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英雄事迹故事【精选11篇】》
无数的革命前辈用热血与生命换来一场场对敌斗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解放,让我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革命烈士英雄事迹故事 1
他普通吗?却是,但是看看他做的工作吧。
他,是一名普通的消防战士。入伍12年,他时刻谨记着自己消防战士的职责,参加过大大小小的灭火和抢险救援1600多次,抢救出被困群众460多人。
他,是一个贫苦家庭的顶梁柱。父亲和哥哥先后因车祸致残,母亲也不幸罹患癌症,善良淳朴的妻子默默地在背后支持着他,跟他一起撑起窄窄的公寓房里,那个清贫温馨的家。
他,军功章挂满胸前,获奖证书装满抽屉,声名鹊起的他,依旧过着俭朴无华的生活。他依然是妻子的好丈夫,是父母眼中的乖儿子。
妻子李翠,亲切地叫他“牛哥”,战友豪爽地直呼他“黄牛”。
他,有许三多的坚韧、史今的宽容、伍六一的倔强、“老七”的霸气。他,就是消防部队真人版的“士兵突击”。
他,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消防总队南宁市支队特勤大队一中队代理排长兼一班班长小新。
十余载抢险救援经历书写青春华章
自1997年当兵入伍以来,小新一直以行动来诠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从什么都不懂的新兵蛋子成长到如今的消防技术尖兵,小新付出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汗水和努力,经历了大小1600多次生死一线的关头。小新在实战中积累了许多丰富的救援经验,也正是这些宝贵的经验,一次次把小新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2000年9月1日15时35分,广西最大的化工企业——南宁市化工股份公司的2800立方米酒精罐突然发生大火,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现场情况万分危急!当消防部队到达火灾现场时,酒精罐上火光冲天,火焰已经高达50米以上。
9年前的消防车和现在的进口消防车的性能没法比,当时的车载水泡的有效射程根本达不到燃烧着熊熊烈火的酒精罐顶。于是,火场指挥员决定组成突击敢死队冲进防护堤迫近作业。小新主动向指挥员请求担任主攻。
指挥员同意后,小新立即和突击队员顶着难以忍受的高温把两节拉梯架到燃烧罐,将移动炮推到被烧得发红而且塌陷的罐体上,顶着高温和随时可能掉入罐里的危险,站在上面操作移动炮进行近距离灭火。战友们在身后不断用水枪向小新射水降温,掩护他灭火,有好几次强大水压差点把他冲进罐体里,幸好小新用脚紧紧地勾住了两节梯梯蹬稳住身体。经过数个小时候奋力扑救,火势最终得到了控制并被顺利扑灭。回忆起这段经历,小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时酒精罐的温度高得吓人,自己的手都被烫起了好几个泡,万一不小心掉下去酒精罐里啊,连个骨头都找不到!”
千里驰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显身手
小新,自去年汶川地震救援顺利归来后,人们便记住了这位个子不高,说话不多的铁骨汉子。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小新正休假到医院照料身患癌症的母亲。当一接到部队成立抗震救援突击队奔赴四川增援的指令,小新立即返回部队,瞒着母亲,奔赴灾区救援。
5月14日赴川以后,小新舍生忘死,英勇顽强,多次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用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递交了满意的答卷。在此次抗震救灾中,他与南宁市消防支队其他战友一起抢救被困人员19名,其中8人生还;带领救援队员转移群众3617人,为群众搭建避难场所76处,清理危房145间,抢救各类物资价值约1300多万元,抢运救灾物资480余吨,为夺取抗震救灾阶段性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这次的抗震救灾中,“黄牛”小新又经历了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惊心动魄。2008年5月14日,南宁市消防支队赶到四川都江堰后立即展开救援工作。当日下午,小新在都江堰四川街一栋六层坍塌楼层上,利用视频生命探测仪进行探测,发现下面有生命迹象,并隐隐约约听到一丝极其微弱的呼救声:“救命,救命!”
就在这时,一名年轻的女子看到小新和战友,立刻冲了过来,紧紧抓住他的手,哭着哀求:“我弟弟埋在里面已经两天两夜了,求求你们,快救救他吧!”“你放心,刚才我已经听到他的'声音了,我们一定把你弟弟救出来!”
根据小新多年的救援经验,他和战友们选择了一个较为安全的方位,挖了一条隧道,清理被困者上方松动的水泥块和砖头,用工具一点一点挪开楼板,通过细小的缝隙,进入被困者所在的狭窄空间。
伴随挖掘的同时,上方的楼板不断嘎嘎作响,碎石纷纷掉下,战友们着急地喊道:“班长,有危险!”而此时小新心里想的却是:“我们已经千辛万苦挖出了这条生命通道,我决不能放弃,一定要把他救出来!”他不顾战友的劝阻,拼命加快挖掘速度,就在他把人救出来的一瞬间,“轰”的一声,几层厚厚的楼板在余震中塌了下来,埋住了他们之前救人的地方。而那时,要是小新再慢一秒,就再也回不来了。
由于抗震救灾表现突出,小新被公安部消防局记个人一等功,被自治区党委评为全区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并作为奥运火炬手参加了祥云火炬在南宁的传递活动。
满载荣誉依旧朴实无华
08年抗震救灾立功至今,小新先后在南宁等地做了十几场先进事迹报告会,并收到自治区、南宁市等多级政府部门的嘉奖。小新英勇的抢险救灾事迹也早已家喻户晓,成为南宁市街头巷尾的美谈。
而今满载荣誉的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功臣”就摆架子,居功自傲。在部队领导和战友眼里,他仍然是个尽职尽责的好战士,是那头永不放弃、做什么事都抢在第一位的“黄牛”。
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记者又一次见到了这位小个子的消防兵。他笑着说:“现在去菜市场买菜,偶尔会有人认出自己是小新,挺不好意思的。”他也直言,有时候确实有点不方便。
在群众眼里,小新俨然成了一位英雄。市民们有需要消防帮忙的时候,几乎都会想起这位腼腆老实的消防老兵。7月13日,小新所在的辖区内公务员小区有一位住户的门被反锁了,到现场的消防战士弄了很久也没有把门打开。这时,战友们想到了在特勤大队的小新。“小新来了,没什么问题了!”像这样的对话,在许多有小新在的场合都可以听到。他的救援技术几乎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小新到达公务员小区现场时,他以惯来敏捷的身体,运用“楼层下降”技术,从住户的窗台进入到屋内,成功地把该住户的门打开了。事后在与记者的聊天中,小新说到:“其实,人家也挺不容易的,现在装一个门,动辄三四千,的确不忍心把住户的门弄坏。所以每次遇到这种门被反锁的情况。我都在想,能不弄坏,就尽量不要弄坏住户的门。”
小新就是这样一个老实诚恳的人,他时刻替他人着想,不愿意弄坏老百姓的一扇门。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得到了战友和市民的好评。
革命烈士英雄事迹故事 2
英雄,是历史巨人,更是人民心中的丰碑……
北京密云县,有一位英雄母亲。她的丈夫和6个孩子,全部为国捐躯。
这位伟大的母亲叫邓玉芬。
邓玉芬是个倔强的女子,她坚信只要努力,家里人丁兴旺,日子总有一天会好起来的。婚后,她和丈夫借住在亲戚家,靠租种地主家的几亩地,含辛茹苦地拉扯大了7个儿子。
好日子还没有熬到,1933年长城抗战失败后,日本侵略者就把邓玉芬的家乡强行划入了伪满洲国。为了糊口,她被迫搬到张家坟村东南的猪头岭山上,开荒度日。
1940年,八路军10团挺进密云西部山区。在邓玉芬的家门口,八路军宣讲抗日道理,字字句句都说到了她的'心坎上。她知道,只有拿起刀枪打鬼子,才能挽救国家、拯救自己。
当年6月,10团组织游击队。邓玉芬和丈夫商量:咱家有人,在打鬼子这件事情上,绝对不能含糊。就叫儿子打鬼子去吧!于是,邓玉芬的大儿子永全、二儿子永水成为白河游击队的首批战士。
9月,邓玉芬知道游击队正缺人手,毫不犹豫地又把三儿子送去了白河游击队。
1941年底,日本侵略者实行“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邓玉芬响应党的号召,开展反“无人区”斗争。她叫丈夫把在外扛活的四儿子、五儿子找回来,在环境最残酷的时候,参加了抗日自卫军模范队。
1942年,抗日政府发出了“回山搞春耕”的号召。邓玉芬和许多山地群众决定重返“无人区”。她让丈夫先回山里搭窝棚自己随后就到。谁知丈夫走后没几天,竟传来噩耗:丈夫、四儿子和五儿子在种地时遭日军偷袭,丈夫和五儿子同时遇害,四儿子也被抓走了。
坚强的邓玉芬没有屈服。亲友们劝她不要再回山。她拉起两个小儿子,坚定地对他们说:“走,回家去。姓任的杀不绝,咱和鬼子拼了!”她又回到了猪头岭,拿起丈夫留下的镐头,没日没夜地开荒种地。
国难当头,人命如蝼蚁,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在这位母亲身上。1942年秋,大儿子永全在保卫盘山抗日根据地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
1943年夏,被抓走的四儿子永合惨死在鞍山监狱中。同年秋,二儿子永水在战斗中负伤回家休养,因伤情恶化无药医治死在了家里。三儿子也下落不明。
白发人送黑发人,面对沉重的打击,邓玉芬咬牙挺住了。只是,往日性格开朗的她,变得沉默寡言。春种秋收,做鞋做袜,照料伤员,她从不得闲。她的家成为八路军和伤员的休息站,干部战士到了她家,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
战士们就是她的亲儿子!邓玉芬为了让伤员能多吃点儿,自己节衣缩食。家里养的几只老母鸡,鸡蛋却一个也舍不得给亲儿子吃,统统送给了伤病员。战士们都知道在密云的猪头岭有个邓妈妈。
1944年春,日伪军为了肃清“无人区”的抗日力量,围住猪头岭一带,一连折腾了7天7夜。小六儿跑丢了,她背着刚满7岁的小七躲进一个隐蔽的山洞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了,中国人民胜利了。邓玉芬眼噙泪花,告慰九泉之下的亲人,咱们胜利了!
值得一提的是,惟一的儿子小六儿也被妈妈送去当兵。1948年在攻打黄坨子据点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男女老少齐动员。为了保卫家国,邓玉芬献出了一个妻子和母亲的至爱,这是抗战时期最普通的百姓代表,他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革命烈士英雄事迹故事 3
杨根思是抗美援朝英雄。江苏省泰兴县人。1944年2月参加新四军,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班长、排长、连长等职。历次作战英勇顽强,曾荣获战斗模范、爆破大王,华东三级和一级人民英雄称号。1950年9月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大会。
同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第58师第172团第3连任连长。在同年11月第二次战役中,他带领本连第3排守卫在朝鲜咸镜南道长津郡下碣隅里外围制高点“1071高地”东南屏障的小高岭。11月29日,他们打退了敌人在大量飞机、炮兵支援下的8次连续猛烈的进攻。当增援他们的分队正在途中时,敌人又发起第9次进攻,有40多个敌人爬上阵地。已负伤的'杨根思毅然抱起一个5公斤的炸药包,拉燃***,纵身向敌群冲去,炸死了爬上阵地的敌人,完成了切断敌军退路的任务,自己壮烈牺牲,时年28岁。
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他生前所在连队被命名为“杨根思连”。
革命烈士英雄事迹故事 4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争秋季战术反击战中担任潜伏任务,卧火海忍剧痛,视纪律为生命,壮烈牺牲。战后,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文艺工作团赠给特等功臣邱少云烈士锦旗上写道:“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战士邱少云永垂不朽”。志愿军第15军全体指战员献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祖国人民的光荣”。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抗美援朝分会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光荣之家”。四川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伟大人民的战士,英雄不朽的功绩”。
邱少云,1931年生,四川省铜梁县关建乡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巩固阵地作战及战术反击战。
1952年10月11日,志愿军第15军在铁原东北391高地反击战打响了。391高地位于铁原东北10公里处,山势险要,有敌军1个加强连驻守,是敌军安在志愿军前沿阵地的一个“钉子”。拔掉这个“钉子”不仅可以改善志愿军第15军的防御阵地,而且可以对敌军形成威胁。从志愿军前沿阵地到391高地,中间有3000米的开阔地。为了缩短部队冲击距离,使战斗发起具有突然性,该军第29师第87团组织500名战士,在当晚夜间隐蔽潜伏在距敌军只有60米的草丛中,邱少云就是其中的一名战士。
12日中午12时,突然飞来4架敌机,在潜伏区投下几颗***,有一颗落在离邱少云2米的地方,四散飞迸的燃烧液溅到他的腿上,身上的伪装烧着了,火苗往上冒,顿时火团把他包围了。邱少云身后有一条水沟,只要后退几步,在泥水中打个滚,身上的烈火就可息灭。但他深知,这样会被山顶上的'敌军发现,暴露目标。为了不暴露部队的行动意图,也为了500名战友的生命安全及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严守潜伏纪律,在烈火烧身时,不惊慌,不呼救,坚定地趴在地下,忍着剧痛,咬紧牙关,一声不吭,岿然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燃烧了30多分钟,光荣牺牲。至下午17时,已经潜伏了19个小时的第3营在炮火支援下,突然向守军发起冲击,经40多分钟战斗,攻占了391高地,全歼南朝鲜军第9师第51团1加强连。邱少云为这次反击战的最后胜利,在烈火持续的燃烧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为了表彰邱少云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中国共产党志愿军某部委员会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于1952年11月6日给他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将邱少云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为整体、为胜利而牺牲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革命烈士英雄事迹故事 5
作为消防救援队员,吕挺始终践行着,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的铮铮誓言。
熟悉吕挺同志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实干派,平时不喜欢说话,但对于工作却有着一种极致的执着。他常常挂在嘴边的那句“平时多一份准备、战时多一份安全”成为队员们又爱又恨的紧箍咒。安吉县地处山区,道路、地貌情况复杂,山岳、水域救援任务繁多,特别是在夏天雷雨、台风季节,游客落水、驴友失踪时有发生。为做好应急救援准备,不论刮风还是下雪,不论酷暑亦或寒冬,吕挺每月都要带着队员爬山涉水,熟悉辖区的每一座青山,勘察县城的每一条河流。太阳晒黑了他坚毅的`脸庞,山风吹裂了他年轻的皮肤,但就是这样枯燥而乏味的工作,他却坚持了4年,他也许是言语上的弱者,却是行动上的巨人。
对待日常工作,他沉默而细致。但在面对群众危难时,他又化身成那道冲在最前、作战最勇的身影。2019年8月10日,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浙江,安吉县降水强度和降水量均为湖州第一,报福、孝丰、梅溪等多个乡镇接连爆发险情。危急时刻,吕挺同志带领队伍连续奋战20多个小时,辗转百余公里,成功疏散群众100多人。正当队员们着手进行休整时,警铃又起,报福镇深溪村4名人员失联。吕挺同志不顾满身的疲惫,带领队员迅速出发。但是强降雨导致的山洪爆发阻断了队伍前行的道路,洪水夹杂着山石翻滚而下。“我先探路,搭好绳索大家再跟上。”险情面前,吕挺肩扛绳索,脚踏山洪,将身体死死压在护栏上,一步一挪,成功渡水搭建起横渡系统。冒着暴雨和山洪,吕挺带领队员徒步搜寻3个多小时,终于在村内一处高地找到了被困人员,并通过卫星电话将情况报告给县应急指挥部。被成功解救的受困群众拉着他的手说:“当时,我们真的绝望了。但当看到你们的身影,我感觉如获新生。你们就是橙色希望!”
革命烈士英雄事迹故事 6
我站在国旗下,看着胸前的红领巾,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胜利;是他们,用鲜血染红了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和我们胸前的红领巾。他们就是革命英雄!
出发了,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扛着鲜艳的队旗来到的烈士陵园。
进了大门,九位革命烈士拿着枪的雕塑十分逼真,脸上的表情栩栩如生,他们似乎正在战斗为新中国而战!旁边几棵青翠的松树挺拔而立,像是被赋予了革命烈士的精神!来到革命烈士纪念堂门口,人民英雄纪念碑高高地矗立在大地上,碑身正面有“人民英雄
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我们站在门口,静静哀悼了三分钟。我想:我生在国旗下,长在新时代,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要不然怎能对得起天堂上的革命烈士?主持人念着悼词,节奏缓慢、旋律悲伤的音乐响起来了。我一脸严肃,心里悲痛无比,革命烈士冒着枪林弹雨,强渡波涛汹涌的长江,忍着饥饿严寒,翻越千山万岭的情景随着音乐的'旋律始终萦绕在心头,我感到十分难受,为了新中国,他们付出了多少?为了新中国,他们又得到多少回报……
进入革命烈士纪念堂,我看着他们的遗像,觉得革命英雄的形象十分高大,一�
沿着先贤英烈用生命和鲜血开拓的道路,一代代中国人民的不懈奋斗中,我们迎来了民族复兴的曙光。今天的中国,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但历史的足音也警醒我们: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掉以轻心。立足“三个没有变”的基本国情,迈向“两个百年”目标,前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气呵成,我们还需要继续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秉承先烈遗志,发扬先烈精神,用先烈的精神品质引领社会价值取向,将先烈参与开创、为之奋斗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近年来,我国的烈士纪念工作日益得到重视,烈士公祭活动不断走向常态化和正规化。每年上亿人次的祭奠,让我们体会到群众缅怀的深切之情,感受到民族血脉中升腾而起的复兴动力。方此之时,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开展烈士纪念日纪念活动的重要性,把烈士纪念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倡导社会各界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形成缅怀纪念烈士、学习烈士英雄事迹的良好社会风尚。我们纪念烈士,就是要用烈士精神凝聚党心军心民心,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就是要用烈士精神传播社会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开展纪念日活动,如同点燃一支火炬。”在国庆65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重温无数先贤英烈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缅怀他们的历史功勋,挺起我们的时代脊梁,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改革发展的大潮,共同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伟业。
革命烈士英雄事迹故事 7
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他那奋不顾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为人们所景仰,他的英雄
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0年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曾当过儿童团团长和民兵,被评为民兵模范。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作战勇敢,立三等功1次。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在多处负伤,弹药用尽的'情况下,为了战斗的胜利,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革命烈士英雄事迹故事 8
但我在这里也想到,为了今天我们这些中华民族的后人的幸福生� 但我们很多人都已经忘记这些烈士的英勇事迹。
每当看到烈士们遗留下的残破遗物和珍贵照片,听到他们面对凶残之极,残暴成性的敌人的威胁利诱,大义凛然,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情景和场面,都不由得心怀感佩。
他们这些先贤、烈士,为了抵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冒着枪林弹雨,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寻求真理而宁死不屈,表现出了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这些事迹真应该让我们千秋万代,永远记住,并永久缅怀。
但我在这里也想到,为了今天我们这些中华民族的后人的幸福生� 但我们很多人都已经忘记这些烈士的英勇事迹,逐渐淡漠了对这些烈士的敬仰、崇敬之情。
特别是存在于官场屡打不绝的贪贪污现象,要是众位先烈地下有知,会作何感想?要是他们真的地下有知,看到这些不肖子孙,把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新中国和政权当作他们捞好处,升官发财的利益场,会做何感想?
我们这次去的时候,正赶上国家要用巨资2000余万人民币修缮烈士陵园,我想着这是很值得的投资,是对烈士的一种很好的告慰。
只有加强烈士事迹的宣传,保护好烈士纪念地,修缮好烈士安息之处。让我们现在这些生活于幸福的人们时常受到这些烈士事迹的宣传、教育,才能永不忘本,才能在心灵深处有所触动,有所教益……
革命烈士英雄事迹故事 9
铭记!昆仑之巅的“高光时刻”
最近,有一句话很火,“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年仅18岁的陈祥榕写下的铮铮誓言。巍巍喀喇昆仑,常年冰雪覆盖、高寒缺氧,就在这样的生命禁区,一茬茬年轻的官兵战斗在卫国戍边一线,用生命践行中国之领土,一寸都不能让。
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中国用行动证明,祖国不会忘记英雄,人民不会忘记英雄。
鲜血和生命珍贵,虽九死其犹未悔。春节刚过,万物复苏,新疆的喀喇昆仑仍旧是白雪皑皑,严寒刺骨。一代代边防士兵就是在这样极度恶劣的条件下巡逻、放哨,他们说,他们就是界碑。当外军违反国际协定,越线搭桥、修建道路,单方面进行恶意挑衅时,团长祁发宝同志,本着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仅带几名官兵前出交涉,却遭到对方暴力攻击,与数倍于己的外军展开殊死搏斗,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突入重围营救,奋力反击,战士肖思远突围后义无反顾返回营救战友,战斗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用年轻的生命守卫了国家的尊严,挺起了民族的脊梁,用鲜血染红了鲜艳的五星红旗,用短暂的一生践行了军人的使命,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铁血英雄。
团圆和领土宝贵,青春热血仍无畏。这个春节,我们感受着微风不燥、阳光正好,沉浸在团圆的喜悦之中,是他们用身躯挡住了寒风凌冽,是他们用生命守住了暖暖春光,是他们用小家的分离换得了大家的团圆。“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刚入伍的“00后”新兵陈祥榕执笔写下八字战斗口号,用自己光辉灿烂的一生诠释了一名守边军人的初心和使命;在渴望爱情的年龄,肖思远的钱包里珍藏着一张漂亮女孩的照片,执子之手,与子携老的誓言再难实现;23岁的王焯冉和战友们连夜渡河增援一线,一只脚被卡在水下巨石缝中,危急时刻,他将战友猛地推向岸边。他们都是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选择参军入伍,选择戍守边疆,用生命彰显了青春无畏,他们的精神永远矗立在喀喇昆仑之巅。
高原和青春相汇,山河寸土不后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今天的和平之不易,需要我们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守护,中华文化倡导“和而不同”“睦邻友邦”“天下太平”的价值取向,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国从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就像国防部发言人任国强所说,面对20xx年印军非法越线、率先挑衅、暴力攻击中方前出交涉人员,造成双方人员伤亡,责任全在印方。历史不容篡改,英雄不能遗忘,广大人民有权利知道事实的真相,看清其中的是非曲直。爱好和平不等于软弱可欺,中华民族不会侵略别的国家,不会干涉他国内政,不会觊觎他国利益,但也决不允许其他国家损害我们自己的利益,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用生命捍卫守候;哪怕风似刀来山如铁,祖国山河一寸不能丢。这是高原边防官兵最喜爱的一首歌,更是千千万万高原战士为之奋斗、不惜献出生命的初心和使命。
革命烈士英雄事迹故事 10
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为国家利益而献身,精神永垂不朽!
4月4日,国家为四川木里森林火灾牺牲的英烈举办追悼会,成千上万的人民前来吊唁,3月30日,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3月31日下午,木里县扑火行动中,受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发森林火灾,27名森林消防队员,3名地方干部共30名扑火人员不幸遇难。其中最小的,才年满18岁。他们把自己年轻的生命献给了祖国。
这些烈士们,为了祖国的财产和人民的安全,无论熊熊烈火,还是滚滚洪水,他们都奋不顾身,不辱使命,用赤子之心在党和人民之间架起一座血脉相连的桥梁。
他们是新时代的军人,新时代的丰碑!
近百年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更是有无数的革命烈士,为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又有无数战士冲向前;一面红旗倒下了,又有无数面红旗高高举起,热血奏响壮烈,青春谱写光辉!
看:“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能将我和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一一这是叶挺烈士的豪迈之举。
听:“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一一这是诗人藏克家对烈士生命意义的`歌唱。
啊,长江黄河,感谢你们,感谢你们哺育了这么多的英勇好儿女
啊,烈士勇士们,你们用浩然正气、英勇行为谱写了一曲曲生命的壮歌!
你们的沸腾热血让天地动容、大地哀叹,你们伟大的形象直比巍巍昆仑、万里长城!
敬爱的烈士啊,你们虽然长眠不醒,但我们却将你们永远铭记。
英雄的烈士啊,我们不会忘记今天的美好生活,源于你们血与汗的奉献。没有你们抛头颅洒热血,我们的旗帜就不会如此灿烂。放心吧,你们的兴国梦想将由我们传承,你们的强国征程,将由我们进行!
烈士长存,丰碑永恒!
革命烈士英雄事迹故事 11
谢荣策,1931年11月13日,诞生在辽中县茨榆坨镇茨榆坨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小时候因生活所迫,9岁就给地主放猪、放牛,受尽了地主老财的百般虐待。在他幼年的心灵里,就埋下了对地主老财仇恨的种子。因此,谢荣策少年时期就参加革命活动,担任茨榆坨村儿童团长。谢荣策的童年是在苦水里度过的。社会的黑暗,生活的艰难,使荣策幼小心灵上萌发了反抗压迫的信念和力量。 1947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战场开始战略性反攻。尤其是东北各线进军更是神速,打得国民党部队丢盔卸甲,溃不成军。村里地主老财纷纷逃往沈阳。乡亲们如久旱盼甘露一样的心情,盼望着共产、解放军的到来。12月18日,解放军主力部队开进了茨榆坨村,谢荣策在小伙伴们的推选下当上了村儿童团长。
1948年春天,驻辽中一带的我人民解放军,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战略部署,陆续开往前线。龟缩在沈阳城里的国民党军队,妄图打通沈辽要道,命令一个骑兵团,乘机对辽中东部四方台、茨榆坨一带进行骚扰。在这严峻时刻,刚满16岁的'谢荣策经过斗争的锻炼,更加成熟起来。他不顾疲劳,日夜坚守战斗岗位,同敌人进行英勇斗争。
一天,谢荣策和武装队长肖洪义正在农会屋里擦枪,突然听到远处传来阵阵枪声。不一会儿,有人向农会报告说,从沈阳城窜出来的那股骑兵已经到了四方台,正沿着公路向茨榆坨村扑来。荣策和肖洪义不顾个人安危,掩护农会干部、土改积极分子和儿童团员安全撤出农会后,俩人才分头走出。与荣策同时离开农会大院的还有他的叔伯哥哥谢荣环,哥俩直奔谢家坟走去。当走到村西一座小土岗时,被国民党骑兵发现,敌人追上后,枪口对准他们凶狠地叫嚷:“你们是不是儿童团?快说!不说实话就崩了你们!”荣策不谎不忙地说:“我们是学生。”一个国民党骑兵不耐烦地说:“学生?管他妈干什么的,带走。”于是,荣策和荣环被敌人捆绑着拴在马缰上,带到村子里。
地主宋四环,听说国民党军队进村的消息后,穿上长袍,得意洋洋地走出了家门。当他看见荣策被匪军捆绑着时,幸灾乐祸地走了过去,提高嗓门对院子里的匪兵说:“唉呀?这不是我们茨榆坨村大名鼎鼎的儿童团长谢荣策吗?”宋四环的一句话,惊动了那些正在院子里、屋子里抢东西的匪兵,一个个象恶狼似的向荣策扑来。一个敌军官疯狂地叫嚷:“把这小子带进来,给我打!”几个匪兵把荣策推进屋,抽一阵皮鞭。荣策怒不可遏,咬牙切齿地大骂敌人。当天下午,这伙骑兵押着荣策回到团部驻地四方台村。
国民党骑兵团长尚其悦以为荣策年纪小,只要稍用严刑就可以从荣策口中得到我军情报,酷刑一招接一招,“你们的部队上哪去了?你们那帮穷人头子都跑到哪去了?”敌副官恶狠狠地追问。荣策瞪着愤怒的眼睛:“不知道!不知道!”敌人咆哮着:“来人,夹他手指头!”敌人用竹筷子狠狠地夹住荣策的十指,荣策用尽全力反抗着。一会儿工夫,荣策的脸变得苍白,但他还是咬紧牙关,宁死不屈。敌副官一遍又一遍吼叫:“谢荣策,你到底是说还是不说?”“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接着又是一阵皮鞭落在荣策身上。残暴的国民党骑兵团长见荣策不怯硬,便耍起软招。当天晚上,狡诈的副官假惺惺地装出一副笑脸,拍着荣策的肩膀说:“受苦了吧?小小的年纪应该放聪明点,干嘛要跟共产党跑呢?”荣策理直气壮地大声说:“是共产党救了我,我就要永远跟着共产党,死也不向你们投降。”
3月12日早晨,敌副官假惺惺地要请荣策吃饭,被荣策严词拒绝了。但敌人没有死心,晚上,他们把荣策带到团部,荣策虽遍体鳞伤、疼痛难忍,但他仍坚强地挺着腰板走。一进屋,那个副官假献殷勤,对荣策说:“请坐!请坐!”荣策理也不理,怒目环视四周。国民党骑兵团长尚其悦来到荣策面前,哈哈大笑说,“好啊,你这个小孩长得确实不错啊,这样吧,我看你年纪小,又聪明能干,以后就给我当个勤务兵吧。”荣策满腔怒火,他猛地闯到尚其悦跟前说:“呸!我是共产党儿童团长,死也不给国民党干事。你这个团长当不多久了!等我们大部队回来抓到你,我还要审讯你呢!”尚其悦的脸刷地变了,凶相毕露地尖叫着:“好厉害的小兔崽子!你不想活了吗?”荣策正言厉色地回答:“为什么不想活?是你们不让我活!”尚其悦气急败坏,歇斯底里地对士兵下令道:“把这个穷人头拉出去,枪毙!”
3月13日早晨,荣策见到了荣环哥说:“我不回去了,你回去告诉我妈妈,不要难过,革命是胜利的。” 1948年3月13日,天空突变,乌云压顶,北风怒吼,古老的四方台大庙前变得杀气腾腾。人们立刻意识到刽子手要行凶了。敌人押着荣策和肖洪义,谢荣策和肖洪义昂起头,神色自若,步履坚定地登上广场中的一个小土台上。尚其悦骑着马来到荣策面前说:“怎么样,谢团长,你不怕死吗?”荣策慷慨激昂地说:“怕死就不参加儿童团!我们的军队一定会打回来,共产党一定会给我报仇!”敌人无计可施,凶残地下了毒手,罪恶的子弹打响了,年仅16岁的谢荣策和肖洪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1949年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辽中县委员会追认谢荣策为革命烈士,将他的遗体安葬在茨榆坨烈士陵园,并为谢荣策立了纪念碑,碑上刻着:“谢荣策小烈士千古!” 1984年3月,中共沈阳市委决定,进一步修建谢荣策烈士陵园。10月13日,谢荣策烈士像塑成,在塑像基座正面大理石上,原中共沈阳市委第一书记李涛同志题写的“少年英雄谢荣策”七个大字,寄托着人们对烈士的怀念和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