,着重探索课堂内如何阅读课外书,一步一步引领孩子踏上了幸福的书香之路。她的学生把历史故事、小说、经典融成一个整体,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在学生心中里“立”了起来,孩子们成为了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小博士”。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做的很细、很准、很实,方法上看似简单,其实大巧若拙,为我们提供了一整套看得见、摸得着的阅读指导。韩兴娥老师在书中的很多观点对我的语文教学有指导性的作用,因为我的课外阅读观点与韩老师的海量阅读法产生了共鸣。这本精神食粮给我的教学支持和帮助如下:
第一,阅读是学生获得幸福的源泉,为学生快乐的书香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韩老师说:“喜欢学习的孩子在学校里会感到幸福,而讨厌学习的孩子在学校里就会痛苦。从小学到高中毕业,不论能不能上大学,这十多年的学校生活是大部分孩子都要经历的,不爱学习的孩子如何忍受这漫长的岁月?所以,语文老师的首要责任是让孩子喜欢阅读。”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老师,我们都知道小孩子最喜欢在睡觉前听有趣的故事,然后带着甜甜的笑容入睡……可见孩子都有喜爱阅读的天性,年幼时爱听故事是因为他们当时还不具备阅读的能力,只能通过读的方式来满足阅读的需求。所以作为一位基础的语文教师或是懂教育的家长,我们都应该用带着丰富的感情色彩的语言把孩子带入幸福快乐的真善美的故事之中,这样不仅能丰富孩子的感情世界而且更能荡涤孩子纯洁的心灵。如果老师和家长不引领他们,他们的人生将会变得充满艰辛,没有书香的人生将是多么地悲哀!没有一开始就讨厌读书的孩子,也没有靠自己明白过来而变得喜欢读书的孩子,关键在于是否有人把他们带入用文字写成的美丽世界中。通过海量阅读,可以让让孩子们深深地体会人物的情感性格和悲欢离合,从而感悟到亲情、体验到幸福。
第二,海量阅读人人可为。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使我认识到要想影响、带动大家,就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阅读不需要有学生具备多好的基础,只要孩子识字老师加以感情色彩的指导,就能让孩子遨游在书海世界。这时候老师的阅读习惯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榜样作用。我在班级的阅读总是和孩子们一样拿起书籍,一边看一遍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其实那时候孩子们都还小,可是他们都好奇的问我:“老师,你一边看还一边在抄啥呀?”我温和的告诉他们老师觉的有的词句用的很好怕忘记了就抄在笔记本上,以后自己写文章是就可以拿出来用上可以让自己的文章变的越来越好,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从此我看到了仅仅入学一年的小孩子就能够面对书本沉思静读、自求博取,沉浸在书香墨韵之中的时候还在摘抄好词好句……就连班级里最差的两个学生在我的鼓励下也工工整整的抄写,我坚信他们的成绩索然不好,但是在阅读的滋润下他们早晚会“开窍”。
在我的同事中存在“不爱”学生的行为,是因为没有具备让学生可爱的能力,是缺乏爱学生的能力。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慈爱、耐心,但一堆孩子在耳边哇哇乱叫,和颜悦色不管用时,只有声嘶力竭地大喝一声了。许多老师在“磨练”中很快失去了和颜悦色,在那群唧唧喳喳的“小麻雀”们面前,变得“神色像晚娘,语气像泼妇”。作为语文老师,如果我们一方面在教育学生从书籍中感受爱、在现实中寄予爱的同时另一方面我们又处处为难学习差的孩子、歧视残疾孩子的话,想想老师的人格力量在孩子心中的如何能树立起来呢?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以学生的分数高低来分等级对待孩子,因为每个孩子的资质不同、根基不同,所以我们应该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去爱每一个孩子!
第三,行动大于理念,实干就是能力。
我常常给孩子们说,勤能补拙,当你感觉无聊时、困惑时、就在书海里充实人生、寻找答案……在我任教的班级里孩子们都明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甘瓜苦蒂、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在读中去悟的方式,将获取的知识或道理内化成自身的修养就能弥补自身的不足。在广泛阅读中我还指导他们去理解文中各种修辞手法的妙处和各种描写方法的恰当运用;古人感慨:“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功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一个人的语言成就,人事的努力只占三分,天分的作用却占到七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来改变这三七分的局面。富含文学熏陶的气质脸庞一定可以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亮丽的色彩。其实当学生爱上阅读时,当孩子们沉浸于书香墨韵之中的时候,老师也步入了宁静平和的港湾。
“让学生的眼睛浸泡在铅字中,让耳朵浸泡在读书声中,让心灵和大脑震荡在感动和思维中,这才是一个语文老师的责任所在。”从书中,我们不难看出,韩老师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其中追寻心平气和的9月中“让课堂静下来”让我获益匪浅,我也由此学到了很多。作为老师,我们都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安静,韩老师对此采用了很多方式、手段组织教学,使学生令行禁止,这些方法真是又简单又有效。“定能生慧,静能通神”其实就是要强化一个观念;安静。
通过阅读此书,我会及时地把这一教学理念运用到了我的课堂之中,相信一定会取得了不错〈WWW.BAIHUAWEN.com〉的效果。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书心得体会 篇3
在新一轮课改的呼吁声中,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这场阅读洪流中,自身的阅读量也提高了不少,韩兴娥老师写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到了很多。
现今的教育要求半年学完一本书,字、词、句翻来覆去的学,到考试时,得到满意成绩的却很少,特别是上了高年级以后。但韩老师搞的海量阅读,孩子们越是到了高年级成绩越理想。并且学新教材的时间只需要短短的几周。难道这不是海量阅读的作用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信息技术日趋发达的今天,孩子们从小就被各种各样的、声型色聚全的玩具包围了,大多数孩子小时候得到的第一件礼物就是玩具,于是孩子们从小就对玩具情有独钟。
“电视”这个时代的新发明是大人、孩子的最爱,下班后电视旁有大人的身影。放学后电视前有边看电视边写作业的小学生。学生的周末、假期都被电视节目所包围。问他最近读了几本书,却是少之又少。这样下去前途何在呢?有的家长认为把课本上的学会了就行了,看闲书浪费功夫,有时间做做课外练习,对考试有帮助。但是现在的考试对课本上的知识考的越来越少了,注重的是综合能力、实践能力,课外积累显得尤为重要。课本起到了一个引导作用,只是给你开启了一扇阅读的大门,你需要走进去才能看到里面美好的东西。那才是自己终身受用的。因此,大量阅读是事在必行的。作为老师我们应担起这个重担。
激发兴趣,促成阅读。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通过阅读推荐书目,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分辨能力差,他们不知道在浩瀚的书世界里该读什么样的书,这就需要老师给予指导,推荐一些适合他们读的书。
鼓励先进,坚持阅读。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平时可以利用教室墙壁设定一些荣誉称号,如:阅读之星、故事大王等。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
亲子共读,打造阅读环境。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在家中以身作则是非常重要的,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深远,经常读书的家长会让学生也爱上读书。刚起步读书的孩子,亲子共读不仅能激发其读书的兴趣,还能增加彼此之间的感情。
书店是最好的旅游景点,书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家长在节假日,多引领孩子去逛逛书店,让心灵得到净化,知识更加广阔,思维更加敏捷。在孩子有进步时,在特殊的日子里,把孩子喜欢的书作为礼物,即脱俗又高雅,在爱中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其游入阅读深处,撷取更多的营养。
行走在阅读的路上,让我们多一份执着,少一份抱怨。为孩子的发展做出最大的努力。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书心得体会 篇4
工作之余,我精心阅读了《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一书,韩老师的海量阅读实验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我知道了阅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离不开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积累。
在今后的读书方面我觉得有几点可以借鉴的地方:
一是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让学生把阅读当做消遣,当做生活之必需,一日不可缺。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想方设法哄着孩子爱读书。
二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像韩老师那样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个人阅读某一本书,学生认为达到要求时再由老师抽查。阅读之前,提出严格要求:一是要有恰当的圈划批注。二是理解文章大意。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在书上勾画,可以选择精彩片断写到读书笔记本上,并大体背诵,具体字数不限。
三是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韩老师在逐句逐篇地听过学生朗读之后,从中选出读得多、读得熟的学生当“小老师”,并为之佩戴“小老师”证卡。小孩子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希望自己在大家面前一展为师者的风采。所以,都在不遗余力地进行诵读训练,甚至在家里让父母听着诵读。于是,诵读的新秀层出不穷,“小老师”的队伍不断扩大,从而形成一个群体,使更多读不好的学生随时得到指导。
阅读是学生获得幸福的基础,老师的首要责任就是让孩子喜欢阅读。因为没有阅读,就不会有通过阅读而激发的思维,就好比一块整理好的土地,却没有种子往上播撒,那它就不会有收成。所以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是我们所有教师不懈地追求。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书心得体会 篇5
放暑假前,学校教科室下发给每位教师两本新书,其中一本是韩兴娥老师撰写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由于自己是一名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怀有较深的感情,因此,一看书名便迫不及待地捧读起来。大约花了五天左右的时间,我终于将这本专著全部读完。韩兴娥老师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的小学语文教师,她不囿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数年来一直锐意改革,在自己所任教的班上进行“课内海量阅读”的实验。她把教女儿认字、读书的做法迁移到了课堂教学中,从而使学生没有家庭作业,而个个考试成绩优秀,全班没有一个差生。她的专著《我的语文实验故事》不到半年就全部脱销。如今,她正带领着学生远离苦不堪言的作业,自由自在地畅游书海,为孩子们的书香人生奠定基础。
新课程实施至今已近十年,然而,从总体上来看,并没有教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将应试教育搞得如火如荼在不少地方仍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为了确保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领导给学生征订了大量的教辅材料。教师呢,为了使自己所任教的班级的平均分能在几个平行班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拼命地挤占学生有限的休息时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久而久之,教师的职业倦怠情绪日益突出。不少学校曾作过调查,能体验到职业幸福感的教师可以说寥寥无几,绝大部分的教师一提到上班便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只有个别小三门的教师声称自己没有这种不良情绪)。而学生当中有厌学情绪的自然也不在少数。在这种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是“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学生则是“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
在我们班,每天早晨的早读课,学生都要在我的“监督”之下才能进行。否则,他们就不肯好好地读书,早读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学校图书馆每星期都会向学生开放一次,可一小部分学生虽然手中持有借书卡,但就是不愿去借阅。问及原因,回答是对图书馆的书不感兴趣。毫无疑问,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有不少孩子根本不喜欢读书,对阅读怀有较大的抵触情绪。
当然,出现这种状况,我们语文教师是难辞其咎的。在实验小学挂职时,时任校语文教导的薛丽芬老师曾在一次行政会议上向校长提过这样一个建议:阅读教学的时间可以适当进行压缩,多出来的时间语文教师可以每周带学生到图书馆进行阅读。虽然这是个金点子,但在当时因为有争议,所以最终未能实施。然而,韩兴娥老师却顶着巨大的压力开始了自己的实验之旅。她是我们语文教育界中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她创造了语文教学的奇迹——“课内海量阅读”的实验把“鱼和熊掌兼得”的美事落到了师生身上:没有家庭作业,考试成绩优秀,没有一个学困生,孩子有了一个美好甘甜的童年,老师拥有了愉快轻松的心态。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厚,知识越来越丰富,而且能融汇百科,贯通古今,渐渐地进入了读书——获取知识——读书的良性循环。
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学记》里说:“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又说:“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说的是教育得抓住时机,适时施教,错过时机以后再去学习,就会事倍功半。因此,把握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让孩子们在这时都得到教师的诱导、引导和辅导,既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走向成功的机遇。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些千红春满园。”真心希望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的成功教学经验能早一天得到全面的推广,那将惠及我们全中国的每一个孩子和他们的语文教师。当然,如果主管部门的领导缺乏开拓进取的意识,不尽快改变一下手中“指挥棒”的方向的话,那只能说是一句空话而已。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书心得体会 篇6
韩老师真不愧是海量阅读的大家,在她的课堂上,你会看到《成语故事》《中华成语千句文》《成语笑话》《多音字儿歌200首》,这些书中有的暗含经典故事,有的蕴藏历史文化,有的能博同学一笑,这样有趣的书籍应该给孩子们,让他们在读中一点点明了,在反复诵读中学会更多。在课堂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韩老师用到了竞赛法,这个我也曾用到过,效果甚佳,很多孩子为了博得头彩都费尽心思的去学习去背诵,这能够吸引大部分孩子,当然也有少数除外。其实课堂上老师运用的每一个办法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学到更多,所以以后可以多一些奖励奖品来刺激孩子的竞争。韩老师用了很短的时间将课本讲授完毕,一学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海量阅读上,本身海量阅读就是一个见效较慢的过程,如果家长不理解,老师又敢作何?另一方面就是家长们为了孩子打印下来老师的要求的诗句,抽时间陪孩子朗诵。老师的所为离不开家长的这些努力。
在这本书上看到了很多课堂实录的一些情况,韩老师对学生的引读可谓精彩,成语、古诗乃至宋词,韩老师用极其经典的文字带着孩子们一次次朗读。她非常注重朗读,而且是每日长时间的朗读。朗读并不是不去理解,一首诗一首词只要孩子能明白大概意思即可,读的多了其中之意便可领会。只要朗读深入学生的血液成为每日必备之事,还愁不什么不解其中意吗?课上对唐诗宋词的学习很多,学生接触的诗人也相对多,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采用比较的办法。比如李清照词前期后期的变化?李清照和辛弃疾词的比较。在比较中理解区分。韩老师的教学中很多地方用到了填空,也就是在孩子充分朗读以后,以填空的形式来引导孩子理解文意,从而加深印象。
作文方面韩老师也有自己独特之处。低年级的作文以看图写话为主,学生首先要学会的是区分段落的标志。在这里韩老师用到了故事法,她用故事来提醒孩子每个自然段的开头要空两格。她提到低年级写作文首先要养成及时改错的好习惯。这里提到了擦、描、抄。擦掉在原地房改,描老师修改的地方,抄写老师修改的句子。标点和句子的教法上韩老师采用的是抄课文的办法,第一步是照葫芦画葫芦抄写课文,将课文在格子里打印出来学生照抄;第二步是照葫芦画瓢,修改抄写格式;第三步是提高难度直接照着书抄写。韩老师特别注重老师要写下水文,老师的下水文是给学生看的,所以必须是真实的,写学生熟悉的人和事,这样才能更好的带动孩子去写作文。老师们在讲作文时,以为把作文讲明白了,殊不知明白和下笔写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只有写下水文去尝试才知道其中的难点。
读了这本书感觉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尤其是个人的文化底蕴方面还有待提高,希望通过努力能够有所改善。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书心得体会 篇7
“读书就是教育,教育就是读书。”这是韩兴娥老师《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后的经典总结,也是她和苏霍姆林斯基这位教育大师不谋而合的观点。读罢,心中一阵惬喜、激动、兴奋,那是一种心灵的共鸣和似乎受到嘉奖的肯定。
喜欢韩兴娥老师,喜欢她的朴实无华,喜欢她的平实真诚,更喜欢她的率真可爱。聆听她的讲座,似春雨润物无声,如长者般娓娓道来。那种随意与亲切,真真切切、完完整整地为我们地展示了一个个孩子小学阶段“海量阅读”的全过程。从“博采众长的低年级识字”到“踏上阅读快车道的二年级”再到“中高年级的快乐阅读教学”,她用具体实例详细地介绍了课内海量阅读的开展;从“家校沟通”、“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到“营造我的‘巴学园’”,她既生动又实在地讲述了一个个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故事,那里有润泽的一年级教室、故事不断的课堂、无人管理的图书超市还有她那温文尔雅、浸润书香的弟子们。
敬佩韩兴娥老师,因为她的坚忍,坚强,坚持不懈。她一节课教学生学习三、四首宋词,一节课读六个成语故事,三星期教完拼音、两星期教完一本教材的情景,完完全全地展现在我眼前。这种“鲸吞牛食”似的课内海量阅读带给我一种震撼、一种思考,她为她的学生打下了扎实坚固的阅读根基。为了更好地与学生一起研读《论语》,韩老师看了十多本诠释《论语》的书籍,一个假期她能读二十多本书从美国译过来的书……应该说正是韩老师自己的“海量汲取”为学生的“海量阅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海量”的背后是一种长期的阅读积淀。这需要多大的勇气与毅力啊!文中,韩老师说“优秀是一种习惯”是她最深刻的人生感言,正是这种坚韧与执着的阅读品质成就了她优秀美好的人生。她称自己是一棵无人注意的小草,那一定也是最柔软最有内涵的劲草。
一样的冲动与任性,共同的思想与追求。“海量阅读,人人可为”。在一片茫然与无限的憧憬中,韩老师成功的经验如前行的明灯让我豁然开朗。暑假里,我忙开了,走书店看书、找书,进入新班级了解情况。最终确定共读《增广贤文》和《小鹿斑比》这两本。初次翻开《小鹿斑比》,不禁被里面的童真与稚气所吸引,文中,可爱的小鹿斑比与和蔼的母鹿正向我们演绎着人世间最纯真、最动人的亲情,很感动!很喜欢!心里盘算着等女儿上了二年级一定要向她推荐此书。而《增广贤文》又以它的含蓄与温婉向我们倾诉着先哲圣人的聪明与睿智,诸多贤能志士都曾启蒙以此文。就这样,我的语文课堂因此也丰富起来,全班共读、自由自在、心无旁骛、不受羁绊……让孩子们的眼睛浸泡在铅字里,让他们的心灵和大脑震荡在感动和思维中,孩子们面对书本沉思静读,稚嫩的童音、灵动的思想,嘴角的笑靥如桃花般灿烂。而此时的我,不再为不完成作业而喋喋不休,为不遵守纪律而大发雷霆,潜心阅读,为我提供了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情感交流的平台。它让我真切认识到:每一朵鲜花都能开的绚丽多彩、只要你给予他至真、至善、至美的情感的浇灌。“不动笔墨不读书”、“记得写上你的感想和体会哦!”此时无声甚有声,我也伏案阅读,和他们共同步入宁静平和的港湾……
当代著名诗人汪国珍先生曾有一首题为《读书》的诗:
这是前人的智慧/这是未来的储备/这里有夕阳晚照/洞箫的长吹/这里有晨风拂柳/湖畔的明媚/此时,舒卷便是舒心/此刻,饮茶宛如寻醉/明镜从来不染尘书本岂容落薄灰/何必皓首枉叹息/读是远见/不读是悔
这首诗把阅读的意义、阅读时那种美的愉悦表达得多么准确,阅读,改变了人的精神境界。曾几何时,慨叹儿时读书太少而词汇贫乏、语言枯竭,却愿通过自己的激情而点燃学生阅读的热情。读书吧!与经典为友,与大师共舞,让我们的生命因阅读而更精彩!为我们的书香人生赋予源远流长的文化浸润……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书心得体会 篇8
我翻阅了韩兴娥老师《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一书,书中的字里行间闪烁着韩老师的智慧,她用朴实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向我们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让我得到了许多教育教学的的启示。
在书中,韩兴娥老师倡导“课内海量阅读”。“课内海量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四十分钟之内进行的大量阅读。这项实验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阅读量的成倍增加;二是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轻。可能有人会对此提出质疑,果真有这样“鱼和熊掌兼得”的好事儿?她的回答是:有。不仅有,而且做起来也不难。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目标。她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四五六年级则“海量诵读经典”。这就是她称之为的“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
阅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离不开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积累。没有坚实的塔基,就没有金字塔最后的塔尖。韩老师倡导有教无类。因为学生的先天素质、后天的影响各不相同,学习的速度和深度也有很大差别。她的“海量阅读”不强求达到同一标准。她根据每本书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星级标准”,对部分学生降低要求,即使学生达到“一星级”的目标,也是老师眼里的好孩子。她坚信:那些“慢”孩子、“懒”孩子,在“举三反一”、“举十反一”的过程中总有头脑开窍的那一天。第一轮实验,她用了两年的时间消灭了学困生。从三年级开始,考试基本上能达到100%的优秀率。
最让我叹服的是韩老师在教学上的创新精神。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教学难题,她总是锲而不舍,千方百计找寻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如:面对闹哄哄的一年级课堂,她利用自己编的儿歌小册子让学生在诵读中识字,有事可做不但让孩子们静了下来,也让阅读从开学的第一天就驶入了正道;在识字写字的'教学中,利用韵语识字、描空心字识字、编故事识字等;以填空题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以归类的方法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由分散转化为集中,以创设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将记忆的知识学以致用……在我的眼里,韩老师就是一个智慧锦囊,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难得倒她。
从书中,我们不难看出,韩老师还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其中追寻心平气和的“让课堂静下来”让我获益匪浅。我也由此学到了很多。作为老师,我们都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安静,可是应该怎样教育我们的孩子呢?老师声嘶力竭的批评、敲桌子等只能获得一时的平静。韩老师认为:老师说话太多、声音太大不利于创设安静的氛围,老师吵、学生闹,一上课老师就亮开嗓门,以后要求学生安静就很困难。老师手指黑板时学生念、一根手指表示念一遍、手放下或背后表示停止、聪明的孩子能跟随老师的指示看黑板、看书,全班教一个学生(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有的学生在集体学习时不抬头、不张嘴,老师指名让他念他一般不会,如果一遍一遍的教他,其他学生就乱了,对这样的孩子,在课堂上教与不教都不符合面向全体的原则,韩老师的妙招是:全班同学教他三次,于是老师领读一遍,全班齐读三遍;再次让他读,如果不会,让全班学生再次教他三遍。这种情况下那个头不抬、嘴不张的孩子也会跟着念的。)韩老师还采用了很多方式、手段组织教学,使学生令行禁止。这些方法真是又简单又有效。“定能生慧,静能通神”其实就是要强化一个观念:安静。通过阅读此书,我及时地把这一教学理念运用到了我的课堂之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通过阅读,韩老师在我心中竖起的形象是朴素的,是我们教师队伍中无数平民的化身,她用亲身的经历使我们相信“课内海量阅读”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她以自己的言传身教让我们习得了更多的推行“课内海量阅读”的方法而不至于走弯路……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书心得体会 篇9
韩兴娥老师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我前后读了几遍,每读完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教育就是读书,读书就是教育”,这是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为了让孩子喜欢读书,在书的世界里快乐成长,韩老师所做出的努力多么令人佩服:如诱惑家长亲子共读、指导家长举行家庭读书宴、建立班级的图书超市、制定人人成功的阅读星级评价以及对孩子实行的形式多样的奖励政策等等,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努力使得学生们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都自由自在地畅游在书的海洋。如何让我班的孩子也能喜欢阅读,我从韩老师的做法中得到了许多启示。
每个周五的下午第三节课是我班的阅读课,开学以来,我在班级以不同的形式开了四次读书交流会,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一次读书交流会:好书大家谈。
刚刚开学那几天,我发现自习或课余时间读书的孩子明显减少,通过和家长交流,我了解到很多孩子在家读书也不积极,为此,我真的很着急。“读书就是教育,教育就是读书”为了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我打算开展第一次读书交流会:好书大家谈。要求大家把开学以后自己读得好书向大家推荐:可以说说书的主要内容,可以谈谈书中最精彩的情节,也可以谈谈读书体会等。我提前一个周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大家,让大家做好充分准备。接下来的这个周的时间,孩子们的读书热情明显高涨起来,课余时间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聚精会神地读书的身影。周五下午的阅读课上,孩子们先在小组内进行第一轮选拔,小组成员推荐讲得最好的在全班交流展示,当时13个孩子参加了全班展示,说得都非常精彩,就连平时比较内向的小萌说得也是滔滔不绝,引来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这节课同学们在轻松愉快中分享了读书的快乐。
第二次读书交流会:优美段落我积累。
韩老师非常注重学生阅读积累,因为阅读积累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为了让孩子养成诵读积累的好习惯,我打算第二次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展示背诵课外积累的优美段落,怕学生懒得背诵,我想了一个招,就是和小组评分结合起来,我告诉学生:只要能背诵一段优美段落,就给小组加5分,能背诵两段,就加10分、这招真灵,为了给小组加分,孩子们的背诵热情很高,不仅晚上回家主动背(家长反映)连下课时间也背个不停。课堂上,大部分小组都加了分,下课的时候,还有两个小组没有展示完,这2个小组的同学主动跑到我跟前找我背。看到同学们的背诵积极性这么高,我也非常高兴,于是我想趁热打铁,下个周我决定继续开展背诵展示会。
第三次读书交流会:唐诗我会背。
这次读书交流会背诵的是《唐诗三百首》。三百首古诗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背下来,所以我让学生把古诗分分类,先背诵描写友情的古诗,这次交流会是以比赛的形式进行的,背的好、背的多的可以给小组加分,最后比一比哪个小组背的最好,背的最多,就是优胜小组。记得当时课堂上的气氛非常热烈。只见背下来的小组,组员脸上洋溢的是喜悦,而没有背下来的小组却是垂头丧气,组员都把“矛头”指向准备不充分的小组成员,这时不用我提醒他课后认真背,因为其他组员会给他足够的压力,我想他下次一定会背好。
第四次读书交流会:我来读,你来猜。
为了检查学生的必读书目《吹小号的天鹅》读得怎样?于是,我决定开展第四次读书交流会:我来读,你来猜。我读的主要是《吹小号的天鹅》的第一个章节,在有声有色的朗读中,我会让学生猜一猜下面的情节,或者是一个词,一句话等等。虽然大部分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但是我也发现部分学生没有认真读这本书,对书的内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我布置学生课后认真读这本书,争取下次读书交流会上有精彩的表现。
有布置就要有落实,这样会更好的督促学生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