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大学生如何培养法治思维【最新3篇】正文

《大学生如何培养法治思维【最新3篇】》

时间:

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以下是漂亮的小编帮大伙儿整理的大学生如何培养法治思维【最新3篇】。

大学生如何培养法治思维范文 篇1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以课堂为主阵地。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必须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笔者就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一、过硬的教师素质是基础

政治课教师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要有较高的政治鉴别力和较强的政治敏锐性,不能为迎合学生兴趣而违反政治原则;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尤其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

政治课教师要有深厚的政治理论功底,要学习相关学科及自然科学知识,如财政、金融、税收和企业管理等,并关注其最新成果;要结合社会实际分析和回答学生关心的各种问题,要涉及其他人文知识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要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知识结构要精深而广博;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政治课教师还要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在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如何驾驭好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如何把教学内容和创新思维培养结合起来,如何选材、创设情景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当学生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看法、对同一题目得出不同答案时如何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寻求适合学生的探究方式,要促使学生掌握一种学习的方法与模式,以一种创新和探究的眼光看待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内容。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前提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后,这种心理就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而只有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创造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在授课过程中,用多种方式(如视频、图片、典故和表演等)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的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快掌握新知的速度,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本身和教学内容的兴趣。由于思想政治课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又与现实结合很紧密,因此这方面兴趣的培养极其重要,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特别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三、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首先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师生双方的理智和情感都处在和谐状态,为教学活动顺利高效地完成创造条件。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教师应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这就要求老师学会倾听、微笑和鼓励,让学生人人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允许学生有自由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争辩,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与容纳不同见解。

四、学生的质疑是关键

古人曾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质疑,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质疑即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质疑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启发思维、反馈评价、扩大思维广度,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怀疑和不受权威结论的束缚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所具备的特点之一。创新思维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思维不被已有结论所束缚;二是不相信答案的唯一性;三是不屈从于专家学者的权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一些传统结论进行一定的分析探究,看其推断的依据是否严谨,是否还可以完善,倡导学生大胆思维,勇于创新。

政治教师应坚持以生活为主线,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每一章节、框题规定的具体学习内容设疑,鼓励学生尝试探讨。

五、学生的主体参与是核心

新课程倡导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要善于创造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善于寻求与众不同的思维角度,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使每个学生真正置身其中,做到经验共享、发现自我、学会合作和学会做人,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在争辩中得到提高,在相互启发的过程中消疑解难,让学生在合作讨论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主体参与的有效形式是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这也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有效形式。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由教师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间互相交流切磋甚至争辩,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高中思想政治课每框、每单元都设计了探究活动,为学生探求新知提供了空间。

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根本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脱离了实际的政治课教学是空洞的、枯燥的,更是缺乏生命力的,只有学以致用,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政治课应当是学用结合、知行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的目的不能停留在对知识的掌握上,而要用所学知识去观察、认识、分析、思考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创新来源于实践。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心时事、关心生活、从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特别是要思考所学知识与当今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问题是否相结合。同时,学生的实践活动需要在课外拓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各领域,对实际存在的某些重要社会现象或人们思想认识问题,进行实地观察、调查访问。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开阔视野,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拓展教材内容上没有的知识。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脚踏实地,大胆改革,锐意进取,与时俱进,以课堂为阵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活动去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任秀芬《浅谈政治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黄文锦《政治课如何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大学生如何培养法治思维范文 篇2

关键词:高中哲学;学科素养;高中政治

如何在《哲学》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其次掌握学科知识也很重要,最后要树立正确的德育价值取向。

一、教给方法,培养学科思维能力

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是培养学科素养的关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短短的45分钟时间里,教师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方法。无论是哪一门学科的学习,知识与技能总是易于掌握,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是重点关注的对象。只背会答案,考试时问题稍微变一下就不会做了,也不懂得如何将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去,这样的教学是失败的。政治教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更要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各科学习效率。

例如,在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本课知识点概括为两大点:哲学的产生、哲学的意义、哲学的定义。在大框架的指导下,学生填充具体内容:哲学智慧产生与人类的社会实践,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学生不断细分框架结构,在填充过程中回顾本次课所学知识,在脑海中建立知识体系,深化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

第一课在教材上有9页之多,但对内容进行概括,其实就是三大知识点:一个主题(哲学的起源)。将如此之多的内容概括为几句简练的话,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中学生课业负担重,语文、历史、英语、地理等学科知识容量大,学生每天在这些学科上付出很多背诵时间,但效果都不太理想,原因就是没有掌握方法。教师利用列框架的方法,使学生掌握背诵诀窍,能有效提高学生提炼、概括、记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不仅仅在政治课堂上,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样可借用这些方法,优化学习过程,使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受益。

二、辩证统一观点,理性认识学科知识

辩证统一观点是整本《哲学》教材的核心内容,通过《哲学》的教学,学生应当学会用矛盾、对立、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全面提升思维广度与深度。很多时候,学生背会了辩证统一规律和方法论知识,却没有将其应用到生活中去。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图象的解题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疏忽对函数定义域的讨论,答题时丢三落四,导致失分,这都是辩证统一思想没有掌握的体现。

在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课本上的事例,引导学生将目光转向生活,转向其他学科,培养辩证统一的思想意识。例如,在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授课过程中,教材上列举了太阳风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这一事例,案例后面留有思考题:请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两个事物相互联系的事例。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机会,适时组织学生思考,比如商品供需影响价格、函数定义域对绝对值的影响、“蝴蝶效应”、季风的形成等事例。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联系生活、数学、地理等其他学科展开探究,不仅深刻理解了“联系的普遍性”这一知识,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用正确的观点指导学科活动。辩证统一思想能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深度与广度,拓展学习空间,激发探究欲望,学会使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学会用矛盾、对立、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哲学思维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开展其他学科活动,学会更科学的生活。

三、渗透德育理念,树立价值导向

高中政治本应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典范,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大部分高中政治课堂都置身于应试教育雾霾下,“呼吸苦难”。高中政治课堂成了考试的工具,缺乏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的有效培养。高中政治学科教研改革应当重拾素质教育理念,渗透德育教学理念,为学生指引正确价值取向,为社会培育出思想道德健全、学科素质扎实的综合型人才。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正是教师德育教学的绝佳时机,在讲到“实现人的价值”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延伸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谈一谈你所崇拜的偶像,你认为他们对社会做出了哪些贡献,你应如何向他们学习?

大学生如何培养法治思维范文 篇3

【关键词】政治教学 创新能力

一、创设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的问题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兴趣和启发思维,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的最活跃因素。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启发思维是政治教学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关键的一步。因此在政治课中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全身心参与投入,在创设新环境中,能产生碰撞,开拓思路,这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通过设疑。设疑能使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的欲望。

针对高一经济常识劳动者权利和义务与社会保障的教学,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小王的爸爸在化肥厂工作,每天上班8小时,月薪700元。过了一年化肥厂被私人承包了,每天常常劳动10小时以上,双休日也常得上班,而又未能及时领到工资,最终因经营不善,化肥厂倒闭,小王的爸爸下岗。但小王的爸爸掌握一技之长,会修理自行车,便去街道摆设了一个自行车修理铺,恰巧此时,该镇在争创全国卫生城,当地城管委同志与小王爸爸发生了争执……

请问:(1)这一则材料从过程上来看可分解为哪几个阶段,在不同阶段中,你是如何看待小王爸爸、化肥厂领导、城管领导三者关系的?(2)你阅读了上述材料有何启示?

教师放开让大家各抒己见,使大部分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教师将学生作出的各种解答方案让全班同学评议、争辩,最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和小结,当一些学生看到了教材中叙述的内容与自己的看法基本一致并有新的见解时,脸上充满成功的笑容。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一是要向他们提供尽可能多一些创新机遇;二是要根据所授的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

二、重视学法指导,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从学法指导入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法指导的设计是有层次的,以自学方法为例,第一层次是预习,给预习提纲,指导学生学会逐字逐句的阅读,理解其中的关键词语,然后是逐段逐节的阅读,理解并归纳其中的重点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第二层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根据所要学的知识,结合社会实际提出问题,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层次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构结合,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问题解决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知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质的飞跃。

三、在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一般能力培养紧密相连

(一)发现问题的能力。人们通常获取的问题往往只限于自己已有的知识范围之内,重视常规性问题,忽视了对创造性问题的探索。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从而来发现问题。比如,在讲高一经济常识三产业中的我国农业这一问题时,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农村参观,培养学生观察力,从而来发现问题。具体的做法是:(1)做好参观前知识准备,教师在课上讲清“农业问题”的知识点,使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现状、农村问题和党的农村政策以及如何发展农业的途径。(2)明确提出此次参观的目标。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该村的农业投入、抗灾能力、基础设施、生产经营状况、农业收成、农业政策、村办企业、劳动者文化素质等。方法是听介绍、参观、座谈、个别访问等,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指明观察的重点。(3)实地观察中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4)指导学生总结观察结果。通过参观,学生获得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教师要求学生用写观察报告的形式总结,通过学生之间的对比发现观察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又激发了他们热爱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积极思考。

(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政治课教学内容中直接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首先使学生了解丰富而生动的辩证法事实,通过分析、归纳,使学生了解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的道理。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要注意纠正学生从单一侧面绝对看

问题的思维倾向。例如,在讲改革开放巨大成就时,简单的说教效果往往不好,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然后进行课堂讨论,讨论中,学生对改革开放中的成绩和问题会产生不同看法。教师针对学生的分歧意见引导学生从自己家乡的变化,有的从报刊的数据事实,反复论证观点,经过一系列的分析综合的思维活动,学生对改革开放的成就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认识,其辩证思维能力也获得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