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文化建设的内容范文【最新10篇】正文

《文化建设的内容范文【最新10篇】》

时间: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下是细致的小编为大伙儿分享的文化建设的内容范文【最新10篇】,仅供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化建设的 篇1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从理论的角度看,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可以按照四个层面安排,即:企业文化大体应包括精神文化、行为文化、 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这四个层面不是各自独立、自成体系的四个独立方面,也不是两两相对的传递互动关系,而是彼此交织辐射、相互影响、交互促进的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运行中,企业文化建设的入手处和重点内容,不可能按照上面的四个层面展开,任何一家企业照此开展企业文化建设都难以起步或起步之后难以为继。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需要放在六个层面上,其层次结构应该是:

第一,企业战略目标和共同愿景。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对企业已经确定的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战略目标、企业的共同愿景这三项内容进行重新审视,用便于传播的语言做出表述和解释。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需要把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战略目标、企业的共同愿景这三项内容的宣传作为重要工作任务展开深入。这是通过举旗来实现凝聚功能的最主要抓手。

第二,理念精神文化。相对于企业文化系统的其他层面来说,企业的理念精神文化是最深层次的文化源头,处于其他文化层面的核心地位。企业理念的提炼工作完成后,要通过理念的宣传、灌输、渗透、开发几个步骤,实现全体员工对企业理念的认知、认同,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始终不渝地进行“铸魂”。

第三,行为文化是以企业员工的行为形态、活动特点为显现的文化。行为文化的培育是一个艰苦长期的养成过程。行为文化要历练出员工的自觉的文明行为习惯习俗,实现由强制规范到自觉习惯的驯化。行为文化的建设过程,是一个文化“导行”的陶冶过程。

第四,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融进企业制度的规定和执行中的文化理念和文化特性,而不是制度本身。任何一家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都会提出制度文化建设的任务,但是都需要避开一些本企业无法企及的制度性体制,不要在那些不可能取得实质性成效的方面企图取得“文化突破”。

第五,环境文化。环境文化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创造企业环境使之折射显现企业文化的精髓个性,成为企业文化的象征载体;另一方面是让企业环境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要件依托,通过环境的文明文化氛围特质来起到陶冶熏陶员工的物质反哺精神的作用。

第六,物质文化。企业的物质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依托(如设施、设备、材料等)和物质成果(即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所承载的文化,是企业文化对物质依托及成果的文化注入。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

由于企业的行业特点、产品特点、市场特点不同,加之每个企业自身的文化背景、文化积淀、文化特色的不同,还由于企业所面对的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不同,在企业文化建设起步之初,都需要选择比较合适的切入点,而且这个切入点往往是其后相当长时段里的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

第一,由于企业的产品市场不同,企业文化的切入点一般在品牌文化、形象文化、管理文化这三者之中选其一作为切入点。

对于从事基础性产业的企业,比如煤炭、电力、冶金等企业文化的切入点一般都选择管理文化。因为他们的客户都具有相当高的集中度,而客户对企业产品有非常专业的判断辨别能力,不会因其品牌造势和形象塑造而钟情。当然,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即使以品牌文化和形象文化作为切入点的企业,也必须苦练管理文化的内功,使品牌和形象具有品质的支持,否则将会使品牌形象断送于管理的粗疏疲沓。

第二,由于企业的既有基础和现实矛盾不同,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需要选择在最棘手的最挡手的环节上。

一个企业的安全生产成为焦点时,没有安全就失去生产的资格,甚至会完全葬送企业。这时的企业文化建设,都会把安全文化作为切入点。安全是一直困扰煤矿的最大的难题,也是煤矿一切工作的“天字号”过程。所以煤炭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几乎都从安全文化入手,而且普遍都是通过安全文化的成效来判定企业文化的效果。当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很难控制时,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会选择财务文化。当企业的发展面对科学技术的屏障限制,企业在多处多次攻关不克的无奈时,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会选择科技文化。当企业的现场管理混乱、岗位作业违章、流程控制紊乱时,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会选择生产作业文化。

第三,由于企业的文化追求、境界品位不同,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会选取在不同的人员层面上。

谋求成就大事业的企业家,在全面启动企业文化建设前,会潜心修炼企业家文化,会精心培育企业核心高管层的文化素养。高度重视企业细胞基础的企业,会把企业文化建设的注意力首先放到最基础的班组文化建设上,匠心独运地千锤百炼。试图打造强大的团队战斗力的企业,会把切入点放在执行力文化上,培植攻无不克、无坚不摧的团队执行力、战斗力。

文化建设的 篇2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内容

近年来,煤矿产业安全问题不断出现,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一种全新的体系越来越被重视,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各煤矿企业都形成一种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独特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一套完善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基础,对企业的健康发展,长治久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人文和自然相结合方面,即在一个安全的自然条件下进行安全的生产,其本质是在煤矿企业大力发展的同时,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来消除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达到和谐发展。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浅谈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

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珍惜生命、珍惜健康为前提来实现人类的价值。安全文化包涵:安全意识、安全素养、安全责任、安全制度、安全设备、安全技术、安全监管等。排除自然隐患,人的行为是煤矿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所以,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及安全意识是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二、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据调查显示,我国的煤矿行业事故大部分是人的违章作业和人的违章指挥造成的。例如2011年11月18日凌晨,内蒙古自治区镶黄旗塬林煤矿发生顶板塌方事故,7人获救,5人遇难,1人逃生。此次事故是由于煤矿老顶空顶距离超过规程标准,造成采空区大面积垮落,摧毁工作面的责任事故,如果管理人员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不会出现如此的惨剧,5条生命就此付出惨痛代价。发生塌方事故时,井下作业13人,其中1人逃离,12人被困。在被困的12名员工中获救7名,5名遇难。由此,我们可以深思:同样被困,为什么有的活下来而有的遇难?当然不排除个人自身的体质原因,但是,在同样遭遇,结果却不同。在此临危时刻才凸显出人类是渺小的,连基本的急救措施都不了解那只能是等着死亡的来临。这就需要管理者应在岗前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结合实例去引导员工怎样才能在危险中求生。而管理者应时刻的注意工作现场的设备是否正常运转、环境是否适合作业等等。管理者在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可以通过海报宣传、广播宣传、讲座以及电视宣传,让安全意识稳扎员工的心中,只有这样才能具备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高效的工作以及完善的安全制度。

三、增强职工的责任心

增强职工的责任心是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而要想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就必须要有一套制度去约束员工,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特别是对于管理者,其责任心应比普通员工都强,自己有这样才能在作业时及时发现问题,果断采取措施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逞一时之利而造成不良后果。企业管理者一方面是对企业不负责;另一方面是对生命不负责。煤矿企业本身的不安全因素复杂,基于本身行业的自身特点,更应实施一套完善的安全制度以培养员工的责任心。在各个岗位设立安全标准操作规程,以随时提醒操作者按照标准操作。严格遵守国家安监局的规定,实施领导带班子下井,及时排除隐患,整改不良作业习惯。定期的对员工进行培训,在对待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上,鼓励员工主动汇报以解决,只有这样,职工在满怀责任心的状态下,才能对安全隐患发现的早、整治的早。

四、增强物态文化建设

在职工的人文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增强作业环境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必须要为员工创造一个稳定的、良好的工作环境。没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即使员工的安全意识再强,事故发生的几率也是相当大的,可以说,在不安全的环境下工作,活着就是侥幸。好的工作环境是安全生产的保障,只有全方位质量达标,才能保证井下作业的安全生产。基于煤矿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其安全文化建设的开展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企业员工的学历、文化修养、专业水平、性格品质各不相同,管理起来确实不易。所以,安全文化建设的开展,对于煤矿企业来说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使之成为安全与生产、安全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安全文化建设在树立员工的自信心、增强员工的责任心、保证企业正常运营、及时排除事故隐患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范志堂。推进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及途径[J].COAL SCIENCE&TECHNOLOGY MAGAZIN,2010(3):94~95

文化建设的 篇3

[关键词]大学行为文化;建设内容;建设途径;建设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3-0004-04

大学行为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大学校园文化链中的终端环节,是使人们最易感受到的、可见的、直观的、与其他组织和团体相区别的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影响下的大学校园特有的文化,是大学人(大学教师和学生)内在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民主、平等、和谐的运作机制的外在体现。其特点是具有稳定性、先进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大学行为文化一旦形成,就会长期保持不变,是大学人自发、自然稳定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是国家公民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先进和高尚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对其他公众的行为具有示范作用。大学行为文化建设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大学行为文化建设的内容

大学行为文化的主体是大学人,即大学教师和学生。大学行为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大学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大学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行为和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行为。大学人的行为要形成一种文化,需要全体师生员工认可并且自觉自愿地去实施,这是具有主流的较有规范的行为。大学行为文化是在大学管理、教学与科研和学生学习与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与其他组织相区别的行为文化。大学行为文化建设不是一项孤立的活动,必须结合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环境文化建设一同进行。因此,大学行为文化建设依赖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环境文化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大学行为文化的建设脱离了其他文化建设是不可能顺利进行和完成的。

(一)管理行为文化

大学的管理模式应该是最具人性的、公正的、透明的、民主的、科学的和高效的。大学管理行为文化应为教学行为文化和科研行为文化起到表率作用。管理行为文化的建立要靠管理制度的约束,并以自觉自愿执行为前提条件。没有管理制度的约束,大学人的行为文化就没有方向,没有方向的行为文化不可能形成一种文化;没有自觉自愿的行为,大学人的行为文化就会失真,失真的行为文化只能是一种表演,不会长期维持下去。因此,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大学行为文化是否能够成为一种文化至关重要。管理行为文化,依赖于管理行为规范的严格执行。大学管理行为规范,包括人员管理行为规范、财务管理行为规范、物业管理行为规范等。人员管理行为规范包括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行为规范、学生管理行为规范、学生社团管理行为规范和班级管理行为规范;财务管理行为规范包括所有费用的收缴与支出行为规范(包括学校财务管理和学生社团经费管理、学生班费管理);物业管理行为规范包括大学校园内的所有资产管理的行为规范。

(二)教学与科研行为文化

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上的教师,其行为规范是大学行为文化文化建设的又一内容。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都是围绕着育人而展开的,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因此,大学教师应该有相当严格的行为规范,只有这种行为规范内化到教师习惯的行为当中,才能够形成一种行为文化。教学行为与科研行为是大学行为文化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因为大学生接触最频繁是大学教师,大学教师的态度表征、行为方式直接影响和感染着学生。大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包括备课行为、课堂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课下辅导答疑行为、成绩考核和试卷评阅行为。大学教师的科研行为包括科研活动中的课题申报、文献查阅、科学实验、调查研究、评估反馈、查找错误、问题更正和应用推广等行为。

(三)大学生学习与日常生活行为文化

大学生学习与日常生活行为文化,直接反映了大学行为文化建设的水平。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学业,如果大学生的学习行为规范不能够充分体现,那么大学也就不成为大学了。大学生学习行为规范,包括参加军训行为规范、课堂行为规范、课外学习行为规范(教室自习行为规范、图书馆学习行为规范)、复习应试行为规范、科研小组活动行为规范、社团活动行为规范、实习实践行为规范、社会调查行为规范等;大学生日常生活行为规范包括人际交往行为规范、恋爱行为规范、休息行为规范、娱乐行为规范、消费行为规范等。大学要制定大学生学习与日常生活行为的具体规范,具体规范的内容要细化,要明确告诉学生如何才能按照规范去做,即告知学生执行规范行为的具体方法。比如香港中文大学做的一个小册子,内容是在校园内杜绝性骚扰,把性骚扰的行为表现、出现被性骚扰的情况后如何应对和处置写得一清二楚。小册子在学生食堂、学生宿舍、教学楼等场所放置,学生和教师可以随便取阅。学校要把学生管理工作者和教师是否了解和熟习大学生学习与日常生活行为的具体规范作为考核内容之一。

二、大学行为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制度先行,严格执行

制度是大学行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没有制度的约束、激励、引导,大学行为文化就难以形成,高校要在各个层面上制订行为规范。制度的建设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要建立一系列的约束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激励制度,制度的制定、执行需要公开、公正和公平。发达国家的大学和我国港、澳、台的大学对大学教师和学生的一些行为有十分明确的规定,比如对在校园内吸烟、性骚扰等行为有非常严格的规定。高校制度文明建设是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的进程虽然有赖于大学现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整体水平的提高,但制度先行对人的行为会起到导向作用。

(二)公平公正,内化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校师生员工,用中国梦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大学行为文化建设,要和大W精神文化建设同时进行。在建设大学精神文化中,必须明确大学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大学人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是什么?这些问题是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中的基本问题。基本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其他问题的解决就会图有形式而已。大学人的凝聚力是一种精神力量。凝聚力产生的基础是公平、公正和公开,是人际关系发展到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和互相依赖的基础上形成的。

(三)环境暗示,潜移默化

社会学、心理学、环境科学等研究表明,人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暗示影响的环境中,其感情与行为会受到不同的影响,许多行为和心理活动是其无意识地对来自环境的各种暗示所作出的反应。环境暗示包括精神环境暗示和自然环境暗示。精神环境暗示是通过宣传文字与图片、公益广告、校园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进行视听信息的刺激,接受教育从而改善行为。自然环境暗示是通过校园内的建筑物、雕塑、花草树木、标牌、动物等进行视觉刺激,从而起到激励、和谐、愉悦、明晰、沟通等作用。此外,要避免“破窗效应”的不良环境暗示。

(四)行为塑造,习惯养成

行为科学研究认为,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其余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即便是创新,最终也会演变成习惯性的创新。人出生的时候,除了气质会因为天性而有所不同外,其他如习惯、性格等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家庭影响和教育的结果。习惯往往是在看似不经意的小事中形成的,但它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习惯与自信的程度、成功的机会和享受生活的能力密切相关。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根本。只有养成习惯才能使大学人的行为成为一种文化。因此,要引导教师和学生把良好的行为变成一种习惯和第二天性。习惯性地去创造性思考,习惯性地去认真做事情,习惯性地对别人友好,习惯性地欣赏大自然的美,那么和谐也就成了习惯,行为就成了习惯,多数人良好习惯行为的集合就形成了大学的行为文化。

三、大学行为文化建设的方法

大学行为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心理―行为”工程,具有极强的学科性和专业性。根据行为主义理论与方法,大学行为文化的建设,要通过塑造、促进和转移、链接、行为技能训练等对良好行为的建立和通过强化、惩罚等对不良行为的矫正,以及激发自我管理等方法才能得以实现。大学行为文化的建设,不仅要重视良好行为的建立,而且还要重视对不良行为的矫正。自我管理内容包括大学生的时间管理、目标管理、形象管理三个方面,其方法包括目标建立和自我监督、前提控制法、行为契约、安排强化和惩罚、社会支持、自我指令及自我鼓励法。大学行为文化建设要明确大学生自我管理问题,如不良饮食习惯、不正确的恋爱行为、等,以及大学生在哪方面的行为改变比较困难等问题。

(一)建立良好行为的方法

行为塑造。采用有规律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出所需要的行为并使之固化的过程,就叫作行为塑造。行为塑造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行为塑造法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研究结果而设计的培育和养成新反应或行为形式的一项技术,是操作条件作用法强化原则的有力应用之一,是用来培养一个人目前尚未做出的目标行为手段,是使个体行为不断接近目标行为而最终做出这种目标行为的差别强化过程。差别强化出现于在一个情景中一个行为被强化,所有其他行为都没有被强化时。结果是,得到强化的行为就会增加,没有得到强化的行为通过消失原则而减少。在大学中,采用团体辅导的方法与技术对大学生良好行为进行塑造,这种探索是有积极意义的。

行为促进和转移。促进是用来增加在适宜的时间里完成正确行为的可能性。促进包括言语促进、姿势促进、示范促进、躯体促进等反应促进和刺激内促进、刺激外促进等刺激促进。言语促进、姿势促进、示范促进、躯体促进都是为良好行为的形成制造心理场。正确反应一旦出现,促进就必须消失以便刺激控制转移到自然状态下的行为。刺激控制的转移方式有促进渐消、促进延迟和刺激渐消。如果只有促进没有转移,行为者就会产生厌烦感、疲劳感和不信任感。行为一旦形成一种共识、共有的行为,行为的塑造和促进工作即告完成。大学领导对大学教师、大学教师对大学生、大学管理者对工勤人员要学会促进和转移的行为操作方法,这对管理的深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行为链接。由很多部分组成的行为叫做行为链。要使一个人的良好行为形成自然习惯,必须使其行为形成一个链接,中途不可中断。链接的方法有逆向链接(首先教行为链中的最后一个行为,然后再依次教前面一个行为)、前进链接(首先教行为链中的第一个行为,然后再依次教后面一个行为)、完全任务呈现(每次学习尝试都对整个刺激―反应链进行促进)、文字任务分析(写下每步行为的描述以指导行为)、图像促进(用任务分析中每一个步骤的图像作为促进方式)、自我指导(进行行为链中每一步行为时都进行自我言语促进)。大学领导、大学管理者、大学教师工作再忙也要注意行为实施者良好行为培养的连续性,不能虎头蛇尾。应彻底摈弃务虚作风和雷声大雨点小的短期效应,只有这样,才能规避行为断链的现象出现,才能使良好的行为保持下去。

行为技能训练。行为技能训练是通过示范、指导、演习、反馈、泛化等建立良好行为的方法。训练者首先要向学习者示范正确的行为。指导是指向学习者恰当地描述某种行为;演习是在接受指导或观察行为示范后对这种行为进行实践;反馈是学习者进行演习后训练者对正确行为的肯定和对错误的更正;泛化是使其良好行为迁移到其他行为当中。大学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够只注意知识的满堂灌,特别是思想品德课,要注重大学生行为技能的训练,通过行为技能来改善学生的思想品德,通过思想品德教育来矫正其不良行为。可以采用小组集体行为训练,示范和指导按照集体的方式进行,每个小组成员都要进行角色扮演,然后接受训练者和其他小组成员的反馈。这样反复示范、指导和反复练习,直到小组成员能够在各个情境里头表现出正确的行为。按照集体的方式进行示范和指导的效率很高,成员可以相互模仿、学习、评价、反馈等。每个小组成员都参加了角色扮演,这可以促进行为的泛化。当小组成员和训练者都赞扬一个成员的时候,对成功演习的强化作用就增强了。

(二)矫正不良行为的方法

行为强化。行为强化是当一个行为造成了有利的结果时,这个行为更有可能在将来的相似环境中被重复。通过行为强化过程得到增强的行为叫操作性行为。增强了操作行为结果的事物叫强化物。人的行为有无意识行为、操作性行为和目标行为三种类型,正性强化和负性强化都是加强行为的过程。正性强化是一个行为的发生,随着这个行为出现了刺激的增加或者刺激强度的增加,从而导致了行为的增加。如给超额完成目标行为的人奖励力度大于正好完成目标行为的人奖励力度。负性强化是一个行为的发生,随着这个行为出现了刺激的消除或者刺激强度的降低,从而导致了行为的增加。[1]如给超额完成目标行为的人减少其不愿意去完成的其他任务,这就是负性强化。高校要根据行为人的心理需求,有效利用强化物适时对行为实施人进行良好行为的强化。

行为惩罚。行为惩罚是一个具体的行为发生后立刻跟随着一个不愿意接受的结果,从而使这个行为不太可能再次发生。行为惩罚从程序上可以分为正性惩罚和负性惩罚两种。正性惩罚是一个行为发生后跟随着一个刺激物的出现,从而使这个行为不太可能再次l生;负性惩罚是一个行为发生后跟随着一个刺激物的消除,从而使这个行为不太可能再次发生。[1]大学行为文化建设的初期,如果没有对违背实现共同目标行为的惩罚,这对行为文化建设是非常不利的。

行为惩罚不能以权势压人,应以理服人,要让错误行为者心服口服。因此,此一行为矫正方法的实施更应该细致入微,要把情、理、法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否则会造成新的矛盾和抗拒。

(三)培养自我管理的方法

时间管理。大学人的行为始终伴随着对时间的分配和利用,时间的分配和利用情况直接反映其行为的情况。时间管理是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在知识爆炸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如果不懂得时间管理,是不会培养出合格人才的。现在很多大学生不会管理时间,睡懒觉、泡网吧、学习没有计划、职业发展没有规划,等等;大学教师忙于杂事,到评职称时愁得写不出文章;大学领导忙于应酬,没有时间进行教学与科研。这些都是对时间没有进行很好管理造成的。大学应开设《时间管理》讲座或选修课,让大学生学习时间管理的具体方法。在教师队伍中,也应该开展时间管理知识的宣传。

目标管理。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调控着他的行为。哈佛大学有一个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2],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在这群年轻人中,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27%的人没有目标。25年后,那些3%的人几乎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有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和社会精英;那些10%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那些60%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有安稳的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那些27%的人几乎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常常抱怨他人、社会和这个世界。可见,在大学中要大兴目标管理教育,开展《目标管理》课的通识教育,使大学人懂得目标管理的重要性并掌握目标管理的方法;要大力倡导大学人进行目标管理,只有普及目标管理,大学才能形成稳定的行为文化。

形象管理。行为的表征伴随着行为主体的形象。主体的形象虽然与主体的行为不是同一事物,但形象管理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行为。形象既是一种表征,同时也是一种行为。大学行为文化的建设要激发大学人进行形象管理。个人形象管理是在仪态、行为方面建立“适当的”形象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形象管理是对大学行为文化的认同和沟通,以及对外部关系的协调和处理,是体现大学人精神状态的重要方面。因此,在大学里开展形象管理教育课(如大学生礼仪课等)或者把大学生形象管理内容融入思想道德课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开展形象管理教育课,加强行为训练,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树立良好的形象。把大学生形象管理内容融入思想道德课中,这既丰富了思想道德课的内容,又使枯燥说教的思想道德课增添了活力。

情绪管理。应用正确的方法对自己的情绪感知进行探索,然后调整控制和调节放松,提高对情绪的自觉意识,控制情绪低潮,保持乐观心态,不断进行自我激励、自我完善。情绪分正、负两面,但真正的关键不在于情绪本身,而是情绪的表达方式。管理情绪不是压制情绪,而是在自我觉察情绪后,用适当的方法调整情绪的表达和转移方式。要丢掉抱怨情绪,转移愤怒情绪,消除焦虑情绪,预防忧郁情绪,转化悲伤情绪,放下后悔情绪,战胜挫折情绪,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用心理暗示法、注意力转移法、适度宣泄法、自我安慰法、交往调节法和情绪升华法进行自我调节,这才是健康的情绪管理之道。

[ 参 考 文 献 ]

[1] [美]Raymond G.Miltenberger著,石林等译。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58-74;94-98.

文化建设的 篇4

关键词 网络环境;校园文化;内容;高校

文化世界以无限丰富的多样性呈现,但是由不同特质负载的意义单元,并不是无规则的离散分布,而是有规律的排列组合,文化意义单元之间按照一定的本质性联系构成整体的文化世界,称为“文化结构”。高校校园文化分为四种形式或四个子系统,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这四个层次形成一个不可分割而又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并呈现出了层层递进的关系。因为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与基础,任何一种精神文化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物质环境之中,体现在校园个体和群体的行为上,反映的则是校园文化活动的行动规则与行为规范的普遍要求,并在整个校园文化环境中产生出一定的影响力、迁移力和感召力。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灵魂,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是青年学生价值观形成与信念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以物质文化为载体体现高校特色

校园器物文化(或称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应体现校园的精神文化风貌。校园器物文化建设的目的应该是使它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建设物质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但是,某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却背离了这一宗旨,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校园环境建设,一味追求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评价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就时单纯对物质文化建设津津乐道。离开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内核,单纯的校园环境建设就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意义。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形象地比喻为“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重视校园物质文化的营建,校园景观建筑、文化设施、休闲娱乐场所等要蕴含丰富的人文气息。高品位的校园环境可以起到陶冶学生性情、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营建校园物质文化的过程中,要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加强文化载体建设,发挥校报、新闻网、广播台、宣传橱窗等校内各种新闻媒介的传播作用,当前尤其需要认真抓好校园网络的建设和管理。

互联网一进入校园,就以其传播快速、信息量大等优势迅速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思想政治工作、学术交流、社团活动、文艺体育和管理制度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就是校园网。在这个学校师生的网络家园,校园网为师生提供了交流、学习、参与学校管理、政务公开、展示才干甚至是解决生活琐事的平台,也同样为全社会提供了展示学校精神风貌、了解学校发展现状的窗口。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校园网已不仅仅是大众传媒,它已成为浓缩校园文化的重要窗口。

二、以制度文化为规范确定主导原则

合理的规章制度是良好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思想品德的规范化。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教育的要求就会空泛无力。实践证明。严格的校纪可以促进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但是,制度文化的目标内隐在精神文化的内涵之中,在发挥其强制性、诱导性保障作用的同时,不能偏离精神指向。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把校园文化建设附属于学生管理部门,强调控制功能、约束功能、鞭策功能,而忽视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激励功能,只把校园文化建设看作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有的高校则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的开展。制度出台了不少,活动开展了不少,表面上看既井然有序又轰轰烈烈,但实际上主体价值没有得到提升,引导、教育效果也没有真正实现。

高校必须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和规章制度建设。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2.9%的被调查高校制订了针对教师开发的电子课程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只有8.6%的高校设置了专人或部门来负责解决师生在使用电子资源时所遇到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另外,对大学生调查的结果显示,只有30.1%的学生知道学校有关校园网内禁止商业音像资源的下载及传播的规定,52.1%的大学生了解校内各种版权资料的合理使用规定。另有24.0%的学生则根本不知道学校在上述方面是否有明确规定。此外就是学生上网时间过长问题,调查显示,66.3%的学生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超过3~4小时;学生们上网时做得较多的事情分别是“上BBS”(80.5%),“检索各种学习资料”(49.0%),“收发电子邮件”(48.7%),“看新闻”(46.5%),“社会交际活动”(36.4%)和“娱乐活动”(33.1%)。网上不良行为,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小的危害,引起了高校和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

为了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2000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根据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变化情况,充分运用网络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近年来,全国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校园网或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加强了网络安全和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力求引导大学生走积极、健康的网络之路。随着这些工作的深入开展,学生上网开始从单纯的个体行为转向有目的、有组织地参与活动,由被网络控制转向科学合理地利用网络。

网络传播从无序走向有序,网上行为应从被网络控制转向科学合理地利用网络。信息化校园时代,由于信息的和使用没有限制,网络传播处于无序状态。学生从网络中获得的对其思想观念有影响的信息内容,远远超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求的内容。为了有效避免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各高校普遍建立了三道防线:一是技术防线;二是法律、法规防线;三是思想和心理防线。这些举措的落实。使网络传播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网络环境。

信息管理制度创新是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提升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品位和层次的重要保障。必须在管理理念上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样,从静态走向动态,从直线性走向立体性,从孤立走向协调;在管理方式上要充分运用、发挥网络的技术优势,提高管理效率;在管理文化上要重视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而既作为管理的主体也是客体的师生,是整个信息管理制度创新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最具有主动性的一环,要通过加强师生的网络素质教育,引导师生理性地使用、利用和创造网络资源,增强师生抵御网络文化中不良因素影响的“抗

体”,掌握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主动权。

三、以行为文化为标志外化精神内核

在校园文化的诸多层面中,校园文化活动属于行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动态层面,包括教学科研活动、组织管理工作、课外文化活动,乃至后勤服务等,体现着校园文化的独特风貌”。校园文化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思想性、群众性、哲理性、启发性、趣味性等特点,易为学生接受,不仅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对学生完善知识结构、陶冶高尚情操、开发智力潜能、提高综合素质等都起到重要作用。

在网络环境下,网上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活动的特殊形式,它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存在于网络这一虚拟的特殊空间,是现实空间的无限扩大和延伸。网络能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拓展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扩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增强其时效性,消除盲区和空白。二是必须依托于网络设备和网络技术开展。网络设备是开展网上校园文化活动的基本物质条件,网络信息技术使网上校园文化活动具有极高的科技含量,并为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穿上了现代化的外衣。三是从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到组织形式、参与方式上与传统校园文化活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看,传统校园文化活动有的可以直接搬到网络上,如知识竞赛、征文比赛、访谈、座谈等。而有的运用于网络之上后,却只能是有其“形”而无其“实”,如各种竞技性体育比赛。从组织形式、参与方式上来看,网络的时效性、开放性、虚拟性、互动性等特征可以使活动的组织更为便捷、参与层面更广,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因其隐匿性、随意性和不可控性而造成诸如公平性缺失、对抗性减弱等一些实际问题。

网上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从单一变得日益丰富多彩。早期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主要是论坛、征文、游戏等,形式比较简单,知识和科技含量相对较低,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应用网络技术的能力普遍提高,一些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多彩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涌现。如2000年前后,湘潭大学学生创办了省内首家校园网上超市,通过网上知识大赛、网页制作比赛、远程网络象棋对抗赛以及学术问题探讨等多种形式和途径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舞台。由团中央、全国学联等主办的“和讯杯”第三届中国大学生电脑网络大赛,第一次采用了赛事上网、完全开放的组织形式,比赛内容共分为网络知识、网络创意、页面设计、个人网站及投资理财软件设计五部分,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加深了学生们对网络的理解,充分地激发了同学们的上进心和创造性。

归根结底,网上校园文化活动只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部分、一种手段,必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为学生提高素质、健康成长服务。为此,设计和组织开展网上校园文化活动,一方面要坚持多形式、多层次、多内容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坚持以学术科技活动为主体。把思想政治教育广泛渗透于各种活动形式和内容之中,为当代大学生在网络条件下健康成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四、以精神文化为灵魂凸显时代特征

社会政治发展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方向要求,社会经济发展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决定力量,社会文化发展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文化熔炉,高校发展则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内在动力。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坚持方向性与批判性相结合,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全面建设与重点推进相结合,以及国际性与民族化相结合的原则。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以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弘扬合乎时代要求的大学精神、成为先进文化示范基地为总体要求。当前,教育部门和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校园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网络设备的装备水平迅速提升,广大师生对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力明显增强。所有这些,为网上校园文化活动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网络文化具有鲜明的多样性。从性质来看。既有先进文化,又有落后文化;既有健康有益的文化,也有腐朽文化。从形态来看,既有传统文化,又有当代文化;既有高雅文化,也有大众文化;既有民族文化,也有世界文化。高等院校是先进文化的孵化器,不仅具有文化传承和选择的社会职能,更承担着文化创造、引领社会先进文化发展前进的历史使命。因此,高校网上校园文化活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并不断提升主流文化的品位,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以此来规范网络思想信息的主导性和纯洁性。

网络文化应以精神文化为灵魂,凸显时代特征。一是要坚持先进性要求,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把是否体现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高校校园文化的性质、方向和水平的根本尺度,防止和抵制腐朽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三是要坚持整体推进的原则,全面分析和把握高校校园文化的统一性和层次性,促使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协调发展,保证整体效应的发挥。

五、以大学理念为支撑突出育人中心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最终取决于它的精神文化。在整个文化结构中,隐型文化是整个文化结构系统的核心和统帅,显型文化只不过是隐型文化通过一定的载体关联起来而表现出来的文化现象。为什么校园文化区别于企业文化,为什么东方文化区别于西方文化呢?最重要的是文化特质,规定了一种文化区别于另一种文化的性质。因此,其根源在校园精神。那么校园精神应该是什么?这关系到大学理念。

所谓“大学理念”,就是指人们对那些综合性、多学科、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观念和哲学观点。大学理念主要关注大学的功能定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诸方面的内在规律及其关系等涉及到办学思想的基本问题。学校教育,不是“训练”的代名词,不是塑造“单向度的人”的工艺流程,而是一种培养人、武装人、塑造人的“园地”和“熔炉”。通过办学而育才,是大学的永恒职能;通过育才而兴国,是大学的根本目标。育才兴国,既是国家对大学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应该遵循的基本理念。在我国,解放前称“教育救国”,改革开放后通称为“科教兴国”,也称“人才强国”。大学的职能已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培养人才”逐渐演变为洪堡模式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美国赠地学院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乃至今天大

学的四种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国际交流。潘懋元先生曾卓有远见地指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大学职能的扩展,尤其是大学从远离社会的‘象牙塔’走向社会的中心,高等教育日益受外部关系规律的制约,社会也日益要求大学为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根据19世纪以前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所总结的经典的大学理念。已不能全面反映社会与高等教育关系的新进展,也不能满足人们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追求。因此,20世纪以来,尤其是世纪之交,人们不断提出许多新兴的大学理念。”育才兴国的主要途径是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和做人教育三个方面。通识教育主要指文理渗透、学科交叉,各专业彼此交融,相得益彰。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有关世界、国家与民族历史和社会改革与发展问题的知识;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修养;介绍自然科学理论、成果、发展、方法等方面的课程或讲座;外语、计算机等方面的工具性课程与技能。大学教育是一种综合性、全面性的素质教育,它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四个方面。大学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三个“注重”:注重文化素质教育,注重智力能力培养,注重个性全面发展。同时,教育的终极关怀是以教人“成人”为宗旨。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教授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二是教会学生如何思维,三是教会学生掌握必要的、高层次的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有关能力。这三者不可分割,彼此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影响,但学会如何做人是基础。”因此,树立做人教育的理念,推行并加强做人教育,是21世纪中国大学教育应确立的理念和应完成的新使命。

文化建设的 篇5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从理论的角度看,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可以按照四个层面安排,即:企业文化大体应包括精神文化、行为文化、 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这四个层面不是各自独立、自成体系的四个独立方面,也不是两两相对的传递互动关系,而是彼此交织辐射、相互影响、交互促进的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运行中,企业文化建设的入手处和重点内容,不可能按照上面的四个层面展开,任何一家企业照此开展企业文化建设都难以起步或起步之后难以为继。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需要放在六个层面上,其层次结构应该是:

第一,企业战略目标和共同愿景。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对企业已经确定的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战略目标、企业的共同愿景这三项内容进行重新审视,用便于传播的语言做出表述和解释。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需要把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战略目标、企业的共同愿景这三项内容的宣传作为重要工作任务展开深入。这是通过举旗来实现凝聚功能的最主要抓手。

第二,理念精神文化。相对于企业文化系统的其他层面来说,企业的理念精神文化是最深层次的文化源头,处于其他文化层面的核心地位。企业理念的提炼工作完成后,要通过理念的宣传、灌输、渗透、开发几个步骤,实现全体员工对企业理念的认知、认同,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始终不渝地进行“铸魂”。

第三,行为文化是以企业员工的行为形态、活动特点为显现的文化。行为文化的培育是一个艰苦长期的养成过程。行为文化要历练出员工的自觉的文明行为习惯习俗,实现由强制规范到自觉习惯的驯化。行为文化的建设过程,是一个文化“导行”的陶冶过程。

第四,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融进企业制度的规定和执行中的文化理念和文化特性,而不是制度本身。任何一家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都会提出制度文化建设的任务,但是都需要避开一些本企业无法企及的制度性体制性障碍,不要在那些不可能取得实质性成效的方面企图取得“文化突破”。

第五,环境文化。环境文化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创造企业环境使之折射显现企业文化的精髓个性,成为企业文化的象征载体;另一方面是让企业环境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要件依托,通过环境的文明文化氛围特质来起到陶冶熏陶员工的物质反哺精神的作用。

第六,物质文化。企业的物质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依托(如设施、设备、材料等)和物质成果(即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所承载的文化,是企业文化对物质依托及成果的文化注入。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

由于企业的行业特点、产品特点、市场特点不同,加之每个企业自身的文化背景、文化积淀、文化特色的不同,还由于企业所面对的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不同,在企业文化建设起步之初,都需要选择比较合适的切入点,而且这个切入点往往是其后相当长时段里的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

第一,由于企业的产品市场不同,企业文化的切入点一般在品牌文化、形象文化、管理文化这三者之中选其一作为切入点。

对于从事基础性产业的企业,比如煤炭、电力、冶金等企业文化的切入点一般都选择管理文化。因为他们的客户都具有相当高的集中度,而客户对企业产品有非常专业的判断辨别能力,不会因其品牌造势和形象塑造而钟情。当然,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即使以品牌文化和形象文化作为切入点的企业,也必须苦练管理文化的内功,使品牌和形象具有品质的支持,否则将会使品牌形象断送于管理的粗疏疲沓。

第二,由于企业的既有基础和现实矛盾不同,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需要选择在最棘手的最挡手的环节上。

一个企业的安全生产成为焦点时,没有安全就失去生产的资格,甚至会完全葬送企业。这时的企业文化建设,都会把安全文化作为切入点。安全是一直困扰煤矿的最大的难题,也是煤矿一切工作的“天字号”过程。所以煤炭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几乎都从安全文化入手,而且普遍都是通过安全文化的成效来判定企业文化的效果。当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很难控制时,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会选择财务文化。当企业的发展面对科学技术的屏障限制,企业在多处多次攻关不克的无奈时,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会选择科技文化。当企业的现场管理混乱、岗位作业违章、流程控制紊乱时,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会选择生产作业文化。

第三,由于企业的文化追求、境界品位不同,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会选取在不同的人员层面上。

谋求成就大事业的企业家,在全面启动企业文化建设前,会潜心修炼企业家文化,会精心培育企业核心高管层的文化素养。高度重视企业细胞基础的企业,会把企业文化建设的注意力首先放到最基础的班组文化建设上,匠心独运地千锤百炼。试图打造强大的团队战斗力的企业,会把切入点放在执行力文化上,培植攻无不克、无坚不摧的团队执行力、战斗力。

企业文化切入点的不同选择,是由各个企业的生产特点、市场需求、既有基础、现实矛盾、文化追求等差异所决定的。选择准确,往往旗开得胜,会水到渠成地促进企业文化全面实施推行。反之,或者是切入点的选择不当,或者在试验田里就遭遇天灾虫害而低产歉收,那样会熄灭已经萌生的企业文化火苗。

文化建设的 篇6

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建设项目

同意在奥林匹克公园集聚区开展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项目建设。项目名称为奥林匹克公园集聚区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项目。项目建设单位为北京工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建设地点为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下沉花园西侧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区地下商业文化空间的Ⅰ段。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对该段地下空间进行装饰,给排水、采暖通风空调、电气等内容改造,满足展览、交流、交易,收藏、拍卖等多种功能的需要。总建筑规模4192.16平方米。

顺义劳动力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同意顺义区人力社保局实施北京市顺义劳动力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地点及用地面积顺义区仁和镇太平村,顺义新城第12街区,顺泽大街北侧;项目总用地面积40780平方米,其中建设用地面积20548平方米。项目总建筑面积33142平方米,包括实训教学楼和职介大楼两栋单体建筑,其中实训教学楼建筑面积19849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14793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5056平方米;职介中心大楼建筑面积13293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8347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4946平方米。

顺义区城南区级体育中心建设工程

同意顺义区组织实施顺义区城南区级体育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地点为顺义区仁和镇,位于顺义新城第5街区。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区级体育馆、室外体育场、项目范围内的道路及绿化等。建设用地面积5964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037.7平方米(地上面积16014.7平方米,地下面积1023平方米)。其中,体育馆9904.1平方米,体育场7133.6平方米。

房山区良乡体育中心二期建设工程项目

同意房山区建设房山区良乡体育中心二期工程。项目建设地点为房山区拱辰街道办事处西北关三街村地界。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总建筑面积17853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体育场(11649平方米)及大众健身馆(6204平方米)等。

海淀区北部地区文化中心建设工程

同意海淀区实施海淀区北部地区文化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地点为海淀区温泉镇F-23地块。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北部地区文化服务中心(包括图书馆,文化馆及剧场等)、海淀区档案馆、有线电视网络及电视宣传制作用房及其他配套设施。项目总占地2.89公顷,总建筑面积约88100平方米(地上57800平方米,地下30300平方米),其中:北部地区文化服务中心27360平方米(包括文化馆7960平方米,图书馆13400平方米,剧场6000平方米),海淀区档案馆27800平方米,有线电视网络及电视宣传制作用房2640平方米,其他配套设施30300平方米。

平谷特色文化体育展示中心建设工程项目

原则同意平谷区建设平谷特色文化体育展示中心工程项目。项目名称为平谷特色文化体育展示中心。项目建设地点为平谷区迎宾环岛西部,顺平路与洳河大桥相交的西北侧。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总建筑面积19980平方米(地上17800平方米,地下2180平方米),包括主体建筑(含展厅、藏品库区、社会教育区、综合服务区,多功能非遗展演厅,展示中心大厅及附属用房等);配套设施工程(含室外广场、道路、管线、绿化等)。

北京市朝阳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焚烧中心项目

同意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管理中心建设北京市朝阳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焚烧中心项目。项目建设地点为朝阳区金盏乡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内。总用地面积约53693平方米(以规划部门最终审定为准)。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以焚烧方式日处理生活垃圾1800吨,总建筑面积42916平方米,主要包括焚烧主厂房、烟囱、上料坡道、地泵房、油库油泵房、冷却塔、渗沥液处理站、综合楼及门卫室等相关配套设施。

第九届中国国际园博会园区绿化景观及相关设施建设项目

同意丰台区组织实施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区绿化景观及相关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名称为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区绿化景观及相关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单位第九届园博会丰台筹备办公室。项目建设地点:项目位于丰台区永定河以西地区。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项目总占地面积221.8公顷,主要建设绿化种植工程、道路广场工程、水系工程、垃圾处理及相关工程,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

通州区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徐宋路道路工程

同意通州区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徐宋路(潞苑北大街一潞苑南大街)道路工程项目建设。项目名称为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徐宋路(潞苑北大街-潞苑南大街)道路工程项目。项目建设单位为北京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地点为通州区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小堡村内。项目建设内容:道路全长1920米,城市次干路,红线宽35米,同步实施雨水、污水,中水,给水、电力、热力、电信,燃气、照明及绿化工程等。

钟鼓楼北京时间博物馆建设项目

原则同意东城区建设钟鼓楼北京时间博物馆。项目名称为钟鼓楼北京时间博物馆。项目建设地点为东城区鼓楼东大街及地安门外大街交汇处。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总用地规模为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4970平方米,地上1层,建筑面积2924平方米;地下3层,建筑面积12046万平方米;檐口高度为3.25-4米,容积率为0.5,绿化率为20%。建设内容为博物馆展陈区;其他配套功能用房;会议及多功能用房;库房、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等。

长辛店生态城一期(北区)综合整治土地一级开发项目

同意北京万年长兴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对长辛店生态城一期北区综合整治实施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建设地点为丰台区长辛店镇张郭庄村。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244807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用地94500平方米,代征道路用地58000平方米,代征绿化用地79000平方米,其它代征用地13300平方米。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建筑规模为225040平方米,建设内容为居住、幼托中小学、配套商业、文化娱乐、市政设施。

北京未来科技城神华规划五路道路工程项目

同意昌平区组织实施北京未来科技城昌平神华规划五路道路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北京未来科技城昌平神华规划五路工程位于未来科技城北。全长约1513米,按城市次干路标准建设,红线宽30米。同步实施雨水、污水、中水、给水、交通、绿化、照明等工程。

北京未来科技城北区五号路道路工程项目

同意昌平区组织实施北京未来科技城北区五号路道路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北京未来科技城北区五号路工程位于未来科技城北区回迁区,西起未来城北区三号路,东至秦北路南延,全长约926米,按城市次干路标准建设,红线宽30米。同步实施雨水、污水。中水、给水、交通、绿化、照明等工程。

北京未来科技城北区二号路道路工程项目

同意昌平区组织实施北京未来科技城北区二号路道路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北京未来科技城北区二号路工程位于未来科技城北区,北起顺于路西延,南至昌平神华规划五路,全长约641米,按城市次干路标准建设,红线宽30米。同步实施雨水、污水、中水、给水、交通、绿化、照明等工程。

文化建设的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高职教育近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在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实习实训等方面。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改革创新却相对滞缓,研究探索者众,但真正落实、取得成效者不多。

综观近年关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论述,其主要论点是针对高职校园文化的薄弱强调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建设的路径,比如加强领导、科学规划;三种文化(物质、精神、制度)有机融合构建校园文化体系;加强德育工作,注重社团建设,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将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等。笔者以为,这些研究多从校园文化的物质、精神、制度这三种文化形态着眼,没有跳出来从宏观上把握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到底应该包含哪些“文化因子”。

不可否认,近年一些高职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有三类:一是借助校友精神资源或学校所属行业特色,打造高职校园文化品牌;二是凭籍学校教师学科优势,打造以弘扬传统文化为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三是以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为着眼点,建设高职校园文化等。从其成效来看,无疑是比较成功的,但仍存在“特校特办”的性质,不具有推广意义。

由此,对目前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来说,最重要的是确立一个符合高职教育理念的总原则,继而明确它应该包含哪些方面的“文化因子”。

一、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

1. 高等性和职业性兼顾。

高职院校从办学层次上属于高等教育,从类型上属于职业教育,那么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必须兼顾高等性和职业性,谨防偏颇。只顾高等性,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混同于普通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或只顾职业性,不从层次上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味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后者,要格外引起关注。目前由于在高职教学改革领域愈来愈突出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使得校园文化建设也逐渐朝这方面倾斜,过份强调科技文化(主要是其中的技术、技能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渗透,而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这是值得警惕的。

2. 普泛性和区域性兼顾。

文化包罗万象,尤其是中国文化,从古至今、从南到北,极端丰富同时也优劣并存,校园文化在吸收神州大地上的优秀文化的同时,也要注重吸纳本土的特色文化。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主要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不仅高职学生的就业面向主要是本土企业,人际交往的对象主要是本土人士,而且学生的主体部分也主要来自本土,所以了解本土文化就显得尤为必要,而且能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了解家乡,从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

3. 人文性和科技性兼顾。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点在最新的教育部文件里已作了明确规定,也是高职教育界的共识。既然要培养技能型人才,那么自然要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渗透科技文化,比如各个高职院校纷纷开展科技文化节,高职院校还专门以能工巧匠型知名校友为榜样,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掀起一股崇尚技能人才的热潮和导向。这对纠正社会上以及高职学生中一直以来轻视技能人才的心理固然是有效的,但也要防止矫枉过正,即重技轻文。本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应用型学科越来越受青睐,特别是在高职院校,是否有用更是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衡量标准。这样,一些看似没有实际效用的文化知识受到学生的漠视,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也被逐渐淡化。但是,作为一名大学生,大学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定型的阶段,目前我国道德滑坡的严峻现实也对高职学生的德育教育提出了挑战,在高职院校进行人文教育同样显得至关重要,除了开设相关课程外,还要在校园文化中进行渗透,通过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高职校园文化的内容构成

从文化形态上进行的划分,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部分。就校园文化的整体内容而言,应该从以下一些文化中汲取有益成分,整合成自己的文化。

1. 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从农耕文明转型为现代工业文明的今天,植根于农耕经济基础之上的中国传统文化显出了它的诸多不适应之处。但作为维系中国达2000多年的一种古老文化,必然有它的精华所在。因此高职院校作为传承创新文明的重要阵地,理当继承并创新传统文化的精粹:

(1)积极入世、刚健进取的精神。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之下,中华民族形成了勇于任事、有所作为、奋发向上、刚健进取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中华文化精神的重要内涵,是中国民族的精神象征。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来说,尤其要培养勇往直前的精神。

(2)道德教育内容。儒家文化非常注重道德教化,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朋友有信等等,在道德滑坡严重的现代社会,重提这些基本的人伦道德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3)中庸和谐的为人处事艺术。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就是适当其时,恰如其分;和就是协调分歧,达成和睦一致。中国人处事讲中庸,强调的是不走极端;待人讲中庸,强调的是自身协调、人我协调。当今社会浮躁之风盛行,如何做到内心和谐、不偏激、不意气任事,儒家文化的中庸哲学值得学习。

(4)人本思想。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仁的本质是爱人,引申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主张恻隐之心、不忍人之心。儒家强调的是人必须对自己存有自我完善之心,对别人存有仁爱之心。大学教育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过程,尤其要尊重生命、以人为本。

文化建设的 篇8

【关键词】高校 音乐艺术 地方文化建设 内容 形式

一、高校音乐艺术专业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的重要意义

要落实高校音乐专业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的问题,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到高校音乐艺术专业为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这虽然是一个“软系统”和“务虚工程”,却是智力支撑系统与动力工程。思想认识对于行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虽然“政治挂帅,思想先行”的口号已经过时,但不能将其完全舍去,谁也无法从根本上否认思想的重要性与决定性作用。我国的改革开放就首先从“转变思想,观念更新”开始,并以其为先导,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具体来讲,高校音乐艺术专业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的重要意义,还可以再细分为以下几个层面来研究与理解。

(一)文化本身的重要意义

在“知识经济”的21世纪,全球范围内兴起了一股“文化热”,文化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愈来愈凸显。这是因为,“文化是包括各种外显和内隐的行为模式,通过符号的运用使人们习得并传授,并构成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文化的基本核心是历史上经过选择的价值体系,它既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又是限制人类进一步活动的因素”。①

(二)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每一国家、民族的文化,都是由各个地方文化构成的,“地域文化是民族文化集合体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地域文化特色愈浓郁,民族文化特色就愈鲜明。”②这正如鲁迅所言:“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上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③整个中国的民族文化,是由岭南文化、江浙文化、川陕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京派文化、海派文化、关东文化等构成百花园。而关东文化又由辽文化、古文化、黑土文化构成,也彰显出地方文化的亮点与看点。

(三)高校音乐艺术专业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的重要意义

高校音乐艺术专业必须积极主动地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这正是当下高校音乐艺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与必行之路。要为现实服务、为实践服务、为人民服务,就必须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这是一种必然选择,也是一种最佳选择。

二、高校音乐艺术专业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的主要内容

要解决落实高校音乐艺术专业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的问题,核心与关键是具体落实服务的内容,这是一个“硬系统”,也是一个“实体工程”。因为内容乃是构成事物内部诸要素的总和,它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具体而言,高校音乐艺术专业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的主要内容有以下3个层面。

(一)教育方针的明确化

高校音乐艺术专业要在教育方针上明确规定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的内容,并以此作为整个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二)教学原则的明确化

高校音乐艺术专业在教学原则上,也要明确制定出紧密联系实际,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的原则,并以此作为整个教学工作的准绳。

(三)教学内容的具体化

高校音乐艺术专业在教学内容上,包括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及选用等方面,不仅要针对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进一步明确化,而且要具体化,必须落到实处。例如黑龙江省高校音乐艺术专业,在教学内容上就要增设黑土文化、黑土艺术、黑土音乐、二人转音乐、东北大鼓音乐、黑龙江皮影戏音乐等地方文化和艺术课程,尤其是必设黑龙江民间音乐、黑龙江民歌、黑龙江民间器乐、黑龙江少数民族音乐等课程,以强化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的保障系统。

三、高校音乐艺术专业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的必要形式

高校音乐艺术专业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还必须在必要形式上动脑筋、做文章。因为,必要形式是一个保证系统,也是一个具体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和教学内容的实施系统。形式虽然为内容服务,但又反作用于内容,既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完美统一,才能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具体而言,高校音乐艺术专业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的必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主动与地方文化主管部门合作。高校音乐艺术专业的教学管理者和教师,都要积极主动地与地方文化主管部门合作,在教育方针、教学原则、教学内容的制定上,征求地方文化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密切合作的态势,打下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的坚实基础。

(二)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文化活动是地方文化建设的载体,地方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既有专业文化活动,又有群众业余文化活动,既有科技、文学、体育、卫生活动,又有戏剧、音乐、舞蹈、曲艺、美术活动。因此,高校音乐艺术专业要组织全体师生积极参与这些地方的文化活动,包括活动策划、活动组织、活动实施等各个环节。使广大师生真正成为地方文化活动的“重要角色”,让师生在这种地方文化活动中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尝到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的甜头。

(三)诚聘地方文化名人、文化专家为兼职教授,讲授地方文化课程。

(四)教授实习课、实践课,到地方文化相关单位(主要是艺术表演团体)去上,以取得互利双赢的教学效果。

(五)将地方文化品牌项目,如黑龙江省龙江剧音乐、二人转音乐等,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以凸显地方文化特色。

(六)积极介入地方文化的创新。创新是文化建设的生命,没有创新,地方文化建设将会一事无成。当今世界,创新已成为各个国家、各领域的一个大主题,我国已将创新作为整个国家发展战略之一,并且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因此,高校音乐艺术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和高端优势,在地方文化建设创新中发挥理论引导、实践助推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高校音乐艺术专业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包含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必要形式三大层面,而这三大层面又是紧密结合、互促并进的。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一般项目《高校音乐艺术专业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B098)

注释:

①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②张葆成。黑土戏剧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

文化建设的 篇9

关键词:煤矿企业 安全文化建设 内容

近年来,煤矿产业安全问题不断出现,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一种全新的体系越来越被重视,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各煤矿企业都形成一种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独特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一套完善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基础,对企业的健康发展,长治久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人文和自然相结合方面,即在一个安全的自然条件下进行安全的生产,其本质是在煤矿企业大力发展的同时,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来消除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达到和谐发展。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浅谈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

安全文化包括三大要素:一是安全物质文化,是指安全设施、装备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的价值。二是安全制度文化,是指安全的各种规章制度及条例等。三是安全的精神文化,这是安全文化最高层次、最具有活力的核心部分。安全管理干部队伍的意识、观念、道德、目标、精神风貌等构成了安全文化的主要内涵。“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干部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是安全管理干部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理想人格、道德品质、业务技能及情趣爱好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它是影响甚至决定安全管理干部的形象、工作效率、公众信任的内在根源。

煤矿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珍惜生命、珍惜健康为前提来实现人类的价值。安全文化包涵:安全意识、安全素养、安全责任、安全制度、安全设备、安全技术、安全监管等。排除自然隐患,人的行为是煤矿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所以,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及安全意识是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二、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说到底就是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习惯)的选择和行为结果的统一,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抓住问题的本质,就可以抛开繁烦的“文化”定义,从中解脱出来。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对造就优秀的行为结果至关重要。煤矿安全文化,离不开矿工的认知,离不开矿工的努力,离不开矿工的奋斗。而煤矿安全文化,既可以肯定矿工的价值观念,也可以改变矿工的价值观念。因此,建设煤矿安全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只有激发矿工自发的主观能动性,把保证生产安全变成自觉行动,才能达到确保生产安全的目标。

当前国际上都在强调要尊重人权,而人的安全权、生命权、健康权是最基本的人权,要从人权观、发展观、人本观的高度去认识生命与健康的价值,安全社会是小康的前提,唯有社会公共安全得到保障,才能称得上是小康。只有观念树正了,安全意识才强。煤矿安全文化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煤矿安全文化建设重在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建设煤矿安全文化要特别注意解决员工的观念问题,重点应当考虑,矿工的安全观念文化,矿工的行为文化、矿工的安全哲学文化,矿工的思维文化,矿工的制度文化;煤矿安全文化是通过教育形成观念产生行为,教育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承担重要任务,安全教育要形成制度,不断进行。只有通过安全教育,才能优化矿工的安全观念,安全意识,提高矿工的安全行为水平。坚持不懈地宣传、加强管理,做到人人懂得爱惜生命,人人都愿意安全生产,都知道设法消灾避难安全理念和行为只有通过弘扬、宣传与学习,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和塑造安全意识,才能使大众自律安全。

三、完善安全机制,提高安全意识

建立以各级行政正职为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以建立适应现代安全管理,实行标本兼治,做到行为有规范、考核有依据、奖惩有标准的制度体系;建立以党政工团齐抓、部门联动、人人监督、纵到底、横到边的网络体系。一是强化安全监督机制;二是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和激励机制;三是建立安全风险共担机制,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奖优罚劣,四是健全安全检查评比机制,达到超前控制。这些来自生产实践的安全生产机制,是保证煤炭行业安全生产的治本之举,是煤炭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四、进行安全排查,消除事故隐患

安全检查是寻找问题所在,与生产中一切不安全隐患作斗争。从系统论观点看,系统内各要素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及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下,常常出现各种不安全隐患,隐患的出现表现为信息差异。检查是为了得到这些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分析系统的结构、要素和功能,采取有效措施,便可解决生产中的安全隐患。但是,如果没有了自我的责任意识,隐患就不能及时发现,信息就会受阻。安全的责任主体意识贯穿于安全检查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总而言之,在安全文化的实施方法和途径上,要讲究普及性和可操作性,应坚持以提高矿工素质为第一保障,以满足客户用煤需求为第一要求,以保护矿工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为第一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先行、诚信尽责的原则;紧紧围绕企业可控、员工在控、社会同控的要求,采取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思想的、文化的等多途径,立足于规范化、完整性、实用性,做到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逐步形成本煤矿企业特有的安全文化特色。

五、增强物态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的 篇10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内容

近年来,煤矿产业安全问题不断出现,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一种全新的体系越来越被重视,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各煤矿企业都形成一种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独特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一套完善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基础,对企业的健康发展,长治久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人文和自然相结合方面,即在一个安全的自然条件下进行安全的生产,其本质是在煤矿企业大力发展的同时,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来消除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达到和谐发展。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浅谈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

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珍惜生命、珍惜健康为前提来实现人类的价值。安全文化包涵:安全意识、安全素养、安全责任、安全制度、安全设备、安全技术、安全监管等。排除自然隐患,人的行为是煤矿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所以,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及安全意识是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二、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据调查显示,我国的煤矿行业事故大部分是人的违章作业和人的违章指挥造成的。例如2011年11月18日凌晨,内蒙古自治区镶黄旗塬林煤矿发生顶板塌方事故,7人获救,5人遇难,1人逃生。此次事故是由于煤矿老顶空顶距离超过规程标准,造成采空区大面积垮落,摧毁工作面的责任事故,如果管理人员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不会出现如此的惨剧,5条生命就此付出惨痛代价。发生塌方事故时,井下作业13人,其中1人逃离,12人被困。在被困的12名员工中获救7名,5名遇难。由此,我们可以深思:同样被困,为什么有的活下来而有的遇难?当然不排除个人自身的体质原因,但是,在同样遭遇,结果却不同。在此临危时刻才凸显出人类是渺小的,连基本的急救措施都不了解那只能是等着死亡的来临。这就需要管理者应在岗前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结合实例去引导员工怎样才能在危险中求生。而管理者应时刻的注意工作现场的设备是否正常运转、环境是否适合作业等等。管理者在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可以通过海报宣传、广播宣传、讲座以及电视宣传,让安全意识稳扎员工的心中,只有这样才能具备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高效的工作以及完善的安全制度。

三、增强职工的责任心

增强职工的责任心是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而要想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就必须要有一套制度去约束员工,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特别是对于管理者,其责任心应比普通员工都强,自己有这样才能在作业时及时发现问题,果断采取措施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逞一时之利而造成不良后果。企业管理者一方面是对企业不负责;另一方面是对生命不负责。煤矿企业本身的不安全因素复杂,基于本身行业的自身特点,更应实施一套完善的安全制度以培养员工的责任心。在各个岗位设立安全标准操作规程,以随时提醒操作者按照标准操作。严格遵守国家安监局的规定,实施领导带班子下井,及时排除隐患,整改不良作业习惯。定期的对员工进行培训,在对待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上,鼓励员工主动汇报以解决,只有这样,职工在满怀责任心的状态下,才能对安全隐患发现的早、整治的早。

四、增强物态文化建设

在职工的人文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增强作业环境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必须要为员工创造一个稳定的、良好的工作环境。没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即使员工的安全意识再强,事故发生的几率也是相当大的,可以说,在不安全的环境下工作,活着就是侥幸。好的工作环境是安全生产的保障,只有全方位质量达标,才能保证井下作业的安全生产。基于煤矿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其安全文化建设的开展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企业员工的学历、文化修养、专业水平、性格品质各不相同,管理起来确实不易。所以,安全文化建设的开展,对于煤矿企业来说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使之成为安全与生产、安全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安全文化建设在树立员工的自信心、增强员工的责任心、保证企业正常运营、及时排除事故隐患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范志堂.推进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及途径[J].COAL SCIENCE&TECHNOLOGY MAGAZIN,2010(3):94~95

[2]张俊宝.推进煤矿安全文化实践[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