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病虫害防控方案优秀2篇正文

《病虫害防控方案优秀2篇》

时间:

如下是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2篇病虫害防治实施方案的相关文章,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病虫害防治实施方案 篇1

为切实做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确保今年我镇的专业化统防统治任务全面完成,努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快速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控能力,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十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以水稻重大病虫统防统治为突破口,通过加强领导、增加投入、规范管理和强化服务,大力扶持规范运行、自我发展、有活力的农作物病虫专业化服务组织,不断提升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的服务能力,拓宽专业化服务领域和范围,保证农作物病虫防治的质量和效果,全面推进农作物病虫专业化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重点扶持和培育等村的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

建立健全基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队12个,培育机防手120人以上。全镇新增担架式机动喷雾机3台,背负式机动喷雾机60台,频杀虫灯40台,配置防护用品120套,实现全程承包日服务能力2千亩以上。

(二)镇以水稻产业为重点,全年完成服务面积3万亩

项目实施区比农民自防区平均每亩减少1-2次用药,农药使用量减少10-20%,节省农药成本与人工成本200元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100%。水稻病虫危害总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防治效果平均提高10%以上;平均每亩减损增产10%以上,每亩节本增效300元以上。

(三)按照“提质扩面,整村推进,规范管理,加快发展”的原则

在双季稻区有条件的区域1千亩以上开展成建制整体推进试点工作。核心示范区实现“四无”、“五百”和“一增”目标,即服务区内无人畜中毒事故、作物无药害发生、农田无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稻谷无农药残留超标现象,以及接受培训的农户达到100%,接受服务的农户达到100%,机防队员日服务面积100亩,农民对服务的满意度100%,专业化服务组织实现100%赢利,服务面积内烟稻每亩减损增效300元以上。

三、工作内容

(一)切实抓好宣传培训

一是镇、村组、服务组织三级联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在全镇组织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特别是要抓好3月1—7日的全县宣传周活动。二是镇农技站举办1—2期村组干部和服务组织负责人培训班,理顺思路,掌握技巧,加强管理,提高整体推进速度和水平,提升发展能力;三是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培训,镇农技站要联合村组干部和服务组织,积极开展农民培训,全镇6场、每场100人,核心示范区农民培训率必须达到100%,每场培训要有两张照片(前后各一张)和农民培训花名册。

(二)组建专业化防治组织

我镇要紧密结合本镇农业生产的实际,采取灵活有效的扶持政策,引导农民协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村能人、农药经销商等组建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应符合“六有”,即:有合法经营资格;有固定办公和提供技术咨询、交流的场所;有一名以上具有一定植保专业知识的植保员;有一批高性能的植保器械设备和一支相对稳定的服务队伍;有一套服务章程和病虫科学防治技术规程;有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协议和田间记录档案。

(三)实施科学防控技术

要集成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天敌控害等多种技术,优化组合水稻病虫防治技术,推荐使用先进的植保机械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做到科学防控,合理用药,以达到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保护稻田生态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的。

(四)进行标准化作业

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要实行“五统一”标准,即统一选用抗病品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监测、统一防控技术、统一规范作业。要建立服务人员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农药产品使用可追溯制度,制定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规程和效果评估标准。每个示范点必须按照农业部制定的统一样式设立“农业部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示范牌,注明示范单位、责任人、目标任务、示范内容等,便于农户学习,接受社会监督。

(五)组织市场化运作

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要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与农户签订防治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并建立风险防范机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组织受益的多赢目标。

(六)实行规模化防治

各村可根据当地水稻病虫发生规律和防治的实际,采取全程承包防治或分次承包防治的服务方式,服务范围可从本村、本乡(镇)扩展到跨村、跨乡(镇),甚至跨县服务,不断扩大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面,实行规模化防治,提高服务效益。每个项目县要建立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核心示范面积至少在400亩以上。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镇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职任副组长,农技站、烟草站、农机站主要负责人及农业专干为成员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机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农技站站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实行目标管理

镇政府将把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纳入村组农业工作目标管理范畴。各村组要将目标任务迅速落实到村小组和田块。镇农作物病虫专业化防治领导小组要组织相关人员分别于2013年6月和9月进行检查验收。

(三)建立激励机制

县财政安排适当的专业化防治经费,对各乡镇专业化防治服务工作抓得扎实、防治效果好,且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示范点实行1元/亩的补贴。县财政局、烟办、农机局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购买机动施药机械给予补贴;县农业局将安排部分资金搞好技术培训、田间指导及新农药的示范推广;保险公司将从农业保险中安排部分资金予以支持。县政府将对在病虫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的创建和管理工作中成绩突出,专业化防治服务面积大、效果好、社会满意度高的前5名乡镇给予奖励。

(四)开展业务培训

通过电视讲座、专家授课、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开展各类业务技术培训,着力提高专业化防治组织的管理水平和机防手的业务水平,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新理念。主要培训内容:组织管理、信息管理知识培训;绿色防控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农药管理条例》、《湖南省植物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培训。举办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负责人及技术人员培训班3期300人、机防手技术培训班6期360人、农民培训900人次。主要培训内容: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农药知识培训;施药技术、器械使用及维修技术、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相关知识、新技术推广培训。

病虫害防控方案范文 篇2

一、防控目标

针对小麦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病、蚜虫、吸浆虫和麦蜘蛛等“四病三虫”,重发区防控处置率达90%以上,轻发区防控处置率达7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比例30%以上,防治效果达85%以上,总体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二、防控策略

坚持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四病三虫”,采取关键措施与综合技术相结合,科学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当年控害与长期治理相结合,专业化防治与群众联防相结合的防控策略。

三、防控措施

(一)分区防控重点

华北、黄淮麦区以麦蚜、麦蜘蛛、吸浆虫、纹枯病、***病为主,兼顾条锈病和赤霉病。长江中下游麦区以赤霉病、纹枯病为主,兼顾麦蚜、麦蜘蛛。西北麦区以条锈病为主,兼顾麦蚜、麦蜘蛛和吸浆虫。西南麦区以条锈病为主,兼顾麦蚜、麦蜘蛛、赤霉病和***病。

(二)重大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

1.小麦条锈病

切实抓好药剂处理种子,加强监测预警,做好早春发生区控点保面、春季流行区应急处置和菌源区综合治理。

西南麦区、汉水流域等小麦条锈病主要冬繁区,采取发病田块控点保面,减少外传菌源。西北冬麦区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预防措施,将病情控制在萌芽状态,减轻晚熟冬麦及春麦区流行风险。

黄淮海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区,3月下旬-5月上旬,落实“发现一点、防治一片”预防措施,及时处置发病中心,降低病害流行风险;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应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处置,防止病害大面积流行。

西北和西南小麦条锈病主要越夏菌源区,采取生态治理、消灭自生麦苗、推广抗病品种、适期晚播、秋播拌种和秋苗防治等措施,降低越夏菌源量,延缓病害扩散蔓延。

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菌晴唑、丙环唑等。

2.小麦赤霉病

推广种植抗(耐)性品种,在加强健身栽培的基础上,抓住抽穗至扬花关键时期实施药剂预防,遏制病害大范围流行。

病害常发区应选用穗型细长、小穗排列稀疏、抽穗扬花整齐集中、花期短、残留花药少、耐湿性强的品种。如长江流域麦区宜选用扬麦系列品种。同时,加强栽培管理,做到田间沟渠通畅,增施磷、钾肥,促进麦株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长江流域、江淮、黄淮麦区,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遇有阴雨、露水和多雾天气且持续3天以上,要全面采取预防措施,打好“保险药”。可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等喷雾,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则应在雨后及时补喷。

3.小麦纹枯病

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不要偏施、过施氮肥,控制小麦过分旺长,合理密植、适期播种,防止田间郁蔽,减少病菌侵染。合理轮作,减少田间菌源积累,加强田间管理,早浇、轻浇返青水,清除田间杂草,雨后及时排水。

播前药剂拌种。拌种可选择安全性较好的三唑类药剂,药剂用量一般为干种子量的0.02-0.03%。小麦返青至拔节初期,病株率达10%时,进行化学防治。喷雾防治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氟环唑、井冈霉素等,隔7~10d喷药1次,连喷3次。

4.小麦***病

以推广抗病品种为主,采用铲除初侵染源、栽培防治和化学药剂防治等的综合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铲除初侵染来源,加强栽培管理,控制群体密度,合理施肥灌水,降低田间湿度。

播种期拌种预防。在秋苗发病较重的地区,一般可采用三唑酮拌种进行预防,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03%。也可选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安全性较好的唑类药剂拌种。春季喷药防治。在春季发病初期(病叶率达到10%或病情指数达到1以上)时进行喷药防治。常用药剂:三唑酮、烯唑醇、晴菌唑等,一般喷药2-3次。

5.小麦吸浆虫

重点抓好蛹期撒毒土和成虫羽化初期喷药防治的环节,最大限度减少成虫羽化和产卵量。

蛹期防治技术。小麦孕穗期当每小方土样(10×10×20cm3)有虫蛹2头以上时,可选用毒死蜱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施,撒毒土后浇水效果更好。带露水不要撒施毒土,另外,要借助树枝、扫帚等及时弹落沾浮在麦叶上的毒土,充分发挥药效。

成虫期防治技术。在小麦抽穗期,每10网复次有10~25头成虫,或用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到2~3头成虫时,立即选用有机磷类、菊酯类等农药喷雾防治,也可用敌敌畏拌适量麦麸或细土在傍晚撒于田间,熏蒸防治。重发生区要连续用药2次,间隔3天,消灭成虫在产卵之前。

小麦吸浆虫发生严重的麦区,针对当地实际,选种穗型紧密、内外颖包裹紧、缘毛长而密、麦粒皮厚、浆汁不易外溢的抗耐虫品种;发生特别严重,且适合油菜、蚕豆等作物安全越冬的地区,要及时实施轮作换茬,以减轻危害损失。

6.小麦穗期蚜虫

严格把握防治指标,当田间百株蚜量达500-800头时,自然天敌单位与麦蚜比超过1:150头时(指麦蚜超过150头),可选用啶虫脒、吡虫啉、吡蚜酮、抗蚜威等药剂喷雾防治。小麦穗期病虫病混合发生时,及时开展“一喷三防”,即杀虫剂、杀菌剂和磷酸二氢钾等各计各量,混合喷洒。其中,吡虫啉和啶虫脒不宜单一使用,要与低毒有机磷农药合理混配喷施。

7.麦蜘蛛

西北麦区于返青至拔节期,西南麦区于苗期、早春拔节期,华北麦区于返青至抽穗期防治。当平均33厘米行长螨量200头以上时,可选用阿维菌素、哒螨灵等药剂喷雾防治,同时可采取深耕、除草、增施肥料、灌水、振动麦株等农业防治措施。

四、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

(一)药剂拌种技术

以条锈病、***病、纹枯病为重点,兼顾麦蚜、地下害虫、耕葵粉蚧、丛矮病(灰飞虱)等等,采取技术统一、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方式,提高拌种防病治虫效果。拌种药剂可选用苯醚甲环唑、咯菌腈、戊唑醇、三唑酮、吡虫啉、辛硫磷等,应严格把握拌种技术,避免药害发生。同时拌杀虫剂和杀菌剂的,要先拌杀虫剂后拌杀菌剂,先拌乳剂待吸收晾干再拌粉剂。

(二)“带药侦察,早春预防”技术

针对条锈病,由专业化防治组织实施带药侦查,采取“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控制全田”的策略。控制病情扩散蔓延;对吸浆虫、麦蚜等要统一指挥、统一时间、统一防治,坚决控制危害。

(三)关键时期气传病害预防技术

针对赤霉病,抓住小麦抽穗扬花初期,密切关注抽穗扬花期天气形势,大力组织专业化防治组织统一喷药预防。

(四)一喷三防技术

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是小麦条锈病、叶枯病、赤霉病、麦蚜等多种病虫交织发生危害期,选用杀菌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等合理混用,既可防病治虫,又可抵御“干热风”等自然灾害,达到一喷三防、节本增效和增产保产的目的。

五、关键工作措施

(一)加强监测预警

随着气温回升,小麦病虫害将进入发生流行关键时期,各地要搞好系统监测预警工作。通过病虫电视预报、广播、手机短信、发放病虫信息等多种形式,及时将监测预警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指导农民及时、有效防治。

(二)做好应急防控

针对小麦条锈病等暴发性和大区域流行性病害,要提早做好应急防治物资和药械准备,一旦出现大面积流行趋势,必须迅速实施应急防控。

(三)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