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的诗(经典6篇)》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刘禹锡的诗(经典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酬令狐相公杏园花下饮有怀见寄》 篇1
年年曲江望,花发即经过。
未饮心先醉,临风思倍多。
三春看又尽,两地欲如何。
日望长安道,空成劳者歌。
赠长沙讚头陀 篇2
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
外道邪山千万重,真言一发尽摧峰。
有时明月无人夜,独向昭潭制恶龙。
庭竹 篇3
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庭竹》此乃唐代名诗人刘禹锡之作,诗句虽短,诗意甚高。诗面写竹,竹之直节挺立,犹君子之风,千村万陌,无处不有。暗喻自己似和竹子一样的君子,无论到那里都可以清高自立。
刘禹锡的'诗句 篇4
1、《竹枝》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2、《堤上行》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3、《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5、《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6、《江南春》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7、《竹枝》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8、《竹枝》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9、《竹枝》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10、《竹枝》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11、《竹枝》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12、《竹枝》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3、《竹枝》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14、《竹枝》
江上春来新雨晴,瀼西春水縠纹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15、《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6、《竹枝》
城西门外滟澦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17、《竹枝》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住在成都万里桥。
18、《步虚词》
阿母种桃云海际,花落子城二千岁。
海风吹折最繁枝,跪捧琼盘献天帝()。
19、《步虚词》
华表千年一鹤归,凝丹为顶雪为衣。
星星仙语人听尽,却向五云翻翅飞。
20、《抛球乐》
五色绣团圆,登君玳瑁筵。
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
上客如先起,应须赠一船。
21、《抛球乐》
春早见花枝,朝朝恨发迟。
及看花落后,却忆未开时。
幸有抛球乐,一杯君莫辞。
22、《纥那曲》
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
同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
23、《纥那曲》
踏曲兴无穷,调同辞不同。
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
24、《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5、《浪淘沙》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26、《浪淘沙》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27、《浪淘沙》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28、《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寒沙始到金。
29、《浪淘沙》
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30、《浪淘沙》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定晚霞。
31、《浪淘沙》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32、《浪淘沙》
鹦鹉洲头浪颭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33、《杨柳枝》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34、《杨柳枝》
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
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
35、《杨柳枝》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
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人家。
36、《杨柳枝》
南陌东城春草时,相逢何处不依依。
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37、《杨柳枝》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38、《杨柳枝》
扬子江头烟景迷,隋家宫树拂金堤。
嵯峨犹有当时色,半蘸波中水鸟栖。
39、《杨柳枝》
迎得春光先到来,轻黄浅绿映楼台。
只缘袅娜多情思,更被春风长挫摧。
40、《杨柳枝》
巫峡巫山杨柳多,朝云暮雨远相和。
因想阳台无限事,为君回唱竹枝歌。
41、《杨柳枝》
凤阙轻遮翡翠帏,龙墀遥望麴尘丝。
御沟春水相辉映,狂杀长安年少儿。
42、《杨柳枝》
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肢。
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恨谁。
43、《杨柳枝》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44、《杨柳枝》
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45、《踏歌词》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窗映树鹧鸪鸣。
46、《踏歌词》
桃蹊柳陌好经过,镫下妆成月下歌。
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
47、《踏歌词》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48、《踏歌词》
日暮江南闻竹枝,
南人行乐北人悲。
自从雪里唱新曲,
直到三春花尽时。
49、《忆江南》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
丛兰帙浥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颦。
50、《忆江南》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
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
惟待见青天。
51、《潇湘神》
湘水流,湘水流,
九疑云物至今秋。
若问二妃何处所,
零陵芳草露中愁。
52、《潇湘神》
斑竹枝,斑竹枝,
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
潇湘深夜月明时。
53、《西塞山怀古》
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心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5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闻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台城 篇5
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台城是六朝的宫城,也是一时繁华的六朝金粉所在地——金陵(今江苏南京)。六朝一代比一代奢华侈靡,奢华的生活,淫靡的享乐消磨了六朝帝王的进取之心。他们在这金迷纸醉、灯红酒绿的销金之地享尽了世间一切富贵荣华,但也耗空了国力民财与雄心意志,而陈后主则为奢华侈靡之尤。终以隋朝大军攻取了南朝最后一个偏安的朝廷——陈朝国都金陵而结束了六朝浮艳。南朝的最后一名皇帝在他自谱的新曲《玉树后庭花》的歌舞声中做了亡国之君。刘禹锡以巧妙的方式表达了他复杂的情怀,其中既有怀古伤今之情,亦有以古劝今之意。
此诗似写于宝历年间,诗人离和州游健康之时,当时诗人已经年过半百,经历过两次贬谪,历尽宦海浮沉,写下金陵五题组诗,《台城》就是其中一首。
在大唐帝国如日落西斜时,统治集团内部党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问题折腾着这个经历过致命打击而元气大伤的王朝。所以,诗人在这多事之秋写下了这首诗,以六朝的灭亡,繁华景象的转瞬即逝,抒发回顾历史的感伤情怀,并且表达了诗人在国势衰微之际对于高层统治者的讽谏之意。
一开始诗人就将一幅繁华竞喧、富丽堂皇的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台城六代竞豪华”,是一种大笔铺叙概括性的总体描述。作为首句,气势雄阔,用词用句却十分简朴,没有任何生僻的字眼,似乎是漫不经心的一笔,将整整一段历史从纵贯和横断两方面浓缩于这简简单单的七个字中,在开篇就使如此美轮美奂的六朝繁华气象如临眼前,宛如海市蜃景般的幻化出来。此情此景使读者再也不能无视那种扑面而来的奢华景象,也无法再无视那段尘封了的历史。
六朝的奢侈之风日益加深,到了南朝陈后主的时候,其奢侈程度达到了那个时代无以复加的地位。他营造了“结绮”“临春”“望仙”三座极尽奢华之高楼。诗中以“结绮”“临春”这两座典型的建筑物名称来形容陈后主这位亡国之君的挥霍无度。在这些富丽堂皇、燃尽民脂民膏的辉煌建筑群中,陈后主过的是怎样一种穷奢极欲的生活,那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说首句是从总体上描述了整个六朝时代的豪华胜景,那么诗的第二句则是抓住了一个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和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将这种豪华推了出来,并且是推向顶峰。带有举例说明以使其抒写的内容更进一层的意味。这样不吝笔墨的极度描写刻画在引起读者无数联想的同时,更为诗人点出此诗的主旨做了充分的铺垫。
第三句“千门万户成野草”,急转直下,一个“成”字成为全诗思想情感的转折点。承上启下,将前度的繁华热闹推翻,却引发了突如其来的繁华成空,万事成空的无限感慨。从六朝故旧到诗人所面对的往昔遗址,几百年的历史更迭,风烟变幻,沉重的附在这样一个“成”字上,沧桑与负重集千钧于一发。诗人的悲怆传达给了读者,成为千万人的悲怆。当日的“万户千门”早已不复存在。诗人是在遗址面前演发出了对往昔的憧憬和想象,他想象到这今日生满野草的荒凉旷野也曾是六朝繁华的一部分。以实景引出虚事,以虚像来反衬实际景物的荒凉。诚如后世辛弃疾在《永遇乐》中所写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吊古伤今之情,在虚实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中自然流露。同时,“千门万户成野草”的前四字,与“结绮临春事最奢”紧紧地衔接在一起,后三字写出了结绮、临春两座楼的变化。这句本身用“千门万户”和“野草”作比照,把陈朝的灭亡和台城的今昔写得一清二楚。
最后一句,图穷而匕首现,“一曲后庭花”交代了结绮、临春之所以成了野草的原因,总结了陈朝亡国的教训,抨击了陈后主的荒淫,全诗的意义几乎全部凝聚在这五个字之中,此诗的主旨在千呼万唤中姗姗而出。然而刘禹锡的怀古诗是十分含蓄的,他并不直接指斥昏庸帝王的荒淫误国,而是以一个典型的意象婉转地表达悲愤之情。自从陈后主亡国之后,在文人的笔下,《后庭花》早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亡国之音”。在刘禹锡之后也有一些以后庭花指代亡国的名句,如李商隐“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刘禹锡在这里指出,六朝的覆灭,南陈的亡国,都只因为那曲靡靡之音——《玉树后庭花》。这里的后庭花已不再是一首曲子的名称,而是帝王为一己之享乐,以致国破身亡的代名词。这一句较之前句讽喻的意味更加浓厚。这是诗人对于风雨飘摇的大唐帝国的劝谏,其苦心历历可见。
这首诗的第一句是启,第二句是承,第三句是转,第四句是合。全诗承转分明而又环环紧扣,“亦不孤乐天之言。”此诗不空发议论,而是寓怀古论今于人事景物的沧桑巨变的描写中。既有厚重的历史感,也有诗歌应有的情韵。
酬太原狄尚书见寄 篇6
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
家声烜赫冠前贤,时望穹崇镇北边。身上官衔如座主,
幕中谭笑取同年。幽并侠少趋鞭弭,燕赵佳人奉管弦。
仍把天兵书号笔,远题长句寄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