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风险投资优秀3篇》
尽管风险投资中的风险与利益都是并存的,但风险投资的目的并不是将风险最大化,应该把风险变成对自己的最有利的,从而成为锻炼自己的意志方法。下面是整理的创业风险投资优秀3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创业者究竟该如何真正认识风险投资 篇1
其实创业的艰辛是我们现在所感受不到的,我们一直都还是会有很多东西是我们自己现在所感受到的,我认为,虽然创业过程会比较艰难,但自力更生要比吸收外来投资更“靠谱”。创业者拒绝风险投资主要有以下五个原因。
第一,接受VC注资会让你的注意力从你最初的想法中转移。
创业者开始创业的时候,他们一般都会有一个潜在的信仰。他们可能看到了一个问题,并且能够找到解决的方法。例如,苹果公司最早开发电脑就是为了能够替代那些笨重而昂贵的计算机。又或者,他们有一个全新的,并且极具潜在破坏力的想法。还是以苹果公司为例,苹果所推出的iPod/iTunes Cye,彻底颠覆了传统的音乐产业。乍一看,寻找投资似乎是给梦想插上翅膀最简单的方法,因为你能马上拿到钱来给你的消费买单,例如房屋租金、员工薪水、硬件支出等。但实际上,在你开始依赖投资的同时,问题也会随之而来,你会因为投资方的想法而感到掣肘。你不再是你自己梦想的建筑师。而只要你保持独立,你就可以遵循内心的想法,并且不必受到外部干扰。
第二,接受投资会让你失去前进的动力。
一旦你接受了投资,你就会开始担心一些跟你的产品和想法毫无关系的东西。突然间,你会开始专注于装饰你的办公区,置办家具,预定午餐,出席董事会议,并考虑投资者的来电等等。这对于创业心态来说,是一种破坏。突然之间,你需要表现的像一个“大人”。你不能想当然的做一些事情,还要担心跟你产品不相关的东西。拿到投资以后,你没有办法像用自有资金一样来经营你的公司。而如果你能自力更生,你就会专注在最重要的东西上-那就是你的产品。以我的经验来看,在便宜的地下室里,在破旧的桌椅上,完全可以开发出一款成功的产品。
第三,风险投资会让你的员工规模迅速扩大,而这并不是必须的。
刚开始的`时候,你所在的可能只是一支由三五人组成的队伍。然而一旦你突然拥有了一个巨大的现金流,你的团队可能会变成50人,因为你有了这个能力。接下来,你会突然开始着手处理人力资源问题,并且组织本该很忙却很闲的员工工作,因为他们并没有足够的工作可以做。如果你能等到真正需要扩充员工的时候再去招募,你就会找到真正适合你公司文化,并且认同你观点的员工。我最钦佩的就是 37 Signals和MailChimp这两家的创始人(CEO)。尽管拥有成千上万的用户,但是他们都没有让公司规模扩大,MailChimp曾经在7年的时间里只有3名员工。如果你带领的是一个精简的团队,那么你就能更加灵活且专注的处理公司所面临的问题。
第四,接受VC投资是一件长期而且分神的事。
如果你没有依赖投资,你就会把时间都花在开发产品上。而肩负着来自投资人的压力,你就要不得不去聆听董事会的意见。这将会浪费大量时间,分心必然会导致拖延。这就像两三个人去吃饭与十个人去吃饭。两个人的时候,做决定很容易。而十个人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各种情况。比如有人不喜欢匹萨,有人是素食主义者,有人只想去近距离的餐厅。如果你带领的是一个两三人的研发队伍,你可能只需要六个月的时间来磨合。如果是十个人,你可能要花两年。
第五,一旦开始拿VC的钱,那就做好被卖掉的准备吧!
投资人不会白给你钱,只为给你一次机会。他们投资是为了想要十倍或者更多的回报。有时候这就意味着,他们将尽一切力量来让吸引其他人来收购他们投资的公司。他们主要关心的就是来使你的看品看起来有吸引力,实用。显然,这对你、对你的员工、用户、公司都不是最好的CYE。当然也有些情况是,有些创业者不得不接受投资,因为他们的产品没有收入模式。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一个创始人通过被并购拿到的钱,跟做成一笔生意拿到的钱是差不多的。任何一个研究过VC和创始人是如何对企业估值的都知道我在说什么。
十年前我开始创业的时候,开的是一家平面设计公司。我让我父亲给我投资,他说:“不。”我需要买一台电脑、一个打印机,还要交三个月的租金,一共需要6千美元。既然我没有钱,我只好想办法。我用的是一台旧电脑,打印机是借来的,就在我家厨房外面办公。好的客户不关心我的办公室在哪里。他们关心的是事件和预算,以及我能不能提供良好的服务。显然,当时的条件很艰苦,但却迫使我更加专注于重要的事情上。最终,我发现我的客户不关心我的办公地点在哪里,而是关心我能不能提供好的服务。就是在那段时间,我谈拢了我的第一个客户,是一个网页设计项目,因为我的房子就要到期了。为了这项工作,我不得不在周末自学一些HTML技术。如果我有钱付所有的账单,我就会说“抱歉,我不能做这些。”
尽管我们一直都在不断的更新那些我们自己现在所明白的东西,但是我们依然还是会更多的懂得让我们自己开始发展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但是,当时的工作为我今天的成功埋下了种子。
创业者究竟该如何真正认识风险投资 篇2
“当前很多年轻人感到焦虑,他们认为也许创业是一种摆脱工作焦虑的路径,但最终发现整个创业环境比想象的艰难太多。”幸知在线女性心理成长平台CEO潘幸知认为,在创业中,资本游戏被过度放大,一些80后创业者为了拿到启动资金,包括对赌协议在内,能签的不能签的都签了,还有很多创业者承受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巨大压力。
近日,《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访北京、重庆、深圳等地了解到,80后创业者已成为技术创新,特别是“技术+模式”创新的主力军,创业风气日渐浓厚。与此同时,他们也吐露心声,目前面临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的挑战。
“不想只为资本卖命”
“我们不想沦为只为资本卖命却无法创造社会价值的青春出卖者。”一位曾在媒体就职、后来辞职进入某科技公司的80后创业者周南(化名)说。
“容易找的是钱,不容易找的是有远见卓识的钱。”作为一家技术和模式双创新的公司,北京某科技公司的创业团队这样回顾在过往融资中的遭遇。这也是近几年VC行业红红火火背后,创业者们感受到的另一面。
这家科技公司是一个80后占绝对多数的创业团队,近10位合伙人中超过一半是80后,核心团队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这家公司致力于开发下一代健康监测智能家电,用户能在无创、无扰的使用中,短短几十秒内就获得关于自身健康的数十个关键指标。这套系统瞄准的是一系列具有致死性风险的健康问题。
两年多前,这家公司拿到了国内一家VC数千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估值高达数亿。这让团队在过去两年可以安心研发,在检测设备、芯片研发、AI研发、服务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全面进展。近期,该公司在业内小范围进行了产品原型机的展示,引起业界极大的兴趣。
但显然,能遇到沉得住气的VC是需要一些运气的。这家公司在最近的融资中,就明显体会到了资本市场更“主流”而无奈的现状。该公司内负责工业制造的合伙人宋先生说,自己公司这样的“生意”,不是受今天中国市场VC喜欢的“主流故事”。
“在这个有些缺乏耐心的时代里,VC们,特别是那些所谓的‘教父’们,往往可以通过联手炒作风口,寻找接盘侠,获得丰厚的资本回报,将风险投资变成金融游戏。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催生的一般是单纯的模式创新项目,这些类型的项目容易形成风口,引人追踪,最符合资本的原始渴望。而技术类创新的项目,由于其本身较高的技术壁垒,和独特的商业模式,不太符合VC们造风口的需求,因此很难成为‘主流’VC界的宠儿。”这家公司的医学合伙人魏先生深有感触地说。
位于北京的资立方信息科技公司是一家海外投资综合服务平台,该公司创始人王冠认为,目前中国的部分VC机构不是真正的风险投资,而是在以固定收益的方式做风险投资,比如签订对赌协议,赋予创业者无限连带责任,几年内没有实现上市,必须承诺回购。投资方把回购条款设为基本条款,这实际上是在抑制创新。“要求回购、对赌、多少年上市,这样的创业基金投不出来伟大的公司。”
80后创业者、北京华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安宁说,跟60后、70后创业者相比,80后创业者较少介入传统的房地产、汽车、基础设施等资源型领域,更多关注互联网、新零售、消费领域,但这类创业领域门槛低,可替代性强,市场竞争极为激烈,稍有落后就会被同行超越,因此也是压力最集中、资本回报要求最直接的行业。
“一直害怕提起失败”
“我们一直以来的思想形态都是崇尚成功者,创业失败了有人挺不过,这是社会观念的问题,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创业失败是正常的,不是羞耻的。”一位创业者表示。
北京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几个月前刚刚关闭,原因是没有找到持续的盈利模式,有股东因此退出。该公司CEO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我一开始不好意思对外讲,我们失败了。提起失败,我一直是害怕的。”
北京几何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几何波士顿办公室负责人常昊告诉记者,作为科技创新不竭动力的硅谷和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创业更像是一种职业——失败了就把公司关掉,或者去大公司上班挣钱,或者接着开下一家公司。如果成功了,也有成熟的退出机制,一次成功的退出,可以支撑此后很多次失败的创业。创业是为社会做贡献的一种方式,当前在国内和大部分亚洲国家,创业却往往成为孤注一掷的“人生”,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然而,技术创新本来就有很多失败的可能,当社会中存在众多“极端创业者”,整个社会的创新和创业就变得不可持续。
“在中国,很多极端创业者也是被逼出来的。”这位负责人说,当前在国内,创业者和投资人往往并非两个平等的主体。创业团队常常在温饱线上挣扎,他们只有破釜沉舟,在模式创新的赛跑中比对手更不顾死活,从而尽早地逼死对手获得垄断地位,才能早日迎来“躺着赚钱”的一天。
“没有足够资本的创业,营养不够丰沛的技术创新,都是不值得鼓励和宣传的。”在美国成功运营过一家公司的生物信息专家时振说,很多发达国家的投资界对连续创业者十分尊重,他们能够更为理性地看待创业和创业失败。
“一些审批没有照顾创新需要”
“一些不符合时代变化的行政指令,让不少公司面临困境。”一位创业者说。还有创业者表示,有些监管政策一年一变,不利于企业做长期的事业规划。
一家高精制造业初创企业董事长、80后方姓负责人认为,一些行政审批并没有照顾创新的需要。这家公司在深圳建了一个很大的工业实验室,投资近千万元。“实验室有一个要求是必须无水,因为水汽影响仪器精准性,所以我们希望实验室内不装消防喷头。但消防部门就是不让我们通过。目前国内很多硬性标准是按照普通工业企业的特点去制定的,而很多高精制造业有自己的特定要求,这让我们觉得很头疼。”
王冠盼望行政审批手续能够再简化一些。他说:“公司运行中碰到很多行政负担。公司行政、会计、出纳,出去办事通常要一天。公司任何一个信息变动,都要携带大量文件原件跑国税、地税、银行五六趟。一些雇佣几十个人的公司一天的运营成本就要好几万,行政手续繁杂等于变相增加用人成本。”
此外,一些行政指令有待积极更新。以共享办公室为例,据一家互联网企业负责人反映,根据相关规定,共享办公室的地址视为虚拟地址,必须要有租房合同,有人员在该地址办公。但一些创新的互联网公司,可能很多人在家里就把代码写好了,不一定要在固定的地方。
还有创业者表示,有些监管政策一年一变,不利于企业做长期的事业规划,导致一些“黑天鹅”事件出现。例如,当年政策支持互联网金融的时候,定性为普惠金融。后来出了“E租宝”事件,全行业成了违规,造成投资人撤资,公司因此死掉。监管滞后于创新,很可能会遏制创新。
创业者究竟该如何真正认识风险投资 篇3
职业生涯前十年,我是一个向创投募资的创业者,从1999年开始,我参与创办的几家公司,共计经历过五轮、总金额约新台币3亿的创投融资。2010年开始,我转战创投,目前管理专注投资网路产业的3.2亿台币“本善基金”,至今投资了17家本土新创公司。
归纳这些年来坐过谈判桌两侧的经验,对于想要向创投募资的许多年轻创业者,我想有一些诀窍可以在这里分享。
认清创投是一种投资
很多初创业者犯的第一个错误,是没有去意识到创投不是一种研发补助,而是一种投资。既然是投资,最大的目的就是要产生报酬。此外,就像共同基金一样,创投管理的CYE基金绝大部分不是自己的钱,而是向法人及个人股东们所筹得的资本。多数创投基金有7-10年的寿命限制,在那之前必须要产生出好的投资报酬,并且连本带利把资金归还给股东,才能够达成基金当初设立的目的,也才有机会募得下一支基金继续营运—当然实务上不会等到第一支基金完全清算完毕才开始募第二支基金。
资本是一个市场
创业者还必须知道资本是一个市场,意思是里面有众多的买方与卖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买卖偏好。国内有120家创投,管理着总资产达1,500亿的200支创投基金。每家创投、每支基金都有不同的产业、金额、阶段、寿命状态,因此充分了解哪些买家与你的状况速配,哪些明显不是你的潜在客户是最基本的功课。
就像我们购物时会货比三家一样,创投在投资之前,类似的公司也不会只研究一家。因此充分掌握同业情报,了解自己的竞争优势,也是身为卖方非常重要的工作。
信任→Traction→团队→产品→股东→市场
当创投决定要不要投资你之前,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是“信任”。再厉害的团队,如果有诚信问题,那绝对没有人放心把钱交给你。信任基础很难建立,这也是为什么向创投募资总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也因此等到缺钱时才开始找创投是最坏的策略,聪明的创业者在平时就会定期与创投碰面,透过一次又一次的交流过程让他了解你,进而培养信任基础。
有了信任的前提,在募资评估的过程中,早期创投重视的因素依重要顺序排列,分别是Traction(实绩)、团队、产品、股东以及市场。Traction就是在目前为止的这段Cye时间内,市场实际对你产品接受的状况,最好的就是能秀出总营业额、会员数虽小,但呈现加速成长的状态。团队要的是完整、有良好化学反应的成员组成。
产品必须是有竞争力的,网站与App的稳定度与反应速度尤其重要,依据消费者反馈改版进步频率也很关键。此外,如果已有或是将有有影响力的股东,对募资的帮助也很大。最后是面对的市场必须要大,或者是快速成长,这点对于早期公司重要性较低,但对中、后期的公司而言就是变成了募资最重要的因素。
成功募资不代表创业成功
聊到这里你应该已经发现,向创投募资是一个极度复杂的过程。但抓住上述诀窍,再加上长期的尝试、学习、努力,这是一个可以被克服的门槛,毕竟每年都有非常多的新创公司向VC成功募得资金。更重要的,创业者应该记住创投资金只是创业过程中的“加速器”。北美创投一年投资1500家科技公司,最终可以产生“成功出场”其实不到5%。换句话说成功募资或许值得高兴,但那与真正的创业成功还有很大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