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优秀12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枫帮助大家找到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优秀12篇。
新农村建设方案 篇1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系统、规范的深入开展,结合南沟实际,特制定《吴起县薛岔乡南沟村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22自然村,3个川村民小组,5个拐沟村民小组,193户村民,817人,24名党员,其中:有女党员6人,耕地面积10862.8 亩,有基本农田1705亩,人均2.3亩,荒山面积5860亩,人工种草6800亩,人均纯收入3505元,有机动车辆37台,其中:有三轮家用车24辆,小骄车13辆,机械耕作机3台, 村庄集中程度中等,水井水浇进户率达20xx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沼气入户率达40%,电视入户率达100%,电话入户率达60%,住宿条件95%达到石窑化,电路齐全,村级 医疗卫生室1个,配置良好,运用科技能力偏底,两委班子建设良好,乡党委政府重视程度高,农民参与程度积极性高 ,社会稳定和谐。
近年来,南沟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开拓进取,工作扎实,作风民主,在带领全村人民改善基础条件、发展支柱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被县、乡评为“双文明村”、“‘五好’村党支部”等光荣称号,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信,干群关系融洽。广大农民群众苦干精神强,村风正,民风顺,观念新,思路活,信息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心大,信心足。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参与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明村创建为切入点,以新住宅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和基层班子建设为重点,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环境、提高文明程度,全面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基本原则
坚持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原则。新农村建设必须强化产业发展基础,围绕区域资源特色,突出发展生态产业,形成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推进农民持续增收。
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在新农村规划和建设中,坚持根据南沟村实际,紧密结合资源状况和经济基础,突出高标准、低成本、可承受、可操作和可持续的特点,不搞形式主义,急功近利;制定建设目标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坚持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坚持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原则。开展新农村建设,在县乡政府的领导下,创造条件,搞好服务,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坚持整体推进和突出重点原则。新农村建设要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为重点,协调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坚持有重点、有突出,确保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四、总体目标
(一)20xx-20xx年实现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南沟村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缩小农民收入差距,建设和谐农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到220xx年末,实现农业产值1146.3万元,通过三年时间,每年转移劳动人数800人,劳务收入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小康住宅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自来水入户率100%、电话拥有率均要达到95%,全面实行合作医疗,适龄青少年全面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1、力发展主导产业,培育新型产业。
(1)做大做强品牌产业。
建日光温室100亩;发展精细高档蔬菜种植和花卉种植;加大对蔬菜的投入,提高单产;采取用新品种,实现无公害种植,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蔬菜产业收入100万元,人均蔬菜收入1222元。
(2)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做好农民工生产技能的培训和管理,有组织地输出剩余劳动力;利用“亲代亲”、“朋傍友”的方式,加大输出力度,实现劳务收入300万元,使人均劳务收入达到3761元。
(3)发展养殖业
利用现有养牛基地,采取“集中管理,分户养殖”的模式发展奶牛、肉牛养殖、养羊,年创收150万元,建立“养殖小区”,供农民养猪、养鸡。
(4)发展“农家乐”旅游
借助南沟坝的旅游资源的优势,依托新农村住宅建设,发展“农家乐”50家,实现旅游收入75万元。
2、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村组主干道路到四级沙石路标准且全部硬化南沟旅游区公路;小康住宅住房率达到100%以上,并配套上下水、水井、沼气等,农田灌溉配套到位。
3、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荒山全部复垦种林种草,农田绿化,四旁绿化,村庄绿化达到68%,村容村貌整治,土壤、大气、水质无污染,环境质量达标。
4、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教育及卫生防疫体系健全,适龄儿童入园率、入学率达到100%,村民享受基本医疗保健达到95%;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有效开展,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农民技术员比例达到15‰,信息、通讯畅通,电话(包括移动电话)入户达到20xx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以上,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口毕生达到8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5、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到20xx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95%的农户达到小康户标准。
6、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有效推进。村级民兵、妇女、共青团、调解、治保、计生协会等群众团体组织机构健全,职能得到有效发挥;村级规范化管理落实到位,村务公开、党员教育培训、文体活动经常化,村民的科技意识、民主意识、诚信意识及参政议政意识明显增加;农村社会稳定,年刑事案件发案率控制在每万人3件以内,50%的农户达到“十星级文明户”。
(二)20xx-20xx年美好展望
彻底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消除农村脏、乱、差现象,以村庄规划、环境整治入手,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全面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初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格局,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加强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农民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的科学致富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造就一批有较高的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新型农民。
完善村民自助合作组织,大力发展与农业主导产业相结合的合作经济组织,强化农民的互助合作、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意识,全面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引导农民实行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全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管理服务体系,转变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树立农村新风尚。
(三)20xx-20xx年工作目标
1、入宣传发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营造舆论氛围
2、采取多种措施,新建10亩日光温室搞试点。
3、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发展多元林经济,大力发展劳务输出经济,在现有输出劳务工300名的基础上稳步增加输出人数。
4、依托新农村住宅发展农家乐旅游,到20xx年争取发展30户。
5、积极建设新农村住宅,20xx年在已建成38户149人的基础上投资200万元旧庄改造78户307人。
6、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将投资30万元,硬化新农村道路3公里;投资21900万元,水井50户,沼气47口,投资30新修过水桥三座,完善南沟村党员活动室配套设施;补植苗木10000株。整改四个村民小组的底压线路。
8、着眼改进村容民俗,加快公益设施建设,今年将投资15万元,兴建20xx平方米的文化广场、5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
9、强化村民自治意识,塑造农村新风尚,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提高广大村民的参与意识,加强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村规民约,做到人人遵纪守法,人人都参与新农村建设,共同建设管理好自己的家园。同时,发挥村妇联的作用,现已组建专门由村妇女同志组成的“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思想宣传工作队,深入农户进行全面发动,认真开展“美在农家”、“洁净爱家”、“畜牧兴家”、“十星级文明户”等一系列活动,以此进一步倡导文明新风,树立文明向上的新时代新型农民形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建设具体目标及措施
(一)、村庄建设
1、村庄建设的工作目标。
建立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管理体制,把村庄规划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所有村庄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电话,电视入户率100%,电话拥有率均要达到70%,基本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公路硬化率达到30%,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100%。基本清除农村脏、乱、差现象。村庄改造面实现以上要求,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美化”的基本标准。
2、村庄建设。根据南沟村的实际情况,以新型民居工程建设为中心,全面进行村庄整理改造、拆旧建新和建设新农村住宅三种基本模式进行村庄改造。
村庄改造:按照“一户一宅”的要求,对村庄内废弃的旧房、猪牛栏、厕所和一户多宅闲置的房屋进行全面清理。对尚可利用的房屋允许流转,对废弃的或是无人管理的建议折掉,在规划范围内重新建设。村庄整治改造:以“环境整洁,道路通畅”为基本目标,在全村全面推开“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工作,整治脏、乱、差现象。准备增设垃圾箱处,柴草垛设在村上指定位置。搞好房屋建设规划,实行人畜分离,适当完善公共设施,搞好绿化美化,建立村规民约,使村庄达到“环境整洁、道路畅通、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基本要求。
村庄整体改造:彻底淘汰土窑,建统一模式的住房,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联户自建。
设立“养殖小区”,供农户养羊、养猪、养鸡,切实维护农户利益,增加农民收入;生态旅游区以南沟坝为依托,规划包括休闲娱乐(集餐饮、水上游玩、观赏于一体)、生态保健(中医按摩、卫生保健于一体)、文体娱乐(文化艺术创作、体育健身、民俗活动于一体)等内容的生态旅游项目,享受绿色田园的浪漫气息,不断壮大村级经济;绿色生态区以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为主,选育优质品种,加强产中管理,施用有机肥,打造绿色品牌,创造绿色效益。
建设新村:在做好新型民居工程建设的同时,将维修学校、建好村卫生所、文化活动室、阅览室。
⒊“三改”工作
改水: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解决好农村的安全用水和方便用水。首先要集中资金解决新村水井水窖问题。和后卜罗寺村民吃咸水的问题,使全村居民全部用上安全饮用水。
改厕:坚持“户厕改造为主,公厕改造为辅”的原则,对露天旧式厕所、粪坑进行整治改造,露天式厕所要全部取消,粪堆要全部迁到村外指定地点,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全面推广无害化厕所,户厕改造资金以农户自筹为主,新建公厕由村里协调给予适当解决。拟新建公厕3座,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100%。
改路:改路要坚持标准,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主干道后支道,逐步推进。我们将多方筹措资金,加强通村公路建设。硬化道路共3公里,
4、农村其它配套设施建设
服务中心建设:坚持以建立“为农服务中心”为主要内容,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服务中心要按照便民利民、实用有效的原则发展。服务中心一般应设置村民购物、村民教育、农资供应、农技服务、文化娱乐、幼儿教育、计生医疗、信息服务等服务项目。
村庄绿化:在村中“四旁”(村旁、宅旁,水旁,路旁)以绿化为主,把村庄绿化和发展庭院经济结合起来,绿化、美化村庄,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实现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把我村建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新农村。
(二)产业建设
1、蔬菜产业
我们准备引导农户大力发展无公害大田蔬菜生产和日光温室蔬菜生产,追求蔬菜品种的多标准化,蔬菜品质的精细化,使蔬菜产业成为我村农业的一项产业。品种布局上重点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品种,规划发展种植面积20亩,日光温室10亩,加强专业化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蔬菜生产的技术水平,基本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
2、劳务输出
抓好信息服务。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务工人员技能和素质,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把劳动技能、思想道德、法律知识、安全防范等培训内容结合起来,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以增强外出务工人员市场竞争能力,实现劳务收入300万元。
3、养殖产业
依据南沟村自然经济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规律,我们确定养殖业以羊、鸡和生猪产业为主。
4、旅游产业
一是南沟坝有着良好的自然风光,山水秀丽,景色迷人,适宜发展生态旅游业。今后我们重点开发生态旅游业,修建水上乐园,开展钓鱼、划船、餐饮、生态观赏农业等旅游项目,增加农民非农收入。二是发挥南沟村所在区域的优势,依托新农村住宅发展农家乐旅游。
(三)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1、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手段,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的。南沟村817人中,有近12%的人口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劳动力中,外出务工的有300人,大多数劳动力没有经过系统地农业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劳动力素质低,直接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和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2、农民教育培训的工作目标。
三年内,使80%的农村劳动力接受培训,通过培训使务农农民基本掌握一门农业实用技术,外出务工农民基本掌握一门实用职业技能。
3、主要工作措施:
提高农民素质,要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务工技能和三产服务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以把农民培养成产业农民、产业工人和三产服务者为基本目标,对农民进行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四)塑造新风貌
1、加强农村新风貌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塑造农村新风貌,我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重在建设、注重实际、多办实事,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改变农村面貌、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向现代化转变。
2、塑造新风貌的工作目标: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体系,打造诚信农村,整治农村各种陈规陋习,形成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风尚;
加强教育事业建设。到20xx年末,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在校生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100%。
到20xx年末,南沟村将建设完成500平方米的多功能文化室、20xx平方米的体育休闲活动广场建设,安装健身器材。
加强村卫生所建设,村卫生所医生要达到中专以上学历,农民就医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到20xx年全面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合作医疗率达到100%以上。建立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对患大病的给予一定的医疗费用补助。
2022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我村建设“美丽乡村”,以“生态、绿色、和谐”为主题,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规划龙头作用,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努力把石山村建设成“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二、总体目标
着眼于城乡统筹发展,力争在5年时间内,通过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和建设无序问题、推进农业经营制度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等改革,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民生事业建设,大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变农民生活方式、优化农村管理模式,加快农村向城镇化转变、农业向现代化转变、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变。
——村庄秀美。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到位,农民房屋建设有序,布局合理,农民房屋外观协调,体现闽南特色。
——环境优美。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内无卫生死角。常年清洁卫生,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家禽家畜圈养,农户庭院整洁,房前屋后环境干净,无乱堆乱放现象。农户自来水和无害化卫生户厕基本普及,消灭旱厕。村庄道路通达、绿树成荫、水清流畅。
——生活甜美。农业结构优化,生产、生态和文化功能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多。农村教育、卫生、医疗、文化和体育等社会事业大力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健全。农民文明观念提升、生活便利、文化体育活动丰富。
——社会和美。基层组织健全,村级组织战斗力强,群众对村级班子的满意率达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以上。社会管理民主,“世纪之村”管理平台完善。农村治安良好,无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事件。
三、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设“美丽乡村”,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基础,顺应发展变化趋势,要突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注意挖掘文化内涵,展现乡村特色。
——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建设“美丽乡村”,要把落实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最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立足解决“三农”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大胆突破村庄规划建设、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发展现代农业等遇到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农民与土地的新型关系,促进农民集中居住或进入城镇。
——坚持长效推进、巩固提升。建设“美丽乡村”,要整合所有行政资源和集中全社会力量,建立可持续的长效推进工作机制,促进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协同协作的良好局面。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要深入贯彻落实南安市、英都镇关于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部署,把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性工作,突出“点、线、面”综合整治,切实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
1、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全面落实村庄卫生保洁。以“一清一保一机制”,即村庄环境卫生清洁、公共场所专人保洁,农村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为目标,以“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路、改水、改厕、改沟、改圈、改厨)为重点,完善农村垃圾“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的长效收集处理机制,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推行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或改造,对全村露天厕所(旱厕)提出拆除埋填处理方案,对全村露天厕所拆除户每自行拆除一个露天厕所(旱厕)对象给予补偿300元,并同时给予补贴建无害化厕所(三化厕或环保型化粪池)1000元,力求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
2、推进绿化美化建设。按照“建筑风貌好”的目标,根据分期实施的原则,组织开展改旧建新和房屋立面改造,整治旧房外观,保持古村特色,美化村庄形象,引导农户进行庭院整理,农家庭院基本实现净化、绿化、硬化。
3、开展农村生态建设。保护山水田林自然风貌。疏竣河塘沟渠,保护农村自然湿地,保持水体洁净,修复村庄水系水景,计划筹资500万元进行石山溪辖区流域整治,形成亲水环境。
(二)实施现代农业发展工程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注重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强农业污染治理,大力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提高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促进农业清洁化生产;二是严格产业准入门槛,严禁“二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业到水源保护区及坂头水库库区入户。
(三)实施社会和谐促进工程
1、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人口计生等社会事业,提高石山村卫生所医疗水平,全面提高农村卫生保障水平
2、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逐步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全面推行“一站式、一条龙”便民服务,增强农村综合服务功能。制定和实施村规民约,实现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依法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表达利益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以村警务室、联防队,平安基金会为平台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3、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168”工作机制。加强村级组织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行保障机制。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广“世纪之村”平台,完善农村各项管理,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管,提高村级组织引领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农村的水平。
五、实施步骤
石山村“美丽乡村”建设分五个阶段推进:
(一)启动年(20__年)。9月中旬,开始开展全面的动员部署。村成立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研究部署建设“美丽乡村”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和分解任务。
(二)行动年(20__年)。大力开展示范项目建设。根据实际,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年初,计划投入50万扩大水源,新铺设公山至新寨尾自来水63#管道4.1公里,新建蓄水池1个,方便全村村民安全用水,到20__年10月,完成农村土地、房屋普查建档,农村实现村庄清洁、基本消除村聚居区内猪舍、露天厕所(旱厕),并建水冲式公共厕所2-3个,做到保洁常态化和制度化。
(三)推进年(20__)。不断加大创建力度。组织推广农村集中居住,计划征地石山村石坑柯园山40亩,投建新村、建设民房30幢面积20000平方,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农村面貌发生根本的变化。
(四)提升年(20__)。进一步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按照上级部署推进全村农村“五证”(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宅基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林权证)的确权发放。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健全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理机制,计划筹资500万元进行石山溪辖区流域整治,形成亲水环境,美丽乡村建设总体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五)深化年(20__年)。全面回顾建设“美丽乡村”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持续开展创建活动,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全面提升“美丽乡村”的建设水平。
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篇3
为了扎实稳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提高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实效性,根据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有关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农民自主参与选择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制度,农民自主参与选择新农村建设项目坚持四个原则,即:
1、群众基础好。村内有特色产业雏形,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并有90%以上的村民同意自愿投资投劳参与项目建设。
2、发展潜力大。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能够促进村民稳步增收,进而改变村容村貌,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区域。
3、具有示范效应。项目带动范围广、受益人口多、经济和社会效应明显,并能形成可供借鉴推广的典型经验。
4、村级班子强。村“两委”班子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能带领村民开展新农村项目建设,实现项目建设的目标。
农民自主参与选择建设的主要项目有:
1、产业发展项目包括以棉花、茴香、饲草、日光温室等为主的节水、高效种植业项目;以牛、羊、猪、鸡为主的`规模养殖小区建设项目;以酿造葡萄和红枣为主的林产业及温室果类产业项目;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项目。
2、新农宅建设项目包括安全节能型住宅项目、人饮工程项目、“一池三改”项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项目及信息化建设项目等。
3、基础设施项目包括田间节水项目、村社道路硬化、村庄街道硬化项目及节能型路灯安装项目等。
4、生态治理项目包括村庄绿化、通道绿化、生态防护林建设及防沙治沙项目等。
5、环境洁化项目包括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以“三清五改”为重点内容的项目。
6、社会服务项目包括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和各项惠农政策项目、科技服务项目、市场建设及营销项目等。
7、农民培训项目包括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民职称评定、劳务输出培训、劳动力技能培训项目等。
8、社会发展项目包括乡镇文化站、社区活动中心和以村文化室、村卫生所、农民培训室、农民书屋为主要内容的村民活动中心等公益设施建设项目、基层组织建设项目等。
农民自主参与选择建设项目的要求是:
1、符合项目政策。能够与中央、省、市新农村建设项目相对接,并能使项目延续做大做强。
2、立足县情实际。围绕流域属区综合治理的主线,落实“以水定产业、以水定规模、以水布局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
3、遵循建设规划。项目的选择要参照本乡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4、讲求公开公正。自主参与选择新农村建设项目要面向社会全程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增强项目管理透明度。
5、体现节约高效。项目实施、资金筹集、使用管理做到厉行节约,降低项目建设管理成本,确保规划科学性、建设高标准、运行高效益。
农民自主参与选择建设项目的程序为:按照“政策公开、调查指导、群众提议、自主选择、乡村申报、政府审批”的步骤:
1、了解村情,宣传政策,听取群众的意见,归纳提出项目建议。
2、召集村民代表大会,谈想法、理思路、选项目,让群众填写自主选择建设项目表和意见建议征求表。
3、村两委会讨论、综合群众意见建议,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并反馈群众。
4、将确定项目报乡镇政府,并转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审定。
5、把审定结果报县政府审批。
6、县新农村办下达扶持项目。
2022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篇4
岳家圈村共240户,总人口670人,党员36人,村民代表33人,两委班子成员共4人,耕地面积850亩,山岚1500亩,村民年人均收入8600元,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苹果、樱桃等果树。
20__年以前,岳家圈村是一个出了名的脏、乱、差村。污水到处流,苍蝇满天飞,禽畜跟人跑,垃圾到处丢,雨天两腿泥,晴天一身土,进村的道路没法走。自20__年11月岳家圈村换届选举以后,新当选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付景兵带领新的两委成员建章立制、规范村规,投资160万元大刀阔斧整山路,清垃圾,拓荒硬化村中道,安装路灯70多盏,对全村自来水进行了改造,修复了随时就要倒塌的两委办公场所,健全了党员活动室、村民活动室,硬化了村民健身广场
今年,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进一步培树典型、打造亮点,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在全市开展“蓬莱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这对岳家圈村而然,不仅是一次岳家圈村整体水平提升的良好机遇,更是一次岳家圈村两委班子和全体村民能力、实力和素质的展示。岳家圈村依山傍水,黄水河绕村而过,对面山系几经风雨,造就了很多奇特的地貌景观,爪鬏山、王母娘娘洞、金鱼缸、老虎洞、仙人泉、仙人脚,每一个景观地方都有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传说。由于多年来缺乏对自然景点的认识和开发意识,丰富的资源条件闲置而没有被开发打造。
一、创建美丽乡村的目标定位
打造美丽乡村必须因地制宜,创造特色。为了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总体要求, 结合本村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和悠久的民俗文化特点,创建美丽乡村本着 “宜居宜业宜游”的理念,将岳家圈村着力打造成“乡村休闲,文化体验,人居和谐,民俗旅游”的“四美”村庄。即“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村风文明素质美”。
二、创建美丽乡村的主要任务
1、村巷道路硬化工程
为使村民彻底告别“雨天两腿泥,晴天一身士”的生活状况,对村内巷道7500平方米路面彻底硬化。每平方米50元,共需资金37.5万元。目前这项工程已经启动。同时,结合黄水河河道的整治工程,对黄水河河边的环村路长900米、宽8米的路面进行硬化。总面积7200平方米,每平方米80元,需投资57.6万元。此项工程可为岳家圈村东山开发旅游奠定基础。
2、黄水河河道整治工程
岳家圈村三面环绕黄水河,黄水河河道整治是今年山东省水利厅的计划项目,整治过程中可浆砌黄水河500米两侧河道。这个项目上级投资380万元,现已招投标完毕,近期可动工。
3、村内巷道、庭院绿化工程
为实现“林在村中,村在林中,路在绿化带中,人在风景中”的目标,家家户户进行门前房后绿化、庭院绿化、村巷道路两侧绿化带绿化,共需资金20万元。
4、村庄亮化工程
按照“节俭、大方、美观”的原则,村巷道路硬化竣工后,路两边安装路灯,亮化共需资金20万元。
5、村巷、庭院净化工程
彻底清理村内巷道、农户门前屋后各类垃圾和堆积物,并建立健全保洁长效机制。在村内主干道设置小型垃圾箱,通过公益性岗位或安排低保人员,配置垃圾清运车,对村内垃圾及时清运,集中处理,使村内环境卫生做到制度化、经常化、清洁化,彻底解决村内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到处流、苍蝇满天飞、禽畜跟人跑、垃圾到处丢的现象。
6、村容村貌美化工程
目前,村东河边的猪棚、鸡棚等养殖大棚,由于离村较近,既不卫生又不美观,污染环境,与美丽乡村既不协调,又影响村容村貌。村委决定全部拆除,并按照“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分户养殖”的模式,在离村庄较远的地方重新选址新建一处高标准的养殖基地。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增加农民的收益。同时,在目前村东河边养殖大棚的地方投资20万元新建一处垂钓园。人们可以在这里看着袅袅炊烟、碧绿青山、潺潺流水,休闲垂钓。投资15万元在村委大院新建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公共为农服务设施;按照“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的标准对村内主要巷道两侧墙体进行装饰粉刷,并利用装饰墙面制作“基层党建、惠农政策、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宣传墙。
7、东山景点开发工程
岳家圈村东山有着很多奇特得天独厚的地貌景观自然资源和悠久的民俗文化,爪鬏山、王母娘娘洞、金鱼缸、老虎洞、仙人泉、仙人脚等,每一个景观地方都有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传说。尤其王母娘娘洞,听村里的老人讲,过去每年的三月三日,周围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到东山赶庙会,规模非常大,并在王母娘娘洞前搭戏台,唱戏能唱三天三夜。现在虽然没有庙会了,但每年的三月三日、正月初一和十五,周围的群众还是有来王母娘娘洞祭拜王母娘娘、烧香烧纸磕头、半夜挂红的。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和来自久远的民俗文化,经过一定的包装、策划和营销,完成可以打造成具有乡村地域特色的休闲观光景点。
8、农户农家乐样板房打造工程
计划投资40万元本着“农户自愿、条件相当、诚信可靠”的原则,在现有农户住房的基础上,按照渔(农)家乐客房设施设备配备、配套标准,经稍加改造,先期打造20户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农家乐样板房,并通过有计划地组织接待观光采摘、休闲度假、特色旅游的游客,开发农家乐项目,以此达到先让一部分人先期致富的目的。。
三、资金来源
我村是省财政厅的联系点。目前,市财政局已经落实了60万元帮扶资金;小门家镇党委、政府也同意给予一定的扶持;市民生置业有限公司也能给予一定的赞助;付景兵个人可以出资20万元。相信岳家圈村在相关部门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的帮助下,创建美丽乡村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岳家圈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新农村建设方案 篇5
为加快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按照省、市新农村办总体部署和《庄浪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结合县情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以村镇规划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以改善村容村貌为突破口,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努力发展农村公共社会事业,持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统筹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全力构建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以点带线,轴线结合,连片开发,在3-5年时间内,县内四条主要交通出口沿线村全部实现新农村化。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立足区域性差异和乡村实际,按照产业开发型、项目带动型、生态移民型、商贸经营型、三清五改型等模式有重点地稳步推进。
2、突出重点、提高效益。坚持从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
迫的实际问题入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素质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等重点,努力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的形式和办法,提高建设实效。
3、量力而行,务求实效。制定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严格标准,又切实可行,不盲目攀比,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要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切忌急功近利。要求实务真,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坚持实事求是,民主商议,不搞强迫命令。
4、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政府要强力推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创造条件,搞好服务,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实现村民自治,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农民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开展工作的主要标准。
三、目标任务
20xx年,新开建水洛镇新兴村、南湖镇石峡村和陈庄村、朱店镇东街村、万泉镇霍李村、韩店镇东门村、岳堡乡崔家村、赵墩乡王堡村、柳梁乡陈山村、卧龙乡魏湾村和刘罗村、大庄乡刘沟村和丁山村、阳川乡刘湾村、良邑乡良邑村和何柳村、通化乡通边村和新庄村、永宁乡河湾村和老庄村、郑河乡具峡村、南坪乡寺门村和王沟村、盘安乡王宫村和焦湾村等25个新建村,全面建成水洛镇徐碾村、朱店镇吴沟村、万泉镇崔坪村、韩店镇聂坪村、岳堡乡岳堡村、杨河乡逯岔村和马寺村、赵墩乡赵墩村、柳梁乡柳渠村、阳川乡苟岔村、郑河乡郑河村等11个续建村。
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36个示范村基本达到“三有四好五提高”。“三有”即有一个支撑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有一个战斗力较强的领导班子,有一个健全的管理机制。“四好”即环境卫生好,家庭邻里关系好,民主管理好,社会治安好。“五提高”即提高农民收入,人均纯收入年增幅在21.5%左右;提高通信覆盖面,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5%以上;电话入户率达到85%以上;提高农民素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或产业工人;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建有卫生室、文化室、老年活动室、购物中心及体育活动场所;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村风民风明显好转。
四、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围绕全县果品、洋芋、畜牧、劳务四大产业发展规划,坚持效益和规模并重,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努力兴办龙头企业,扩大产业基地,带动种养大户,发展新经济组织,促进四大产业上规模、上水平。一是积极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建设。发挥“庄薯”品牌效应,加大银海、宏达淀粉企业的环保技改和达产达标力度,新建千吨贮藏库1座,产能2万吨以上的精淀粉企业1户,逐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路子,带动洋芋产业快速发展;进一步延伸果品产业链条,新建县果箱厂和3处贮量在5000吨以上的气调果库;建成以关山和中北部乡镇为主的良种肉牛生产基地,发展千头养牛村8个、万头养牛乡2个,通过联户入股和招商引资,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8处,开建10万头生猪屠宰和全价饲料2户龙头企业,示范、辐射、带动全县畜牧业向规模化、效益化发展。二是扩大产业基地规模。全县建成产业基地面积33万亩,其中洋芋产业基地26万亩(种薯基地3万亩);果品产业新植果园5万亩,稳步扩大基地面积,加强标准化管理,提高果品质量;畜牧产业新增优质牧草2万亩,在柳梁陈山等8乡10村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新增养牛户600户;劳务产业依托“梯田人”劳务品牌,继续实施“万名青年务工人员南下就业工程”,加强与发达地区知名企业的劳务合作,新建劳务基地50处,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努力促进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分散输出向有组织输出转变,力争全年输出劳务工10万人(次),劳务收入突破6亿元,争创全国劳务经济示范县。同时,大力推广农业实用科技,实施好小麦良种补贴项目,积极引进高产、优质、高效优良作物品种,提高粮食单产,确保全县粮食总产稳中有增。
(二)认真实施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把改善农村基础条件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整合水利、交通、生态移民、农村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强新农村建设后劲。一是水利建设。开建庄浪河川人饮工程,解决4乡镇、19村、4180户2万人的饮水困难;实施金锁灌区维修工程,维修渠道3.36公里,新增灌溉面积1200亩,恢复灌溉面积3300亩。二是道路建设。改造铺油郑河下寨至韩店东门、朱店桥至石门口至谢家等乡村道路28公里。三是移民搬迁。建成7处移民安置区,搬迁安置群众2084人。四是生态能源建设。继续抓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完成荒山造林2万亩、天保工程5000亩、三北四期工程8000亩,绿化乡村道路180公里;新建淤地坝6座,建成各类小型拦蓄工程20处,新修梯田6000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8平方公里、重点流域治理及封禁治理12.5平方公里;认真实施沼气国债项目,发展农村清洁能源。
(三)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社会事业,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启动村卫生室建设项目,改善农村教育卫生基础条件;完善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成87个“农家书屋”。新建南湖中心敬老院,不断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争取将我县列入全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积极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尽最大努力解决好农村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
(四)加大支农服务力度,为新农村建设增添发展动力。全面落实粮食直补、退耕还林、“两免一补”等强农惠农政策,推行惠农财政补贴资金支付方式改革,对各类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采取“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模式,切实保护群众利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大科普宣传和科技推广力度,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积极引导和鼓励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领办经济实体,切实提高科技服务农业生产的能力。积极筹措支农资金,加强农产品促销,建好“绿色通道”,管好生产资料市场,加大生资打假力度,保护群众利益。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深入开展政务、村务公开,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五)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总体规划,结合各村实际,对村容村貌实施“四清四化”(四清即清垃圾、清沟渠、清路障、清破旧房;四化即硬化、绿化、美化、净化)工程,重点是对堵塞道路的厕所、猪牛圈和废弃房屋逐一进行清理。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后还田。探索建立轮流值日、聘请保洁员、有偿服务、推选专人负责等制度,加强对垃圾的管理,从根本上改善村容村貌和农村环境卫生。组织群众对道路沟渠进行彻底清理,保证沟渠畅通。搞好房屋整修,重点抓好破旧房屋翻修,整治改造农户面貌,使农村道路、庭院整洁,室内干净卫生,柴草、杂物堆放整齐,居民生活井然有序。
(六)倡导健康文明新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成立新农村管委会、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建立健全以《村规民约》为重点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村民有章可循,照章办事,树立文明新风。加强人口素质建设,有组织、有计划、分期分批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倡导尊老爱幼、计划生育、邻里和睦、见义勇为、扶贫济困的文明新风,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以及“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村组”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农民的整体素质。
(七)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治理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改善农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办公条件,搞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加大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增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加大对软弱涣散基层组织的整顿力度,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基层干部服务群众、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水平。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从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青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拔村组干部,努力培养事业心强、能干事、公道正派的带头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健全“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完善“一事一议”和村务公开等制度,引导农民自觉地参与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依法有效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不断激发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矛盾,建设平安乡村,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八)高标准建设示范村,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样板。按照抓点示范、以点促面、整体推进的思路,对年内开建的36个示范村,逐村落实村庄建设规划、具体建设内容、整合到村的项目、帮建单位与帮建措施,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创造典型,探索路子。全县36个示范村年内共规划新建住宅540户4.8万平方米,建成“一池三改”沼气示范户2400户,“村村通”工程1000户,发展养牛户600户,建成生猪养殖小区1处,示范推广种植良种小麦1100亩、全膜洋芋1.2万亩、全膜玉米2.3万亩,间作蔬菜和药材1400亩,种植优质牧草2400亩,栽植绿化树3.7万株,有组织输出劳务工2100人,拆除违章建筑5100平方米,新修维修道路11条39.5公里,硬化巷道252条29.3公里,修建排洪渠2.1万米,配套桥涵1座,新建村文化活动中心36处,建成文化宣传墙1.2万平方米。
五、保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核心内容,对确定的新农村示范村,集中领导力量,实行包抓包建。包乡(镇)县级领导,要把示范村牢牢抓在手上,经常深入乡村调研、督查,协调解决问题;乡镇党政一把手每人要包抓一个示范村,具体落实建设任务。要通过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为示范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要加强思想发动和宣传动员,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宣传工具,及时宣传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拓宽农民反映意见及建议的渠道,在全县上下形成抓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气氛。
2、整合项目资金,健全投入机制。坚持“农民自筹为主、政府引导为辅、社会力量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国家投入主要用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房屋改造、室内设施建设等投入由农户承担。要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确保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向新农村建设倾斜,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向农村的覆盖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县直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上级政策、使用好上级投入资金,积极向上争取支持。有效整合农村公路、扶贫开发、安全饮水、农村能源、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集中支持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统筹考虑重大项目安排,拓宽投资建设思路,积极探索土地资产运作、个人资本参与、企业投资经营、业主承包开发、共同投资管理等办法,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工商资本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动全社会力量扶农助农兴农,逐步形成在政府带动下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村基础设施、社会公共事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和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3、强化部门职能,形成建设合力。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分项目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建设、国土部门负责各示范村建设规划,并提供各种风格的民宅设计方案;交通部门负责示范村公路勘察设计和建设技术指导,向上争取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卫生、能源部门负责搞好环境整治、改水改厕和沼气池建设;水利部门负责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以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规划设计和技术服务;林业部门负责制定示范村绿化总体规划、自然村庭院绿化、道路绿化规划及相关技术指导工作;电力、电信、广电部门负责做好通电、通信息、通广播电视工作。其它部门也要根据职能,及时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搞好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
4、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立民主管理机制。通过各种途径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使农民自觉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应当经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讨论通过,需要农民出资出劳的,必须按农村税费改革后村内公益事业筹资筹劳的有关规定,办理批准和备案手续。坚持村务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注重发挥农村“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使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要积极探索组建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各种农村社区服务组织,具体负责各项工程的实施和监督管理,逐步在新农村建设中形成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长效机制。
5、严格目标考核,促进任务落实。县委、县政府将新农村建设列入全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制定具体的考核指标和验收办法进行单项考核。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严格的责任落实制度,把各项建设任务分解到人,把工作责任靠实到人,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逐级狠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按期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督促检查和工作调度,及时掌握、通报各示范村建设进展情况。对完成建设任务的村镇,坚持建成一个,验收一个,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进行。
新农村建设方案 篇6
20xx年,我们镇党委、政府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式,狠抓工作落实,科学、合理指导该村的发展和建设,结合本村村情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制定本镇20xx年计划。
一、加强领导,理清工作思路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为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充实镇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工作分工实行党政领导挂钩工作制度,要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要理清工作思路。各村要精心制定20xx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要点,拟定全年重点建设项目,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人,狠抓落实。
三要注重培育典型。要突出抓好新村建设、环境整治、种养业三个方面典型的培育,要扎实抓好示范村、整治村各项工作,以示范引路,全面铺开,推进全镇新农村建设工作进程。
二、围绕中心,发展农村经济。
在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是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核心目标。要立足有利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中心工作来抓。
一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积极向上争取扶贫资金,整合集中使用各项支农资金,重点支持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及农业综合开发。推进科技兴农,继续实施农技员提供产、供、销、技术、资金及信息等各项服务。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加强护林防火工作。
二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挖掘企业潜力、打造品牌、拓展市场、优化环境入手,实行集群带动、园区带动、品牌带动、文化带动、市场带动、项目带动,着力解决瓶颈问题,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促进农村工业经济健康发展。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新农村建设,以工业项目建设为载体,实施工业强村战略,规划设计工业项目园区,逐步推动工业向农村(城郊)延伸,推进城乡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要大力增加农民收入。依托我镇的产业优势,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集聚和向非农产业转移;积极开发新的就业岗位,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多管齐下,努力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
三、建好新村,促进村容整洁。
一要抓规划,促进新村建设。坚持“布局合理、经济实用、功能配套、特色突出、适度超前”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小城镇建设。要加大改旧建新力度,不断改善农民人居环境。
二要抓投入,改善基础条件。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加强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全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要抓整治,改善村容村貌。坚持“以奖代补”的帮扶原则,深入开展以“三清六改”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家园清洁行动。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保洁习惯;要突出抓好卫生死角清理和沟渠疏通;推行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引导村民建设家居水冲式户厕和户用沼气池,规范家畜、家禽饲养,采取“畜—沼—果、茶”循环发展模式,切实治理农村的脏、乱、差问题。
四、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董塘。
一要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要建设一支开拓务实、团结协作、充满活力的镇村干部队伍,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要抓好载体工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推动工作深入开展;要加强村
务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议事制度、公开制度、协作制度,促进村务管理的法制化、民主化。
二要健全民生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做好全镇人的参保服务工作;不断扩大城乡低保的覆盖面,切实解决各类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积极开展社会捐助、慈善事业、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活动。
三要提高人口与计生工作水平。建立健全适应新时期要求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制度,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全镇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保持在95%以上,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
四要深化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火灾隐患整治等消防工作。要围绕“一升一降”工作目标,进一步完善落实综治工作责任机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排查调处群众的矛盾纠纷,扎实开展企业消防安全等安全责任拉网式检查整改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五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化文明创建工作,大力发展村镇、企业、校园、社区文化,广泛开展科普、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镇文明水平。
新农村建设方案 篇7
根据全省“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的新农村建设精神,紧紧围绕“奋力跻身全省发展第一方阵,早日把玉山建成全省经济强县和全国旅游名城”的宏伟目标,为扎实推进20xx年度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跻身全省先进行列,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大力推进以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村镇、树立新风尚、形成新机制、创建好班子“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按照“农村面貌更新,人民生活更殷实”和“村点即是景点”的要求,以村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村庄整治建设为切入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着力点,以和谐新社区建设为落脚点,大力推进村落连片规模整治,以大村庄为中心,联动周边自然村落,实行整体规划、集中布点、一体建设,提高中心村的人口集聚力、服务辐射力和发展带动力;紧密结合城镇化建设目标,扎实推进村镇联动,逐步实行整村、整乡全域规划、一体布局、分步整治建设;有效实施基础村点建设,坚持规划先行,落实“一户一宅”举措,着力推进以改水、改厕、改房为重心的“六改四普及”,妥善、合理地引导农民规范建房。
按照村镇联动、村落连片和基础村庄“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模式,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打造“三区四线”。 彰显“三区”新村特色,着力将景区新村作为景点来建,将库区新村打造成生态渔村,将郊区新村建设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整合利用“四线”资源,着力加强高速公路、国省道、旅游公路和铁路沿线的村点建设。同时,在村点建设工作中要突出四个方面:
(一)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专业合作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依靠能人带动,形成一大批涵盖一、二、三产业的“城郊休闲农庄型、景区旅游服务型、特色产业提升型、边界商贸带动型、民俗文化开发型”的一村一品专业村、特色村和精品村。突出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建设,注重发展具有地域文化、人文传统、农家生活、绿色餐饮的一村一品项目,加快发展古村落、古民居参观游览和农家乐等第三产业;以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为依托,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生产生活资料连锁超市等服务业,加强农民工就业培训,进一步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实施农家乐、文化科普和优质果苗“三进村点”工程,努力提升村点建设水平。力争60%以上的新农村建设点形成一村一品产业,使点上农民增收走在全县前列。
(二)突出加强村镇联动整治建设。认真谋划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村庄和农村人口的“进、退、去、留”,逐步实行整村、整乡全域规划、一体布局、分步整治建设。把乡镇集镇及所在地和周边村庄作为一个整体,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建设用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衔接整合各类资源要素,突出改善环境、完善设施、培育产业、繁荣市场、增强功能、加强服务六个环节,逐步实现道路硬化、饮水净化、卫生洁化、街坊美化、环境绿化、产业强化、商贸繁化、服务优化、管理细化、生活现代化“十化”目标。
(三)扎实开展村落连片和基础村点整治建设。继续按照“三清六改四普及”和“三绿一处理”要求,整治建设好30-50户基础村、100户左右和数百户的中心村。提倡村落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并以相对大的村庄为中心,联动周边自然村落,实行整体规划、集中布点、一体建设,提高中心村的人口集聚力、服务辐射力和发展带动力。农民建房统一进规划区,坚决制止“一户多宅”和未经规划的乱建现象。积极动员群众实施“穿衣戴帽”工程,深入推进以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清洁工程,全面整治农村环境卫生。结合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提高绿化水平,建设绿色生态乡村。
(四)着力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按照“地域相近、产业相同、利益共享、规模适度、群众自愿”的原则,结合村镇联动和村落连片整治建设,突破村组行政界限,发展农村新型社区。完善农民书屋、卫生室、农资店、便民服务中心等社区服务设施,健全“党组织+村民理事会+合作社”的管理体系,建立青年、妇女、老年等群众组织以及法律宣传、应急救援、治安巡逻等社区队伍,制定一事一议、筹资投劳、村规民约等民主制度,弘扬创业文化、科学文化、群众文化、道德文化和法制文化“五种文化”,着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明,努力建设以和谐文化为主轴,以“五种文化”为覆盖,党群组织较完备、产业较发达、社会管理功能较强的农村新社区。
二、选点原则和村点规模
根据农民自愿、基础建设好、项目衔接的原则以及省、市分配基础村点、村落连片村点和村镇联动村点的名额和比例(4:4:2)要求,运用以“宣传发动、候选筛选、调查摸底、推选理事、制定规划、确定内容、挖潜算账、分户协议、组织申报”为主要内容的九步选点法“选好一个点”。根据上级要求,30户以下的自然村不单独申报,村落连片和村镇联动点以50户为一个村点计算。
根据上述原则,20xx年全县新农村建设村点为131个(详见附表),即:铺面点86个、自建点25个、调剂点20个。其中安排:村落连片点54个(11个中心村)、基础点50个(20个村庄)、村镇联动点27个,在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临湖镇实施村镇联动试点。
建立村点安排与工作实效挂钩制度。一是至5月底还没有推选好理事会并正常运转、群众积极性不高、农民普遍不愿投入的村点,将报上级批准予以调剂取消,安排给建设进度好的村点。二是年终考核“后三名”的乡镇下年度将减少一半的指标奖给“前三名”的乡镇;连续两年“后三名”的,该乡镇暂停一年布点。三是年终考核“后十名”的行政村,一年内不布点;“后五名”的行政村,两年内不布点。
三、资金筹措和补助标准
坚持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方向,通过直接统筹、衔接统筹、农民投入、部门帮扶、财政支持、政策扶持、社会捐助、市场运作等多种渠道“筹好一笔钱”。
(一)三级财政直接统筹。每个村点省、市、县三级直接统筹资金16万元(其中:省9.2万元、市1.65万元、县5.15万元)。县新村办将每个村点的直接统筹资金分配到村点,并及时向村点印发《20xx年江西省新农村建设村点直接统筹支持资金到账通知单》。各村点收到《资金到账通知单》后,应及时向村民张榜公示,以鼓励群众,发动群众,尽早开展村点建设。
(二)涉农部门衔接统筹。衔接统筹各有关单位下达的涉农项目资金仍按原使用渠道和管理方式进行,主要有中央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资金(财政局)、农村沼气资金(农业局、发改委)、农村饮水安全资金(水利局、发改委)、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水利局)、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资金(林业局)、土地治理资金(农业综合开发办)、“一村一品”专项资金(人社局)、车购税公路项目资金(交通运输局)、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建设局)、扶贫开发和整村推进(扶贫和移民办)、改厕项目资金(卫生局)、农村电网改造资金(供电公司)等。各有关涉农项目资金管理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及时把资金安排到村点,除车购税公路项目和农村电网改造项目外,不按村点个数平均分配,符合条件的可多安排,不符合条件的可不安排,重点安排在群众积极性高、村点建设进度快的地方,禁止将本年度新农村建设衔接资金安排到非当年新农村建设点,具体安排以县财政局、新村办和相关涉农资金管理部门单位联合文件为准,年底由县新村办组织考核其到位情况。
(三)部门单位挂点帮扶。实行部门单位挂点帮扶制度(另行下文),落实村点项目建设“五个一”工作机制,一个村点由一名县级领导牵头、若干个部门单位挂点帮扶。每个挂点帮扶的部门单位给予村点的扶持资金原则上不低于2万元,且在6月底前落实到位。
(四)金融惠农政策扶持。落实国家“农行支农、信用社为农”服务机制,加大其支农、扶农力度,重点支持、扶持新农村建设。由人行牵头负责,会同农行、农发行、农村信用联社和县新村办,根据上级支农服务政策制定《全县金融支农惠农实施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金融惠农政策向新农村建设点倾斜,真正让农村受益、让农民得实惠。
(五)充分发动农民投入。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主体和投入主体,各地要“开好一个会”,充分发动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增加农民的自我投入、自我建设和自我完善意识。县政府将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发动群众好、效果明显的村实行倾斜,对“十大精品村点”进行奖励。各乡镇要提高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的能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克服“等、靠、要”思想,引导农民群众的主体投入。为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年底将组织评选“十大新农村建设标兵”,捐款50万元以上的单位或个人由县委、县政府授予光荣奖牌;对捐款达到10万元、1万元的个人分别在电视、报纸上通报表彰。各级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措施,对捐款积极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表彰,在全社会形成领导带动、层层发动、你追我赶的新农村建设氛围。
四、推进方式和基本措施
(一)科学制定方案。各乡镇要结合当地实际,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划分工作阶段,制定周密、具体、操作性强的工作实施方案。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推进小村并大村、做大中心村、引农进集镇、镇村相衔接、移民建新镇等工作,尤其提倡做大村庄、做强集镇,推动人口向连片村落、中心村和集镇集聚。村镇联动点要根据基础建设、群众热情和地理位置等实际情况,制定专门工作方案,并从组织领导、宣传发动、力量匹配、政策支持、资源整合、资金投入等方面,分别提出切实有效的办法和措施。
(二)明确定位目标。要紧密结合“三区四线”特点,同步推进“三位一体”实施,紧紧围绕“五新一好”要求,明确村点建设定位目标,把村点建设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做出精品、做出水平。发挥村点建设的引领、示范作用,突出建设、重点打造一批具有生态、旅游、和谐、文化、发展等特色的精品村。
(三)精心编制规划。今年,所有乡镇要完成集镇规划修编以及旅游公路沿线、国省道、重点县道的村庄整治规划工作。新农村建设规划包括村镇整治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新社区建设规划。各地要按照分类推进的原则,针对新农村建设基础村点、村落连片村点、村镇联动村点等不同类型,“画好一张图”,把独特的真山秀水“亮”出来。村镇联动和村落连片村点,要把集镇和周边村点、中心村和附近村点,一并进行全域性、一体化高标准规划。编制村镇整治建设规划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适度超前、功能齐全、彰显个性的原则,紧紧围绕我县建设三清山重要依托城市的旅游城市发展定位,把乡村休闲旅游作为我县的一个大产业,把村点作为乡村休闲旅游的一个目的地来谋划建设,建立起城乡统筹兼顾、协调互动发展的格局。要注重保护自然生态和古村落、古民居、历史文化名村,深度挖掘所在村庄的古居古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元素,巧妙结合农家休闲、农业观光基地建设,彰显历史文化底蕴,充分体现村庄个性魅力,使每个新农村建设点既有个性亮点,又有区域特色,构建休闲乡村。
要组织专业队伍深入村镇,动员组织村点农民和集镇居民参与规划,充分听取民意,有效集中民智。驻点干部、乡村干部要会同村点理事会和集镇社区居民理事会组织群众讨论规划,真正让农民自己确定发展什么产业、建哪些项目、采取什么方式建、如何筹资投劳、如何实施宅基地合理流转等具体事项。村镇整治建设规划由县城乡规划局负责具体指导实施,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由县农业局负责具体指导实施,农村新社区建设规划由县民政局负责具体指导实施。各项规划设计图将在玉山门户网站上公布,供网民评比。
(四)加大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整合力度,按照“项目衔接”的原则,做到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到哪里,部门政策资源和项目就支持到哪里,相关配套建设和公共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特别是村镇联动集镇整治建设资金需求量大,要用好政府财政性资金和整合政策资源来筹集,一是发改委要在立项方面向试点集镇倾斜,有关涉农项目资金尽可能与试点集镇对接;二是要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等措施增加建设用地指标,对试点集镇商业和普通住宅用地的土地出让金实行奖补;三是采用经营理念和市场化运作,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试点集镇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建设;四是对试点集镇招商引资新落户企业要从土地、信贷、规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村镇联动中的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要专用于村庄的整治建设和农民整村整片建房的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禁止用于集镇的整治建设,确保专款专用。
(五)整合利用资源。村点建设要紧密结合当前我县实施的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工程、河堤治理防洪工程、水利血防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千吨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代农业标准粮田项目建设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超对接工程、农贸市场改造工程、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阳光、雨露工程”以及林业、旅游等工程项目,无缝对接城乡创建工作,实行捆绑式建设,实现城乡文化共享,城乡协调发展。
(六)严格资金管理。把筹集落实好村点建设资金摆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计“筹好一笔钱”,切实解决好建设资金缺口问题。严格落实赣府厅发[20xx]28号文件精神,加强资金管理,强化专款专用意识,建立健全县级专户拨付、乡镇报账和村级台账的核算体系。
(七)分类有序推进。要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措施,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点的各项工作。
1、基础村点和村落连片村点:要着力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农村新社区建设上下功夫。在产业发展方面,要积极争取上级各类林果茶油种植项目、畜牧水产养殖项目、农产品加工项目等,使更多的项目资金投入到村点产业发展上;要出台配套扶持政策,从资金、技术、服务、土地流转等方面,支持村点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一村一品”;要把产业发展与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发展专业合作社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农民文化科技素质和就业务工技能,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真正实现产业富民、产业强村。在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方面,要按照先改水、改厕,然后改路的原则抓好“三改”;切实按照绿化净化美化的要求抓好“三绿”;严格按照“3+5”模式抓好农村清洁工程。对“六改四普及”中的其它建设项目,也要根据筹资情况,因地制宜明确恰当的扶持标准,从而使村点农民实现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居优美村的目标,构建优美乡村。在农村新社区建设方面,要坚持“完善设施、加强服务、丰富生活、促进和谐”的原则,建立党委政府领导、相关部门指导、村级两委牵头、村民理事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农村新社区建设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社区工作队伍,弘扬社区文化,构建和谐乡村。
2、村镇联动村点:要围绕“十化”目标,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分步实施的原则,综合配套、联动推进各项整治建设。对于涉及生产生活基本需要的项目,要先行安排、及早建设、狠抓落实;对于管长远、打基础的设施配套项目,要提前谋划、早作安排、适时启动;对于建设时间长、远期效果好的项目,要统筹兼顾、分年实施、逐步推进。
3、在时间安排上,分四个阶段进行:4月底为第一阶段,工作重点为宣传发动、择优选点、筹集资金、科学规划、分户整治和绿化工作;7月底为第二阶段,先改水改厕、后改路,实现村庄排水沟全面硬质化,农户100%建卫生厕所(水冲式厕所,三格式无害化厕所,沼气式厕所);10月底为第三阶段,完成“穿衣戴帽”,全面实现净化、美化、亮化,清洁工程“3+5”模式落实到位;12月底为第四阶段,全面完成村点建设各项工作内容,查漏补缺,总结提升。
(八)加强组织领导。针对换届后的人事变动,各乡镇要及时调整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继续保持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镇长任第一副组长、党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高位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格局。书记、乡镇长要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亲自督查、亲自解决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分管领导要亲力亲为,抓好组织协调、资金落实、督查指导等具体工作。各乡镇要成立以本乡镇离退休老同志为主的、成员相对稳定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帮助新农村建设村点宣传、发动群众;各新农村建设村点要推选好村民理事会,“选好一个头”,发动好群众,管理好资金,组织好建设,处理好矛盾。
要着力加强村民理事会自身建设,“立好一个规”,制订好规章制度,着力探索出一种能自我组织、自我建设、自我管理的长效机制,既要在村点建设中发挥作用,更要在村点的长期管理中发挥作用。各乡镇要选择1—2个已经建成的村点,作为理事会长效机制建设的示范点,对村点建设的各个方面再次进行全面提升,巩固和发展村点建设成果。全县将筛选一批建设提升点进行奖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村镇联动试点集镇要在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组建村镇联动推进工作组,由县分管领导任组长、乡镇党委书记任副组长并兼任办公室主任,与村镇联动工作有紧密联系的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村镇联动整治建设的综合协调、资源整合和工作指导。
建立县级领导挂点、部门单位驻点、干部蹲点工作机制。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及各帮扶部门要结合部门职能,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村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精心挑选一批年轻后备干部驻村帮扶新农村建设,办1-2件拓展职能优势的好事实事,采取强有力措施,帮助、指导、督促各村点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切实“扶好一个点”。
建立新农村建设目标管理制度,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在新农村建设中锻炼培养干部。建立帮扶新农村建设工作述职制度,挂钩帮扶部门单位和蹲点干部要向县委组织部、农工部写出新农村建设书面述职报告。
建立新农村建设“文明乡风”评估考核机制,在玉山门户网站要开设“文明乡风”论坛,每个乡镇要在《今日玉山》开辟“文明乡风”专页一期以上,在县电视台开展专题,全面深层次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底蕴,把宝贵的文化遗产“露”出来。大力弘扬“五种文化”,着力培育一批“乡风文明”的新村镇。各新闻媒体要深入宣传新农村建设中的鲜活经验和感人事迹,以身边的典型、身边的变化,激发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推动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切实履行好组织协调、督查指导的工作职责,全面掌握新农村建设村点的工作动态,督促选好一个点、画好一张图、选好一个头、开好一个会、筹好一笔钱、立好一个规、扶好一个点、评好一个比的“八个一”全面落实到位,促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2022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篇8
为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乡村建设示范行动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按照金昌市实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和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实施方案部署,总结推广20____年乡村建设试点村经验做法,深入推进全市2022年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____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政府主导、市场参与,规划引领、示范带动,走在前列、打造样板”的工作要求,聚力实施乡村建设“三个一”示范突破行动,即以“一线、一点、一部”(交通沿线、旅游景点、城乡结合部)周边村庄为重点,持续推进农宅质量改造提升,拆除无人居住废旧房屋,清理破墙烂圈废弃物,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功能布局,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着力改善村容村貌。
(一)示范镇创建目标。配套完善镇域道路、水电线路、林带网络、垃圾收储、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基础设施,建立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管护机制、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供给机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板。
(二)示范村创建目标。村庄规划务实管用。统筹布局产业发展、特色农宅、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生态保护修复、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村庄安全和防灾减灾等全域要素,科学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村民对村庄建设规划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基础设施便民实用。村内道路、饮水、供电、路灯、通信、污水管网、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科学布局、全域覆盖,做到便民实用。
二、重点工作
(一)编制务实管用的村庄规划。县区要按照“抓点连线带面”的建设要求,聚焦“一线、一点、一部”周边村庄,逐村开展调研摸底,充分征求村民意愿,广泛听取专家意见,优先将交通沿线、旅游景点、城乡结合部周边村庄纳入年度建设范围。学习借鉴酒泉、张掖土坯房改造典型做法和2021年全市乡村建设示范经验,统筹考虑村庄人口状况、发展定位、产业基础、用地布局、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群众意愿等因素,全要素规划、全方位布局。
(二)打造各具特色的示范村镇。永昌县以现存破旧农宅改造整治为主攻方向,结合村庄分类与布局规划,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对土木结构房屋进行排查认定,按照改造扩建、旧村整治、特色保护、迁址新建等不同类型,确定建设目标,因村因户施策、分类连片整治。统筹考虑村庄风貌特色,通过微改造、精提升,串点成线、连线成带,形成一村一特色、一带一风景、一线一主题,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三)建设适度超前的基础配套设施。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统筹建设水电路林、通讯网络等公共基础设施,全面提升示范村镇公共基础设施配置水平。村内道路交通标志、村名标识设置规范,临水临崖路段设立安全生命防护设施,主干道和公共场所安装照明路灯,满足群众出行需求。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确保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排水沟渠清洁干净、完整通畅,生活污水排放有效管控。电网杆线架设整齐有序,供电质量安全稳定,能够满足村民生活和产业用电需求。加强农村固定网、移动网建设,光纤宽带网络通村,信号通畅,线路架设规范、安全有序。水旁、路旁、村旁、宅旁宜绿化空地得到绿化。
(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群众满意度。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保等综合服务能力,创新就业服务保障机制,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切实提升农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统筹乡村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办好“两类”学校,确保农村儿童就近入学、入园。村内按标准建有文艺演出、读书看报、电影放映、文体活动、展览展示、教育培训等功能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免费面向群众开放,满足群众文体活动需求。
(五)创新和谐有序的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体系。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大力实施强基固本和培根铸魂工程,建立健全党建引领、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充分发挥基层宣传阵地作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常用法律法规,组织开展法治、形势、政策等宣传教育,引导村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爱国爱家、崇德向善。
三、实施步骤
(一)安排部署。县区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同步谋划建设项目,明确示范创建目标任务、年度计划、重点内容、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加快部署推进乡村建设示范行动。
(二)组织实施。县区、乡镇乡村建设项目于4月上旬前开工建设,要充分利用有效的建设期,扎实推进公共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提升、破墙旧院拆除清理、基本公共服务完善、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
(三)验收评定。年底前,按照省上验收办法要求,做好各示范村、双湾镇的创建验收总结工作,进行阶段性评估。确保高质量完成创建任务,走在全省前列。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的全面领导下,市委农办统筹负责全市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做好协调推进、督促指导、检查验收等工作。
(二)加大投入保障。在推进乡村建设示范行动中应优先使用有关行业资金。县区要遵循中央和省级各类资金管理规定,科学统筹使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涉农整合资金、地方政府债券、土地增减挂获得资金及各类到县区可统筹使用的行业资金等。市级财政按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管理规定,多渠道筹措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积极支持县区乡村建设示范行动。
(三)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群众乡村建设主体作用,各乡镇、行政村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和大喇叭、微信群、村务公开栏、政策问答、入户宣传等多种方式,开展村庄规划设计民意调研、组织村民参观学习、选聘村民质量监督员、实时通报进展情况等活动,有效提升村民参与乡村建设及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着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健全推动机制。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建立市负总责、县(区)、乡(镇)和村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将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工作内容纳入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
2022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篇9
为深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按照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围绕打造“清净整洁、精细秀美”美丽泰和、秀美乡村、宜居家园目标,结合全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按照“连点成线、拓线成面、突出特色、整体推进、产村融合、建管同步”的工作布局,紧盯市委“一二三”、县委五个“作示范、创一流”和全省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县目标定位,深入推进村庄整治建设、“整洁庭院”整治、美丽宜居先行示范县创建、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美丽活力乡村+民宿”联动建设五大专项提升行动,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精益求精做美乡村,努力提升功能品质,努力建设更高质量、更加宜居、更具活力、更可持续的新时代“五美”乡村。
二、目标任务
按照“清净整洁、形态有序、色块和谐、主次协调”和“精细秀美”要求,推进25户以下未建新农村村庄整治、已建新农村村庄提升,分类建设一批整治村点和乡村振兴特色村点。2022年,全县完成185个新农村点建设,并围绕“十四五”1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21个省定乡村振兴重点村(具体名单见附件3,以下简称乡村振兴示范村、重点帮扶村),以及沿蜀水河苏马产业带、沿珠陵江泰兴生态带、沿牛吼江泰井文旅带、沿赣江澄万风光带4条美丽乡村示范带,着力打造一批乡村振兴样板村,力争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县和全省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县。
三、列点原则
1、整治村点列点原则:①25户以下尚未建设新农村的自然村,按照合并列点原则逐年推进,并根据每个乡(镇、场)未整治村庄群众的积极性安排建点,要求合并列点村庄总农户数达25户以上;②为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对乡村振兴示范村、重点帮扶村按照合并列点优先“全覆盖”原则,年内全面完成建设,要求合并列点村庄总农户数达25户以上。
2、特色村点列点原则:①乡村振兴特色村点:各乡镇乡村振兴示范村、重点帮扶村要积极争创特色村点,原则上每个村都要选取1个基础条件好、自然生态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产业业态丰富、能可持续发展,村庄大小适中的村点,结合村庄整治提升,建设美丽乡村特色村点;②美丽乡村示范带特色村点:重点围绕沿蜀水河苏马产业带、沿珠陵江泰兴生态带、沿牛吼江泰井文旅带、沿赣江澄万风光带4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和乡村旅游AAA景点等区域,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再选择5个左右村庄创建示范带美丽乡村特色村点,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面,打造一批既有“颜值”又有“产值”的乡村振兴样板村。
四、工作重点
(一)深入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工程
以规划为引领,聚焦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等宜居村庄,以“七整一管护”(村内道路、村内供水、户用厕所、公共照明、排水沟渠、村内河塘、搭靠“三房”等整治建设,村庄环境日常管护)为重点,结合宅基地制度改革和规范管理以及乡村振兴特色村点打造,完成185个村点的整治建设。
1、整治村点建设。完善村庄基础设施。重点抓好村内道路、户厕、供水、公共照明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村庄防汛、消防、应急避难等公共安全设施,因村制宜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养老托育、医疗卫生等服务设施,提升村庄功能品质。全面开展村庄“八乱”整治。加强村庄风貌引导,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提升农房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加强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红色名村和传统民居保护。推进传统村落挂牌保护。乡村振兴示范村要率先开展村庄整治建设提升行动。改善村内人居环境。突出抓好村内排水沟渠、河塘、搭靠“三房”等方面环境治理,全面清理乱堆乱放,整治残垣断壁,消除黑臭水体,通过植树、栽花、种菜等方式绿化村庄和庭院。
2、特色村点创建。加大乡村振兴示范村、“十四五”重点帮扶村和全县美丽乡村示范带村庄整治力度,在达到整治村点建设标准的基础上,侧重提档升级,围绕“八带头”,通过“四精”建设,补齐影响农民生活品质、制约村庄发展的短板,彰显村庄独特韵味,打造既有“颜值”又有“产值”的“五优”村庄。
(二)实施农户“整洁庭院”整治工程。
聚焦“两清两整一美化”(清除废品、清扫卫生、整治破乱、整齐摆放、美化环境),全域推开“整洁庭院”整治,改善村内庭院内外、房前屋后微环境,建设“五美”庭院,提高农民居住品质。开展庭院整治试点。在乡村广泛宣传、全面动员的基础上,选择苏溪镇、水槎乡2个乡镇开展庭院整治试点建设。其他乡(镇、场)各选择1-2个行政村开展试点,探索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做法,积极打造一批示范村、示范户。
(三)创建美丽宜居示范县工程。
全面落实“四精”理念,按照“五全”(全域规划建设、全面长效管护、全新发展产业、全民共树新风、全力组织推动)要求,紧扣“八带头”目标任务,重点突破、分类推进,整合资源、强化措施,精益求精做美乡村,积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四)实施村庄环境常态长效管护工程。
坚持建管用并重,突出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机制建设,着力构建政府、市场主体、村集体、群众共同发力的共管工作格局。落实落细“五定包干”管护机制。落实每个行政村不低于5万元的管护资金,不断健全公共设施维护、河道沟塘、村庄道路、村庄绿化、卫生保洁“五位一体”的常态化长效管护机制,鼓励有条件的乡镇依法探索建立农村厕所粪污清掏、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农户付费制度,以及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运行管护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服务费市场化形成机制,逐步建立农户合理付费、村级组织统筹、政府适当补助的运行管护经费保障制度,合理确定农户付费分担比例,进一步丰富长效管护模式。
(五)推进民宿联动建设增活力工程。
积极培育“四证”齐全、“四带动”有力、“五品”凸显的休闲乡村民宿,联动建设一批美丽活力乡村,推动美丽乡村添人气、增活力、发展可持续。2022年,全县争创全省第二批联动建设先行县,申报1个五星级、2个三星级休闲乡村民宿,培训民宿从业人员30人以上。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继续把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县、乡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体系,各乡(镇、场)、县有关部门要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将美丽乡村建设摆到突出位置,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突出安排、行动上加大投入,切实结合本地实际,出台具体措施,____难点问题,抓好统筹推进。
2、加大资金投入。(1)整治村点建设资金。每个合并列点整治村点安排1个新农村省建点(或县自建点),每个省建点(或县自建点)安排建设资金30万元。(2)特色村点建设资金。①乡村振兴特色村点:优先整合乡村振兴发展资金和农口相关项目资金,用于村庄整治提升建设,并视村庄大小优先安排不超过3个新农村建设点,同时鼓励各乡(镇、场)引进社会资本或自我加压投入乡镇财政资金用于村点建设。②美丽乡村示范带特色村点:视村庄大小优先安排不超过3个新农村建设点,并尽可能整合乡村振兴及其它项目资金,用于村点建设。
3、加强资金监管。加强新农村建设全过程的监管指导和质量验收,确保每个项目高质量建设、高标准推进。进一步规范完善新农村建设项目招投标办法。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各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优先用于新农村村组内的道路、巷道、入户便道、改厕、改沟及改环境等项目建设,有资金结余才可开展村庄绿化、亮化、美化、文化等项目建设。各乡(镇、场)不得擅自改变或调整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使用途径,不得用于偏离建设项目、脱离乡村实际、破坏乡村风貌等工程建设。同时,严格项目预算评审和验收审计,50万元以上项目需经县财政评审或由县财政委托第三方评审。项目完工后,乡(镇、场)组织人员对辖区内所有美丽乡村点验收并决算,再经县审计局或由项目主管部门委托第三方进行审计,坚决杜绝虚套项目工程款的行为。
4、注重施工管理。各乡(镇、场)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落实“四精”理念,“对标对表”,重点完善村点“七整一管护”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工程质量。村点建设过程中,要灵活用好砖、瓦、石、木、竹等体现乡村元素的建筑材料,尽量不用不锈钢材、水泥砖等档次低、质量差的材料,尽量减少透视围栏、墙面整板图画空间、与村庄建设不协调的景观小品等负面清单建设,防止粗制滥造、简单复制、缺少特色的现象发生。
5、形成工作合力。继续实行县领导挂乡镇、县直单位帮扶指导制度,各单位要选派2-3名精干人员组成帮扶工作组,原则上明确1名科级干部任组长。帮扶工作组要在乡镇党委领导下积极主动开展工作,每个帮扶工作组所在单位要帮扶自有资金2万元(含2万元)以上,积极帮助帮扶点争取市级以上项目资金,争取的市级以上项目资金按3:1折合计算后达2万元以上。帮扶资金作为县直单位年终考评的重要依据。
6、发动群众参与。各乡(镇、场)和帮扶单位要组织干部深入年度村点,充分了解群众反映强烈、需求迫切的急难愁盼问题,尊重群众意愿,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科学规划建设,不得脱离实际、大拆大建,破坏乡村风貌。充分发挥村规民约、村民理事会、新农村建设促进会作用,推动群众广泛参与新农村规划、建设、管护、运营全过程,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组织当地群众参与务工并发放劳务报酬。
新农村建设方案 篇10
为加快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按照省、市新农村办总体部署和《庄浪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结合县情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以村镇规划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以改善村容村貌为突破口,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努力发展农村公共社会事业,持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统筹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全力构建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以点带线,轴线结合,连片开发,在3-5年时间内,县内四条主要交通出口沿线村全部实现新农村化。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立足区域性差异和乡村实际,按照产业开发型、项目带动型、生态移民型、商贸经营型、三清五改型等模式有重点地稳步推进。
2、突出重点、提高效益。坚持从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
迫的实际问题入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素质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等重点,努力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的形式和办法,提高建设实效。
3、量力而行,务求实效。制定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严格标准,又切实可行,不盲目攀比,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要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切忌急功近利。要求实务真,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坚持实事求是,民主商议,不搞强迫命令。
4、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政府要强力推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创造条件,搞好服务,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实现村民自治,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农民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开展工作的主要标准。
三、目标任务
20xx年,新开建水洛镇新兴村、南湖镇石峡村和陈庄村、朱店镇东街村、万泉镇霍李村、韩店镇东门村、岳堡乡崔家村、赵墩乡王堡村、柳梁乡陈山村、卧龙乡魏湾村和刘罗村、大庄乡刘沟村和丁山村、阳川乡刘湾村、良邑乡良邑村和何柳村、通化乡通边村和新庄村、永宁乡河湾村和老庄村、郑河乡具峡村、南坪乡寺门村和王沟村、盘安乡王宫村和焦湾村等25个新建村,全面建成水洛镇徐碾村、朱店镇吴沟村、万泉镇崔坪村、韩店镇聂坪村、岳堡乡岳堡村、杨河乡逯岔村和马寺村、赵墩乡赵墩村、柳梁乡柳渠村、阳川乡苟岔村、郑河乡郑河村等11个续建村。
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36个示范村基本达到“三有四好五提高”。“三有”即有一个支撑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有一个战斗力较强的领导班子,有一个健全的管理机制。“四好”即环境卫生好,家庭邻里关系好,民主管理好,社会治安好。“五提高”即提高农民收入,人均纯收入年增幅在21.5%左右;提高通信覆盖面,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5%以上;电话入户率达到85%以上;提高农民素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或产业工人;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建有卫生室、文化室、老年活动室、购物中心及体育活动场所;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村风民风明显好转。
四、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围绕全县果品、洋芋、畜牧、劳务四大产业发展规划,坚持效益和规模并重,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努力兴办龙头企业,扩大产业基地,带动种养大户,发展新经济组织,促进四大产业上规模、上水平。一是积极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建设。发挥“庄薯”品牌效应,加大银海、宏达淀粉企业的环保技改和达产达标力度,新建千吨贮藏库1座,产能2万吨以上的精淀粉企业1户,逐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路子,带动洋芋产业快速发展;进一步延伸果品产业链条,新建县果箱厂和3处贮量在5000吨以上的气调果库;建成以关山和中北部乡镇为主的良种肉牛生产基地,发展千头养牛村8个、万头养牛乡2个,通过联户入股和招商引资,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8处,开建10万头生猪屠宰和全价饲料2户龙头企业,示范、辐射、带动全县畜牧业向规模化、效益化发展。二是扩大产业基地规模。全县建成产业基地面积33万亩,其中洋芋产业基地26万亩(种薯基地3万亩);果品产业新植果园5万亩,稳步扩大基地面积,加强标准化管理,提高果品质量;畜牧产业新增优质牧草2万亩,在柳梁陈山等8乡10村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新增养牛户600户;劳务产业依托“梯田人”劳务品牌,继续实施“万名青年务工人员南下就业工程”,加强与发达地区知名企业的劳务合作,新建劳务基地50处,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努力促进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分散输出向有组织输出转变,力争全年输出劳务工10万人(次),劳务收入突破6亿元,争创全国劳务经济示范县。同时,大力推广农业实用科技,实施好小麦良种补贴项目,积极引进高产、优质、高效优良作物品种,提高粮食单产,确保全县粮食总产稳中有增。
(二)认真实施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把改善农村基础条件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整合水利、交通、生态移民、农村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强新农村建设后劲。一是水利建设。开建庄浪河川人饮工程,解决4乡镇、19村、4180户2万人的饮水困难;实施金锁灌区维修工程,维修渠道3.36公里,新增灌溉面积1200亩,恢复灌溉面积3300亩。二是道路建设。改造铺油郑河下寨至韩店东门、朱店桥至石门口至谢家等乡村道路28公里。三是移民搬迁。建成7处移民安置区,搬迁安置群众2084人。四是生态能源建设。继续抓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完成荒山造林2万亩、天保工程5000亩、三北四期工程8000亩,绿化乡村道路180公里;新建淤地坝6座,建成各类小型拦蓄工程20处,新修梯田6000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8平方公里、重点流域治理及封禁治理12.5平方公里;认真实施沼气国债项目,发展农村清洁能源。
(三)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社会事业,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启动村卫生室建设项目,改善农村教育卫生基础条件;完善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成87个“农家书屋”。新建南湖中心敬老院,不断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争取将我县列入全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积极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尽最大努力解决好农村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
(四)加大支农服务力度,为新农村建设增添发展动力。全面落实粮食直补、退耕还林、“两免一补”等强农惠农政策,推行惠农财政补贴资金支付方式改革,对各类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采取“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模式,切实保护群众利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大科普宣传和科技推广力度,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积极引导和鼓励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领办经济实体,切实提高科技服务农业生产的能力。积极筹措支农资金,加强农产品促销,建好“绿色通道”,管好生产资料市场,加大生资打假力度,保护群众利益。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深入开展政务、村务公开,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五)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总体规划,结合各村实际,对村容村貌实施“四清四化”(四清即清垃圾、清沟渠、清路障、清破旧房;四化即硬化、绿化、美化、净化)工程,重点是对堵塞道路的厕所、猪牛圈和废弃房屋逐一进行清理。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后还田。探索建立轮流值日、聘请保洁员、有偿服务、推选专人负责等制度,加强对垃圾的管理,从根本上改善村容村貌和农村环境卫生。组织群众对道路沟渠进行彻底清理,保证沟渠畅通。搞好房屋整修,重点抓好破旧房屋翻修,整治改造农户面貌,使农村道路、庭院整洁,室内干净卫生,柴草、杂物堆放整齐,居民生活井然有序。
(六)倡导健康文明新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成立新农村管委会、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建立健全以《村规民约》为重点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村民有章可循,照章办事,树立文明新风。加强人口素质建设,有组织、有计划、分期分批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倡导尊老爱幼、计划生育、邻里和睦、见义勇为、扶贫济困的文明新风,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以及“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村组”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农民的整体素质。
(七)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治理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改善农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办公条件,搞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加大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增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加大对软弱涣散基层组织的整顿力度,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基层干部服务群众、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水平。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从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青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拔村组干部,努力培养事业心强、能干事、公道正派的带头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健全“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完善“一事一议”和村务公开等制度,引导农民自觉地参与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依法有效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不断激发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矛盾,建设平安乡村,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八)高标准建设示范村,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样板。按照抓点示范、以点促面、整体推进的思路,对年内开建的36个示范村,逐村落实村庄建设规划、具体建设内容、整合到村的项目、帮建单位与帮建措施,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创造典型,探索路子。全县36个示范村年内共规划新建住宅540户4.8万平方米,建成“一池三改”沼气示范户2400户,“村村通”工程1000户,发展养牛户600户,建成生猪养殖小区1处,示范推广种植良种小麦1100亩、全膜洋芋1.2万亩、全膜玉米2.3万亩,间作蔬菜和药材1400亩,种植优质牧草2400亩,栽植绿化树3.7万株,有组织输出劳务工2100人,拆除违章建筑5100平方米,新修维修道路11条39.5公里,硬化巷道252条29.3公里,修建排洪渠2.1万米,配套桥涵1座,新建村文化活动中心36处,建成文化宣传墙1.2万平方米。
五、保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核心内容,对确定的新农村示范村,集中领导力量,实行包抓包建。包乡(镇)县级领导,要把示范村牢牢抓在手上,经常深入乡村调研、督查,协调解决问题;乡镇党政一把手每人要包抓一个示范村,具体落实建设任务。要通过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为示范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要加强思想发动和宣传动员,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宣传工具,及时宣传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拓宽农民反映意见及建议的渠道,在全县上下形成抓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气氛。
2、整合项目资金,健全投入机制。坚持“农民自筹为主、政府引导为辅、社会力量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国家投入主要用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房屋改造、室内设施建设等投入由农户承担。要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确保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向新农村建设倾斜,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向农村的覆盖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县直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上级政策、使用好上级投入资金,积极向上争取支持。有效整合农村公路、扶贫开发、安全饮水、农村能源、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集中支持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统筹考虑重大项目安排,拓宽投资建设思路,积极探索土地资产运作、个人资本参与、企业投资经营、业主承包开发、共同投资管理等办法,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工商资本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动全社会力量扶农助农兴农,逐步形成在政府带动下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村基础设施、社会公共事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和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3、强化部门职能,形成建设合力。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分项目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建设、国土部门负责各示范村建设规划,并提供各种风格的民宅设计方案;交通部门负责示范村公路勘察设计和建设技术指导,向上争取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卫生、能源部门负责搞好环境整治、改水改厕和沼气池建设;水利部门负责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以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规划设计和技术服务;林业部门负责制定示范村绿化总体规划、自然村庭院绿化、道路绿化规划及相关技术指导工作;电力、电信、广电部门负责做好通电、通信息、通广播电视工作。其它部门也要根据职能,及时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搞好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
4、严格目标考核,促进任务落实。县委、县政府将新农村建设列入全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制定具体的考核指标和验收办法进行单项考核。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严格的责任落实制度,把各项建设任务分解到人,把工作责任靠实到人,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逐级狠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按期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督促检查和工作调度,及时掌握、通报各示范村建设进展情况。对完成建设任务的村镇,坚持建成一个,验收一个,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进行。
2022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篇11
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决策部署,根据《中共江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省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会议精神要求,稳步推进我市“十四五”乡村振兴工作,着力打造彰显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美、和谐有序之美的新时代“五美”乡村。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全市范围内选定一批“十四五”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以下统称重点村),从资金投入、政策帮扶等方面给予集中支持,着力补齐短板弱项,加快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打造高标准乡村振兴典型示范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示范、勇争先”。
(二)总体目标。持续巩固拓展重点村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扎实开展“两整治一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农村路域环境、农村人居环境、特色产业发展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服务水平。至2025年过渡期结束,重点村脱贫攻坚成果稳定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入实施,力争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示范引领的乡村振兴样板村。
二、选点条件
在全市涉农县区、湾里管理局行政村(不含相当于行政村有农业人口的林场、农场、居委、社区等)中,选定18个基础条件较好、自然资源禀赋突出、产业发展空间较大的行政村,其中进贤县5个,南昌县、安义县、新建区各4个,湾里管理局1个,作为“十四五”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统筹整合各级资源资金,加强政策支持,进行重点帮扶。
各相关县区、湾里管理局可结合实际,自主选定一批“十四五”县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原则上要将“十三五”省级市级脱贫村全部纳入当地“十四五”县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范畴,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三、重点工作
(一)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乡镇人民政府根据村庄发展实际情况,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报县(区)政府批准,力争2022年上半年完成省、市、县级重点村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守住耕地,盘活资源,以微更新方式整合建设用地,科学合理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二)提升特色产业发展质效。立足重点村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根据“一镇一品”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延伸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增值链条,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加快形成区域性特色品牌,促进当地农业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尊重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服务。持续实施消费帮扶,加快农村电商发展,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
(三)大力整治农村路域环境。深入推进重点村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公益事业路和路网联通路高质量建设,推进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和成网成片,分年度梯次实施“白改黑”,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标线、标识、标牌的设置和维护,排查消除农村道路安全隐患,全面拆除道路两侧违章建筑、残垣断壁和有碍观瞻的破旧建筑物,统一两侧商家店招店牌,规范整治各类管线和垃圾收集设施,全面清理各类乱堆乱放的垃圾,在道路两侧因地制宜栽种本土树种,提升路域环境美化、绿化、亮化和安全水平,打造美丽风景示范线。
(四)全面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巩固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区域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有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统筹农村改厕和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因地制宜推动重点村污水处理,提升污水治理水平。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分类有序推进“厕所革命”,对建设不规范的农村户厕分类分步进行整改。加强无厕户、旱厕户的改造提升和乡村公厕建设,到2025年,重点村农村卫生厕所全面普及,厕所粪污得到有效处理。
(五)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重点村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战斗堡垒作用。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构建党员示范引领,村民理事会、妇女小组长、志愿服务队等村民自治组织共同参与的多元共治体系,推进村委会规范化建设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阳光工程”。持续开展“农村特殊对象巾帼帮帮团”活动,引导更多家庭共建美丽环境。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巩固深化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持续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加快农村“雪亮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乡村调解平台和调解队伍建设,推进农村网格化服务管理,做好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等重大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大力弘扬优良传统礼俗,深入推进婚丧嫁娶领域移风易俗,有效遏制高价彩礼、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
四、支持政策
(一)加强产业发展支持。充分发挥各级财政投入乡村振兴战略资金作用,持续加大重点村产业发展资金投入。引导重点村依托资源条件,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林下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完善稳固持续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与重点村合作建设原料基地、加工基地。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合理布局冷链仓储物流节点,因地制宜结合需求建设电商快递综合站。引导重点村群众积极参与产业长期发展,有效壮大集体经济。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加大对重点村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十四五”期间市级财政每年每村安排专项资金300万元,各相关县区、湾里管理局根据重点村建设实际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用于重点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原则上每个重点村每年安排新农村建设村点不少于4个,结合各地规划和特色,全面提升重点村农村环境和乡村建设品质。加强资金项目监督绩效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三)强化金融保险服务。
加大对重点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领域信贷投放,创新金融帮扶产品和服务模式,拓展贷款担保方式,在贷款准入、利率、期限等方面,对重点村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适当延长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和风险补偿金等政策,允许新增贷款、续贷展期贷款在过渡期内继续给予贴息和纳入风险补偿。鼓励创新险种,提升重点村保险服务质量,推动保险资金支持重点村乡村振兴。
(四)动员社会力量帮扶。
加强重点村帮扶工作,根据重点村村情实际,各相关县区、湾里管理局要向重点村选派第一书记,实现“十四五”省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第一书记全覆盖。组织民营企业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积极动员和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家官乡贤参与重点村乡村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压实各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健全“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镇推进实施”的工作体制,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制定配套支持政策。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和沟通衔接,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二)严格督察考核。
将重点村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对各相关县区、湾里管理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实行严格的考核评估,同时通过市县电视台对重点村乡村振兴工作过程全程记录、前后对比,确保考核的公平性和公信力。充分发挥村级纪检监督员监督作用。
新农村建设方案 篇12
为了落实县委、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切实抓好我乡20xx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把新农村建设纳入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发展轨道,作为我乡推进城镇化和保持我乡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现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20xx年,我乡继续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为指导,大力推进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四改一整、三绿一处理”等各项建设。重点办好改水、改厕、改路、改房、环境整治五件实事,解决好农村“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问题,确保实现“走平坦水泥路、喝县自来水、上卫生水冲厕、住整洁舒适房、用洁净能源、居绿色家园,建生态环保新村”的目标。
二、工作任务
一是抓好公路沿线村村自然村的新农村建设;二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点的绿色家园建设;三是抓好两个新农村建设点的农村清洁工程;四是抓好定点“人家”幸福工程以及公路旅游景观工程;五是抓好20xx年新农村建设定点工作;六是抓好原新农村建设点的成果巩固。
三、工作重点
(一)突出主导产业建设。坚持突出原生态特色,打好绿色、有机品牌。一是要围绕培植以柑和绿色大米为主导产业,壮大绿色有机农业,按照“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投入科技化”的产业化模式经营。在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发展生产,做到户户致富。二是要结合推进“双十双百双千”工程、扶贫开发工程和农民科技培训计划的实施,着力抓好“一村一品”产业示范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加快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新农民培育步伐。三是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推进庭院经济、务工经济、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等,努力提高农民增收和生活水平。
(二)突出村庄整治建设。一是在做好“三清六改四普及”的基础上,要确保改水、改厕、改路、改房100%的到位;二是要按照绿化净化美化的要求,大力推进村点“三绿一处理”建设,结合“一大四小”工程,做到庭院、道路、村旁全面绿化。三是对于村庄周围的垃圾,采取分类处理,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模式。实行“1元保洁”机制(即受益农户每人每月缴纳1元卫生保洁费),制订卫生公约,划分卫生责任区,实行卫生门前“三包”,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清洁工程卫生长效机制。四是结合实际重点抓好村自然村旁樟树林的美化,建好室外活动场所和休闲休息亭。
(三)突出农村新社区建设。一是抓好村点社区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村合作社建设,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健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民理事会、监理会和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等农民自治组织。重点做好室内活动场所、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确保建成组织完善、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二是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在新形势下做爱科学、懂技术的新农民。积极开展创建“手机村”活动和广播“村村响”工程,重点在三枥村创建“手机村”,及时掌握信息,提高思想道德、民主法制、科学文化水平,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四、工作和时间安排
1月份:根据定点的情况制订方案,并在村点协助理事会制订制度和理事会章程,制订农民自筹资金筹集方案,做好村庄建设规划。
2月份:完成市县下发的年度自评工作,迎接市县检查验收。结合春节大团圆,开展卫生评比大检查。
3月份:召开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并组织培训,制定好村庄整治建设、产业发展和新社区规划,拍摄旧村庄图片,完成村点3万元集中资金上交县新村办,全部拆除破旧房和猪牛栏,做好迎接上年度省检查验收考评工作。
4月份:迎接县第一季度督查工作,启动改水工作。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禁赌协会和红白理事会。
5月份:改水、改厕、改路以及村庄整治,做到基本完成。
6月份:进一步完善改水、改厕、改路任务,做好第二季度工作小结。
7月份:迎接县二季度督查工作,启动改房,完成粉刷任务和农村清洁工程。
8月份:全面完成农村清洁工程建设。
9月份:全面完成改路和“四普及”任务,开展整治村庄环境、改栏、改环境任务,全面完成外墙粉刷和浆砌阶檐任务。完成新村建设做好三季度的督查准备工作。
10月份:迎接县三季度督查工作,全面完成村庄整治,全面完成室内外活动场所。
11月份:全面完成村庄整治建设的扫尾任务,协助村点将直接统筹资金,帮扶单位和乡政府的扶助资金到帐,做好台帐,收支情况,建立社区管理机制,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开展景观公路工程。
12月份:全面完成自然村建设,全乡进行各项建设验收检查,做好省、市、县的检查验收工作,全面总结和考评工作,查看20xx年后备点的建设情况。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点单位要牢固树立抓新农村建设就是抓发展、抓稳定、抓民生的理念,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一是加强力量。经乡党委、政府研究,调整乡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二是加强理事会建设。乡、村干部要全力配合理事会成员做好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特别是在资金、技术服务、土地流转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围绕发展环境、完善设施、培育产业加强服务为重点,逐步推进社区建设,使新农村建设有序顺利进行。
(二)加大资金投入:一是在上级直接统筹资金到位的同时,乡、村要加大资金投入,每个点乡镇不少于3万元,村委会不少于1万元,努力争取帮扶单位和社会有志人士、扶助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二是要鼓励农民筹资投劳。既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又要尊重农民意愿,搞好“一事一议”,动员和组织农民积极加大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公共事业,每个村点农民投资投劳占总投资不少于80%;三是要落实衔接统筹资金,争取衔接安全饮水、沼气池、农业综合开发和卫生部门的改水改厕等项目资金;四是乡、村干部要与金融信贷单位取得联系,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加强文明信用户的创评,扩大贷款规模,满足新农村建设资金到位。
(三)加强帮扶指导:一是根据乡党政班子成员的分工以及各办公室的蹲点,驻村帮扶新农村建设;二是积极配合县帮扶单位下村指导工作,县包(挂)村单位支持资金争取10000元以上;三是乡、村干部要积极动员企业老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
(四)严肃财经纪律。一是各新农村建设点,对资金投入,要做好安排,不留缺口不欠帐。采取统一发票报账制。二是确保新农村建设直接统筹资金专款专用,由县财政局拨付到乡经管站,再由行政村或村点开具收据拨款,建立村点台帐,并规范台帐、明细帐、分户帐和凭证管理制度,做到账证一致,合法有效。三是要加大资金督查力度,坚决杜绝违规经费开支,确保资金安全、高效、健康运行。
(五)考核与奖罚。乡、村领导干部要切实履行好协调、督查、指导新农村建设点的工作职责,做到每月一布置、每周一指导、每月一督查、每月一通报、每季一评比、半年一小结、全年一表彰,对新农村建设实行年终考核,建立奖罚措施。
(六)明确要求分解任务。经乡党委、政府研究,把新农村建设的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人,具体分解见附表,强力推进我乡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