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 >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体会【实用3篇】正文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体会【实用3篇】》

时间: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体会(通用3篇)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体会 篇1

暑假读了吴非老师写的《致青年教师》一书,感觉受益匪浅!书中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实的语言引领我们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边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却不由怵然。很多地方,我都与吴非老师对青年教师的期待相距尚远。读吴非老师的文字,真正懂得:教龄、资历、经验,未必就意味着是个成熟、理性的教师!

在《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里,吴非老师说我们教育孩子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当无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动和伤感时,就让我们的眼泪流出来。是啊!我们也是普通人,我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需要有情感宣泄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当着学生的面欢笑流泪呢?

《我是来欣赏同行的》给我耳目一新的启迪。参加过很多次听课,也聆听过很多专家的点评,有时自己的困惑能从专家的点评中得到解惑,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能阐述出不一样的观点,有的观点可能和自己想的不谋而合,有的观点以自己的水平还达不到理解的程度,这样在他们的点评中能得到新的东西,用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而作者的观点让人觉得非常有道理,“既然是来学习的,那就把心态摆摆正。让我们来欣赏每位上课的教师吧。”“欣赏”这个词非常喜欢,不管怎样摆正自己的心态,能从一课中有一收获就可以了,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固然非常好,每个人上课都有自己的特点,我是来参观的,是来欣赏别人的,可能这样的心态下会淡定地对待,这样也会减少上课老师的压力。

《作业评价未必要用同一标准》我感触颇深。文科作业的答案往往是丰富多彩的,可是理科作业可能更多时候是唯一答案。就算是学生作业中出现了错误,和标准答案不一样,我们理科老师也应该尽可能问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可能学生的想法非常好,只是在哪一步出现了一点小错误,这时的问,了解学生思维的过程,帮助他在打结处打开关键的点,这样比单纯的打个“×”让学生订正效果好的多。让我们多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不要仅仅关注思考的结果。

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中,吴非老师教育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的领路人,我们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胸怀博大,学生自然就“大气”。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不要事事斤斤计较,不要嫉贤妒能,不要心胸狭隘,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

《珍视我们的专业》一文指出,一个连自己专业都不爱的老师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而优秀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开关”就在自己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我们要想当一盏不灭的灯,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充电,才能使这盏灯一直发光。安老师演讲时曾说过:“如果学生不知道,我们要知道;如果学生知道,我们要比学生知道的多;如果学生知道的多,我们要比他们分析的透彻;如果他们分析的透彻,我们就要比他们总结的有个性”,所以,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远远高于学生。更重要的是,我们老师应当表现得比学生更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照亮学生面前的道路。

合上书卷,我知道,自己内心深处有些东西在慢慢沉淀!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体会 篇2

心飞扬,求索在路上

20xx年6月青岛二中分校历史教研组开展学科教学研讨周活动,以此为平台,我们三位青年教师举行了同课异构——《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在备课、研课、磨课、上课、评课中我收获着我的专业成长。

在对自己常态课进行反思的同时,教研组老师们积极帮助我诊断、修正,加深我对"生学为本、合作内化、师教为要、点拨升华"这一教学原则的理解,促进我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提升;在此期间,青岛市高中历史教研员张士方老师莅临二中分校历史教研组,以互联网时代下的历史课堂为题对我们的同课异构课进行悉心的指导;二中历史教研组组长张爱华老师也来到分校,与组内教师进行研讨交流。张老师结合具体课例分享本校历史组在基于网络教学中利用Pad教学的探索与经验,给我们即将展开的《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同课异构很多新的启迪。

在经历了备课、研课、磨课之后,20__年6月1日,我在高一工程学院8单元举行了青年教师汇报课即组内同课异构《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如下:课前完成两个工作,一是下发思维导学任务单,引领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并进行批改;二是下发反馈单,要求学生把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产生的困惑记录在反馈单中,我将共性问题进行了分类,以学生的收获和问题作为本堂课的起点,设计本堂课的教案。课堂前十五分钟又分割成两部分:前五分钟进行基础知识检测,采用游戏化的方式,如抢答、必答、选答等,在检测知识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十分钟用于处理反馈单中我认为依靠同伴互助能够解决的问题,如"西欧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体现在那些方面?",采用组内合作的方式,这样能够很好的发挥学生发展共同体的作用来解决问题。反馈单中学生自主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拿到课堂上来共同探究。在课堂探究环节中,我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载体来辅助学生思考,但切不可代劳,采用组内合作,必要时采用组组合作。如"从欧共体到欧盟的演进过程中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这是学生问的比较多的一个问题,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较难解决,于是我就给学生提供两个载体,一是欧洲一体化大事年表,二是《马约》的内容;若学生仍是面露难色,便给学生点拨四个角度"规模?合作领域?合作方式? 性质?"辅助学生思考,最后进行归纳。接着我设计一个情景体验,让学生亲身体会欧洲的一体化给欧洲人带来了便捷,随后我抛出一个时政热点"英国退出欧盟,或在20__年与欧盟分手",让学生进行观点的碰撞"欧洲一体化是直线发展还是裹足不前?",在碰撞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提升。整堂课设计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合作、创新。

这节课的设计初衷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主导课堂,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发现了很多问题:

一、游戏化教学固然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我在上课过程中发现抢答的学生往往是组内固定的那几个,都是由他们来给小组加分,那组内其他同学呢?他们会不会呢?要想做到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这就涉及到游戏规则的设定问题。比如规定一名同学只能抢答一次,多次抢答无效不得分等。

二、如何解决课堂容量和深度的问题。由于教学任务摆在那,总是会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很多问题都是蜻蜓点水,留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不充分。比如这节课在探究"欧元图案的设计有什么特点?象征着欧盟怎样的精神?"这个问题时有些超时,所以在探究后面其他问题时就显得很匆忙,学生匆匆说几句就快速的进入到下一环节。学生发展共同体的作用体现的也不够明显。这就需要提高我的课堂掌控能力。

三、如何实施有效的过程性评价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这堂课的评价我分为两部分: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探究学习,两部分相加是小组的整体评价。另外也进行了个体评价,如评选"今日谁最闪亮".但还是觉得这种评价方式比较单薄,可加入生生互评。

在精心准备这堂课的过程中有收获也有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在"生学为本、合作内化、师教为要、点拨升华"的教学原则的引领下继续不断反思、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不断进步,实现我与学生的共成长!心飞扬,求索一直在路上……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体会 篇3

近期,拜读了吴非先生的《致青年教师》一书,我深受感触。作为一名教育大师,他用真实质朴的文字向我们呈现了教学生涯中一个真实的自我,也将教育中宝贵的经验无私地传递给了我们。

初入教坛,我们总是抱持着一份厚重感与责任感,满怀壮志,憧憬这那一段段师生旅途。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是骨感。慢慢地,我们却发现,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各种麻烦事又接肘而来。于是,烦闷、苦恼、抱怨、气恼......这些情绪渐渐产生,教学也似乎成为了“苦恼的艺术”。虽然此时我在教学这条路上施施而行,已步入了第五个年头,但压力迷茫却常常不期而遇。读他的文字,我方然醒悟,教师的工作有压力,但不要被压垮;有迷茫,但永不要绝望。正如他所说:“我改变不了社会,但我能把自己改造成合格的教师,以不辜负这个职业。”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但合格的教师却是我们必须为之努力的,这也将是我很长时间内的目标。在阅读中,我发现了成为合格教师的几个关键词:

真实

吴非先生说:“作为指引者的教师,应当引导他去关注、孕育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是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要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人。如果我们都不敢去正视自己,又如何去指引学生呢?曾看到不少这样的视频:原本谈笑风声的老师,在步入教室之时,立刻换上一副冰冷的脸。周边的评论是:变脸最快的人。不可否认,这样的现象常常出现在我们身边,甚至回忆起来,自己的记忆中也总是浮现出这样冷冰冰的老师的脸。为了塑造自己的威严,在学生面前我们失掉了自我,用冰冷包裹着自己,从不敢在学生面前袒露自己真实的内心,将“严师出高徒”奉为自己的至理名言。但是“严”必然需要“假”吗?我想并不是如此吧,这样的“假意”只能换来学生同样封闭的内心,他们掩藏自己的笑容,掩藏自己的想法,成为了一味迎合的“木头人”,这该是教育真实的样子吗?这正如吴非老师所感叹的:“学校本是自由的天地,而我们的绳索太多太多,密得像网一样。”“不必自欺欺人了,不要作秀,面对假恶丑,如果你是一个有健全情感的教师,你就直率地表示你的愤怒吧!”我想这不仅仅是吴非先生的呼喊,也要成为我们内心的呼喊。

我们常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却忘了花儿虽美,各有不同。曾遇到这样一个学生——小沈,开学一周我便收到了不少老师对她的投诉:对老师爱搭不理、做事散漫、态度傲慢......本着及时纠正的原则,我也常常对她批评教育,但情况似乎并没有好转。一次进教室时,我发现她正和同桌说着什么,脸上洋溢出灿烂的微笑,我这才猛然醒悟,似乎开学到现在我都没怎么见过她的笑容。我和小沈进行了一次独特的谈话,我只提了一个问题:“从开学到现在,老师似乎没怎么见过你的笑容,是有什么不开心的吗?”接着,我便充满期待地等着她的回答。一分多钟的沉默后,她缓缓开口了:“我妈一直说我连年级前100名都没有拿到......”说着眼眶便红了。我这才明白,那种种的散漫与傲慢,实则是内心那堵自卑不平的高墙。找到了症结,对症下药,增加她的自信,期中考试,她终于考到了70名,知道成绩的那一刻,我明白她内心的高墙不复存在了。我想,教师与家长是学生最亲近的人,如果我们不去关心、爱护学生们幼小的心灵,那么我们又如何要求他们懂事、友爱、上进......

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唯有真实的教师才能收获学生的真实。这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珍视

吴非先生说:“一个连自己专业都不爱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每个人选择教师职业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们便要对得起这个称呼。我们无法自信满满地宣誓教导每一个孩子成人,成材,但我们可以坚定地宣言,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我们将热爱并尊重自己的选择,并为了这份选择而努力。

中国古代的老子曾说过,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我相信,机会永远眷顾认真执着的姿态,眷顾谦虚的心,眷顾勤奋务实的态度。教师的工作是繁琐的,大到班级的`教学规划,小到每位学生的作业订正,教师都需要主体把握。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最让我头疼的便是每日的默写,常常为了催交,与某位学生展开各种“围追堵截”,可谓身心俱疲。吴非先生这样劝告我们:“不是所有的水都要流向一条河的,也不是所有的河都向着大海的。你能做的就是珍惜自己的‘热爱’。”“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

教学从来都是慢活,“教育是慢的事业。”面对一脸茫然的学生,要多多关注他,教会他如何去听课;面对从不知做笔记的学生,我们要教会他记录重点;面对从不参与课堂的学生,要鼓励他大胆表现自己......在学习的路上,学生的进展各不相同,教师应该有更多的耐心,去等待他们的进步,等待他们“花开”的那刻。每一学年在开学的第一周内,我总会收到了十几个家长的短信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他们对于孩子的关心自然让我感动很多,但我也总无奈地回复他们:“请给孩子一些适应的时间。”反观自己,何尝不是如此,面对学生的退步,总是焦急冒火,也许真的该给他们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改变。珍视自己的教育事业,也要去珍视这一事业的规律。

真识

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教师自身要有真才实学,这便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吴非先生说:“我们是学者——是‘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学者’。同时,又因为我们是‘师者’,故而我们应当比一般人更善于学习。”

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时代的飞速发展,教学理念的日新月异,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一个人如果停止了学习,也就变成了一桶死水,迟早有一天会枯竭。当水枯竭的时候,教师的工作就变成了重复、重复、再重复。吴非先生也说过:“教育应当是动态的过程,教育者却可以凭静态的知识储备去完成,是教育教学的失败。”

每次站在讲台上,面对几十双渴求知识,纯洁的眼睛,我就会感到“教师”这两个字的份量。所谓“倾囊相授”,囊中空空,又如何相授呢?获得真识的途径很多,向学校领导学习能够明德,教导我把握合格教育者的德行;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能够明智,让我拥有更多的教学智慧;向家长学习能够明神,让我学会多元地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向学生学习能够明心,使我设身处地去感知学生的需要......这一切都是教师生涯所赋予我们的宝贵的学习财富。一名合格的教师,必然是一位好学的教师。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他青少年生涯中重要的人物,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在默默影响着学生。“教师的心中没有阳光,学生的心灵上就有可能添上一分阴暗。”希望我们都朝着合格教师的目标越走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