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 > 建设教育强国心得体会和思考10篇正文

《建设教育强国心得体会和思考10篇》

时间:

建设教育强国心得体会和思考有哪些?在生活中,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和体会,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下面小编就跟大家聊聊关于建设教育强国心得体会和思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建设教育强国心得体会和思考(篇1)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育苗“时代新人”,要探索教育改革创新“落地生花”。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党的__报告指出,10年来,“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这是对新时代我们党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上持续推进取得新成就的高度概括。目前,我国教育普及程度总体上稳居全球中上收入国家行列,据测算,我国目前的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这充分证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探索改革创新“落地生花”,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育苗“时代新人”,要确保教育教学“精雕细琢”。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近年来,多年如一日,把所有精力都投在学生身上,扎根边疆教育一线的张桂梅;开设公开课近2000节、培养三代特级教师、著述数百万字的于漪;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先后培养出80多名法学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的高铭暄。他们的事迹,无不体现着“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有“精雕细琢匠人心,以身为范树向明”的师风师尚,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奋力谱写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新篇章。

育苗“时代新人”,要防止教育评价“好经念歪”。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而不是生活在量化打分下的一个个“植物人”,用数字技术赋能教育评价改革,是方向也是趋势,但在实际应用中,切不可把教育评价“好经”念歪了。

建设教育强国心得体会和思考(篇2)

一方书桌,三寸粉笔,一生光阴,四季流转。教师是青春梦想的奠基人,是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9个教师节,在这个即将到来特别的节日里,向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祝每一名人民教师节日快乐!最美教师节,致敬最美“大先生”,致敬每一个炳如日星的您!

致敬“大先生”,您是为学为事为人的精神丰碑。把人的培养问题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是党中央基于历史、现实和未来作出的重大论断和重大决策。纵观中华5000多年的发展史,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尊师重教优秀传统,从“子贡结庐”到“为师穿鞋”、从“支姐姐”到“支妈妈”到“支奶奶”,从“程门立雪”到“燃灯校长”……“大先生”之大,在于有大担当,守护着、照亮着“孩子”们最美好的世界,这一点从未因四季更迭,年华老去而褪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者心怀“国之大者”,一以贯之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辛勤耕耘回答出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您包藏天地,做胸怀大我的“星”,把生命融入到了脚下的土地、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灿烂的中华文化精神的共同体中,为时代树立起了座座精神丰碑。

感恩“大先生”,用爱点亮万千孩子的人生梦想。“教学有方,教无定方”,也唯有“大先生”。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质量,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优秀的人才。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在教书育人、授业解惑中,您这位“大先生”慎终如始的保持终生学习、加强自身修养,以“格物致知,其命唯新”的抱负,成为教书育人的行家里手。“其身正,不令而行”,您对学生不仅是言传,更是身教,诸如黄大年、钟扬、李保国、张丽莉等教育领域的先锋模范人物,呕心沥血、无私奉献,铸就师者荣光。“大先生”之大,有大的情怀,其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持之以恒,“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培养出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批批奋斗者,刻画出“大国”模样,让微光成炬,点亮世界。

志做“大先生”,在三尺讲台续写育人新篇章。“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是学生道德修养的一面镜子。以残疾之躯为孩子传授知识的“独臂教师”唐广芳,危急时刻以身挡车救学生、自己却再也没能醒来的李芳,从“不想留”变成“不想走”的“90后”特岗女教师闫子轩,写就“如荷人生”的“老阿姨”龚全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立志做新时代的“大先生”,每一个老师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毕生所追求的事业。您一年四季坚守在三尺讲台,成为了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坚持用真情呵护学生,用学术造诣启迪智慧,用人格魅力浸润心灵,为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让更多“千里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脱颖而出、竞相奔腾。

教师节,向默默耕耘的老师致敬,不论是在基层沃土上遇到的“师者”,还是身边的“时代大先生”,再次感谢您,以直抵人心的一道“微光”,聚成朗朗晴空,点亮了我们的世界。致敬最美的您,祝您节日快乐!教师节,永不止这一天!

建设教育强国心得体会和思考(篇3)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深深地理解“躬耕教坛”这一词汇所蕴含的意义。这不仅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形象描述,更是我们对于教育事业的热忱和承诺的体现。以下是我对躬耕教坛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躬耕教坛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是一项需要我们倾注大量心血和精力的事业。我们需要以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对学生的真挚关爱,来开展每一天的工作。只有在这种全身心投入的状态下,我们才能真正做好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成长。

其次,躬耕教坛需要我们有强烈的责任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工作本身,更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应该根据他们的特点和兴趣制定教学计划,尽最大的努力去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种责任感驱使我们始终以高度的专注和热情去面对教育工作。

再者,躬耕教坛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进步。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涌现。我们需要持续关注教育的发展动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这样,我们才能保持教育工作的活力和创新性,更好地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

此外,躬耕教坛还需要我们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只有建立互信、尊重和互惠的师生关系,我们才能真正做好教育工作。我们应该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他们的观点和想法,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

最后,躬耕教坛需要我们怀有热爱和奉献精神。教育工作虽然充满挑战,但也同样充满机遇。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才能克服困难,持续投入工作。我们应该以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总结来说,“躬耕教坛”这一词汇不仅揭示了教育工作的艰辛和投入,也表达了我们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和承诺。在躬耕教坛的过程中,我深刻理解到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但也深感其中的价值和意义。我将以这些心得为指引,继续在教育道路上积极前行,为实现教育的目标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贡献。

建设教育强国心得体会和思考(篇4)

2023年9月10日,各地校园共同庆祝第39个教师节。“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对教师的评价恰如其分、鞭辟入里,在全社会激荡起尊师、敬师、爱师的意识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身处中国共产党成立__周年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交汇期,广大教师尤需义无反顾、起而行之,握好“接力棒”,当好“筑梦人”,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

以学习引领为“抓手”,在问心思志中砥砺育人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排头兵”,这是教师的初心,亦是教师的使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无论是“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进大山”的“80后”乡村教师张玉滚,还是立志减轻山区贫困,帮助1804名山区女童改变命运的公益校长张桂梅,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同,面临的任务相异,但那种“教书不避难、育人不逃责”的精气神,又何其相似。站在建党__年的历史新起点,广大教师当从百年奋斗历程中充分汲取“红色”养分,不断叩问、检视、锤炼职业初心,持续体悟、激扬、砥砺育人使命。

以宣传表彰为“推手”,在尊师重教中涵养师风建设。教师是一份光荣的职业,却有着忙不完的工作。从课余时间备课写教案,到批改作业忘记吃饭;从潜心钻研经典例题,到关爱学生成长成才……桩桩件件,无不需要挥洒汗水与付出心血。然而,即便做到了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少部分教师仍会碰到学生的不理解和家长的不尊重,究其本质,是在于全社会尚未完全形成弘扬师德师风的良好氛围。因此,各地各校要以教师节为契机,全方位宣传立德树人先进事迹,立体式挖掘“最美教师”榜样,切实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真正将为学、为事、为人有机统一,发挥示范效应,引导教师群体比学赶超、崇德修身。

以惠师政策为“扶手”,在强师提质中蓄积队伍动力。曾经有一位教师说,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就意味着走上了一条艰难坎坷的荆棘之路。一方面,会议活动冗余、表格文件繁琐等行政负担打破了教师安心教学的“壁垒”,挫伤了其积极性与创造性。另一方面,硬件设施的不完善、考评机制的不健全、晋升通道的欠优化,也对优质人才选择教育行业造成了现实困扰。令人欣慰的是,相关政策措施正紧锣密鼓地制定、完善与落地,实施“优师计划”“国培计划”、培养公费师范生、推出实行“双减”政策……干事创业的环境优化了,物质精神负担减轻了,优秀人才的从教意愿、教师队伍的建设动力才能更好地激发出来。

以求真务实为“里手”,在扎根敬业中彰显担当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怎样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各地各校为教师送去合乎实际的节日关怀与慰问,排忧解难,但最关键的“一环”仍然是靠广大教师的默默奉献和勤恳耕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伟大征程已经启程,广大教师要永葆只争朝夕的姿态,在“晨昏不怠”中踔厉奋发,在“润物无声”中干实事、下实劲、出实效,以担当作为争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美“筑梦人”。

建设教育强国心得体会和思考(篇5)

“躬耕教坛”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使命和责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每天都在亲身参与并影响着无数学生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承担起传授知识的责任,更需要成为学生们的引导者和朋友。以下是我对“躬耕教坛”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热爱和责任感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教育是一项需要满腔热情和奉献精神的事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深刻理解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职业,愿意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同时,我们还要对学生充满责任感,时刻关注他们的成长和进步,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教育和支持。只有具备热爱和责任感,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

其次,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教育的关键。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天赋和潜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支持。通过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三,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是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学习能力,及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参与教育研究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第四,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互信、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和需求,与他们建立紧密的联系和互动。通过积极倾听、关注和回应学生的需求和问题,我们可以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支持。同时,我们还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情况,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支持。

第五,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机会,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发展自己的潜力。

总之,“躬耕教坛”是一项充满挑战和使命的事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具备热爱和责任感、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实践,“躬耕教坛”才能真正实现其意义和价值,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建设教育强国心得体会和思考(篇6)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创新的理念。通过阅读《六位教育家》,学习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有关事迹,自己作为教师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里学到的东西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爱岗敬业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要做“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的人。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

二、要有爱心。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在这点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做的事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加强师生情感,用爱心培养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提高自身素质。

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以自身之言行给学生以楷模之影响。青少年具有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师生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要求学生文明修身,自己就要讲礼貌,谈吐文雅;要求学生衣着朴素、大方,自己就要端庄、整洁;要求学生言行一致,自己就要说到做到;要求学生说话诚实,自己就要表里如一。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晓之以理、以理塑人,导之以行、以行正人。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育是万古长青的事业,教师的任务无尚光荣,因此,我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工作。

建设教育强国心得体会和思考(篇7)

“赓续育人薪火相传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请党放心不负韶华 强国复兴奋斗有我”“破除‘五唯’顽瘴痼疾 推行新时代评价改革”“在党言党爱党 赋责赋权赋能”“‘一改两为五做到’ 驰而不息抓作风”……今年暑期,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淮南师范学院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中,校党委书记阮爱民,党委副书记、院长程刚,以及参加培训的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共50余人围绕学校教育改革的“四梁八柱”,对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展开了深入思考与研讨。

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改革发展的新突破,省委书记韩俊在《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专题党课报告中提出“五大要求”,要求全省干部做到“六破六立”。暑期,淮南师范学院全面掀起“五大”要求、“六破六立”大讨论热潮,全校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逐一对照、逐项反思、深刻剖析、全面整改,确保大讨论活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加强统筹领导,教育思想大讨论“动起来”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__主题教育,贯彻落实5月29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校党委高度重视、统筹部署、系统推进,为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提供组织保障。印发《淮南师范学院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本着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原则,紧紧围绕“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在科学定位中找举措,在比较发展中寻差距,在汲取思想伟力中求发展,为建成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奠定思想基础。

发挥组织功能,教育思想大讨论“热起来”

构建党委、党支部、党员三个层面的学习教育,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学”、支部党员大会“集中学”和党员“自主学”三个维度的学习,深刻领会5月29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韩俊书记在专题党课报告和省党政代表团赴沪苏浙学习考察总结交流会上的讲话精神,实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在深学细研中提高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学校党员干部通过“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等形式,充分利用好“三微一端”等线上载体,结合实际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教育思想大讨论,确保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各级党组织充分利用新媒体等宣传阵地,开展具有影响力的宣传活动,做到全员覆盖、自上而下地传达学习,教育思想大讨论在全校“热起来”了。

注重分层分类,教育思想大讨论“活起来”

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坚持学习、讨论相结合的原则,分三个层面开展。教师层面,全体教职工在学习研讨的基础上,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思想摆进去,围绕“如何成为四有好老师,如何持续加强学风建设,如何增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抬头率、点头率”做自我改进。每位教师重点围绕1个专题,立足自身本职工作深入讨论,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提出问题改革建议和举措。各单位对收集的问题、提出的改革建议进行集中研讨和梳理。学生层面,学校紧紧围绕如何用__铸魂育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总要求,发挥各级学生组织、团学组织以及学生社团组织作用,向广大学生发出倡议,围绕学校“立德树人”的中心工作,结合学风建设,组织广大学生共同参与调研、讨论,凝练出理念共识,积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并通过各种方式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建言献策。管理层面,各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和特色优势,对教育思想大讨论中出现的重要情况和好经验、好做法定期反馈,做到教育思想大讨论任务和效果清单化,压紧压实责任,主要领导带头深入思考、调研走访、整改落实,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切实做到目标明确、职责分明、责任到岗、任务到人,确保大讨论不走过场、不图虚名、不做虚功,切实把教育思想大讨论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建设教育强国心得体会和思考(篇8)

近日学校组织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学习了陶行知思想。通过学习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思想,让我的收获颇丰、感触很深。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是国际化与信息化的时代,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时代。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新时期,必然对教师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被誉为“万世师表”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师德修养,他本人为培育英才呕心沥血,百折不回,表现出崇高的师德;他精辟的师德理论,是新世纪师德建设的宝贵财富。他在强调-教师地位和作用的同时,又中肯地指出“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位在师之自重”。这“自重”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师德修养,他指出“我们深信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各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

他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它的精神内含十分明确,即大众教育―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这些教育观正是其教育思想的体现。他认为脱离生活,脱离劳动的传统教育,会扼杀儿童的身心发展,其结果培养的是一群无用的没有创新精神和胆小的“书呆子”。联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我们显然是做得不够的,学生依赖教师的被动学习方式,仍是主流,虽然我们知道要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学生应该主动学习,然而,目前的教育环境,课堂上教师的居高临下、学生的正襟危坐的授课方式以及大量的教学内容和匆匆忙忙赶进度的压力下,学生并没有分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内容的自由。在这样的压力之下,学生天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必定会丧失,从何谈创新呢?如何改革这一教育弊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要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鼓励学生依照自己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这样才能使陶行知的“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手”教育思想得以真正体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这一真理格言,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在市场经济、竞争的年代及世界风云突变的情况下,“教人求真”更具有现实意义。如何使学生知行达到和谐统一,真正使学生达到“学做真人”,成为真、善、美的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担负起应尽的职责,帮助、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以及在这种人生观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道德、品质、意志。当学生遇到困惑时,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正确引导和正面的鼓励,当学生经过艰苦的学习,解决了各种难题,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就会产生兴奋感,这种兴奋感是学生对困惑感的否定和对学习探索活动的肯定,由此带来的喜悦和欢乐体验可以酿造一个人的自信心和尊严感,进一步强化了他的探索行为,从而激励自己继续进行新的创造。

他提倡教师做一个学生思想和求知的引路人,不做一个教书匠。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这种教师观正是我们当代教师所应追求的。教师应以亲身经历和体验来启发学生,使学生建立在利公而并不是单纯利已的功利目标上。教师应“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他改“教授法”为“教学法”;“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他的这些教育思想都启示我们教师应更着眼于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学法研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方法和本领。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寻求探索中国教育的光明大道的生动写照。的确,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在我们前辈中间,也有许许多多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挥洒在教书育人这块神圣的土地上。

建设教育强国心得体会和思考(篇9)

国家的兴衰,系于教育;教育的兴衰,系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教育家斯霞曾经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学生私下议论的话题。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学生的表率。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的关键。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

师德师风不仅是教师个人问题,也是教师群体问题。个人师德师风不好,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一个臭鸡蛋毁了一锅汤的坏影响,但毕竟还只是小范围的事。教师群体如果风气不好,特别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沆瀣一气,其危害性就大了。这时的师德师风问题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道德问题,这时的不良师风就演变为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了。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师德师风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__也说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综上所述,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育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由此可知,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大的影响。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

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也需要广大教师提高自律意识,自觉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

我认为要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2、尊重学生。每一位大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

努力进取。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

3、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以上是我对师德师风的一些学习体会。我将坚持不断的学习,使自己能在不断更新的知识中汲取营养,能够把自己所学奉献给学生,更会在道德和作风方面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建设教育强国心得体会和思考(篇10)

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9月9日在京召开。致信与会教师代表,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代表党中央,向他们和全国广大教师及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

新征程上,广大教师要牢记嘱托,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这是胸怀远大理想的呐喊,这是心有坚定信念的豪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人民教师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只有真正树立了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会持之以恒、踔厉奋发地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涵养“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中华文明绵延五千余年,师者从来以德为先。“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老师是阶梯,能让学生登高而望远;老师是航标,指引学生远航的方向。教师们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在三尺讲台上播撒知识、点亮未来,托举起中华民族“明天的太阳”。新时代的教师,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潜心教书、静心育人,立足平凡、书写不凡,守教育初心、担筑梦使命,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道德之心投身教育事业,不断铸就新时代的师者荣光。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践行“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学高才能为人师,身正方可为世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备有一桶水,甚至是长流水。广大教师只有努力提升自己的学识,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自身的专业成长。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必须涵养求是的态度、开拓的精神、创新的品质和宽广的视野,在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做出新贡献。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丰富“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学生世界丰富多彩,多种多样,性格迥异,而且在不断发展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体深入地了解,有真切的认识与体悟,倾听每一种声音,尊重每一个学生,读懂每一个孩子的心,方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志趣、不同资质、不同认知、不同能力等,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只有做到因材施教、智慧育人,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人才培养多元化目标。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赤诚“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用师爱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孩子们是一张张的白纸,其美好未来需要老师带领他们一起描绘,言传身教是带领孩子们实现人生理想的最佳途径。在教育之路上,教师要用仁爱之心,多给学生一些耐心,多给一些关爱,以仁爱之心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成为孩子的朋友;以仁爱之心彰显教育的魅力,以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社会的尊重和孩子们的爱戴。教师对孩子的爱不是抽象的一个字,而是一种具体行动的教育过程。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秉持“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思想、真理和塑造灵魂的重任,要具有“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说具体了,就是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广大教师要坚定履行立德树人的神圣职责,切实将知识传授与道德启示有机结合起来,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把学生的全面成长放在心上,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