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整体提升劳动保障服务水平》
围绕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整体提升劳动保障服务水平
围绕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 整体提升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水平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居民生存的起点和终老的归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社区已成为劳动保障工作的基础和依托。作为老工业城市,面对下岗失业人员多、离退休人员多,管理难、就业难的现状,我们把社区劳动保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利用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的优势,广泛开展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活动,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从而将劳动保障服务工作整体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已全部纳入社区管理,通过社区推荐安置,近3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实现了再就业。近年来,我们围绕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狠抓基础建设,为最佳社区创建活动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 “就业服务最佳社区”的创建首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作支撑,我们通过加强四个方面和建设,夯实了基础劳动保障工作基础。 1、加强机构建设。 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社区平台建设“六个到位”的要求,我们在机构建设上做到“四个落实”。一是落实工作机构。在全市21个街道、182个社区分别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所和劳动保障服务站,纳入街道、社区统一管理,业务上受劳动保障部门指导。二是落实工作人员。~年3月,由我们牵头,联合财政、民政部门制定招聘办法,面向全市下岗失业人员、退伍战士、大中专毕业生公开选拔社区专职劳动保障工作人员。从1588名竞争者中择优选拔录用182人,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98%,并进行了四期专项培训。三是落实工作场地。我市先后拿出2850万元新建、改造社区工作场地,确保了每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场所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并建在最方便居民的地方。四是落实工作经费。我们按每个服务所(站)每年1万元的标准,市、区两级财政按比例安排工作经费,并纳入年度预算。市财政还专门拨付15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加强社区劳动保障信息网络建设,并且每年拿出部分资金,视各街道社区工作的实效给予奖励及经费补贴。 2、加强制度建设。 一是工作考核标准化。我们对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制定了《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考核标准》和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工作目标层层分解制度,并逐项量化,一级抓一级。二是日常工作规范化。我们特别制定了《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工作职责》、《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人员守则》、《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程序》等一系列制度,确保了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的规范有序。三是最佳社区创建制度化。根据我们的请示,~年10月市政府下文决定在全市开展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活动,并制定了评估标准,一年一评。今年5月,在全市街道社区就业服务暨先进表彰会上,钟楼等开发岗位最多、网络运行最好、就业服务最优、失业人员最少的10个社区首次被评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得到了奖励和表彰,为其他社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3、加强网络建设。 一是四级架构网络,以城域网实现互联。为配合市、区、街道、社区的四级工作组织结构,方便劳动保障工作的开展,我们把劳动保障网络的架构形式也相应分为四级,即以市中心劳动力市场为主,城区劳动力市场为辅,街道、社区为延伸,形成覆盖全市的劳动保障四级城域网,实现信息互联。我们在市中心劳动力市场配置一台数据库服务器和一台虚拟专网服务器。数据库作为全市的数据中心存储全市的社区就业信息,虚拟专网服务器通过光纤连接到互联网,街道、社区则以宽带上网的方式接入互联网,然后通过市中心的服务器认证后进入劳动力市场内部网。 二是配套开发网络专用软件。城域网的运行必须以配套软件为支撑,为此我们组织技术专班开发了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专用信息管理软件。最近,我们又率先安装了全省社区劳动保障管理统一软件,实现各节点间的多向互动。各级劳动部门通过劳动力市场网进入社区数据库,查询了解社区每一个人的相关信息。各社区通过劳动力市场服务器进入内部库中。同时从劳动力市场网站下载最新的就业信息和政策法规,通过彩电或触摸屏向社区居民公布。社区居民则可以通过因特网进入“黄石就业信息网站”浏览信息,实现全市信息共享。 4、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 从XX年开始,我市开始通过社区对居民就业情况进行普查、登记。今年七月份以来,我们又组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开始了新一轮社区劳动保障情况普查。各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逐门逐户将全省统一的20万份调查表分送到辖区每户居民手中,一户一表一卡,对社区居民就业状况、就业意愿、培训要求、技能水平以及低保情况等进行调查登记。按照我们的要求,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同时为居民建立了五本台帐,即:下岗失业人员台帐、社区用工信息台帐、求职安置台帐、技能培训台帐和社保关系台帐,对下岗失业人员做到了下岗失业原因、家庭状况、社保关系、就业意愿、安置去向、培训技能“六个清”。所有数据录入微机,纳入市劳动力市场信息数据库动态管理、统一储存,全市共享,这为就业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加强了针对性。 二、完善服务措施,促进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充分就业 按照开发岗位最多、网络运行最好、就业服务最优、失业人员最少的要求,我市“就业服务最佳社区”创建工作围绕四大工作重点展开: 1、广辟渠道,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 为实现开发岗位最多,我市各社区开辟了四条渠道。一是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通过开发“三保”,即保安、保绿、保洁,发展“三托”,即托老、托幼、托病,推行“三项服务”,即家政服务、配送服务、保健服务,组织“三大管理”即物业管理、车辆管理、公共管理,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多个。二是兴办社区就业实体。各街道、社区充分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采取股份合作、承包租赁、能人领办等多种形式,仅今年以来就创办就业实体525个,服务网点1208个。池湖社区与林红物业管理公司联手,一次性安排下岗职工120人。三是建立再就业基地。武汉路社区利用市政府投资兴建集贸市场的契机,多方争取协调,将武汉路集贸市场成为社区再就业基地,将就业岗位无偿提供给大龄特困群体经营,并帮助减免各项税费。四是开展劳务输出。通过采取收集信息、推荐培训、组织上岗的办法,澄月社区等与外地市开展劳务
合作,去年以来已帮助3000多名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异地就业。 2、深入开展社区职业介绍服务特色活动。 职业介绍服务特色活动已成为我市“就业服务最佳社区”创建活动的主打牌,也是争创最佳的重要措施。一是举办社区就业活动周。集中一周的时间,全市各社区共同利用社区劳动保障平台,进行岗位开发、就业信息交流、组织居民赴劳务集市等形式,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去年以来全市社区共举办“社区就业活动周”招聘会225场次,安置就业5160人。二是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月。大龄特困群体是就业工作的瓶颈,也是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的难点所在,再就业援助因而成为最佳社区创建工作的重要一环。我们充分利用社区的区位优势,今年以来分别开展了社区再就业援助活动月和社区就业活动周,各社区统一行动,对大龄特困人员和双下岗失业人员家庭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保障、送培训“四送”活动,并发动辖区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私营业主,分片包干,“一对一”结对帮扶。今年,全市因此帮助困难群体就业3298人,帮助双下岗失业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再就业1993户。三是举行社区网上招聘会。为方便社区居民,提高就业服务效率,各社区充分利用劳动保障网络平台进行网上供求对接。社区首先通过黄石就业信息网提供的就业岗位与本社区登记求职人员到市劳动力参加用人单位的面试,这样的职介成功率达到83%。 3、量体裁衣,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培训推荐服务。 一是利用网络平台向社区居民告知就业培训信息。各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充分发挥在培训工作中的组织协调、分类指导作用,加强与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联系,通过信息网络帮助有培训愿望的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做到“四个知晓”,即知晓各级职业培训机构开设培训项目的情况,知晓每个培训项目的开玫和课程设置情况,知晓培训项目的市场需求热度,知晓参加各项目培训的基本要求。二是为有培训愿望的居民量 />-->当o蘸统鞘芯用褡畹蜕畋u献矢瘛4司俨唤鲇行х乐沽艘跃鸵得傲焓б当o障窒螅⑶业鞫耸б等嗽焙偷捅h嗽钡木鸵祷裕ツ暌岳次沂幸蚓鸵凳杖胩岣吆笸7⒌捅5娜嗽贝?000人,其中实现再就业后主动申报取消的有XX人。二是通过社区提供保障服务。钟楼社区等14家社区的医疗服务站成为我市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开通了医疗保险计算机刷卡程序,参保人员在所有社区定点医疗机构看病免费挂号,诊疗费、药品在普通一级医院基础上降低10-15%。目前,已建立家庭健康档案13万余份,为职工群众健康普查近5万人,辖区初步实现了“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三是通过社化提供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我市社区基本建立了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数据库,将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定和档案及组织关系由原单位逐步移交到社区,由社区协助解决基本养老金统筹外企业发放部分的落实问题,使社区信息网络服务充分发挥了社会化保障功能。至目前,全市已有6.5万名离退休人员进入社区数据库享受社会化管理带来的便利。 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只是我市整个劳动保障工作的一部分,但正是通过基层发力,使整个劳动保障工作有了明确的奋进目标,并且以点带面,整体提升了我市劳动保障服务水平。