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 > 教师最新读书心得体会(热门17篇)正文

《教师最新读书心得体会(热门17篇)》

时间:

教师最新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7篇)

教师最新读书心得体会 篇1

我是在人民日报上看到有关《驾驭论》这本书的一些消息,又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里得到《驾驭论》这本书,自从接触到《驾驭论》这本书之后,我不止一次的阅读,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感受。初次拜读时我认为里面就是在讲哲学问题,因为书中除了定义就是规律。后来随着阅读的深入,发现书中所讲的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我是一名教师,在教学教学中我逐渐的开始运用《驾驭论》中所讲的驾驭规律。

我在原来的单位担任某小学的负责人,每年小考时全乡小学都要排名,那个学校的成绩如何都要统一排名通报。谁都想让自己的学校考得好一点。20__年,我校教毕业班的是一名新调入的年轻女教师,不缺乏工作热情,但工作方法及工作经验不足。当时我找到她,单独向她传达了中心校的相关精神。确立学校的工作目标,即保住去年的第二,争取今年的第一。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从她个人利益的角度讲明取得好成绩的作用。最后学校向她许诺如果实现了学校的工作目标,学校将给予现金奖励。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时刻关注着六年级,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及时的给予吸引力和推动力。该教师认真工作有不清楚的地方及时向老教师请教。在最后的小考中不负众望取得了全乡第一的好成绩,并且有一名学生在全县考生排名中获第一名。

在我担任负责人的几年里,我校的小考成绩始终是前两名。

现在我已经被调到县城第一小学任教,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师生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们班有一名叫张雨的学生,该生调皮捣蛋老师和学生经常向我反映该生的违纪情况,找到该生时他有时也不能主动承认错误,最大的问题是依然我行我素、屡教不改。通过了解该生的家庭情况后,发现他在家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母亲有病,常年卧床不起,他在家从不惹母亲生气,并且经常照顾母亲的饮食起居。有一天找到他说起此事,他泣不成声。由此我认识到主观与客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就是这个差距使得教育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以此为切入口加强教育,推动该生向前发展,实践证明效果是显著的,达到了师生的和谐发展。

我们班有两个学习最差的学生,不仅写字慢而且平时考试经常不及格。这个学期快要进入复习阶段的时候,我把他两单独找到办公室,对他俩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从思想中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感,为加大推动力,在班会上我表示如果他俩谁能达到80分以上就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在期末考试中,一个学生考了84分,另一个也及格了。当然我也兑现了我的承诺。

通过《驾驭论》的学习,我知道,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差距是教育效果如何的重要因素,推动力是教育中最常用的方法,但在使用中极易达到崩溃点,导致严重的后果。在驾驭规律中,针对小学生,因人、因事、因时采用不同的驾驭方法,我要适当运用动力多运用吸引力,增进师生感情,建立起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期末考试全班68人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即及格率100%,优秀率90%。

我感谢《驾驭论》。

教师最新读书心得体会 篇2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是陶继新老师的教育演讲录,读后感触很深。也曾经亲耳聆听过他的演讲,被作者的高尚人格和好学的习惯以及他敬业的精神所感动。在这本书中他讲了三个话题:一是读书与教师成长的关系;二是幸福人生的打点;三是品读孔子的精神境界。

他告诉我们:“这种持久的快乐,就是一种最好的美容佳品。大家想想,经典诵读之后,男士更有风度,女士更加美丽,何乐而不为呢?”因此我们要在以后教育教学生活不断地学习诵读,在经典中寻找自己的幸福人生。陶老师在书中还给我们讲述了很多和我们一样奋斗在教学一线的平凡却不平庸的同行们。不论是中小学教师,还是大学博导,他们出色的课堂驾驭能力与平和博大的心境,均由读书写作为基础。陶老将他们由于诵读经典所以快乐所以成功的幸福历程展现出来,充分证明了“经典”的妙用,并且让我们能从中悟出:在经典阅读中使自己充实、丰厚,在写作实践中使自己升华、提高。若没有大海般浩瀚的知识容量,他们怎能将课文讲解得如此简练、精到?只有坚持诵读,并形成习惯,性格才能变得平和,心灵才能渐渐澄澈,才能在幸福与快乐中徜徉。

陶老师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他主张大量的经典诵读,则是另一种存款,称之为文化存款。只是没有存到银行里,而是存到自己的心灵了,而文化一旦在心灵里安顿,就成为人一生幸福的储蓄。读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坚持。真要改变自己,就必须从经典诵读开始,且一定要坚持下去。第二个层次是形成习惯。如果有一个读书的良好习惯,就会日有收获,天天进步。第三个层次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就在审美层面。陶老师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因为有书在丰盈着他的精神世界。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就是“在49岁的时候,我从《论语》选出85%以上的篇章背诵。”多么聪明好学的陶老师,时刻为自己储蓄文化,为心灵增加营养。让我深感惭愧!陶老师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书中的每一个事例都让我心潮澎湃,每一个人物的故事都给了我深刻的启迪。的确,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师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塑造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我们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让我们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教育更加美丽。

陶老师告诉我们,读与写是教师生命成长的翅膀,没有经典文本的大量阅读,甚至是背诵,就不可能有文采斐然的佳作纷涌迭出,但同时只读不写也不不行,大量的写,对读书又是一个促进,而且多写多练才能熟能生巧。写作也一样,你如果天天写,就会越来越从容。如果把写作和读书一样,当作自己生命历程中一种精神文本收藏的话,写作就不会成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与幸福。读得多了,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而写的多了,因为有精神文化的成果,也就越来越快乐。

通过读书我知道了,要人生幸福,就要“内在和谐”“宽容大度”。陶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对冲撞自己的人谅解,对批评自己的人感恩,对嫉妒自己的人宽恕。”从人生的低谷到事业的兴盛,陶老师始终以平和的心态,宽容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如果我们能做到陶老师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话,那我们就找到了幸福的真谛。

陶先生说:“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如果只有知识,那你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看到一粒沙子仅是一粒沙子而已。但是一旦拥有了智慧,就可以从一块石头里发现一道风景,从一粒沙子中感悟灵魂的律动。”

“看庭前花开花落,见天上云卷云舒”,“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真的是我喜欢的境界,现实生活总会有很多无奈,怎样在日常教育生活的琐碎与平庸中找到幸福更多的是一种心态,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举起心灯照亮自己,走出伤感的自我,走向阳光的自我。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用阳光的人性来启迪阳光的人性。不管我们个人遭遇如何,一旦我们与孩子相遇,我们就要把内心的阳光传达给他们,从而启发他们阳光一样的心灵世界,给他们奠定阳光人生的基础。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懂得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学生是在不断错误中成长的。张爱玲说: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在学生犯错时,教师学会宽容的等等。从而拾捡到那份家有儿女般的幸福。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不是一个带病上课,起早贪黑,不顾家人,一心工作的殉道者。是一个懂得享受生活的平凡者。享受健康,享受业余生活,享受家庭的美满,享受孩子的欢乐,享受父母的唠叨,享受节假日一家人其乐融融。

我一直记得安南说过一句话“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光明”。我们在抱怨周遭世界的同时,更应该释放自我人性的力量。今天我们的教育需要的不是诅咒,而是建设。好比田里的禾苗,不是骂杂草长得多么茂盛,而是让苗长起来。点燃我们的心灯,点燃我们人性的力量,我们就能在,当我们这么做时,感受到这种幸福时,更别人的评价没有任何关系,我们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我们每天辛勤劳作,也许没有谁会在意我们,但我们自己在意,我们生命的力量来自我们的内心。

教师最新读书心得体会 篇3

这个假期,除了做网课的教学工作,我个人也是去学习了很多的东西,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个培训,自己同时也是看了一些教育相关的书籍,通过读书来让自己得到成长,让自己有更多的收获,我也是对于这次的读书有一些感悟和心得。

读书让我感受到别人的工作经验,很多是以前我不怎么了解,或者是在工作里头察觉到,但是归纳不了的一些,通过读书,也是让我更加的意识到自己其实要进步的地方还有很多,特别是看了一些优秀老师写出来的书籍,让我明白,要我做到这种程度,可以把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样归纳出书去分享给其他的老师,我是还做不到的,甚至里面讲到的一些工作方式和方法我也是不那么的懂,同时教学的工作也是需要持续的,坚持的做下去,很多优秀的老师都是做了十几年,二十多年的,他们的经验丰富,遇到的学生问题也是很多,去解决了,也是分享了出来,让我也是明白,即使目前我还没有遇到这样的学生,但是也不代表以后不会遇到,而遇到了学到这些经验,也是能有一个方法去解决,即使效果不一样,但是也是会给我一个思路,让我更好的把教学做好。

通过阅读别的老师的教学经验的书籍,也是让我明白学生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以前我的教学也是比较的粗糙,一些工作的方法也是需要去变化的,让我更知道,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是需要去了解,去清楚问题的所在,所要用到的教学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虽然课堂上是只需要兼顾到大部分的学生,但是课后的工作,却是同样不少,想要做好一名老师,丰富的经验重要,但积极的心态,多去学,多去做也是特别的重要,没有谁的经验是一开始就有的,都是通过不断的去尝试,去做,来让自己的经验丰富,变得更加的优秀,而通过阅读,通过看其他老师分享的经验,也是让我更加的意识到自己从中学到的,也是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里头去运用才行,这样读了的书才不算是白读了。

读书,不但是会让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多,同时也是让自己更加的意识到自己和优秀之间的差距是哪些,以后又是该如何的去改进去提升,也是要在今后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来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更大的提升。

教师最新读书心得体会 篇4

读了《开放的小学数学教学》这本书,我受益匪浅,郑毓信作为一名哲学教授,以其独有的视角直面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种种现象,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开放的`小学数学教学》就是指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保持头脑的开放性,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墨守成规,迷信盲从,而应坚持独立思考,努力学习各种新的理论思想与教学方法,积极地去进行新的探索,而这些正是我所缺失的。以下几点看法:

(一)教师的素养是决定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文中提到了这样的一个案例,给我的触动很大。在《可能性》一课中,摸球是常用的一个环节。常规的设计是先摸球再根据摸到的两种球的数量比较,得出:口袋里那种颜色的球多,摸到的可能性越大。而郑教授认为,在摸球之前,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情境:向学生出示两个口袋并告诉他们里面分别装有一定数量的粉球和黄球,其中一个黄球较多,另一个粉球较多,但两者的总数是一样的。而我们设计教学活动时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浮在表面的东西多一些,不是不想去深入地挖掘,而是能力有限,想不到。还有关于“情境设置的标准”不应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应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沟通“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的联系。

反思自己的课堂设计,浮在表面的东西多一些,不是不想去深入地挖掘,而是能力有限,想不到。还是李正太老师的观点,一节课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的质量,一句话提高教师学科素养是提高课堂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二)数学教学中处处有“哲学”

一个优秀教师应当具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不应盲目的去追随潮流,或是满足于在任何时候总能充当学习的样板。“最大读书心得是什么?许多事情,过去有过。许多问题,前人想过。许多办法,曾经用过。许多错误,屡屡犯过…懂得先前的事情,起码不至于轻信,不至于盲从”。

数学不止是一种有趣的活动,仅仅使数学变得有趣起来并不能保证数学学习一定能够获得成功。因为,数学上的成功还需要艰苦的工作。课堂上在相应的活动或情境背后关于数学的东西,才是我们教学的关注点,才是我们教师需要努力发掘的。只有关注到了,挖掘出来了,数学课堂才有“数学味”。这就是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当我看完这本书,最大的体会就是自己的浅薄,只有努力学习,积极探索,深刻反思,及时改进,才会不断的提高。

教师最新读书心得体会 篇5

如果可以用生命的丰富性来比喻色彩,书就是透射五光十色的水滴;如果世界的浩瀚可以形容为无边无际,那么书就是照耀万物的阳光。教育是一本书,用有声的文字证明文明的进步,以不断生产的思想体现精神的升华。

教师是一支笔,只有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才能描绘出博大精深的知识,只有具备深厚的人文积淀,才能勾勒出事物复杂的关系。因此,教育就是知识的教育,教育就是创造的教育,教育就是教师与书籍的教育!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热爱读书,喜欢与书相伴,在文字中享受阳光的温暖,在阳光中收获生命的真谛。

回首多年的教学、阅读,使我单调寂寞的生活变得丰富而生动,在书中,我找到了工作的自信,教书的底气。读名师的书,看他们的成长,艰辛的奋斗,追求的幸福,可以激发自己的奋发有为。

阅读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可以让我始终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始终牢记教育的基础在于人格的塑造。阅读使我反省,所以我总是问自己:今天的课有什么新内容?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新内容?今天有没有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阅读《论语》,我学会了处人事、求学问的原则。读《简爱》,我感受到了善良、单纯和坚韧的性格。读到《窗边的小豆豆》,我被校长的耐心和智慧所感动。在正常的教学中,我会学着用他的微笑倾听孩子们的声音,和他们一起欢笑,和他们一起思考。

阅读,让我深刻理解了做一名教师的方式,在不断学习、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我从一个刚走上讲台、缩手缩脚的新教师成长为一个有教学自信、乐于与学生一起分享成长快乐的教师。虽然我不能说阅读和学习是我生活中唯一的幸福,但我可以说阅读改变了我的生活,给我带来了成长的喜悦!

生活需要激情,教学更需要激情。只有热爱教学和学生,我们才能保持激情,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

回首这些年,是书与我一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时光;正是书籍带给我智慧和力量,在老师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地给我“加油”。

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读书在一个人特别是教师的生命中是多么的不可或缺,如果要把它比之为水,比之为空气,我想一点也不为过,如果要用身体里的某种元素来打比方,就干脆称之为血液吧!

教师最新读书心得体会 篇6

在这短暂的一个假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假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假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我也希望与我的同仁共勉:在读书中自我提高,走近学生,我们都将是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教师最新读书心得体会 篇7

这两天刚读完一本书,书名《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作者:卢志丹。坦白的讲,这本书买了好久一直没看,前两天幼儿园说要写读后感。所有利用星期六星期天这两天把这本书读完,书写的很实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恰到好处的例子,书中很多教育理念让人觉得很接地气,讲到人们生活中和孩子沟通时,无论作为教师还是家长很多言谈举止,都忽视很多细节,做了一些禁忌的事却全然不知!回想自己平日里有的做法,不禁有些惭愧。

我沉淀下,个人觉得比较受用的理念分享一部分给你。

如何夸奖、鼓励孩子?

1.夸孩子漂亮,不如夸孩子品质。

每当看见漂亮的萌宝宝,好多人会不经意脱口而出:“好漂亮啊”,殊不知久而久之这种方式,反而让孩子过于在意外貌,而以美骄傲,还会讨厌长得不太漂亮的玩伴。

例如:你可以夸:你真懂事!你真有礼貌!你真善解人意!

2.表扬激励孩子,重在细节。

你是否经常说:“宝宝你真棒!”“你真厉害!”坦白的讲,都是废话!你给的表扬太过模糊,不够具体。鼓励持续性低。只有细节描述性的句子才能让孩子觉得印象深刻,持续久。

例如:孩子拿给你一篇刚写好的作文,如果写的不错,你怎么表扬她?

与其说“你写的很好!”不如说:“嗯,很难得你会想到这样的开头,这个举例很贴切,结尾这样点题画龙点睛!”

想想儿时,每次作文课,我心里都特别期盼老师的评语,而她用心和细节的表扬和激励方式,才没有扼杀掉我的写作热情。

3.夸孩子聪明,不如夸孩子努力。

科学家做了一个调查,100个孩子平均分成两组,每人做一套题,成绩公布分数都在90分以上,调查者对第一组孩子说:成绩不错,你真聪明!对第二组孩子讲:“成绩不错,你真努力!”过一阶段,再准备两套难度不同的测试题,进行第二次测试,被夸聪明的孩子多数都选择难度不太大的测试题。被夸努力的那组孩子,多数都选择相对有些挑战的测试题。

因为被夸聪明的孩子,会错误的认为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可以不用太多付出就很容易获得成功。

书中写道:“让孩子懂得这个道理,聪明可以改变一时,努力可以改变一生!”

书中还提到很多细节,例如:和孩子讲话的时候,不要心不在焉或者玩弄手机,要蹲下来,面对面平视,这样让孩子觉得自己受到尊重,总之,收获很多,下一步就是去实践!

教师最新读书心得体会 篇8

居里夫人,一个感动了全世界的名字。她朴实的身影,深深地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所铭记;她激人奋进的故事,也被人们一遍又一遍地传颂。那天在我们学习了《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以后,我让学生去读《居里夫人传》这本书,看到孩子们都把这本书拿到了学校里,我也情不自禁地读了起来,读着读着就被居里夫人的生命历程所震撼。

童年的居里夫人是不幸的,也是幸福的。居里夫人出生时,她的祖国波兰正遭受沙俄铁蹄的蹂躏。知识分子的家庭背景,赋予了她良好的修养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当然也将知识精英的聪慧和坚韧毫无保留地遗传给了她。开明和蔼的双亲和五个孩子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他们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我们今人借鉴。他们从未对孩子进行过什么“启蒙”,而是放开手脚,让他们玩耍,去尽情地拥抱大自然。居里夫人一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想必就是在孩提时代埋下的种子。父亲虽然是一名颇有才华的理科教师,却从未刻意引导过孩子的兴趣,他甚至不让居里的小妹小玛妮雅过早地接触理科书籍,好让她在上学后能够全面地涉猎知识,从而逐渐找到志趣所向。当然,他对于孩子们的学业还是非常关心,并且要求也是很严格的。至于母亲,则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放弃了女校长的职务,全心全意地相夫教子。在身患重病、家境窘迫的情况下,她仍旧若无其事地操持家务,不遗余力地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不让年幼的他们过早地承受心理负担。由此,我深切体会到了家庭的意义所在,它不仅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更是一个塑造人的大熔炉。

居里夫人的青年时期是屈辱而期盼的。当时由于沙皇俄国的统治,波兰人民民不聊生,尤其是在知识分子的家庭,强烈的爱国心只能深掩于表面的逆来顺受。六岁时居里夫人失去了母亲,大姐又由于疾病过早地离开,只有年迈的父亲、哥哥、二姐陪伴在她的身旁。贫穷的生活像一个梦魇,缠绕着他们。还好,他们兄妹三个一个比一个争气,最后都拿着奖学金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巴黎——当时的科学文化中心。而在这中间,玛丽居里为了能够让二姐顺利完成学业,当了近五年的家教——一种跟女佣人差不多的待遇生活。玛丽最终坚持住了自己的信条:最重要的是不要让别人打倒你,也不要让事情打倒你。

整本书中,对我触动最大、也最具现实意义的是居里夫人在巴黎求学的那章。她当时经济拮据,为了避免干扰,便从姐姐家搬到了一个阴冷的小阁楼上。每天七点起床,学习到凌晨三点方才就寝。冬日的巴黎寒风刺骨,一床薄被哪敌严寒。于是,她只能将所有的衣服都盖在被子上,甚至将椅背压在上面,以此来增加重量和温暖感。她正是穿着打补丁的衣裙和垫着硬纸板的破皮鞋度过了在索尔本大学的求学生涯的。天道酬勤,玛丽,这个波兰血统的女孩,在起初基础并不牢固的情况下,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在毕业的时候以全班第一的.成绩被授予了物理学学士学位。但玛丽并没有就此止步。她很快又投入到了攻读硕士学位的备战状态。而且在此期间,遇见了影响她一生的、最终成为她终身伴侣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在短暂的十一年的婚姻生活中,他们始终相濡以沫,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发现并提炼了钋和镭,双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就了科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不仅如此,居里夫妇的结合更是两颗高尚心灵的碰撞。这碰撞迸发出耀眼的人性光辉。在这对纯粹的学者心目中,科学是最神圣的,是属于全人类的。因此,他们无偿地将镭的提炼方法公诸于世。在生活上,他们几乎毫无要求。对待科学研究却是异常严谨,锲而不舍,孜孜不倦。“荣誉”和“财富”在他们面前显得如此渺小而又微不足道。居里夫妇为那些有志于做学问的年轻人作出了最好的榜样!

作为伟人,玛丽的人生是艰辛而辉煌的。就在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放射性的伟大研究中时,飞来横祸——皮埃尔出事了,一个在他乡的异国女子独自承担起所有的责任。她接过丈夫的工作,又用她那坚毅而顽强的精神,强忍着悲痛,继续着他们两人的共同事业。黄天不负有心人,1911年,这个令人敬仰的女性,以自己顽强的品格和超人的才华,再一次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她第二次获得了诺贝尔奖,她成功的收获了自己的人生。当鲜花和掌声,荣誉和地位向她扑面而来的时候,她依然保持着自己一贯的作风,依然过着一杯羹,一匙汤的清贫生活。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她是“镭之母”,自己竟没有一克的镭!在战争中,她还义无反顾地主动组建医疗队,救治伤病员。她身在巴黎,却依然为祖国的独立和科技的发展事业而殚精竭虑。

居里夫人是伟大的,她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科学事业。即使在其弥留之际,她也不忘记陪伴自己一生的实验室。看着桌上的茶杯,她用梦幻般低的声音说:“用镭,还是用钍制作?”居里夫人是安静的,她生前荣誉缠身,而用一句“不用了?让我安静点吧?”来作为自己一生的终结。

居里夫人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今天我读完这本书后令我触动最大的是,她不谋取个人利益,将提炼出来的镭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正是因为她这种崇高的品德、优秀的人格令她受到人们的尊敬。虽然居里夫人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她那种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勇于献身的精神美、淡泊名利的人格美,却如太阳一样永远在人类历史上闪耀着熠熠的光芒!

教师最新读书心得体会 篇9

走进《玫瑰与教育》,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则是感受到窦老师的独立思考、独家发现和独特表达等个性特征的彰显。这本书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词语就是“读书”二字。“读书-思考-实践”是这个时代的老师应当静下心来要做的一件事,这也是要成为一个有专业尊重的教师的必由之路,作为学生要读书,作为教师更要读书,我理解学生读书贵在培养兴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即可。教师多读专业书籍固然是应当的,但更应当多读一些名著、专著等等,“修身养性、净化心灵”不敢说!但多多少少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培养我们的爱好。从窦老师的这本书中我理解,教师应当是要培养读书的习惯的`。

从《玫瑰与教育》中我体会到读书的重要,作为教师更应做好“读书-思考-实践”。窦老师是一名语文教师,书中写的都是她教学生活中的随笔和感想,从书中我看到了她那淳朴、自然的人格魅力,心中盛满阳光,怀着一颗感恩心为人处事的窦老师。这本书中,窦桂梅并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罗列出许多原则和规律,而是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研究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入手,从一些我们常常熟视无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规律”。

读了《玫瑰与教育》后,我想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勤奋地阅读成就了她的美丽和深刻。请看她是怎样看待阅读的:

“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

“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

“读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

“外在的形貌基于遗传,是难于改变的,但人的精神却可因读书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

“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一个人,只有在读书中才能体验生命的滋味。在读书中身体自然得到运动,大脑自然得到运转,心灵自然被酬劳。”

读书让我们有专业的知识,思考让我们有了独立的思维,实践是将我们的思考实施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的实践我想一定是具有教师独立特色的教学活动,窦老师强调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个性,教学活动应当有自己的特色,反思自己在每次外出听课之时,所获得的那些老师们表扬、鼓励的技巧,调动情绪的方法。回来以后便照葫芦画瓢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现在想起来在课堂我们反而失去了自己。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常常为自己语文课堂缺乏生动、灵性、激情、思想而苦恼、烦忧、惭愧、自责。或许这就是我不断买书读书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是的,“唯有读书”才能让自己长“高”啊!人,读书与不读书肯定是不同的。身为教师,读书与不读书,就更不一样了,这可以在你的学生那里得到验证。就让我们在这读书的季节里,来开始我们自己的阅读吧,相信在阅读中,我们也一定会变得美丽、优雅。教师的一生或许就是一个不断翻阅书籍,行走于学生中间以及文字之间的生命过程吧!

教师最新读书心得体会 篇10

读了一本《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的著作,感慨颇多。本书从教书育人、终身学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行有效地沟通、提供有效地帮助、应对职业挑战、避免职业倦怠、积极反思、敬业共九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本书所写内容贴近教师的生活,话语真挚,说理透彻,作为一名新教师的最近我读完之后受益匪浅,这是一本值得我们经常翻阅的书籍。

优秀教师从教时不仅用脑,而且用心。做事井井有条,具备管理才能;及严于律人,也严于律己对教学或纪律的问题能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热情待人,善解人意。要成为课堂上的高效能教师,就必须像在校外一样善于待人处事。并提醒我们进行沟通时应牢记的五项原则:

1、提供真正关心的基础。

2、所有学生都是有效地沟通者。

3、制定促进课堂有效沟通的计划。

4、促进面对现实的课堂沟通。

5、定期开展促进有效沟通的实践活动。

著名的哲学家艾果尔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艺术就是懂得引导。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爱的使者。书中第三章让我懂得了作为教师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才是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会经常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今后我也会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努力做到严而有格、柔中有刚,真正走近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在犯错误后能从心底里接受我的批评,并在今后的行动中改正错误。

大多数的时间我们总是在以大人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应该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我们发现创设换位体验情景,不仅可以促使师生间相互理解,建立信任感,而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言行,来总结教育的得失。在工作总也要不断的自我总结,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我想,我们也会向优秀教师不断的迈进。

教师最新读书心得体会 篇11

前段时间因为发生了一些事情,与其说是不愉快,不如说是成长,学习,关于教学,也关于生活,具体的我不想细聊,只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到了一些真正爱我、支持我的家人以及朋友,感恩一路前行有你,感恩你们一直伴我左右,我会用我的实际行动,表达我的感谢。

这期间,退去了几乎一切社会团体,有些是当面说出,有些是直接退出微信群,有支持与理解,当然,也有不理解,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有了更多安静、独处的时间。我想安静的时候,是最好的学习时间,也可以说是难得的清闲让我能够静下心来多读几本书;亦或是,无聊的时候,我可以开始思考,我可以开始关注到更多和我成长,和我教英语有关的事情中来。我想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啊,专注的做一两件事情就行了,再有一点点的爱好就好了。于我,专注做的事情就是专心英语教学,那么爱好嘛,自然就是吃了,说美食,好像大家更容易接受。

扯了半天,终于聊到了主题,那就是今天的后感,关于《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后感。初识这本书,是在高一年级组周书记的桌子上一眼瞄见了这本书,周书记是我校一名非常优秀的英语教师,当时,想问她借来看,但书记说,这书是要教给学校的,于是,也就回来自己买了一本。

看这本书,我想也就是中了标题,向来,我看书,都是看标题先,这可真是符合了我找对象也得看外貌的习惯了,这书的标题,首先吸引了,也没仔细翻,看着书的价格不贵,也就买了回来,自己阅读,利用一切闲暇时间,读完了这本书,书是前几天已经读完了,我习惯读书做读书笔记,那种看完书,笔记本都用完的感觉,简直不能再美好。不过,现在有点后悔,今天才想起写后感,因为书本的内容已经快要不记得了,怪不得,人家说,读书的反馈,最好在读完书的时候,立马完成,要不然,真的要忘记了。

为了顺利完成这次后感,刚才又迅速翻阅了一下自己做的笔记,有笔记这时候显示了它的优势,帮助我回忆了书本的内容,整体上,我认为这是一本偏理论的书本,书本开篇介绍了我国英语教学法的演变进程,我现在能想起的就是包天仁,因为当时大概是初中吧,一直做这个人主编的一类报纸,时间太久远了,报纸名字也不记得了,只记住了这个名字,然后,这让我想起了现在浙江教育界的葛炳芳老师,大概也是和他一样出名的英语教学界的大家。当然,本人见过葛炳芳老师本人,还是非常荣幸的。

然后书本的一些章节还是介绍了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主要还是讲到了,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英语老师,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要有不断专研的态度,以及一些具体的课堂、专研教学的防范,比如,合理实用网络,比如,在英语课堂上给学生取一些英文名字,然后就是最后一章节里写到了要善于利用网络,帮助教学。

读完整本书,收获比较大的地方,还是通过这位作者,了解了英语教学在我国的发展史,是如何演变到如今这种形式的,以及现阶段下,对于英语教学目标的要求。总体上来说还是受益的。

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兼任本校高二、高三年级的教学,我始终认为,不管我是自己专研教材、听有经验老师上课、还是阅读相关书籍也好,最终要去做的就是付之于行动,以及专注用心的去做好每一件事,就如同我经常和我学生们讲的一句话,“我可以接受你暂时不够优秀,但我不可以接受你不努力以及不够谦虚!”这句话同样送给我自己。

努力前行,不忘初心,感恩有你相伴!

教师最新读书心得体会 篇12

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能否培养好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崇高的责任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

自从学习了《新时期师德修养》,使我更加看清了前路,明确了方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新时期师德修养》一书,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师德的内涵:一是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二是教师对待受教育者的道德;三是教师对待同事和教师群体的道德;四是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的道德。

通过学习我更体会又一次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的形象,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形象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热爱关心学生”是真挚的师爱,是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是教育实践中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它表现了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爱,体现了教师的独立人格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这种爱,是不能以血缘关系和个人好恶为转移的,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如果他们切实地感到老师是在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你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如今教师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传递者。因此,师德的形象,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形象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共同携手撑起那片教育的蔚蓝天空吧!

教师最新读书心得体会 篇13

对一个教师来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着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是沧海之一粟。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教师要建立起自己的藏书,使之成为自己的老师,每天去向它们请教。那么,“每过一年,你的科学知识都变得更丰富”。工作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伟大着作中还精辟地揭示出一个读书的真理:学生智力的发展取决于阅读能力。“这几年的的教学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他认为,学习发生困难和形成差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天到晚死啃教科书,“拼命使用他的记忆机器”。正因为“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要“让他们走到学校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的挚友”!

阅读优秀书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提供的又一重要教诲。他说:“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自己对自己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从人类的道德财富中给自己找到榜样的人,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能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为,只有当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了教育目的。” “书籍对少年来说,并不是真理的仓库,而是内心体验的源泉。”在他看来,一个人在少年时代和青少年时期读过哪些书,会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而其中最重要的习惯应该是读书的习惯。学会读书,爱好阅读,是“学会学习”的最主要内容。而要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习惯和精神需要,最重要的是教师。教师的读书风气能影响和带动学生的爱好。 “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当书籍成为教师的第一至爱的时候,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读书爱好,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校风。

我坚信,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是教师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学校办成学习的团体,是办学成功的必由之路。

教师最新读书心得体会 篇14

我读了《给教师的提议》一书,书中每一条提议都充满教育智慧,事例生动、分析精辟,启人深思。从中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在此从微观细节方面扼要谈谈三点读书感悟。

感悟之一:成功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

何为教师素养呢苏霍姆林斯基从三个方面阐述教师的教育素养:这首先是指教师对自我所教的学科要有广博的知识。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教育素养还有一个方面,谈到它不能不使人焦急,这就是教师的语言修养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以后需要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教育素养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塑造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教师讲述教材就好比是向交谈的学生发表议论。教师不是宣讲真理,而是在跟学生娓娓谈心。

感悟之二:成功教师应善于引领学生

关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论述:“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供给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可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明白,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所以,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顺利获取知识,在体验一次次成功之后,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教师要钻研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法引领学法,例如,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那样,我们若能把带有游戏性质的作业、科技知识、百科知识、趣味故事、趣味实验等列入教师备课的资料,必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感悟之三:成功教师应善于思考

善于思考才能有创新,读《给教师的提议》一书,我们能够看到苏霍姆林大师的教育智慧,似乎能看到他正在凝神思考,郑重地审视着学校教育的每一细节,我觉得善于思考是他精彩人生中最具魅力之处。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提议》第五条提出“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第一套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坚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源来源。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述来看,第二套大纲是保证第一套大纲顺利完成的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

读过这本书,我暗下决心,必须要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做一名成功的教师。经过读书,提升教育素养;借助思考,使教育充满睿智。因为仅有智慧含量较高的教育才算得上是一种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润,才能真正涤荡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素养。

教师最新读书心得体会 篇15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我也希望与我的同仁共勉:在读书中自我提高,走近学生,我们都将是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让绝大多数的老师感到比较头疼的就是如何处理后进生的问题,比较听话的还好,虽然完成质量不是很高,但至少作业还是能基本完成的,而对于作业经常拖拉不做的,我们一般采取的方法是一方面联系家长,让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另一方面就是和后进生谈话,刚开始还是能收到一定的效果的,但久而久之,家长听惯了孩子在学校的“不好表现”,也会对孩子失去信心,而孩子则会认为自己在老师的眼里就是一个差生,就更不想学习了。

作者克拉克也碰到了这样的情况:他的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很多天没有交作业了,他马上想到了和他的家长联系,但都没能联系到。有一次总算联系到了,他就把这个不好的消息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这位学生的家长,想得到这位家长的支持。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长听完了竟然说:“我孩子在家里也一向如此,你就将就一下吧”。这个回答真是让克拉克哭笑不得。也许是克拉克他自己认识到了自己和家长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个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他改变了策略。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给这个家长拨通了电话,但与第一个学生的处理方法不同的是他没有直接向这位家长“告状”,而是向这位家长违心地说他的孩子这段时间表现得如何如何好,这位家长听了以后自然非常高兴,表示要老师对他的孩子一定继续严格要求,家长会极力配合。过了两天,克拉克再次拨通这位家长的电话,这一次向这位家长陈述了孩子这两天的不好的表现,家长当然非常气愤,当即表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回家一定批评教育自己的孩子。读完克拉克的处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别具匠心。回想自己平时的教育方式,也是把孩子的不好表现直截了当地告诉家长,而孩子表现好的方面就很少会去告之家长了。

刚开始看这本书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书中所提的要求都让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说话先要讲礼貌、主动询问表关心、乘坐公车不吵闹、见到老师问声好,完成作业不拖延等这些不都是我们老师平时经常强调的吗?书中没有长篇累牍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真正开始对这本书感兴趣时是在寒假里,我又再次拜读了这本书,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这种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好学生要靠老师的激励、引导、督促教育才能成功。作者克拉克先生从细微处着手,通过对55个教育细节的处理,创造出教育奇迹。作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书中并没有谈及如何教书、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准备教案,而更像是在谈论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例子,让读者感觉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们身边。书中讲述的创造奇迹的55个细节确实常常被人们忽略,而正是细节创造了奇迹,成就了辉煌。书中提倡对孩子要从小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体现出尊重孩子、宽容孩子、赏识孩子,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从鼓励中学会自信、从宽容中学会耐心、从赞美中学会感激、从接纳中学会自爱、从赏识中学会行动、从分享中学会感激、从诚实中学会真理、从公平中学会正义、从关心中学会尊重、从保护中学会信任、从关爱中学会友善……

还记得去年任教六年级时,我也碰到过类似的学生,打电话给家长告诉她孩子经常不做作业,家长直接跟我说;“我管不了她,我都放弃她了,老师你也别管她了。”后来再打电话她就再也没接过。如果那时我也象克拉克先生一样,先让家长了解孩子优秀的一面,也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事在人为,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处理方法会有不同的结果。优秀是教出来的,我们要给孩子营造一个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氛围,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让他们享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我们的孩子会更优秀。

教师最新读书心得体会 篇16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做老师最本质,甚至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爱孩子。”这种道德要求教师要以爱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好。但是,他们不应该选择所有“爱学生”作为一般崇高的师德。他们必须看老师爱学生的动机和方法是否正确,尤其是老师爱的效果。正如敬爱的周总理所说,我们要“爱学生,教好学生”。教不好学生的老师怎么办?说说何士德。为此,相互信任现在是人们所说的“热爱生活”的几种表现形式。我来说说我自己的理解:

第一,老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恨铁不成钢”的爱

有的老师抱着“善待学生而不是给好面子”的态度,批评和斥责学习和道德行为不够好的学生,甚至变相使用体罚和体罚,适得其反。因为青少年非常叛逆,老师只会让学生更加讨厌老师,让他们的道德行为更加放荡,失去争取进步的信心。我记得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厌学,上课经常走神或者做小动作,对作业极度迷茫,甚至根本不做。我多次直接严厉地批评过他。没想到他不悔改,反而变得更加抑郁,看起来无精打采,无动于衷。差点晕倒。之后我冷静下来,回忆自己的言行,才惊讶于自己对他的态度太过极端简单草率。后来我又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和揣摩他,抓住他爱赞美的特点,试图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当他重复他的老问题时,我没有一味地批评他,而是回避了这件事,称赞他爱大脑,声音洪亮。就这样,他入迷了,坐直了,注意力也集中了。他在那堂课上正确大声地回答了问题,课后也做得很好。

所以,经历和教训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老师不应该轻易批评学生,也不应该用抄袭、背罚、体罚等单调的惩罚来对付学生,因为这种行为表面上看似“情深”,实则表现出“恨”的行为,往往会给学生带来身心的摧残。学生也是有独立人格尊严和做人权利的人。当老师很贵或者说是在践踏老师。学生会有更挑剔、更受惩罚、更倾向于与老师作对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不尊重态度和行为应该受到惩罚。

第二,老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让学生一口吃胖”的爱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考试是检测教育结果的手段,考试是为教育服务的。但是,由于社会总是用考试来检查和评价教育结果,并以此为基础,可以区分不同学校的教育效果,决定学生的入学率。于是乎,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大部分老师很大程度上使用了海问战术,大量的作业让学生喘不过气来,但老师们却不为所动,依然孜孜不倦地收集资料,绞尽脑汁,不断出题,让学生们没日没夜地去做!一定要!一定要!当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时,老师很高兴。学生考试成绩差的时候,老师不高兴,甚至发脾气。责备、谩骂、歧视、课业惩罚、体罚等层出不穷。

这种教育只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恐惧,越来越把学习当成一件苦差事。想象一下,成年人工作一天后可能会感到疲劳。当他们下班回家时,他们可以休息,悠闲地坐在沙发上听音乐和看电视。除了上课时间,学生课后还有很多作业等着他们,连周六周日休息日也不例外:背书和作业很多,所以学生真的比大人还忙,还累!学生长此以往还能吃饭吗?知识掌握了吗?这种教育适应当今的素质教育吗?答案显而易见。

第三,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只关注优秀和差的学生,而忽视中间学生的爱”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先天条件,心理素质,文化素养,学习成绩不可能完全一样。总有强弱之分,当然也有夹在优差两端的中学生。有的老师更注重“两头”。由于应试教育泛滥,他们片面追求升学率。很多老师总是喜欢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少数有望开学的“尖子生”一直对他们比较关注和照顾,甚至经常开“小火炉”、“改造后进生”都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全社会的关注。所以,“爱”后进生,关注后进生,促进后进生的转化,是老师不懈的努力,而“中等水平”的学生,能力一般,不起眼,没有突出的表现,却不会给老师带来麻烦,很多老师往往就此作罢。

,对他们的长处熟视无睹,对其缺点了心不在焉,使“中间生”处在“受冷落的尴尬之境地,”这样“中间生”就容易因被冷落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他们中一大部分人就会对周围的事物反应冷淡,学习的劲头也不高,参加集体勉勉强强的,他们心里认为“没人注意我的存在,干好干坏一样。”

其实,这些学生最渴望的是得到老师的重视和关心,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表扬,一个关节的眼神,一声亲切的问候,都会带给他们很大的影响,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本学期,我新接手一个班,班上有一个女生,学习默默无闻,相貌一般,毫不引人注目,并且有个最大的弱点,就是特别胆小,连课堂上站起来回答问题都会脸红。对此,好也很苦恼,我发现了她的这个弱点以后,特意选她为语文科代表,早读要她创造出头露面的机会,女孩的心里感动极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变了,变得活泼开朗,胆子也大了许多,对班级的工作热情参与,对各类活动,比赛都积极投入,学习成绩也有惊人的进步,一位教育家说得好:“教师应当把爱心分给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那些平平常常的,不声不响的学生也是需要关心、重视的一群,他们身上的“亮色”也需要老师去挖掘,他们同样渴望着老师鼓励的目光和赞许的点头,还有善意的批评。

教师对学生的“爱”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呢?我想这里存在着一个“爱”的方式方法的问题,以及如何表现教师的“爱”的问题。有不少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强制的爱、盲目的爱、粗暴的爱、变味的爱。教师如何爱学生?我想教师应该正确把握好“爱”的艺术,用好自己神圣的爱。

第一,爱应该是公正的,要做到不偏不袒的爱。教师不仅要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要爱学习成绩及表现差的学生,对于成绩及表现差的学生,教师应该多发现其优点,找出爱的理由,用真心去爱他们,用热情去感化他们。

第二,爱应该是细腻的,要做到无微不至的爱。学生是人,是一个多样化的人,他们的生活、学习、情感是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用真心去发现学生的需求,用爱心去化解学生的矛盾与痛苦,让他们体会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去爱他们。

第三,爱应该是严峻的,要做到刚柔相济的爱。教师爱学生并不是无要求的爱,并不是爷爷奶奶式的爱,并不是无限的爱。爱中有要求,爱中有希望,爱中有原则。

显然,教师对学生爱的正确动机,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师爱,是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教师要力求做到爱得得体、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理,这样,才能把正确的爱生动机和真正教好学生效果统一起来,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这样努力去做的教师,才堪称师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做一个真正有爱的小学教师!

教师最新读书心得体会 篇17

我读了《有效教师》这本书,感受到书中字里行间流露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对学生的挚爱,散发着教师的智慧的光芒。读后有诸多感想,想把它写下来与大家共勉,这本书主要是写教师的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对学生的挚爱,散发着教师的智慧的光芒。细细品味它,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前进的方向,收获良多。

在这本书中,写了诸多名师成长的经历,这些经历告诉我们:教师的成长,首先取决于对教育事业的态度。有什么样的精神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生活来源于精神,一切的一切都是精神态度的创造与给予。教书时间长了,有的教师教学硕果累累,但有的教师却停滞不前,似乎对工作失去了热情。是什么造成了这巨大的差别?就在于他们持的态度不同。平庸者经常埋怨出身低微,埋怨领导偏见,而很少静下心来想想自己。魏书生说过:“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不好教,常常是我们方法太少。”众多的成功者一再告诉我们,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只要你有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你就会自觉地去改变自己把外在的压力转化成巨大的动力,不断地学习,引千道清泉、集百家之长提升自己、充实自己。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成功源于热爱,让爱伴我们走向教育的高点。《有效教师》这本书从有效教师的内涵与发展目标、发展环境、有效教师的.核心素质、发展策略和发展性评价等方面为学习者提供基本理念和实践报告指导。

《现代汉语词典》对“效”的解释是“效果,功效”,其词条包括效果、效能、效率和效益。综合起来就是各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和作用。

有效就是高效能。“效能”主要指办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效能是衡量工作结果的尺度,效率、效果、效益是衡量效能的依据。高效能就是效果、效率、效益的综合体现。可以说:注重效果、提高效率、改进效能、追求效益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日夜探寻、反复实践的课题。

大教育家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作为教师也要善于反思。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基础是让教师体会到反思意识的重要价值和反思能力对专业成长的作用,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重点是让教师掌握一定的反思策略。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批判的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的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的思索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即教师以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及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其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体而言,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进行反思,也要善于通过阅读思考反思比较自己的实践效果,从其中发现差距。

《有效教师》与平日里的理论书籍不同,不像那样枯燥无味。整本书中都自然的书写着教师对教育的热爱,字字散发出来的是执着的人才有的努力与付出;句句相连的是倾心于教育的人才有的思考与奉献;篇篇倾谈的是充满热忱的人才有的智慧与希望。

正如文中的提问“什么是有效教师?我怎样成为一名有效教师?这需要多长时间?”这么简单的几句深深地吸引了我,这不正是我内心的疑问吗?多少个日日夜夜我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欣赏了两边的风景,却看不到前方的路标,低头前行的那份茫然让我的内心格外苦闷。顺着淡淡的墨香我整本通读下去,一切都让我豁然开朗,同时犹如一崭明灯,照亮了我的教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