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 > 教师数字素养心得体会正文

《教师数字素养心得体会》

时间:

如何写好教师数字素养心得体会?看看吧。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数字素养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数字素养心得体会(篇1)

教育数字化是“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下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主题。综观世界各国教育数字化的推进过程,可以发现有三条基本线索,即战略层面的规划、物质层面的升级、人的素养的提升。

我国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战略层面的规划引领,先后发布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为教育数字化发展提供了较完善的顶层设计,将教育数字化推上良性发展轨道。物质层面的升级也进展显著,网络、终端等各方面配置条件快速改善,构建了较好的教育数字化发展支撑条件。20_年3月,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更是实现了全国范围内全学段、全学科、全类型的优质资源全覆盖。

尽管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绩显著,但在人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层面还有进一步推进的空间。对疫情下大规模在线教学情况的调研发现,网络卡顿和部分教师对在线教学模式的不适应,仍是制约在线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师生数字素养测评显示,中小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有效学习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强,其数字素养亟待提升。部分教师对于数字工具和资源的应用较为表面化,教学观念亟待转变,应用水平还需提高。

实际上,不管是战略层面的规划,还是物质层面的升级,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难点和重点还在于师生数字素养的提升。没有良好的数字素养,教师和学生就不能有效驾驭各种信息技术环境、平台、工具和资源,就难以为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杠杆。教师数字化教学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可持续的专业发展、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的提升与数字化生存能力的发展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不仅是培养数字时代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所在。

因此,有必要深入思考师生数字素养的提升策略。一方面,要完善多元协同的数字素养培育机制。数字素养培育同时受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因素影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依靠学校教师或信息技术课来完成培育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多元协同的培育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_年版)》的总体规划,落实信息科技国家课程,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相关系列课程。高校研究人员应瞄准教育数字化发展前沿,协同相关企业开发涵盖教学、教研、管理的优质数字资源。中小学校则应结合实际办学情况和特色,探索开发种类丰富的数字素养校本课程,将数字素养培育融合到学科课程中,并建立健全完善的家校共育机制,确保家长及时掌握学生数字素养的动态发展情况。校外科技场馆要多整合优质馆藏资源,探索开发适用于师生数字素养培育的场馆课程及学习资源,举办形式多样的数字素养教育活动。

另一方面,要开展多层次、多样态教师研训活动。教师研训是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最直接的手段之一。地方和区域层面应开展讲座、研讨、优质课展示、教学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教师数字素养培训活动,开设数字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线上、线下课程;应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定期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跨校教研活动。学校层面要积极开展数字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校内教研活动,助力教师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从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在一些地方的实施情况看,实践导向、面向课堂、依托真实教学场景的实战化培训,往往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此外,还要不断完善数据驱动的数字素养评价体系。当前的数字素养评价内容更关注技术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缺少对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高阶能力的综合评价,评价方法大多采取传统测验法,耗时耗力且容易产生偏差。因此,应研制面向不同主体的数字素养评价指标,突出对学生数字素养高阶思维能力和教师数字素养的综合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方法,将评价嵌入教与学过程,将数字素养作为学科教学目标进行考查;利用智慧教学平台、传感系统等,全方位、全过程采集师生在信息化教学活动中产生的行为、认知、情感等多模态数据,建立数据驱动的数字素养评价模型,实现伴随性评价;建立面向终身学习的师生数字素养发展档案,形成一套客观、规范、成熟、公平的数字素养评价实施流程,实现师生数字素养长周期跟踪评价和反馈。

教师数字素养心得体会(篇2)

刚听说化学数字化实验教学我是一头雾水,听了南京师范大学马宏佳教授的讲解后,我对此有了初步的认识。化学数字化实验教学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器,多种教学专用传感器以及配套使用的通用和专用软件使实验更具准确性,能够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实验教学方法。

化学数字化实验教学是一个开放性的实验教学平台,能够快速高精度的实时采集数据,并自动记录和分析处理,构成了完善的数字化化学实验。比如:利用电导传感器在电脑系统中显现一个图线,我们能知道图线中每个点的具体数据,及该点的斜率,并能够暂停和重复试验。使在教学中同学们能够根据实验数据,发现问题,想办法设计实验解决问题,使对一个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入全面。

数字化实验的意义和价值来源于其超越人体感官的功能,数字化信息化的作用方式和互联网的思维逻辑,数字化实验帮助中学化学实验搭上信息时代的高铁。它具有如此之巨大的价值,但是目前只处于初期试验阶段,目前全国只有北京、上海、苏州三个地区在实验数字化实验教学,本次交流与培训会上更呈现了32个化学数字化实验教学的应用成果,并且称过非常突出。对于高中化学来说功能用到172种传感器,其中最常用的传感器有PH,温度,电导率,压强,色度传感器等,其中这些传感器能用大概247次,部分传感器能用到50多次。对于初中化学来说共用到35中传感器,其中温度,氧气,电导率,PH传感器最为常用,大概能用46次,部分传感器能用16次。传感器在中学化学中应用如此的普遍,也预示着化学数字化教学在未来定能走进绝大部分的中学化学课堂,它是一种未来的趋势,像新课程改革一样,未来必将要普遍推行。目前数字化实验的应用与优化要遵守“三原则”:

①与教学需要紧密结合。

②与传统实验有机结合,

③关注配套仪器的研制与创新。

通过本次培训让我对化学数字化实验教学有一定的了解,并对此产生了兴趣,通过数字化实验,让学生能看到化学的奇妙。但这项工作还处于实验探索阶段,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望我能为这项伟大的事业出一份力,也希望这项事业早日成熟,最后感谢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

教师数字素养心得体会(篇3)

根据课题研究计划,近期仔细研读了《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一书。书中主要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技术进行阐释与探讨。内容包括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概述,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硬件教学资源管理,软件教学资源管理,系统集成环境管理,项目管理在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以及数字化教学资源评价与管理技术等。本人在读到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师、学生三者的关系这一节时颇有感触。

首先是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文中指出“学生作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最终服务对象,不管是资源开发企业开发的数字化资源,还是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情景设计、开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都必须最终满足学生的需求,满足大多数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需要。学生成了数字化教学资源质量的试金石与最终检验者”。 因此,教学设计必须基于学生的需求分析,基于不同学生的差异需求分析,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学习规律和个体差异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比如,在制作课件时,一定要精心筛选素材,选取最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材料。这样的素材能紧扣教材中心,突出重难点,宁可少而精,切莫泛而滥。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才有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空间和机会,多媒体课才能达到其“辅助”教学之宗旨。并且在导入时就让学生主体参与,在制作《机械制图》基本几何体这节课时,课件中展示由多种基本几何体构成的常见的零件,让学生分析由哪些形体组成。上课一开始,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制作课件时宜精不宜多,也不适宜使用太多的动画,这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没有思考问题消化知识的时间。

其次是数字化教学资源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文中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引导者,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积极‘旁观’、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或经历各种学习体验,形成经验,实现有意义的建构学习,并让这些体验、经验转化为知识和能力。从这个角度看,数字化教学资源仍只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或手段”。 我个人认为,多媒体课件是教师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的工具和手段。教师不能过分依赖课件,更不能让课件牵着鼻子走,也没必要把要说的、要讲的都做到课件上。这样的教学,教师光顾着播放课件了,学生光顾着看课件了。教师的课件做得很漂亮,学生看得眼花缭乱,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反而成次要的了。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教学内容和重难点来设计和制作课件,使课件具有针对性,很好的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这才能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资源辅助教学的作用。

第三是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师生共同的关系。文中指出“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优化教学和学习过程,同时也可以阻碍教学和学习过程。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学习起穿针引线和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完成意义建构。因此,从建构主义观点来看,数字化教学资源与教师和学生之间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课堂,就好比赛龙舟。教师是龙头上的指挥,每一位学生都是桨手,数字化教学课件就是龙舟。龙舟做的再好看,如果设计不合理,影响了指挥和桨手的交流和沟通,势必影响龙舟前进的方向和速度。在课堂上,多媒体课件也不能过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教师的精力。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就会缺乏交流和互动,教师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想法和对内容的理解程度,学生也不能专注地听教师讲解,更不能进行独立的思考。虽然热热闹闹、忙忙碌碌一节课,但效果很差。

教师应该时刻认识到自己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认清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是用来辅助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多媒体不是课堂的主体,更不可能取代教师。如果教师重视情境创设,注重情感交流,以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发挥自己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那么教学一定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教师数字素养心得体会(篇4)

课堂依然是存在的,但学生来到课堂上,将不再以学习知识为主,而是以长见识为主。主要的学习活动是讨论,根据大家看了教学视频之后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和思辨,在各种观念的碰撞中,获得对所学内容的新理解。学生不一定要跟着教师学,它可以在网络上选择自己认为最满意的教师的视频,自主开展学习。教师一方面要和学生一样,去学习和研究这些视频,另一方面要组织学生在课堂

上开展讨论。每个学生都可以享受区域内最好的教师的课程资源,这可以大大缓解家长和学生对优质资源的渴望在数字化的课程环境下,可以实现这些区域学生之间的即时互动和交流,让课堂学习更加富有魅力。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这个组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使得我们共同进步。让我受益匪浅,这次活动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更让我懂得做事的重要途径——重在实践,只有靠自己的双手才能成功地做好每一件事,自己付出努力才能得到回报,才能得到收获。只有自己勤动脑勤动手,才能真正感到成功之喜悦,即使失败了,也不要灰心,因为有失败才会有成功,有奋斗才会有结果。不过最重要的是精诚团结,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其他人来帮助、支持、鼓励,所以说团结是成功的保证!

教师数字素养心得体会(篇5)

我经过了两天时间的网上视频学习,通过认真听了教授的讲座,我们对数字化教学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有了新的认识,拓宽了我的思维模式,知道了在网络环境下该怎么去做网络资源的整理,网络中该怎么去进行授课内容的材料准备,注重平时材料的主动积累。我清楚的认识到了优秀PPT的关键点哪里,该怎么去制作,第一次接触了思维导图的思想,知道了改怎么去制作以及思维导图有哪些运用。

通过本次的培训学习、交流和讨论,对教学设计有了更深的思考,对课程资源建设,课程平台建设有了明确的思路。在今后的教学中深入开展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有了新的目标。学员们学习兴趣浓厚,讨论热烈,圆满的完成了前一一阶段的学习任务,良好的学习效果,我们感觉到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1)学校科研处精心准备:在中职信息技术培训的通知下发后,积极组织全校教师报名参加培训,及时提醒报名的教师参加网上学习。

(2)教师们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中心坊主提出争取圆满完成学习任务,争当优秀班级的目标,学员们学习积极性高涨。

这次学习为处于一线的教师们提供了一个教学交流的平台。为了使大家讨论得更加深入、更有针对性,更好的指导今后的教学,围绕大家讨论的焦点和热点议题,我们选择了如下几个议题进行了讨论:

1、网络环境下,该怎么样去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

各个教研组、办公室建立自己相应的教师图片素材库、音频素材库、视频素材库以及以学生为主的学生作品素材库,整个素材库会占用很大的存储空间,单纯依靠人工来管理可能会很麻烦,因为涉及到各种分类和子分类,同时大多的内容检索起来也是很繁琐的一件事。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素材库的通用管理平台。上传之前,老师根据自己整理收集的资源、材料等进行相应的标签和归类,便于需要使用的老师进行查找。对于属于老师个人作品的资源,比如PPT、flash等资源这需要有老师个人的授权,其他老师才能下载使用。为了提高老师们将资源共享出来的积极性,我们采取了资源交换的办法,对每个资源计分,如果你要使用别人的资源,你必须先上传自己的资源,同时要有专门的老师来对整个平台下的资源进行内容审核。

2、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整合的分工

对于教学资源整合的分工,我们讨论了很多,比如专人管理,专职管理等。最终我们觉得网络资源整合的分工不是依靠—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能够完成的,它需要老师们的主动配合,需要强大的软件管理平台的支撑和硬件平台的支撑。但是他需要一一个技术支撑团队,来对整个平台进行维护和修正,负责整个平台的使用培训。各个院系需要去鼓励老师进行资源共享上传,鼓励使用网络教学资源,鼓励教师团队进行协同工作。

3、网络环境下,资源整合平台应该包括哪些功能

平台的建设可以依靠自己的学校老师自己开发,可以使用开源代码,也可以使用商业软件。无论你使用那种模式,都必须包含以下内容:素材管理系统、教师备课系统、课件制作系统、课程发布更新系统、直播辅导系统、学生反馈、学习质量监控系统和试卷编写系统。同时还要具有文本输入文本转换、图表的制作、图表的转换、图片插入、图片转换、简单的图片制作、简单的动画制作、多媒体文件的转换、多媒体文件的插入、公式编辑、后台的元数据输入和采集等功能。

4、如何收集好的PPT等资源

通过讨论,我们觉得一方面推荐适合使用PPT等进行教学的学科老师尽量使用PPT或者flash等进行教学,通过学生的反馈系统,后台的下载点击量找出比较好的PPT等资源在教学资源平台上进行首页推展,并收入优秀资源数据库。另外一—方面,注重多网络上的较好的PPT等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融入到我们自己的数据库,并编写说明,著名出处版权等。最后,建立—一个学生优秀资源、作品数据库,以供查阅。

5、网络环境下的考试模式探讨

考试作为一个检测手段,应该是数字化教学方案的一个环节。通过讨论,我们认为,大部分的公共课(比如公共外语、公共计算机、军事理论等)以及一部分专业课程很适合进行网络在线考试。网络在线考试系统必须确保它的健壮性、可靠性。每个任课老师每学期上传两套题目,建立对应学科的题库。考试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采取固定抽题和随机抽题的方式进行考试,每套题目的各个部分是可控的(比如选择题的数目、分值、所占比例等),主观题目采取系统评分,客观题目,由老师在考试系统后台进行评阅给出相应的分值。评分结束后,系统会给出学生的得分点、失分点,班级的分值分布情况等有用信息。采取网络在线考试系统可以很大程度上抑制学生的作弊行为、老师的舞弊行为。

教师数字素养心得体会(篇6)

我们学校从开始的教学情境搭建,到用上了系统平台,再到现在一年级四个班应用平板电脑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和大家谈谈我现在的一些想法,可能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个想法:

很多学校都想做数字化,但到他们学校去,很少能感受到数字化。我问为什么?他们回答:数字化是用到教学中的,你应该到特殊的教室中看。我的感受是,信息化的学校教育应该是一个系统。信息化,我们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数字化重建管理服务。现在很多学校的管理服务只做发布通知、课表排查,没有为整个学校的教育做管理、做服务。

第二个想法:

如果学生或者老师的生活中没有数字化的内容,我们怎能相信老师能够带领孩子在教学中用好信息技术?当我们的老师不创新、拒绝用先进的技术改革我们的课堂时;当他们在怀疑能否做到这一点的时候,他们可能就没有办法来引领教学。只有我们的学校教育、生活、管理服务中弥漫着这种不可替代的信息技术应用气氛,数字化学习才能一步步深入。这就是我们把数字化学习做成常态的原因。

第三个想法:

要想我们的孩子有创新,至少老师要有创新。如果老师没有创新,至少可以做到宽容。我们对数字化的思考和做法就是基于创新和宽容。一所学校没有创新,是做不成数字化的。一所学校没有宽容,也是做不成数字化的。

我们的教育生活是我们数字化的目标之一,在我看来,数字化最重要的目标是革新我们学校的教育系统。

4年前我来到北郊小学,现在学校已经有了很多变化,但也有很多地方没有变,这些没有变化的却是学校中最重要的东西,比如师生关系、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教师理念等。为什么这些都没有变化呢?后来,我知道了,学校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结构,这个结构需要我们去打破它,让它容纳新的东西,让它生长。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认识这个系统,重建这个系统。这也可以移植到我们的课堂中去,只有解决好系统问题,我们的教学才能突飞猛进。

教师数字素养心得体会(篇7)

如今,利用计算机既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达到资源共享。多媒体教学已成时尚。运用多媒体,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也使课堂教学目的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更省时、更省力、更有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此谈谈我在开放周的心得体会。

一、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多媒体教学是集图像、声音、图片、文本、动画,影视等多种媒体为一体,用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段向学生展示学习内容,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有了深厚的兴趣,在教学中,老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自如,在教学中遇到的很多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多媒体教学以一种动态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在多姿多彩的图片展示下,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体会所学内容,这样的新鲜感也可在一定程度下消除学生由于长时间坐着上课而带来的疲备,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助于加快教学速度,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巩固。在普通的教室里上课,老师要用粉笔板书教学内容、习题、解题过程等,这样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利用多媒体,预先制作好课件,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增加教学的密度;还可以即时反馈,体现反馈的广度。

总之,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合理利用好课堂时间,在相同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又促进我们老师学习,提高教学能力。当然我清醒地认识到它也有弊端,应该如何发挥它的用处,扬长弊短,这也是我所要思考的。

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再结合现代化的思想在教学中去勇于创新,探索出更好的教学方法。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长处,灵活地运用多媒体,让它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恰到好处的作用。

教师数字素养心得体会(篇8)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正逐步融入现代化教育体系之中。它是基于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区别于传统的以黑板、粉笔、教科书为工具的教学方式,知识与多媒体的结合丰富了知识的实用性,它与课本知识相比更容易使学生消化和理解。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数字化教学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丰富的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涉及的庞大资源量,能解决传统教学方式下以教师为教学核心资源、资源质量良莠不齐、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二是资源分享速度快。数字化教学依附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平台,使教学资源迅速更新,这成为解决地域性教学差异的重要途径。三是数字化教学的多样性。将多媒体课件与教师讲解结合起来,实现立体化教学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在国家的大力推广下,数字化教育正逐步在全国开展,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深刻意识到数字化教学资源在现代教育中的关键性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数据库给我们提供的信息,在教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拓宽知识面,不断地充实自己,及时掌握数字化教学手段,并积极参加这方面的培训,巧妙地结合信息技术、学科课程及教育理论,使自己在教学中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