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忏悔录经典语句12条(最新9篇)正文

《忏悔录经典语句12条(最新9篇)》

时间: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忏悔录经典语句12条(最新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忏悔录心得体会 篇1

我想,在读一部作品和解读一部作品之前,应该对作者进行解读,便于加强读者对此文的理解。一下便是我对卢梭生平以及写此著作时的背景的简介:

卢梭:全名让一雅克•卢梭,一七一二年六月二十八日生于日内瓦,随着他的出生母亲遽然去世。卢梭的父亲是以为钟表匠,酷爱读书,卢梭在父亲的影响下,六岁就读完了家里所有的藏书,这为卢梭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定的基础。卢梭十六岁便开始流浪生活,并毕生对那段流浪却惬意自由的生活很是怀念,因此而结识的卢梭称为‘妈妈’的德•华伦夫人对卢梭的后来的人生之路影响至深。卢梭当过仆人、教父、歌剧编辑、文学者等等职业,结识各类人士并食尽人间烟火。

一七五O年,第戎学院,卢梭撰写的《论科学与艺术的昌明会敦化抑或败坏凤俗》一文授奖,从此卢梭便开始了文学创作。《致德•马勒泽尔布先生的信》、《社会不平等起源论》、《对话录:让一雅克评论卢梭等起源论》、《朱丽》(或名《新爱洛依丝》)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山中书简》、《忏悔录》等等,都对文学珍品。其中,对于我写这篇文章要着重讲的是《爱弥儿》这本书。《爱弥儿》出版后被警察没收,在巴黎(索尔邦)大学受到批评,遭国会查禁。卢梭风闻当局下令逮捕他,立刻逃往瑞士,到达伊弗东,匿身在沃德山村。从此开始他的逃亡生活,直至一七七八年逝世。这也正是卢梭用‘颠沛流离’形容自己的人生的原因所在。一七六四年十二月日内瓦出版匿名小册子《公民的感情》,影射卢梭遗弃自己的五个孩子,把他们送进孤儿院,促使卢梭决定写《忏悔录》,为自己的生平做一个最详细的叙述并辩护。这便是《忏悔录》写作的背景和缘由。

忏悔录心得体会 篇2

今天观看了马德、韩桂芝等一些腐败偏领导干部的《忏悔录》,感想万千却觉得难以表达,似乎自已也正像马德所诉说的那样“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喘不过气来”,只觉得有一团渗杂着憎恶、气愤、怜悯、惋惜、迷茫、无奈、感叹的多种味道的烟尘,弥漫在心中,怅闷和压抑交织在一起,真正的令人喘不过气来。

一名又一名曾经是发号施令,一呼百应,叱吒风云、身价百倍的高官显贵们,被国法无情地送上了断头台或失去了终身身由,不仅完全毁掉了自已的形象、人格和尊严,其害更伤及国家伤及社会伤及人民以及伤及自己的亲人,即使他们把泪哭干,把血呕尽来忏悔自己曾经犯下的过错,也换不回来他们对国家、社会、人民、及亲人造成的损失,也挽救不了他们将要受到国法严惩的结果。

为什么他们走到今天这样的地步,就是因为他们手中掌握着权力,有着在社会上一定范围内的支配力量,而他们根本就忘记了或是根本就没有真正理解过他们手中的权力是做什么用的,完全悖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领导干部的惟一宗旨,领导者必须是人民的公仆;权力是一种责任,有了责任心,才能掌好权、用好权;权力是一种付出,不是为了索取。”,他们把权力看成了权利,置国家及公物及人民于不顾,千方百计以之来为自己谋求更多的私利。他们变成了衣冠禽兽,表面看起来大公无私,其实他们就象老鼠一样偷偷摸摸,不择手段地盗取国家的财产,搜刮民脂民膏,做着见不得阳光的罪恶勾当。

由于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及容易被同样利欲熏心的人所利用,这些人大言不惭地行贿,他们便恬不知耻地受贿,以丰厚的贿赂来交换不正当的特权,双方都有利可图,而他们的这种利益是建立在损害国家利益和不知有多少人遭受伤害甚至危及生命的痛苦之上的。最令人痛心的是,他们明知如此,都视国家和他人的安危于不顾,更加变本加厉地进行一幕又一幕、一次比一次严重的罪恶行径。例如那些以非法手段获得工程承包权的工头们丧心病狂,为了弥补贿赂的损失,用高造价及不尽合理的预算抽条减量、以次充好的手段建筑的危楼、危桥、危路等等,发生的一件又一件怵目惊心的悲惨事故,给无数无辜的人造成的伤害就说明了这一点。

我们党和国家三令五申,身为领导干部,要严格坚持党的方针政策,要清政廉洁,一心为公,做党的好干部,做人民的公仆;并反反复复发动全党全国人民学习“三个代表”的思想,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学习党纲党章,开展“树清廉风气,做自立表率活动”,学习和领会“八荣八耻”;还多次组织机关干部用正反两方面的教材,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所有这些举动,都是为了教育全国人民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好领导,好干部。但为什么这种违法乱纪的行为还会越演越烈呢?而且阵势之大不可测,织网密布,牵牵扯扯,一环套一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思想教育工作不只是流于形式,煞有介事地开几个会,夸夸其谈地表一表决心,挥毫泼墨地书写几万字的学习心得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往往一些领导干部在台上组织职工学习廉政教育,台下却孜孜不倦地以权谋私,以法乱纪。因此,思想教育工作必须真正从思想深处入手,从一点一滴抓起,“不以恶小而为之”,防微杜渐,一旦筑成大错,悔之晚矣。

高墙内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忏悔者,他们感亦真挚,恨亦浓烈,悔亦深刻。那么在高墙之外的人们,特别是执掌权力的高官们,在观看了墙内的人声泪俱下的忏悔时,内心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不应该只是对他们咬牙切齿的痛恨吧?不应该只是为他们唉声叹气的惋惜吧?应不应该对照自已的思想,对自己的行为做一次深刻的检查呢?会不会将自己的错误做一次彻底的检讨得改正呢?会不会将自己已经弄成的错误绳之以法呢?会不会真正醒悟自己错误的行为终是害人害已的呢?

我虽身不为官,但通过学习,也要懂得在工作和生活中自律思想,坚决不做违法的事,鞠躬尽瘁,本本份份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工作。也真心希望那些为官者能够十分珍惜党和人民给予他们的权力,将这个权力真正掌握好,运用好,让它们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是颤用私权为已利,最后落得个作茧自缚。如果每个党员干部都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国家才会有一个无腐败的具有高尚思想道德修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国家的前途才会有希望变得更加兴旺。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严肃党的纪律,离不开加强对干部的党性锻炼,更离不开防腐败的体制机制。而且,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要从根本上下功夫,真正能够达到万众一心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忏悔录心得体会 篇3

我认为从翻译的角度来说,翻译家为这部著作再加上了一个不轻的筹码,使之变得更加‘美轮美奂’。从人性和《忏悔录》内容及写作意图来看,卢梭的确为辩护自己下了不少功夫,我认为,一个人在为自己做辩护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对他所要反驳的对象即为他所谓的敌人加上自己的对于他的敌人来说是不好的主观映像,从而蒙蔽了一些读者同时也蒙蔽了作者自己的眼睛。

所以,无论如何,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个人从内心对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的事物的看法,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知道这些对世界的看法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还知道了我们无法用相机和笔记录下来的对这个世界的描述,这些描述是真真切切的,没有任何的主观看法,并交给世人去评论。我想,这应该是《忏悔录》成功最重要的筹码吧。因为《忏悔录》存在着卢梭的个人看法,很多人怀疑它所描述的事情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对此,评论家盖埃诺从另一个角度看出《忏悔录》是否可靠的论据。

据他说:“卢梭对自己能注视多久就注视多久……说真的有时他也与镜子弄虚作假,好让自己的形象不太碍眼,但是也使他以为这使他的真理重见了天日。然后,突然,当他再瞧着自己一七六六年二月在伦敦变成怎样一个人时,他再也不说什么了……可能这才最清楚地表明他要说真话的意愿……他已超出一个人能懂, 能解释,能仟悔的程度。他还能做的事唯有活下去和忍受痛苦而已。” 或许,这就是读《忏悔录》的至高境界或是说《忏悔录》给人带来的最高尚的理解和醒悟吧。总之,《忏悔录》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文学的财富,并是对人性的最真实的写照。它即使教不会我们反省,也能教会我们虔诚地对待生活。

忏悔录心得体会 篇4

上个周末去上海书城,本来准备再读一遍《基督山伯爵》,记得高中在上课的时候偷偷看基督山,被班主任发现然后毫不留情地没收了,没收的那本还是基督山伯爵的下册,可想而知当时的悲愤之情。至于这本书内容,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这次在书城没有找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基督山,所以只好买了法国著名作家让。卢梭的《忏悔录》。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我大学读的第一本文学书,大学的我不喜欢读文学类的书籍。记得那时任老师教我们西方外国文学,当时考试的要求就是要我们读一本关于学前教育方面的西方名著,迫于考试压力所以选择了《忏悔录》,但是后面的研读改变了我之前的想法,渐渐的接受文学书籍。

今天当我读到卢梭的这句话,仍然激动不已。他说: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成什么样的人:当时我是卑鄙龌龊的,就写我的卑鄙龌龊;当时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写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万能的上帝啊!我的内心完全暴露出来了,和你亲自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 。 这一段话像极了耶稣对恶意诽谤一个***的法力赛人说的话一样:你们当中谁若没犯过罪,就可以打她。结果,众人一个个丢下石头,低首离去。

近来我又读了一遍法国启蒙作家卢梭的《忏悔录》(陈筱卿译,译林出版社,1994年版)。

上下两卷共十二章,中译本634页,洋洋五十余万字,一口气读下来,看得我俩眼朦胧。随着卢梭叙述的文字河流,我又一次漂进了他丰富而传奇的心灵之海,不由自主地陷入思想与情感的漩涡里,拜倒在上帝的脚下,发出深沉的喟叹——忏悔吧!

从寒假到上个月中旬,差不多历时三个月,终于看完了卢梭的自传《忏悔录》以及《忏悔录》续篇《漫步遐想录》,前者是卢梭在面对污蔑诽谤时极度渴望的自我辩护,而后者则是这料,人生总会有林林总总痛苦和烦恼,在这个路途中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活、为什么活。幸福的、痛苦的、愧疚的、愤怒的;自我、友谊,这些都关乎生活、关乎人性、甚至,关乎灵魂。位伟大思想者在生命的最后路途的浅浅悲鸣。看完两本书的总体印象是:人生的事谁也无法预料。

昨天晚上粗略的看了卢梭《忏悔录》的第四章,大致讲了他四五年的漂泊生活。他是勇敢的人,敢于承认自己做过的违背道德的事情。不是伪善者。这一章的景色描写很动人,发生的事情也十分有趣,看过之后,心中有浓浓的满足感。这便是名著的魅力吧。

忏悔录心得 篇5

卢梭的为人向来遭人垢病。他性格激烈、多变,热情奔放而又极端敏感,大悲大喜旁若无人,缺乏自制力。正是这些相互冲突的个性让他更像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神。他睿智但是也活得苟且,他骄傲但是也卑微,他坦诚但是也有掩饰。在自传里,卢梭忏悔了一个年轻时犯的错误。有一次他偷了主人家一颗贵重的钮扣,把事情赖在一个他喜欢的小女仆身上,因而使那个无辜的女仆蒙受了羞辱。由于卢梭的“自暴隐私”,一些后来的哲学家包括罗素甚至认为卢梭根本谈不上是个哲人。而我却认为卢梭触及了哲学的本质问题-他首先用自己为解剖标本,对人性做了一次深刻的探讨。

从气质上讲,罗素与这些人是两类人,他对于浪漫主义激情向来不以为然。其实罗素本人也不是一个冷静的书斋学者,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三番五次闹离婚,不会提倡性解放,不会反宗教,不会被当局禁止讲学,不会相信社会主义,不会参加反战运动甚至弄到要坐牢。激情是每个人都有的,罗素也认为激情与理智相比是推动历史的一种更主要的力量。

卢梭是法国第一个最勇敢的平民思想家。他出身贫寒,年轻时代长期处于奴仆地位。罗素这样的贵族子弟当然不会去偷钮扣,罗素的子女当然也不用进孤儿院。卢梭跟一个地位低贱的女侍结婚,这也被罗素拿来进行了一番精神分析,意思是卢梭只有在下贱的女人面前才能得到一种完全的自信。我对罗素一向敬仰,但这一次我觉得罗素讲话未免刻薄了一点。在法国大革命前,逆向等级的婚姻是不被允许的,他与华伦夫人的关系不可能为当时的婚姻制度许可。

卢梭的晚年孤独不幸。由于《爱弥尔》一书的出版,被当局者视为异教邪说,因此最高法院判决将已出版的《爱弥尔》全部烧毁,并立即通缉卢梭。再加上处理人际关系上的不如意,令卢梭在精神上的状态近乎疯狂。他疑心重重,不得安宁――水果商减价卖给他蔬菜,以施舍来羞辱他;马车转弯时差点撞死他;人们卖给他的墨水是无色的,让他写不了辩护词;甚至到处都有人在跟踪和监视他。

然而神是公正的,卢梭的思想光芒没有因岁月而黯淡。卢梭不论在社会政治思想上,在文学内容、风格和情调上都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曾有一位法国批评家说:我们十九世纪的人就是从卢梭这本书里走出来的。

忏悔录心得 篇6

第一次与她单独在“一起”;在里昂睡街头的座椅;在天文台上研究各个星座;把时间消遣在自己的小屋中寻找治愈心灵创伤的药物——卢梭,一个叙述生活和成长的法国作家,一个让我敬仰的法国人物。

“我如今要做一件从前没有人做过,并且也不会有人敢做的事。我想将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自己。”这是懊悔录的经典开场白,在政府和学界的乃至朋友的都背叛他时,他选择把自己的一生完整的写下来,让世人明白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我的读到中,我认为他是一个直率、感性、热情的人,他从没有约束自己,只是放任自己的思想去完善自己的生活。描述了自己一生的经历,他没有隐瞒任何事,甚至是自己的爱情。

他非常的骄傲但在骄傲中有多少的流露出了卑微的感觉,当我翻阅着这本记录了他爱情亲情和友情的书时,我不禁也想起了自己。自己的未来会是怎样的呢?是充满了正义与光明的微笑,还是因为自己的无能而造成的社会对你的嘲笑,是啊!这两种都是笑,可你认为这两种笑是一样的么。那么你错了当你受到别人对你的微笑,那说明你改变了命运。可当你受到别人对你的嘲笑是,这说明你将一辈子被命运牵着鼻子走,就已经说明你的人生结束了!

在这位法国作家的一生中,我看到了人哪丑陋的一面,我看到了一个人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一切的结果,让我明白,当一个人揭开他丑陋的面纱时,那张冷酷无情的脸是多么的可怕!

忏悔录心得体会 篇7

卢梭的《忏悔录》这本五十五万字的自传是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卢梭想要通过对自己一生的回顾阐明一个事实,即他在自序中所说的:“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伟大高尚,思想是否丰富敏捷而定。”在第一章的一开始,卢梭就大声宣称:“我深知自己的内心,也了解别人。我生来便和我所见到的任何人都不同;甚至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个生来像我这样的人。虽然我不比别人好,至少和他们不一样。”他对于自己“与众不同”的认识是正确的。

通过上文对时间问题的讨论,我们已经触及奥古斯丁的思想和古典哲学的差异。这种差异的根源,正是在于双发对真正的幸福持有不同的理解,而这又集中反映在双方对“认识你自己”这个问题的不同回应之中。我们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理性的地位。古典思想发展到古代晚期,呈现出强烈的宗教化趋势,这在普罗提诺和波菲利的思想中体现得极为明显。然而,无论怎么宗教化,古典思想仍然坚持理性至上的原则。从根本上讲,普罗提诺的太一不过是对于最高的理性原则的宗教化表达而已;波菲利虽然诉诸各种巫术和魔法以求实现灵魂的解脱,但他从来没有把这些非理性因素纳入其哲学体系,而是承认没有任何学说能够解救人的灵魂。

与此相反的是,奥古斯丁认为,在超越理性的上帝面前,理性的意义是相对的;而在堕落后的人类身上,理性的能力更是极其孱弱。要想获得幸福,除非通过对上帝的记忆和期待。记忆和期待虽然属于人的理性心灵,但是所记忆和期待的对象,却是超越理性的上帝;此外,在奥古斯丁对人的三位一体的阐释中,心灵中的理性对应于时间中的现在,与能够记忆和期待上帝的其他两个位格(记忆和爱)相比,它恰恰是最容易背离上帝,导致骄傲的原罪的。《上帝之城》对古典思想的全部批判,都可以看作是对这种背离上帝的骄傲理性的批判。奥古斯丁当然不是德尔图良那样的非理性主义者,然而理性在奥古斯丁的思想中确实不是最高的原则,它必须接受信仰的指引;正如生活在时间中的人,只有在回忆和期待着上帝的前提下,他的现在才可能是幸福的。

忏悔录心得 篇8

通过3月26日参观了县警示教育展览室,观看了“忏悔录”的警示教育片,自感最深的体会感想就是:除了机制缺失、监督乏力等客观原因外,主观上这些利用职务、权力犯罪人的素质有问题,他们理想信念动摇,失去了应有的信仰和精神支柱,从而价值取向出现偏差,不能正确对待利益冲突;他们的自律意识薄弱,在不健康的交往,不良的生活方式、不良的嗜好上栽了跟头;又缺乏自控能力,对享乐的追逐,对待遇的攀比,对利益的求偿,导致心理失衡,成为衍化犯罪动机的动因。因此,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受党教育二十多年即将面临退休,更应注意前车之鉴,提高自律意识,加强学习,强化自控能力,自我管理,增强抵御腐化罪的免疫能力。

我觉得确实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过好这些关,才不至于迷失心智。正如郝银飞检察官的建议所说:人生的路虽然漫长,但关键处必须走好,持清防浊,心防在先。也就是说只有在未犯错误之前,在心里、在思想上算好人生的几笔账,才能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过好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关口。

从“忏悔录”的警示片中,他们原来都有较高的地位,很好的前途,也都有自己的家庭亲友……但在他们犯罪之后,公职、党籍都没有了,过去他们政治上的一切都化为乌有,自毁了前程;还要因为退赔赃款累及家人,甚至倾家荡产,给亲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伤害;原本和谐的姻亲、血亲关系,现在必将支离破碎,失去了宝贵的亲情、友情;过去他们大多由于自己的努力获得过的肯定和荣誉,现在由于犯罪腐蚀了曾经的荣耀,为人所唾弃,并身陷囹圄,失去了最珍贵的自由。因此自己要吸取这深刻的教训,要算好政治帐、经济帐、亲情家庭帐和自由帐,在思想上筑起防腐拒变的心理长城。

原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劳动保障局原局长祝均一,在他的忏悔中讲到:由于他在初始时认为自己有能力、有把握做到平衡,可以既得利又不犯大错误的思想指导下,从收受礼品开始,直至踏破了道德底线,潜越了党纪国法界限,越遇雷池而沉沦为经济上受贿、生活上腐化的罪犯。就我认为他是没有过好初始关、小节关和交友不慎关,结果被“关系网”“腐败网”罩住,被“美色关”关牢,遭受了灭顶之灾。常言道:“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警示教育片中的其它一些人,亦多是从操守不严、品行不端开始的,最后小节不守,大节难保。使我深深感到真正要过好人生中的关,首先就要把好“初始关”“小节关”。同陈良宇及祝均一等人比,我的权力比他们小,地位比他们低多了,以前有过:“有那么多的员工盯着,自己只有多做事的份,没有享清福的命,更没有得好处的机会,笃定不会犯错误”的想法。县委对反腐教育抓得又紧又严,让你想做也不能做、不敢做错事私事。这次通过教育学习,更使我认识到这些都是外界的客观因素,在主观上还必须在今后引以为戒,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警觉,才能防患于未燃。特别是作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除了要算好帐,过好关,在洁身自律上以身作则,作好榜样外,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在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到政治坚定、忠诚敬业,成为民政建设的带头人,才能不辜负领导的信任,群众的期望,在还有不长的工作时期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忏悔录心得体会 篇9

大概用一个礼拜的时间,我看完了卢梭的《忏悔录》。这部著作的开头便以一种大师风范的气势声明《忏悔录》会是“一件前无古人后无仿者”的作品,读到此,我不免想起了圣奥古斯丁(354—430)的《忏悔录》。虽然没有拜读过此佳作,但是它的名气还是让我对它有所耳闻。虽然人们对两本忏悔录总结出一定的相似之处,对比起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卢梭的著作里所表现的忏悔观念和他的先驱还是很不同的。

“我把蒙田看作是这类假老实的带头人物,他们讲真话也为的是骗人。他暴露自己的缺点,但是只暴露一些可爱的缺点,没有一个人没有可憎的缺点。蒙田把自己画得酷似本人,但是只画了个侧面。”这是卢梭用来批判16世纪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蒙田的(蒙田的《散文集》颇有自传的风味),显然,卢梭以最激烈的方式为自己的作品和坦诚做了辩护,在后来一个星期对他的著作的解读中,我的确看到了他说此话的理由和勇气。我很不友好的先说明卢梭在此著作中对那个尔虞我诈、艰险无比的社会风貌的描写夹杂着个人的主观见解,但是,总体上讲,我觉得卢梭以最大限度的真诚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进行了陈述并加上自己的论述,但是,他不加以过多的评判而是给读者给世人来对他的行为和他所经历的事情进行评判和论证,我认为这是他做的最好的一点,也正是我会觉得这本著作所表现的忏悔观念和他的先驱还是不同的原因,也正是这部作品能建造文学史上的丰碑的原因。卢梭的成功,如同哲学里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一定是量变积累到所需程度的时候,才会实现到质变的飞跃!他说:“支配我行为的内心动机大都不是坚定的。远大的志向,在我看来总是那么渺茫,致使我难以行动起来。

由于我对未来没有信心,总认为需要长期执行的计划是骗人的诱饵。我和任何人一样,也会抱有某种希望,但这必须是无需费劲就能实现的希望。如果这需要长期艰苦努力,我就办不到了。所以唾手可得的一点小小快乐对我比天堂的永久幸福的诱惑力还要大。不过,我对于事后一定会感到痛苦的快乐是不追求的,这种快乐引诱不了我,因为我只喜爱那些纯粹的快乐,如果准知道后来要追悔的话,那就不能算做是纯粹的快乐。”这种渺茫,这种坚定,难道不是大师应该有的么?当我们向自己的目标迈进的时候,我们应该经得起笑骂,只要这笑骂不是我们应该受到的,我需要拥有准备承受笑骂的心,需要拥有卢梭那样的淡定与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