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中国环境分析(精选4篇)正文

《中国环境分析(精选4篇)》

时间: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面临新问题和新矛盾。要实现新时代的新目标,不能继续简单地追求经济增速,而要更多注重经济质量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增长,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中国环境分析(精选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中国环境问题分析 篇1

中国环境问题分析

一、中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中国面临着一些世界上最严峻的环境挑战。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里,中国占了16个,同时大约有300个中国城市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在过去的十年中迅速增长。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

1、环境污染

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中国每年将一半的煤炭用于发电,这些煤炭为中国提供了70%的能源。燃煤是大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国家统计局报告表明:2010年全国由于大气污染共造成近36.8万人死亡。同时,随着城市的扩大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更多的人开始购买私人汽车。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汽车的飞速增多已经导致中国近40%的城市空气质量遭受污染,对居民的健康形成巨大的威胁。这也同时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化的趋势。

城市的噪声污染严重。全国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声级基本在70~76分贝之间,根据42个城市监测的报告,全国92.8%的城市交通噪声平均声级超过70分贝的限值;多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状况也呈恶化趋势,全国2/3城市居民在噪声超标环境下工作和生活。

工业废弃物污染严重。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堆存量以每年平均2000万吨的速度增长。1992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达到6.2亿吨,堆存量达到59.2亿吨,占地达到5.5万公顷。以后城市垃圾每年以10%的速度增加。到2008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达到19.0亿吨,比上年增加8.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4.3%,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固体废物中含有各种有毒有害物质,扬尘污染大气,渗滤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堆存物污染农田,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并成为重大的环境隐患。目前全国遭受工业固体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危害的耕地已达1000万公顷,每年损失粮食120亿公斤。

我国农业环境也受到严重污染。中国是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化肥年使用量4637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到了40吨/平方公里,每年使用农药面积为23亿亩次,我国使用农药防治虫害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农药、化肥有效施用率仅为30%,其余都挥发到大气中或随水流入土壤和江河湖泊,造成水域富营养化或饮用水源硝酸盐含量超标。农用塑料的大规模使用,对土壤物理性状有极大的影响,全国平均每亩农田残留地膜5公斤左右,地膜残留率为20%~30%,对土壤破坏性很大。农村环境问题如不及早重视和防范,将会造成比现在城市环境更复杂、更有害、更难治理和恢复的被动局面。生态破

坏是涉及长远的根本性的问题,农村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需经过几代人才能恢复,甚至难以逆转。

2、生态破坏

我国的生态破坏形势日益严峻。由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引起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和自然生态严重失衡。

物种灭绝严重。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高等植物和野生动物物种均占世界的10%左右,其中约有200个特有属。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了动植物生存环境的破坏,物种数量急剧减少,有的物种已经灭绝。据统计,我国高等植物大约有46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的状态,占高等植物的15%以上,近50年来约有200种高等植物灭绝,平均1年灭绝4种;野生动物中约有4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

植被破坏严重。中国对世界承诺,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20%,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的成果,但森林破坏仍十分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同时,大量林地被侵占。草原面临严重的退化,几十年以来,由于过度放牧和管理不善,造成了13亿亩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毁林导致的碳排放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0%左右,这对节能减排是个挑战,我们现在大力发展植树造林事业,对子孙后代的环境改善也是有很大作用的。

土地严重退化。我国还是世界上土地沙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十年来土地沙漠化急剧恶化,50~70年代年均沙化面积为1560平方公里,70~80年代扩大到2100平方公里,总面积已达20.l万平方公里。我国还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水土流失面积约153万平方公里,40年来初步治理了50多万平方公里,而目前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79万平方公里。我国耕地退化问题也十分突出,如原来土地肥沃的北大荒黑土带,土壤的有机质已从原来的5%~8%下降到l%~2%。同时,由于农业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调,全国每年因灾害损毁的耕地约200万亩。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有13亿人口,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重工业阶段,城市化急速,中国已经遇到了和发达国家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从贫困到现代化的各个阶段的环境问题,以及发达国家没有遇到了全球的环境压力,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变得十分复杂,形势也很严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只有按照自然规律,转变经济增长要求,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进一步加大经济监管和治理的力度,才能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实质性的改善。

二、中国环境问题的特点

1、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并存

我国环境污染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相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工业发达的城市和近年来乡镇带动起来的小城市,以烟煤型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物为主。这些污染没有得到控制,而且继续恶化。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坏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见减少等等。一旦形成,恢复原状很难。有专家估计,流失1平方英寸的地表,需要300年才能恢复。

2、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

环境问题的出现具有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背景。中国地域辽阔, 自然条件差异较大, 形成了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分异特点。

(1)水土流失 根据遥感调查, 我国目前各类水土流失总面积为367 万km 2, 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79 万km2, 风力侵蚀面积181 万km2, 每年因水土流失全国损失耕地约113 万km。水土流失严重区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以及东部的一些丘陵山地。

(2)盐渍化 盐渍化是危害我国农业耕地的一个重大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其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其排水不畅, 地下水位较高的半湿润地区。总面积为23132 万km2。集中连片分布的有塔里木盆地周边绿州以及天山北麓山前冲积平原地带、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华北平原及黄河三角洲。根据土壤中盐分累积和迁移特点, 可以分为8 个区: 沿海湿润半湿润海侵区、东北半湿润半干旱草甸区、黄淮海洪积平原半湿润半干旱草甸区, 内蒙古高原干旱半干旱草原区, 黄河中上游半干旱荒漠区, 甘肃新疆荒漠区、青海新疆极度干旱沙漠区, 西藏高原高山冻土荒漠区。

(3)沙漠化 全国沙漠区面积约有7455km 2, 占国土面积的818%。沙漠区土地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几个省区, 可以分为3 个类型: 西北干旱区, 大致为干燥度315 的等高值线以西地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半干旱区, 主要为半干旱平原区和农牧交错带;和北方东部半湿润风沙区, 集中于各河流的泛滥平原。

(4)酸雨 我国的酸雨正处于急剧蔓延之势, 是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80 年代, 我国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两广地区, 影响面积170 万km 2。到90 年代中期, 酸雨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 酸雨面积扩大了100 多万km2, 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方。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岛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区, 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 危害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40%。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生态环境问题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区, 面临的生态环

境问题是不同的,并且不同地区生态系统对其影响的反应也不同。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了看,我国以业生产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环境污染较严重。

三、中国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

1、经济调整发展的冲击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阶段正是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时期,因而我国在这一时期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会更为沉重。第一,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恶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对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这种解放刺激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对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和各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也会随之高速增加。然而,由于国民经济尚处在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转型时期,人们只关注于经济增长的数字,却往往忽略了其背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环境的极大破坏;我国近年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呈几何级数增长。

第二,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市场经济发展所追求的是高额利润,是相对少数人的利益,而环境保护则是多数人的利益,二者是对立状态,法律对这种显性冲突的社会关系,比较容易做出规范。而我国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经济利益的主体和环境利益的主体具有统一性。但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恶化尤为明显,一些乡镇企业的农民为“脱贫致富”,宁肯容忍环境污染对国家、所在集体和本人的损害。对此,国家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关闭“十五小”企业。但在一定意义上,政府既是冲突调解者,又常成为冲突的一方(地方利益),违法阵营庞大,法律执行的难度极大。

2、人口压力和公众环境意识薄弱

“第一,我国人口众多,环境的资源压力大,环境问题与人口有着密切的互为因果的联系。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一定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人口增长应有一个适当比例,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庞大的人口数量及快的增长,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可以这样说,我国的人口问题是短时期内很难扭转的最大社会问题之一,这是用不着忌讳的。人口问题导致了我国资源的绝对短缺,因而往往出现了对资源的无节制开发的现象,这种现象伴随着惊人的浪费,给我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第二,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较差。“所谓环保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环境状况和了解环保规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而发生的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它最终体现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上。目前我们国家的大多数人对于环境问题的客观状况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据调查,国民对于环境状况的判断大多是态度中庸,无敏感性,对许多根本性的环境问题缺少了解,甚至是根本不了解,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社会公众不愿意主动地去获取环境知识。2000年“世界环

境日”前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教育部联合进行的对全国公众环境意识的调查报告得出的结果是,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知识水平还都处理较低的水平,环境道德较弱,我国公众环境意识中具有很强的依赖政府型的特征,政府对于强化公众环境意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这些大量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国民的环保意识是有多么的差。一国的国民的环保意识如此的差,可以想象这个国家的环境问题又是怎样的一个状况了。

第三,环境问题与贫困等其它的社会问题交叉在一起,又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环境问题在当今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一点,富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与污染物相关的环境污染,而穷国环境问题主要是与自然资源相关的环境破坏,前者比较容易得到防治和恢复,而后者的防治和恢复则要困难的多。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有类似情况,在平原、沿海及大城市等经济发达的地区,环境问题主要以以环境污染为主,如今经过不断地治理正在不断有所缓解;而西部相对贫困地区,环境破坏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十分严重,且日益呈现出环境问题与贫困同步深化,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

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篇2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公路运输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公路运输业对区域经济发展能起到促进作用。具体来说,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可以优化配置区域内的生产资料,保证一个区域内部和区域相互之间信息,物资和人才等资源的流动。同时不断优化调整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使其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催化剂。笔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主要探究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公路运输;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作用

一个国家致富的关键是要先修路,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经济发展对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有一定的依赖。我国国土面积很大,但是总体的资源分布是不均衡的,要保证各种资源对所需区域更好的分配,急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包括铁路,水运、航空和公路等,公路运输具有直接,便捷和覆盖面广的优势,我国区域之间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就是公路。公路运输方式已经贯穿我国各大城市和城乡,主要用于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已经成为了区域内和区域之间进行联系的桥梁,能够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影响

进入21世纪后,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公路交通运输建设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就,从微观方面推动了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以下具体分析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影响。

1、对公路沿线的自然资源进行了激活。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能够改善和激活公路沿线的旅游和土地等资源。也就是说交通运输可以对区域的区位进行改变。我国还没有修建公路时,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土地资源和其他资源不能被有效开发和利用。如果公路交通运输得到了改善,能够对上述资源进行开发和整合,可以对其进行利用,实现这些资源的市场价值,从而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2、保证企业成本的降低。通过改善公路交通设施,可以提高交通运输状况。运输距离可以大幅度缩短。特别是对一些以交通运输为主要成本的企业,公路交通运输情况的改善可以可以明显降低其运营成本。此外,如果当地的公路交通情况很好,就会方便流入资本和人才,从而降低本地生产所需要的要素成本。同时便捷的交通运输服务也有助于企业之间交易费用和仓储费用的减少。在商品交易过程中,如果消费者的需求发生变化,生产者对这一变化的反映速度更快,及时采取有效策略。

3、推动企业组织效率的提高。便捷的交通运输能够使企业劳动力和其他资本的利用率提高,从而使企业其他生产要素的获利能力提升。如果提高本地的生产要素组织效率,会降低费用和生产成本。交通运输的便捷程度,可以保证生产要素向所需企业的顺利流动,从而保证企业组织效率的提高,使企业所占有的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企业运营过程中如果一个环节提高效率,就会产生连锁反应,推动企业其他环节甚至整个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急需对组织效率进行调整。

4、促进物流规划的调整。企业物流主要的运输载体就是公路。如果区位发生变化,对企业的物流体系会产生影响。实践表明,建成的高速公路会带动沿线企业的发展,从而带动经济发展。具体来说,能使物流速更快,区域内也能连通各个经济单体,从整体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基于以上这些,企业选址的最佳位置是公路交通便利的地方。因为通过完善的公路交通运输系统,能够为企业创造更丰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影响

以上主要对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影响进行了分析。从宏观角度看,交通运输的发展也能更好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以下对其具体分析。

1、区域产业结构得到改变。公路交通运输能够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还能保证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善。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需要更高更严格的交通运输条件。现阶段,我国需要运输的企业的状况是运输批量较小,运输频繁,时间要求高,有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动。因此公路运输必须满足这些要求。我国现代企业的第一选择就是高速公路沿线。现代企业不断依赖高速公路,相关人员要不断完善公路交通运输网,从而更好的保证城市优秀人才的流入和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企业有了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区域产业结构,使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公路沿途投资环境得到改善。我国公路设施的建设可以推动沿线投资环境的改善。公路建设本身就是一种发展经济的投资,公路一旦建成,会改善区域的交通条件,能够使需要运输的时间大大缩短,同时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和公路运输维修费用也会降低,从而降低成本,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例如:如果一个山区自然资源很丰富,但是交通不便,就需要建设公路交通网络。因为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会吸引很多投资者。通过建设公路交通网络,能够对山区的自然资源进行转化,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3、实现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随着我国公路运输业的发展,对企业学习先进地区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比较方便。同时先进地区的资金和人才等资源也方便向落后地区扩散,可以调整不同地区的资源,保证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公路建设项目对各项产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有带动作用。同时也能更好的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保证各个我国领域和行业发展的协调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公路交通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公路交通建设。本文主要从沿线自然资源的激活,企业成本的降低、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物流规划的调整等方面分析了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影响,并从区域产业结构的改变,沿途投资环境的改善和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等方面阐述了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影响。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公路运输能好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鹏岩。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J]。科技风,2010,04:54.

[2]任向前。浅析公路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5,11:294.

[3]王巍。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J]。才智,2015,30:3.

[4]宋琪。论区域经济发展中公路运输的重要作用[J]。中国市场,2015,45:92+103.

[5]张家红。浅谈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相关性[J]。商场现代化,2011,12:93.

房地产开发情况问题原因分析 篇3

房地产开发情况问题原因分析

1、房产开发速度阶段性减缓四因素:

国家宏观调控因素:国家对房地产业采取了宏观调控政策,收紧了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贷款,国家金融部门对个人房贷条件提高,造成购买力受到影响,二手房抵押贷款扶持政策无法落实。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从而控制房地产开发的用地,2004年我区仅出让

两宗用地,共70.15亩。

房地产开发企业因素:开发企业集约化开发程度不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差。20家开发企业,三级的8家,四级的4家,其余皆为“暂定”。开发企业大多为“项目”公司,规模小,对银行资金依赖性强,开发技术含量低,无法形成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态势。一方面,新增房产项目不多,象莲花山庄、金域兰湾(原天安世纪村)等新项目又没有动工。另一方面,部份在建房产项目受挫而停工。华商城,就由于资金无法周转而停工。华商城、农贸市场和东湖豪门三项目先后停工,这三个项目的总投资为3.5亿元(超过2004年全区完成投资额),建筑面积为25万平方米(占2004年我区完成建筑面积的四分之一强)。

房地产市场需求因素:一方面,房产市场日趋饱和。另一方面,就商品房结构而言,各类商品房投放比例不合理,住宅产品单一。已建成和在建的住宅小区,销售情况较好,但商业用房配套过多,而公共设施配套档次低,不仅导致商业用房空置,而且影响住宅环境,没有精品小区。另一方面,住宅产品单一,抑制了多层次需求。区内10多个小区,类型单一,不仅加剧了销售竞争,同时也抑制了不同层次的需求,减缓了商品住宅的发展步伐。

政府管理因素:市场消费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二级市场受抑制。当前,有关商品房架空层、车库、车位等附属用房面积分摊及产权归属、房屋维修资金的收缴、中介合同文本等缺乏统一的规范和相应的规定,造成诸多纠纷,影响市场健康发展。抵押手续繁琐,交易过程税费过高等从根本上抑制了二手房交易市场的发展;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和制约机制,致使出租户不愿办理租赁登记备案。农贸市场由于“标高”问题,停工一年多,正恢复动工。

2、住宅房价格上扬,原因有三:

一是由于土地储备和“招、拍、挂”等制度的实施,在短期内推动地价上涨,而引起房价上扬;二是新建住宅成本上升,包括小区环境的营造、新型建筑材料以及“小康型”住宅的出现;三是因为“炒房”。一方面受温州购房团的影响;一方面开发区内房产中介增多,有的中介也参与炒房,另有一些私人介入,从中进行房地产投机。

3、商业用房空置多的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新区人口聚集不够,市场不旺,目前新区居住人口仅1.2万人;二是商业用房与住宅比例不合理,商业用房比例过高,商业用房与住宅比例为1:8。

职业规划议程个人表现 篇4

读书讲稿短句贺信的语录守则决定座右铭;评课稿证明宣传周采访试题的剧本知识点实施:弟子规发言的教学方法陶渊明庆典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