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精选9篇)》
《美术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精选9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审美能力】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审美能力 篇1
【关键词】新时期;中职艺术教育;学生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对于人的自身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有效的审美可以增强人们对于事物的判断能力,掌握事物更深层次的内容,从而促进自身发展。当前的社会迫切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而中职院校作为人才培育的主要基地,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使其在中职艺术教育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审美能力。因此在中职艺术教育过程中,笔者通过以下论述解释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审美能力概念以及层次性分析
1、审美能力概念。审美能力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艺术鉴赏能力,是人们有效认识事物的美,以及如何评价事物美的主要方式。审美能力通常包括感受力、创造力、判断力以及想象力四方面的综合,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能力,只不过人们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会针对自己的审美去进行优化,从而出现差异性。审美能力通常建立在人们学习、工作以及艺术素养等活动的基础之上,主要通过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美的不同感受体现出来。审美能力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在性相结合的产物,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能力,或浅或深,其发展程度主要依靠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理解程度。2、审美能力具有层次性。审美能力包含对事物表面的审美以及事物内部的审美,人们通常将高的审美能力与人的气质以及精神世界相结合,认为审美能力高的人其气质就会更加吸引人,结识的挚友也都是具备一定文化底蕴的人,审美能力高的人可能没有较多的财富,但是其精神世界通常较为丰富。审美能力层次性主要表现在人们在审美过程中,首先对看着使人愉悦的人或物都会比较喜爱,这里就是人们常说的大众审美,大众审美主要是对事物的表面进行欣赏,利用感官等进行判断,这种审美不对事物深层次的内容进行剖析,只浮于表面,是最直接的审美。深层次的审美需要人们通过思考去发现事物的美,这里的美可能不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需要人们去发现、探索其价值。比如在油画欣赏过程中,大众审美可能仅仅觉得油画很美,而深层次的审美会透过油画探索油花作者的内心世界,寻求作者想表达的思想,这是油画就不仅仅是一副作品,它就变成了欣赏者与作者之间交流的媒介。因此说审美能力是具有层次性的,我们要不断的追求事物的内在美,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更美好的世界。
二、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
1、丰富学生情感,陶冶情操。具有较高审美能力的学生,通常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对色彩的使用、绘画的技巧等方面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更注重绘画作品的情感表达。因此,在中职院校艺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美术创作以及作品鉴赏能力,使学生通过作品欣赏获得较好的情感倾诉,从而在鉴赏过程中达到思想的升华,从而获得更好的审美能力。同时,学生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还会将自己的见解与作品完美的融合,利用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使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为艺术创作积累更多的灵感和经验。因此,中职院校在艺术教育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艺术创作的技巧教学,还应努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观以及艺术鉴赏能力,并鼓励学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将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作品来展示出来。2、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很大程度可以体现一个人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以及能否利用正确的方法进行事物的处理,而这些能力都归结于主体是否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主要包括逻辑思维以及形象思维两种方式,当前的教育主要侧重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比如在学习过程中的物理、化学以及数学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大多数的学生,在接受这些方面的教学后,都会具有较强的思维逻辑能力。而形象逻辑很少有人讨论,由于艺术创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很多的因素,例如色彩的调和、光影的合理性等,� 因此形象逻辑能力在美术生看来具有很强的艺术创作能力。3、使学生获得健全的人格发展。艺术创作没有阶级、财富之分,作者仅仅是通过艺术创作来完成内心的抒发,也正是这种简单而又有内涵的创作,使得更多的人们喜爱艺术创作。学生可以通过艺术创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这种价值观可以通过作品传递给更多的人,对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有效的艺术鉴赏可以促进思想的进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所以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对于学生修身养性至关重要。
三、如何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1、营造良好的艺术教学环境。环境对于学生学习来说至关重要,但是在中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差异较大,学习意识不高,没有较好的组织纪律性。所以导致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意性较大,不能高效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整体因素,改变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当前的信息化发展较为迅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在艺术鉴赏过程中通过播放一些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进行赏析,由于当前的信息设备可以将图画清晰的呈现出来,因此可以给学生一种较强的冲击感,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建有效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合适的学习环境下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2、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中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学习兴趣较低,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很难做到主动了解艺术鉴赏过程中的相关理论知识,但是这群学生通常都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他们喜欢绘画,但是没有有效的理论支持,不能很好的提高绘画技巧。所以在艺术审美能力培育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发挥空间,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发挥,同时将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机结合,通过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操作从而完成知识理论的学习,以达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的目的。3、提高学生的美学感知力。对于艺术创作而言,学生的审美能力直接关系到其创作作品的质量,因此,教师在艺术培育过程中应该提醒学生主动提高审美能力,使学生通过对其他作品的欣赏来提高美术创作的灵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高质量的绘画要求。同时要想学生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还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审美相关的知识理论,这一方面的教学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相对较为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四、结语
中职院校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是符合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提高学生艺术创作水平以及学生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树立正确思想的关键一步。相关中职院校的教师应该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根据中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来针对性的教学,从而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有限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静。新时期中职美术教育与审美能力培养探讨[J].艺术评鉴,2017,(24):154-156.
[2]何萍。新时期中职美术教育与审美能力培养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16):310-311.
审美能力 篇2
【关键词】高中美术;审美能力;培养策略;课堂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美育工作显然已成为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突破口,因此美术课堂教学必须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显然要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然而从当前学术研究层面和教学成果的总结与归纳层面来看,虽然理论研究相对较为充实,但是在实践方面不尽如人意,所以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成为高中美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一个严峻挑战。文章就
一、以课堂导入为基础,唤起学生审美意识培养的兴趣
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会产生学习的热情,进而让学生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培养的效果也能最大化。对此,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也要将激发兴趣放在第一位,最为理想的方法则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过程[1]。以“天上人间——壁画”一课的教学为例,笔者并未选择“直奔主题”的方式开启课堂教学,而是通过趣味铺垫的形式开启此次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笔者先提出问题:“同学们想必在平时的课余生活中都有去外地旅游的经历,哪位同学注意过景区各式各样的壁画?在观看壁画的过程中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想法?”由于旅游是学生平时日常生活中普遍的兴趣爱好,所以该问题的提出能够瞬间吸引其注意力,在学生回忆的过程中笔者则将龙门石窟、敦煌石窟内的壁画呈现出来。进而学生回忆并说出自己真实的经历和想法,这些想法表明学生感受到了一种美,也随之产生了愉悦感,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就是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所感受到的究竟是怎样的美,并且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善于发现这些美,从而引入本课的主题。这一过程显然为学生创设出了问题情境和文化情境,既达到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还唤起了学生审美意识培养的欲望,为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提升夯实了基础。
二、积极的双边互动为支撑,向学生指明审美能力培养方向
新课部分作为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主体结构”,是学生知识、技能、能力、素养培育的主要平台,所以在任何教学模式中,都必须将新课阶段视为重中之重。在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通过开展师生双边互动的形式进入到新课教学往往效果较为理想,能够为学生指明审美能力的培养方向[2]。以“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正式开启新课教学活动前,笔者首先设置一个具有互动性的话题,以此让学生了解课堂学习的重点和“美”的内涵:“同学们都知道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那么有哪些民间艺术作品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呢?”然后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同时笔者将课前准备好的“陕西窗花剪纸”“凤翔木版年画”“四时报喜”等民间美术作品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出来,以拓展学生思考和交流的深度。最后,笔者倡导学生积极将自己的经历和真实感受分享出来,使其意识到民间美术是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品的艺术造型、色彩与工艺等多个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传统性,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而这些艺术特征恰恰是“艺术美”“文化美”“传统美”的真实表达,领悟这些显然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所在。这一过程能让学生对“美”有正确的认知,进而向学生指明了审美能力培养的具体方向。
三、将生生合作视为核心,为学生打造发现和体验美的平台
掌握课堂学习的重点显然是新课教学的初始环节,而核心环节无疑是帮助学生攻克学习难点,这也是学生各项能力培养的关键。对此,在高中生审美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要以生生合作的方式确保学生高效攻克学习难点,同时为学生打造发现和体验美的平台[3]。 笔者首先向学生明确“根据已知的几幅现代中国画和油画,探索艺术表现和呈现出的美”这一学习项目。然后,笔者则与学生共同明确项目探究的流程,即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引导学生建立探究小组,自行进行分析讨论并交换看法,总结探究经验与成果,笔者则走下讲台,深入到每个探究学习小组之中,倾听学生的探究思路和观点的同时,为之提供相应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体会中国画在题材内容、绘画样式、意境的追求、表现手法上的具体变化,并发现和体验艺术之美、文化之美。最后,笔者则为学生建立一个项目探究成果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展示探究成果,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笔者结合学生所说,尝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画家的不同风格特色以及艺术特点的具体表现,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正确的审美取向,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四、以双主体评价为保障,指导学生养成审美能力培养习惯立足课堂教学结构与任务角度分析,“总结与评价”既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组成结构,又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所以教师必须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科学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的习惯,效果最为显著的评价方式莫过于双主体总结性评价。以“与时俱进——木刻、漫画、现代雕塑”的教学为例,进入课堂总结与评价环节后,笔者首先引导学生说出木刻与漫画两个新兴美术门类的艺术特点,让学生建立一个稳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然后,笔者则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具体表现作出客观评价,让学生先意识到在课堂中究竟学会了什么,自己在审美取向上发生了怎样的改变,随后还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哪些方面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并将课后复习、巩固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力求帮助学生培养审美的习惯。最后,笔者则让学生将在审美能力培养全过程中的真实感受说出来,既可以包括课堂情境创设的引导方式,又可以包括互动话题和合作学习项目的选择与实施。这些显然都是学生审美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具体要素,也是促进学生形成审美能力的动力因素,教师将其视为今后教学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效果必然会持续提升。综上所述,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并非易事,在此过程中,教师既要明确学生审美能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规律,同时还要在课堂教学各个阶段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选择并落实教学手段,这样才能确保美术课� 对此,广大教师应不断积累和分享成功经验与研究成果,提出宝贵意见,以此确保高中美术课堂不仅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美术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能在心灵上得到充分的启迪与净化,让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能够拥有更为理想的抓手。
【参考文献】
[1]龚现强。谈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26).
[2]刘冬。浅析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J].才智,2020(12).
审美能力 篇3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策略;研究
美术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重点科目之一,同时也是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品格和艺术思想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要对当下的美术教材进行全面的了解,结合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来进行课堂教学创新,利用多样化教学内容全面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然后,教师再进一步的对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的总结,有效的引进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全面和深入的开展高中美术教学。
一、通过整合教学素材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高中阶段学生本身具备较强的探究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实际的美术教学过程当中,要完成一些美术基础知识的教学之外,还必须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来进行美术知识的拓展,为学生打造集综合化、主题化、专业化为一体的美式课堂。因此,教师需要把握美术教材的中心和主题,有针对性的利用互联网络搜集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元素,会有一些学生熟悉的美术作品,将其融入和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例如,在进行“礼仪与教化”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收集一些与中国有交换的资料,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然后,再进一步的利用PPT课件向学生播放,商代青铜器、秦兵马俑、汉代石雕、汉代画像砖、晋代绘画,晋代石棺刻画等的优秀代表作品,引导学生从时代、文化、象征意义、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作品鉴赏。然后,教师在向学生展示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金字塔、狮身人面兽、泰姬陵、玛雅遗址、水晶头股、埃及壁画等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地域和文化来进行古埃及美术作品和古印度美术作品的欣赏。或者将秦兵马俑和金字塔进行对比,让学生从作品形式、作品功能、服务对象等方面来进行鉴赏。以此来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美术内涵和艺术素养。
二、通过构建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要求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搜集一些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文字、视频、音频、动画等元素为学生构建美术审美教学情境。结合美术教学主题提出相关的情境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进行思考和分析。另外,也可以在课程当中充分的引进PPT课件,结合课堂教学目标来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点。例如,在进行“各异的风土人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播放剪纸、年画、脸谱的视频,或利用PPT课件向学生展示中国娃娃泥塑、拨浪鼓、旗袍、苗族服饰、藏族服饰、月饼模具、糖人、竹编提篮、桃源石雕、湖南刺绣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图片,并提出相关的问题:“民间美术作品为何会有差异?”、“民间美术的艺术形象和形象语言是什么?”、“民间美术通常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现?”,引导学生结合视频和教材来进行思考,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和特点。然后,在进一步的引导学生进行民间美术的创新与继承的学习。
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在美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全面地开展分层教学,在了解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基础之后,科学的将6~8个层次相同或不同的学生划分为同一美术合作学习小组,并为小组学生安排相关的美术学习任务和实践活动。引导和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根据学生的情况对其提供专业性的美术指导和点评。例如,在进行“从传统到现代”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了解一些人体画开始流入中国时的一些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然后,教师在向学生展示《江山如此多娇》、《流民图》、《血衣》、《父亲》。要求小组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美术知识来对作品进行鉴赏,分别从自己的角度来谈一谈对作品的风格、技法、特点、创新点等的理解和认知。然后再进一步的向学生展示漫画(《三毛流浪记》、《西游漫记》)、年画(《赶火车》、《丰衣足食》)等,引导小组学生从时代背景和思想潮流用手来对作品进行鉴。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的特征、风格、意义,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和掌握中国艺术家追求创新突破传统的美术观念和思路。
审美能力 篇4
关键词:音乐审美能力素质教育途径音乐修养
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能否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当时展需要的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面临的紧迫问题,它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早在1996年11月国家教委在全国高等院校艺术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了“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的素质教育口号。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所面临的严峻问题。音乐教育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是以人的身心发展和个人素质提出为目的的教育。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学生音乐基础差,缺乏对音乐的正确理解,在音乐审美能力上存在明显的不足。从而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各高等院校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他们纷纷采取各种途径通过各种渠道,利用音乐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因此,笔者对如何提高和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就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浅见。
一、音乐审美能力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音乐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任何音乐的表现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学习音乐来表达情感交流从而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的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是十分重要的。音乐审美能力是借助于音乐艺术手段和现实世界的美,来提高人们对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的能力,陶冶人的情操。所以在素质教育中音乐审美能力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音乐审美能力并不是今天才有的,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人们就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即有陶冶性情、启迪智慧、辅佐政道、教化风俗的社会功能。从西周开始的教育就有“礼、易、乐、御、书、算”六门课程,称为“六艺”,当时的“乐”就包含了音乐。我国教育家王国维第一个提出把美育列入教育方针,蔡元培先生也积极投身于美育实践。把德、智、体、美并列为“四育。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作为我们的教育方针。在当今大学教育中音乐同样显得非常重要,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观念和理念、学科的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的模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提高人才整体综合素质,尤其是高校人才创新和创新能力的培�
音乐审美是诉诸听觉的艺术。而欣赏音乐是一种能力的(也可说是再创造的)审美活动,他不是将音乐作为一种物理现象接受而是音响形式来引起人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审美的作用,是“动之以情”的引导。不是“晓之以理”的教育。是在欣赏过程中包括了感觉、想像、情感、理解等多种功能综合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它可以给每个学生自己自由的想象空间,放飞想象的翅膀,陶冶自己的情操,开发潜在的智能。爱因斯坦6岁时就开始练习小提琴,音乐所赋予他的想象力和灵感不能不说对他在物理学领域的重大发现有重要作用。列宁也非常喜欢贝多芬的作品,曾赞美道“我不知道有什么比《热情奏鸣曲》更为壮丽”。因而音乐不只是被动的被人称赞,更重要的是它以其特有的方式。发展美和创造出人的更新更高的感觉和能力。
总之,音乐审美能力渗透到人的精神世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音乐使人的大脑——“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开放得更艳,成为提高全民整体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当代大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途径
培养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应该如何来进一步提高和培养呢?具体途径有如下几点:
第一,以音乐活动为手段,创造良好艺术氛围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听觉的艺术,人们只有经常聆听音乐。提高音乐基本理论,加强音乐修养,才能正确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和内容,才能更好地领悟和把握音乐作品的内容和含义,在情感体验之中深刻理解作品,才能进一步达到具有审美的能力。
我国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多数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边远山区,他们在中学时代不可能有条件和时间去欣赏大量的音乐作品,也没有时间和条件学习音乐理论知识,为了加强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各高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和调整好现有的资源,为提高这部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加强他们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可以利用广播站的有利条件,开展音乐知识小常识。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一系列音乐欣赏讲座,或以黑板报、墙报等形式进行音乐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在校园图书馆、电教中心等地也可以开辟相应的音乐阅览室、试听室。同时校团委、学工处等机构也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如条件允许时可利用艺术院系特有的资源,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近年来一些高校采取各种形式。利用各条渠道来实施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音乐活动,在课程安排上增设有音乐理论、音乐欣赏、电影音乐欣赏、公共选修课等课程,有些高校还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具有艺术特长的学生进校学 如:清华大学、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院校已有自己的学生民族乐团、交响乐团、合唱团和舞蹈队等,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第二、加强音乐修养、积极参加艺术实践
音乐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艺术教育本身所特有的独特功能,为了提高自身修养,当代大学生应抓住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大好时机。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艺术实践之中,根据自己特长爱好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活动。对于没有乐器专长的同学可以参加合唱团,自身条件较好的也可以进入舞蹈队等。通过合唱和舞蹈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同时也提高自身对音乐的审美能力,通过欣赏美。使自己在潜移默化的音乐实践中了解艺术。通过合唱团的排练、乐队的排练、演出等各种形式的合作,锻炼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认识和理解“同呼吸共命运、齐心协力、默契配合”的真正意义。在实践中真正理解作品,为欣赏美创造了条件。培养自觉地遵守和维护集体纪律和荣誉感的好学生,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在美的认识中提高自己,加强社会责任感,也增加了对生活的自信。
审美能力 篇5
关键词:中学音乐;审美教育;审美能力
从音乐教育的本质来说,其本身就属于审美教育的一种,主要是利用其情感意境等因素,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音乐审美教育作为美育的主要实施途径,具有培养、扩大及发展学生音乐兴趣、视野和感受能力等作用。在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音乐教师要充分挖掘客体,积极引导音乐审美主体,使学生从情感上与音乐产生共鸣,得到性情上的熏陶,升华自身气质。
一、中学音乐教学的不足
1、课容量单一
历久以来,升学考试科目中就不包括音乐学科,故而,中学音乐课程设置数量极少,每周最多两至三节,甚至部分学校没有设置音乐课程。这种现象导致音乐教师无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往往实际教学时不少内容被反复讲解,造成教学内容的单一,对音乐美的内涵挖掘不够深入,进而使得学生产生审美疲劳,最终降低学习兴趣,严重影响到教学效果。
2、教学方式单调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便了各学科的教学,特别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提出,使得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然而,部分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手段缺乏创新,无法充分开发利用现代化及常规教育手段,以至于音乐教学缺乏美的情境创设。
3、不注重学生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审美认识和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具备相应审美基础的巨大资源库。然而,具体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过份关注教材,忽略关注学生,导致教师的“教”完全背离学生的“学”,造成学生参与不足,降低其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策略
1、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兴趣
任何学科都是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开展,从这个角度来看,学生积极进行探究和参与教学,兴趣是先决性条件。为此,中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兴趣,是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前提,这也要求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强烈欣赏音乐的兴趣,进而达到对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培养。实际上在选择中学音乐教材作品时,包含了不同程度关于“美”的因素,因此,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感受这些因素。例如:欣赏《唱脸谱》时,这首作品与戏剧相关,音乐教师可针对音乐主题,为学生寻找精彩的戏剧片段,让学生通过聆听产生学习兴趣,然后再通过曲目欣赏,使其认真聆听并深刻体验美术和音乐,将两者进行完美融合,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不断增强其对于综合艺术的审美感受。
2、学生音乐鉴赏力的培养
中学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欣赏是主要途径。因此,实际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师要给予音乐欣赏教学足够重视度,积极引导学生欣赏聆听音乐,并深入体会音乐的魅力,进而实现对其音乐鉴赏力的培养。例:欣赏《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时,音乐教师应根据音乐主题,引导学生聆听相关作品,比如《万马奔腾》马头琴独奏曲,让学生在认真聆听后,讨论演奏的乐器名称,以及自己对音乐的感悟等。总之,通过认真聆听、积极探讨和教师的重点讲解,可促进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享受“美”,最终实现对其音乐鉴赏力的有效培养。
3、培养学生音乐鉴别能力
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应基于音乐鉴赏能力之上。要对音乐作品进行评价领悟,整体把握作品的内容形式,并实现对其的审美判断,达到一定的审美境界,首先要学会鉴别比较。例:普罗科菲耶夫的童话交响曲《彼得与狼》,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语言,塑造了风趣生动且蔼然可亲的音乐形象。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积极介绍故事内容,让学生在听取故事的同时,产生听音乐描绘故事人物的兴趣。而音乐教师则要抓准时机,详细地讲解曲中使用的各种乐器分别代表着什么,比如双簧管模拟鸭子,彼得的神情体现在弦乐中,大管表现出爷爷的神态,圆号表现出狼的阴险可怕,小鸟的敏捷灵活体现在长笛的高音区。通过这种具象欣赏,让学生产生深刻地理解和记忆,然后总结出曲子的内涵,即邪恶始终无法战胜善良。当学生学会鉴别善恶之后,就会懂得团结就是力量,任何强大、邪恶的敌人,在团结一致的抵抗下都会失败。
4、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想象促进着人们认识并改造这个世界。如果缺乏想象,便不会存在发明创造,更不会存在预见。音乐审美想象让学生享受审美,使其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学生在欣赏音乐时,要置身旋律之中,并设身处地的进行构思、描绘和联想,才能实现想象空间的鲜明生动和无限扩大。因此,要求学生想象作曲家描绘的“音、画”,将音乐作品抒发的情感表达出来,深入地感受其意境,是欣赏作品美的关键。例:民族乐曲《春到沂河》的欣赏,音乐教师首先应向学生介绍作品描绘的景象,以及其中表达的意境和抒发的情感。再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万物复苏的春季是何种景象?有的学生想象自己行走在河边,享受着和煦的春风,温暖的春日,绿草鲜花对人们点着头,小鸟在树上欢快的歌唱;有的则想象到农民伯伯迎着春的朝阳在田间劳作,撒下春的希望,渴望来年可满载而归……诸如这些,表达出每位学生对未来和大自然的憧憬与热爱,虽然学生想象的画面天差地别,但却并不偏离作品标题的寓意,均符合作者塑造出来的音乐形象。可以说在引导学生想象的同时,就是创造性教育的实施,其成果也就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三、结束语
中学音乐审美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师要深入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学生音乐想象力、鉴别力和鉴赏力,以及感知兴趣的培养,增强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作者:麻磊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顾晓丽。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5,35(15):112-112.
审美能力 篇6
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一直是将传授教材上的基本知识内�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大多数美术教师都是完全跟着教学大纲的思路走,尤其是对于美术鉴赏课,多数教师都是将教材中的一些画家的作品进行笼统性地介绍,对于画家的生平事迹和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品的象征寓意教师很少对其进行介绍及引导学生对其分析评论。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想象力和敢于评判对象的能力,阻止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为美术教师来讲,要想将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上去,必须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改变思想、更新观念,顺应新课改的思想路线方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自主地对其进行分析与鉴赏。
同时,作为教师要在学生对作品分析鉴赏的过程中要给予一定的引导,让学生切实地融入到作品的意境中,让学生从优美的作品意境中,探知美、领略美、享受美、感悟美。这样,学生审美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假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地按照教学大纲上的教学要求,死板硬套地将教材内容灌输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滔滔不绝,完全将自己当作是课堂上的主导者,不给学生任何的机会参与到美术作品的赏析中,那么一节课下来学生将会一无所知,更不要谈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自身要提高对美学的修养,在备课过程中要对每节课所要讲的内容及方式要做精心的筛选与安排,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美的学习环境,比如教师可将精心设计好的美术作品通过多媒体平台带到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美术作品展示下去认知美、感受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以作品创作背景带动欣赏,提高鉴赏能力
对于美术鉴赏课,学生都有一个对艺术认知与理解的过程,当把一幅作品展示给学生时,学生的第一感觉是作品画的像就是好的作品,画的不像的作品学生就不会去对它进行赏析。基于这些认知的反差,学生逐渐地发现艺术作品并不是将画的像不像作为评价作品的唯一标准。有了这些认知的反差学生才会明白艺术的真正内涵,明白什么是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取不同风格与不同寓意的艺术作品来对学生进行介绍,同时要注意将不同作品的创作背景与画家的创作理念进行详细的分析,让学生明白艺术是无极限的,是不受时代的束缚的一种艺术追求形式,让学生认识到艺术史上是不同观念并存的局面,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其不再对艺术作品的认知停留在一种框死的思维定式中。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画家在艺术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赏析的过程中探析画家对生活的强烈的爱和追求大自然和谐之美的情愫。
审美能力 篇7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审美能力;策略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加强高中生的美学教育尤为重要,其决定了学生的艺术思想、审美品格水平等。美术教育作为美学教育的重要载体,其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价值,并决定了美学教育的水平。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知识教学,还要关注美术的美育功能,优化美术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美学教育的目的。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高中美术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高中美术教育中,通过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效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个人魅力、内在修养等,进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展。(2)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使得学生在美术学习、美术作品欣赏及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借助专业的眼光对其进行审视,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通过审美能力的提升,学生利用艺术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美好现象,并促使学生逐渐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1]。(3)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情感体验等,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高中美术作为开展美学教育的重要载体,只有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并实现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现状分析
(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前,高中美术教学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并严格按照教学的相关步骤,对美术作品等进行机械的欣赏,导致学生很难对美术作品进行有价值的欣赏,更无法体会和感知美术作品的内涵。同时,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有效发挥,以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正确的美术价值观和美术态度等,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2]。(二)教学方式不当。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必须要建立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还要在此基础上对美术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进行关注。但就目前而言,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均是以专业的知识讲解为主,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范围,违背了美术教育的原则,以至于阻碍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三、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审美氛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传统的美术审美教育中,教师更加关注教学的组织。在这种情况下,美术教学更加专业化,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基于此,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构建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审美环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并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在营造审美氛围的过程中,不仅要激活美术课堂,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还要在此基础上将历史、语言、自然和流行文化等融入其中,不断丰富审美教育的内涵,进而不断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二)丰富美术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科学审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必须要依托多元化的美术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丰富多元化的美术教学中,逐渐形成科学、正确的审美观,进而逐渐提升审美能力。一方面,教师在进行审美能力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利用人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并在欣赏大自然的过程中,发现大自然的美,进而实现审美能力的提升。据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仔细观察生活,发现自然中的美;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针对不同的美术素材进行有效整理,并结合美术作品中所反映出的文化背景,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科学的欣赏,实现美学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师要丰富教学组织形式,借助多元化的美术教学方式,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多层次的美术学习。例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美术资源的跨时空共享,不断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对美术课堂教学进行延伸,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三)借助鉴赏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美术鉴赏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美术的鉴赏教育。一方面,鉴于美术领域中有众多的艺术流派,并且不同的艺术流派代表不同的历史文化。教师在开展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要科学选取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其进行讲解,使学生对不同流派的美术知识,包括美术内核、特色、创作手法等有个详细的了解,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对比活动中对美术作品进行正确的理解。在对比鉴赏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进行简单化处理,并给学生创造直接的视觉体验,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审美感受,进而促使学生在对比欣赏中不断提升审美能力。需要说明的是,在开展对比鉴赏活动时,可以是同一时期不同题材的美术作品,也可以是同一个作者在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加强高中生美术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已� 但应试教育理念、传统教育方式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影响了美育教育的价值。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美学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审美氛围、丰富美术教学组织形式、借助鉴赏教育,全面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邹宗练。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途径浅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9(06):131.
审美能力 篇8
作为一线高中音乐教师,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审美之花绽放在高中音乐课堂中。
(1)在音乐鉴赏中创设良好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感受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目前很多教室都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每个音乐教室里的墙壁上都悬挂着中外音乐家的画像,还装饰着歌剧、舞剧、京剧等经典剧照或者一些表现音乐大师风采的摄影作品,给整个教室营造出典雅的艺术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教室里上课,潜移默化地被这样的气氛熏陶着、感染着,可让学生深深体会到音乐的美。在课间或者课前,我们有计划地安排播放一些优美的歌曲,使学生感受到美好的音乐气氛。音乐鉴赏是对声乐和器乐作品所包涵情感认知的心理过程,是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愉悦学生身心、寄托情思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表现能力以及审美创造能力,培养自身的音乐情趣。大千世界,音乐作品浩如烟海,古今中外,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结构和不同个性的作品,都以他们自身的特殊形式深入人们的生活中,展现出人类的美与丑。我们要感受音乐的美,就要投入到音乐当中,随着音乐的旋律去畅想,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这样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真正体会音乐的精髓,才能把对音乐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想的高度。譬如,我们在鉴赏《黄河大合唱》时,作品中起伏的旋律、紧凑的节奏,速度由慢到快,力度由弱到强,我们能够深深体会到中华民族的崛起就像黄河水一样汹涌澎湃,勇往直前。总之,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只有真正理解音乐本质和内涵,才能激发出自身的真情实感,才能感受到音乐中的美,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利用社会文化效应,在潜移默化中进行音乐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要想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是不行的,我们还要注重课外音乐活动,比如电视电影、文娱晚会以及文艺活动等这些和音乐息息相关的活动形式。对学生而言,由于平时课业比较繁重,很少接触这些内容,这些节目对他们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现在很多电视台都有非常好的音乐节目,有些电影中的音乐也十分有价值,值得一听。我们也时常建议学生在课余时间看一些电视电影节目,注意电影和电视中的特色插曲,背景音乐,片头和片尾曲等,和电视电影画面相结合,去感受、体会音乐强烈的表现力。通过这种视听艺术的结合,对学生更加深入理解音乐、提高自身审美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还可以把一些优秀的电影原创音乐带到课堂中来,由于学生平时只关注电影的情节内容,很少关注电影音乐,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对于一些获奖的电影音乐,它们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我们很有必要对它们进行了解,教师可以将片中的音乐结合电影情节,讲解给学生听,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欣赏视觉和听觉相互交融的愉悦时,而且加深了对音乐的印象和对音乐本质和内涵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提升了自身的审美能力和音乐修养。
(3)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音乐教育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高中音乐教师,我们要有意识地利用音乐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就可以在获取音乐知识的同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音乐审美教育中,教师可通过音乐实践来启迪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譬如,我们在学习完某首歌曲后,可以根据歌曲表现的情感和主题,引导学生去自编自演一些符合该歌曲主题的话剧之类,配上一些舞蹈,让学生在表演实践中感受到音乐的真谛,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总之,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作为高中音乐教师,我们要立足学生,努力寻求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策略,应用一切美的手段来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和美的人格,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作者:潘伟工作单位: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
审美能力 篇9
关键词:音乐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学生的审美能力离不开音乐教育,而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重要途径之一,每个学生对“美”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教师在教音乐作品时,要让学生一起交流、沟通,使他们对学习音乐产生兴趣,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音乐的作用是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是素质教学中的重要手段[1]。
一、了解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音乐教学过程中,即要让学生发现音乐的美,又能发现生活中的美。任何一个音乐作品都有它的创作目的,如贝多芬《英雄》、《命运》,肖邦《钢琴协奏曲》等,学生认真的聆听音乐,并感受音乐的韵律,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从而和作者达成一种在音乐上的共鸣,老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且能够解决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学生一味听老师讲解,课堂气氛比较低沉,老师要做的是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让每个同学都表达自己对音乐理解的观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对音乐的学习。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快乐,又让学生对音乐有足够的了解。学生通过对音乐的学习,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还使个人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升华。优美健康的音乐都能够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美感,如果这世界上没有音乐,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枯燥乏味。你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情感会受到音乐的影响,积极亢奋的音乐会让我们产生斗志,对未来充满希望,忧伤的音乐会让我们很悲伤难过,由此可见,音乐在生活对人们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的音乐旋律和节奏,人们的情感和情绪也是不一样是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人们的审美标准[2]。
二、如何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个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让学生对学习音乐感兴趣,美感是来源于内心的一种感知,是心里的直觉,每个人对审美的认知都是不同的,通过音乐教学,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但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让学生大胆的对音乐进行创作,加强学生对审美实践的训练。音乐教学是实现学生加强自身素质的基础,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培养出音乐天才和歌星,而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音乐感受到其中的快乐,获得对音乐审美的体验,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慷慨激昂的韵律,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强大,从而想象出革命先辈在打江山中所受的苦,让学生能够牢记历史,警钟长鸣,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老师充分利用好音乐的美,来激发学生的美感,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实现了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培养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一种特定情况下出现的想象力,是无法用语言进行表达的,那是一种对美的深切的感悟。一首音乐作品是一个作者的情感表达,要让学生更好的了解音乐,老师要对人物以及写作背景进行详细的讲解,从而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老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他们偶像的音乐作为教学过渡,把学生吸引到音乐课堂上来,如在学习古典乐曲之前,播放一些学生们较为关注的音乐,比如李宇春的《蜀绣》,周杰伦的《青花瓷》等,先营造出一个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挑起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致,给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偶像观,一个正面积极向上的偶像,对一个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大的,是学生引以为豪的榜样,是学生的学习榜样,不时地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像偶像一样优秀的人,能够在学生未来的生活中保持乐观的心态,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开拓学生学习音乐的视野,给学生提供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更多的选择[3]。老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利用好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手机等,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通过这些学习渠道了解最新的音乐知识,对课堂上内容的学习不断丰富,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拓展,让学生能够深入体会到音乐作品所表现出的情感,并让学生自己的体会融入到音乐作品中,学生自身对音乐的想象,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当学生的对美的领悟和认知达到一定境界,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就从中得到了提高。音乐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音乐知识,也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着音乐教学的不断改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学校和老师的关注,审美能力和音乐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在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的同时,也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对音乐教师也有一定的要求,老师要有能力找出音乐教学中的审美因素,把自己的审美观点和教材相互融合,让学生在音乐的课堂上,去感受美、发现美。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办法,因人而异,让每个学生的审美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为它的表现形式是抽象的,所以学生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不仅要求学生对音乐表面含义的理解,还要让音乐触碰到自己的心灵,从而全面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作者:张馨之 单位: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于一鸣。浅析音乐欣赏课程中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J].艺术科技,2015,28(1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