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发言稿 > 8分钟发言稿多少字(3篇)正文

《8分钟发言稿多少字(3篇)》

时间:

这里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8分钟发言稿多少字(3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地藏经全文多少字 篇1

地藏经全文多少字

《地藏经》是佛学经文的重要典籍,全文从“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如是我闻”到“合掌而退”共计17035字。

1、《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共2203字;

2、《分身集会品第二》共687字;

3、《观众生业缘品第三》共963字;

4、《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共2042字;

5、《地狱名号品第五》共830字;

6、《如来赞叹品第六》共1909字;

7、《利益存亡品第七》共989字;

8、《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共1724字;

9、《称佛名号品第九》共751字;

10、《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共1013字;

11、《地神护法品第十一》共564字;

12、《见闻利益品第十二》共2327字;

13、《嘱累人天品第十三》共1033字。

计数规则:

1、各品标题计算在内;

2、标点符号不计算。

补充说明:

1、《地藏菩萨本愿经》简称《地藏经》,现存大藏经收录的版本和流通的单行版本,均由唐朝印度高僧实叉难陀翻译。但大藏经版和流通的单行版在个别细微之处并不完全相同。差别最大的为第十二品,流通的单行版比大藏经版多出了16字,但其意义并无不同。根据印光大师的开示,应以大藏经为主,故本次字数统计以大藏经版为依据。

2、根据佛陀“依义不依语”的原则,不管是大藏经版还是各个流通版,实无差别,不管手中是何版本,不要疑惑,恭敬读诵,功德无二无别。

地藏经的根本法理

一、时空无限的法界

法界无可限量。十方有无量世界;过去、未来时间皆无尽无限。佛、

地藏菩萨本愿经

菩萨等圣众,无可计数。天龙神鬼、六道众生亦皆无数无尽。

二、因缘果报的法则

众生在六道中的轮转,种种世界及国土的形成,六道环境及生态的差异,乃至菩萨、佛陀的果德都是依循因缘果报的法则而呈现的。

三、法界一体的正觉

因缘果报的法则没有偏私,没有例外,因此没有独立的主宰。一切事物都相依共存,互为因缘。不明白这个道理,就会营私妄求。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只能致力于法界全体的和谐与圆融。

四、推己及众的慈悲

个体的安危是切身而易察觉与关怀的。推己及人的关怀在现世的利害与方便考量之下,便已是不容易有的慈善。地藏菩萨特别伟大的地方,就在于能由至诚的孝心与爱心立即推广到所有受苦的众生,并且立志要从事没有时空界限的永恒救护工作。

五、一念不舍的救护

众生与佛法的因缘或有或无,因缘的深浅与圆缺也是千差万别。

顺水推舟,锦上添花都是容易做到的。地藏菩萨的伟大是在于无视任何恶劣的环境都亲临救护,甚至下地狱去教化最顽劣的。众生。任何众生只要在佛法中有一丁点儿的因缘,他都要千方百计的来补足教化因缘,使他们得救。甚至就在罪苦众生报应临头的前一秒,只要念及佛号、菩萨圣号或一句经文,地藏菩萨也随即以神力挽转他们的厄运。

这种行愿圆满地显示了法界一体的慈悲。

总而言之,《地藏经》的根本法理就是:由普及于全法界的眼光,依循因缘果报的法则,从事对所有受苦众生无尽的救护工作。务使所有众生都能觉悟“法界一体、因缘相系”的真相,而彻底由偏执中脱出。从而使得所有众生都融入法界一体,而安住于无限的开阔与平和。

六年级家长会家长8分钟发言稿 篇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魏~~的妈妈。首先感谢四12班全体老师老师给我予我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教育孩子的问题。其次要说的是我所说的家庭教育心得也谈不上是什么经验,更不是什么标准答案,好多方面还要向在座的家长学习。我准备从四个方面简单的谈谈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女孩子方面的体会和感想。下面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引起共鸣。

一、信任老师,和老师通力合作。

说到家庭教育就不得不提学校教育,在教育孩子方面,毫无疑问学校和家庭是合作关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在这方面我的体会是很深的,我和我爱人工作都比较忙,所以很大的程度上我们是依赖学校老师的,非常感谢实小所有任课老师对魏澜的精心培养。孩子收获了很多,进步也很大,孩子在校的成长和进步无不渗透着老师辛勤的汗水。尤其是四12班的全体老师对这个班级的孩子更是关爱有加、用心用力。从开第一次家长会就感觉非同寻常,感触很深:老师对班级形势的分析以及与众不同、对症下药的教育的方法。

老师的用心和努力我们是有目共睹,班主任在班级网站上耐心到位的回复帖子,校信通一条条短信的教导和提醒,有时一天四条五条短信交流孩子情况,鼓励孩子多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有赠送书法作品激励孩子积极向上,其实老师凭什么呢,换做别的人有这时间还不如多带带自己的年幼的小孩呢!正是老师拥有一颗善良高尚的心灵、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和滚烫火热的爱心,把特别的爱给了特别的班级,才有了四12班全体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信任老师,配合老师呢。凡事多和老师沟通交流,要跟上老师的节奏,听取老师的建议。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家长的陪伴,有老师的科学指导,孩子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成为我们家长的骄傲。

二、创造温馨的氛围,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良好的环境影响和决定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果和生活习惯,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首先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家,自然环境要舒适,周围环境要安静,如果不能把家庭住所选择在一个安静的地理位置,那么就尽量保持室内环境的安静。如果让孩子整日处于锣鼓喧天、吵闹烦躁的环境中,后果可想而知。第二、家长要营造和谐温馨、充满爱意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包括和孩子对话时注意说话做到和声细语,语调适中。第三、创造一个和美、富有情趣的情境。给孩子布置一个整洁温馨的房间,充满学习气氛的书桌,尤其是在女孩子床头放几个布娃娃呀,心爱的玩具啊。在孩子玩耍时尽情放松的玩,学习时一心一意的学,不能把电视机开着或者有其它吵闹声,造成孩子分心。实践证明,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和谐快乐、爱心和责任感的环境,他日后会成为健康、乐观向上、有所作为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紧张悲伤、野蛮和自私自利的环境,日后他可能成为一个粗鲁的毫无教养的甚至危害社会的人。

三、帮助孩子塑造好品格、养成好习惯。

人的成长是一个智力、非智力因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动态过程。成功的关键在于非智力因素的良好品质,好品格决定好未来。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教育方法,孩子的许多好品质、好习惯养成都需要在家里由家长正确引导和督促。教孩子“学会做人”,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和讲述励志故事、名人名言、身边好人好事,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陶冶其情操,使其人格更加完善,努力教育培养孩子具有优良的品质、健全的人格。

巴金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养成好习惯是一件受益终生的大事。作为家长我们就应该注重孩子的好习惯的培养。具体来说:

一、培养孩子自觉性,养成好习惯。教育家孙云晓说过:“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可见好习惯对孩子来说多么重要。小学阶段是孩子自觉性、好习惯形成的阶段。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养成学习、生活、倾听的好习惯。明白什么时间该做作业,什么时间该玩,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该说,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今天的事今天做好。为孩子制定一张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帮助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督促孩子按时起床、按时休息,早起早睡、搞好个人卫生、整理好自己的生活学习用品。我总鼓励孩子课前提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举手发言,课后认真复习,家庭作业独立完成,作业尽早完成,总是有意的说女孩子天生心细,有耐心,做作业肯定细心,以此来激烈她,避免粗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倾听、思考习惯、勤奋好学、善于反省等习惯。把好习惯的培养渗透在每日生活中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进行。

二、尊重孩子的意愿与选择。俗话说的好,强扭的瓜不甜,凡事在掌握原则的基础上尽量尊重孩子的意愿与选择。比如选择兴趣班,家长让孩子自己选择或由家长推荐几样,切不可强迫孩子。我家在要开学时推荐了三样,佳一数学、英语、书法,最后孩子只选择了书法,自己提出小主持人,后来我们同意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了,才能更好的投入学习,学的更好,由此想到要多方面培养孩子的兴趣。

三、建立平等的关系,成为孩子的好伙伴。孩子和家长之间应该建立平等关系,善于与孩子沟通。家长不能持“一家之长’心态居高临下,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更不能做狠心的“狼爸虎妈”,而应该学会尊重孩子、俯下身子和孩子沟通交流,倾听孩子的想法。给每个孩子提供表现自我的空间让孩子能够及时感觉到你的关注和欣赏,让孩子觉得有小主人翁的感觉,从而与孩子建立平等民主、和谐亲密的家庭关系。比如周末出去玩先征求孩子的意见,试着让孩子去制定计划,家长给予一定的建议和必要的帮助即可。

其实和孩子交朋友也是一门学问,要懂得和理解孩子,尽量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多和孩子沟通,和孩子手拉手的进行交谈,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及时关注孩子,主动获得孩子的信任。常和孩子谈心,陪孩子一起读书、做游戏,一起参加体育活动、做一些有益的事,产生共同语言,渐渐融入孩子的世界。

四、赞美是良好的润滑剂。

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只要孩子有点滴进步,都要及时表扬,让她有成就感,促使他再接再厉,退步时也尽量不要当面数落她。也不要拿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做对比。现在我回家时,女儿总能把拖鞋递给我。吃东西时总让我先吃。我总是会说:“哟,女儿就是善良温柔体贴啊,就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啊。”女儿听了,总会美滋滋的,下次会更勤快。我们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很多的闪光点。家长如果经常表扬鼓励孩子,孩子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兰亭序多少字 篇3

兰亭序多少字

《兰亭序》324个字,因系酒后醉书,其中勾抹错讹近20处。他酒醒后,多次试图重新工整誊写,都不及当天写的那本好。所以传给后人的,还是那个第一稿,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集序 / 兰亭序

朝代:魏晋

作者:王羲之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序》324个字错了几个你知道吗?

1.“岁在癸丑”。为什么“癸”字笔画写得很细。分析,王右军一定是只记得当年“地支”是丑牛年,而忘了“天干”排序,“癸”字,一定是后续填上的。地方又留得不够,所以“癸”字写的很扁。

2.“修稧事也 群贤毕至”。“稧”应改“禾木”旁为“示补”旁,以“禊”为正确写法。

3.“有崇山峻领”。“崇山”是漏掉了后补的,没有地方,不得不写在旁边。王羲之喝多了老白干,写“岭”字,误将上边的“山”丢了。

4.“恵风和畅”。显然。“惠”字少两笔,神龙本“和”字之“口”还多一笔,像“曰”。《兰亭序》开头“永和九年”的“和”字就是正确写法。今人临帖,照写错字,传承谬误,大可不必。

5.“悟言一室”。悟言,《古文观止》纠正为“晤”言,意为见面谈话。

6.“囙寄所托”。“囙”是“因”的异体字,而且是先写了“外”字,后又以“囙”字(神龙本冯承素摹本为“ㄈ”接右边)覆盖。

7.“怏然自足”。后人记载为“快”然(高兴)自足,其实“怏(yàng)然自足”翻译成“自负”“自信”是解释得通的。

8.“僧不知老之将至”。“僧”字只有在“定武兰亭”石碑上才有这个字。《古文观止》纠正为“曾”。

9.“向之所欣俛仰之间”。“向之”之下覆盖了“於今”二字。俛是俯的`异体字,今已废弃。

10.“岂不痛哉”。“痛”字覆盖的有点像是“它”字。

11.“每揽”。有书说,“'每’字中画浓墨,其余淡墨,显然记录了其由'一’字改写的过程。”其实,北魏张猛龙碑上的“每”字一横,也是粗大的。而且,冯承素摹写时,随时可以蘸墨。

12.“未甞不临文嗟悼”。 “甞”是“尝”的异体字,今已不用。

13.“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由”,后人已纠正为“犹”,当“如同”讲。

14.“■■悲夫”。 重墨抹去的字,一说是“良可”,但更可能是“足可”,还可能是“是可”、“亦可”。“夫”字,看出是盖住了“也”字。

15.“有感于斯文”。神龙本的“文”字,特别模糊。唐。褚遂良的临本,一眼就看出是由“作”字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