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核心内涵(7篇)》
古来品茶也有个习俗,叫“茶三酒四”。以茶待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那么最早茶是怎么被发现的呢?从何时开始,荼形成为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化呢?“茶道”本是中国的产物。为何时下的年轻人会认为那是东洋之趣呢?该页是漂亮的小编给大伙儿收集的茶文化的核心内涵(7篇),欢迎借鉴。
茶文化的重要价值 篇1
[关键词]荼文化产品;产品附加值;茶文化经济;发展性对策
[作者简介]龚永新,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蔡世文,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湖北宜昌443000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8-0159-03
一
文化产品是相对于传统产业生产的物质产品而言,由文化产业生产或为传统产业利用其文化资源生产并能满足人们一定精神需求的产品。按照约翰・费斯克在《理解大众文化》中的提法:“在消费社会中,所有的商品既有实用价值,也有文化价值。”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在消费社会中,每一种商品都可能是有文化的,因而生产有文化的商品不仅仅是文化产业,每一个适应消费社会发展的产业或企业,都可以也有能力生产出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文化价值商品的产业或企业。这样理解对我们是有利的,因为我们不仅得到了有关文化产品的最宽泛的界定,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推动实现物质产品与文化产品的最密切的沟通,使纯物质到纯文化的产品最终成为一个系列。
就这样理解,茶文化产品也会是更加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的结构体系包括在有关茶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既然这四个方面都存在着茶文化的资源,那么茶文化产品也就可以在这四个领域被生产出来,这将涉及到与茶相联系的方方面面的成果,其中也包括只具有茶的符号意义的范畴。如果把这样的茶文化产品分成不同的层面来概括,我们可以把“杭为茶都”从宏观层面视为一个茶文化产品;把茶文化生态园从中观层面看作是一个茶文化产品;把一部茶书、一张茶画、一只名茶、一项茶文化服务等从微观层面当作一个茶文化产品。
从具体的表现形式分析,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产品不仅表现为以实物的形式,而且还表现为以劳务的形式,以及以文化理念为指导,打破茶文化产品和茶物质产品的界限,赋予其产品以一定的文化意味的形式。茶文化产品以实物的形式,是一种最普通的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可以追溯到周朝,那时已有人将茶作为祭品,《尚书・顾命》载:“王三宿、三祭、三诧。”即周成王的遗嘱,希望继任的康王能够三祭三茶。茶祭似乎说明,茶是一种有了文化内涵的物品。今天,茶文化产品大量的仍然是以茶的历史文物,茶书、茶画,名茶、名泉、名具以及名景等实物形式。“杭为茶都”则是这样一个以名茶、名泉、名具、名景为基础,形成在世界任何地方都不可能寻找到的茶文化完美结合,主要以实物形式显现的其规模巨大的茶文化产品。
茶文化产品以劳务的形式,则是一种产品与生产和消费行为不能分离的产品样式。如我们可以从互联网视频搜索到一个有关茶的系列节目,叫“体验民族茶俗之旅”,这个系列节目目前已包括“白族三道茶”、“纳西族***”、“苗族虫茶、八宝油茶”、“彝族烤茶”、“土家族擂茶”、“基诺族凉拌茶”、“布依族采花茶”等视频内容,它是以各地茶习俗文化为基础,以一种劳务的形式(表演)加以表现,服务于人们的观赏和旅游。通常人们在茶叶消费过程中所享受的茶艺表演服务,有关茶的媒体宣传、茶的培训服务等,都是以劳务的形式出现的茶文化产品。
以文化理念为指导,打破文化产品和物质产品的界限,赋予产品以一定的文化意味,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使经营者获取收益,这是一种虚实结合繁荣经济的茶文化产品表现形式。我们通常讲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往往就是想运用这样一种样式。如20世纪90年代末期,安溪县政府先后在广州、上海、北京、香港等地举办茶王赛。1999年6月11日,安溪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茶王赛,震动京城。同年在安溪(香港)茶王赛,创下了100克铁观音拍卖11万港元的天价,产生极大的轰动效应,就是这种形式的突出表现。
二
文化产品也好,有文化内涵的产品也好,体现高附加值是其最大特点。以上述的茶文化产品为例,所谓附加值是指独立于产品主体价值之外的、能够给产品整体价值带来增值并给消费者(客户)与厂商带来利益满足,进而激发出消费者(客户)购买欲望、购买行为和厂商产销积极性的效用。因此,这部分附加值实质上就是产品高于社会平均的销售利润率的差额。举办“茶王赛”产生出“茶王”,而“茶王”作为茶叶产品主体价值之外的,通过拍卖获得的“天价”的效益,就是它的茶文化产品附加值。
茶文化产品(包括这种有文化内涵的茶商品)的高附加值是人为形成的,它的形成往往通过三种途径。
第一种途径,通过人们实施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而创造的、形成的“科技附加值”。众所周知,我国浙江省茶叶科研单位最多,茶叶科技力量最雄厚,所以该省生产的有关茶产品科技附加值含量普遍较高,如名茶、袋泡茶、保健茶、茶饮料、茶食品、茶具、茶叶包装、茶叶机械和茶叶新产品等。当今世界,人们通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茶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从而创造出的以含有儿茶素的防辐射手机贴,以绿茶多酚、儿茶素为主要活性成分的汽车空气清新剂、空气净化器、空气滤清器等,都是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的各类茶文化产品。
第二种途径,是人们通过提高竞争力,特别是企业利用CIS等手段创立名牌所创造的“品牌附加值”。在茶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企业的品牌建设也是一浪高过一浪,这为广大的企业创造品牌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无疑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湖北五峰采花毛尖茶,经过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长期努力,到2006年成功打造为“湖北第一名茶品牌”,为此采花毛尖茶品牌附加值大幅增加,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如品牌得以确定的2006年,该企业的茶叶产值3400万元,确定后的2007年,该企业茶叶产值达到4900多万元。而且这几年无论是企业产值、茶叶总体价格水平都做到了稳定增长,深刻体现了品牌创建对于提高附加值的意义。
第三种途径,企业通过努力赋予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使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文化符号的意义,从而创造出“文化附加值”。比如说,对于名茶与大宗茶的差异比较,人们往往从物理和化学层面分析,很难找到合适的答案,但每公斤数千元价格的名茶与每公斤十多元的大宗茶,价格差异却是悬殊的,这很大程度就是因为文化的差异。中国十大名茶中,绝大多数都是历史名茶,历史名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江西庐山云雾茶,其渊源可追
朔到东汉时期,因而这其中的历史文化价值也为增值作出了贡献。名茶不仅有“科技含量”、“品牌含量”,而且富含“文化含量”,所以它包括了附加增值的各种形式。一个产品,其附加值的形成为各自表现形式的组合,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这是名茶永远的“亮点”。
三
茶文化经济,是就与茶的消费相关的领域而言,能满足人们休闲需要的经济以及实物经济文化附加值增加的经济。茶文化产品的丰富与茶文化经济的繁荣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茶文化产品的丰富,为茶文化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动力,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茶文化经济的迅速增长,又必然进一步推动经济文化化,促进茶文化产业的发展,使茶文化产品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丰富茶文化产品繁荣茶文化经济,首先是在摸清资源的基础上,突出各地特色。鲁迅先生出生于浙江绍兴,他的小说对绍兴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当地饭店多有涉及,所以现代人利用这样的文化资源,打造了“祥林嫂饭店”、“咸亨酒店”、“孔乙己酒家”等,形成和发展了文化经济。2006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在《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杭州市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杭州市茶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杭州市茶叶的区域布局要依托名茶品牌,重点建设西湖龙井茶、径山茶、天目青顶茶、鹳山龙井茶、雪水云绿茶、千岛银珍茶、千鸟玉叶茶等7个产业带。也正是在掌握家底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作出的战略选择,不仅有利于突出该地区农业产业特色,也有利于丰富茶文化产品。
茶文化的价值观 篇2
关键词:园林设计;茶文化元素;美学意义
园林景观设计指的是在特定的环境或区域内,利用设计手段和艺术思维对区域环境的地形、植物、园艺、建筑等开展人工再造活动,以此赋予园林景观新的生命力,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园林景观设计活动在满足人们对园林布局、规划、空间结构等方面要求的同时,致力于增加园林崭新的艺术价值和欣赏性,同时能够保护神态环境的发展,促进生态条件的优化。园林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一项建筑活动,更是一项社会性的活动,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和人民的价值取向。园林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实用、美观,在实用、美观的基础上追求深层次的审美价值。茶文化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是茶文化的传承、升华与融合过程,也是彰显美学意义的过程。
1园林景观设计中茶文化元素的应用
1.1茶文化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得到传承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城市化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而园林景观的设计也已成为现代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园林景观设计中茶文化元素的应用,促使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并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要求对茶文化元素获得较为深刻的理解,也就要求将茶文化的精华部分进行展示[1]。此外,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涉及众多部门,需要经历长期的过程。因此,也就为茶文化元素传承的提供了宝贵的机会,使得文化的传承在一个较长时期中进行,更加增加了茶文化元素传承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扩大茶文化元素的影响力。
1.2茶文化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得到升华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不同的城市其经济发展、政治背景、文化底蕴及社会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城市与城市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其文化底蕴的差异,而文化底蕴的差异又是通过城市一系列的生产、生活活动来体现的。其中,园林景观设计是城市文化底蕴的重要体现,深刻的反映了一个城市特定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自然环境,也是见证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利用茶文化元素加以设计,在彰显茶文化元素内涵的同时,也能赋予茶文化元素新的审美意义和社会价值。文化元素不仅仅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具体表现,也是一个民族人民生产及生活方式的缩影。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同时也是茶文化元素再生产的过程,通过社会群体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和催化,茶文化元素的内涵得到极大的丰富,并逐渐得到升华,使得茶文化元素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更加鲜明。
1.3茶文化元素与园林景观设计相融合
茶文化元素和园林景观设计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园林景观设计作为一项客观存在着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现象[2]。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角度看,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也是园林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随着园林景观设计的繁盛,社会上已形成一种特殊的园林文化,并对社会成员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园林文化的形成是离不开茶文化元素的熏陶的,可以说,园林文化中包含着一定的茶文化元素,而茶文化元素中也蕴含着园林文化的因素。通过一系列的社会生产、制造活动,两者不断融合,在融合中促进园林文化和茶文化的发展。园林文化作为小范围的环境文化逐渐受到大范围茶文化的影响,最终带给社会成员崭新的艺术享受和美的熏陶。
1.4园林景观设计与茶文化元素结合更有艺术感和社会价值
园林景观设计与茶文化元素都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两者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其他元素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社会实践活动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则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体现,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园林景观艺术与茶文化元素的结合,使园林设计成果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而茶文化元素的现实价值和时代意义也大为增强,两者的结合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人们价值观念变革的结果,同时也是城市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其他领域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享用园林景观和茶文化元素的结合物,人们将会感受到巨大的美学意义,并开展更富有效性的社会活动,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2园林景观设计中茶文化应用的美学意义
2.1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的本质———“比德”与“悦心”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一项社会性的生产实践活动,也是彰显文化美学意义的重要途径之一。园林景观设计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艺术形式,受到了美学思想的熏陶和影响,也是美学思想在建筑领域的生动体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的本质是美善统一,同时将遵守伦理道德作为美善的行为准则和基础,倡导在艺术创造活动中感悟自然和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而茶文化元素的社会美学观点是“比德”,即将社会伦理道德、道义转移到自然景观上,自然景观则成为抽象道德的物质载体和表现形式,“比德”也是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3]。植物配置是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比德”则在植物配置环节得到了生动体现,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挺拔虚心有节”等古代诗词都体现了园林景观中“比德”的设计理念和美学思想。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常有的植物有“四君子”:梅、兰、竹、菊及“岁寒三友”松、竹、梅。“比德”强调的是儒家学派的社会审美观念,主张利用道德伦理对社会成员进行约束,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通过欣赏并运用自然之美,达到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状态。虽然自然中的花鸟植物并没有思想意识,但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即园林景观设计活动,实现了自然物的社会价值,扩大了生命形式。而“悦心”则主要是针对园林景观的空间结构设计而言的,合理的空间划分及设计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愉悦的精神体验,园林的功能不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媒介,也是建立社会联系、优化社会关系的重要支撑。中国园林的最大特色在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则是情感、观念及思维方式的综合,通过欣赏园林景观的设计,满足了人们精神和物质的双向需要,产生愉悦的社会体验和身心感受。
2.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的形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茶文化元素中所蕴含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涵:第一,人与人之间相互敬重,相互秉承尊重之心,追求人与人之间距离的适当;第二,人对自然、历史、规律怀揣敬畏之心,保持中立的态度;第三,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和爱惜,追求本心的真挚和纯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古代,往往以制度作为实行方式,最为典型的是古代的社会制度,即要求各个社会群体严格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社会地位较高的阶层更是要严格服从宗法制度的约束,而社会阶层低的人士需要掌握系统的社会礼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美学特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则体现为景观设计的层次感较为分明、具有规则意识。园林景观设计追求的是一种普遍使用的价值准则,也就是“中庸”的思想,包含了不偏不倚、无过也无不及、调和折中,十分推崇温而不厉、威而不猛、惠而不费的处世态度,如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追求的恬淡、静美、安逸等效果也是折中思想的体现。“致中和”便是园林景观中常见的处理办法,即世间的万事万物可以通过统一的调配和导向,形成最佳存在的状态。可是社会经济总是向前发展的,人的欲望和要求也随之产生,要想达到“致中和”的状态,必须使得世间万物各得其位,在合适的时机进行社会活动,促使自然、社会、宇宙达到和谐共存。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注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协调,使自然景观达到和谐统一。同时,“致中和”的美学思想也大大增加了人们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审美情趣。因此,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应讲究寓意于物的表达方式,不断探究园林景观的美学特性,发现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的美学意义,以此带给人们丰富的美学享受和美学熏陶。通过对茶文化元素的不断发掘,逐渐增强园林景观设计活动的继承性和创新性,提高其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
3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茶文化元素的应用是茶文化的传承、升华与融合过程,深刻体现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的本质-“比德”与“悦心”、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的形态-“乐而不淫”与“哀而不伤”的美学意义。同时,随着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茶文化也逐渐得到繁盛,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茶文化元素的应用不仅仅极大推动了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开展,也为弘扬我国传统茶文化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体现了一定的美学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晓晴。羌族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2]刘宁。土家族文化元素在其聚集地域园林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传统茶文化知识 篇3
关键词:茶文化大学生文化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茶文化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茶文化中蕴含着许多中国古代先进的思想理念,研究中国茶文化对大学生的文化修养的提升问题,不仅有助于在当今喧嚣的社会环境中培养大学生正确与健康的心性,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而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中国茶文化对提升大学生文化修养的功能
首先,有助于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中国茶叶世界闻名,中国的茶文化也得到越来越多国家人们的支持与喜爱,这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华越来越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同。于此同时,茶文化的发展还形成了诸如茶诗、茶艺、茶道等人文知识,对于提升大学生自身的人文修养具有重要的熏陶与积极影响。加强将中国茶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结合,不仅有助于加深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使他们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的影响力与感染力,而且有助于他们产生爱国主义的自豪感,并自觉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
其次,有助于缓解身心压力与形成健康生活方式。一方面,中国茶文化有助于通过茶叶自身药效的发挥,平衡大学生身体机能,使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心境。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指出茶有“凝闷、解热渴、四肢烦、目涩、脑疼、百节不舒”等功效,这有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神清气爽,缓解他们劳烦疲惫的情绪,进而缓解他们的精神压力。另一方面,中国茶文化还有助于帮助大学生修身养性,提升他们的品行与道德素养,使他们的内心世界不断变得更加强大,从根本上缓解他们心里的压力,加强他们应对挫折与困难的勇气与力量,实现真正的身心放松的同时,精神上得到愉悦,养成良好的生活与思维习惯。
再次,有助于形成健全人际交往能力。中国茶文化中蕴含了大量的儒家、道家与佛家的内在精神品质,这些精神品质中包含的“和、敬、礼、融”等内涵,主张人们在相处时要和谐共存,主张人与人之间要相敬如宾,主张在遇到矛盾时要相互礼让,主张在共事时要合作互助,这些品质在人们围绕着一张茶桌、一套茶具、一起品茶与一起谈茶时都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同样,这些品质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施加正态影响的重要目标体现,体现着与中国茶文化的高度内在契合。可见中国茶文化有助于使高校學生形成健全的人际交往能力,为日后走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中国茶文化对大学生文化修养的提升路径
第一,开设相关茶艺与茶文化方面的课程或讲座。通过相关课程、讲座向大学生们介绍茶文化的相关知识,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储备,使他们对中国茶文化产生浓厚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领悟中国茶文化的内涵与真谛,并通过他们的自身的学习与体验,循序渐进地提升其道德修养与精神品质。高校教师在传授茶文化知识时,要注意将其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不仅要介绍茶文化的一般常识,而且要有目的性地将茶文化与提升大学生文化修养结合起来,努力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魅力,并积极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在做中学,鼓励他们亲自动手参与到茶事活动中来,让他们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中国茶文化的魅力所在,进而更为真切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强大的感召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品质,这一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恰恰体现了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传承与延续。
第二,将茶文化观念融入到大学生文化教育工作中去。中国茶文化包含了大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品质,高校不能对茶文化理论进行教条化处理,仅停留在对学生的理论说教上,而是要善于将这些精神品质转化为理念贯穿到高校德育工作的全过程,例如通过对茶文化中勤俭节约品质的传承,鼓励大学生要懂得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且行且珍惜,要懂得节约,而不随便铺张浪费,要懂得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做好吃苦耐劳与艰苦奋斗的准备。又比如,通过对茶文化中“和、敬、礼、融”观念的传承,要鼓励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对待身边的同学要尊敬礼让、和谐融洽、合作互助,进而形成平安和谐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
第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主题校园文化活动。高校可以通过社团等组织积极举行茶文化展览、茶文化诗会、开展茶文化沙龙、茶艺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中国茶文化中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渗透到大学生内心,不断陶冶他们的情操,放松他们的心情,提升他们的修为,愉悦他们的身心。同时,鼓励其他高校教师与管理者(尤其做学生工作的管理者)也要积极参加到这些校园活动中来,在师生品茶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内心得以释放,加强教师对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指导,不断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同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能不断提升对人生问题的领悟与思考,提升自己的修为。
第四,鼓励大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开展与茶文化相关的研究。高校还可以围绕茶文化相关主题积极组织大学生围绕自身相关专业知识开展相关调查与研究。例如,历史学的学生可以关注各地茶文化风俗、茶文化的发展历程等;文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关注并研究茶文化与文学艺术的关系;外语专业的学生可以对比研究亚洲不同国家的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的世界影响。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茶文化与不同专业知识的内在关联,有助于更好加深对中国茶文化的理解,体会中国茶文化的无穷魅力,同时无形中有助于内化为自身的文化修养,受用终身。
总之,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它的内在精神意蕴对提升大学生文化修养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与高校学生工作具有紧密的内在契合性,各高校应该充分利用中国茶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熏陶与感染,在提升其知识储备的同时不断提升大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进而努力实现其全面发展,为未来中国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栋梁之材。
作者简介
茶文化的知识 篇4
关键词:茶文化教学;高校大学生;人格;心理;行为;智力
当代的大学生有别于历史上任何时期的大学生,因为他们生长在物质高度发达的当代,衣食无忧,又因为当代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宠爱有加,动手能力相对较差,而同时,我们所处的时代又有着多元文化的碰撞,因此当代的大学生思维活跃,却普遍独立能力不足、心智不成熟,甚至心理问题频发。面对这样的大学生群体,在高校教学中引入茶文化教学不亚于一剂补救良方,用茶文化中的淡泊宁静中和大学生的浮躁,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志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情况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其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高校大多开设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适当的指导。但是什么样的大学生才是具有健康心理的大学生呢?这个问题在不同的人眼中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总体来说,每一个心理学家给出的标准大同小异,都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1.1健全的人格
健全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那么什么是人格?总体而言,人格就是作为社会成员的独立个体所形成的相对稳固的意识倾向和个性特点。相对稳固的意识倾向含义是,社会个体以一种相对稳固的意识形态展现在世人面前,比如,这个人一贯喜欢国学,正义感强,公而忘私,至少这个人总体给人的印象就是这样的,而不是说,这个人今天喜欢国学,明天毫无征兆地跳跃成了摇滚,这个人今天很有正义感,明天突然间暗无天日。当然,如果变换成为常态也可以认为这个人就是这样的,可是如果变与不变都不是常态,那么显然这个人的人格是不健全的。相对稳固的个性特征同样是健全人格的表征。人是会改变的,这是不容质疑的,可是人格健全的人至少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间段内个性特点是不会有巨大的差异的。
1.2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
心理调节能力包括单纯的情绪调节、个体的心理适应性和心理年龄的调节能力。任何人都会有负面的情绪,焦急、暴躁、悲伤、怨恨,具有良好自我调节能力的人不是压制这些情绪的产生,而是懂得如何管控这些负面情感,不让情感管控自己。对于一个具有良好心理调节能力的人而言,心情不好,想办法发泄出来,之后全身心地投入到该有的生活中去,把负面的感情当做生活的调剂,一笑置之。相对于社会而言,我们都是生活在其中的个体,适应社会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个体的适应性同样是心理调节能力的重要指征。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或者与自己的个性想去甚远的环境,怎样应对,是不断调节自我还是不断地躲避、逃离,这是一个人的心理调节能力的展现。最后,心理年龄是客观存在的,不是简单刻板地要求把每个人都贴上年龄的标签,让人们生活在固化的模式之中,而是要求每个社会个体尊重年龄规律,承担起每个年龄段的社会职责和自身责任,让生命成为敬畏自然,尊重自身的成长过程。
1.3较强的行为控制能力
大多数的思想要靠行动来实现,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心智是否成熟最终要看他的日常行为。心理健康的人,目的明确,行动迅捷,自制力强,能在尊重整体意愿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不同寻常的独特魅力。明晰的目的对人生举足轻重,心理成熟的人为自己树立的目标不论是长期目标还是短期目标都是明晰和合乎实际的。同时,心理成熟的人具有完全的行为掌控能力,能毫不动摇地为实现自己的目的而拼搏,他们不会被环境所影响,更不会因自身意志不坚定而轻言放弃。最后,心理成熟的人能尊重大多数人利益,同时尊重自身需求,能尽可能地在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自身诉求中寻找到平衡点。
1.4正常的智力水平
正常的智力水平是心理健康的先决条件之一。当然,并不是说智商和心理成正比,心理健康和智商高低本就不是一个概念。但是,一个人的智商有时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扩大知识面在很多时候可能使人获得更加健康的心理。正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受,如果有能力走出一个心理误区,也许会得到不同的效果。
2茶文化教学对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茶文化几乎伴随整个中华文明的历史,随着岁月的流逝和文化的沉淀,茶文化几乎融入每个华夏子孙的血脉。中华民族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对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2.1茶文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更是当代大学生培养健全人格的必修课。茶文化的发展在我国可谓历史悠久,内容可谓保罗万象。茶文化教学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茶道精神的“理、敬、清、融”可见一斑。茶中的“理”是指饮茶之人,气定神闲,和气明理;茶道中的“敬”是指以茶为媒,以礼待人;茶道中的“清”是指廉洁清白,清心健身;茶道中的“融”是指祥和融洽、和睦友谊。因此,茶文化要求我们内修其心,外修其行,豁达平和,淡薄名利,这样的特征恰恰是健全人格的体现,是几千年中国文化的厚重积累。
2.2茶文化教学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
茶文化在很多时候是一种“慢”文化,恰如功夫茶,讲的就是火候就是功夫,从烧水、冲泡到品饮,甚至器具、场景、心态,无一不是精美绝伦、慢工出细活,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饮茶的人又是强大的,诸葛亮在《诫子书》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饮茶之人,淡泊宁静,却洞知天下,山崩于前而不改其色,事烦于心而不乱其行,这就是内心强大的表现。当今的大学生,身处浮华的世界,大多被快节奏的生活包裹着前进,几乎忘记了与内心的交流,茶文化教学恰恰可以弥补时代的不足,帮助大学生增强心理调节能力。
2.3茶文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行为控制能力
“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这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名言。语言上的巨人容易看到,行动上的巨人却是越来越难看到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几乎成了现代人的代名词,尤其是当代被宠坏了的大学生,动手能力差,自控能力更差。《茶经》的作者陆羽,走遍了各大茶叶主产区,深入了解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又用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才写成了一部流传千年的巨著。了解茶文化,学习茶人的执着,是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规范自身行为的良好榜样,更是当代高校教学的有力补充。
2.4茶文化教学有助于开拓大学生的视野,提高认知能力
中国的茶文化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茶文化成为一种文化系统从隋唐到现在也有了千余年的历史。茶文化留下的各种资源和知识无处不在,如:茶叶种植的自然知识,制造茶具等的手工艺知识,茶俗、茶礼等人文知识,在茶俗、茶礼等基础上形成的茶艺、茶道、茶文化知识,古茶楼、茶亭、茶碑以及茶文学知识等等,这些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正所谓“博闻广识”,见多才能识广,形形的茶文化知识可以大大开阔大学生的眼界,在增进他们的知识储备的同时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3高校教学中引入茶文化的探索
3.1理论研究与环境培养
双管齐下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沉淀,更是几十代上百代先民智慧的结晶,说它是文化,那么阐述它的书籍足以汗牛充栋,但是归根结底,它更多是生活的智慧,更多地体现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和自我修养上,因此,茶文化教育应当讲求理论研究与环境培养双管齐下。理论研究的方法很多,从古至今涉及茶文化的诗词典籍数不胜数,中外名著中涉及茶文化的内容也浩如烟海,对于高校学者和学生而言,这些都不是难点。不过困难的是环境培养,因为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似乎与娴静安适的茶人生活大相径庭,我们真的需要茶文化吗?大学生真的需要茶文化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茶文化的优点不是任何人能够分析完整的,但是这些优越性都是显而易见的。高校可以从开办茶室、举行茶文化知识竞赛、评比茶文化知识标兵等渠道创造学生学习茶文化知识的氛围,增加学生学习茶文化知识的环境因素。
3.2注重师资力量培养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有时候,优秀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可以持续一生,因此在高校教学中引入茶文化教育必须注重师资力量培养。同时,教师由于其文化底蕴深厚,人生阅历充足,比大学生更容易接受茶文化,也比学生更容易理解茶文化的内涵。让教师在丰富自己茶文化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正是以星火燎原的方式普及茶文化,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
3.3探索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教学相长
茶文化毕竟不全是理论知识,更多的大学生学习茶文化知识是为了修身养性,培养更加健全的心智,因此在高校教学中引入茶文化教育更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否则茶文化教育就完全流于形式,有失偏颇了。因此,我们要将茶文化教学的重心整合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调节才能、超凡的行为控制才能和开拓学生的视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更多地组织学生体验茶文化的实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茶文化的熏陶才是最佳的办法。与此同时,教与学本就是互为根本的,教学相长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3.4激发学习潜能,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
任何教育的成败都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填鸭式教育与说教式教育之所以被唾弃,就是因为它违背了教育的基本规律。茶文化其实源于我们的生活,但是生活中的茶文化和教育中的茶文化又大相径庭,前者只是生活的一种现象,后者则上升到了文化教育的地位,因此不能拿生活的“茶事”来教育大学生,而同时,更多地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大学生学习茶文化知识的兴趣就成了当务之急。个人认为,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育形式,更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
4结语
“爱惜不尝惟恐尽,除将供奉白头亲。”茶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居家必备之物,一壶好茶中不仅蕴含了茶人对味蕾的的极大满足与渴望,更蕴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处事智慧。相对于日渐浮华的当今社会而言,茶文化教育能够从文化底蕴和处事方式上影响当代大学生,从而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在大学教育中适当引入茶文化教育,不仅是国学教育的有益补充,更是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和人格培育的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赵平,夏玲→←。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策略研究[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2.
[2]林家骊,杨健。唐五代茶诗的发展演变及其文化风貌[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52-57.
[3]余悦。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J].农业考古,2005(4):7-18.
[4]张琳洁,龚淑英。茶的物质属性和茶文化的思想背景[J].茶叶,2003(4):230-232.
茶文化的文化价值 篇5
关键词:茶文化;高校英语;英语教育;融入路径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将其引入到高校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作用。同时茶文化与英语教学进行融合,也是高校实现英语教学改革,促进茶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需要针对茶文化与英语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入路径展开分析和探讨。
1茶文化与高校英语概述
在文化交流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之下,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多符合时展要求的人才,我国开始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也在逐渐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推动教学改革顺利实施。尤其是高校英语教学中需要融入一些传统优秀文化来提升高校英语教学的活力和英语教育的文化性。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将其融入到高校英语教育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1.1茶文化内涵
我国是茶叶的发源地,随着茶叶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茶文化,而茶文化经过历史的洗涤和沉淀逐渐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内涵。茶文化具有的内在含义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内在体现。在饮茶活动中形成的茶艺、茶精神、茶礼仪等文化内涵,都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一直以来都是礼仪之邦,茶文化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茶道精神和礼仪文化都是值得学习和传承的。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下,我国的茶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开始关注并喜爱茶文化,虽然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茶文化,但是中国的茶文化可以充分体现出中国的礼仪精神和中国文明的发展。
1.2高校英语概述
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涵盖到词法、句法和语法等语言方面,如果将茶文化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可以为其提供深厚的文化内涵,使高校英语教育教学方式更加丰富,教学内容更加完整,同时二者的融合还能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但是从当前茶文化在高校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现状来看,英语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茶文化具有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联系不紧密、衔接不顺畅等,由于教师对茶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联系不够了解,所以无法将茶文化有效运用到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可以充分分析并利用中西方茶文化具有的差异性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句法、词法、语法等知识的运用方法,就能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还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1.3茶文化和高校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
首先,茶文化对教师的教学心态有一定的影响。经研究调查,目前多数人对高校英语课堂教育缺乏自信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是高校设置的英语过级考试给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多数教学采用的教学评价方法阻碍了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在此状况之下,很多高校的英语教师对于教学的态度变得较为散漫,同时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过程中总是以题海战术的训练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而将茶文化融入到英语教育教学中能够缓解教师存在的心理压力,有效改善当前的不良现状。其次,茶文化可以为英语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当前的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互动,课堂氛围较为压抑等等。另外,部分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时,会采用播放国外经典电影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但是国外经典电影都是为了对其国家的文化进行宣传和弘扬,并不是提升英语听力的正确路径。如果长期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只能获得更多的娱乐精神,并不一定能够起到获得学习精神的作用,而将茶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同时还能让学生获得优质的学习体验。最后,茶文化有助于形成合作学习模式。目前高校学生依然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完成英语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同时还会影响学生之间的正常交流和沟通,不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如果想要改变这种落后的英语学习方式,就必须要结合高校英语教学情况以及学生们的实际需求来创建一种新型的英语合作学习模式,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自主性。英语合作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再将茶文化融入到其中,更有助于提升合作学习模式的效能。
2茶文化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运用价值
2.1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茶文化
茶文化是饮茶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而且具有特别鲜明的文化特征。我国的茶文化因为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和隽永含蓄的历史气韵而在世界文化中绽放光彩,并深深受到世界各国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因此,将我国的传统茶文化融入到高校英语教育教学中,将会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再加上,近几年网络发展较为迅猛,各种各样的外来文化侵袭着大学生的思想,使他们的文化认知和文化观念都产生了偏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人们在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感等方面的缺乏,更是影响了我国传统文化在国民心中的地位。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对于传统茶文化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理解茶文化的内涵。而如果将茶文化渗透到高校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可以为传统茶文化提供更好的传播渠道,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2.2有助于高校形成多元化英语学科体系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但是高校英语教育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失去了方向和目标。具体来说,高校在开展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单一的教学模式,所以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专业化英语人才提出的要求。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日常口语之外,听说读写能力都较为低下,根本达不到英语岗位的用人标准。但是,如果将茶文化引入到高校英语教育中,用茶文化的思想来影响高校英语教学,一方面会在茶文化的影响之下,不断深厚高校英语的文化内涵,而茶文化具有的“天人合一”理念也会被逐渐渗透到英语教学设计思路中,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考虑,不断改进并创新茶文化英语教学方式,以此来帮助高校形成多元化英语学科体系。另一方面,在将茶文化的思想精髓融入到英语教育体系之后,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英语教育教学的开展。此外,教师也会充分考虑茶文化英语具有的强化的德育功能,以此来构建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的茶文化英语体系。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在无形之中强化对传统茶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3茶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育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3.1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模式不够新颖
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所具有的文化形式也是多姿多彩,茶道、茶艺、茶礼仪、茶学、茶故事等等不同风格的艺术形式,并不是一词一句就能言明的。而且许多具有代表性的茶诗、茶画、茶故事等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展示给人们的,并不能在英语教育教学中将这些茶文化尽情的展现出来。高校在开展茶文化英语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落后的教育理念进行教育,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将学生的成绩作为教学成果的判断标准,这就影响了茶文化英语教学的水平,更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茶文化英语的精髓。除此之外,我国的茶文化英语教学采用的教学模式不够新颖。高校在对茶文化英语教学进行设计的时候,没有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程度进行分析,以至于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能对茶文化英语内容进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而能力较强的学生却觉得教学内容太过肤浅,两级分化现象严重,影响了茶文化英语教学的正常开展。
3.2教学方式落后,趣味性不足
目前多数学生对英语没有学习兴趣,主要是因为教师应用的教学方式较为落后,趣味性不足所导致的。英语本身就是一门语言性较强的学科,大部分学生在高中时期就已经学完了全部语法知识,因此,在高校就不用在对新的语法知识进行学习,只要对高中时期的一部分内容进行复习,将其转化成英语语言能力即可。换言之,就是高校英语更具有应用性,开展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交流。但是,多数英语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方面的转变,仍然在教学过程中以灌输式教学方式为主,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很难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不是学习机器,而是有思想的个体,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感受,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创新教学方式,使其具有趣味性。以便学生能够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将英语知识转化成语言交流媒介,提升自身的英语应用能力。
3.3英语教师专业水平较低
英语教学是一项文化知识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开展英语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的专业水平较低,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尤其是在开展英语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采用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必定会影响教学效果的提升。总体来说,主要是因为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较低,师资力量缺乏所造成的。
4茶文化融入到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路径
使茶文化与高校英语教育教学融合到一起不仅能够提升英语教育质量,同时还有助于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使命和职责,而对传统茶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是他们完成历史使命的重要环节。但是在茶文化和高校英语教育进行融合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众多问题,例如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式落后等。因此需要采用相应的解决措施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不能让这些问题阻碍英语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全面推动茶文化与高校英语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为高校学生提升英语水平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他们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国家进步的优秀人才。
4.1要保持与时俱进,及时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得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不断深入,同时也使中国传统茶文化国际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但是,由于我国的茶文化英语发展较晚且缓慢,没有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出巨大的文化作用,影响力不足。因此,高校在将茶文化融入到英语教育教学中的时候,可以从国际化角度进行考虑,对茶文化英语进行改进和优化。茶文化英语要想发展,就必须要通过跨文化交际来实现,无论是从事茶文化英语的工作者还是高校开展的茶文化英语教育,都要对存在的文化差异进行正确的对待和认知,不能对其置之不理。只有对跨文化差异进行正确的认知,才能保证高校茶文化英语教育符合国际文化发展需求。此外,高校还应该从当前茶文化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及时引入衔接的教学理念,并对目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改进,并以此为基础,对传统茶文化英语教学进行创新。除此之外,高校还要与时俱进,紧随现代化教育改革的步伐,使教育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以此为依据来实现茶文化英语教学的创新发展。
4.2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革新
高校在考核教师的教学能力时,不会只看学生取得的成绩,而是会从多方面进行考察,而教学方式就是考察教师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英语这种语言学科而言,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优化,增加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才能使学生自发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中。首先,英语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不能只是照着教学资料给学生们念教材,而是要发挥最大化的引导作用,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为学生起到榜样示范作用,高效开展课堂教学。由此可见,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能够对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要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就要尝试将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先进教学方式引入到英语教育教学中,并通过情景创建等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4.3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加强茶文化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通过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可以为学生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所以教师的水平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决定性作用。因为如果教师的水平较高,学生的能力自然也不会太差。相反,如果教师的水平较低,学生的能力自然也不会太强。因此,高校应该先要提升茶文化英语教师的整体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并构建高质量的茶文化英语教师队伍。高校应该以教育改革创新为出发点,转变教师落后的教育理念,通过设置新的课程目标的方式让茶文化英语教师的思想得到转变。此外,茶文化英语教师还要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摒弃灌输式教学模式,使茶文化逐渐渗透到英语教育教学中,通过探索并发展二者实现融合的互通性元素来提升茶文化英语语法、句式和词法的运用水平。同时,高校还要让高素质的茶文化英语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带动身边的教师不断进行提升,打造出一支能力强大、素质较高的茶文化英语教师团队。
5结语
综上所述,将茶文化与高校英语教学进行融合,既可以让学生对茶文化具有更多的了解,促进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同时还有能帮助高校形成多元化英语教学体系。因此,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有效的路径将茶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中,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秦雯。传统茶文化在高校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中的融入路径探索[J].福建茶叶,2021(08):159-160.
[2]闵亚华。论传统茶文化在高校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中的融入[J].福建茶叶,2020(11):158-159.
[3]李军娇。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育专业教学中的路径探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02):93-96.
[4]刘婧。跨文化交际视角下茶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融入[J].福建茶叶,2019(06):189.
[5]李萍。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看英语教育中的跨文化教学[J].福建茶叶,2021(02):132-134.
[6]文宇。高校英语教育引入茶文化的思路创新研究[J].福建茶叶,2020(12):329-330.
茶文化论文 篇6
一、中英茶文化的内涵 1.中国茶文化内涵(1)“重农主义”的影响。“重农主义”思想本质上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茶从自然属性上说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之后人工种植茶植物,则体现了人类的辛勤劳动和大自然的完美契合。(2)儒道佛主体思想的影响。在中国的传统思想派别中,儒道两家应该是最具影响力的。道家讲究的是清修,注重的是自然、真,注重依照自然规律行事,个人的意愿要服从自然的发展。他们对茶的理解主要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角度,注重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儒家思想作为众多朝代的治国的根本思想,儒家思想赋予了独特内涵的茶文化成为中国志于为官的士子阶层的主要思想寄托。佛教进入中国的时间较晚,但是佛教思想自从其进入中国就占有一席之地,佛教被众多封建王朝统治者所礼遇,而早期僧侣对种茶、品茶的感悟逐渐形成一种特色的茶禅文化。他们也视这种茶文化为一种修行。 2.英国茶文化内涵 在英国,各个阶层和各种行业的人都深受茶的影响。相比于中国人喝茶注重的和大自然的“和”这种“意”,英国人更注重茶饮的规律和格调。英国有早茶的习惯,早餐和晚餐茶比较受英国人重视,早餐茶系精选印度、锡兰等地红茶,通过加入牛奶或柠檬,精心调制出奶香浓郁的早餐茶,其味道非常特殊,既有茶的清香,又有牛奶的可口。英国人把这早餐茶看做是中西饮食习惯和餐饮文化的融合。中国的红茶也会出现在英国人的早餐茶中,如伯爵茶,就是以中国茶为基茶,加入佛手柑调制而成。这种茶有种特别的香味,功能就像咖啡一样,饮后能使人头脑清醒,活力充沛的开始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二、对中国茶文化海外传播的启示 1.出口品种多样的茶产品 中国的茶产品品种丰富,有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6大茶类,每个大类中有很多不同的品牌,如信阳毛尖,西湖龙井,武夷岩茶等。中国茶叶虽然品种多,然而在国际上比较知名的品牌却是凤毛麟角。中国目前的茶还处于前品牌时代,还是仅仅用口味来决定茶的价值,并没有真正进入到品牌时代。因此,要注重国际市场开拓,发展中国的茶叶品牌。而中国茶具亦是种类繁多,分为采茶工具、蒸茶工具、干燥工具、冲饮工具等。经过中英茶文化对比分析得知,英国人主要喝的是红茶,茶具的选用主要是中国的瓷器,红茶和瓷器正式彼此沟通和交流的桥梁,是茶文化交流的纽带。出口多样的茶叶与中国茶器,作为载体向世界传播茶中国文化。 2.发展相辅相成的茶精神产品 中英两国都讲究以茶会友,不管是在平常的人际交往中,还是国际交流中官方接见,不管是普通人的日常交际,还是贵宾接待,茶都是彼此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中国人讲究的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与英国人讲究的悠闲静谧、高雅格调有着太多的类似和契合。文化的沟通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双方文化的“同”与“异”,刚开始的文化彼此碰撞会擦出很多的火花,彼此交流中的求同存异恰是能找到双方文化的共同点,并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纽带。 作者:张进军 单位: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
茶文化发展史 篇7
长兴建县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唐代“茶圣”陆羽就是在这里写就了我国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皇家贡茶院,也曾经设置在这里。这里出产的顾渚紫笋茶是我国历史名茶。因此,长兴在我国茶文化发展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作为东道主的长兴人民,响亮地提出了“大唐茶都,茶缘天下”的主题,于是,一系列精彩纷呈的茶文化活动闪亮登场……
高朋满座,国内外茶人
会聚长兴
5月28日上午,长兴大剧院广场花团锦簇,披红挂彩。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榕明,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杨汝岱,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浙江省政协主席周国富,副省长茅临生,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首任会长王家扬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来自国内外的800余名茶文化界专家学者、著名茶人、文化名流、商业精英以茶会友,共襄盛举。
开幕式上,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成立15年以来,在研究茶文化、发展茶产业、推动茶经济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的国家,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茶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东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茶与人们的健康、经济和文化密切相关。本届茶文化研讨会必将有力促进长兴、湖州乃至浙江的茶文化、茶产业、茶经济的发展。
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成就
非凡,影响广远
29日上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成立十五周年纪念大会在长兴召开。杨汝岱、周国富、安启元、刘枫等领导,和湖州市、长兴县领导孙文友、刘国富等出席了大会。
周国富首先讲话。他指出,15年来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在茶界朋友和各有关方面支持下,遵循“弘扬茶文化,促进茶经济,服务种茶人和饮茶人”的宗旨,坚持服务全国、服务基层的原则,大力倡导“茶为国饮”理念,深入开展茶文化研究,认真做好茶文化教育培训,努力推进茶文化国际交流,主办和参与许多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积极促进茶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国内外朋友们的广泛好评。他说,浙江是发展茶业的福地,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扎根于浙江这块茶文化的沃土上,舞台广阔,大有可为。
会上,刘枫会长回顾总结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历史。他指出,回顾过去的15年,是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不断壮大的15年,是社会影响日益扩大的15年,也是取得显著成绩的15年。研究会团结和联络各方面人士和茶界朋友,发挥优势,开拓进取,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好评。他表示,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研究会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牢记服务宗旨,团结和依靠广大茶文化工作者和茶人,拓宽新思路,采取新举措,谋求新发展,不断开创茶文化事业的新局面。
会议宣读了对研究会创始人之一王家扬的表彰决定,通过了《世界饮茶日倡议书》和第十一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举办城市为重庆市永川区的决定。
30日上午,第十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在长兴行政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宋少祥、沈才土等与200多名来自中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美国、德国、奥地利等国家的茶叶界、茶文化界的专家学者、茶人茶商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陆羽阁、贡茶院再现大唐
皇家茶院气象
本次会议的亮点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家茶场”――长兴顾渚山大唐贡茶院的落成开放。
28日下午,绵绵细雨中的顾渚山下,人头攒动,彩旗招展,大唐贡茶院重建落成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原陕西省委书记安启元,(爱沙尼亚)爱中友好协会主席彼・克雷兹伯格,原文化部副部长潘震宙,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陈宗懋,韩国茶人联合会会长朴权钦等参加了落成剪彩典礼,并为安置在新建的陆羽阁上的茶圣陆羽像揭幕。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宋少祥在致辞时说,长兴千年大唐贡茶院的重放异彩,是海内外茶人的一大幸事。它的重建落成,再现了当年皇家茶场督造贡茶的宏大场景,为弘扬大唐茶文化增添了浓重的一笔,必将极大地推动当地茶叶产业化和茶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顾渚山大唐贡茶院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第一座皇家贡茶院,是我国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大唐贡茶院规划面积4.9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7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9800万元。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主体工程基本竣工。
大唐贡茶院坐落在顾渚山下,掩映在修竹翠林之间,分上下两层依山而建,逐级而上。所有建筑采用仿唐木结构,青瓦白木,古朴而雄浑,气势非凡。巍峨壮观的陆羽阁,蜿蜒而上的贡茶院(博物馆),曲径通幽的吉祥寺,精美的茶文化陈列和茶道表演,吸引着每一个与会茶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