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电网技术(精选9篇)正文

《电网技术(精选9篇)》

时间: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各种岗位职责频频出现,岗位职责是组织考核的依据。制定岗位职责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面是可爱的编辑帮助大家整理的电网技术(精选9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电网技术 篇1

在电子商务领域里,计算机网络的优势被充分的发挥出来。所谓的电子商务,就是建立了一个虚拟的交易市场,这个市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交易能够实时进行,大大减少了企业的成本,提升了交易效率。在计算机技术中,信息传递的实时性,将地域和时间限制打破,另外,再加上互联网成本低等优点,因而,使得计算技术成为电子商务中的重要载体。当前,互联网发展方兴未艾。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联合起来,应用于电子商务领域,大大提升了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同时,也使得电子商务活动更加的便捷安全,这就这正的实现了电子商务和计算机技术之间的双赢以及互通。

二、电子商务中的信息安全威胁分析

电子商务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偷窃信息

在电子商务的模式里,信息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关系着交易双方能否顺利实现交易。这些重要的信息主要包括注册的账号、密码以及产品的数量和价格等。一些人为了获取利益,经常通过互联网或者公用电话,再或者在电磁波能够辐射的范围内安装接受装置,来偷窃商家和用户机密信息。

2、破坏网上交易信息

电子商务活动由于是在网络上进行的,黑客破坏的现象时常发生。一些手段较高的黑客将交易双方的交易信息的规律和格式摸清之后,会使用各种手段来侵入商家以及客户的电脑,将正在传输的机密数据进行篡改,或者数据达到目的地后,侵入对方电脑篡改信息,严重破坏了商家与客户的正常交易。

3、制造虚假邮件信息

一些不法之徒在掌握了客户和商家的数据格式信息之后,不但对机密信息进行恶意的改动,而且还会运用技术手段冒充用户的身份获取信息或者发送虚假的信息。由于网络具有虚拟的特性,使用者很难分辨信息的真假,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会给交易双方造成极大的浅析计算机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张在菊山东广电网络有限公司历城分公司经济损失。

三、计算机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分析

3.1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

在电子商务系统中,数据加密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加密可分为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当前,许多机构已经使用PKI技术对原有的加密技术进行了完善,大大提升了电子商务运用中信息安全的安全度。PKI技术中,密匙一般分为公开密匙以及非公开密匙。人们可以使用公开密匙来对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信息进行加密,使用另一把密匙进行解密。这样交易的双方掌握非公开密匙,就可以保证交易信息的安全了。

3.2反病毒系统的应用

计算机中的防火墙和加密措施虽然能够起到防范非法侵入的风险,但人们依旧对信息的安全感到不安。当前,携带各种病毒的文件越来越多,对计算机的安全威胁越来越大。为此,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当前计算机病毒的现状,设置反病毒系统,从而更好的保证信息的安全。电子商务中,反病毒系统的应用,能够大大提升双方交易的安全性。

3.3数字签名技术的应用

当前,数字签名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例如不可否认服务。在电子商务中,运用数字鉴别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一系列难题。当前电子商务领域使用的数字签名技术,是基于公共密匙体制建立起来的,可以将其看做是公共密匙加密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中的变体。电子商务中使用数字签名技术,可以让交易的双方对交易的信息进行有效的鉴别,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防止由于信息被篡改给交易双方带来的损失。

电网技术论文 篇2

中国减排的需求不仅仅来自于国际气候谈判进程的要求,也是中国当前治理大气污染的必然选择。 快速增长的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是造成当前“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 生态系统退化” 严峻形势的首要原因。 SO2、NOx、烟尘等常规污染物排放的 70%以上来自燃煤和汽车尾气。 北京 PM2.5 也主要是由化石能源消费所贡献,夏天的贡献率约占 50%,冬天更是高达占 70%。PM2.5 成分中,40%~75%的重金属、超过 50%的黑碳来自化石能源消费。在大气污染治理和国际气候变化进程的双重推动下,中国低碳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 2014 年 6 月 17 日,李克强总理访问英国时,中英双方的《中英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大体是中国政府近期对低碳问题的权威解释之一。

与 2 月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只是强调 5 个方面的合作项目不同,中英的这次联合声明特别强调了全球气候谈判的两个重要节点,一个是 2015 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缔约方大会,一个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于 2014 年 9 月召开的领导人峰会。而且特别强调“努力建立全球共识,以在巴黎通过一个在公约下适用于所有缔约方的议定书、其他法律文书或具有法律效力的议定成果”,“中英两国承诺共同努力,支持联合国秘书长的工作,并维持这一强劲势头直至 2015 年巴黎会议”。2014 年 7 月 9 日, 中美气候变化工作组提交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报告强调,“中美两国采取强有力的国内适当行动,包括大规模的合作行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 ”用“聚同化异”来概括处理中美之间分歧的原则,这也进一步表明了气候变化问题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以及中美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决心。

二、低碳发展呼呼电网技术创新

电能是清洁、优质的能源形式,也是联结多种一次能源的枢纽,电网不但是能源使用和输送的枢纽,也是联接能源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枢纽。中国的低碳发展必须有能源革命的支撑。 无论是能源生产的合作,还是能源消费的革命,都离不开电网的支撑。 建设适应未来能源发展的智能型电网是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内电网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低碳发展对电网提出以下重要的技术需求:大规模接纳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与电网的协同创新;大容量远距离电力传输;引导社会节能;提供社会服务。大规模接纳可再生能源技术。 这是电网技术创新最紧迫的问题。 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是未来能源结构的核心特征, 必须建设智能电网以大规模接入可再生能源。2007~2012 年, 全球非水可再生能源翻了一番多 ,OECD国家可再生能源增长 90%;欧盟为了加快能源结构低碳化, 确立大比例可再生能源目标,2020 年可再生能源比例达 20%,2030 年达 27%。 在德国 2010 年的《2050年能源规划纲要》中,德国制定的目标是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 2030 年达 30%,2050 年达 60%。 到2050年,80%以上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将在德国电力供应中发挥关键作用,这就需要新建大规模的陆地和海洋风电场。 在未来,将份额不断增加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成功集成到电力输送网络中,则是德国和欧洲面临的重要任务。分布式能源与电网的协同创新。

以能源梯级利用为特征的分布式电源正在改变过去单一的集中式发电和大规模传输的传统模式。随着可再生能源比例不断扩大,需要将其与传统能源进行优化协调, 并实现可再生能源与能源市场的集成, 电力网络基础设施与能源存蓄技术将在该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 这个领域还需要很多技术创新。第一,要进一步研发分布式发电闭幕式网规划理论及标准。 第二,分布式智能配电网络技术、微型电网为骨干的分布式智能配电网络是分层分布式电力系统的重要一环。 第三,提高微网、分布式能源系统电能利用效率和经济性需要利用电力储能技术。 储能技术被誉为电力行业的第六价值链,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提高常规电力系统和区域能源系统效率、 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有效途径。大容量远距离电力传输技术。 中国东部地区的严重雾霾迫切需要治理,西部地区拥有相对宽松的环境承载力和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容量远距离输电能够统筹利用全国环境容量,实现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从而有效缓解东中部地区雾霾问题同时大容量。 这对我国高电压、大容量输电技术和电网安全控制技术提出很高的要求。 美国的智能电网计划认为,在输电基础设施中整合智能电网技术和清洁、分布式发电,将为减少或控制碳排放提供一个有力途径。引导社会节能的技术。 通过实施能源需求侧管理,将使能源消费更加适应能源供给。 NRDC(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是第一个将电力需求侧管理(DSM)概念带入中国的国际组织,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倡导需求侧管理机制的建立,帮助推进此类国家政策的制定。《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于 2011 年开始生效。这部新的国家节能法规首次要求中国的电网企业将其电力收入的一部分投资于大规模的能效项目,以帮助中国的工厂、企业和家庭提高能效。2012 年, 国家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确定首批试点工作城市为北京市、江苏省苏州市、河北省唐山市、广东省佛山市等四个城市。美国在推行需求侧管理能效计划之外,开始更加强调基于智能电网的更广泛的需求优化,认为需求优化在通过多种方式调节需求响应的同时,能够在整个能源价值链中创造运营和经济效益的战略。 而且为了显著减少城市、省州或地区的碳足迹,必须将能源的生产、输送和需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优化。 目前,中美 2014 年7 月开展的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 , 正在探索如何优化电力需求,并将能效和可再生能源整合入电网系统。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技术。电网企业的电线加上了光纤已经具有强大的数据传输功能,可以开发多种多样的为客户服务的功能。合同能源管理作为节能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其有效推广需要权威的能源节约核查机构,电网企业的全覆盖的计量系统有助于其发挥这样的核查功能。电网和其他核查机构组成的能源核查体系越来越完善,将有助于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温室气体减排信息的“测量、报告和核查”(MRV)体系。

三、中国的低碳发展需要怎样的智能电网

中国智能电网应当能够响应上述五方面的技术需求。 智能电网不但能够将新型可替代能源接入电网,比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还能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远距离转输,并能实现分布式能源管理,从而推动能源生产革命;同时智能电网还能引导用户有效开展节能,从而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还能够为社会提供广泛服务,进行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使智能电网为社会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服务。智能电网要想实现大规模的能源替代和多种能源的兼容利用,需要在创建开放的系统和建立共享的信息模式基础上,整合系统中的数据,优化电网的运行和管理。智能电网可以利用传感器对发电、输电、配电、供电等关键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整合,遇到电力供应的高峰期,能够在不同区域间进行及时调度,平衡电力供应缺口,从而达到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优化管理。 借助于智能电网的这些功能,德国所构想的 80%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的计划才能够实现。智能电网将以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现有电网体系的能源效率,同时实现消费者和生产者友好互动,既能促进用户侧能效水平的提高,还为提供延伸服务创造了可能。大规模接入可再生能源需要加快智能电网的建设,而智能电网又能够为节能汽车提供新动力,加速节能汽车乃至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并进而带动一系列产业的科技革命。 智能电表也可以作为互联网路由器,推动电力企业以其终端用户为基础,进行通信、运行宽带业务或传播电视信号。

GE 公司已经开展了智能电网为终端用户提供无线即时宽带和视讯服务的计划和实验,IT 产业的深度革命和能源革命将成为孪生兄弟。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 2013 年撰写的 《智能电网与第三次工业革命》一文,展现了智能电网的美好前景:普通家庭能够通过智能电网实现用户能源管理、移动终端购电、综合信息服务、远程家电控制。 同时,智能电网与物联网、互联网等深度融合后,将构成价值无法估量的社会公共平台,可以支撑智能家庭、智能楼宇、智能小区、智慧城市建设,推动生产生活智慧化。国网江苏苏州供电公司积极配合部级低碳试点城市苏州市的试点工作,在《苏州市低碳发展规划》中,智能电网局部试点将用数字化信息集成系统、智能化互动供用电系统,以及适应智能电网的调度管理系统,实现电网与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系统友好兼容,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热电冷联产,以及电力储能系统。《苏州市的低碳发展规划》同时还构划了基于智能电网的电能管理服务公共平台。该平台将汇集电力企业的用电信息系统数据、各类电能服务采集商采集的客户数据、大型企业的自身用电管理系统数据等数据,为政府宏观经济运行调节和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政策参考, 为客户内部能效服务、有序用电、负荷管理、需求响应等提供技术支撑。美国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新著 《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能源互联网”将出现。 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未来将实现“有插座的地方就有互联网”,电信、电网、电视网的整合将成为可能,为中国电力、电信产业、通信产业、电视媒体等整合提供了独特机遇。 智能电网与物联网、互联网深度融合后, 不仅通过智能家居使智能家庭的实现成为可能,还将使整个楼宇乃至小区的能源消费和能源生产信息实现智能化管理,从而支撑智能楼宇、智能小区的建设,还将有力支撑整个碳预算和碳排放管理,使智慧低碳城市成为可能。以智能电网为核心的大数据将支撑规模庞大的商业信息服务体系和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具有巨大的价值空间。

电网技术 篇3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提出了电信级以太网技术的基本概念,然后介绍了电信级以太网的基本技术要求和几种典型的电信级以太网技术,并分析了电信级以太网技术的发展前景。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域数据业务的快速增长,城域以太网传送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应用,特别是电信级数据业务成为需求热点,受到了运营商和设备开发商的广泛关注。为了实现多种电信级数据业务的有效支撑,城域以太网传送技术正朝着支持电信级以太网业务的方向演进。

2 电信级以太网的基本技术要求

2.1业务标准划分

EPL(以太网专线):具有两个UNI接口,每个UNI仅接入一个客户的业务,实现点到点的以太网透明传送,基本特征是传送带宽为专用,在不同用户之间不共享。

EVPL(以太网虚拟专线):具有两个或多个UNI接口,每个UNI接口接入一个或多个客户的业务,实现点到点的连接,基本特征是UNI-N接口或传送带宽在不同用户之间共享。

EPLAN(以太网专用局域网):具有多个UNI接口,每个UNI仅接入一个客户的业务,实现多个客户之间的多点到多点的以太网连接,基本特征是传送带宽为专用,在不同用户之间不共享。

EVPLAN(以太网虚拟专用局域网):具有多个UNI接口,每个UNI可以接入多个客户的业务,实现多个客户之间的多点到多点的以太网连接,基本特征是在EPLAN基础上增加了不同用户共享传送带宽的功能。

2.2服务质量(QoS)

服务质量(QoS)的量化指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呼叫与连接建立的速度,包括端到端延迟(End-to-end Delay)和延迟变化(Jitter);另一方面是网络数据的吞吐量,吞吐量的主要指标可以表明可用的带宽大小,吞吐量决定着网络传输的流量,与带宽、出错率、缓冲区容量和处理机的能力等因素有关。

早期的以太网在局域网内主要承载数据业务,数据业务的特点是对时延不敏感,TCP的重传机制又可以容忍以太网上少量数据包的丢失,因此不需要差异化的服务质量保证。但对于电信级以太网技术,由于其需要承载综合业务,这种不区分流量类型的Best effort服务难以保证业务的质量。电信级以太网实现QoS有IntServ(集成业务体系结构)和Diff-Serv(区分业务体系结构)两种方法,通常使用后者,其具体实现过程包括流分类、映射、拥塞控制和队列调度。

2.3 电信级可靠性

传统的以太网使用链路聚合和生成树协议进行保护,链路聚合耗费大量的线路和端口资源,不适合城域网,生成树协议/快速生成树协议在链路出现故障时的恢复时间都在秒级,远远大于电信级要求的50ms。电信级以太网技术可以采取一定的手段保证业务倒换时间小于50ms,如采用MPLS或弹性分组环(RPR)等技术。

除了网络级保护,节点设备也采用了冗余技术,如双处理器架构的高端交换设备,提供主备倒换功能,当出现故障时可以很快倒换,倒换时间一般在毫秒级,不影响用户业务。

2.4 网络安全

对于电信级以太网来说,保证设备和网络的安全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非法进入其系统造成设备和网络无法正常工作,以及某些恶意的消息影响业务的正常提供。

传统以太网的安全问题已经通过VLAN技术划分虚拟网段得到解决。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近年来网络经常遭受蠕虫等网络病毒以及黑客的攻击,全网瘫痪的案例时有发生,合法用户的有效带宽、用户的信息安全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在建设电信级以太网时,必须考虑如何保证网络的安全性。比较常见的以太网安全解决方案是通过ACL(访问控制列表)或者过滤数据库来过滤非法数据;端口镜像技术可以将任一端口的输入输出流量复制到指定端口输出,帮助网络管理者监控网络的数据内容;一些高端的网络设备具有强大的应用感知和网络级自动免疫能力,能够一定程度地自动感知并过滤不安全的数据流。

2.5 以太网的管理

电信级以太网能够提供完善强大的网管,并能提供端到端的统一网管能力、集群管理能力、堆叠管理以及可视化图形管理。除了常规的配置、监控、用户数据采样分析等,完善的网络管理还能自动发现网络故障,并能及时恢复,能够自动发现新加入的业务节点,能够配置端到端的业务;网管还能够测量端到端的性能,实时掌控网络的运行情况。

3 电信级以太网技术应用

3.1 宽带流量汇聚

低成本、高可靠的二层的以太网汇聚;汇聚DSLAM、FTTH和LAN等宽带接入流量,以及软交换中AG和3G等接入层流量;统一的以太汇聚网络,减少运营商投资成本。

在宽带接入网汇聚层,可以采用电信级以太网设备直接提供以太网接口作为网络边缘的融合节点,优化数据业务传送,提高带宽利用率,增强组网灵活性,提供对业务的保护;同时利用增强型以太网的二层交换/汇聚功能,可以节省汇聚节点的业务端口,有利于降低网络成本。

在宽带接入网接入层,可以采用增强型以太网设备完成对大客户以及软交换中AG和3G等流量的可靠接入。利用增强型以太网设备,配置灵活,业务接口丰富,低成本,并具有完善的L2交换和汇聚功能的特点,可以考虑替代部分传送网络设备,降低总体网络成本。

3.2 大客户专网或接入应用

商业用户或专网用户ARPU值较高,是运营商重点开发的对象。基于电信级以太网设备可以开展视频、数据、语音等综合业务,并可采用电路仿真方式提供TDM业务的接入。

在解决大客户专线业务的初期,汇聚层可利用电信级以太网设备组成GE环网,从而完成大客户的TDM、以太网专线业务的接入、承载和调度,使网络支持的业务从2M电路到以太网专线可以平滑过渡,保证用户网络和业务的发展。如图中所标示的,在用户业务量不大时,可通过N×E1、155M、FE/GE等接口将业务直接上联到城域网中已有的MSTP传输网上,或通过FE/GE等接口直接上联到城域网的汇聚层交换机或多业务路由器。

随着业务的不断增长,后期还可通过下放千兆环网、上拉万兆环网等方式将多业务分组承载网络进一步向地市、县和城域延伸,最终形成提供覆盖完善的多业务分组化大客户承载网。

用户末端覆盖和业务接入方面的实现方式多种多样:既可在业务种类单一时采用光纤连接方案,也可像图中所示的在业务种类复杂时采用N×E1、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EPON等技术作为末端接入。大客户接入点的不确定性,决定多种网络拓扑形式并存的现状。

采用电信级以太网设备组建的网络在结构、容量、管理和发展上均以满足大客户业务的开展为基准,提供丰富的业务种类和可定制服务,并构成"业务发展-网络完善-业务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大客户业务管理方面:可通过基于SNMP的网络级管理系统,负责专线的业务配置、管理以及内部专线业务的监控。

在业务营销上也是非常有利的武器,由于其能提供以太网透传、以太网VLAN、TDM仿真等业务,而且建网成本较低、用户侧设备非常节省,因此对运营商和客户都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3.3中小城市的基础数据承载网

随着网络的不断融合和新业务(如Triple-play等)的涌现,现有城域网逐渐向层次化和分组化的方向进行演进。因此,未来的城域网是业务驱动的网络:业务与控制分离,控制与承载分离,目标是使业务真正独立于网络,灵活有效地实现业务提供。其中,城域承载网作为运营商提供业务的基础平台,需要具备新的特性和功能,不断提高用户的体验质量,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业务需求,降低用户离网率,提高ARPU值等增值收益。

在逐步演进的过程中,在中小城市可以考虑将原有的SDH接入层仍然保留,作为A平面,另外新建电信级以太网网络作为B平面。新建网络主要完成对原有网络业务分流和新业务承载。具备灵活的拓朴提供和业务保护及控制能力,可采用FE、GE、N×GE、10G和N×10G方式平滑升级。

结束语

电网技术 篇4

关键词:电力电子;智能电网;电能质量

尤其是近几年,我们国家额科学技术飞速的发展,使得我们国家的智能电网建设速度以及规模越来越增加,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满足人们对电能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需要。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在整个电力行业当中属于比较新兴的一种技术,在电力交换方面可以更好的进行运用。因为采用这一技术可以大大的提升电能的利用率,因此,当今阶段这一技术已经在很多个行业当中有了非常广泛得应用。所以,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对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深入的进行研究,这样就能够在后期智能电网进行建设的时候有效的进行应用这一技术。

1先进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运用意义

对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进行应用,不但可以使电网的反应能力有非常大的提升,并且还可以使得电网的电能质量以及输配电的能力有非常大的提高。在当今阶段,我们国家的电网架构还比较薄弱,在对于输配电方面还要不断的进行完善。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对系统的调控能够进行实现,并且也能够对电网潮流的分配有效的进行调节,因此,可以使电网始终保持在一个比较安全的运行环境当中。对可再生能源进行应用的过程当中,运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能够更加有效的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控制以及有效的调度,并切也能够使得这些能源进行大规模以及分布式的接入,为能源的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对电能质量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运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能够有效的强化用户与供电方之间的交互关系,更好的实现电网电能的质量大大的提高,从而得到质量更好、更稳定的电能供应。另外,在节能减排上运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可以使得当今阶段的输电线路实际的输送能力大大的提升。

2我们国家的智能电网实际的发展情况

智能电网指的就是智能化的电网,这是比较新型的一种电网,可以非常有效的提升效率,对能源的浪费大大的降低,并且对于电能的损耗也比较小,更好的保障了用电的安全等。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也使得智能电网的应用范围更加的广泛,虽然美国的智能电网已经非常的成熟,但是,还是无法有效的满足我们国家实际的需求;虽然,我们国家的智能电网还处在前期发展的阶段,但是,在整个智能电网领域当中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先进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3.1在智能电网发电环节中的应用

怎么才能给在飞速发展的阶段当中有效的实现能源的持续性的利用,这是现阶段我们主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在智能电网当中,应当广泛的应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这样就能够比较有效的缓解能源缺乏的问题,更好的节省了能源,并且对环境也起到了非常好的保护作用。在智能电网进行发电的过程当中,应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说就是利用先进的技术以及风能水能等一些能够再生的资源进行发电。比如:利用风能进行发电的过程当中,就应当把电机组当中的电子利用先进的技术有效的结合到电网当中,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进行变速操作。

3.2风能、光电能、存储混合的应用

风能以及光电能是能够再生的能源并且也是最为清洁的能源,在进行绿色建设的过程当中非常的关键,这也是后期资源利用主要的发展方向,可以有效的满足社会的需求。可是,因为风能以及光电能不是特别的稳定,所以,实际在进行应用的过程当中,必须要重视协调生产电力与负载之间存在的关系。而实际在进行应用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利用大功率的变换器对电力系统进行连接,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实现能量的转化。

3.3在智能电网输电环节中的应用

在电能在进行输电的过程当中会包含很多相关的技术参数,主要都有:高压直流输电以及柔性直流输电等等,应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可以更好的确保直流输电的输电更加的稳定。在对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与电力系统进行结合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按照实际的情况来对电力系统进行控制。

3.4在智能电网变电环节中的应用

尤其是近些年来,变电站由传统的模式向着数字化以及信息化的方向快速的发展,这主要起到作用的就是广泛的应用了电力电子技术,变电站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通过交流平台有效的实现信息的共享。对变电站的数字化不断的进行改善,才能给有效的实现变电站电网的智能化以及信息化。所以,后期的智能化电网不仅是对数字的采集,而利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对数字深入的进行分析。

3.5在智能电网用电环节中的应用

在当今阶段,市场当中的竞争主要就是用户之间的互动情况,这也是智能电网当中在用电的环节主要的一个目标,在这一环节当中应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能够有效的满足供电方与用电方的信息需求,更加有效的确保用户对电力的需要。

3.6在智能电网配电环节中的应用

我们必须要确保用户对电能质量的实际需要,把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与自动化的技术有效的进行结合,对配电的过程严格的进行监管,为需要的用户提供基础的技术支持,确保用户对于电力实际的需求。配电过程当中出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处理。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能够对电网有效的进行强化,更好的确保电网供电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还能更好的帮助电力企业有效的提升节能减排的技术,使得资源更加有效的得到利用。

参考文献

[1]周海波。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制作,2014(16):231-232.

[2]臧春艳,裴振江,苟锐锋等。智能电网与现代电力电子技术[J].电气应用,2016(13):50-53,58.

[3]宋斌斌,王惠铎,张挺。先进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21):243.

电网技术论文 篇5

微网系统将风力发电机所发电力,经风机逆变器转变为交流,提供给微网控制器进行离并网控制。太阳能发电通过光伏控制器转为交流上网,储能系统充放电管理由控制及数据采集系统统一控制和管理。除了风、光等多种新能源,还可以通过柴油发电机以及其它小型发电机结合储能系统统一给负荷供电。

2站用电微网系统关键技术

站用微电网是由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储能装置和监控、保护装置汇集而成的变电站供电的小型发配电系统,它能够不依赖大电网而正常运行,实现区域内部供需平衡。当站用电正常供电时,首先消纳微网系统电能,实现系统电能消耗的减少和节约,当变电站电网系统出现故障,站用微电网可以为变电站提供必要的电源,从而保证控制系统正常运行,降低变电站故障恢复时间。

2.1站用电微网系统组成

1)风力发电系统,通过风力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再通过控制器对蓄电池充电,经过逆变器对负载供电;

2)光伏发电系统,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然后对蓄电池充电,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对负载进行供电;

3)储能系统,使微网既可以并网运行,也可以独立孤网运行,并保证功率稳定输出。储能电池组在系统中同时起到能量调节和平衡负载两大作用。它将风力发电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输出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以备供电不足时使用;

4)逆变系统,由几台逆变器组成,把蓄电池中的直流电变成标准的220V交流电,保证交流电负载设备的正常使用。同时还具有自动稳压功能,可改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供电质量;5)监控系统,系统可以监控分布式能源运行数据,调整运行策略,控制运行状态。智能能量控制管理部分是保证电源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核心设备。

2.2站用电微网系统功能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1)微网系统包含光伏发电、小型风力发电机和储能设备。通过微网控制系统监控分布式能源运行数据,调整运行策略,控制运行状态;

2)微网系统独立运行时,储能设备作为独立运行时的主电源;当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全部退出运行时,主电源的功率大于微网内所有负荷的功率时,微网系统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所供负载进行容量调节和超限保护;

3)对于主从控制的微网,如果分布式电源的出力大于负载,会出现多余功率到送给主电源情况(如果不允许倒送),因此在微网独立运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分布式电源出力的控制策略;

4)通过微网监测平台,全方位实时展示分布式电源运行状态、风、光信息及微网运行过程,为分布式电源及微网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示范作用。

2.3引入微网系统条件

将微网系统引入站用电系统时,主要考虑其发电单元可利用的自然资源情况。参考风电场和太阳能光伏电站的设计条件以及相关规程规范,站用电系统中引入微网时,该变电站应满足以下条件:

(1)变电站所在地区10m高度处,年平均风速在5.6m/s以上;

(2)变电站所在地区太阳能总辐射的年总量在1050~1400kWh/(m2a)以上;

(3)变电站所在地区太阳能资源稳定程度指标在4以下。

3站用电微网系统设计

3.1功能定位

1)作为站用电系统电源的补充,减小站用电系统从电力系统的受电比例;

2)作为变电站启动电源,取代常规变电站站外电源。在变电站完全停电时,利用微网系统发出的电能启动站用电系统,完成主变压器和站用变压器的充电,再利用站内电源完成整个变电站的启动。在整个启动过程中,尽可能利用微网系统。本文考虑经济性因素,推荐变电站微网系统应以取代站外电源作为启动电源为目标,在现阶段技术条件下,采用站外电源和微网系统共用的过渡方式。

3.2接线方案

站用电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储能设备、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以图2的形式并列接入交流低压母线。微网与外部电网有一个统一的联络开关。控制策略采用主从控制设计,即在并网运行时,主电网作为主电源;在孤网运行时,蓄电池储能设备作为主电源。图1站考虑到微网系统的可靠性要求相对较低,而站用直流系统的可靠性要求较高,因此推荐为微网系统单独设置蓄电池,而不将站用直流系统的蓄电池与微网系统蓄电池合用;考虑到站用电负荷的特性,具有一定的分散性,且常规负荷均为交流负荷,因此推荐微网系统采用交流并网模式。

3.3设备选型及布置方案

1)风力发电机根据运行特征和控制方式可分为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和恒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根据风轮轴的位置可以分为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和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现风力发电机多采用变速恒频系统,而采用垂直轴还是水平轴则需要结合自然条件和功能需求确定。布置风电机组时,在盛行风向上要求机组间隔为5~9倍风轮直径,在垂直于盛行风向上要求机组间相隔3~5倍风轮直径。风电机组具体布置时应根据风向玫瑰图和风能玫瑰图确定风电场主导风向,对平坦、开阔场址,可按照以上原则,单排或多排布置风电机组。在多排布置时应呈梅花型排列,以尽量减少风电机组之间尾流影响。

2)太阳能光伏电池单晶硅、多晶硅太阳电池由于制造技术成熟、产品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光电转化效率相对较高,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并网光伏电站项目。太阳能光伏电池一般均安装在户外,电池板必须采用能经受雨、风、砂尘和温度变化甚至冰雹袭击等的框架、支撑板和密封树脂等进行完好保护。光伏方阵有3种安装形式:

1)安装在柱上;

2)安装在地面;

3)安装在屋顶上。采用哪一种安装形式取决于诸多因素,包括方阵尺寸、可利用空间、采光条件、防止破坏和盗窃、风负载、视觉效果及安装难度等。

3)储能装置

目前,国内变电站或配网运行的储能系统大多采用铅酸蓄电池,其维护量较小,价格低廉,但使用寿命和对环境的影响是其较大缺点。

4站用电微网系统应用实例

依托辽宁利州500kV变电站,对站用电微网系统的应用开展研究。根据站用电负荷需求以及站址位置的自然资源条件,提出了微网系统的配置方案。

4.1站用电负荷分析

根据本站的建设规模以及对站用辅助设施的用电量计算分析,本站在远景规模下的最大用电负荷为633.6kVA。变电站启动负荷主要考虑2台500kV断路器和2台66kV断路器伴热带负荷。经计算,变电站启动所需功率为20kW,容量为10kWh。

4.2风机配置

根据本站站址位置风资源实测结果,并考虑以下因素:

1)站址内设备众多,高空线缆密布,东西侧为进出线方向;

2)作为站自用电风机,不宜距离用电地点过远;

3)站址区域地形影响;

4)风机安全距离取两倍塔高,防止意外情况发生时造成周围建筑、设施二次损害;

5)办公楼楼顶的光伏设施不能被遮挡,因此风电机组的高度受到限制,不宜超过40m。本站考虑选用1台50kW风力发电机。

4.3太阳能光伏电池板配置

通过对站址太阳能资源评估成果计算,本区域固定倾角形式的光伏板在倾角为38.4度左右时,接受的太阳能辐射量最大,同时考虑与楼宇的协调性和光伏板间距等,最终决定光伏板倾角为30度。为保证全年真太阳时9时至15时内前后光伏板组件互不遮挡,结合光伏板的尺寸和布置形式,根据冬至日上午9时的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进行计算,得到各光伏板间的南北行距为2m,该间隔同时可以供维护人员过往使用,板与板东西间隔预留5cm。综合上述布置要求,共布置98块190Wp光伏板,计18.62kW。经估算,系统25年运行期年平均发电量为24.64MWh,多年平均等效利用小时数为1323h。

4.4储能装置配置

考虑储能装置的经济性及变电站内可利用的占地面积,采用蓄电池作为储能装置,容量按满足变电站启动要求考虑。蓄电池放电功率按20kW、放电时间按0.5h考虑,经计算,考虑一定裕度,蓄电池容量取200Ah。

4.5微网系统的控制与保护

1)监控系统:系统可以监控分布式能源运行数据,调整运行策略,控制运行状态;

2)控制系统:保证站用电系统优先使用分布式发电装置发出的电能,并满足蓄电池智能充放电要求;

3)保护系统:配置有硬件故障保护和软件保护,保护功能配置完善,保护范围交叉重叠,没有死区,能确保在各种故障情况下的系统安全。

5经济技术分析

根据辽宁利州500kV变电站微网系统的配置方案,同时对原站外电源引接方案进行优化,对站用电微网系统引入进行经济技术比较。

5.1站外备用电源经济技术比较

前期设计方案中,站用备用电源采用66kV接网方案,站内外总投资约525万元。该方案可靠性较高,投资也较高。将站外备用电源优化为从变电站附近的10kV线路“T”接,站内设10kV箱式变电站1座。该方案站内外投资共约为256万元,比66kV站外电源方案节省投资约269万元。此方案可靠性比66kV站外电源方案略低,但能够满足本站对备用电源可靠性要求。

5.2站用电微网系统投资分析

依托工程微网系统发电装置总投资约为253.2万元,总计站用电系统投资509.2万元,比前期可研方案略低,但由于增加了新型能源发电方式,可靠性水平比可研方案明显增加。新型能源年发电量约为139.6MWh,每年节约资金139.6MW×0.6元/kwh=83760元,在变电站全寿命周期内,具备可回收性。新型能源产生的发电效益,不但明显减少了站用电系统电量消耗,也为降低网耗做出贡献。

6结论

站用电微网技术为分布式发电及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整合及在变电站中的应用提供了灵活、高效的平台。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产品及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和变电站应用新型能源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新型能源及微电网技术必将在变电站站用电系统中得到推广应用。

电网技术 篇6

关键词:智能电网;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电网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需要我们花更多的精力去探讨和研究,确保电网稳定运行。

1、智能电网概述

1.1、智能电网的含义

智能电网顾名思义是在传统电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传统电网系统的体系内部以多处的单独信息模块组成,信息共享能力差,且智能化程度相对较低。而智能电网则可以规避由于信息孤立带来的不便,获取较为完整和联通的信息,使资源配置利益最大化。智能电网利用大型传感设备对电力发起、电力传送、电力分配和电力供给等中间环节中至关重要的各种电力设备的使用和工作情况进行实时把控;将以上设备传来的信号与data通过内网或更广泛的网路系统进行收集与整理;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发掘,达到对整个电力体系运行的监管与优化。

1.2、智能电网的特点

智能电网的功能特点主要包括:可视性、可操纵性、可变性、非封闭性、安全性、兼容性、可预防性、高效性、安全互、广度覆盖性、节能性等,有减少电力消费端的用电损耗、实时监控系统能够第一时间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减少电力污染排放、降低耗能损耗、实现电力企业集成管理等优点。

2、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

2.1、智能信息技术

如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智能电网关键技术中,就能有效的将电网技术运用到电力企业发展中,该技术的运用主要是将企业电网信息资料实现智能信息化,并通过电网发电厂进行输电配送,直至电网终端用电;其中每个环节均要该技术形成一个保障系统,同时采用该项技术在企业智能电网中给予运行的优点较为显著,首先,由于该项技术数据信息量较大,而当前企业智能电网中的数据信息量较低,数据化系统还未获得完善,因此采用这一技术利于为智能电网技术提供一个数据信息保障中,而数据信息量的大小重点在于企业中电网的技术含量。

其次,可以采用SAO对系统中不同数据给予集合操作,并根据信息特点构建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利于将数据进行分类[4]。最后,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将运营、销售、人力资源、生产等在企业信息实施调节整合,还可以构建信息处理平台,并根据市场需求扩展企业运营量,利于把电力企业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储备,大大提高了系统中信息数据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2.2、通信系统与参数量测技术

智能电网实现高效调度依托于双向集成的通信系统,在建立开放的通信架构,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后,智能电子设备、控制中心、传感器、应用系统将会被高效连接实现信息高速传输以及监测与校正。参数量测技术则是将所获取数据转化为数据信息进而提供给智能电网其他部门使用。参数量测技术要开发出新型多功能的表计与软件系统,如智能固态表计取代电磁表计,不仅对电量电费做统计,还进行电力高峰及费率的运算,或开发新的程序与软件系统对相位关系、设备运行参数、线路负荷、线路设备故障等数据进行更为全面的综合分析,推动电力调度工作的高效化、精确化。

2.3、网络拓扑构造技术

计算技术的运用与发展充分显示出网络拓扑构造的重要性,电网中运用网络拓扑构造利于加强电网运行操作、建设和发展,是电网运行操作的基础;其重点可以将电网中的在故障因素降至最低限度,并能较快的恢复电力企业电网运行,消除影响电网运行的障碍,保证电网顺利运用。同时网络拓扑构造技术在使用时包含了以下几项内容,如:可采用全新方式重新实现环式降压配电,并同时可以使电网电路间电流的交换,以及使电流形成环形线路。采用此项技术可以全面解决企业中电网障碍,并对障碍进行及时清除补救,防止因此故障因素致使电电网运行受到影响。

2.4、分布式能源智能管理系统

分布式能源(DR)指的是安装在用户端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其主要功能是针对用户端的情况,使用一种针对需求是新型能源系统。国际分布式能源联盟WADE对分布式能源定义为:安装在用户端的高效冷/热电联供系统,系统能够在消费地点(或附近)发电,高效利用发电产生的废能--生产热和电;现场端可再生能源系统包括利用现场废气、废热以及多余压差来发电的能源循环利用系统。

2.5、智能监控仪器和辅助决策系统

当前电网大都采用的软件为EMSSCADA系统,这些软件属于西方长期使用的系统,他们在稳定和安全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但是他们具有采集速度慢,信息收集有限、分析能力差等,对于出现一些特殊的故障时,这些系统无法能够及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而智能电网需要全面监控电网的所有相关节点,在出现故障时能够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及时通过各种海量信息、解决方案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提供给运行人员进行决策,从而实现了电网的实时动态管理。

2.6、新型的电网元件技术

新型电网元件是智能电网在硬件上的一个新的发展。通过不断发展的新材料和新科技,新一代的电力电网技术已经不是原先那种简单拉线工程,而是复杂的电力输送、电网控制、节能供电的复杂工程。当前新型的电网元件已经得到了丰富的发展,有:高温超导电缆HTS、故障电流限制器FCL、超导储能装置SMES等。

2.7、电网实时动态监测与预警技术

电网实时动态监测是在全球定位系统的相量测量单元(PMU)的成功研制基础上进行拓展研究的,在电力系统运行工作时应用广域网的动态测量技术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坐标轴收集到大量电力系统准确的动态与稳态数据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与数据有效地整理与记录再将其传输到下一级数据系统或分析模型中,进行参数辨识、电网扰动分析或低频震荡分析,从而对电网运行状况作出判断。

实现了动态监测,可以再在此基础上运用预警与辅助决策系统将运行状况信息系统发送给相关调度决策人员,完成预警工作,紧急情况下完成控制辅助决策工作。例如在发生严重外部灾害时,可通过研究外部灾害信息,采用调度防御技术进行有效预测与调整,减轻外部灾害对电网运行的影响。2013年1月浙江智能电网电力调度技术就曾经保护浙江电网应对冰雪灾害,智能分析与实时告警推送功能为调度运行人员快速处理电网故障发挥了重要作用。

3、我国智能电网未来发展的建议

(1)发挥整体多向性管理优势,积极有序推行智能电网研究及建设

建议以国家宏观政策为指导,立足于世界电力发展技术的前端,从我国电力行业实际需要出发,依托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充分调动系统内外资源,形成前瞻研究、试点应用、大范围推广梯级推行机制,建立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体系,建设贯穿于电力行业全领域、全过程、全寿命的广域全景分布式整体多向性架构,建成符合我国能源战略和企业发展要求的智能电网。

(2)开展我国智能电网架构设计

应该以我国电网自身的特点和现有的信息、控制、管理系统发展为立足点,综合考虑未来相关技术的发展方向,参考国外的研究成果,提出我国发展智能电网的构架和体系,保证我国智能电网具备可靠、灵活、开放的特点,能够同时满足电网规划建设、运行控制、资产管理、用户管理等方面的需要。

(3)形成完整的智能电网规范和标准体系

建立统一的规则和标准体系是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智能电网能够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建议统一部署,通过组织各方面的研究力量集中科研攻关,把电力工业的标准、通信标准集成到电力系统的架构中,形成完整的智能电网规范和标准体系。最终目标是实现从发电到用电各个环节中相关信息的集成与共享。

结束语

虽然智能电网的发展有很多的优势,但是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就目前的情况,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还不成熟,智能电网所遇到的问题,主要还是技术问题。我们必须根据我国具体国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制定出相应的研究方案,使智能电网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添,林俐。浅谈智能电网关键技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36:131-133.

[2]杨亮。智能电网关键技术及核心标准概述[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07:179-180.

电网技术范文 篇7

关键字:电网调度 耗损 技术探析

Abstract: electric power project in the country's important energy engineering, and power system in power production and supply process facing greater loss, and too much power to the inevitable loss to the enterprise production benefits reduced. Therefore, in the current energy stress, need to be in power grid scheduling in reducing the loss rate power grid, and realize the economic operation of the power grid. This article mainly aims at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grid dispatching technical problems and analysis.

Key word: grid dispatching loss analysis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我国的国内能源相对来说比较紧张,而庞大的社会人口对电力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电力部门又是当前我国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生产部门,自身耗损较高。合理安排电网调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需要综合考虑电网调度技术以及其电网系统的可行性,在安全约束的基础上,保障电网线路功率和电流的安全限额和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确保在满足安全条件下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在电力工程中,电网电能的耗损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都有一定的耗损,要降低电网调度中的耗损需要着重从技术上着手,分析其耗损的原因,针对具体的原因进行技术创新,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

降低电网电能耗损的必要性

在我国电网中,电能耗损主要是由于网络和配电网络的耗损点亮而形成的对能源的耗损。在耗损中有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有技术方面的原因。在技术上降低电网电能的耗损需要综合电网中的各元件来进行分析,从可变耗损和固定耗损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而降低电网电能耗损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电费的开支,并提高电网的经济收益,提高配电设备的供电能力,不仅是对电网运行效益的提升,也是国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所以降低电网电能耗损是当前能源使用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能较大的节约资金。如果在负荷量为5000000KW的电网系统中耗损功率占15%,按照每千瓦0.56元来计算,在年最大负荷为4000小时的前提下,可以节约16.8亿每年。

二、减少电网调度中电网耗损的举措分析

电网调度法是否科学化是减少电网耗损的关键。在每年电力系统耗损高达3000亿KWh的巨大耗损下,合理安排电网的调度来减少耗损是一种技术性的措施,能够较好的降低耗损。但是在电网调度中需要全方位的考虑。

首先必须要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正常,在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和设备允许参数的范围内,保障线路功率和电流都达到安全的限额,从技术和管理双方面着手实现运行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电网调度要积极与电网生计部门进行配合,利用技术手段对电网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及时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检修,充分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和供电情况,对电网亏损及时进行综合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保障其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的双赢。

第一,电网运行方式的合理性

电网运行的合理性是指其运行方式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能够满足电能质量的要求,并充分保障其经济性。同时,利用电网中各构成部门的经济特性,保障各部分的经济效益为最佳状态。运行方式虽然对电网的经济运行起决定作用,但是对其降低网内耗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加强对电网电压的管理

优化电网结构也是降低电网耗损的关键。在电网结构中过多的无功输送或者电压过度都会造成电网的耗损,所以加强对无功电压的管理和优化电网结构,也是降低耗损的关键措施。首先,必须要保障电网运行中的状态平衡,充分利用电网结构中的无功补偿和电压调节设备,达到平衡,通过提高用户功率因数来实现降低线路

输送的效果。其次,利用电网中的无功补偿装置减少大容量的无功电网传送,促进

功率平衡,在就地平衡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避免补偿过度。最后,需要全面掌握电网内电压的检测,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整,保障电压的合理性,并根据电网的实际情况,对无功电压进行改进,优化电网结构,保障耗损的最小化。

第四,有效提高电网的负荷率

在电力系统中电网负荷预测是前提,是保障其电力生产和管理的基本要素,对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合理性都有关键性的影响作用,是供电计划和发电计划的重要影响要素。其预测结构直接关系到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合理的负荷预测能够降低电网运行的成本,更好的保障其经济效益,减低耗损。在降低耗损的举措中,需要合理的安排调度检测计划,安排发电计划,对安全进行分析,调度人员需要根据预测的结构进行电网运行方式和控制路线的安排,及时了解和掌握电网负荷的变化,利用现代化的手段,结合实际的合理运行模式,提供高精度的预测。同时提高电网调度的自动化,对电网运行中的管理进行安全保障和经济保障,在日常的运行过程中,调度人员积极的进行遥控、遥测,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充分发挥其功能,对电网运行参数进行及时调整,提高自动化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缩短处理时间。

第五,减少变压器的耗损量

降低电网运行中变压器的耗损也是降低电网耗损的重要部分,首先要合理的安排主变数量,同时合理的对变压器的接头进行调节。在电网运行中,当变电站下的带负荷较小的时候,主变并列运行将导致电网系统耗损增大,而当其符合较大的时候,能够相应的降低耗损。因此,调度员需要根据其负荷情况设置其主变运行的调整,合理调整变压器的接头装置,并有效的分区分层。最后,利用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节点数据分析,实现无功补偿设备的投入。

第六,电网调度的自动化运用

在电网调度中,调度人员需要保障电网的安全优质运行,要求其调度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同时调度人员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团结精神,积极发现其电网耗损情况,熟练的掌握调节技术,保障电网耗损的最小化,有效实现电网调度的自动化。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基础上,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人力和财力的浪费。

三、电网调度中降低电网耗损的技术分析

在当前的电网系统中,进行及时的技术改造能够有效的降低其电网线路耗损,节约成本。及时的更换绝缘破损和漏电导线,改造迂回线路的配电线路,改变导线的横截面大小,分散变压器装置,降低高耗能产品等都能有效的降低耗损。

科学调整电网运行方式

在电网运行中,变压器是长期处于运行状态的,所以长期累积的耗损是电网耗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网调度中药合理的选择变压器,保障其容量和数量合理化的基础上,调整电网运行的方式,全面降低往往运行的电能耗损。一般来说,在电网运行中,运行方式通常是采用环形的供电运行模式,而在环形供电方式中又有闭环线路和开环线路。闭环线路是指将断路器闭合,和开环运行则是将一部分断路器断开,在正常的运行情况下,开环电路使得负荷电流获得备用的电源,在出现一个故障的时候,合上断路器,可以从其他的线路进行运送。在闭合线路中,则需要考虑使用多个方向的受电,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保障电能的质量。

第二,升压改造电网缩小变电容量

在电网调度中,降低电网耗损,出了对其运行方式的技术改造,对电网的升压改造也是重要的技术措施。对电压等级进行调整,降低变电容量,可以有效的减少电网电能耗损。因为在电网系统中,线路与变压器都能够对其耗损造成影响。电能耗损的公式:

Wt=ΔPt=3I2Rt×10-3=(RP2t×10-3)/(U2cosФ2)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电能耗损和电压的平方是反比关系,而当电网线路升压之后,电

能耗损就一定程度上降低。即:ΔW=ΔWt1-ΔWt2=ΔWt1(1-Un12/Un22)kW•h

第三,通过无功补偿实现功率因素提高

在电网运行中,提高电网功率因素cosФ也是降低耗损、提高效能的一个重

要技术措施,根据公式:

P=UicosФ

当功率和电压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功率因素可以有效的降低可使用线路的电流值,从而达到降低电能的效果,有效的减少了电网运行过程中的浪费和耗损。在采取技术措施实现设备负荷量提升的过程中,通过减少无功功率的耗损促进cosФ达到规定的数值,一般来说cosФ数值要求大于或等于0.9,如果达不到要求,则需要进行无功补偿设备来进行功率因素的提高。无功补偿设备是在电网运行中并联电容器和同步补偿的组合设备,在并联电容器中实现的一种无功功率补偿设备。一般来说,在配电线路与用户端上进行电容器的并联安装,可以有效的实现电容设备和感性负荷之间的直接能量变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负荷与电源之间的能量耗损,达到电源供应无功功率的降低,来实现功率因素的提高。

所以说,在电网运行中电网电能的耗损降低是一个技术性工程,从细微处着手,对电网各组成部分进行分析,抓好各个环节的运行效益,通过对运行方式的合理化安排,缩小变电容量来有效的实现电能耗损降低。同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积极运用电网调度公式,通过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对调度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通过技术措施的不同数据分析比较,得出最为经济客观的运行数据方式,适当的调节线路方式和电网设备中各组合配件的状体,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设备,实现电网调度的自动化和科学化。

结语:总的来说,电网调度中电网耗损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程,需要积极的进行电网调度的技术更新,从管理和技术上进行双向管理,在电网运行的各个环节中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提高电网调度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素质,保障其数据的科学合理化,为电网调度改进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从宏观管理上加强对电网调度的综合管理,保障其节能安全和效益的多方整合。毋庸置疑,降低电网电能耗损的技术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针对不同的运行情况,需要根据变量进行不同的方案比较,保障其耗损值得到最小化,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罗广锋。合理安排电网调度以减少电网损耗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9年第19期,2009.

[2]孙琴梅。工厂供配电技术[J].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

电网技术论文 篇8

1.1电网设备高精建模与渲染

为了更精确的对电网设备进行三维可视化表达,根据杆塔和变电站设备的竣工图纸进行1:1高精建模。杆塔建模主要需要杆塔明细表、杆塔结构图、基础配置表等资料,绝缘子建模主要需要绝缘子设备图,变电站建模主要需要总平面布置图、电气主接线图、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间隔断面图、一次电气设备厂家资料及建筑图纸。设备三维建模的格式是当前主流的dwg及3ds格式,通过格式转换成为三维全景智能电网技术所能支持的格式后在系统中进行三维渲染,达到逼真的展示效果。

1.2电网业务数据一体化整合

为解决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各部门之间业务数据相互孤立的状态,通过建立“数据中心”的方式对省公司现有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并在统一平台下进行查询统计,以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首先,对现有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梳理出需要进行共享的业务数据清单。其次,通过数据抽取服务器将现有业务系统数据抽取到数据中心,或者现有业务系统将数据推送到数据中心实现业务数据一体化整合。为提高数据访问的效率及系统稳定性,数据中心服务器通过OracleRac进行双机热备。

1.3空间信息与业务数据高度融合

传统的业务数据在信息系统中主要以表格和文字的形式进行表达,在数据的空间性和直观性上比较欠缺。而三维全景智能电网技术通过建立电网空间信息与业务数据的关联关系,实现二者之间的高度融合和“所见即所得”,在宏观场景下,可以直观地查看所有电网工程的空间位置,并查看其业务信息;在微观场景下,通过点击电网设备的高精度三维模型,可以查询与之对应的所有业务信息。真正实现了“可视化工作”和“直观管理”。

2电网规划与建设一体化应用

三维全景智能电网技术作为一种直观反映空间对象位置、关系及业务信息的技术手段,通过在甘肃电网信息化中的应用,建立“甘肃电网三维数字化工作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可以实现对甘肃电网规划与建设的一体化管理。一方面,通过采购高清卫星影像覆盖甘肃全省,构建甘肃全省的三维地形地貌。在宏观场景下,可以看到全省110kV及以上网架结构,在微观场景下对全省330kV及以上的变电站和线路进行1:1真实建模,从而实现甘肃电网从宏观到微观的全景展示。另一方面,通过空间信息与业务数据高度融合技术,在平台上整合甘肃省电力公司现有业务系统及信息资源,建成一个立体、直观、统一的一体化业务平台,服务于电网规划建设全过程。因此通过三维全景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及平台的构建,能大大提高电网规划建设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及决策水平。

3结论与展望

3.1结论

通过三维全景智能电网技术在甘肃电网信息化中的研究与应用,可产生以下应用效益:

(1)整合全网资源,实时信息共享,循环增值通过在统一平台下对全网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大大提高了数据在全网的共享性,同时可形成无形的经验数据和资源积累,为后续工作提供借鉴,支持再创新。

(2)融入公司业务流程,服从统一权限管理平台与省公司门户网站集成,实现与省公司门户集成,按照省公司统一的角色权限配置机制分配权限,纳入省公司一体化管理流程。

(3)实现数据管理模式变革性创新通过电网业务数据的一体化整合,将重点关心数据在统一平台下进行集约化、规范化管理,由审批式管理过渡至权限式管理,由节点式管理过渡至扁平化的网状管理。

(4)全新管理模式,树立省公司发展新形象通过三维可视化与各类业务数据的高度融合,服务于甘肃电网主营业务的全过程,面对甘肃电网快速发展及日益增长的电网信息,提供一种全新的管理手段及信息支撑,也成为树立省公司发展新形象的窗口。

3.2展望

为进一步纵深推进甘肃电网业务应用与管理提升,从以下几方面对三维全景智能电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行展望。

(1)提升基础数据精度,构建完备电网架构甘肃省作为疆电外送、酒泉风电基地能源外送的核心走廊,对电网精细化管理要求更高,同时,陇南和天水为灾害多发区,在规划及应急等方面需要更高精度的基础地理数据作为支撑。因此可以在现有2.5m分辨率卫星影像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全省更高精度(优于0.5m分辨率)的航飞影像数据。同时,可以将35kV及以上网架坐标也纳入到平台,用典型模型进行展示,建成完备的甘肃全境网络架构,进一步加强对全省电力设施的全面展现和统筹管理能力。

(2)提升业务应用的深度,拓展业务辐射范围一方面,可以以规划为试点,逐步提升业务应用深度,更好发挥三维智能电网技术在应用中的实用性;另一方面,在现有“电网业务数据一体化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业务数据整合的范围,提供更全面的业务管理手段及决策支撑。

(3)紧跟技术发展趋势,构建二三维一体化应用二维GIS更综合抽象,具备成熟的平面拓扑分析能力;三维GIS更直观真实,优势在于多维空间分析,二三维高度融合、优势互补的电网GIS系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构建二三维一体化应用是三维全景智能电网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重要方向。

电网技术论文 篇9

目前的科学设备投入力度小,大部分还是通过人工监视。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很难保证电压合格率,所以电网无功电压在目前看来最典型的就是技术和设备上存在的问题,深入加大电压管理也势在必行。

1.1技术和设备上存在问题

技术和设备上常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无功补偿容量不足,例如在新上工程中不安装电容器或容量偏小,甚至为提高其设备档次而牺牲电容器的做法,这类问题就会使无功补偿容量不足。

②电容器配置不合理,例如只在低压使用并联电容器或电容器的全部投入使用都可能会导致电容器不能正常投入使用,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益。

③变压器的额定限压不合理,由于网路增强供电半径的减小,就会导致配电网的电压很难满足要求且无法投入运行中。

1.2无功电压管理上的问题

未从源头上规划好无功设备、运行管理之中的管理不到位和管理用户难度大是电压管理上存在的三大问题。要解决首要的源头问题,首先要采取环网布置,开环运行,同时侧重于电能质量和线损的管理。所以不能只考虑对电压的要求,还要进行科学配置。管理用户方面,用户配置不够合理,未规范管理电容器运行,未及时向供电部门提供信息导致变压器扩容时无法同期建成无功补偿设备。

2无功电压的管理

2.1实现目标

为保持电网内被控电站低压侧母线电压在合理方位内,减少网损,减少变电站电容器投停和调整次数,实现自动管理,减轻人员劳动强度,迎合电力市场运营,但以深入开展为目标,各公司会越来越注重经济效益,而探寻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管理途径,以此提高电压质量,保障电网安全。

2.2解决措施

2.2.1充分发挥无功优化系统的作用为最大范围地实现电压合格,减小电能损耗,保证设备使用次数,使整个运行过程安全进行,要以保证设备安全为前提,合理投入设备,使主变分接开关调节次数达到最小,提高电网调度水平,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保证安全性,达到质量过关损耗降低的理想状态。

2.2.2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结构规划、设计、建设一个完善的网络构建,首先要支持最高级的电压网络;其次是要优化低一级的电压网络,做到分层供电,采用环形布置的科学结构;再次是中、低压电网的相互配合,控制好供电半径在合理范围内;最后要保证无功负荷与无功电源之间的平衡。

2.2.3注意电容器运行间存在的问题电容器在运行时会出现以下问题:在低压时,调度所并未下令使用所有的容器,而且功率因数和电压合格率的考核均未到达各变电站的标准。又因向主系统倒送之中,出现电压不正常、功率因数偏低等问题,未及时采取功率因数调节措施。所以一定要重视电容器的运行情况,及时采取功率因数调节的措施,加强对用户电容器的管理力度,定时询问电容器装置的状况。

2.2.4加强对电压质量的管理加强电压质量,首先就是要对主要送电线路的导线进行检查和改造,扩大线径,提高受电电压,降低损耗。同时,调整配电线路,消除因线路过长对电压质量带来的不良影响。重视调压设备的建设对无功容量的配置,对变压器有载调压改造工作是刻不容缓,也是从根本上改变的途径。加强对无功电压的运行中的管理,明确职责,各部门员工各司其职。制订有效的考核管理办法,提高综合电压合格率,确保上传下达指标的达标。

2.2.5加强无功优化补偿对变电站进行集中补偿,并利用并联电容器,最后通过有载调压主变进行调压。有载调压灵活、调压幅度大,且在电网无功不足的情况下能改变电压分布,尽管其对提供无功无济于事,但这一缺陷正好可由并联电容器加以弥补。投入电容器的使用不仅增加了网络的无功电力,还能提高网络电压。但如果进行较大幅度的调压,就会造成一定的浪费,成果并不经济,所以在应用并联电容器的情况下,调压应注意以下四点问题:

①在高峰负荷时,应首先投入电容器组的使用;在低谷负荷时,应先考虑电压的调整。

②一般变电站应以变压器调压为主要调压方式,并联电容器手段做好辅助调压的工作。

③利用并联电容器调整电压时,应保证电压突变幅度,还要对电容器容量较大时采取分组安装的方式,分组投切。

④对容量较大的电容器,其自动投切方式要采用电压控制为主的方式,从而保证能自动、适时地控制无功潮流和电压的变化。

3结束语

电网的电压质量决定着电力部门所生产的产品质量。电网技术中的电压和无功管理两层面是电压质量和功率因数好坏的根基,同时也是电力企业的重要考核指标。电网无功系统提高了电网电压合格率,降低了网损,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所以要做好对无功电压的管理,提高供电的质量,解决好发展之中的各类问题是供电部门的职责,这样可以在加大对无功电压的管理力度的同时,提高电网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